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2024-04-22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通用7篇)

篇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当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或电脑,浏览手机报时,各种食物问题,食物中毒新闻总是撞击着我们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让我们愤怒,继而是恐惧,最后麻木!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危险的,用来维持生命的食物可能是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对我们的重要可想而知。可是为什么又会有那么食品安全事件不间断的出现:前两年的“苏丹红”,“三鹿奶粉”事件,可口可乐“雪碧含汞”,海南毒豇豆,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在那些平时大家公认的大型食品企业,甚至是大型国有食品企业都因食物安全问题,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新闻中。在中国,遭遇有害、有毒、非健康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道德败坏,唯利是图。1.保障食品安全本来是身为食品生产企业最低的、最起码的要求,企业应加强自律,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在整个行业“潜规则”的怂恿下,不惜损害百姓的健康,冒着法律的风险,干起缺德的行为。2.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检查发现,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产品召回、索证索票方面的制度。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法律漏洞多,惩罚不严“犯法成本”太低了

在中国,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是有关系的。当企业违法时,中国法律对其的处罚是: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种标准的处罚丝毫不能威慑到企业 三)堵不住“监管漏洞”

1.监管总是“马后炮”

食品安全工作年年提,但各种事故仍然频频发生,“苏丹红、毒药火腿、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不寒而栗,我们遍查食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要发现一个盲点还真难。纵观以往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有关部门总是在放 “马后炮”,当“事后诸葛亮”。虽然事故发生后,各级有关部门都行动迅速,查禁措施也十分得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管,总是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突击行动,这种“闻灾方重视,亡羊才补牢”的监管价值何在? 2.卫生部门执法不严

很多时候,卫生部门在执法时都是形式上象征性的检查一下如:生产日期等消费者能从肉眼上识别的内容,而对那些真正需要检查的隐藏在食品内部的化学有害成分却置若罔闻。

3.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4.检查技术水平低,设施落后。尽管卫生部门的经费并不是那么短缺,可是这一直成为卫生部门在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推脱责任的借口之一。

四)消费者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维权意识低且维权困难。二.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

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

三.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可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匹配的一些措施去没有实行。西方国家,食品的安全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国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食品安全始终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对我们的重要开想而知。利益熏陶是造假的一个因素,但是食品安全法规的不健全和人们对食品法规的不敏感也是重要的因素。鉴于上述,希望我们的国家设立食品安全日,一方面,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另方面,震撼我们的造假者。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娃娃”那可怜的目光了„„

篇2: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开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中国人拍扁了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网络上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吐槽越来越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日益增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民族的素质、品格。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调侃: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而三鹿事件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大家对中国的食品越来越失望,而最近香港最近颁布的“限奶令”又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奶制品行业的思考。据海关总署相关公告,自我国2009年对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进口新西兰奶粉触发该进口标准的日期越来越提前。2009年为8月13日,2010年为4月12日,2011年为3月9日,2012年为2月22日。今年固状和浓缩非固状乳及奶油类的进口达到特保措施触发标准,则提前到了1月末。这无疑是一条讽刺的新闻,婴儿的奶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那现实中还有什么我们敢吃的。如果一个国家对于下一代的奶粉安全问题都不能保重,那这个政府有什么值得人们信赖之处。

对于对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认为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

1、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思考不够。食品安全问题应该是一直存在的,虽然近年来媒体监督力度有所加大,而之前金华火腿含敌敌畏、雀巢奶粉碘超标等虽引起了人们一定程度的关注,但**过后,商家还是照旧,人们不会去思考其深层次的原因。于是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每次曝光后却总是治标不治本。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一直处于“救火”式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又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2、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人民币

2468.7411万元。生产、销售 “蛋白粉”(掺含三聚氰胺)的被告人高俊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以同样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15名被告人各获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很多人对于这个处罚很不满意,无期徒刑、罚款能换回那些无辜的孩子的生命么。事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乳制品行业等虽然都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各种承诺和表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对于三鹿,总感觉再怎么处分都不为过,对于一个良心缺失,至人命于草芥的企业。政府应加大惩罚力度以儆效尤!

