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欣赏测试题

2024-05-07

古典音乐欣赏测试题(精选8篇)

篇1:古典音乐欣赏测试题

西方古典音乐知识测试题

1.圆舞曲也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优美,通常采用几拍子

A.二拍子 B.三拍子 C.四拍子 D.五拍子 2.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其作者是 A.德国 舒曼 B.法国 圣·桑 C.奥地利 海顿 D.挪威 格里格 3.烟台保利大剧院于2010年5月上演了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这位伟大的俄国作曲家以及他另外一部经典芭蕾舞剧是

A.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 B.斯特拉文斯基 《天鹅湖》 C.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 D.斯特拉文斯基《睡美人》 4.根据所给描述,判断他是哪位音乐家

①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③他一生创作了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④是歌曲《渴望春天》的作者。

A.亨德尔 B.贝多芬 C.莫扎特 D.舒伯特 5.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下面哪首歌曲也是他的作品

A.《回声》 B.《月夜》 C.《乘着歌声的翅膀》 D.《致音乐》 6.《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其结构是回旋曲式,用图式A+B+A+C+A+D+A„„表示。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也是这种曲式,这首作品是

A.《月光》 B.《献给爱丽丝》 C.《热情》 D.《悲怆》 7.下列歌曲与其歌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A.《猎人进行曲》——《自由射手》 B.《歌墟问答》——《刘三姐》

C.《斗牛士之歌》——《卡门》 D.《今夜无人入睡》——《茶花女》 8.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其创始人是 A.俄国 格林卡 B.法国 德彪西 C.奥地利 勋伯格 D.挪威 格里格

9.《C小调“革命”练习曲》充满了战斗性,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体现出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它的作者及称号是

A.肖邦 钢琴诗人 B.约翰·施特劳斯 圆舞曲之王 C.舒伯特 歌曲之王 D.B.B.King 蓝调之王 10.音乐的体裁门类很多,如进行曲、圆舞曲、协奏曲、交响曲,下列音乐作品与上面音乐体裁对应正确的是()①《蓝色多瑙河》 ②《 命运 》 ③《梁山伯与祝英台 》 ④《拉德斯基进行曲》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篇2:古典音乐欣赏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格鲁克,《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2、《女仆做夫人》

3、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4、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5、四,三

6、海顿,108,《创世纪》、《四季》

7、《魔笛》,《费加罗的婚礼》

8、双呈示部,华彩段9、9,1,16,32。

10、谐谑曲

二、名词解释

1、第五章,第五题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前半部

2、第五章,第五题中的第四自然段

3、第五章,第五题中的第五自然段

4、第五章,第五题中的第六自然段

5、第五章,第六题第1点

6、第五章,第八题

7、第五章,第九题中的后半部内容

8、第五章,第十一题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9、第五章,第十二题第1点

10、第五章,第十二题第2点

11、第五章,第十二题第3点

三、简述题

1、第五章,第二题

2、第五章,第四题

3、第五章,第五题

4、第五章,第六题

5、第五章,第九题

6、第五章,第十题

7、第五章,第十一题

8、第五章,第十三题

9、第五章,第十二题第1点和第3点

10、第五章,第十四题

11、第五章,第十五题第1—3点

12、第五章,第十五题第4点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自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魔弹射手》

2、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第八交响曲》

3、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4、《童年情景》(或《狂欢节》或《大卫同盟曲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

5、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或下列中的一剧《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主导动机

6、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或《南国玫瑰》、《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圆舞曲》)

7、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8、比才,歌剧《卡门》

9、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普契尼,《绣花女》、《托斯卡》(或《蝴蝶夫人》,或《图兰多》)

10、李斯特,单乐章,《前奏曲》、《塔索》

11、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和居伊

12、李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

13、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14、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或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15、西贝柳斯,《芬兰颂》

16、马勒,《大地之歌》

二、名词解释

1、第六章,第二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1点

2、第六章,第二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2点

3、第六章,第二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3点

4、第六章,第二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4点

5、第六章,第三题第1点

6、第六章,第三题第2点

7、第六章,第三题第3点

8、第六章,第三题第4点

9、第六章,第六题第4点

10、第六章,第七题第1点的前半部

11、第六章,第十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1点

12、第六章,第十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2点

13、第六章,第十六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1点

14、第六章,第十六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2点

15、第六章,第十六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3点

16、第六章,第十六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4点

17、第六章,第十七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1点

18、第六章,第十七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2点

19、第六章,第十七题附相关概念注解中的第3点

20、第六章,第十八题第1点第二自然段和第2点

21、第六章,第五题

22、第六章,第二十题第一自然段

三、简述题

1、第六章,第一题

2、第六章,第二题第1点中的第3点

3、第六章,第二题第2点中的第3点

4、第六章,第三题

5、第六章,第三题第5点

6、第六章,第四题

7、第六章,第六题第3点、第七题第3点、第八题第3点、第九题第3点、第十六题第3点、第十七题第3点、第十五题第3点、第十四题第3点

8、第六章,第十三题第3点

9、第六章,第十二题第3点

10、第六章,第十一题第3点

11、第六章,参阅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第十一题、第十三题、第十四题

12、第六章,第五题第一自然段和第四题第3点中的第五自然段

13、第六章,第十八题

14、第六章,第二十四题第1、3点

15、第六章,第二十五题第3点

16、第六章,第二十六题

17、第六章,第二十七题

18、第六章,第十九题

19、第六章,第二十题

20、第六章,第二十二题第3点

21、第六章,第二十一题第3点

22、第六章,第十四题第3点

23、第六章,第二十三题

第七章 20世纪音乐自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德彪西,《牧神午后》、《大海》(或《夜曲三首》、或《意象》),《版画集》(或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

