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

2024-04-11

“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精选8篇)

篇1:“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

“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

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我国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2004年国民经济的增长目标为7%左右。

众所周知,刚过去的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1%。此前几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也超过了8%。中国今年为何调低了经济增长速 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分析,这与中央政府重视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关系,表现出了我国 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和行动。

叶文虎教授介绍,“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 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量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指标,1993年联合国有关统计机构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与 经济核算手册》SEEA 中,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DP 的概念,EDP就是“绿色GDP”,即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 务费用。

叶文虎教授说,现有的经济核算和统计方法中,没有把环境的投入(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计算在内,因此得出的经 济数据是不准确的,远远高于实际。我国各省市、各部门乃至全国公布的GDP数字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很可能使我们对全国的经济形态得出偏高、偏乐观的估 计。在这样的GDP数字上所作的政策决策,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偏差。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促进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生产力 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必须尽快推行“绿色GDP”制度,摒弃不将环境投入计入成本的现行的GDP的核算和统计制度。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 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据统计,1985年至2000年,中国GDP年 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 6.5%。

还有学者提出更惊人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认为,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国土严重超载;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约 1/2;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5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同时,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却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 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而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发达国家的1/35。通过这种测算,中国的绿色GDP增长 是负数。

“投资热”催生“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概念在中国早已不陌生,为什么今年会引起广泛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暴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即:重经济 发展,轻社会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引起新一届中央政府对过去发展观的审视和反思。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 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而重视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GDP制度,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近年来部分领域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是国家推行绿色GDP的直接诱因。谢伏瞻说,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行业出 现了投资过热现象。据统计,钢铁的已有产能2.5亿吨,在建项目3040个,预计形成产能8000万吨,拟建项目产能7000万吨。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 投产,钢铁产业就会出现严重过剩。现有钢铁项目的投资中,多数产能以长线产品为主,而且新上项目规模大多较小,技术水平不高,布局也不合理。电解铝的问题 更加严重。一方面,国际市场氧化铝价格不断上涨,电解铝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而一些电解铝还在盲目上马,预期收益很难达到,很可能造成银行的风险。另一方 面,在我国电力供应紧张加剧的情况下,高能耗、高污染的电解铝的超常增长进一步恶化了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投资过热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 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不但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还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另外,传统GDP只限于对经济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门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不能全面反映一国当前 和将来的净福利变化。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8%。与此同时,我国单位产出的自 然资源损耗也远高于发达国家。以水为例,1999年,中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日本的18倍、美国的22倍。长期将这种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账户之外,势必扭曲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关系,难以遏制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趋势。因此,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费用,推行绿色 GDP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绿色GDP”考核“新政绩”

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行绿色GDP制度?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从考核干部政绩入手,并推出了今后考核干部政绩的5 大“绿色”标准。据课题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介绍:一是原材料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主要原材料消耗,体现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消耗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二是能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能源消耗;三是水资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四是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即万元

产值的“三 废”排放总量,体现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水平和程度;五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综合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资源利用水平和劳动素质的高低。

牛文元指出,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已势在必行。绿 色核算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接受CCTV采访时介绍,过去基层政府一味单纯的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GDP数字变成了一种单纯衡量经济收入的指标,而 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却逐渐在GDP数字中被淡化,这种现象,使得国家统计局把GDP的改革放在了今年工作的重点位置上。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开始了对 GDP数字的改革,今年统计局在最终推出绿色GDP系统指标之前,将出台一个过渡性数据,包括社会卫生指标体系数据和社会环境的指标数,今后进一步完善。

另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与国家统计局一起,会同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加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整个 建立过程计划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完成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第二步是完成环境实物量核算,最后一步是待条件成熟后开展资源和环境价值量核算。目前,国家统 计局已将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列为首批参与实物量核算的4种资源,计划同有关部门合作,在3年之内完成这4种资源实物量的核算。此外国家统计局还将积 极建立“能源账户”,用于核算发展经济所消耗能源的总量及其构成情况。

据悉,这种新的“绿色GDP制度”已分别在海南省和重庆市展开了部分指标的试点核算。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也早已明确要求,将计入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林业、环保部门首当其冲

