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

2024-05-07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精选9篇)

篇1: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只在一根上弦演奏)、勃兰登堡协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哥德堡变奏曲(为贵族解决失眠而作)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据说当时弄出了火灾)、弥塞亚、水上音乐(旋律直白形象)、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快乐的铁匠

帕哈贝尔:卡农

海顿:创世纪(咏叹调与合唱)、104部交响曲(如45“告别”、82“熊”、83“母鸡”、94“惊愕”、101“钟”、104“伦敦”)、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悠扬变奏,今被引用为德国国歌)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还有《冬》的经典冬雨演绎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20、21的第二乐章优美„„唯美)、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共四个乐章,都很熟悉的)、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很好听)、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星星变奏曲、四重奏(如:罗迪、米兰、维也纳、海顿、霍夫美斯特、普鲁士等,还有嬉游曲推荐)

利奥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响曲

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钢琴奏鸣曲、浪漫曲两首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小夜曲、音乐瞬间、多首艺术歌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罗马狂欢节序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交响曲(比较著名的有第三“苏格兰”和第四“意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四乐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欢乐颂)、二、三、四交响曲(四是最深刻的,很好听,气势磅礴)、匈牙利舞曲(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弦乐版本,2、6较有名)、学院庆典序曲(少有的欢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叙事曲、4首即兴曲、多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又名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多首练习曲(如:黑键、离别、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都柔美至极,唯美)、引子与辉煌大圆舞曲(肖邦极少有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还有“竹马游戏”、“在火炉边”等)、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改编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每个乐章都好听)、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是著名的炫技“钟”)、24首随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众多作曲家改编,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1-6全集,每乐章都很好听)、威廉·退尔序曲、塞维利亚理发师、贼雀序曲

比才:卡门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间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亚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夜曲、小柔版、间奏曲、小步舞曲)

苏佩:轻骑兵序曲、维也纳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推荐:圆舞曲、四小天鹅)、胡桃夹子(推荐: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荐:玫瑰柔板)、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舞曲风格)、第六交响曲“悲怆”(每个乐章都令人难忘)、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忧伤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著名、其他三个乐章也很熟悉)、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一听难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刻)、母亲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节日”好听)、大海、牧神午后(根据象征派作家马拉美同名作改编、其中的长笛值得一听)、意象集、版画集、儿童园地、贝加马斯克组曲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茨冈、库普兰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钢琴、弦乐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钢琴、弦乐版本)、由拉威尔改编成弦乐版本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色彩斑斓)、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优美舒缓)、水的嬉戏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尔堡时代组曲(前奏曲悦耳)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梦后、帕凡(孔雀)舞曲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利迪西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著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OP5,OP17)、练声曲

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小提琴主题伴随四个乐章)、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著名、“水族馆”也不错)、骷髅之舞、影子与回旋随想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圆舞曲、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晨报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天佑皇帝约瑟夫一世万岁进行曲(有德国国歌片段)、游览列车波尔卡、享受生活圆舞曲、爆炸波尔卡、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音乐美酒和女人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闲聊波尔卡、奥菲欧四对舞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加洛普

瓦尔托伊费尔:溜冰圆舞曲、西班牙圆舞曲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莱哈尔:金银圆舞曲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安德森:打字机、蓝色探戈、快乐雪橇、调皮的节拍器

萨拉萨蒂:卡门主题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伦敦小提琴之声有48把小提琴绝妙演绎)

巴伯:弦乐柔版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尔(序曲、圣星期五的奇迹)、汤豪舍(前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交响曲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电影配乐)、唐璜 作品2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玫瑰骑士圆舞曲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维尼亚夫斯基:华丽的波兰舞曲(炫技的)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认识每一件乐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协奏曲、第二圆舞曲(法国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欧协乐团有经典演绎)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沉)

弗兰克: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有名)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韦伯:邀舞、魔弹射手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和彼得与狼类似介绍乐器音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现)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和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巴达尔切弗斯卡:少女的祈祷 * 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20号 * 门德尔松:春之歌 * 勃拉姆斯:第5号匈牙利舞曲 * 门德尔松:猎人之歌 & 肖邦:E大调练习曲 & 韦伯:邀舞 & 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 舒伯特:音乐瞬间 *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 肖邦:降E大调...[01] 01.帕赫贝尔:卡农

02.格里格:“清晨”皮尔金组曲

03.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春” 04.柴可斯夫基:天鹅湖“情景” 05.莫扎特:小夜曲 06.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07.德沃夏克: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 08.华格纳:女武神 09.卡尔欧菲:布兰诗歌 10.盖希文:蓝色狂想曲 11.亨德尔:水上音乐