2、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新维也纳乐派

3、《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或《乐队变奏曲》)

4、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沃切克》

5、布索尼,斯特拉文斯基

6、《春之祭》

7、《画家马蒂斯》,《作曲指南》,《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

8、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泰莱菲雷

9、奥涅格,米约

10、巴托克、科达伊,席曼诺夫斯基,埃乃斯库,威廉斯,艾夫斯、科普兰和格什文,法雅

11、巴托克,《小宇宙》(或《第三钢琴协奏曲》),《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12、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13、科普兰,《牧区竞技组曲》

14、《行星组曲》

15、布里顿

16、《大峡谷组曲》

17、《和声分析原理》、《和声学》、《对位法》(或《配器法》)

18、15,15

19、哈巴

20、《时值和力度的模式》,《异国鸟》

21、《无主的锤子》

22、50年代,凯奇

23、凯奇,《4分33秒》

24、录音带音乐,电子合成器,电子计算机

25、谢菲尔、亨利,艾默特

26、斯托克豪森,《青年之歌》

27、彭德雷茨基,利盖蒂

28、克拉姆

二、名词解释

1、第七章,第二题

2、第七章,第五题

3、第七章,第九题

4、第七章,第十题

5、第七章,第三十六题

6、第七章,第三十七题

7、第七章,第三十九题

8、第七章,第四十二题

9、第七章,第四十四题

10、第七章,第五十三题

11、第七章,第五十四题

12、第七章,第五十五题

13、第七章,第五十六题

14、第七章,第六题第1、2点

15、第七章,第七题第1、2点

16、第七章,第十一题第1、2点

17、第七章,第十三题第1点

18、第七章,第十七题第1、2点

19、第七章,第二十五题第1、2点

20、第七章,第三十五题第1、2点

21、第七章,第四十题第1、2点

22、第七章,第四十一题第1、2点

23、第七章,第四十三题第1、2点

24、第七章,第四十八题第1、2点

25、第七章,第五十二题第1、2点

三、简述题

1、第七章,第一题

2、第七章,第二题

3、第七章,第五题

4、第七章,第十题

5、第七章,第九题

6、第七章,第三十六题

7、第七章,第三十七题

8、第七章,第十五题

9、第七章,第三十九题

10、第七章,第四十二题

11、第七章,第四十四题

12、第七章,第四十六题

13、第七章,第五十三题

14、第七章,第五十四题

15、第七章,第五十五题

16、第七章,第五十六题

17、第七章,第三题

18、第七章,第四题

19、第七章,第六题

20、第七章,第七题第3点

21、第七章,第八题第3点

22、第七章,第十一题

23、第七章,第十二题

24、第七章,第十三题

25、第七章,第十四题

26、第七章,第十六题

27、第七章,第十七题

28、第七章,第十八题第1、3点

29、第七章,第十九题第1、3点

30、第七章,第二十题第1、3点

31、第七章,第二十一题第1、3点

32、第七章,第二十二题第1、3点

33、第七章,第二十三题第1、3点

34、第七章,第二十四题第1、3点

35、第七章,第二十五题第1、3点

36、第七章,第二十六题第1、3点

37、第七章,第二十七题第1、3点

38、第七章,第二十八题第1、3点

39、第七章,第二十九题第1、3点

40、第七章,第三十题

41、第七章,第三十一题第1、3点

42、第七章,第三十二题

43、第七章,第三十三题第1、3点

44、第七章,第三十四题第1、3点

45、第七章,第三十五题第1、3点

46、第七章,第三十八题第1、3点

47、第七章,第四十题第1、3点

48、第七章,第四十一题第1、3点

49、第七章,第四十三题第1、3点

50、第七章,第四十五题第1、3点

51、第七章,第四十七题第1、3点

52、第七章,第四十八题第1、3点

53、第七章,第四十九题第1、3点

54、第七章,第五十题第1、3点

55、第七章,第五十一题第1、3点

篇3:古典音乐欣赏探析

科普兰强调得极是, 千言万语也不能代替倾听音乐本身。我所能做的无非是以自己倾听之一得, 敦促、协助你去倾听而已。

美国作曲家柯普兰提到, 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 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为三个层次: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从音乐的感情面来听;从音乐的理论面来听。

