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2024-04-28

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精选8篇)

篇1: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2010-12-16 10:01:59|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以来,我县妇联认真按照省、市妇联制订的实施办法的要求,通过“三落实”、“三加强”及创新工作模式,狠抓落实、稳步推进。目前,我县留守流动儿童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对留守儿童开放。具体情况如下:

一、认真选址,落实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点。

我县外出务工人员2.1万人,有留守儿童4000多人。“留守儿童”数量分布来看,我县丁香、小河、仙寓等乡镇因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多而造成当地“留守儿童”激增的现象。为此,我们经过多方比较及调查摸底,我们确定首批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确定仙寓、小河两个留守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乡镇,将更大发挥留守儿童活动室的效益。

二、加强领导,落实留守儿童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把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县、乡成立了由县妇联主席任组长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专人负责留守儿童活动室的日常负责工作,并指定由各乡镇妇联主席负责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管护、指导工作,选择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管理经验、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员。并制订了县、乡两级妇联均制订了《实施办法》

三、强化措施,落实留守儿童活动制度。

为加强留守儿童活动室规范管理,县妇联制订并与仙寓镇、小河镇两镇妇联签订了《石台县妇联2010年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将活动室管理制度、活动室管理人员等制度等6项制度制成统一的标牌,在两活动室张挂上墙,制定了图书室借阅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加强了活动室的管理。

四、扩大宣传,加强留守儿童活动室的督查。

在留守儿童活动活动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强留守儿童的宣传和督查,先后以宣传手册、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宣传留守儿童建设的内容、实施过程及开展的活动,在社会在扩大活动室建设的知晓率。县妇联根据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建设情况,先后向县民生办、市妇联报送信息11条,在《安徽妇女网》、《安徽妇运》等媒体上刊登信息4条。为确保活动室建设如期建成,我们还对留守儿童活动室进行了5次督查,对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图书、体育器材的管理及使用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活动室的规范管理。

县、乡镇妇联认真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协调政府落实活动室的选址、配备桌凳、认真接受省妇联下发图书及体育器材,对本乡镇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时时更新名册。

建立健全了各类活动记录及基础表册,保证留守儿童活动室

规范、有序运行。

六、创先争优,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在全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后,石台县妇联机关党支部认真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中去。“六一”前夕,县妇联全体党员精心谋划,组织了一系列关注民生、情暖童心关爱活动。一是号召各级妇联利用“六一”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二是我们主动牵线搭桥争取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和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的支持,于 5月31日在小河镇莘田中心学校资助并慰问了20名孤残、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了电脑、书籍、书包、文具及食品。三是依托两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继续开展 “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孤残、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今年“六一”小河、仙寓利用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分别又有10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进行了结对活动。近年来,县妇联通过“爱心结对”活动,吸引了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到目前为止已有150余名爱心人士与孤残、留守儿童结对,县妇联机关全部党员都与“留守儿童”结成了爱心对子。关爱孤残、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妇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留守儿童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逐年扩增,目前已经成为妇

儿工委、妇联品牌工程之一,深受群众好评。150余名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们牢记承诺,肩负重任,用爱心、热心和诚心去换取留守儿童的信心、真心和感恩之心,为解决“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养闹心,社会关注教育问题担心”的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创新工作,丰富留守儿童建设工作内容。

在活动室建设中,我们结合石台的实际,注重工作上的创新,有利的推动的活动室的建设。为发挥活动室最大作用,我们分别在活动室管理及关爱活动上创新,有利的推动

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

在活动室管理上,我们一是加强活动室图书及器材的管理。为确保图书及器材不流失,我县两个活动室均有专人管理,定期清查核损,并制作了借书证,保证图书有序管理。二是组织开展了读书及作文颁奖活动活动。活动室建成以来,我们多次组织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了读书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读书丰富业余生活,有确保了他们在无父母监护下人身安全。为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的热情,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作文颁奖活动,组织他们写读后感、心得并进行了颁奖。三设置了学习园地。为鼓励孩子们的在活动室内多看书、多学习。我们在图

书室内设置了学习园地,将留守儿童写得好的读后感及征文

进行了张贴。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上,我们还注重从不同侧面对留守儿童身心给予关怀。一是给留守儿童父母上教育课。2010年9月16日,我县妇联还主动到就业局农民工培训班上,为在县城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等方面课题给各位农民工上了一堂教育课,这些家长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受益匪浅,以后一定会做好留守子女的教育,促进留守子女健康成长。二是结合活动室的建设,组织实施“恒爱行动”。2009年我们已组织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编织了40件毛衣并捐赠给留守儿童,今年我们继续向全县爱心人士发出倡仪,目前40斤毛线已全部发放到爱心人士手中,并捐赠给已建成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三是积极牵线搭桥,争取社会支持。2010年 5月31日,我们主动牵线搭桥争取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的支持,在小河镇留守儿童活动室慰问了20名孤残、留守儿童。11月30日,我们与九华山观音洞释龙昌法师取得联系,获取救助资金11000元,资助了 11名贫困留守儿

