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的作文

2024-04-18

情谊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情谊的作文

同学是什么,

同学是我可以依靠的翅膀,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同学是什么,

同学是我的最佳搭档,

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陪我奋战到底。

同学是什么,

同学是一个隐形人,

时时刻刻都在暗中帮助我。

同学是什么,

同学是雪中的温暖,

同学是炎热中的一丝凉气……

--100字

篇2:情谊的作文

你还记得吗,那一次,我懒得听妈妈的劝告,没带雨伞,结果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打着寒颤。这时,你来到我身边,亲切地对我说:“走吧,我送你回去。”这一路,雨下得那么大。你再回去的时候,我分明是看到湿了半个身子的你。

你还记得吗,放暑假了,我和你一起约好了去乡下逛逛。我和你坐车一起来到目的地。我们一下车就直奔秧田。这里有好多小蝌蚪啊。我拿起一个小瓶子,聚精会神地捉着蝌蚪,我看准时机,将一个又黑又大的蝌蚪捉起来,丢进了瓶子。你看我捉到一只,羡慕极了。“呦呵,今天你手气不错啊,我怎么就捉不到啊。”“你啊,只要专注一点点,就一定会抓到的。”果然,过了一会儿,你也捉到了。我们一起比赛捉蝌蚪。傍晚,我们都满载而归。

篇3: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

《紫色》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十分独特的。书中含有94封信, 这些信有西丽写给上帝的, 写给她妹妹纳蒂的, 有纳蒂写给西丽的, 还有莎格写给西丽的。信里充满了语法错误因为西丽基本上是个文盲。同时, 书里男性的性是空白的, 用横线代替, 表明了西丽对男性的一种害怕的心理。这些信完全的展示出了姐妹情谊在帮助黑人女性变得独立勇敢的重要作用。下文将从三方面讨论姐妹情谊:

一、西丽和纳蒂之间的姐妹情谊

纳蒂是西丽的小妹妹。她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自己的妹妹不受父亲的侵犯。纳蒂得以上学获得教育, 而西丽不得不在家做家务照顾家庭。纳蒂经常会教西丽她在学校学的知识, 这也是西丽会认字写信的原因。

西丽父亲把西丽卖给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后, 纳蒂为了寻求自由从家里逃出来了。然后西丽跟纳蒂就失去了联系。在失去联系的这段日子里, 西丽为了寻求安慰便开始给上帝写信, 在这些信里, 她向上帝袒露她真实的感情和欲望。纳蒂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唯一动力。西丽坚信纳蒂就在某个地方安安全全的, 未受到伤害。所以当西丽得知阿尔伯特把纳蒂写给她的信都藏起来了的时候, 她狂然大怒甚至想杀了阿尔伯特泄愤。当重获和纳蒂的联系时, 西丽不再给上帝写信, 而是写信给妹妹纳蒂。

纳蒂告诉西丽她在非洲发生的一些事情。非洲的妇女同样也在遭受虐待, 被男性所压迫。纳蒂发现尽管非洲没有种族歧视, 但是性别的歧视依然存在。部落里的女性没有得到平等对待, 她们无法拥有上学的权力。纳蒂鼓励西丽对于生活要更积极乐观。她给了西丽和命运斗争的勇气, 让她勇敢的开启了生命的新篇章。

二、西丽和索菲亚之间的姐妹情谊

索菲亚是一个体格健硕, 充满活力的妇女。她知道为了活下去她得与自己的命运斗争。她不屈服于任何生活中的逆境。她和丈夫哈伯共同分担家务, 维系着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西丽很惊讶哈伯从来不像其他男人那样打自己的老婆。所以当哈伯问西丽怎样才能像他父亲阿尔伯特对待西丽那样控制住索菲亚时, 西丽告诉哈伯他应该把索菲亚揍一顿这样索菲亚就能服从他了。

她向索菲亚承认她是因为嫉妒索菲亚的力量和干练才让哈伯去打索菲亚的。索菲亚告诉西丽, 她这一生都在跟别人斗争, 打架。因为这是她唯一活下去的方式。当她还是小孩的时候, 她和姐妹们就得抵抗兄弟和父亲的虐待而跟他们斗争。如果她不为自己而战, 她可能早就死了。

西丽十分敬佩索菲亚的勇气和力量。她希望自己能变得和索菲亚一样勇敢, 敢于奋力拼搏, 同命运作斗争。

三、西丽和莎格之间的姐妹情谊

莎格是一个性感, 慵懒的酒吧歌手。西丽和莎格之间的姐妹情谊既包含了友谊又有着爱情。开始的时候, 莎格是阿尔伯特的情妇, 当她生病的时候, 是西丽不离不弃的照顾了她, 两人随后成为了朋友, 最后她成为了西丽的爱人。

在帮助西丽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信的女人的过程中, 莎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莎格能勇敢地抵制男性的控制。这也是西丽爱她的一个原因。西丽惊讶于莎格敢于当面公然反对阿尔伯特。为了防止阿尔伯特再打西丽, 莎格决定留下来陪西丽, 她还单独为西丽创作了一首歌, 令西丽十分感动。

莎格敢于公然展现她的性感。西丽被莎格的性感所吸引, 但是她害羞不敢承认这个事实。莎格教西丽领会到了性的快乐, 让她学会爱自己的身体, 爱自己。西丽和莎格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姐妹情谊, 这种情谊给了西丽勇气和力量。她给了西丽生活的希望, 帮助她在精神和外表上成为一个崭新的人。

篇4:土豆的情谊

土豆曾经给予我太多的记忆,也给了许多无私的馈赠,我永远不会忘记土豆的情谊。

像我这样年轻的一代,刚刚背上书包不久,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没有那种急风暴雨般的感受,但处于一个时代交替的路口,多多少少还积存着一些辛酸和痛苦。当然了,苦难的生活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土豆就是我心灵深处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感谢昨天的土豆给予我们的关爱、扶助和滋养,感谢平淡无奇的岁月给予的那份快乐、满足和珍贵,我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既要珍惜,又须发奋,不断开创美好生活的新天地。