去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认为,这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指 明了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林业局制订了我国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通过严格保护,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力争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 达到19%以上,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公顷,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 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000万公顷,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 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适宜的荒漠化土地全部治理,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5%,基本实现山川 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决定采取六大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三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四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 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五是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六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篇2:“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

摘要: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引到了环境保护上,“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追求的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传统GDP指标无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评判标准。目前衡量低碳经济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就是绿色GDP。本文借助EKC曲线分析我国的绿色GDP,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绿色GDP;EKC曲线;低碳经济

一、绿色GDP概述

(一)传统GDP简述

1、传统GDP的含义。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包括几个方面含义:首先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即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其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第三,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而不是所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传统GDP的优缺点。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诸多优点。首先,它包括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的全部产业活动,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统计范围内的经济情况;其次,它计算所有部门增加值之和,有效区分了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避免了重复计算;第三,它能提供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资料,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总体平衡有很好的帮助;第四,GDP的产生和推广有助于各国对经济控制,很好地服务世界经济。

但是GDP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 GDP计算的是经济活动的总量,不论质量好坏的产出都计算在国民财富中,反映不出经济运行的质量。其次,它没有考虑社会生活的质量,不能反映社会成本和人们的生活福利状况。第三,GDP无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第四,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且忽略了家务劳动、自给自足劳动的价值,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全貌。

由于GDP存在上述局限性,众多学者开始寻找一个更为有效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绿色GDP应运而生。

(二)绿色GDP

1、定义。绿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所谓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底,反之亦然。因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其计算的关键所在。

绿色GDP的算法是:GGDP=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目前,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2、我国发展绿色GDP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其实这是一个过时的说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探明储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2%,天然气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还存在着严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万元GDP的耗水量是国际水平的6倍、总能耗量是世界水平的3倍。特别是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如由于乱采、乱伐,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造成江河断流,地面沉降;由于过度排放污染物质,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8个。造成这种局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的GDP指标的局限性所致。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把握好GDP与绿色GDP的含义,开展绿色GDP的核算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用EKC曲线分析中国的绿色GDP

(一)EKC曲线

1993年,Panayotou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EKC曲线。它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注:若Y轴变量选定为环境污染程度,则会呈现为U型关系)

如上图所示,当经济与环境关系处于U 形前期阶段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的不断开发,废料、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逐渐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不断降低并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环境与经济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日渐突出直至A 点。经过A 点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和环境治理开始受到重视,环境质量将会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而提高,也表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入了健康循环的U 形后期阶段。

(二)ECK曲线与绿色GDP

绿色GDP考虑了生态成本,强调污染与治理的并行,它反映的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或顶点后的部分。按照EKC 理论,只有人均GDP 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行有效的绿色GDP 核算模式。如下图所示,EKC 的峰值由较低的A 点提升到A 点,相应地,开始出现峰值的Q 点也一定程度的升高。这说明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绿色GDP 核算方法介入对环境质量的考虑,会使环境质量的转折点在环境质量的较高水平提前出现。但前提是必须从GDP 中抽取一部分用于环境质量的恢复,就是纵轴(代表环境生态质量程度)的峰值提高,同时代表横轴的人均GDP 有所减少,减少后得到的GDP 即为绿色GDP。

篇3:中国经济绿色GDP之路

(一) 传统GDP简述

1.传统GDP的含义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即国民生产总值, 是一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包括几个方面含义:首先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即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其次,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第三, 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 而不是所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传统GDP的优缺点

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具有诸多优点。首先, 它包括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的全部产业活动, 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统计范围内的经济情况;其次, 它计算所有部门增加值之和, 有效区分了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 避免了重复计算;第三, 它能提供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资料, 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总体平衡有很好的帮助;第四, GDP的产生和推广有助于各国对经济控制, 很好地服务世界经济。

但是GDP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 GDP计算的是经济活动的总量, 不论质量好坏的产出都计算在国民财富中, 反映不出经济运行的质量。其次, 它没有考虑社会生活的质量, 不能反映社会成本和人们的生活福利状况。第三, GDP无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第四, 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且忽略了家务劳动、自给自足劳动的价值, 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全貌。