童。

在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过程中,我们感到如何让活动室发挥效益,如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在以后工作需要加发以完善,今后,我们将在省市妇联的领导下,扎实有序地做好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这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把活动室建设做为当前妇联组织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手段,推进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石台县妇联2010年11月15日

篇2: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实施情况汇报

(2011年9月26日)

xx县妇女联合会

xx县位于xx,始建于xx,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xx个行政村和xx个社区,人口xx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xx人,0-18岁儿童xx人,留守儿童xx人,占全县儿童的xx。今年,市妇联分配我县xx个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任务,3月份以来,县妇联把建设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作为新时期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动,从“建、管、用”三处着眼,早谋划、早启动、勤督导、做精细、广宣传,认真做好活动室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活动室建设起步高

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作为妇联组织创先争优,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抓手,精心部署,以“三高”为标准狠抓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高起点选址。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县妇联在开展基层调研、实地考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支持,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xx镇和xx镇作2011年活动室建设项目点。两个活动室面积分别达到120㎡和100㎡,远远超过了省、市规定的最低标准。各项目乡镇还对活动室内部进行了装修,添臵了桌、椅、书柜、乒乓球桌、电脑、电视机,等配套设施,配备了专业灭火设备,确保活动室的安全。并对活动的氛围进行营造,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展板,绘制了温馨的卡通图画,充分体现儿童特色。

二是高密度宣传。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渠道的基础上,采取编发工作简报、群发民生工程短信、开通xx县妇女联合会网站、利用各类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活动室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同时在xx镇和xx镇人口密集区喷绘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固定宣传标语和悬挂横幅,进行集中开放式宣传。1-9月份县妇联先后编印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工作简报10期,在各类媒体刊发信息58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10篇、市级15篇、县级31篇)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十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三是高质量实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

委副书记xxx同志为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全面协调全县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成立了由妇联主席任组长的xx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督察方案等文件,对2011我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在省下拔活动室物资的基础上,县政府拨付专款x万元,为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各项目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相继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以妇联主席牵头,五老爱心人士,留守儿童小助手参与的“1+2X”模式的管理人员队伍。

二、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活动室后续管理实

为了确保让活动室“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尽早发挥效益,县妇联注重建管,突出重点、规范运作,做到“三到位”。

一是制度落实到位。制定了活动室管理考核、资金管理等办法,建立健全了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图书阅览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关爱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制度并上墙。针对今年我县汛期严峻形势,县妇联特别要求各乡镇积极做好汛期留守学生安全工作,利用活动室开展留守儿童防汛知识讲座,进一步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家长接送制度、留守学生联系制度、专人专车接送制等各项制度。

二是管理人员到位。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纳入乡镇目标管理工作考核,明确乡镇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负责人,妇联主席具体负责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管护、指导工作。各项目乡镇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活动室日常开放、图书器材借用、整理等工作,保证活动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天,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增加开放时间。并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状况及监护人、临时监护人、结对帮扶人的具体情况。

三是督查指导到位。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县妇联经常深入项目乡镇督促指导,通过督查,及时掌握活动室基础设施配臵、工作进度以及活动开展情况,针对在建和已建活动室存在的不同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在省妇联各项采购物品到位后,县妇联按照省市妇联民生工程考核要求,督查指导各活动室认真做好图书分类整理和活动室的正常开放,并组织自查。目前两个活动室各登记图书1480册,体育器材16种,计307件,DVD光盘45盘,活动室内留守儿童络绎不绝,读书交流、乒乓球、五子棋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

三、整合资源,倾注爱心,关爱活动内容丰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五缺”现象,结合工作实际和各类节日活动,以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平台,以“三多”为特点开展各类关爱活动。

一是爱心队伍人员多。各项目乡镇在征集“爱心妈妈”的基础上,汇集爱心力量,不断扩大关爱留守儿童队伍,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互动体系,使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是委托班主任、教师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每位教师结对帮扶2-3名留守儿童。二是动员高年级、年龄稍大的同学,担任低年级、年龄小的留守儿童的“代理哥哥”或“代理姐姐”。三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人帮扶1-2名留守儿童。四是聘请“五老”人员担任留守儿童辅导员、管理员,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和法律知识讲座。据统计全县共募集各类爱心人士692人,县妇联专门设计印制温馨“爱心帮扶联系卡”,发放到留守儿童手中,为留守儿童织就了一张爱心网。