12.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02] 0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02.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 03.巴赫:小步舞曲

04.柴可斯夫基:胡桃钳“特巴雷克舞曲” 05.穆梭斯基:展览会之画 06.莫扎特:法国号协奏曲 07.西贝流士:卡列里亚组曲

08.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09.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0.勃拉姆斯:大学庆典 11.雷可莱:小鼓

12.圣桑:动物狂欢节“天鹅” [03] 01.马斯奈:泰伊思螟想曲

02.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03.巴赫:G骇之歌 04.李斯特:爱之梦

05.萧邦:降E大调第二号夜曲 06.莫扎特:A大调短笛协奏曲 07.佛汉威廉斯:绿袖子幻想曲

08.柴可斯夫基:胡桃钳“糖梅仙之舞” 09.阿尔诺尼:慢板

10.巴赫:耶稣,人们仰望喜悦 11.圣桑:动物狂欢节“水族” 12.瓦德菲尔:溜冰者圆舞曲

[04] 01.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02.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03.麦尔斯:短歌

04.威尔第:曼陀玲协奏曲 05.莫扎特:第25号交响曲 06.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圆舞曲 07.穆梭斯基:基辅城门 08.柯普兰:众人信号曲 09.威廉斯:奥林匹克鼓号曲 10.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11.莫扎特:第41号交响曲“朱彼德” 12.西贝流士:芬兰颂

[05] 01.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圆” 02.亨德尔:萨巴女王驾到 03.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协奏曲 04.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05.帕格尼尼:常动曲 06.亨德尔:皇家烟火 07.萧邦:即兴曲

08.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09.艾尔加:爱的礼赞 10.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11.马斯奈:领袖

12.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夜曲” [06] 01.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02.柴可夫斯基:胡桃钳进行曲 03.苏佩:轻骑兵序曲

04.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05.奥芬巴哈:天堂与地狱

06.比才:阿莱城姑娘“法兰都舞曲” 07.克拉克:小号即兴曲 08.鲍凯利亚:小步舞曲

09.普罗利菲夫:交响组曲“基杰中尉” 10.哈尔都量:盖聂“剑舞” 11.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 12.霍特斯:行星组曲 [07] 01.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

02.圣桑: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 03.莫扎特:一个音乐玩笑 04.萨替:第一号吉姆培迪诺 05.萧邦:第三11号圆舞曲

06.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秋” 07.德彪西:月光

08.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 09.贝多芬:第八号交响曲 10.门德尔松:春之歌

11.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 12.韦伯:邀舞

[08] 01.巴赫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 02.拉威尔:波丽路

03.勃拉姆斯:第六号匈牙利舞曲 04.理查史特劳斯:查拉图如是说 05.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06.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07.华尔顿:加冕进行曲

08.约翰.施特劳斯:香槟波加 09.巴赫:士诺圣母颂 10.德彪西:棕发少女 11.艾尔加:“谜”变奏曲 12.威尔第:阿伊达进行曲

[09] 01.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02.巴赫:第二号管弦组曲 03.萧邦:E大调练习曲“悲伤” 04.西贝流士:黄泉的天鹅

05.海顿:第94号交响曲“警愕” 06.海顿:第101号交响曲“时钟” 07.罗西尼:弦乐奏鸣曲第四号 08.奥芬巴哈:船歌 09.舒曼:浪漫曲 10.克莱斯勒:爱之悲 11.克莱斯勒:爱之喜 12.舒伯特:圣母颂

[10] 01.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02.莫扎特:费加罗婚礼 03.科札特:波斯市场

04.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05.比才:卡门组曲

06.伯恩斯坦:豪勇七蛟龙 07.苏莎:永恒的星条旗

08.萧邦:第三号波兰舞曲“军队” 09.李斯特:匈牙利舞曲 10.约翰史特劳斯:爆炸波加

11.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黄峰飞行 12.鲍罗定:鞑靼舞曲

篇2:基督教在欧洲音乐发展中的影响

在我们看来基督教和音乐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概念, 实际上却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许多宗教都与音乐有关, 在大多数宗教中, 与西方音乐艺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应首推基督教, 宗教势力对西方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前后古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在这以前基督教曾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 它承袭了犹太教的一些神论思想, 同时受到各种古代东方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二、基督教与欧洲音乐的关系