由于GDP存在上述局限性, 众多学者开始寻找一个更为有效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绿色GDP应运而生。

(二) 绿色GDP

1.定义

绿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所谓绿色GDP, 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 扣除自然资产损失, 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 负面效应越底, 反之亦然。因此, 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其计算的关键所在。

绿色GDP的算法是:GGDP=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 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目前, 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 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2.我国发展绿色GDP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人们都认为我国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 其实这是一个过时的说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石油探明储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2%, 天然气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 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还存在着严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万元GDP的耗水量是国际水平的6倍、总能耗量是世界水平的3倍。特别是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如由于乱采、乱伐, 我国的森林面积大幅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 造成江河断流, 地面沉降;由于过度排放污染物质, 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 我国就占了8个。造成这种局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GDP指标的局限性所致。因此,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把握好GDP与绿色GDP的含义, 开展绿色GDP的核算研究, 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用EKC曲线分析中国的绿色GDP

(一) EKC曲线

1993年, Panayotou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即EKC曲线。它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 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也就是说,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 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 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 (注:若Y轴变量选定为环境污染程度, 则会呈现为U型关系)

如上图所示, 当经济与环境关系处于U 形前期阶段时, 由于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的不断开发, 废料、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逐渐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导致环境质量不断降低并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 环境与经济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日渐突出直至A 点。经过A 点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环境和环境治理开始受到重视, 环境质量将会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也表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入了健康循环的U 形后期阶段。

(二) ECK曲线与绿色GDP

绿色GDP考虑了生态成本, 强调污染与治理的并行, 它反映的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或顶点后的部分。按照EKC 理论, 只有人均GDP 到一定的程度, 才能实行有效的绿色GDP 核算模式。如下图所示, EKC 的峰值由较低的A 点提升到A′点, 相应地, 开始出现峰值的Q 点也一定程度的升高。这说明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 如果采用绿色GDP 核算方法介入对环境质量的考虑, 会使环境质量的转折点在环境质量的较高水平提前出现。但前提是必须从GDP 中抽取一部分用于环境质量的恢复, 就是纵轴 (代表环境生态质量程度) 的峰值提高, 同时代表横轴的人均GDP 有所减少, 减少后得到的GDP 即为绿色GDP。

从历史数据上看,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拐点在人均GDP5000至10000美元之间。现在我国部分省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 就北京市而言, 在2004年人均GDP指标就已经进入了EKC曲线标准的拐点区间了, 但是环境质量却没有大的改善, 而且现在仍然经常受到沙尘暴、阴霾等恶劣天气的侵扰。因此, 我国是否已经达到了EKC曲线的拐点, 还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三、绿色GDP的实践

(一) 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 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对资源与环境进行核算。1993年, 联合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首次提出同SNA一致的解释环境资源存量和流量的系统框架, 并开始在墨西哥、博茨瓦纳、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进行试点研究, 以评价环境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美国在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方面更侧重环境资源核算, 包括物质方面的效益和对环境的损害。美国环境核算的基本思路是:第一,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提出一些新指标, 以便详尽的、准确的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第二, 建立一个新的概念体系适应环境核算的需要。第三, 重视环境计价方面的研究, 以便从实物量核算过渡到价值量核算。第四, 修改现行的核算账户, 把环境当成一个产业部分, 计算环境治理及防止污染的费用 (投入) , 并估价其收益 (产出) 。

(二) 绿色GDP在中国的实践

对于绿色GDP的概念, 国内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但都认为应该包括对环境自然资源的核算, 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等在GDP的核算中一并考虑。从政府层面上看,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 (1951~1981年) , 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与当时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第二阶段 (1982~1991年) , 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 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第三阶段 (1992~1995 年) , 正式启用SNA 核算体系, 与国际统计口径接轨。第四阶段 ( 1995~) , SNA国民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与SEEA体系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过渡。1995年以来, 我国政府一直力求保持SNA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SNA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2001年我国开始自然资源核算工作, 2004年启动“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 正式完成了《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两份报告。其中, 《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了我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探讨了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不仅提出了构建我国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原则, 建立了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和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四个具体的表式核算框架, 还阐明了核算思路、方法与基本内容。这两份报告构筑出了我国“绿色GDP”的基本理论框架, 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 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