二是关爱活动形式多。“三八”期间,组织开展了以“巾帼送关爱”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女走访慰问活动,共为百名贫困女童送上五万元资助金;母亲节期间,组织“巾帼文明岗”、“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六一”期间及时做好县直单位联校安排,把关爱留守儿童、特困学生作为重点,共为他们送去慰问金、书包、学习用品等物资合计20余万元;暑期全力防范留守儿童溺水事故发生,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出宣传黑板报、发放公开信《暑期致未成年人家长一封信》、《致少年儿童的一封信》、对辖区重点河段危险水域设立了

警示牌等多项措施切实增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意识;中秋节组织开展了“月圆中秋、与爱同行”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节日的祝福以及月饼、文具等礼物,并通过亲情电话帮助他们与远在全国各地打工的爸爸妈妈联系。

三是结对帮扶内容多。以“创先争优见行动,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活动为契机,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千名党员结对留守儿童帮扶活动。xx镇开展了“一样蓝天下 一样温暖的家”留守儿童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共建单位和爱心人士与全镇291名留守儿童互填结对卡结为帮扶对。xx镇组织开展了“心相连手相牵 关爱留守儿童”、“爱心伴成长 留守不孤单”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救助,精神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xx镇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具体要求,在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xx镇发挥“爱心妈妈”等志愿者的作用,强化对留守儿童集中管理,在暑假期间开展多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据统计全县8个乡镇、33县直单位1834名党员与799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

四、创新模式,提升效益,活动室建设亮点多

县妇联在抓好民生工程常规工作的同时,立足实情,大胆创新,打造自身的工作品牌和特色,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亮点纷呈。

一是“阳光之家”广覆盖。xx镇xx村留守儿童活动分站开设“阳光之家”暑期辅导班试点取得了圆满成功后,在全县各村广泛推广“阳光之家”模式。“阳光之家”坚持公益性原则,由大学生村官、社区志愿者以及返乡大学生义务担任老师,打通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渠道,形成呼应、互联、互动的局面,实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优势互补。主要面向全体农村青少年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延伸,社会实践等活动,做到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在促使大农村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村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妇代会新职责。利用新一届村妇代会组织成立之际,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新增职责,结合民意直通车,依托“妇女之家”开展心理教育,亲情慰藉等关爱活动,要求妇女干部带头做“爱心妈妈”、“爱心姐姐”,每人至少与一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周与其通一次电话,每月谈一次心。

三是流动书屋真正“动”起来。根据部分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各项目乡镇妇联将活动室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依托村委会、农家书屋等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分部、村级活动站和流动书屋,定期将活动室图书和体育器材送至各点。同时与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实现联动,组织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进行手拉手结对互访交流活动,实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共享、图书和体育器材共享、各类活动共同举办。

篇3: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我国政府已经为改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做出了努力。2006年3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指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 中央1号文件强调, 农民工输入地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 收费与当地学生采用同一标准。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行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的两个方面, 他们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儿童。“流动儿童”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 跟随父母一起流入到其父母务工经商的所在地的18周岁以下儿童。

虽然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研究的成果很丰富, 但在研究和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或注意的事项, 对此进行改进有利于政府和学者更好地认识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

一、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1.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大, 增速快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估算, 2000年, 我国17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的规模达到1983万人, 到2005年, 这一数字达到了2533万人, 五年间增长了27.3%。而留守儿童的增长速度更快。2000年, 全国0—17周岁留守儿童数量为2443万人;而到2005年, 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 据此推算, 2005年全国留守儿童规模达到7326万人。短短五年间, 留守儿童数量增长了2倍。由此可知,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庞大, 而且增长迅速。

2. 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这取决于流动人口的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动趋势看, 我国流动人口自大规模出现以来, 一直处于单方向快速增长的进程之中。我们认为, 它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有进一步大幅度增长的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 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将向城镇聚集, 劳动力将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我国耕地资源少, 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 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且,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

其次, 区域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我国的人口流动不仅是一个农转非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十分显著, 这是我国人口跨区域流动十分活跃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占有量、工资水平等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但在短期内不会缩小, 反而可能不断加大。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人类恒久的梦想, 区域差距的存在使得人口流动的动力始终存在着, 因此,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会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