今天,人们享受着富裕丰足的生活,假如餐桌上接连几天摆出土豆之类的食品,人们一定会感到索然无味。可在70年代末,生活仍然特别困难,母亲抚摸着嗷嗷待哺的子女,只能把包含深情的母爱藏在湿润的眼眸里。每到青黄不接或遭遇天灾人祸时,家中的粮食就特别紧张,为了节约以不致于出现断粮的情况,母亲实施了每天减少一定数量的主粮、增加以土豆为主的副食配额的计划。母亲是烹调制作美味佳肴的行家里手,要么水炒,要么干焙,要么蒸煮,每天以一双巧手变换着土豆的花色品种,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居然吃得有滋有味,忘却了步履艰难的坎坷,忘却了风雨飘摇的弥漫。

每到冬天,当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悠闲地烤着栗炭火的时候,我和妹妹总是把土豆焐在炭灰中。一个多小时后刨出来,已经熟透了,剥去了皮子,热腾腾的土豆就成为我们爱不释手的零食了。那种美味可口的享受,多少有点类似于鲁迅在《社戏》中津津乐道的“偷”食蚕豆的享受,当代的少年儿童是无法体味的。

土豆也曾滋养了我的童年。那时风中的雨不停地飘飘洒洒,已七八岁但仍瘦小的我,每天牵着妹妹的小手依偎着木制的门栏,透过淅沥沥的烟雨望断临近的村落,望断一条沿大河通向远方的公路,曲着小小的手指点数着父亲的归期。假如父亲请假回家了,起码他会用微薄的工资买回我们喜爱的糕点糖果,然后再想办法给家中弄上一些大米或白面,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必整天被生活所困了。有时,望穿秋水,依然不见父亲的身影,待我们肚子咕咕直叫的时候,妹妹就开始哭了,我赶紧到厨房找出几颗煮熟的土豆递给她,并拿出我1年级的课本和关于王二小的小人书给她讲故事……

那时候,上小学的我在兜里揣几个灶灰焐熟的土豆,就像获得了一份香甜可口的热狗,多么高兴,多么快乐,居然咀嚼得津津有味啊!当然了,因为有父亲在外工作的优势,我们还能有所期盼有所添补。在土豆的滋养和父母的荫护下,心酸的日子一晃而过,改革开放后,春风吹绿了人间,我家总算渡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了。

篇5:朋友的情谊作文

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下午,我正在教室为一道奥数题烦恼。此刻已是下课时间,同学们都在尽情地玩耍着,面对如此嘈杂的环境,我的脑子也乱成了一锅粥,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做这道题目了。我一会儿抓抓头发,一会儿咬咬手指甲,眉毛已经簇拥成了一团。

就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传入我的耳中:“小耿,你不会做这道题吗?”

“不会。”

“这道题的确挺难的。”

“你会做吗?”

“会啊!”

我向同桌请教道:“能教一教我吗?”

“好啊,我也是刚做出来的!”同桌爽快地答应了。

“看这个地方。”同桌立即向我讲解道,“既然题目告诉我们一个数量,也就是一个有用的条件,把题目继续往下拓展,就变得简单一些了。”他的一只手指着题目并讲着解题思路,另一只手在草稿纸上演算着。通过他的指点,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做。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高兴地对他说了一声:“谢谢!”

“不用谢,你之前不也经常帮助我吗?就算我还你个人情吧!”我们俩相视一笑,准备上课了。

篇6:朋友的情谊作文

——题记

百合,就是我最好最真诚的朋友。我说这话完全是出自内心的。

记得我刚进小荷那会儿,我谁也不认识,完全是“误打误撞”地创了进来,还不自量力地发了一篇“菜鸟”作文 。那么“菜”的作文,想来也惭愧。可是,当天,百合就来加我了。她叫我:“姐姐。”我们一起聊作文,聊得好投机。后来,我用百合花朵的ID查了一下,哇,好厉害,百合才只有八岁,作文却写得那么好,在她面前,我真的要自惭形秽喽!

百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可爱,纯洁善良,如天使般,舞动双翅,在小荷这片浩瀚的海洋中遨游。她,开朗活泼,和她聊天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她,领导能力强,总能在群里面领导大家,以至于群里和和睦睦,大家相处得都很融洽,群里的晚会,总是开得非常顺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她,冰雪聪明,虽然才8岁,还是小妹妹呢,可她却总能回答一些超出她年龄范围之外的题目,让人怀疑她是否具有“超能力”。

篇7:温暖的情谊作文

——题记

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一片,飒飒的风声,使人的心底霎时感到一种寒意,但室内却依然温暖如春,此时在暖意融融的灯光下坐着两个人——我和祖父。

写字台旁放着一杯热腾腾的水,水果盘里放着又红又圆的大苹果,黄澄澄的梨……一旁的暖炉里不是还发出“隆隆隆”的声音,屋内静极了,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偶尔能听到祖父倒煤的声音,当然祖父怕吵到我那声音是极微小的,如果不仔细听是不容易捕捉到的,祖父生怕吵到了我。

我曾几次抬起头看祖父,他安静地坐在火炉旁,好似生怕炉子灭了让我冷着,其实我知道他也是在默默地陪着我学习。后来我感到累了,全身酸痛,伸了个懒腰,偶一抬头,瞥见祖父已经睡着了,只见他的一只手在写字台上小小的角落里,另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那只没有扣子的外套,头靠在椅背上,就那样蜷缩着身子,就在那一刻我才仔细地去看那张我再也熟悉不过的却也习以为常渐渐忽略了的亲切的脸,那是一张遍布着深浅沟壑的苍老的容颜,无情的岁月的刀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就在那一瞬我真想伸出手去抚平他的皱纹,但又怕吵醒了他。脑海中不经意的就浮现出了祖父曾陪伴我的点滴岁月,那样清晰,如昨,难忘怀……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的关系,奶奶又早逝,祖父既担心分散影响了儿子媳妇的的工作,又怕年幼的我跟着爸妈遭罪,于是执意的把我留下来带,现在回想起来为了拉扯我长大,让我有出息,这么多年他默默的承受了多少。

犹记得幼时我身体弱每次生病时他都心急如焚,成夜的不睡,少睡。就怕我有什么闪失。我最爱吃的总是他最爱吃的,为了我他已习惯了忘记了自己。每每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他总是比我还高兴,就像个孩子。