将音乐“译”为诗、画, 我们已经习惯而且仿佛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每听一曲, 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要寻找“形象”。当我们听音乐还没有入门的时候, 最苦恼的是抓不住形象。等到我们去标题音乐的乐园中畅游而又倦游以后, 忽然发现, 自己的思维已经被“形象”束缚住, 简直难以解脱了。带着这由原先的“拐杖”异化而成的“镣铐”听音乐, 不但会觉得许多作品莫名其妙, 甚至也妨碍了我们对一些不拘之于形似的标题音乐作更深入的领略。

一、学会倾听——借助形象以思维

音乐的听法有两种, 形象的与非形象的。前者让我们渐入音乐“形象”世界, 获得了莫大乐趣。从贝多芬的《田园》欣赏溪边景色时, 常想到司空图的名句:“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荫路曲, 流鸳比邻。”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里看辛巴德的航海, 公主的轻歌曼舞, 王子的怒海沉舟。从格里格的《朝景》里, 我不止看到海滨曙色, 甚至像是真地沐浴于新鲜的晨风中, 心神俱爽。

乐中不但有自然风光, 而且有人, 有戏。我听乐获得的印象中, 最难忘的有威尔第《茶花女前奏》中维奥莱塔的“形象”。并未像托尔斯泰那样从过军的老柴, 却工于描绘武打与战争。听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总觉其中的刀光剑影很真。《1812序曲》里面两军决战, 我也认为不比《战争与和平》中的描叙逊色, 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听到那个最有激情的主题, 我总像认出了小说中那几个只恨不能为沙皇捐躯的人物……

算了, 乐中诗、乐中画、乐中剧, 一言难尽!我怀着“奇文共欣赏”的心愿, 敢向足下和一切有心却无缘领略此种“乐趣”的朋友保证:听音乐, 的确能得到这种“形象”的享受。一种听觉、“视觉”和其它可以“通感”的各种感受兼美的盛宴!要相信, 既然诗中可以有画, 画也可以绘影绘声, 则音乐也确能以声写形。

二、学会倾听——博览与精读

读乐和读书有相通之处。读书, 要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读乐, 也是这样。有些个人体验也许可供参考。博览泛读, 可以开拓眼界, 有比较, 可以形成对不同风格的概念和乐史的概念, 等等;这一点我们且留待以后再谈。精读一事我认为尤其重要。曾见有的朋友虽有爱乐之心, 却总是浮光掠影地把好音乐当耳边风。一边看书、写文章 (乃至吃饭聊天) , 一边放唱片。我认为, 把音乐变成日常生活的伴奏、配乐, 在有些情况下未尝不可。有人主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配以适合的音乐。比方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同音乐关系很深的小说, 最适合阅读那气氛的, 据说是德彪西的音乐。做家务之际放一些轻而不俗的音乐 (如苏佩或莱哈之作) 也不算辱没了它们。但如收音机里响起了《蝙幅序曲》这样的才气横溢的作品, 你就应该暂时放下别的, 好好享受一下那音乐了。总之, 假如有心深人乐境, 求其真趣, 就必须摒除杂念、干扰, 专心一意地倾听。对于一些最重要的典范之作, 更非多读、精读不可。

三、学会倾听——欣赏型听众

在理解音乐这件事上, 我们以听众的身份享有无拘束无负担的自由。我们可以完全不带什么功利的目的或义务去听赏音乐。黑格尔在他的大着《美学》中热烈赞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吉他弹奏, 说比演奏家的表演更使他心醉神迷。我们普通爱好者爱乐之诚也不会不如专业者。而且, 除了某些专门写给音乐家甚至只给自己听的音乐以外, 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作曲者为同广大听众交流而作, 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参加这种交流, 共享乐艺之美。学者阿道尔诺研究了八种类型的听众, 其它人又主张划分五种听众 (见索哈尔《音乐社会学》中译本125页) 。我想, 你当然不屑做一个其中的“消遣的听众”或“娱乐的听众——生活中的享乐主义者”。那么, 让我们互勉, 做一个“动感情的听众”吧。当然, 按科普兰的说法, 理想的听众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这就太高了!我们可以作为理想境界来追求。

有决心做一个真心的、动感情的听众, 你才能自觉养成严肃倾听的习惯。假使某个时候你实在收不拢心而人猿意马, 不如立刻把录音机关掉为妙。只有能像一个演员那样驾驭自己的注意力, 你才有可能进人角色。你原先只是随机地听, 听说什么作品有名, 好听, 就听什么。今后想听得系统些, 但在借、买音响资料时对着目录又心中无数, 要我开一份“必读曲目”。有目的地听, 系统全面些, 有助于从联系对照中看到“长河”的全景, 领略音乐天地之无比宽广丰富, 这比枝枝节节地听当然可取。如今听赏条件虽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是好得很, 是老乐迷从前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只要有心, 你的打算是可以实现的。然而使人为难的是, 音乐文献实在浩繁。专家们“皓首穷经’他听不完, 何况我辈!即使满足于从海中取一瓢饮, 也会列出一份长长的曲目, 那只有另函寄上了。这里且提示一个轮廓, 一些重点, 以助你自己掌握。曾见一本西方人编写的《音乐欣赏》。它先从18世纪的古典、浪漫派音乐谈起, 一直谈到德彪西的印象主义。然后返回去介绍17世纪和更古老的音乐。最后才介绍现代音乐。