在漫长的两千年人类文明史中, 音乐与基督教互为“载体”, 相互促进。基督教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音乐更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音乐与基督教的共同发展又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从基督教来说, 没有办法将基督教与音乐分离开;从音乐来说, 也没有办法将音乐中基督教成分分离出来。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目前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五线谱, 所谓的“美声唱法”均起源于基督教。管风琴的制作与发展, 甚至数字乐谱在亚洲的推广和使用, 都与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 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在相信上帝的希伯来民族中, 几千年前宗教就与音乐密切。早在几千年前, 基督教音乐就对人的一生中和人类社会各种遭遇起着鼓舞、欢乐, 表示忧愁、安慰、激励, 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等作用。直到今日, 基督教音乐仍在表达这些情感, 歌颂和鼓舞人们, 净化心灵, 陶冶感情。基督教至今仍对西方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三、从作曲家的创作看基督教对欧洲音乐的影响

17世纪最著名的清唱剧作曲家是意大利的卡里西米和德国的许茨。卡里西米创作的16首清唱剧, 都是根据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写成的, 许茨创作的清唱剧多以基督生平传略、圣经福音书为题材, 被称为“受难清唱剧”。

巴洛克时期 (1600-1750) 最杰出的清唱剧大师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他一生共创作了32部清唱剧, 大部分都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其中《弥赛亚》以圣经福音书为题材。另一德国作曲家巴赫也曾创作了数部卓越的受难清唱剧, 如《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 这些清唱剧的内容都取材于圣经四福音书。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共创作了5部清唱剧, 大部分都有基督的内容, 其中以《创世记》最为著名。贝多芬唯一一部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上》也是以基督教为主题创作的。

19世纪最杰出的清唱剧出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之手, 共创作3部清唱剧均取材于圣经故事。19世纪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创作的清唱剧还有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基督的童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基督》等。

20世纪著名的清唱剧仍以基督教为题材, 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吉伦舍斯之梦》、沃尔顿创作的《白尔夏沙之宴》、波兰作曲家彭德雷茨基创作的《圣路加受难曲》等。

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还表现在音乐家们创作的基督教音乐上。

14世纪法国作曲家马肖的作品中教会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 其中主要是经文歌和弥撒曲。

15世纪前半期作曲家迪费的弥撒曲保存至今的有8首, 他所创作的经文歌, 不仅数量多, 而且很有深度, 极虔诚。后半期最负盛名的音乐家是欧克赫姆和德普雷, 他们都创作了大量的教会音乐。

16世纪西方最杰出的音乐大师可说是比利时人拉萨斯和意大利人帕莱斯特里纳。拉萨斯曾创作52首弥撒曲、100首圣母赞主歌, 约1200首经文歌和其他圣咏、悼歌。他的经文歌在音乐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帕莱斯特里纳曾被人称为“音乐之王”, 其作品不仅优美动听, 而且数量惊人, 计有弥撒曲103首, 经文歌330首, 奉献曲68首, 赞歌87首, 圣母赞主歌35首, 哀歌13首等。他的作品追求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礼仪音乐。

德国作曲家巴赫, 是巴洛克时期 (1600-1750) 最伟大的音乐大师, 也是最后一位把为教堂创作音乐视为最大关怀的伟大天才。在他的创作中, 教会音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虔诚的新教教徒的巴赫, 对教会音乐的主要贡献有:创作5首弥撒曲, 6首经文歌;为教会创作了5年内每周礼仪所用的康塔塔共200首。古典时代 (1750-1820) 的3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曾创作过教会音乐。海顿曾创作了14首弥撒曲。莫扎特创作了18首弥撒曲, 8首康塔塔。贝多芬一生中虽只创作了两首弥撒曲, 《庄严弥撒曲》被贝多芬视为毕生的杰作, 他完全是按着心灵的感受而创作的, 表现出了强烈的宗教情绪。

进入浪漫主义时代 (1820-1900) 后, 不少音乐家仍在创作基督教音乐。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的后半生仅创作了两部作品, 均为基督教音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也创作过6首弥撒曲和其他圣乐。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则对赞歌、颂歌和经文歌等合唱乐的创作感兴趣。

四、小结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宗教。虽然封建统治阶级是利用宗教对人们进行精神上的统治, 但基督教会的宗教主旨所形成的世界观和宗教仪式所发展的宗教音乐的确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 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现在繁荣的、流派纷呈的西方音乐!所以不管是从了解基督教音乐的角度, 还是从全面解读西方音乐的角度, 研究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有必要的。因此, 欧洲的宗教与音乐是不可分的,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摘要:基督教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 西方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 因此音乐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基督教音乐的形成和发展的阐述, 从基督教的音乐经典、音乐理论、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创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发展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把握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 更好地欣赏西方音乐。

关键词:基督教,西方音乐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2]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3月版

[3]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篇3:劳伦特:欧洲实验音乐正分散发展

记者:在这样一个观众正襟危坐的音乐厅演出感觉如何?

