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务教育法

2024-04-18

新义务教育法(共6篇)

篇1:新义务教育法

对新《义务教育法》中“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

梁有丰

【中文摘要】

近几年由于教育改革和资源整合,农村学校进行网点布局调整,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城市学校教育发展的对比,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就更加明显。本文试从“转变领导‘决策观’,打破壁垒保护界限;树立‘大资源观’,突出人才共享策略” 两个方面来阐述在农村教育教学中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新《义务教育法》

教育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

义务教育在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着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问题,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这一点已由新《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新《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我镇“十五”期间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合并9所薄弱学校,原有的14所学校被整合为5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城市学校教育发展的对比,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就更加明显。如果要使我镇的教育发展向着“均衡的发展”目标迈进,首先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始着手进行:

1.转变领导“决策观”,打破壁垒保护界限

我镇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有的学校教育资源也比较雄厚,但利用率不高;还有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也制约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各学校领导还是各自为政,孤立发展,这就造成了同一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出现。要想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同时,由于在短时期内无法大量增加资源总量的现实情况下,就非常需要各校领导站在“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全局观念的高度上,打破各校壁垒保护界限,穿越学校边界的束缚,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把全镇的学校建设成一支没有“围墙”的学校。因此,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取决于基层所有领导的决策观的转变,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付诸行动。教育心理学上说“意动才能心动。” 2.树立“大资源观”,突出人才共享策略

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资源”是专指学校的基础硬件而言,其实这就是对“资源”的狭隘理解。不仅硬件是资源,教师可以是资源,学生也可以是资源,甚至各自的校风、校史、所处的社区,都是宝贵的资源,这就是“大资源观”。各校领导要充分挖掘和开拓这一“大资源”。在这种“大资源观”下,各校可以整合教育资源,进行资源共享,让所有学校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而在资源共享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力资源的共享,因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今年,我市针对这一问题,首次进行了“跨校挂职交流”的尝试。“跨校挂职交流”,即将资源薄弱学校的干部或骨干教师派到优质资源校兼职或任教,进行学习交流。时限为半年或一年。但我认为这种人力资源共享较单一,如能将优质资源校的干部或骨干教师派到资源薄弱校兼职或任教,进行交流指导。就会形成人力资源共享的双向流动,再结合上级政府实施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村村通”工程,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已被新《义务教育法》确定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方向,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去实践,在立足现实中,不断去探索、创新和完善。促进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目标。

篇2:新义务教育法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它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总之,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教师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教师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篇3:新义务教育法

一、明确责任主体, 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前提保障:新《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所谓明确责任主体, 就是使人们清楚地知道实施义务教育是谁的责任, 需要哪些人做出努力, 这是开展义务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 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责任主体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重大。在新《义务教育法》中, 明确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体现在众多条文中。

新《义务教育法》开篇第五条就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明确告诉人们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体现出中国的义务教育是国家、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全民族共同的责任, 发展义务教育需要国民的共同努力。

明确责任主体的精神可谓贯穿了整个新《义务教育法》。如第二章中多次提到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两个责任主体。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体现出社会组织和个人也有责任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第三章中, 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学校这些责任主体进行了具体论述。第四章则指出教师也是一个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

二、清晰各自责任, 为优化义务教育提供根本保障:新《义务教育法》的核心内容

清晰各自责任, 是使每个人清楚具体应该干什么, 努力解决哪些存在的问题, 把义务教育发展成什么样子, 这是办好我国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新《义务教育法》以清晰责任为核心内容, 详细规定了优化义务教育过程中各责任主体要承担的具体责任。根据责任内容的性质, 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一) 确保义务教育公益性的责任

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 不收学费、杂费”。不仅强调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也表明国家有责任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都存在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 靠收取杂费来缓解经济压力。所以, 要真正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相关责任主体就必须清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为义务教育提供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六章就对经费保障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 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 设立专项资金, 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明确指出了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确保义务教育公益性所承担的责任。另外第二十五条还强调“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表明学校尤其有确保义务教育公益性的责任, 只有学校真正杜绝乱收费的行为, 才能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免费。