记忆就像荧幕般在脑海中闪现。我的泪已噙满了双眼,泪眼模糊中祖父正深深的沉浸在梦乡,这次我没有去打搅他,只是静静的看着,望着他的白发我的泪早已悄然落下。

篇8:论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情谊

关键词:陈染,小说创作,女性情谊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声音说话的女性作家, 她以富有灵性的笔抒写女性情谊, 冲破了男权话语的压制并超越了以往作家的表层书写, 勇敢地正面描绘了真实的女性情谊。

一、女性情谊写作缘由

陈染的小说偏重于女性情谊的写作, 不仅仅表达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 而且在女性情谊中更注重女性之间的心灵感应, 其作品中的人物又不时地呈现出自我的影子, 这都是与她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外界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一) 主观影响

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情谊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 她从小在单亲家庭里成长, 趋向于对同性的依赖, 但在潜意识中她又渴望着一种父亲般的依恋, 想真正成长为一个正常健康的女人, 拥有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 但这一切仿佛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婚姻生活的失败, 使她对男性彻底的失望, 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恋父固置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契口压抑在潜意识中, 于是她把那份情感转移到姐妹情谊上, 希望能在女性情谊中得到慰藉, 对女性之间的友情还存在莫大的希望。

(二) 客观影响

“女性情谊”源于西方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性别路线, 是女性生命里别样形式地“方舟”。陈染的创作特别是受到西方女权主义最具有代表性人物——英国意识流的女作家伍尔芙的影响。陈染借鉴并超越了伍尔芙的“私人房间”和“两性同体”的观点, 创作的《一间自己的房子》、《超性别意识》等文, 在女性情谊描写中更注重同性间的心灵感应, 表达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对女性情谊的描述

在古代文学史中, 女人关系差不多绝无例外地都是存在于和男人的关系中, 她们被作为男人的对照、参照、陪衬而出现。但在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高涨, 女作家们突破了这一禁锢, 大量书写了女性之间的情谊, 女性主义作家陈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对女性情谊的描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母女情谊

陈染小说中的母女关系有着双重含义的体现:一是视母亲为女性之源, 是女性历史的源头;另一方面与之相反, “母亲”是父权制的同盟, 是被父权制文化所熏染、所驯服的在女性中的代理人。

《私人生活》中的母女关系是朋友式的, 她们母女互相依赖, 互相鼓励, 更像是女性同盟。这种女性之间的关切与爱怜, 使得母女站在同一战线上, 她们之间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温情与友谊, 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父权社会的抗议。

但陈染在描写母女亲情的同时, 与之相伴的是在温情中对母亲的忧惧, 这是因为“母亲”同时又是在父权制文化阴影下的传统的女性。“恐母”其实也是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 母亲则表现出一种多疑和偏狭。母亲深爱着女儿, 但这种深爱却使她妄图战胜女儿, 而女儿偏偏有自由的灵魂和意志, 这其中虽有代沟, 但更主要的是权利和自由意志的冲突, 是对覆盖上父权制文化阴影的传统的“慈母爱女”的抗议。

(二) 同性恋倾向

有人说:“陈染的《破开》是一篇有名的同性恋宣言小说”, 但同性恋是灵与肉的结合, 小说《破开》则是一份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女性主义宣言书, 只是具有同性恋倾向而已。

陈染小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对同性恋者的同情,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自己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如伊堕人、殒楠、禾寡妇等, 她们在男性霸权的威压之下共同走向对它的颠覆。《另一支耳朵的敲击声》中“黛二”和“伊堕人”的情谊, 我们可以把她们看作是朦胧的同性恋倾向。《破开》开篇引用“他把一个女人往天上一抛, 那女人至今还在空中悬浮”, 亚历山大·叶列缅科的这句话点名了作品的虚悬本质。小说通过“空中”“梦境”“飞机失事”的场景设置及描写, 游走在现实和虚幻之间, 使理想的彼岸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变成了两个试图奋力“破开”禁忌的女人在现实里受阻的含蓄而委婉的故事, 借助“我”的叙述对世俗的爱恋进行了嘲讽和质疑, 表达了对同性恋保留了美好的向往, 这其实就是对传统不公正化男权制的抗议。

(三) 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是指女性团结一致的强烈情感。陈染小说所表现的姐妹情谊是其个体生命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来自异性的失落之后对理想的生活以及生命形式的一种大胆而又无奈的设计。

《无处告别》中的黛二、缪一和麦三曾经“好得一星期不见面就想念, 都曾发誓不嫁男人”。《与往事干杯》第一页便将它定位于女人间的私语, “我”将自己至为惨痛而隐秘的情感经历倾吐给另一个女人。在《破开》里, 陈染让人物之间互相理解, 互相关怀, 如“我”面对着如同虚构的现代都市迷宫, 大声地对“我”的朋友殒楠说:“我要与你一起回家, 我需要家的感觉, 需要有人和我一起面对世界”, 二人还商量“建立一个真正无性别歧视的女子协会”, 并拒绝以“第二性”作为协会的名称, 而要叫作“破开”, 借老妇人之口说出“只有女人最懂女人, 最珍惜女人”。这样的女性友谊, 这样的姐妹之邦无疑是姐妹情谊强力的证明。

三、总结

陈染在小说中描绘出了被遮蔽的真实的女性情谊, 让女性有了自己的声音。这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对女性话语压迫的抗议, 以她有别于男性的人生经历和观察视角,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深邃复杂的女性自我世界, 以其创作的实绩为建构女性空间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季伟:《禁忌的改写——剖析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同性恋现象》,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16。

[2]陈染:《破开》;《沙漏街的卜语》,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53~82。

[3]陈染:《无处告别》;《沙漏街的卜语》,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209。

篇9:与作家的情谊

二十年来,七零后学者、作家张建安先生兢兢业业研读文史,扎扎实实潜心钩沉,积淀了厚重宽泛的学识,撰写了大量翔实生动的古今人物传记文字,出版了《细说孝庄》、《莎士比亚传》、《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等二十多部专著,被数十家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推介、转载,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近两年,他又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三部撰写口述历史的专著:写语言学家周有光的《百岁忆往》;写学者、诗人姚奠中的《百岁溯往》;写前国民党少将马士弘的《百岁追忆》,一旦捧读,即难以释卷……四句小诗,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建树卓然文采丰,安于淡泊蕴内功,大著列阵凝心血,才高志远展鹏程。”