劳伦特:事实上,这种音乐并不专属于某一特定场地,我认为音乐厅是演出此种音乐的理想场地,如果是在酒吧这样的场所,有些难,在这里人们能好好坐着听音乐,而不是在那忙着跳舞而忽视了音乐。所以在音乐厅表演让我觉得舒服。在法国,我们在很多不同的场所表演,酒吧、爵士酒吧、音乐厅、户外,每年大概会有25场到30场演出。

记者: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您的音乐是全新的,完全颠覆了大家对音乐传统的听觉模式,这样的音乐是否已经在法国形成了发展趋势?

劳伦特: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做的音乐是任何人没有尝试过的,没有可以参照的先例,钢琴和电脑结合的形式,在欧洲不止是法国有一些人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在美国也有一些人在做,但是并不多,很少。在欧洲实验音乐以各种样式向各方面发展,做出来千奇百怪的音乐,有好的,有坏的,非常不同。这部分音乐并不属于流行的范畴,可以称之为“research music”,一些真正热爱电子乐的人会选择听我们的作品,他知道我们想做的是完全原创而与众不同。(我们能称这个为“先锋”吗?)我更希望称之为实验性音乐。最初,我就是个传统的爵士钢琴演奏者,在美国学习了很长时间,这样的音乐有很长的传统,尽管每一个钢琴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独一无二,但是掌握存在了几百年的这些音乐的样式、形式、主题还是有踪可循,而我们现在做的,是全新的,无人知道的,所以一切都是在尝试和寻找。有时候我们认为这样可以,但是真正演奏起来发现不行,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

记者:你1996年出版了美国爵士音乐家特洛尼欧斯·蒙克的传记,他就是个特立独行、注重追求自己风格的人,你认为自己受他的影响大吗?

篇4: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小区,设计,应用与发展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很强的美观性, 因此也被引入了中国现代小区规划设设计中。将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与中国现代小区设计进行结合, 促进了古典园林设计的新发展。

1 设计前期定位

1.1 绪论

现今中国社会,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 许多人仍然对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十分欣赏, 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在凡尔赛宫苑之中。但是粗暴的复制显然是不可取的, 欧洲古典园林那些以草坪为主占地辽阔的风格, 非常不符合北方园林的设计风格及经济原则, 所以通过新的设计手法, 提炼其精髓又能满足居住的功能需要, 是本小区园林设计所要探讨及达到的主要目标。

1.2 欧洲古典园林历史分析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 其中水景、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其也为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3 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位于河北省任丘市, 本小区是公司为员工兴建的生活区, 经员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讨论, 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 小区整体定位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 建筑及园林都要求遵循这一理念。

2 设计原则

2.1 设计理念

本小区景观设计以新古典主义作为主要设计理念, 以欧式园林为主基调, 局部运用了自然式园林的造园手法, 并结合当地人文生态环境和现代人生活居住形态, 突出其可游可居的特点, 创造出一种既体现古典优雅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生态居住模式。

2.2 设计思路

欧洲古典园林中, 几何的规则式园林是其最鲜明特点, 水景、常绿植物、模纹花坛、罗马柱廊、雕塑都是造园手法中的精髓, 所以在本案的设计中, 抽取及提炼这些元素作为点睛之笔, 就可以很好的营造欧洲古典园林的风格。

3 园林景观分区与设计

3.1 总体设计

整体小区占地164330 m2, 东面为小区主入口。小区景观分为中心景观、水景小镇和庭院组团三个部分。西入口以及北面底商结合成为商业广场。

3.2 东入口景观

东入口为小区主入口, 也作为了中心景观的东面起始点。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有引导作用的长方形欧式广场, 中心放置了欧式雕塑作为入口标志。广场中央设计了条形水池, 内设了序列状涌泉, 与欧式灯柱呼应, 似乎在欢迎着居民的到来。

3.2 中心景观

中心景观采用欧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沿轴对称、贯穿东西, 并配合台地广场, 中心雕塑喷泉、欧式景亭、廊架、模纹花坛、情景雕塑等欧式园林的景观元素, 着重体现了欧洲古典园林庄重大气的特色。