而且,中国的食品监管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或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猛,安全监管能力却未能及时跟上,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导致很多食品行业从业者铤而走险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很多企业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后会第一时间发表道歉说明,然后往往不久之后又出现相同情况。一个企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他还有什么资格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这背后,执法者对这企业的处罚也值得我们思考。若第一次出现问题时,监督部门就对其处以严厉的惩罚,那之后又怎会出现相同的情况。

最后,法律没有与时俱进也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一大滞后点。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食品生产行业迅猛发展,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为了以最小的利润获得较高的利益,某些生产者添加一些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以牺牲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获取利益。

对于上述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建议国家加强食品法制建设,加强立法。详细现有法规,增大对不法商贩的处罚力度,以法治国。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高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篇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进入2008年不久就进一步恶化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在这段时间内, 世界经济出现较大的动荡, 欧美的金融体系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损巨大, 摇摇欲坠。随着金融市场的溃败, 实体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池鱼之灾, 欧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一例外地卷入了经济衰退的旋涡之中, 全球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 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下降, 投资和消费急剧缩减, 正显示着世界经济正在放缓增长的脚步。

在这场肆虐全球的危机中, 中国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备受煎熬, 金融危机沉重的打击了欧美的消费,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出口成了重灾区, 2008年全年增长速度首次回落到20%以下, 只有17.2%。

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2008年平均水平还不是很难看, 但第四季度的跌幅明显要大于前三个季度, 而且, 有消息称, 截至2008年11月分, 出口, 以及出口增速同时为负值, 出口的大幅下降已经造成了全国大约67万家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 不管这数字是否危言耸听, 但这确实给中国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东欧眼看就要“沦陷”, 酝酿着的危机是巨大的潜在危险。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市场需求, 在消费的信心遭受打击之后, 国际市场需求状况不容乐观, 2009年中国出口企业将接受残酷的考验, 其中, 能不能保住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出口企业正处于国际化的道路上, 如果现有的市场份额缩水的话, 再想夺回来就很难了, 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形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 中国出口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当前所遇到的问题, 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以期顺利渡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二、金融风暴中凸显的几个主要问题影响中国出口企业

1. 汇率的波动。

金融危机爆发以美元为基础, 同时对欧元、日元等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货币币值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而且自2005年7月中国政府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以往的盯住美元制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之后, 日趋国际化的人民币币值便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也承受了此次金融风暴的巨大冲击。但由于金融危机仍未见底, 在2009年, 汇率变动的阴云仍然笼罩在中国出口企业的上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金融危机对汇率的作用机制上看出来:

2008年中国进出口减少, 国际收支趋于平缓, 而且央行在9月26日开始数次下调利率, 以及从2008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流动性匮乏造成的通货紧缩等, 给人民币贬值带来拉力, 广交会、华交会等中国外贸的风向标上也传出了贬值的呼声, 而且国家似乎也有意向不排除贬值的可能, 但似乎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亚洲国家如韩国、印尼等币值过去数月也跌幅不小, 使得其出口已开始抢滩中国基于价格优势而建立的出口市场, 人民币贬值固然可助国货与之竞争, 但人民币贬值却可能触发亚洲货币的贬值潮, 甚或只是令外资担心亚洲货币竞相贬值, 沽出亚洲资产、加快撤离亚洲, 那将增添亚洲在海啸中的损伤。这样只会挫伤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将得不偿失。再加上美国政府最近正不断地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要求人民币升值, 所以在是否用汇率政策, 让人民币贬值来缓解中国出口企业压力的问题上还是应该慎重。

2. 新劳动合同法的影响。

2008年初, 中国实行了新的劳动合同法。此项法案一经出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理论界到各个行业, 争论不休。

过去十年以来, 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频繁发生, 出于保护劳动者权益, 维护劳动市场的稳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国家出台了《新劳动合同法》,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 这应该算件好事, 但是此项法案带来的影响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业内的争议更加的激烈。