(三) 中国发展绿色GDP的障碍

1.观念的障碍

部分地方官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 在传统的绩效考评中, GDP是占比最大的绩效考核指标, 部分地方官员认为绿色GDP的推行, 会影响自身的政治前途。

2.操作的困难

绿色GDP的核算牵涉到很多部门和利益相关方, 而环境保护对官员没有硬性约束, 细节上缺乏可操作性, 在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情况下, 地方一般都会选择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四) 建议

1.转变执政理念

加快改革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摒弃以GDP增长来考核干部政绩, 引入绿色GDP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考核指标, 引导各级领导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努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实现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普及“绿化”观念

大力宣传和教育、培养和树立国人绿色GDP、人均绿色GDP增长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意识, 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还可通过公众参与进行核算补充, 让公众通过切身体会对一些大的公众项目做出自己的评价, 专家把这些评价资料收集汇总作为绿色GDP核算的一个重要补充。

3.进行技术革新

一是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干预手段, 制定针对企业进行环境核算的相应激励措施, 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二是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奖励机制, 鼓励科技人才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经济技术, 鼓励各高校重视培养与循环经济相关学科的人才, 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 加强内部技术人员培训, 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扩充企业的人力资源。三是加快新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 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 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4.完善统计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着重解决绿色GDP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接轨、统计数据收集分析难的问题, 同时, 还需各相关部门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 针对我国各种资源能提供更详实、更精准的数据。

发展绿色GDP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结果。同时, 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公共信息, 可以有力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使政府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为公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发展绿色GDP成为全国民众共识的今天, 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 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条件更加改善的绿色GDP之路。

摘要: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引到了环境保护上, “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追求的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传统GDP指标无法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评判标准。目前衡量低碳经济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就是绿色GDP。本文借助EKC曲线分析我国的绿色GDP,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绿色GDP,EKC曲线,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黄淑君.利用EKC曲线分析我国绿色GDP的发展[J].当代经济, 2010, (05)

[2]杨仲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选择[J].财金问题研究, 2004, (06)

[3]彭伟, 董高峰.关于绿色GDP核算模式架构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11)

篇4:“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

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我国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2004年国民经济的增长目标为7%左右。

众所周知,刚过去的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1%。此前几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也超过了8%。中国今年为何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认为,这与中央政府重视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关系,表现出了我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和行动。

叶文虎教授介绍,“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量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指标,1993年联合国有关统计机构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SEE)中,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DP)的概念,EDP就是“绿色GDP”,即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叶文虎教授说,现有的经济核算和统计方法中,没有把环境的投入(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计算在内,因此得出的经济数据是不准确的,远远高于实际。我国各省市、各部门乃至全国公布的GDP数字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很可能使我们对全国的经济形态得出偏高、偏乐观的估计。在这样的GDP数字上所作的政策决策,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偏差。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促进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必须尽快推行“绿色GDP”制度,摒弃不将环境投入计入成本的现行的GDP的核算和统计制度。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据统计,1985年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

还有学者提出更惊人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认为,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国土严重超载;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约1/2;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5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同时,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却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而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发达国家的1/35。通过这种测算,中国的绿色GDP增长是负数。“投资热”催生“绿色GDP”可持续发展和绿色GDP概念在中国早已不陌生,为什么今年会引起广泛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在采访时分析,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暴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即: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引起新一届中央政府对过去发展观的审视和反思。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而重视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GDP制度,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部分领域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是国家推行绿色GDP的直接诱因。谢伏瞻说,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金属等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现象。据统计,钢铁的已有产能2.5亿吨,在建项目3040个,预计形成产能8000万吨,拟建项目产能7000万吨。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钢铁产业就会出现严重过剩。现有钢铁项目的投资中,多数产能以长线产品为主,而且新上项目规模大多较小,技术水平不高,布局也不合理。电解铝的问题更加严重。一方面,国际市场氧化铝价格不断上涨,电解铝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而一些电解铝还在盲目上马,预期收益很难达到,很可能造成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在我国电力供应紧张加剧的情况下,高能耗、高污染的电解铝的超常增长进一步恶化了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投资过热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不但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还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另外,传统GDP只限于对经济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门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不能全面反映一国当前和将来的净福利变化。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8%。与此同时,我国单位产出的自然资源损耗也远高于发达国家。以水为例,1999年,中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日本的18倍、美国的22倍。长期将这种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账户之外,势必扭曲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关系,难以遏制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趋势。因此,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费用,推行绿色GDP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绿色GDP”考核“新政绩”