3.3 水景小镇

优美的水系景观蜿蜒于小区之内, 顺自然曲线型的道路曲折展开, 小区内的道路也同样起伏变化, 忽缓忽急, 使人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欧洲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之中。

3.4 庭院组团

相邻距离较近的建筑之间适合少量人的私密交流, 设计成为亲切宜人的小型交流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运动健身。

3.5 绿化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结合场地的不同功能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并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 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 力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4 结语

以欧洲新古典主义为思路设计的新村小区, 满足了业主的需求, 运用中心景观的几何对称式设计手法, 欧式亭廊、模纹花坛、罗马廊柱展现了奢华庄重的欧洲古典园林风格, 同时在周边大面积生活区域则设计成为欧洲水景小镇的风格, 以自然式布局为主, 兼顾了经济原则及中国居住区模式。

参考文献

篇5: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扬琴,欧洲音乐文化,音乐作品

一、扬琴

扬琴的起源至今也是众说纷纭。但它历史悠久。它作为一种音乐的艺术,既能让世界拥有,也能让中华大地龙的传人为之深深感动和喜爱。在世界各国文化圈的互相交流和融合下,扬琴已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伊朗,朝鲜,越南,日本,中国等国家普遍流传的乐器。但是,随着地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政治背景的不同,乐器的发展也随之改变。

二、欧洲扬琴

(一)欧洲的音乐文化。欧洲音乐文化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希腊在欧洲首先创造文明的古国。古希腊文化,可以成为现代文化的渊源。然而,欧洲音乐的真正发展,是从17世纪开始的,但给后世造成重大影响的是18,19世纪的近代音乐的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背景里,推动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主义思潮继承启蒙运动的传统,以《人权宣言》为根据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核心,推崇个人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这个时期,音乐家辈出,乐器改进发达,音乐表现力不断增进的繁荣昌盛的时代。

(二)欧洲的扬琴历史与发展。欧洲扬琴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扬琴一直流行于欧洲社会各个阶层。在古典乐的时期,欧洲扬琴呈现兴盛的景象,有许多的专业作曲家为它创作重奏曲,协奏曲。十九世纪,随着音乐的变革,欧洲扬琴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李斯特首先在《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改革的“音乐会扬琴”。近半世纪来,欧洲不少作曲家在许多作品中都使用了扬琴。同时创作独奏曲《乡村抒怀》,优美抒情,旋律动听。随后的欧洲工业为扬琴的之作改革提供了机会。十八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指令,把大扬琴命名为“盘塔林扬琴”这成功的迎合了宫廷音乐的风格。它的演奏同时具有浓烈的欧洲音乐风格。随后,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扬琴也有了发展,地域性的扩大,自身的改革等等。

三、中国扬琴

(一)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来自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演进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发展了音乐艺术,音乐,当我们的祖先在辛勤的劳动时,他们发出的律动的呼声,便从这一刻产生了。根据资料的显示,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胜似的活跃,相继出现了许多的乐器。之后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音乐也随之多元。音乐家,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音乐的形式,结构等相继多了起来,这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梦想和民族信仰都包含起来。用音乐歌颂我们的生活。

(二)中国的扬琴历史发展。中国的扬琴最早的记载是在日本喜名盛昭在《冲绳与中国异能》一书中的记载: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了扬琴,其造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扬琴相似。康熙年董伟业作的《竹枝祠》记述扬州地区以扬琴伴奏演唱俗曲。嘉庆年时,江宁有名妓杨福龄,“工琵琶洋琴,偶一奏技,听者神移。”这些记载就能说明清康熙、乾隆以来,扬琴已普遍流行于南北各地。同时扬琴在本世纪也重新命名。起初在戏曲,曲艺中得到了使用。如粤剧、闽剧、汉剧、黔剧等,有的曲艺还直接用扬琴为名称。如山东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河南琴书等。后来随着传统民间器乐的发展,许多民间器乐的合奏,作为独立的乐种出现和兴起,扬琴又成了合奏,齐奏等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经过先辈乐师不断实践与积累,扬琴艺术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拥有自身优秀的传统曲目,如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另外在民间用于喜庆集会,通俗自娱中,扬琴也别具浓郁的风情色彩。在20世纪初,扬琴艺术无论在乐器改革、创作、演奏、教学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变化。如严老烈创编的《旱天雷》等广东音乐;丝竹扬琴前辈任悔初将丝竹乐曲《三六》,风格以细腻,流畅悠扬而著称;丘鹤俦于二十世纪编著出版了《弦歌必读》等书;由曲牌改编的《将军令》,《闹台》成为广为流传的四川扬琴独奏曲。民间艺人在扬琴和东北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东北扬琴,它以吟揉颤等独特的技术著称的《苏武牧羊》等。此外在少數民族中,扬琴也具有独特的风采。