诗人贺敬之的系列名篇,感动了千万读者,也使我在写作中深受其惠。至今,我还收藏着他的《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等大作。由于深受感染、铭刻心中,1990年,我出版了第一本硬笔书法《雷锋日记钢笔字帖》。2000年,我精心创作的《漓江山水》发表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配乐朗诵节目向全国播放。我为神交已久的导师写的小诗是:“虔诚敬业岁月稠,诗词之花漫九州,长歌神韵传天下,如椽笔锋屹春秋。”

我喜爱作家徐刚的作品,特别是《伐木者,醒来!》、《长江传》等不少报告文学力作和优美的诗歌、散文随笔,令人激动不已永难忘怀。在书柜中,我珍藏着先生的长诗《毛泽东之歌》和他的作品剪报。我送给徐先生的小诗是:“疾徐有致荡心胸,情韵刚柔各不同,雄心如铁思如海,诗文列阵笔作峰。”

著名女作家、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韩小蕙十分敬业且著述丰硕,她的散文我很爱读,并为她写过评论。“小蕙康乐”是我的祝福:“大小由之笔生花,兰蕙清幽吐芳华,安康最是心中愿,快乐长在绽奇葩。”

蒋子龙的名作《乔厂长上任记》,曾让我十分感动。后来,读了他的其他小说和散文、随笔,也感受到了浑厚之中的阳刚之气。我写信表示钦敬之意,他在回信中谦称自己是个“小作家”。于是,“子龙大气”被我嵌入诗中:“赤子情怀阅历丰,健笔龙腾写苍生,建树宏大谦称小,文如其人气如虹。”

鲁光,原名徐世成,从体育记者直到著名作家、画家,经历非凡、成就骄人。有《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等文学名作,大写意的《鲁光画集》,真实感人、妙趣横生的《写画人生》、《近墨者黑》等作品集。正如他所说:“圆了记者、作家、画家人生三大梦。”我为他画集写的评论,收入了专著《艺术之门》,我将“鲁光人杰”嵌入小诗:“鲁君写画笔如椽,光耀艺坛四十年,人生三梦均如愿,杰作斐然美名传。”

著名作家韩石山,小说、传记等作品广受好评,颇有鲁迅杂文色彩的大量评论,行文犀利妙趣横生。《山西文学》发我诗稿后,他来信表示喜爱我书法,我立即寄赠一幅。不久,他回赠一本《谁红跟谁急》文集,並且在扉页写了一大段热情的文字,实在令人喜悦。我送他的小诗是:“咬定岩石勇攀登,跋涉千山亦从容,大著闻名惊俗世,文坛百家显峥嵘!”

建社初期,我曾有幸先后为林非、肖凤夫妇设计《中国散文史稿》和《庐隐传》的书封,以后就写作方面的问题求教,等到过热情的指导。作为著名散文家,林非论著宏富、品位高雅,在他送我的《话说知音》中,扉页题词充满鼓励:“耀世先生存正:您以美术家之心灵和视野,不断从事散文创作,肯定会写得文采斐然,并巧妙地叩击读者朋友的心弦。”《话说知音》的不少佳篇思维新、哲理明、文字美,读来令人如饮芳茗。我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文图并茂的《艺术之门》,也有先生热情推荐的序言。我将“林非不凡”嵌入小诗:“散文之林觅知音,物是人非感触深,健笔决不趋俗世,心态平凡写纯真。”

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柳鸣九,主编了很多外国名作丛书,有《法国文学史》、《自然主义大师左拉》、《萨特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八十年代初,《文汇月刊》连载他撰写的外国爱情小说欣赏,得到我亦在内的广大读者好评。我请他为我三十年前设计的《萨特研究》签名留念时,他热情地赠我《巴黎散记》、《走进雨果》等五本文集。我为他写的四句诗是“嘤其鸣矣觅友声,心系九洲学术风,事业长青结硕果,文笔乐于蕴诗情。”诗中藏有“鸣九长乐”的祝愿。

童道明是戏剧理论家,曾对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等戏剧流派及中外影视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论文及评介。我作为戏剧爱好者,也饶有兴趣地拜读过一些。1983年,童道明的《他山集》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社约我设计了书封。去年一月,当我请他为此书题词留念时,他幽默地在扉页上写道:“耀世先生,谢谢您这么看得起我,祝春节快乐!”最近,读到他近年创作的《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等五部剧作,十分喜悦。我为他写的藏名诗是:“文以载道著述丰,人生分明蕴剧情,世界宏大舞台小,评说千家演生灵。”

作为知青作家,梁晓声的《年轮》、《雪城》等大作名闻遐迩。在一次聚会上,我巧遇亲切平和的梁晓声先生。在交谈之后的通信中,我表示想得到先生一本赠书,不久,他竟寄来《浮城》、《郁闷的中国人》、《中国人,你缺了什么》三部签名本。后两部思想的深刻、文笔的锋利,令人十分感动。我为他写的藏名诗是:“文笔晓畅意象真,万众心声蕴书魂,使命在身非过客,淡泊名利爱凡人”。

文学是民族的秘史,作家是人类的灵魂。

篇10:胜似亲人的情谊作文

一场火灾中,一个汉族女孩小雨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留下了可怜的小雨,小雨成了孤儿。幸好一位善良的苗族张奶奶收留了她。张奶奶今年75岁了,她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一个人带着孙女儿,小雨和她们相依为命一起过着清苦的生活。

一天,张奶奶在打盹儿,小雨看见堆成小山的脏衣服,心想:每天张奶奶要给我们做饭洗衣,我总不能一直白吃白喝,爸爸妈妈不在了的那一刻,我只能选择长大了。小雨眼眶里充满了泪水,看着脏衣服,小雨擦干眼泪,撸起袖子,要帮张奶奶洗衣服。

说干就干,小雨找出大木盆,把衣服放进去,然后去打水。正值寒冷的冬天,小雨打水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水撒在了手上,她突然感到无比的寒冷,全身哆嗦了一下。她刚想放弃,想起原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心的时刻,她眼眶里充满了眼泪,她又想,张奶奶75岁的张奶奶每天给她做饭洗衣服的样子,她使劲的擦掉眼泪,咬咬牙坚持把水端回家里,就这样端了10多个来回,她把脏衣服泡进水里,放了一些洗衣粉,使劲地学着张奶奶的样子搓着衣服,一件件衣服搓完了,她又把被单放进盆里,被单实在太大了,但她想她一定可以洗干净,浑身充满了力量,她的小手和脸冻得红彤彤的,但想到张奶奶她心里暖暖的,是张奶奶让她重新有了家。终于,她把堆成小山的.衣服全洗完了。