从音乐大潮汹涌澎湃的19世纪这中心一大段入手, 再向古今两头扩展所赏领域, 以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看, 这顺序比较合适。无论从音乐会节目还是唱片目录上都可以知道, 人们最容易接受也最感兴趣的正是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德彪西这一大段。自从上个世纪以来, 人们对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愈来愈感到了它的魅力, 以至出现了巴罗克热。不过, 真正热衷于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 且能真正品尝其味的人毕竟还不太多。因为听这种古色古香的复调音乐, 必需下更大的功夫, 养成高度集中与调度注意力的能力, 才能适应。至于对现代音乐发生浓厚兴趣 (而不是仅仅好奇, 求新鲜) 的听众, 显然就更少。不然, 科普兰又何必言之谆谆地劝说人们去接受现代派音乐的挑战呢 (见他的《怎样欣赏音乐》) ?

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所以在欣赏它的时候主要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 不一定追究它在写什么。乐曲解释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主要还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钊、刘东升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4: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谈

欧洲古典音乐泛指20世纪之前的欧洲音乐,它的第一个艺术大潮就是复音音乐。这类音乐通常分为模仿式复调和对比式复调。

模仿式复调是一个声部先出现一个旋律,另一个声部后面也出现这个旋律,形成同一旋律不同时间互相追逐模仿的音乐。著名的管弦乐曲《阿莱城姑娘》组曲就是这一类代表性乐曲。

对比式复调是同时出现的不同旋律互相对比(主要是节奏与旋律线)的音乐,如格林卡的管弦乐曲《卡玛琳斯卡娅幻想曲》。

我们在欣赏复调音乐时,首先是注意外声部,同时也注意内声部,也就是说要听出内声部来。否则,你将感受不到各声部之间的某种微妙的协和关系,及其在乐曲进行时所形成的某种对比,也就是感受不到这种对比所蕴藏的巨大推动力和感染力。复调音乐各声部间各自独立、平等,又协和又对比的关系,造成了音乐此起彼伏、你紧我松、你松我紧的曲趣和绵绵不断的风格。把复调音乐推向高潮,使之趋于完美的境地并结束了这个时代的巨人是德国的巴赫。他创作了总数达几千部的音乐作品,其中《勃兰登堡协作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是世界名曲,并为主音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石。

主音音乐又叫主调音乐。其显著的特点是一个声部为为旋律,其他声部起伴奏、陪衬作用,但却不可忽视和声,如果抱有这样的偏见,就不能很好地欣赏它了。事实上,从贝多芬的乐章直至今日的音乐,所有的旋律都是从和声导源而来的,且不说其中的很多旋律都是由和弦音加上和弦外音构成的。任何使你觉得优美悦耳的旋律,如果你对它进行和声的分析,都会发现旋律的进行是合乎和声规则的,旋律实际上正是和声美的表现。对旋律美敏感的人,之所以比感觉迟钝的人多有收获,就在于他对和声效果的敏感,或者说,他对旋律所包含的和声意义有一种不自觉的“觉识”。

由此可见,认识到旋律与和声的联系,不但会促使我们去注意和感觉乐曲中的和声效果,并且会使我们自觉地训练和提高我们对旋律(曲调)的欣赏能力。调查表明,凡是对和声效果敏感的人,对旋律的调性、调式以及乐曲进行中的各种对比色彩也会相当敏感,他们总能比常人赋予一段旋律以更多的、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除了耳朵失听者外,大多数人都可以训练自己听多声部的能力,对音色的敏感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而要掌握古典音乐家的音乐语汇,除了多听,别无他途。

另外,对曲式的了解,也是欣赏古典音乐相当重要的一环。我们对主题特征及其变化展开,以及乐曲的结构的了解,会引导我们去领略古典乐曲中所包括的严肃和细腻的感情内容。目前,某些青年听众,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某些主题反复出现和变化,觉得“太啰唆”“冗长”,简直“催人入睡”。殊不知,主题的变化发展还是表现丰富和细腻的感情层次的需要。有些人只对感情的爱憎倾向和明暗色调感兴趣,而对感情的细节不予注意,实际上,感情的深刻、真诚与否,正是取决于感情的细节的,通过对曲式的了解,就会抓住主题的特征及其变化发展的线索,去追踪那些伟大作品的感情细节,从而得到对伟大作品的感情内容的理解。

篇5: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2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3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

1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2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

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

(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1.认识音乐家舒曼、安德森、哈恰图良

2.欣赏《快乐的农夫》《雪橇》《打字小姐》《马刀舞曲》 教学目标:

1.认识音乐家舒曼、安德森、哈恰图良,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不同情感。

2.用律动、想象、打节奏、表演等不同学习方法体验每首乐曲表现的情感和主题,能从音乐中感受其在节奏、演奏乐曲上的特别之处,能在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教材分析:

《快乐的农夫》乐曲非常短小。作者将旋律放在低声部,运用了大量附点音型,使乐曲充满活力。全曲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作了反复。《雪橇》乐曲分为ABA三个部分,乐曲一开始是个小引子,第一段结构是a-b-a,b和a相似,但更为优美抒情些。中段B以重复音渐强的手法发展乐句,通过一个小过渡,回到稍加变化的A。

b

《打字小姐》用打字机的节奏描绘了都市中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乐曲A-B-A结构。A是用十六分音符组成。不时有休止符,是节奏不稳定,像是在打字时间歇,并有模仿打字机的声音。这种模仿在B短小时了,乐队由持续的十六分音符演奏,并用强弱对比来增强乐曲的诙谐感。

《马刀舞曲》芭蕾舞曲《加雅涅》选曲,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定音鼓、军鼓、长号和弦乐的伴奏下,表现出热情、活泼的主题部分。中级部分是萨克斯管和大提琴演奏的旋律,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部分并出现了一呼一应的乐句。

教学难点:

1.感受乐曲表现的情感。教学重点:

1.在欣赏中获取作品的相关知识,如作曲家、作品背景、主题情感、曲式结构等。教学准备:学习过程卡、音乐CD、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学习卡(第2课时)

1.作 曲 家:舒曼是

国钢琴家。

安德森是美国人,他的作品特点是,使许多儿童热爱上古典音乐。哈恰图良是前苏联人国人,《

舞曲》选自芭蕾舞曲《加雅涅》。2.音乐作品:

《快乐的农夫》 请随音乐哼唱这首舞曲,你觉得农夫为什么会快乐? 《雪橇》 是

的作品,音乐作品的结构是。

《打字小姐》 你能随音乐的第一段和第三段表现出16分音符的飞快打字情景吗?第二段的节奏是

分符。

《马刀舞曲》

你知道乐曲背后的故事吗?乐曲由

演奏乐器演奏的。3.我的感受: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最喜欢《

》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表现了音乐人物,今天的学习使我明白了

的道理。四()班

教师评价:

一、复习第一课时学习

1)教师播放音乐作品片段,请学生听辨乐曲名 2)分别交流自己对四首乐曲掌握的相关知识。《小狗圆舞曲》 《小猫圆舞曲》 《电闪雷鸣波尔卡》 《野蜂飞舞》

二、《快乐的农夫》欣赏

目标:

认识音乐家舒曼,能随音乐用LU哼唱旋律,从音乐作品中了解劳动快乐的意义,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过程:

1.介绍音乐家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等杰出的作品。

2.欣赏乐曲

1)思考:乐曲旋律主要是低声部还是高声部?表现的是农夫还是农妇的形象?音乐用怎样的节奏特点表现了音乐形象怎样的心情?

2)欣赏 3.交流

1)低声部,表现的音乐形象是农夫 2)附点节奏 4.复听

请学生跟随音乐用LU哼唱 5.交流

思考:农夫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引导学生劳动是快乐的,认真学习也能带来快乐。

三、《雪橇》欣赏

目标:

认识音乐家安德森,感受音乐中圣诞老人驾车送礼物时的快乐情绪,能听辨出ABA的音乐结构。

过程:

1.打击乐器创编

1)情境创设:骑着小马去散步,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形象。马蹄声:

da da

da da 铃铛声:

ding

ding 教师哼主旋律,学生表演 2.完整欣赏

1)思考: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感受到它的曲式结构吗? 2)交流:听到马蹄声、铃铛声„„ 3.音乐情感

思考:《乘雪橇》表现了作品怎样的主题情感? 帮助别人的快乐,劳动的快乐。

四、《打字机》欣赏

目标:

能感受打字机发出的节奏和声效特点,运用模仿打字的方式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和每段特点,能想象乐曲表现的情境。

过程:

1.模仿打字机动作

1)介绍旧款打字机,特别是“嗒嗒”的打字声音和换页时发出“叮”的声音。2)速度练习

XXXX XXXX XXXX X | 十六分音符

XX XX XX X| 八分音符 节奏变紧密了。2.欣赏乐曲 1)跟随音乐表演 思考打字小姐的节奏紧密都一样吗?如果有变化表现的是她怎样的心情? 2)交流 乐段

打字节奏

情境想象 3.作曲家 安德森

五、《马刀舞曲》欣赏 目标:

能知道乐曲的故事,能感受定音鼓、军鼓、长号及弦乐器伴奏下,木琴以急板表现的热情活泼的主部主题以及大提琴和萨克斯管变现出来的优美抒情主题,并能用形状表现出音乐结构。

1)教师提出以上情绪

2)请各小组商量后选择合适的形状 2.了解乐曲的故事

„„本曲选自舞剧第三幕第二场,当阿尔缅恢复视力后,加雅涅投入他的怀抱,村民们为他们祝福时的群舞音乐。

3.欣赏

1)边欣赏,边随音乐情绪选择合适的形状。2)各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形状结构。4.教师总结

篇6:电影《钢琴师》中古典音乐欣赏

1前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Chopin, 1810一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典电影《钢琴师》,作为一部波兰大导演摄制的反映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德国人残酷迫害的电影,不可避免地选择肖邦的音乐为电影的主导音乐。