三、结语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生活,教育,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音乐没有了的地域,国域,只有各自的特点,风格。而扬琴成为众多乐器中的骄傲。有着世界性,也保留发展着自己民族的特色。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出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细细的品味,自有感动渗出,那些不分国域优美的琴声,任你聆听,回味······

参考文献

1,向祖华《扬琴的源流及其发展》,中国音乐,1981,4

2,应有勤《中外乐器文化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王燕(198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扬琴演奏

篇6: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

意大利是一个三面临海的国家, 海上交通十分发达, 这样一个看上去发展便利的国家, 事实上却多灾多难。意大利自罗马帝国灭亡后, 从5世纪到19世纪一直都处于分裂状态, 尽管这在欧洲并不是唯一的, 但其分裂的时间之长, 远甚于欧洲其他地区。

自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整个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音乐等艺术形式受到宗教的残酷压制和迫害, 整个音乐文化的进程被牢牢的禁锢在宗教控制之下。而意大利国土上, 四分五裂动荡不安, 逐渐演变出了许多大小城邦, 他们常年征战不休。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 在几乎整个中世纪, 意大利地区都处于一种分裂割据的状态, 宗教对欧洲的控制在这里似乎是最薄弱的, 特别是意大利音乐艺术的发展相比其他统一的、稳定的国家, 其发展更分散, 更封闭, 受宗教的直接影响相对也较小, 因而更加世俗化一些。同时, 意大利的各个沿海城市通过与远东国家的贸易往来, 经济相当发达, 而内陆的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城市也发展成意大利地区乃至其周边地区的金融中心。

14世纪, 基督教统治的衰弱, 经济的繁荣, 国家的分裂, 加上人们经历了中世纪的压抑, 导致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在当时是欧洲相对最活跃的地区。人文主义最繁荣的地方, 就是富裕的佛罗伦萨, 那里出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如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和马基雅维利等人。由于, 国家长期分裂, 比邻的大国开始打意大利的主意。到了15世纪末意大利零散的统治局面开始崩溃, 16世纪中期意大利大部分地区被西班牙占领。

16世纪末, 在西班牙残暴的统治下,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衰落了。审美堕落为色情刺激, 对外表美的本性化追求, 转化为轻薄与妩媚;崇尚古典主义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加上战败后, 意大利承受着来自西班牙的沉重的经济剥削, 在政治方面, 更是彻底丧失主权, 由于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国家曾经对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十分崇拜, 西班牙在文化艺术方面给予了意大利人一定的自由, 因此艺术在这一时期几乎成为意大利人唯一的精神寄托。而当时相比其他艺术形式, 意大利的音乐发展是相对迟缓的, 但这时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因素, 却使意大利音乐孕育着一场变革。

通过上文的描述, 可以想象当时的意大利, 民不聊生, 国家在异族的统治下举步为艰, 因而对音乐进行推动和研究的只能是贵族阶层了;而且必定是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地区的贵族, 而佛罗伦萨在当时几乎具备所有的条件。佛罗伦萨是意大利历史名城, 建于公元1世纪, 曾为托斯卡纳公国首府和意大利首都, 是现在意大利语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商业、金融业和文艺中心。在当时上流社会, 实权派的带动下, 人们在文学, 绘画, 雕刻等艺术领域获得突破之后, 音乐此时便站在了一个格外突出的位置上了, 在几乎所有类型的贵族沙龙中, 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16世纪末, 一群自称“渴望者”的贵族青年, 聚集在佛罗伦萨金融巨头巴尔弟伯爵的府中谈论文学、科学和艺术问题并演奏新音乐, 从而成立了卡梅拉塔会社。他们主要是讨论音乐而不是具体的实践, 毕竟实践比讨论要难的多, 这时需要的是一个能把理论转入行动的英才。1592年, 科尔西伯爵取代了巴尔弟伯爵的位置, 并带来了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佩里, 他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598年, 由里努切尼写脚本, 佩里作曲的新型田园剧《达芙尼》在科尔西府上演, 经过多次上演, 在贵族里引起了不小震动。1600年10月, 为庆祝梅弟奇公爵的妹妹玛利亚和法国亨利四世在佛罗伦萨结婚, 在皮蒂宫演出了《尤丽狄西》, 这部歌剧由佩里作曲, 里努齐尼写脚本, 是目前保存至今的第一部歌剧。伴奏乐器只有羽管键琴一台, 里拉琴一把, 琉特琴两件。