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行绿色GDP制度?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从考核干部政绩入手,并推出了今后考核干部政绩的5大“绿色”标准。据课题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介绍:一是原材料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主要原材料消耗,体现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消耗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二是能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能源消耗;三是水资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四是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三废”排放总量,体现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水平和程度;五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综合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资源利用水平和劳动素质的高低。

牛文元指出,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已势在必行。绿色核算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接受CCTV采访时介绍,过去基层政府一味单纯的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GDP数字变成了一种单纯衡量经济收入的指标,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却逐渐在GDP数字中被淡化,这种现象,使得国家统计局把GDP的改革放在了今年工作的重点位置上。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开始了对GDP数字的改革,今年统计局在最终推出绿色GDP系统指标之前,将出台一个过渡性数据,包括社会卫生指标体系数据和社会环境的指标数,今后进一步完善。

另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与国家统计局一起,会同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加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整个建立过程计划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完成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第二步是完成环境实物量核算,最后一步是待条件成熟后开展资源和环境价值量核算。目前,国家统计局已将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列为首批参与实物量核算的4种资源,计划同有关部门合作,在3年之内完成这4种资源实物量的核算。此外国家统计局还将积极建立“能源账户”,用于核算发展经济所消耗能源的总量及其构成情况。据悉,这种新的“绿色GDP制度”已分别在海南省和重庆市展开了部分指标的试点核算。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江苏等多个省市也早已明确要求,将计入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

林业、环保部门首当其冲

去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认为,这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指明了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林业局制订了我国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通过严格保护,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力争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公顷,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000万公顷,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适宜的荒漠化土地全部治理,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5%,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决定采取六大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三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四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五是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篇5:“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

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

自1990年代提出“绿色GDP”概念到当前“绿色GDP”成为中国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关注热点,表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绿色GDP的时代.本文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发展,分别论述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面临的四大机遇,阐明了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面临的观念、制度和技术三大挑战.针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构建适合于 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五大对策.

作 者:王金南 於方 蒋洪强 邹首民 过孝民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5)分类号:X3关键词:绿色GDP核算 机遇 挑战 对策 中国

篇6:绿色GDP Green GDP

As environment issues due to unsustainable way of development become sharp, the concept of Green GDP, working as an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ndicator, has been more widely understood and accepted.When I googledit a few days ago, about 54 million results popped up.There are, of course government policies, existing laws and academic papers among them.What I learn from them is that this is a rather critical matter that concerns personalities of various circles, whether you’re an NPC member, an economist, an enterprise runner, or a random someone who lives in a certain nation.Certainly, I’m not going to bore you withthos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cepts here, which, to be honest, also seem a little bit remote from my routine life.What I prefer to focus on here is this sketch of what is commonly recognized as cycling economy.This is what’s happening in an orchard in Northwest China.Orchard workers start with fodder grass growing to feed farm animals, like pigs and cows.The collected manure is then utilized as fertilizer for the fodder grass.Furthermore, electricity will be generated from the methane produced from fermented animal dungs.Such an ecology is a vivid illustration of maximizing production with a high efficiency yet low pollution, which, to my understanding, is also what green GDP asks for.As we re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We’re thinking it more of a complimentary and interdependent relation.We are looking for an appropriate measurement of sustainability.Wedecide to go greenrationally and scientifically.To sum it up,green GDP means higher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There’s absolutely no point in saying that we shall stop building all those power plants, we should shut down factories that are manufacturing goods for our modern life, or we’d better just suspend economic growth.Instead, what we should focus on is how to achieve all these with higher efficiency and lower pollution, or, we may as well put it, to achieve a higher green GDP.Seriously, going green should not just be a decision to be made by policy-makers, instead, it should be a life choice of every individual.As we can see from the cycling orchard model I mentioned earlier, a small difference made in a production cycle will make a huge difference towards going green, and towards guaranteeing us a green nation.