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规模流动的趋势无疑将得以延续, 所以在现行户籍制度下, 流动人口还会大幅度增长。据预测, 在目前户籍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 到2020年, 流动人口规模将达2.3亿左右;到2050年, 流动人口规模将达到3.4亿左右。

同时, 我国流动人口有家庭化的趋势, 流动人口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流动人口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 以短距离流动为主, 大多数流动人口单身外出, 农忙季节依然回家, 没有脱离家庭生活;第二阶段, 随着流动范围扩大, 跨省跨区域流动成为主体, 流动人口基本脱离农业生产, 不少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经商, 子女留给家里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第三阶段, 流动人口在外地站稳脚跟后, 并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安排子女随迁, 在流入地生活、就学;第四阶段, 核心家庭在流入地稳定下来之后, 青壮年流动人口进一步将父母列入随迁的考虑范围。

在流动人口规模和流动方式的发展趋势下, 我们可以判断出,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3. 规模增长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

当前, 我国人口流动正处于第二阶段末期并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 不仅流动人口总规模会继续增大, 更重要的是, 青少年流动人口将开始加速增加。作为流入地城市, 需要及早为这些孩子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准备。

目前, 流动儿童的数量还远不如留守儿童的规模增长快, 这和我国当前的人口福利制度和流动人口自身在城市的处境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儿童是一个社会福利依赖性很强的群体, 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享受基本医疗、有娱乐场所和家庭照料, 这些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 城市如不能提供这些, 便使得流动人口在城市抚养子女的成本极大升高;另一方面, 流动人口自身的处境还很艰难, 工资水平低, 劳动时间长, 这也不利于他们在城市抚养子女。

但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前提, 稳定的、健康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应该能使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业转移,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人民安居乐业, 儿童健康成长。若只是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做贡献, 而不相应地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的子女还需在农村长大, 流动人口还需回乡养老, 那么, 现代化的成果不过是GDP数字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改变。

全国及各主要区域应把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大规模存在及进一步增长作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二、关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 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

1. 关注大龄流动儿童

过去, 我们总是在关心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 忽略了大龄流动儿童的问题。从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 在全部流动儿童中, 0—5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97%, 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流动儿童占44.43%, 15-17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59%, 据此估算, 大龄流动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699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

大龄流动儿童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 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高考, 而各地的教材和考题均存在差异, 这意味着流动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继续高中学习。许多流动儿童从小在流入地的城市长大, 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回到家乡的生活。但如果留在城市, 则无法继续升学。一部分流动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后便不再继续升学, 开始走入社会谋生。这时候他们就面临就业问题。如果无法找到正当的职业, 他们很可能受骗上当, 甚至可能走上歧途。公安部门的数据表明, 这些大龄流动儿童已成为犯罪高发人群。

2. 关注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

留守女童是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 在应对安全威胁时,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女孩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我国的留守女童规模已经高达3419万人, 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对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特别表现在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方面。

首先, 家庭照料缺乏。超过半数的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 她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 但这些照料人往往还承担着其他的家庭责任, 甚至还有沉重的劳动负担, 他们无暇照顾留守儿童, 也因此留守儿童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人群, 溺水、跌落、交通事故等层出不穷。

其次, 安全存在隐患, 青春期教育缺乏。父母外出导致对孩子的监管弱化, 青春期教育缺乏, 致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女童的安全存在隐患, 小学阶段留守女童以及独自留守和由其他未成年人照料的留守女童面临侵害、成为刑事犯罪被害人的风险更大。青春期教育的缺乏、特别是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的缺乏, 还使一些留守女童成为性侵犯对象。女孩在12~13岁左右就进入生理发育期了, 母亲的叮嘱和教育对于她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隔辈的奶奶往往比较保守, 女孩也不愿意向她们请教, 而且老人的卫生观念通常达不到现代社会的标准。这使得不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村留守女童在青春期碰到了困扰和疑惑, 却无处诉说和请教, 对女童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3. 关注独自留守儿童问题

从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结构可以知道, 全部留守儿童中, 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28.25%, 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6.44%, 和其他人一起留守的占14.21%, 独自留守的占11.10%。据此估算, 独自留守儿童高达800万人。

独自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中生活和受教育问题最突出的群体。这类儿童除了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外, 有些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生活、学习均没有保障, 身心健康状况堪忧。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孩子的实际困难, 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帮助独自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

4. 关注学龄前留守儿童问题

从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 学龄前0-5周岁的留守儿童占27.07%, 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留守儿童占55.37%, 15—17周岁的留守儿童占17.56%, 据此估算, 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1983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学龄前留守儿童由于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 面临更多的问题。