我要说,波兰斯基在选择音乐上匠心独具,使历史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发展巧妙结合,对于音乐素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波兰斯基从众多肖邦的作品中选用了三首夜曲、两首叙事曲、一首圆舞曲、一首前奏曲、两首马祖卡和电影结尾时的钢琴与乐队的Grande Polonaise,每一首都选用得恰到好处,和电影的结构、情节和场景的转换、主人公的心境环环相扣。

2《 钢琴师》 音乐赏析

电影伊始,1939年9月23日,正当钢琴家斯皮尔曼在华沙的录音棚里录制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纳粹的炸弹无情地降落下来。爆炸了,他还不走,外面有震动声音,录音师劝他赶紧出来,他还不走,玻璃碎片夹着浓烟冲进录音间,这个场景给人印象很深。其实,波兰斯基在这里采用的完全是史实:《升c小调夜曲》平静舒缓的开始,忧伤宽广的基调,似乎预示着千百万犹太人的生命即将终止的厄运。德军占领了华沙,犹太人被迫戴上大卫星的袖标,禁止在人行道上行走,禁止去餐馆和公园钢琴家卖掉钢琴,全家人被赶到城中央几个高墙圈起来的集中营,他只能在餐馆里弹钢琴,换回一点点粮食。在这个时候,音乐,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将近结尾处,1944年的冬天,德军在东线节节败退,华沙已经被苏军包围,胜利解放指日可待,对于主人公斯皮尔曼来说这可能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但是一个意外发生了。这是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个片段,是在钢琴家为了打开一听罐头,在火炉旁被德国军官发现。波兰斯基在这个场景之前,已经通过音乐为这位德国军官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了巧妙铺垫。当时钢琴家发现有德国人回来,便抱着罐头躲进阁楼里。这时,楼下隐约飘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琴声,德国军官将这段音乐弹奏得清冷幽怨,充满了人情,弥漫着惆怅和无奈,既暗示了他心有音乐灵犀、是一个艺术的欣赏者和同情者,又暗示了他骨子里没有其他德国刽子手那种凶残本性。

有了这个铺垫,他作为一个德国军官,冒险拯救一个苟延残喘的犹太艺术家的薄命,才不显得唐突。不知道过了多久,饥饿的斯皮尔曼也许是认为德国人已经走了,于是下楼在房间里找工具撬罐头盖的时候,罐头不小心掉在地上,里面的水撒了出来。斯皮尔曼心疼地把罐头捡起来,抱在怀里。突然,一个全身穿着德军制服的德军军官出现在他的面前,对于他来说一个身穿德军制服的人意味着什么?当军官得知自己面前这个瘦弱无助的犹太人是钢琴家时,便请他弹点什么。我开始在猜想他会弹一个夜曲,经过这么多的磨难,他难道不厌倦和疲惫吗?钢琴家略微迟疑了一下,似乎是惊魂未定,因为这个时刻也许就是他弱小生命的最后一刻。

沉静下来后,他选择了弹奏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叙事史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而写。1828年,《康拉德华伦洛德》问世,叙述13世纪立陶宛爱国者华伦洛德领导民众抗击入侵的日耳曼十字军骑士的故事。斯皮尔曼在此时此地选择演奏它的用意无疑只有一个一一反抗!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斯皮尔曼式的反抗!为什么是反抗?他没有选择莫扎特或贝多芬等德奥系的音乐家而选择了自己最拿手的也是本民族的骄傲肖邦的作品,如果导演选择让斯皮尔曼演奏莫扎特或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斯皮尔曼就纯粹是卖艺求生了,无疑全片的魅力会大打折扣。但不是,他选择了肖邦,而在肖邦的作品里又恰恰选择了《g小调第一叙事曲》,因为这首曲子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乐曲。这一切都是斯皮尔曼在坐在钢琴前那短短的一刻决定的,我想导演的意图就是斯皮尔曼在这一刻已经决定选择自己的.方式反抗!他已经不再软弱了。但他同时也知道演奏以后这个懂得音乐的德国人很有可能会打死他,于是先前摔瘸一条腿的形容憔悴的斯皮尔曼不见了;询楼着身子四处找食物的斯皮尔曼不见了;对德国人P}若寒蝉、唯唯诺诺的斯皮尔曼不见了。现在这个坐在钢琴前的斯皮尔曼是坚强的,重新获得自尊的斯皮尔曼,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给他带来痛苦的人!而在这种反抗中无疑他的祖国伟大音乐家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他最佳的武器!