(二) 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责任

长期以来,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原因的影响, 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都很不均衡, 使得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难以实现。所以, 新《义务教育法》对相关主体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责任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编制经费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 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均衡配置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 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作为责任主体, 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而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也要负起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督导的责任, 并将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义务教育的公平程度也反映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能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 (班) , 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并且“根据需要, 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 (班) ”。而对于其他弱势群体, 如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新《义务教育法》作出了这样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 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 当地人民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三) 实现义务教育人道主义的责任

人道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 尊重人, 重视人的发展。只有以人道为宗旨的义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所以, 新《义务教育法》在第一条就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这个规定不同于以前的“为了发展基础教育,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更加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需要尊重人, 以人为本。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义务教育法》还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义务教育人道主义的要求。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了相关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包括: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 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改革考试制度, 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 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总之, 新《义务教育法》通过明确责任, 使各主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人的发展, 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尊重每一位学生是人道的表现, 也是实现义务教育人道主义的责任。在这方面, 教师的责任重大,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得歧视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凸显法律责任, 为落实义务教育提供重要保障:新《义务教育法》的突出亮点

相比原《义务教育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用专章十条的篇幅来凸显法律责任, 对推行义务教育过程中种种不当行为, 或者不严格执行法律的行为提出了问责的要求。如果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不具有操作性, 就无法保障责任主体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政策法规, 履行各自责任, 这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新《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从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学校、教师到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责任;责任形式非常全面, 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还涉及到具体的执法主体,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不仅从内容上完善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 也大大增强了该法的法律效力。

摘要:办好义务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履行各自的责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解决新的教育问题, 我国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新《义务教育法》突出“责任”这条主线, 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 清晰各自责任, 凸显法律责任。

篇4:点击新义务教育法

解读新义务教育法的四大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孩子“因贫失学”让人心酸: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择校”成为许多家长的梦魇……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曾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致力于解决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该法于6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将于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免费: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然而,小学生、初中生仍需缴纳一定的杂费。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今年春季开学时,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000万学生的学杂费已经免除;明年春季开学时,免费义务教育将推广到中部和东部地区,惠及全国农村所有的孩子。

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还需要一个过程。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研,加快工作步骤,积极推动、组织地方政府做好各项准备,力争尽早实现全国所有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收杂费的目标。新义务教育法附则中提出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南国务院规定。

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受法律保障

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新法专设“经费保障”一章,并从多个方面作出规定,以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今年春季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此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法律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同时,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也提出明确目标。法律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城市义务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之司的不均衡发展,被人为地分成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两大类。在不同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差别巨大的环境下,择校之风日益盛行。

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为此,法律在多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责任:任何部门违法都要被问责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责任主体作出非常明晰的界定。对那些没有履行责任或违反法律的行为,法律明确提出要问责。

法律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教育乱收费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法律明确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新义务教育法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新义务教育法将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听听来自校长和教师的声音。

周长青(沙河口区星海小学书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特别欣喜地看到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有这样的法律条文:第二十八条中“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第三十一条中“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等。这充分说明我们教师的职业地位提高了。

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我在为教师待遇提高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更对教师队伍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因为这有利于学校不断吸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相应不断提高,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于丽华(甘井子区松山小学校长):新义务教育法将逐步使我国的义务教育成为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相信今后就不会再有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孩子,学校也不必再为那些特困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忧心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特别强调要保障学校安全,提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从中可看出政府对生命的尊重。

杨俊(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校长)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这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对加强教师管理和对教师的要求,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等等,这些需要教师以更

敬业、更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关注和回应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求,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

房歆(沙河口区星海小学德育主任):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德育的首要地位,让我们德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国家对“成人”教育的重视。当前,家长、社会对于孩子的评价侧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但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当前学习生活的动力与质量、未来生活的和谐与幸福都取决于他们是否接受了良好的“做人”方面的教育。可以说,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在1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体会到做好德育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新义务教育法有关德育的详尽条款无疑会为我们做好孩子的德育创造条件,让他们从小学会做人,写好一撇一捺的人字。

林慧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更符合时代要求。《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写进了法律,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们深入、长期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使我们办学更加有信心。

新《义务教育法》对学校的办学行为也进行了规范。比如.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不得开除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不得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等等。

朱远(宿迂市宿城区屠园小学校长):新《义务教育法》把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作为重点之一,在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新法规定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确定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按照这一标准,我校一年将有几十万的经费得到保障,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将会得到满足,学校的发展会更好。

政府如何为义务教育尽义务?