篇7: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gdp与绿色gdp的含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gdp 绿色gdp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我们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正确理解、把握gdp和绿色gdp的含义,彻底转变gdp至上的观念,把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目标。

1、如何正确理解gdp含义

gdp做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各级政府政绩最硬的指标,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丰富,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自从采用gdp核算方法以来,gdp在我国的地位扶摇直上。但盲目追求gdp增长,也带来一些弊端。

1.1 gdp的含义

gdp英文全称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中文译名对国家来说叫做国内生产总值,对地区来说叫做地区生产总值或本地生产总值。它是把一国(地区)一年中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总和折合成货币的值。由于gdp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总量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根本体现,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gdp的局限性

如何看待gdp是当前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过去人们把gdp神化了,认为gdp就是一切,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gdp也有许多的局限性。首先,gdp不能说明一个地区或国家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其次,我国gdp增长的高消耗、高排放,造成了资源的惊人消耗和数量巨大的污染物排放。再次,我国的政府职能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gdp增长在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中的极端重要性,使得短期利益和短期行为屡禁不止。

1.3 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dp的大小和增长率受到空前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就是硬道理”。这使我国在取得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自然环境也遭受巨大损失,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对政绩的追求使一级又一级的政府官员狂热追求gdp,甚至产生了gdp崇拜。对gdp的追求理所当然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心照不宣的职业使命。为了政绩,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演变为“让利竞赛”,靠土地生财,靠拼资源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而非法占地的主体中,绝大多数是对gdp顶礼膜拜的地方政府。任何指标都让路于gdp,从追逐gdp,到唯gdp,到直接在gdp上做手脚,污染gdp。所以说,以gdp为主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绿色gdp的产生和由来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补充,更加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实行绿色gdp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全新发展思路的最佳切入点。

2.1 绿色gdp的含义

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2.2 绿色gdp核算方法

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和环境独立出来,建立资源和环境账户,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对现行gdp进行扣减和调整,从而得出绿色gdp。简单的说: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也可以说,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这里,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目前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2.3 绿色gdp是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绿色gdp是个全新的发展观,它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的科学发展观。另外它也是一个全新的政绩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兼顾起来。因此对每一级政府,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肯定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说实施绿色gdp,必然要有观念的变革,要有科学、合理、公平的核算体系模式的确立。绿色gdp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吁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付出的环境代价,切莫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3、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gdp与绿色gdp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走出gdp崇拜、超越gdp崇拜指引了方向。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使得我们开始了对gdp的校正。发展是硬道理升华为科学发展观。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党中央也从政绩导向转向服务导向,从以gdp增长为中心,走向以维护市场公平为中心,以社会和公共服务为中心。告别gdp崇拜,并不意味着不再严肃地对待gdp,在很长一段时间内,gdp仍然是中国经济必须重视的重要指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和使用gdp与绿色gdp。

3.1 gdp仍是政绩考核的主要手段

科学发展观并不意味着政绩考核完全取消gdp,对干部政绩的考核gdp由总评分变为单科分,但仍是十分重要的单科分。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要求各级政府官员放弃唯gdp至上的思维模式,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仅仅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而且还要看人们生活水平、看就业、看人的全面发展,看环境是否美化了、污染是否降低了,看是否是用最少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但是gdp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告别对gdp的盲目崇拜,超越gdp,是为了更好地把握gdp,而不是抛弃gdp。

3.2 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gdp

唯gdp论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忽视gdp同样也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科学的、辨证的态度对待gdp,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要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强调执政为民,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gdp有种种局限,但gdp可以基本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及其变动情况。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gdp的增长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没有gdp就没有经济实力,离开gdp谈以人为本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gdp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3.3 gdp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统一的gdp,需要用合理的物耗投入和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更多、体现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社会公平度逐步提高的gdp。因此应该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保持gdp的增长做到内在统一,gdp不应当成为各级政府追求的终极目标,gdp增长仅是一种手段,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gdp的增长来实现社会发展。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工作方式必须纠正。