钢琴家坐下来,把颤抖的、带着伤疤和冻疮的手放在钢琴上,第一叙事曲开始的琴音缓缓奏出来,一段略显迟疑的开场白后,曲调变得流畅起来。这时,德国军官走到一把椅子前坐下,开始聆听斯皮尔曼的演奏。在短促的、我们听到了内心的忧虑的曲调后,忧虑不断地增长,变成了暴风雨般的悲愤。预示着未来的悲剧性的冲突。一段忧伤叹息之后,主题听起来特别宁静而明朗。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这时的镜头里是华沙城的废墟上撒满的月光,一束月光透过窗户投射在演奏中的斯皮尔曼身上,像罩着一层薄纱,此时的钢琴家也许在回忆过去美好宁静的生活。突然琴声的表现怀有警觉的沉静,继而旋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悲愤之情,而最终失去了明确的轮廓,成为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最后结束部分还原为原来那样真挚、忧伤。但平静的气氛只延长了几小节,旋风般的尾声又重新卷入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和悲剧性冲突的气氛里!我相信不只是那个德国军官,根本没有人能不为之动容。第一叙事曲的开头和结尾,这是不是也预示了他的经历,他的回忆,他已经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家人,没有食物,没有保暖的衣服,甚至连钢琴也没有了,开头的沉重和结尾的疯狂,从沉寂到爆发就在这短短的两页谱子中了。

钢琴家选择这首曲子是一个大义凛然的选择,他要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屈地抗击日耳曼恶魔,表达自己对迫害者的反抗,准备从容赴死!以前那个曾经对自己的同胞的反抗不理解的斯皮尔曼不见了,他的灵魂似乎变得坚强起来,五年来的痛苦遭遇,自己和家人悲惨的命运,对德国人暴行的仇恨和愤怒,都由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畅快地表达了出来。德国军官显然是被他的琴声所打动了,是人性的光辉还是音乐的力量?是出于对战争的厌恶还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我想还是不用说明才是对故事最好的理解吧!

3小结

篇7: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论文

黄馨

09级预防U20091307

4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在国外,古典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在2010年秋季的这个学期,我很幸运的选修了《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这门选修课,欣赏了不少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同寝室的同学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了解情况。

某君A,来自广州,以前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来源于粤剧,包括,《帝女花》《分飞燕》《三笑姻缘》《醉打金枝》《夜半歌声》《六国大封相》《黛玉葬花》《二泉映月》等。

某君B,来自湖南,平时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平时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等。

某君C,来自贵州。《十面埋伏》《侗族大歌》《苗族情歌》《贵妃醉酒》《二泉映月》《藏族牧歌》等是其平时所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

总体来说大家都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很有价值,是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一种中国文化。可是,很遗憾,大家平时的生活中对它的接触太少,总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对与大家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没有做到所谓的“平民化”,“广大群众”对它存在一种“距离感”。所以,针对其在大学中的传播,我认为实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平民化”是问题的关键。

我想在老师帮助下让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一些中国古典音乐的社团,可以帮助中国古典音乐在大学中的传播,增进大家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能够一起交流,同时这也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大家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劳逸结合。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多元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使大家的生活中洋溢着一种古典音乐文化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名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

篇8:如何开展古典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而且对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有所追求,就能以这种“神交”的方式,在古典音乐中陶冶性情,不断充实自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步入这个艺术殿堂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听,而且以心灵聆听。音合中小学生的歌曲和音乐欣赏作品。因此,教他们唱好歌、学好歌要用健康向上的歌(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毛主席啊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歌唱我们的新生活……”这些诗一般的词句,配优美狙犷的旋律,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美妙联想和深刻教育。又如,初中音乐教材第一课,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苏武牧羊》。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多少年来一直传唱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群众的心声。这首歌产生于民国初年,是当时优秀的学堂乐歌之一,它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的爱国主义人民群众无比愤慨,中国人民在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苏武“留胡节不辱”的爱国主义精神便成为人民的精神力量。后来,这首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其他革命歌曲一样,起到了激励人民作战到底的作用。

2.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口头创作,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挚的反映。如歌曲《拥护八路军》、《解放区的天》、《在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重要作用。《看龙船》它表现了端午节赛龙船的热闹景象,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要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教育他们好好学习,热爱我们的祖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除了学习一些民歌外,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和钢琴协奏曲。我国民族乐器品种丰富,独具特色,按照传统习惯,民族乐器依照乐器的形式、演奏方式、性能和色彩分为吹管、拉弦、弹弦、打击乐器四大类。对学生进行民族器乐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而且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学习。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肃鼓》,它是我国优秀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传统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春江花月夜》犹如一轴长幅画卷,把一幅幅画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那隆隆的暮鼓声、徐徐上升的明月、江风吹拂的微波、频频摇晃的花影、水浸遥天的景象、悠扬扬的渔歌、江水激岸的回响、橹浆划处漩涡、归舟远去的幽静,引人入胜,令人陶醉,描绘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师充分揭示,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学乐是诉诸人心的艺术,那是卓越心灵的天籁之音,必得用心灵感受。喜欢听是懂得欣赏的开始,多次欣赏同一部作品,必会触发、积累更多的心得。只要大家养成欣赏的习惯,产生欣赏的兴趣,同学们必定越来越深刻、细腻地领略音乐的意境。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通过有规律(高低、长短、快慢和强弱)的音响组合运动,形成音乐形象,利用“通”激起美感,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时间性表演艺术。要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达到美感的愉悦,以期得到灵魂和心灵的进化、升腾,音乐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参照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维一体的艺术循环系统,音乐欣赏是音乐美感实现的最终环节,也是音乐实践的唯一目的。音乐家的创作动机虽然可能含有自我愉悦的成分,但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观众能够接受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国音乐家默塞尔认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欣赏是沟通听众与音乐家的桥梁,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中国民族不愧为历史文明古国,并且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又如《黄河》钢琴曲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而成,表现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拼搏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

随着文化市场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手段的普及,青少年“追星族”,各选秀节目的涌现,许多流行歌(消极不健康歌词)的不断发行,影响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积极向上、高雅和谐的艺术观赏和娱乐活动。

近年来,我国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并将德育纳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轨道,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外的种种音乐教学法被引进,国内的种种先进经验被推广,老将宝刀不老,新秀群星灿烂。在二十世纪的帷幕徐徐降下来,二十一世纪太阳徐徐升起之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必需的,我们要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工作,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吴静欣.音乐教育中的道德教育[J].音乐天地,2004.