首先, 科学喂养和卫生保健存在问题, 影响生长发育。调查发现, 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婴儿由于母亲外出而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 而劣质代乳品在农村市场中的非法销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幼儿的健康风险。作为幼儿的主要监护照料人的祖父母往往缺乏营养和卫生健康常识, 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幼儿不能获得及时全程的计划免疫接种。因为缺乏科学喂养, 饮食结构不合理, 一些留守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 家庭早期教育质量偏差, 影响认知发展。家庭早期教育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 但作为农村留守幼儿监护主体的祖父母和母亲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 既不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加之劳动负担繁重, 无暇顾及幼儿的早期教育, 亲子互动缺乏, 有的甚至仅限于哄孩子, 导致留守幼儿认知发展受到限制。

最后, 父母对幼儿的亲情需求缺乏重视, 影响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大部分幼儿与祖父母一起留守。父母在幼儿最需要父母关爱和教育的时期外出, 将抚养和教育幼儿的任务转嫁给祖父母, 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受到限制。

5. 关注跨省流动儿童问题

跨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4.87%, 规模达到883万人。由于我国儿童公共服务存在地区分割, 因此, 跨省流动儿童教育、卫生保健等问题的解决存在更多难度, 他们容易成为政策的盲点。所以, 跨省流动儿童尤其应该成为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

各地流动儿童类别构成差异巨大。北京、天津、上海、新疆、浙江等地的流动儿童以跨省流动儿童为主体;而安徽、江西等地则以省内流动儿童为主体。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性, 各级政府应分别着重解决不同类别流动儿童的有关问题。我们建议, 中央政府更多地承担起解决跨省流动儿童的教育等问题的职责;省级政府更主要地承担起解决省内跨县流动儿童相关问题的职责;县级政府承担起解决县内流动儿童相关问题的职责。各级政府在分配相关资源时, 也要以实际的流动儿童分布数据为依据。

6. 关注若干主要城市的流动儿童问题

一提到流动儿童, 我们就会想起北京、上海等大都市, 因为流动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 除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 还集中这些地区的大城市。因此, 这些城市拥有规模巨大的流动儿童, 面临严重的流动儿童问题, 需要给予较大关注。

流动儿童集中分布在大城市中, 流动儿童最多的几个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泉州、苏州、温州, 在这些城市的流动儿童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23%。其中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的流动儿童分别高达99.80万人、80.85万人、60.11万人、58.65万人。流动儿童最多的前20个城市的流动儿童数量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33%。

流动儿童在这些城市的“能见度”非常高, 在深圳, 有69.42%的儿童为流动儿童, 62.43%的东莞儿童为流动儿童, 这两个城市中, 每三个儿童中有两个是流动儿童。另外, 在珠海、上海、宁波、厦门等城市, 流动儿童在当地常住儿童中的比例也超过20%。

7.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分布高度不均

流动儿童分布于全国各省, 但又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是广东, 占全部流动儿童的15%;其次是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山东, 流动儿童最多的6个省份的流动儿童的数量占全部流动儿童总量的比例超过40%。流动儿童最少的省份是西藏, 其他较少的省份有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

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 呈“中部崛起”态势, 以中部为中心并扩展到东部、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近年来, 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沿海地区流动, 从而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上述6个省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60%。广东省是流动儿童比较多的地区, 也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得天时、地利之先, 经济迅速发展。极具活力的经济发展使广东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与此同时, 由于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广东省在吸收全国各地流动人口的同时, 其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十分活跃, 从而导致了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也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

我国留守儿童的分布明显呈“中部崛起”的态势, 在部分省份, 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中的比例相当高, 在重庆、四川、安徽等省市, 差不多每三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区域也是以我国中部为中心扩展到西部的部分地区。

流动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而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部欠发达省份, 进而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和艰巨。因此, 这些地区要强化政府领导, 要在认真地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订出切合实际需求的对策, 解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

8. 内部差异, 区别对待, 寻求重点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都不是“同质”的, 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 需要针对不同群体解决不同问题。不同的家庭背景、年龄阶段、性别都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内部差异的区别因素。如:留守儿童总体受教育状况好于农村当地其他儿童, 但独自留守儿童和与父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均差于平均水平;流动儿童小学就学情况较好, 初中就学情况则较差。一方面, 我们不应该把流动儿童或留守儿童中的特定群体的问题当成他们这个整体的问题;另一方面, 我们又要重视和重点对待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

