从山东RZ医药公司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023-01-24

一、案例

2014年, 作者参与了山东RZ医药公司董事长孙某某涉嫌“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济宁某会计师事务所4人涉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及关联公司有关人员共同犯罪的司法会计鉴定案件。该案董事长孙某某为区、市两级人大代表, 从2008年开始, 公司经营资金出现紧张局面, 为达到贷款条件, 骗取银行贷款, 孙某某授意公司财会人员, 伙同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信贷人员多次采用编造虚假用途、伪造虚假证明文件、虚构商品交易事实等手段, 骗取四家商业银行贷款共计1.7亿元人民币, 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 导致金融机构8, 000万元到期无法收回。至案发时, 该公司账面累计亏损1, 976.05万元, 因资金链断裂崩盘, 造成上下游几千个客户登门要账、堵路夺物, 上街游行, 多级上访, 造成很大的恶劣影响, 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案发后, 办案人员在调取该公司涉案资料时, 发现电脑中有关涉案财务资料已被有关财务人员全部删除, 有关的财务资料被隐匿、转移, 部分记账凭证存在附件不全的情况,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截留大量的公司出借资金利息记入公司“账外账”, 用于该公司不规范支出及孙某某的个人支出, 其“账外账”的资料和存款被该公司董事长一人控制使用。

该案例中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实际上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不良道德的体现。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家、金融机构, 其次是股东、债权人。会计信息失真造成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公司在重大决策上判断失误, 市场信用发生危机,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社会分配不公, 造成两极分化, 公司濒临破产, 员工下岗失业, 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债权人围攻政府, 上访讨债, 增添社会不安的因素, 引发贪贿腐败违法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二、表现

由于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 会计核算的方法及使用标准不一样, 不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失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核算资料失真

主要表现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信息失真,

其中会计凭证失真处于根本地位。会计凭证的编制、审核[2]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 它对保证会计核算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作用。会计凭证失真的手段具有一定的诡秘性, 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 如会计凭证所附单证不全, 伪造变造记账凭证, 会计账簿记账不规范, 虚列收入, 虚挂往来, 成本核算不实,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 有的企业或公司根据需要设置几套账簿, 为不同的目的出具不同的会计报表, 随意调整资产、利润、负债、及现金流量来粉饰报表等。

(二) 审计报告虚假

当前,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许多公司和单位面临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欠佳的局面, 在银行贷款、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要审计报告来支撑, 某些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置法律和行规于不够, 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现金流量等数据, 违背真实的会计信息事实。

(三) 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

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不准设立“小金库”, 但有些公司或单位领导,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隐瞒或截留各项收入, 套取资金, 作为“体外循环”, 用于不规范开支及公司领导的开支, 骗取、侵吞、盗取国家和集体资产, 中饱私囊。

(四)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会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 妥善保管。企业或公司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大多数是“账外账”或小金库的会计资料, 往往是在外部检查或案发时, 为了掩盖其违法犯罪的行为, 隐匿、拒绝提供会计资料, 故意销毁证据和线索, 无法查清所涉资金的去向, 其危害性甚大。

三、成因

当前, 反腐力度加大,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职务侵占等各种利用职务的犯罪, 都表现为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一般来说, 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3], 最根本的无外乎是:

(一) 政治上的需要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猛,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 未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的各种经济增长指标不科学, 企业一味的盲从;另一方面, 有的企业领导人自身捞取政治资本, 需要一些利润、税收的数额来支撑, 靠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去附和。

(二) 经济上的满足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要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由于受利益驱动, 企业为了多方争取财政拨款或者国家基金的扶持, 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骗取国家资金;在自身企业营运资金十分困难、资金链濒临断裂、亏损严重的情况下, 虚假夸大利润指标等以达到外部筹资的需要。

四、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是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它不是会计人员自身能够形成的, 会计信息需从源头上去治理腐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高会计人员素能, 健全法律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应重点加强国家政府的监督力度,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从宏观方面加大指导, 及时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传达下去, 根据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各项经济增长指标, 理清观念, 避免急功近利, 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从微观方面给予引导, 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 避免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能、条块分割不能相互衔接的监督。对企业法人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实行企业主管会计委任制, 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 加大对中介机构的巡查监督, 对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置法律法规与不顾, 出具与会计事实不符的机构和责任人, 触犯刑法的, 要追究刑事责任;负有监管职能的部门人员因工作中不作为, 渎职、失职,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 依法依纪处理;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因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的, 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不仅要追究其行为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还要对行为当事人的实行财产清偿, 使人们不想做、不敢做违背真实的会计信息;教育和引导会计人员, 从自身做起, 加强自律, 按照前总理朱镕基的讲话要求:“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不做虚假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事情, 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逐步减少。

建立政府救助帮扶制度。在当前, 会计人员面临生活压大、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压力大、工作权利容易受牵制, 对敢于坚持原则, 不畏强势, 不怕打击报复、造成失业待岗的会计人员, 政府要从经济上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以解决生活来源困难。

五、结语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如何从根本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全社会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提高社会从业人员素能, 加大执法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健全各种约束机制, 才能逐渐改变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摘要:会计信息[1]是反映企业信息的基本资料, 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 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日益突出。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表现,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机理及治理措施[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0, 3 (4) .

[2] 孙洪丽, 成素英.会计学基础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6, 6:146.

[3] 关莉.关于会计信息基本概念的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