[3]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陕西旅游出版社,

[4]吴岫明.中国民歌赏析[H].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准.国内音教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D].2004.

[6]罗艺峰,钟瑜.音乐人类学的大视野[Z].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7]曹美韵.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8]何梅.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J].中国音乐教育,2001.

[9]蔡觉民.音乐教育过程的审美体验模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2.

[10]廖家骅.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J].中国音乐教育,2002.

把音乐课堂变成培养创新能力的阵地

杨秀君

(禹州市方岗乡第三中学,河南禹州

摘要: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而且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音乐欣赏教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音乐课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乐理知识,而且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音乐欣赏教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除了按照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外,还做了大量的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中的目标。通过创造民主环境,运用绘画、舞蹈、诗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学习和演绎音乐,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唤起创新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张扬个性,愉快地学习;鼓励学生探索、质疑、标新立异,并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即便是错误的见解也不应立即予以批评,而应引导学生从失误中获得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既不放任自流,又不过于拘谨严肃,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画出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很多地方极为相似,大到各个时期的不同流派,小到一幅作品的表现手法。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和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演绎音乐。如在欣赏蒙古族歌手用蒙语演唱的歌曲《牧歌》(人教了解音乐欣赏的审美特性能促进听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指导音乐家积极创作。我将从音乐欣赏的本质、过程、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探求一条音乐欣赏的正确途径。

一、音乐欣赏的本质

首先,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对音乐美的判断和接受。

二、音乐欣赏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通过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想象歌曲的意境来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注意力集中,尽快地熟悉音乐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想象不同的画面,可选择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如《嘎达梅林)的引子,到“雄壮有力的”,如《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到“悲哀的”,如交响曲《英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到“欢快活泼的”,如《加沃特舞曲》中的第一部分;再到“幽默滑稽的”,如组曲《培尔金特》第四乐章中的第一主题等。在学生听了这些音乐后,请他们根据不同情绪的音乐想象不同的画面。他们会根据《嘎达梅林》中抒情的音乐,想象蓝天白云,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蒙古包,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根据《卡门》雄壮有力的音乐,想象出一个壮观的斗牛场面,仿佛看到英武的斗牛士,听到群众的欢呼声。

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学生画出了风格各异的蒙古草原美景: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美丽的牧羊姑娘……尽管学生的画大都是简笔画,但我相信他们在听音乐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感受到了愉悦。

三、引导学生给音乐起标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音乐作品分为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两类。标题音乐可让学生展开想象,但标题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无标题音乐对作品描写的内容往往不大确切,它可以任由欣赏者自己感受、理解。因此,在欣赏无标题音乐时,为乐曲添标题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笔者没有告诉学生该曲曲名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主题等,而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乐曲,并给这首乐曲命名。有人称它为《哭诉》,有人称它为《断肠之声》、《战争之后》,还有人称它为《窦娥冤》……虽然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理性认识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不同,想象和命名也各不相同,但对音乐基本情绪的把握却是相同的。这一次给音乐命名的活动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情绪,让音乐“动起来”。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血肉”。音乐的节奏同时也是舞蹈的生命,舞蹈是借助音乐并用形体动作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可亲自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把音乐反映的内容即兴编成律动或简单的肢体动作,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五、按音乐情绪进行“配乐诗词朗诵”,领略意境,使文学美和音乐美有机结合。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曾谈道:“音乐带给他们快感,适当的音乐能帮助营造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音乐情绪选择内容、情绪与之吻

三、音乐的审美特征

美的旋律,能使忙碌一天的疲乏渐渐消融;优美的旋律,能使浮躁不安的心灵归于恬静。艺术家们用心灵、用才情把那些普普通通的音符串成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有激昂酣畅的回旋奔放,有如泣如诉的缠绵悱恻,有欢快跳跃的态肆,有忧思哀怨的悲伤……人类的情感因此而深沉悠长,在音乐中思考,飞扬的思绪像草原牧歌般清远辽阔,在音乐声中写作,灵感随着纷纷扬扬的音符“绵延不绝”;在音乐声中读书,可以敏感地领悟到文字里美妙的意蕴。音乐能美化心灵,让灰灰暗暗的日子变得明朗绚丽,让平平淡淡的风景变得美丽旖旎。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是人类不但有追求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而且有追求使灵魂得以升华的精神需要。欣赏音乐,是高雅的审美行为,能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需要。

上一篇:梦想课程走进日常教学下一篇:驻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