尽管当时歌剧出现时, 曾一度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 但毕竟只局限于贵族层次, 没有广泛普及到大众中去。歌剧从一开始, 就带着贵族血统, 是贵族群体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并受贵族阶层的影响。所以一旦贵族阶层对歌剧的态度发生变化, 那歌剧的发展也随之变化。这也是歌剧产生初期, 所处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

参考文献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 (修订本) ,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7月。[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 (修订本) ,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7月。

篇7:造访欧洲中心的音乐之都

欧洲有许多美丽的国家,可奥地利这个欧洲小国却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国度。奥地利属于内陆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是山地,大部分地区为阿尔卑斯山区,多高山、高原和丘陵。西部蒂罗尔(Tyrol)地区处在德国、瑞士与意大利之间,是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冬季可以滑雪,夏季可以疗养。多瑙河穿过东部的平原。

奥地利人喜欢音乐,这里缔造了众多知名的音乐家像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等。如今奥地利还经常举办各种音乐盛会,著名的有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萨尔茨堡音乐节等。

奥地利美食主要以肉食为主,口味偏重。著名的有维也纳香肠、炸鸡排、炸猪排(Schn,+zel)等。泡咖啡馆也是奥地利人生活和社交的重要部分,在维也纳市中心到处都是咖啡馆,旅行累了可以稍作休息,品品香浓的咖啡,尝尝蛋糕和出名的小点心。

奥地利的特产有水晶制品、艺术瓷器等。著名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厂是最早生产入造水晶的工厂,如今其专门店开满世界各地。

体验维也纳的亲子假期

1孩子的美泉宫

美泉宫约建于300年前。历代皇帝都曾在这里避暑。伊丽莎白女王,即充满传奇色彩的“茜茜公主”在这里度过了她婚姻生活的前几年。而在这之前的一个世纪,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的十六个孩子曾在这宏伟的建筑中嬉戏玩耍。

过去只有国王一家可以在美泉宫的迷宫中散步,但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在美泉宫的迷宫中游玩。如果细心翻找各个角落,甚至还有可能发现12个星座标识。迷宫的旁边就是寻宝场:会发声的攀爬竿、跳台、触摸模型、谜语和滴水嘴等会让整个行动都充满乐趣。

2美泉宫动物园

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园”(250多年历史)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现代化、最漂亮的动物园。共有600多种动物(其中部分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里安家,并在这里找到了可以繁衍不息的空间。在夜晚时分欣赏异国情调的动物,夜间照明装置也使之成为了可能。

3普拉特游乐场

篇8: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

早在周王朝时期, 我国就建立了“史官文化”和“乐官文化”并重的文化体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也就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经过了周代礼乐制度的形成, 我国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崇礼尚乐的风尚, 并将“乐”作为王宫贵族子弟的必修课程。而在欧洲, 此时正处于罗马帝国的鼎盛期, 和希腊爱琴文明的衰落时期。而欧洲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当时的音乐形式也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宗教音乐又称为圣乐, 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 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靠和祈求。如“格雷高里圣咏”, 就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人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圣咏, 编成的圣咏集。所以说, 宗教音乐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

在我国, 作为制礼作乐的乐官,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 都是非常有地位, 受人尊敬的。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以治建国之学政, 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 有德者, 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 祭于瞽宗。”这说明, 在我国当时音乐创作者是非常有社会地位的。据《史记·周本纪》云:“故天子听政, 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 瞽献曲,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蒙诵, 百工谏……”则表明, 我国的乐师不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而且是可以参议朝政的。在欧洲社会, 从中世纪开始音乐的创作者一般都是神职人员, 或者是受雇用的音乐家, 他们往往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也不可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这就使得音乐风格有了很大的不同。圣咏歌曲一般是在做仪式的时候演唱的, 旋律平缓, 内容统一。而我国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 除了用于统治阶级祭祀和宴飨活动一类的“六代乐舞”之外, 大部分都是音乐家按照自己的心理意愿写作而成的。如琴曲《文王操》《离骚》等。