这时,张奶奶从屋里走出来了,他看看小雨,再看看满院子的衣服和被单,明白了怎么回事,她走到小雨身边使劲的抱住小雨,摸着小雨的脸,微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张奶奶低声的说:“小雨,你长大了。”小雨用围裙擦着手笑了。

篇11:情谊的作文500字

有一次,林风和玉树玩跷跷板。突然,林风想上测所,就让玉树站着,并嘱咐他,不要让任和人抢去。之后,来了一群小女孩,她们拿了一个棒棒糖,收买了玉树,然后,林风走过看到了这个情景,破口骂了玉树一句,就气哄哄的走了。

这一幕被林风他爸爸看见了。他想考验一下他们之间的友情。林风他爸爸带上坏人的头套,在林风和玉树走在一起,林风他爸爸假扮的坏人就他们的背后跟踪,在玉树一直请求与林枫和好可林风就是不愿意并发生争执的时候,假扮坏人的林风爸爸突然冒了出来,二人都被林风爸爸带着稀奇古怪的头套的样子吓坏了。正在林风最心急一瞬间,玉树挺身而出,说:“不要伤害我的朋友!”林风大吃一惊,这时候,林风爸爸笑了,脱下头套,这时林风才恍然大悟。

从此,他们已不会为小事而争吵了哦,还成了最最要好的好朋友!

篇12:忘不了的情谊作文

记得那是一个平淡的星期五,我早早地起了床。收拾好自己一大包行李来到了教室。一阵阵起床铃响起,我知道,该去扫地了。我飞快地跑进教室,拿起扫帚,开始打扫清洁区,一会儿功夫,我就把我负责的地方扫完了。这时黄祖乐跑了过来,严肃地对我说:“你先别进教室,慢慢扫,你看哪儿还有垃圾!”说完就跑进了教室,还露出不会好意的笑容,我想这其中一定有诈!

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到上课我再去瞧瞧,现在去拆穿就没意思了。

走进教室下意识的看周围有什么异常。来到自己的座位上,我看见两件小礼物,上面写着“祝你生日快乐!”我一头雾水,除了我的好朋友付梅可知道我的生日外,还有谁知道呢?黄祖乐飞奔而来:“你今天生日都不告诉我们,我们还是不是你同学吗?”原来礼物是他买的,他想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眼前一片模糊,咬着牙拼命忍住泪水不让它流出来。

回家后,我还邀请了我的好朋友付梅可到我家去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像亲兄弟一样,真好!付梅可还给我拍了许多照片,在晚上我们一起疯狂到了12点,这个生日最快乐。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的枕巾湿了一片,眼睛也多了几道泪痕,原来睡觉时我感动地哭了!吃完早饭,付梅可回家了,我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眼睛里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篇13:论情谊行为的法律性质和责任承担

关键词:情谊行为,事实行为,归责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司法实践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甲邀请乙赴宴, 乙予以允诺;甲邀请乙搭便车去上班, 乙表示感谢, 送甲一件小礼品;甲客厅中的吊灯闪了灯泡, 邻居乙主动为其提供电工工具……上述情形中, 交互行为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 甲乙双方看似存在“意思表示”, 也实施了一定的行为, 但是否会在此二人之间产生民法上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即是否成立民事行为?学界对此一直持有争论。德国法院在相关判例中, 将上述情形概括、统称为“Gefalligkeiten”, 即“情谊行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多将其译为“好意施惠关系”或“施惠关系”[1];尽管表述各不相同, 而且对这一概念, 在德国民法典及相关判例中也没有较精准的释义, 但有一点是得到学界公认的, 即情谊行为是一方当事人出于其善意而对对方作出的, 使对方因之而受惠的行为[2]。研究此等生活琐事看似毫无意义, 但情谊行为往往会导致纠纷的产生。例如, 2005年2月19日晚, 家住宜兴市的马某邀请徐某等八人赴宴, 席间大量饮酒, 酒后徐某驾驶摩托车回家, 半路上失控, 连人带车掉入河沟, 不治身亡。徐某的父母遂将马某等人起诉至法院, 称八被告明知徐某骑摩托, 却仍对其频繁劝酒, 之后亦未劝阻酒醉的徐某驾驶摩托车, 导致徐某死亡, 应对其负有一定的赔偿责任。 (1) 由此可见, 情谊行为是否成立民事行为, 情谊行为中的双方当事人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笔者认为, 搞清楚这些问题, 于民事司法实践是有意义的。

二、情谊行为的法律性质探析

本文探讨的情谊行为之性质, 系建立在“应然”而非“实然”的层面之上。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均未对情谊行为作出规定。众所周知, 构成民法世界的基础是民事法律事实, 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事实又可以分为行为与非行为事实两类。其中, “非行为事实”系指人的行为之外的, 能够引起民事法律行为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 学理上又称之为自然事实, 其中又分为事件与状态[3]。显然, 情谊行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为, 与“非行为事实”无涉;而“行为”则是一个统括性的概念, 泛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其中又包括民事行为、事实行为与准民事行为。由此可见, 从应然的层面上看, 如果要将情谊行为纳入民法所调整的范围内, 则情谊行为应当首先定性为“行为”。 (2) 所要解决的, 是情谊行为是否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抑或准民事行为的问题。

(一) 情谊行为是否为民事行为

众所周知, 意思表示是民事行为的核心构成要素。德国学者梅迪库斯在定义德国法上“法律行为”的概念时即表述:“所谓法律行为 (Rechtsgeschafte) , 是指私人的、旨在引起某种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此种效果之所以得以依法产生, 皆因行为人希冀其发生。”[4]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亦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义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由此可见, 要认定情谊行为是否为民事行为 (限于篇幅, 本文不讨论“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德国法上的“法律行为”三个用词之间的差异) , 首先就应当考察情谊行为中的当事人是否具有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

所谓意思表示, 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5]。其构成要素, 包括目的意思, 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从表面上看, 我们或许能看出情谊行为具备目的意思 (请你喝酒、帮你个忙) 与表示行为 (口头、电话、电子邮件以及直接的行动) , 但情谊行为不具有效果意思。理由如下:

在民法理论中所说的效果意思, 是指表意人欲使其所表示的内心意思之内容引起法律上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法律上的效果”指的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同时, 效果意思也有区别于意思表示的“动机”。例如某人因复习考试而购买书籍, 其意思表示的动机是复习考试, 而其效果意思则是取得了书籍的所有权。在情谊行为当中, 尽管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也会表达他们的内心意愿, 但这里的“意愿”或者说“意志”, 则是在一般性、随机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中, 基于道德或情感因素而产生的彼此礼让。如甲与乙系同窗好友, 甲邀请乙一起搭个便车去面试, 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 并没有体现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甲、乙二人也不可能事先作法律上“理性人”的思考, 即考虑如果搭便车的话, 将会享有什么权利, 承担何等义务。笔者认为, 正因为在情谊行为当中, 当事人所表达的意志多为感性诉求、而非理性思考, 有些更趋近于“动机”而非效果意思。因此, 即便从应然的角度出发, 也不宜认定情谊行为当事人的“意志表示”具有法律上的效果意思从而与“意思表示”等同。更进一步讲, 法律, 即便是民法, 亦不应当 (实际上也不可能) 规范日常生活之全部, 有必要为情谊行为留下一定的、理性之外的空间。有学者指出, 德国法之所以没有给情谊行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也是因为, “其一, 在一般情况下, 一项意思表示中是否具有受法律拘束的明示或默示的意愿, 往往是很难加以判断的……其二是多数行为人在为某种行为时, 往往不会对自己是否有愿受法律拘束的意思加以事先的考虑……因此, 在许多情况下, 认为当事人具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是一种缺乏实际基础的拟制。”[6]

由此可见, 情谊行为正因为不具有意思表示中的效果意思, 因而不能与民事行为混为一谈。这也就很好地区分了情谊行为与某些看似“情谊行为”的民事行为。如无因管理, 无偿保管, 赠与等等。对于后者来说, 无论当事人之间具有多么深厚的“情谊”, 他们之间是具有效果意思的, 即设立债权债务关系。德国联邦法院在司法实践中, 也逐渐发展出了区分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 与情谊行为的主客观标准。其主观标准, 是指行为人是否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存在。“……如果不存在这种意思, 则不得从法律行为的角度来评价这种行为。”[7]而客观标准, 则是依照诚信原则或交易习惯来判定。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好意施惠关系与契约的区别, 在于当事人就其约定, 欠缺法律行为上的法律效果意思, 无受其约束的意思。在有偿的情形, 当事人的约定通常构成契约;在其约定系无偿时, 是否成立契约, 抑仅为好意施惠关系, 应解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斟酌交易惯例与诚实信用原则及当事人的利益, 从相对人的观点加以认定。”[1]

值得一提的是, 有学者从英美契约法的“对价 (Consideration) ”原理的角度, 论证出情谊行为具有契约性, 从而提出了情谊行为系属法律行为的观点。他们引用了19世纪末产生的“对价的变换理论 (Bargain Theory of Consideration) ”, 指出:“对价的本质在于它是作为允诺的动机或诱因而提出和接受的。反言之, 允诺之作出亦是对价之给付的诱因, 整件事的根本, 就在于对价与允诺之间的互惠引诱关系。”[2]引例明之:甲邀请乙赴宴, 乙欣然应约, 打车前往, 其行为本身即构成了充分约因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因为无A的邀请B不会前往[8]。笔者认为, 我们不能将社会生活中那些基于好意和情谊的邀约与应承都看作是具有契约性的要约与承诺。因为在情谊行为的情形下, “邀请对方赴宴”尽管是邀约者的自由权利, 但“准时赴宴”却并不是应承者的法律上义务。二者之间不可能, 也不应当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以笔者认为上述借用英美法的观点实际上陷入了“先入为主”的逻辑错误, 即在默认情谊行为系属民事行为的逻辑前提下引用英美法契约理论来佐证, 而不是在情谊行为的性质未明的前提下引用上述理论来证成。

(二) 情谊行为是否为准民事行为

前文已述, 民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民法上效力的表意行为。但在某些情形如催告、通知等, 尽管表意人也作出了一定的意思表示, 但其效力却非基于表意人之表意, 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发生。例如, 《合同法》第48条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 视为拒绝追认……”上述行为即民法理论所称的“准民事行为”。那么, 情谊行为在性质上是否属于准民事行为?笔者认为, 准民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与情谊行为中的意志表示仍是有区别的。准民事行为中的行为人, 其意思表示仍具有目的意思与效果意思。其效果意思, 亦是希望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所特殊的是, 相关民事法律后果的出现, 却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依据, 而是来源于民法的直接规定。即以催告为例, 催告人作出催告行为, 其效果意思是希望对方追认业已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 但对方若长时间未作表示, 则不论催告人效果意思为何, 均引起“视为拒绝追认”的法律后果。实际上“准民事行为”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是民法出于维护交易秩序的目的, 而对私法自治领域的一种强制。综上所述, 情谊行为与准民事行为在性质上具有显著区别, 不可混为一谈。

(三) 情谊行为是否为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 (Realakte) , 是与民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事实行为的行为人并没有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 而是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这一定义表明:首先, 事实行为是人的行为, 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与自然事实有别。其次, 事实行为系属民事法律事实, 即能够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变更或中止民事法律关系。再次, 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即行为人是否表达了某种心理状态, 法律不予考虑, 而只要有某种事实行为存在, 法律便直接赋予其法律效果[9]。德国学者亦精辟地指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核心区别, 在于后者不依赖于行为人的意图而产生其法律后果;而前者的法律后果之所以产生恰恰是因为行为人表示了此种意图, 即法律使其成为实现行为人意图的工具。”[10]

常见的事实行为包括撰写作品、发明创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亦包括引起债权关系变化的构成行为, 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侵权行为。笔者提出的问题是, 出于解决部分因情谊行为而产生的纠纷之目的, 是否应当将情谊行为纳入到事实行为当中而加以规范?诚然, 从实然的层面上讲, 情谊行为不是事实行为, 因为事实行为系根据法律的规定而产生民事法律后果, 而我国民法目前尚没有规定情谊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民事法律后果产生。但笔者认为, 情谊行为与事实行为具有相通之处, 将部分情谊行为纳入到事实行为的体系中加以规范, 亦是有必要、且具有可行性的。