张贵峰

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连日来,义务教育再次成为一个热门的公共话题——继日前教育部发出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之后,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8月28日在做客媒体解读义务教育法时表示:“目前教科书改动过于频繁,很多地方的官员介入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和发放,教科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新华网》8月29日),

无论教育部的“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还是人大法工委抨击的“教材腐败”,实际上提出的都是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政府应当如何尽义务?

如果说前者着重从正面的、不缺位的积极主动角度指出了义务教育的政府义务的话,那么后者则侧重从反面的、不越位的角度强调了政府的男一种义务——不过分介入教育具体事务、充分尊重教育自主权的义务。很明显,要确保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两种政府义务均十分重要,缺一不可。没有前者,义务教育固然会失去基本的外在发展环境:没有后者,义务教育同样会在权力的侵蚀下丧失内在的发展活力并衍生各种教育腐败。应该说,近年来,针对前一方面的政府义务,相关讨论已经不少,并且已形成了许多共识,但后一方面的政府义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思。

具体从义务教育看,权力越位、权利萎缩所带来的教育危害,腐败其实还不是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最严重的在于,这种越位实际上也是长期以来应试化痼疾难除、素质教育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道理很明确,依据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内的公立教育机构,都很难成为教育权利的主体——大到人、财、物的管理,小到招生考试、教材课程设置等具体教育行为,真正做主、“说了算”的都是权力。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习惯用升学率评价当地的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实际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

政府之于义务教育的“义务”,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让权力的归权力,权利的归权利——使政府权力真正恪守服务本位,充分服务而又不越俎代庖,过分干预教育权利。

一费制为中国学生减负免费义务教育

9月1日,中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伴随着新《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一费制为今年的新学期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米秀秀是陕西延安枣园镇小学的学生,以前每到开学,家里就为学费发愁,东挪西借总要推迟几天才能入学。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农村地区和低保家庭的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不仅免除学杂费还免书本费,使像秀秀一样的孩子可以零负担上学。

米秀秀:现在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我很高兴,我们再也不用为学费而发愁,妈妈也不用到处去借钱。

天津市民今年我们赶上了,真不错,也就三百多块钱的学费,心里的负担一点也没有了。

广东云浮学生家长:现在全部费用61元,以前交200多元,减了很大的负担。

学校、班级不分重点有法律保障,这是新版《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目前各地对一些隐性或变相的重点班、重点学校进行专项督导,对违规的学校,将依法予以处理,维护教育公平。

广州市民:没有什么必要分开重点与非重点,一样的教育应该一视同仁。

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不得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

浙江杭州文三路小学学生:我们的成绩单就是优,良,及格,不是百分制的。

浙江杭州文三路小学负责人:这样做的好处是要让学生淡化分数的影响,让他们知道尽最大的努力就是成功了。

此外,各地都根据新《义务教育法》提出了地方性的实施细则。1986年,中国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到今年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呈现出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将受罚、保障校园安全等多个亮点。

新《义务教育法》今起实施不设重点班不以战绩排名次

陈瑶

“不能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控制学生考试次数、不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颇受关注,老师家长学生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

老师:更利于学生成长

《意见》明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编班,不能以各种名义

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任何学校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

对于这些规定,澄海区某小学的陈老师非常支持,她认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意见》体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更强调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力,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很有帮助。”澄海区溪南二中的孙老师也表示,《意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家长:排名伤了孩子自尊心

控制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不以成绩排名次、教辅材料不能强行订购、不集体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上课补课、不集体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对于这些要求,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会不会担心孩子没有课业压力而荒废了学业,成绩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别人?