9. 不要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

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在儿童身体发育、学业成绩与学习兴趣、儿童人格发展与心理特质等方面,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并没有本质差异。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 要尽量避免给他们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更不能偏激地把他们理解为旷课、逃学、辍学、偷盗、吸毒、抢劫等的代名词。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带来福音, 还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三、关于研究工作

1. 确定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

明确的概念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不同的研究所指的留守儿童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很不统一的, 特别是在“父母外出的时间长度”“孩子的年龄”等确定留守儿童概念的基本要素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 研究应该进一步明确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

2. 整合研究力量

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 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此前, 由于没有全国性调查为支撑, 各地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得不各自为政, 进行小作坊式的调查研究, 导致调查研究的效率不高。由于技术力量的限制, 各地的调查常常规范性不够,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建议权威机构整合研究力量。

3. 规范研究方法

篇4: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江东门小学现有在校生116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95%以上。省领导一行来到孩子们中间,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孩子们表演的舞蹈、小合唱等节目,并给获得省“四好”、区“三好”荣誉的学生颁发奖状,向困难家庭的孩子赠送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许津荣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江东门小学的老师们多年来为流动儿童教育付出的努力,并鼓励孩子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好好学习,争当新时代的小主人。

在南苑街道兴达社区的少儿书画室,孩子们向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展示自己最拿手的书画作品;在社区的盲童电影院,张京霞和正在“看”动画电影的残疾儿童亲切交谈,并向孩子的父母了解他们的入学情况,鼓励孩子们要自立自强。

走访结束后,许津荣一行来到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召开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篇5: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为贯彻落实皖政[2012]1号文件和池女字[2012]10号文件精神,搭建关爱留守儿童互动平台,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梅龙街道妇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2年计划在我街道建设1所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立满足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学习和文化生活需求,设施较齐全、运转有效的活动阵地。3月份以来,街道妇联按照既定工作计划,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各项工作能按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完成情况

1、完成了活动室的选址并挂牌。按照资源共享、方便群众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选择留守儿童比较集中、工作基础比较好的村综合文化站作为建设点,在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实地考察,3月确定了选址,梅龙街道选点在中梅村,活动室的建设总面积约90平方米,设图书阅览室和体育活动室,现已挂牌。

2、征募“爱心妈妈”。为发挥活动室的作用,街道妇联广泛向社会各界征募“爱心妈妈”,建立了一支参与活动室的活动,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的队伍。截止目前,已征募“爱心妈妈”11名。

3、完成了留守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街道妇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

4、召开校留守学生交流会。为了关注关爱留守学生,2月23日,街

道妇联联合桐梓山中学召开了本校留守学生交流会,传达布置街道妇联对留守孩子的关爱举措和团支部将开展的有关活动。将现有的“留守孩子之家”这块阵地建设成留守学生在学校里真正的“快乐之家”,以助孩子们身心更好的成长。

5、完善制度、专人管理。为确保留守儿童活动室发挥阵地和平台的作用,确定了责任心强、有爱心、有管理经验、愿奉献的同志任管理员。3月29日,我街道召开会议,确定吴庭宇同志为流动流守儿童活动室分管领导,张祥同志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员,完善了管理员职责、日常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和体育器材管理等制度,各项制度已上墙。为活动室的正常开放和开展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制定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围绕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情感慰籍、道德养成及贫困关爱等制度制定了全年活动计划。4月12日,梅龙中学初二

(2)班全体同学在街道妇联的组织下观看《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等雷锋经典电影,旨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月4日,街道妇联、团委组织留守儿童到梅龙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精神,增强孩子们为社会服务贡献的意识。抓住“六一”节日,以“牵手文明、快乐成长”主题开展了慰问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走进军营和消防官兵一起庆“六一”、、暑假安全常识教育辅导讲坐、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图书未到位,对活动室的活动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2、在与留守流动儿童的互动上需进一步创新。

3、在寻求社会关爱上要进一步拓宽渠道。

三、下一步打算

篇6:XX乡留守流动儿童活动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乡地处XX市新城东区,全乡总人口2.9万人,辖13个行政村,境内有2所中学10所小学。由于近年来,XX乡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7421人,其中省外4270人。经调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其中80%儿童隔代看护,20%寄托亲戚看护。据统计全乡现有留守儿童381名,占全乡儿童总数的29.3%。现有留守儿童活动场所2处,各类书籍1647本,各类体育器材307件(个),音像制品21盒31碟。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摸底调查,建立台账。20XX年初,乡妇联组织开展了一次以村、校为单位的系统摸排,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381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我们采取动态管理,定期更新,以确保工作常态化。