首先, 从事实行为的本质上看, 笔者认为, 事实行为的本质系属法律直接赋予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以法律效力。换句话说, 事实行为不存在当事人预期的意思之效力问题, 只要行为人的客观活动构成某一事实行为, 依法即在当事人之间形成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 同种类事实行为引起的不同权利义务关系间仅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11]。例如, 物权法上的先占行为依法直接对标的物产生所有权关系, 债法上的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直接形成给付额不等的债权债务关系。情谊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现象虽然并不个个都是法律事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 因部分情谊行为而产生的纠纷, 是足以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的。也就是说, 部分情谊行为中产生的客观现象是可以构成民事法律事实的。例如, 甲出于好意代人停车, 却因本身之技术不佳 (刚拿到驾照) 而致他人汽车刮伤。甲本身的行为是一个情谊行为, 却产生了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如果法律欲对此等纠纷加以规制, 那么认定此等行为为事实行为为最佳。

其次, 情谊行为与事实行为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行为人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这一点前文均已详析, 不再赘述。最后, 将部分情谊行为认定为事实行为从而在法律上加以规范, 也是有必要的。有学者在分析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在法律效果上的差别时指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在法律效果上的这一区别反映了法律行为调整方式与法定主义调整方式的本质差别。这就是说, 民法典对于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只能给与抽象的效力评价, 至于其具体效果只能容认意思表示加以明确;而对于事实行为的法律后果却可直接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它使得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有了先定力和公示力, 这对于法制实践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2]笔者认为, 民法典直接对事实行为加以规制, 本质上是对司法自治原则的突破, 体现了法的秩序价值。基于同理, 当情谊行为导致了纠纷的产生, 而法律坐视不管, 亦不符合现代法律之精神。《今日说法》栏目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董某与郑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一日, 郑某把钥匙遗忘在家中, 董某遂建议郑某从董家阳台上用绳子顺下去, 并找来了麻绳, 一头绑在郑某的腰上, 另一头绑在阳台的管道上。不料150斤重的郑某刚顺下去, 麻绳便断裂, 导致郑某被摔身亡。郑某的配偶遂将董某起诉[12]。笔者认为, 董某作为成年人, 理应注意到普通的麻绳根本拴不住150斤重的人, 即便系出于情谊的行为, 也应当尽相应的注意义务, 否则造成人身或财产上的损失, 亦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由此可见, 法律将部分情谊行为纳入到事实行为的框架内 (如无因管理便具有情谊性质) , 是有道理的, 也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 情谊行为本不属于民事行为或准民事行为, 但我们也不能一刀切地将其排除在民法调整的范围之外, 称其为“社会层面的行为”[13]部分容易引起民事纠纷的情谊行为, 将其纳入到事实行为的框架之内加以规制, 是有其实践意义的。

三、情谊行为的责任承担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并未规定情谊行为, 但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 遇有因情谊行为产生的纠纷, 往往依据《合同法》总则或《民法通则》中的原则性规定来处理。在本文一开始提出的案例中,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鉴于该案中当事人均为成年人, 彼此之间共同饮酒的行为属于社交层面的情谊行为, 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约定的或者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徐某酒后判断能力并未明显下降, 酒后驾车肇事非被告邀请其赴宴所能预见, 依照《民法通则》第54条、第106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1) 在德国法中, 则主要以“信赖责任理论”来解决此类纠纷。这一理论认为法律行为的效力本质上是:“行为人受其所从事的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约束之必要性, 而这一意思表示所涉及的相对人有权要求该行为人依其意思表示来承担义务或责任。”[14]情谊行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如果使受惠人产生某种信赖并据此作出准备或者安排, 那么, 当行为人出于其他行为而导致受惠人受有一定损失时, 则应当按照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要求其承担责任。但德国法院也主张对这类特殊且往往较复杂的纠纷坚持“客观判断”的原则, 即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 来评判施惠人是否尽到了其义务, 是否有减轻责任的情节, 让施惠人承担责任是否公平等因素[15]。例如, 在著名的“彩票团体案”中, 若干朋友组成一个购买彩票的团体, 约定每周均由甲去投注站投注。某周甲忘记去投注, 却不料恰在该周开出了大奖, 其他人便以失去中奖机会为由将甲诉至法院。法院即以“客观判断”原则认定甲与其他人仅成立情谊行为而非民事行为, 不应当承担责任, 因为中奖的概率本身就是很渺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 在美国侵权法制度中, 有一项“汽车客人规则” (Automobile Guest Statutes) 。与情谊行为 (搭便车) 类似, 它在认定责任时主要的依据, 便是搭车的一方为“乘客 (Passenger) ”还是“客人 (Guest) ”。因为前者一般是金钱交易关系, 而后者则是朋友、情谊关系。对于“乘客”来说, 驾驶员不仅有义务警告乘车可能带来的风险, 还需要在开车前仔细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 且在行驶过程中只要具有一般过失, 就要对乘客的伤害负责;而对于“客人”来说, 驾驶人的责任仅仅是警告你已知道的危险 (如驾驶技术欠佳) , 并且, 仅有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导致车祸的前提下, 驾驶员才对“客人”承担责任[16]。笔者认为, 这一归责原则对于建构因情谊行为而导致的纠纷解决机制, 是有借鉴意义的。

总的来看, 情谊行为引发纠纷的处理原则, 主要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情谊行为不能作为免责的事由。笔者认为, 在情谊行为的场合下, 情谊行为的行为人应当履行一定的注意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因为无论是请客赴宴还是代人停车、好意搭车等等, 整个活动的场合均由行为人主导, 他人均是参加者, 故行为人应当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 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形下应当承担责任。但在以下两种情形中例外:一是损失的发生是由受害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造成, 二是情谊行为的行为人已有事先的声明或警告、提醒[17]。这两种情形可以作为抗辩事由。