家住金平区百合园,女儿上初二的黄女士说“对于新的规定,作为家长是举双手欢迎。不公布孩子的成绩、不排名次,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有人认为公布成绩排名有利于孩子比学上进,但我认为这对一部分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是一种打击。现在的孩子都很好强,并不是只有通过全班排名或者张榜公布的方式才能鼓励上进。”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张先生对《意见》也很赞成。“此前一些学校或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搞补课,不仅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也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事实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好处。”

学生:我们有更多时间锻炼了

以后周末不会有补课、每天至少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考试不会没完没了、不会有指派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相比以往繁重的学习任务,获悉《意见》的学生大都欢呼雀跃,“有更多时间玩了,劳逸结合,学习效果会更好。”

对于以后周末不用去学校补课,上初一的小航很开心:“希望以后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周末可以睡个懒觉。不再有无数的考试,复习完功课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踢球、游泳!学习不会太枯燥,生活可以更丰富多彩。”

义务教育在校考试不得公布成绩的喜和忧

教育部近日要求各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依法坚持义教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着眼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以考试为目的,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旨在从素质上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举措动摇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从传统的教育标准向社会实用型标准迈出了一大步,更为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它把学校从疲于奔命的应试制度中解脱出来,它把教师从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开来,它把学生从“恐怖”的考试中解救出来。“四不”的改革无疑是将教学模式从“填鸭式”向“启发式”的有力转变,也是从基础教育入手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有力尝试。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破解了一些难题,如:择校费的问题,教师“不务正业”的问题,众人同挤名校等问题。

作为一个新的举措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人们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改革津津乐道之时,又难免有些担忧:首先九年之内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那么学生的成绩怎么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自觉性怎么来激发?学校的优劣怎么来评估。取消应试教育为主代之而来的是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的标准怎么制定?如何去细化?用什么来保证?其次九年可以做到“四不”,那九年以后呢?将来升高中,升大学是不是还要以分数定高低,如果是这样的话,“四不”只能是权宜之计,金字塔越向上越难考,下面纵然就是轻松的攀升要想到达顶端也是枉然。与其以后还要以考试论成败,不如先前多“磨难”,省得考到用时方恨少?

义务教育期间用“四不”来制约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是一次飞跃,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张扬自身的个性,无拘无束,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更有利于学校腾出手来抓素质教育,其有利之面不一而足。但是要使“四不”长期稳定的坚持下去,不能仅仅局限于九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与其相衔接,从底部到顶端实质上改变唯考试分数是举这一顽症,突出培养受教育者在将来实践中、工作中学以致用造福社会。

如何使九年基础教育的“四不”与以后的六年、七年以至更高等的教育相衔接,这是应该相并考虑的问题。

新义务教育法罚则有点儿“软”

吴应海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核心内容,强调政府应当承担的出资义务,旨在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孩子享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义务性和均衡性,这将令近1.8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受益。然而在为这部新法和一系列新规叫好的同时,笔者仍然感到有些遗憾,因为这部法律的罚则实在是有点儿“软”。

众所周知,当前公众对义务教育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政府人为地将学校分为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在教育投入上大搞“歧视”政策,集一方财力大办一两所重点学校,好以此为窗口对上、对外炫耀教育政绩,而对非重点校则不闻不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不均衡;二是—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残忍”地按学习成绩将学生编入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因“分”施教,从而导致教育不公;三是一些地方肆意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l生质,大搞“假民校”,疯狂圈取学生家长手中的.血汗钱;四是乱收费层出不穷,泛滥成灾。对于这些丑陋现象,公众在期待新义务教育法明令叫停的同时,更期待新法能制定出台严厉的惩罚措施,对违规者严惩不贷,为新法保驾护航。

那么新义务教育法到底是如何规定的呢?稍一对照你就会发现,对上述违规行为,新法的惩处规定基本都相同,那就是先由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这也就是说,新法违规处理运作的空间非常大,可以一“纠正”了之,也可以一警告完事,最重也不过是开除。而由于教育乱收费、违规办重点校重点班假民校等行为的背后,学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往往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惩罚措施的伸缩性越大,惩罚措施成为一纸空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显然,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义务教育法的罚则实在是太“软”了,太易于变通了,在这样的罚则面前,背景深厚的违规者肯定会不屑一顾的,新教育法执行的前景让人担忧。

新《义务教育法》凸显治理疲劳

石敬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得占用节假日集体补课,不得组织各种辅导班和学科竞赛,不得举办重点学校、重点班。

一排子“不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先有什么乱“名目”,就下“若干意见”治理什么名目,显示出治理行为滞后性;作为管理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空喊追究,明确不了“谁来追究”、“绝不姑息”,体现出治理结构的缺陷性;面对乱象,依然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能彻底进行改革,还是隔靴挠痒的“老一套…“不得”了事,显示出整个治理制度改革的疲劳性。其治理效果也可想而知。