2、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是着眼于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有效举措。为此,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乡党委分管妇联工作的领导为组长、分管教育的领导为副组长、乡妇联主席为具体责任人、辖区内各中小学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制定了XX乡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实施方案和相关日常管理制度。并以村、校为单位,确定26名基层信息联络员,构建了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3、落实场地,健全制度。一是从资金、场地上确保。按照上级妇联要求,留守儿童活动室既可依托乡镇文化站,也可依托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店。由于我乡文化站座落在离政府较远的柘林村境内,交通暂时不便,覆盖面仅有柘林一所小学,而政府办公楼附近有小学4所、中学1所。为了充分发挥活动室效果,经乡主要领导研究后,在乡政府办公楼内挤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活动室场地。二是从软件、硬件上确保。为充分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提供帮助,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成立了由在职教师、退休干部、村干部、热心群众和机关干部共147人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开通“爱心电话”21部。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套的体育器材、图书等于2010年8月底到位后,乡妇联及时按要求进行分类上架,并逐一登记造册。三是从管理制度上确保。建立健全了活动室建设议事联络、信息收集、资料管理、图书借阅、岗位责任、体育器材使用、安全管理、关爱留守儿童等相关制度。以制度确保活动室活动开展规范。

4、结合实际,开展活动。我乡活动室于2010年7月11日第一次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前期图书未到位,仅少量体育器材,故暂定为每周开放一次;自8月份起安排每周对外开放2次,节假日适当增加开 2 放时间。自活动室建成以来,乡领导小组召开会议6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健身活动24次,开展了调查问卷活动1次,共发放问卷近百余份。

省妇联曾对我乡3户特困家庭、留守儿童进行慰问;乡妇联争取区关工委对2名贫困、单亲家庭大学生各资助1000元;同时乡妇联对部分留守儿童发放了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鼓励他们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5、拓宽思路,创新形式。为便于留守儿童就近开展活动,乡活动室设立了基层活动点。由于XX乡过去是两乡合并,加之地广线长,尤其是罗塘片与枞阳接壤,未通公交车,沿途1所中学和4所小学学生因交通不便和安全问题,很难到乡活动室开展活动,为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关爱。乡妇联立足乡情,整合资源,在已有乡活动室的基础上设立了XX乡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XX村活动点,于2010年10月19日正式开放。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活动室建成不久,缺乏经验,在工作创新上需要摸索更好的模式。

2、宣传发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面需要加强。

3、在组织开展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仍存在隐患。

4、配套体育器材与活动场地不相匹配,有器材无活动场地。

5、活动开展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乡镇妇联主席一般都兼任多职,难免哪里急就先做哪件事,精力不可避免被分散,导致有时 既定计划不能实施。

四、下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活动室规范化管理工作,在现有管理基础上探索创新思路和模式。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积极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3、组织或协助相关单位开展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活动。

4、为方便留守儿童开展活动,根据就近的原则,拟增设流动活动点1-2个。

篇7: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登封市送表矿区第三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舞蹈社团”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校内文艺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学校每学期都会送表矿区卫生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附活动照片

1、医护人员对我校学生体检

2、王老师给学生上心里健康课

3、每年春季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4、学校举行健美操比赛

4、学校舞蹈社团展示

篇8:石台县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总结

一、流动儿童

(一) 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

在南京市区, 流动儿童的住房条件58%的流动家庭租用住房, 7.6%借房, 在南京已购房的家庭仅占9%。这表明在住房条件上, 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有较大差距。

(二) 流动儿童的学习状况———边缘化的学校教育

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关系到流动儿童未来的发展, 而据调查流动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着严重的边缘化倾向。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办学条件差, 存在安全隐患, 教学质量低, 不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我们调查发现, 81.1%的农民工家庭仍然会选择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这显然不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意见》规定, 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要求流入地政府加强扶持和管理简易农民工子女学校。这种根本原则性的矛盾导致流入地政府“躲开”了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买单”。以“户籍人口”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依据, 意味着随着流动儿童的流动, 政府的财政投入留在了户籍所在地, 而流入地政府并不能得到中央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 这种拨款方式使流动儿童成为义务教育的灰色地带, 造成流入地政府的权责不对等。

(三) 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

周围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影响, 尤其是对其内心世界的冲击, 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的排斥在流动儿童内心产生的强烈体验。这些排斥可以说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个方面。有些流动儿童的表现令人赞赏, 除了极少数存在暴富、投机心理外, 他们清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庆幸的是, 80%的流动儿童并不担心城里人的歧视, 表示没有“乡下人”之类的心理负担。