为了宗教服务, 圣咏歌曲一般都是用拉丁文演唱。在15世纪以前, 圣咏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 15到17世纪改为由清唱和管风琴交替进行。17世纪起采用管弦乐伴奏, 并插入独唱、重唱等。因此在基督教圣乐中出现圣咏合唱, 与赞美诗。真正的基督教圣乐大本营是在德国, 由作曲家舒兹 (Schutz1585-1672) 直接传承影响给巴赫 (Bach1685-1750)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宗教圣乐作曲者, 创作了众多宗教题材的作品。有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曲》、以及他逝世前几天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巴赫的一生和宗教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19世纪, 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宗教音乐。宗教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 这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在浪漫主义后期, 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 出现了拉赫马尼诺夫, 马勒等宗教音乐作曲家, 他们把欧洲传统宗教音乐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 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 出现了像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

在中国, 贵族士大夫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从古就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圣人孔子、到“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蔡邕、阮咸, 从唐明皇到杨贵妃, 他们都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第八》) 。仅这句话, 就奠定了音乐文化在我国崇高的教育地位。嵇康的《嵇氏四弄》、蔡邕的《蔡氏五弄》等等。他们不仅善于弹奏音乐, 更主要的是借音乐抒发自己的文人情怀。中国文人讲究弹琴, 认为琴是“圣人之器”, 是文化人必须要会的一门技艺。弹琴不仅可以提现其文人气质, 更可以凸显其内心不可名状的思绪情感, 如嵇康在临死前所弹的《广陵散》。加之古琴的音色深沉, 每当听到古琴声总会使人诧异, 中国文化人何以如此的早熟, 它在少年时代就有了成年人的声音。而在欧洲社会, 为了宗教服务, 从羽管风琴到钢琴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 在这期间, 音乐作品始终以宗教唱诗班演唱的为主。

在古代, 不论是中国宫廷音乐, 还是欧洲宗教音乐, 起初都有一个共同的功用, 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国自古就有“八佾舞于庭” (出自《论语·八佾篇》) 的严格要求, 而格里高利派人编撰的圣咏合集, 其目的也是为了统一教会仪式和做礼拜的程序。虽然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并没有像欧洲教会音乐严格的划分声部, 但却以不同器乐的种类 (八音) , 来突出其音响效果, 并且制定了严格的仪式乐器使用范围。比如唐朝的郊庙、燕射、鼓吹、横吹、相和歌, 不仅在使用范围上有严格的区分, 而且在乐器使用和表演形式上也划分明确。首先, 郊庙歌曲一般在朝廷举行祭祀大典时使用;燕射歌曲是朝廷宴飨宾客时演唱的;而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歌的使用范围就比较广泛了。其次, 郊庙、燕射类歌曲都属于雅乐范畴, 文辞较古板, 音乐风格大多是平缓典雅的。而其它三种歌曲则融合了民族风格, 并且大胆的使用新的音乐风格与器乐表演, 并且在演奏人员上也较之郊庙、燕射自由。唐明皇和杨贵妃曾经亲自为相和类歌曲《霓裳羽衣》亲自谱曲并演出。

纵观古今, 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每个国家的音乐风格都有其名族的特点与性格, 不管怎么说都是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虽然发展过程与方式大相径庭, 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是人之共性, 了解其特点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欣赏其美好的音乐, 并将美好的音乐传承与分享。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年4月.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年3月.

篇9:唯美的欧洲古典艺术展

装饰品于一体,是国内首次在私人画廊开办的艺术展。展出的80余件作品均来自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再现了古典欧洲皇室贵族世家的幽雅风情和细腻奢华的唯美经典。展览自1月13日起持续到2月28日结束,阆风还将特邀荷兰资深专家,举行古典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的讲座,为更多爱好艺术收藏的朋友提供相关的知识。

在众多艺术品中,首推的代表作是一件高达2.47米,源自荷兰的带书柜写字台。这件制作于1760~1765年的家私精品,属于典型的路易十五时期洛可可风格,是至今进入中国市场最古老的可被收藏的艺术品。三段式结构的写字台以橡木为底,桃花心木做贴面装饰,镜面周围镶嵌装饰,在当时是典型的贵族家庭奢华用品。而最为精妙的是在中间的书写区域,暗藏了十多个秘密抽屉。你可曾想到,这里曾经藏着爱情的秘密?当年用来为主人保存爱的信笺和誓言的神秘抽屉,今天要将它们一一找出还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呢。

法国著名雕塑家Carrier Belleuse的青铜雕塑《音律》是展会中另一件代表作品。Carrier Belleuse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深受拿破仑三世的器重。这件雕塑铸造于1880年,一位手持竖琴的美丽少妇立于带有大理石面的木质底座上,神态逼真,轻盈优美,青铜表面细节处理得细腻而光滑,属于博物馆藏级水准。

上一篇:留守儿童德育案例下一篇:2022年福建寒假放假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