3.4 不能神化和夸大绿色gdp

神化和夸大绿色gdp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把产生的问题,归结为gdp的缺欠,认为只要尽快推出绿色gdp核算,用绿色gdp来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就可以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一种不现实、也是有失公允的想法。绿色gdp由于其计算面临难以突破的障碍,要求统计部门核算绿色gdp来考核干部政绩是不现实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的好与坏,不在于是否核算了绿色gdp问题,关键是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和经济发展观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因此开展绿色gdp核算无非是要增强人们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无限扩大绿色gdp的作用,将会使其失去本身含义。

3.5 绿色gdp不可能取代gdp

篇8: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GDP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GDP,可持续发展

1 发展循环经济

1.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 当国家和地区GDP处于5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 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根据专家们分析预计, 我国要想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 同时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 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想进一步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资源和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8-10倍。显然,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 除非有大规模的技术突破, 否则, 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必须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 也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

1.2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

传统工业经济是“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开放型的单向物质流动模式。在这种经济中, 对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是高强度的, 而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 且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经济中, 要求遵循“3R”原则, 即:“减量化”原则 (Reduce) 、“资源化”原则 (Reuse) 、“无害化”原则 (Recycle) :减量化, 即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 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 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 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 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 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同化能力。资源化, 即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 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 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 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无害化, 即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 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 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 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 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

1.3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是将过去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非成本要素———生态环境从经济系统之外独立出来, 进入经济系统内部成为一种生产要素, 从而改变企业获得利润而要社会大众承担生态环境成本的不对称的经济运行机制, 它是一种生态经济, 这也正是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所在。发展循环经济是发展路径和模式的根本变革, 这种变革就是要建立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也是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

2 倡导绿色GDP

现行的GDP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 通常被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其“负面效应”却往往被忽视, 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 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 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但它是GDP指标的一种调整, 是在GDP核算中考虑自然资源 (包括环境容量) 的代价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的成本, 即在GDP的总量上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意味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要把生态影响纳入经济核算框架体系中, 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综合、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 通过绿色GDP的核算指标体系来衡量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因此绿色GDP是一种考虑增长质量和增长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

3 以绿色GDP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1 树立以绿色GDP衡量经济增长的理念

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建立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绿色GDP的理念集中反映了这一倾向, 它把环境污染的损失考虑进去, 符合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要从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增长转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的增长;要从主要依靠扩大经济建设规模转向主要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通过强化管理, 优化结构, 调整布局, 实现一种经济、资源和环境多方位优化的增长方式, 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为此, 对各级政府来说, 要根本扭转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 将环保质量、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环保的投入力度和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纳入领导人的考核体系, 以确保绿色GDP能发挥正常作用。对企业来说, 要求 (1) 树立“零排放”理念、树立绿色价值观, 要不断向员工宣传绿色理念, 这是建立绿色企业的思想基础; (2) 要制定绿色发展规划, 制定既符合客观环境变化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推进企业绿色化的具体规划; (3) 要尽快建立绿色发展机制, 以推动绿色发展规划的实施。而对消费者来说, 要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机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崇尚自然和绿色文化, 杜绝“白色污染”, 努力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

3.2 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增加绿色科技投入和进行知识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 这是环保型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只能达到30%, 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据统计, 我国整个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 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不断增加绿色技术投入, 进行知识创新。 (2) 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推进生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 开发包括经济体系生态链技术、产业环节副产品利用技术、废弃物品的回收与再生等产业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3) 全面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注重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源头防止污染的防治方法。实现清洁生产, 首先要树立崭新的生态伦理观, 其次要积极尝试和推广绿色设计、生态工艺和技术评估, 并不断地增强公民的生态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在经济实现增长的同时, 达到整体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依靠政策法规作保障, 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 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 (1) 加快制定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 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2) 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废物资源充分利用制度, 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3) 加快绿色标准的制订和完善, 建立全国性绿色标准体系; (4) 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增加环境成本的约束力。比如, 可充分发挥税收手段的作用, 对有利于环保的行为实行减免税, 对绿色产品实行低额税;可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 设立专门绿色技术开发基金, 重点支持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焦必方.环保型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国光.中国经济前景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巧遇作文250字下一篇:敏感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