二、留守儿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是农业人口大县, 全县共有人口1196000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总数477144人, 可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75414人, 可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30240人, 其中徐庄镇农村劳动力总人数28453人, 可供转移为9070人, 可供输出为3834人, 其三个指标在全县20个镇中排名首位。因此徐庄镇在苏北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代表性 (数据来源:铜山县统计信息网) 。

(一) 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关系到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笔者重点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做了相关调查。

1、学校教育。

铜山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 平均16名学生就有一位老师, 江苏省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4.92, 全国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9.17 (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各地区各级普通学校师生比》) , 从比例上看, 该地区老师与学生结构比较合理, 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学生。受访的老师认为, 当地老师对学生都比较负责,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做绝对的否定, 因为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这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控制力以及家长的监护得当。

2、家庭教育。

通过家庭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 两类留守儿童在得到家长的指导比例上存在差异。得到父母更多指导的学生更愿意留在农村, 相反, 则更愿意随父母入城。从整体上看, 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主要依靠老师指导, 父母的指导仍然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足够的监督是其成绩有别于一般儿童的主要原因。

(二) 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受环境的影响, 不易分析, 笔者主要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心里情况, 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长呵护。

家长出外打工而缺乏对儿童的监护和教育, 对其心理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单亲监护家庭中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较容易受影响;父母出外打工对儿童的人际交往造成影响;孤独感。留守儿童由于很少能与父母面对面交流, 其孤独感与一般儿童有明显差异。

2、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发现, 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视朋友关系的, 这是因为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减少儿童的孤独感, 提供娱乐、减轻压力。但我们不能忽视消极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沮丧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缺乏选择辨别能力, 监护人如果没有发挥为孩子选择良性同伴的作用, 就容易导致儿童的社会能力发生扭曲。

三、对策探讨

转“留”为“流”。在这个模型下, 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 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 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 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 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最底层:这一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根据上述资料, 我们构造如下选择的层次结构, 如图1所示。

第一, 家长选择的层次分析 (2008年暑期实践已有成果节选) 。措施层是家长的选择, 让孩子留守还是流动。按九标度法设计调查表, 统计调查430位留守儿童监护人与220位流动儿童家长, 从而得出每位家长对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结果, 比如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 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 最后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结果,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 (aij) n×n表示, 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 结果如表1所示: (n i=1仪xi n姨)

可以看出, 所有单排序的C.R.<0.1, 认为每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B层次总排序

A层次总排序:D1=0.3322, D2=0.6678, 从总排序的结果看, 选择流动儿童 (D2) 的权重 (0.6678) 远远大于留守儿童 (D1) 的权重 (0.3322) , 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二, 儿童选择的层次分析 (数据来源:09年618经济学社、爱心社暑期实践分队调研分析所得。) 。措施层是儿童的选择, 孩子是愿意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 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 (aij) n×n表示, 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2936, 特征向量W (0.076, 0.255, 0.436, 0.149, 0.050, 0.033) T且CR=CI/RI<0.1。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同理, 我们可以得到师资条件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833, 0.167) T;家长监督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750, 0.250) T;关怀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333, 0.667) T;排斥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250, 0.750) T;条件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667, 0.333) T;安全条件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2, 0.8) T。方案D1的组合权重为0.839, 方案D2的组合权重为0.522, 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 (0.839, 0.522) T, 总排序的结果看, 选择流动儿童 (D1) 的权重 (0.839) 远远大于留守儿童 (D2) 的权重 (0.522) , 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三, 社会选择的层次分析。措施层是社会的选择, 社会的选择是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 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 (aij) n×n表示, 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4337, 特征向量W (0.081, 0.235, 0.156, 0.427, 0.034, 0.072) T且CR=CI/RI<0.1。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方案D1的组合权重为0.439, 方案D2的组合权重为0.566。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 (0.439, 0.566) T, 总排序的结果看, 选择流动儿童 (D1) 的权重 (0.439) 远远小于留守儿童 (D2) 的权重 (0.566) , 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留守儿童 (此处数据分析由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实践分队成员范苏清提供) 。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工,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逐渐出现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文章试图探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问题, 并以AHP分析以对农村儿童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提出转“留”为“流”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转“留”为“流”,AHP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雷万鹏.中国五省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R].2007.

[2]、雷万鹏等.从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型:中西部六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教育部师范司咨询报告[R].2006.

[3]、段成容,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4) .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5]、郭永刚.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 2008.

[6]、于海琴.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J].心理科学, 2004 (2) .

上一篇:小学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下一篇:关于我县定点屠宰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