篇5:新义务教育法讲稿

一、新《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从1986年第一部《义务教育法》的18条,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63条法律条文,体现教育立法水平质的飞跃。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起草,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来的。这部法是我在当时的国家教委工作时参与起草的第一部法律。当时教育立法刚刚起步,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立法经验不足,只有原则性的18条法律条文。从20年前的18条到今天的63条,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质的飞跃。

二、新《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以后,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无论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对《义务教育法》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三、新《义务教育法》的三个特点:

首先,它有强烈的时代性。经过20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已经开始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们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下一步要朝着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义务教育法》,更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用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均衡发展的思想、素质教育的使命等等。

其次是它的系统性。全面总结20年来《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经验教训,对新的历史背景下义务教育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义务教育制度。

第三个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甚至解决了教育法律的一些通病,使之能够成为其他教育法律修订的借鉴。针对当前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开刀,也体现出了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四、与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相比,新《义务教育法》在9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

第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 1

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新《义务教育法》同时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第三,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公益性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特征,义务教育要更彻底一些,不仅仅是普及的、强制的,还应该是免费的。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中央财政将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城市地区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进程。

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此次新《义务教育法》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原来看到乡镇一级难负其责,就将统筹责任放到县一级;现在县级基本上是吃财政饭,也无力承担,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省级的责任。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而言,省级的统筹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

第五,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再一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第六,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了对非户籍所在地,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将会对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七,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出手是比较重的:一是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这一条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愿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也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三是第25条的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八,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过去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序列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特别是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

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当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规定。

第九,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63条中有10条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性、操作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规范了22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去的18条《义务教育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较差,新的《义务教育法》则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加大了执法力度。

五、新《义务教育法》的63条法律条文:

新《义务教育法》共分八章63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生、第三章学校、第四章教师、第五章教育教学、第六章经费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1)‚素质教育‛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

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法律还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法律同时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2)义务教育终于‚免费‛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不收学费杂费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予以确立。法律同时明确,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曾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小学生、初中生仍需缴纳一定的杂费。这部法律实施的近20年间,可以收取杂费的规定让一些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饱受经济压力。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已经免除;免费义务教育已推广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为让这一目标早日实现,2006年至2010年间,不含教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其中中央1254亿元,地方928亿元。

但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研,加快工作步骤,积极推动、组织地方政府做好各项准备,力争尽早实现全国所有城市义务教育不收杂费的目标。

义务教育法在附则中提出,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3)法律体现‚以‘学生’为本‛

近年来,校园重大突发事件致使学生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状况,2006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对校园安全问题予以规定。

法律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法律还对教师的行为给予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4)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政府应当保障教师待遇。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是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重点和难点。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强调要‚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法律还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为保障教师工资经费,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并保证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

中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法实施10多年来,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工资提高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高校教师。实际上,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仍然较低。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一规定,避免了由于高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较高而掩盖了中小学教师工资较低的实际情况,将有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

目前,同为义务教育教师的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分别属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存在较大差距。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高级教师相当于讲师。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系列统一起来,意味着‚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有利于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小学任教,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小学教师也可评副教授。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

(5)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

新施行的义务教育法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问题作出有针对性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对于违反这一规定的,法律规定,将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臵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法律同时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在特殊学校的经费保障方面,法律还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篇6: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心得

一、《义务教育法》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指南。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六章中重点谈到了“教师”这一部分,它涉及面较宽,不仅谈到了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录取办法,教师享有的权利,而且谈到了教师所应尽到的义务等方面。

我觉得《新义务教育法》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教书育人的指南。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要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 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二、《义务教育法》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七章重点谈到了“学生”,它规定了学生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基本义务教育;谈到了学生享有的权利及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等方面。

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义务。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正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这种义务、落实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对于广大公民而言,义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适龄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是现代政府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义务教育法》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准则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五章重点谈到“学校”,它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准则,不仅规定学校所应该尽到的义务,而且提供了如何进行管理的方法等方面,真正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的先进性。

上一篇:《棕子飘香》作文五年级450字下一篇:铜铝型材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