2.情谊行为侵权的归责标准, 应当是故意或重大过失。因为我们不应对情谊行为的行为人课以过多的义务。正如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情谊行为赔偿案件中所指出的:“情谊行为是正常的社会生活需要, 因此法律不应当过度介入这一层面的社会关系。”[18]但又考虑到侵权法中“风险自担”的原则, 且情谊行为的行为人作为一个正常的、理性的人, 即便是为他人谋取利益, 也应当尽到最基本的注意义务。因此, 将故意或重大过失作为归责标准, 是符合社会的一般公平观念的, 也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对于情谊行为侵权责任人而言, 具体到其承担的责任, 应当适用“法定的责任减轻”规则。这一规则包含两个要素:即考察当事人之间是否以可推断之行为 (即默示行为) 约定责任的减轻;类推适用关于无偿法律关系的规定, 确定行为人的责任。因为情谊行为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多为善意, 且系施惠的一方, 无论出于平衡权利义务关系的角度还是区分民事行为与情谊行为的角度, 减轻行为人的责任是有道理的。

结语

篇14:病夫的革命情谊

2012年12月10日凌晨,再次当选委内瑞拉总统的乌戈·查韦斯,登上了他的私人飞机,飞往哈瓦那接受第四轮的癌症治疗。

据说,为他送行的都是他的亲信,这位58岁的民粹主义者,穿着蓝色和白色的运动服,站在他通往飞机的楼梯上,拥抱他最亲密的顾问,然后晃动着握紧的拳头,喊道:“HASTA LA VIDASIEMPRE!”(“生活总是向前!”)

早些时候查韦斯承认了外界的推测:他的癌症复发了。2011年6月,他在哈瓦那接受了手术,从他的骨盆移除了“一个棒球大小的肿瘤,”但他拒绝透露任何其他细节。

问题是,查韦斯为什么选择在古巴进行手术和治疗而不是在委内瑞拉呢,委内瑞拉据说也有许多著名的癌症专家。现在看来决定因素不是优越的医疗服务,而是保密性,在查韦斯的导师和最亲密的朋友,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直接监管的下,保密是绝对可以保证的,在古巴,一直以来最高领导人的健康和所有的个人资料都被视为国家机密。

卡斯特罗关心查韦斯的健康

战略家卡斯特罗知道,如果委内瑞拉领导人有个三长两短,对古巴来说,可能是自1991年苏联解体,失去赞助者之后,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别的不说,查韦斯为古巴每天提供了11.5万桶石油,分文不取。

但是,卡斯特罗对查韦斯的健康的关心远远超越政治。卡斯特罗自己的健康与况日下,导致他正式退休后,近30年来查韦斯经常出现在他的床边,查韦斯以卡斯特罗的追随者自居,并称他为“我的神父”,2011年8月查韦斯在推特上说,“和菲德尔一起,庆祝他的85岁生日!菲德尔万岁!”。.

卡斯特罗和查韦斯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美洲最迷人的政治联盟。 1994年,查韦斯飞往哈瓦那,面见他的政治英雄,而卡斯特罗亲自出现在机场的停机坪上。这是两个男人和两个国家(查韦斯被称为Venecuba,也就是委内古巴)特殊关系的开始。

但是,不管是委内瑞拉的石油苏丹还是古巴游击队的革命战将都躲不过死神的召唤。不过,卡斯特罗最喜欢的就是让敌人失望。

2012年10月,有关卡斯特罗生命垂危的谣言达到了顶点,一位委内瑞拉记者和一位医生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宣布卡斯特罗或者处于植物人状态或者已经死亡。但是,卡斯特罗再次挺了过来,卡斯特罗之子亚历克斯10月12日在为父亲举办的图片展上说,年届86岁,父亲每天坚持锻炼、阅读,体形保持良好。照片中的卡斯特罗身穿格子衬衫和稻草宽边帽,拄着一根拐杖。 但是哈瓦那的权贵阶层并没有被说服,他们认为,照片是卡斯特罗的儿子发表的,不是一个独立的新闻机构,而且卡斯特罗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2012年3月,梵蒂冈报纸《罗马观察家报》发布了教宗本笃十六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哈瓦那会面的照片。据现场人士描述,卡斯特罗进入大楼时明显颤抖,连走路和坐下都需要旁人的帮助。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卡斯特罗名为《沉思》(Reflections)的专栏结束了,该专栏设在古巴共产党的《格拉玛报》上。但是自从2012年6月卡斯特罗的专栏就停止了,亚历克斯的照片公布之后,官方宣布卡斯特罗的专栏将不再继续,这位从1959年就统治古巴的铁腕人物,1986年的时候可以公开演讲7小时10分钟,如今不再公开讲话和写文了,难怪会引起外界的猜测。

死了也要打赢“战争”

2006年,卡斯特罗因急性憩室炎进行了手术,这种病会导致痛苦的肠道内感染。通常情况下,病人需要结肠造口术,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肛门行使排便功能。然而,卡斯特罗坚决拒绝这种治疗,结果导致病情恶化,徘徊在生死边缘。第二次手术也很糟糕,最终,医生被迫做了结肠造口术。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卡斯特罗只能接受液体注射,瘦了50磅,到了2006年年底才可以吃固体食物,开始慢慢恢复。像之前很多次一样,卡斯特罗从坟墓里走了出来。他的康复堪称奇迹,到2007年,偶尔公开露面的卡斯特罗穿着宽松的运动服和风衣,巧妙隐藏着结肠造瘘袋。

2006年7月31日,卡斯特罗宣布因健康原因将职权暂时交给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劳尔从1959年起就是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在随后的四年里,卡斯特罗也没闲着,从统帅变成了幕后操纵者,让劳尔的经济改革步履蹒跚。

据说,从2011年起,卡斯特罗的记忆开始消退,身体越来越虚弱,卡斯特罗终于放开了缰绳,放松了对统治达半世纪的这个热带岛屿的管理。

委内瑞拉疾病缠身的领导人已经从他的导师与疾病和死亡的战斗中学到了些东西。从查韦斯任命副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为自己的继承人的事实来看,他的病情是很严重的,2013年1月10日,如果他不能宣誓就职的话,他可能无力继续担任总统或开始新的任期。如果是这样,宪法规定30天内必须举行新的选举。

查韦斯就此事发表看法称:“我的强烈建议,昭如日月,不可改变、不容置疑、完全彻底,那就是你们应该选举尼古拉斯·马杜罗为新总统。他接着说:“这是我的真心话。”现在,查韦斯将留在哈瓦那治疗一段时间。国民大会通过了查韦斯的请求,让他可以无限期的进行医疗。

上一篇:燃烧青春的演讲稿提纲下一篇: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