企业不仅使用劳动力的成本在上升, 而且支付员工工资以及保险金的数额也有所攀升, 再加上劳动纠纷案的发生频率不降反升, 更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这对原本就因为汇率变化而叫苦连天的出口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其中, 占中国出口很大比重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

3. 出口环境的恶化。

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增长的下滑, 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因素, 在其中,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出口的信用风险是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两个重要方面。 (1) 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趋势。每当有重大的经济动荡时或社会问题时,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会被很多国家所采用。2007—2008年, 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一直有走高的趋势, 虽说中国一直是全世界被反倾销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但近两年的增加趋势却和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脱不了干系。进入2009年, 这种保护主义的趋势更明显了, 1月份, 美国国会提出新法案优先采购美国货;拟加强对进口鲶鱼的监控;发布强制性原产地标签最终法规;企业对进口葡萄糖胺 (非贝壳类) 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欧盟禁止在农药中使用22种有毒物质;对奶制品给予出口补贴。厄瓜多尔对多类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印尼限定港口进口五类消费品。 (2) 随着出口竞争的日益激烈, 出口商为了向进口商提供更有利的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向非信用证方式转变, 只有20%左右的出口贸易使用信用证, 代之而起的是以托收、赊销又称货到付款 (O/A) 居多。非信用证的结算方式风险很大, 在这种方式下, 卖方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几乎完全依赖于买方的信用程度, 中国近几年大量使用这种方式, 使得出口企业的呆坏账数量剧增, 发达国家企业一般只有0.25%~0.5%及国际平均的1%左右的的坏账损失率相比, 中国出口企业却有超过5%的坏账率,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减速, 使得不少国外客户支付能力下降, 信用降低, 拒收货物、拒付或拖欠货款甚至赖账现象逐渐增多。不要说非信用证支付了, 就是信用证手段。由于在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外银行受重创, 信用证的信用也大打折扣。即使是资信较好的跨国大银行, 如果处在高风险地区, 它的信用程度也会受很多不利因素影响而难以履约。这样的情况下, 中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策分析及建议

1. 企业自身的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部分。 (1) 从企业内部着

手, 优化企业自身结构来降低成本。梳理企业的管理结构和层次, 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 降低管理成本。同时, 着力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提高效率。严格控制浪费, 低效率行为。积极地增加自身的“硬实力”。经济危机是考验, 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企业只有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不断创新, 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打造自主品牌, 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金融危机中博得生存空间。 (2) 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当前中国的贸易对象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金融危机使得美欧市场大幅缩水, 出口企业应该把重点转向拉美以及非洲等尚未被大力挖掘的地区和市场, 以减少和转移出口市场集中于美欧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3) 尽可能消除出口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中国的出口设置了很大障碍, 中国出口企业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提高产品质量, 以避免各种技术壁垒以及环境壁垒。同时加快自主品牌的对外直接投资, 在海外建厂, 以绕过关税壁垒。同时, 不仅要熟悉自己国家的情况, 还要了解贸易对象国的产业、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及风俗习惯, 这样才能做到避免纠纷, 趋利避害。

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化解企业越来越多的出口信用风险。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供损失补偿保障功能, 还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得银行融资和使用各种灵活和更具竞争力的结算方式, 协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构建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

2. 政府必须积极地采取措施助企业共渡难关。

中国作为出口拉动型经济, 出口企业的好坏对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有很大影响。因此, 政府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为出口企业顺利渡过金融危机保驾护航。

首先, 从汇率问题着手, 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人民币升值很大原因是来自于中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也就是中国持续长期的巨大贸易顺差, 从这方面看, 建议国家适当的控制外汇储备的数量, 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 同时扩大进口。改革国家对汇率的管理办法, 将人民币汇率调整决策程序置于相对独立的环境中, 以免在国家间的对话中授人以柄。

其次, 适当调整企业的出口退税率。2009年元旦起, 中国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主要涉及553种产品。这是继去年12月1日起, 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3 77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后一个月内, 中国有关出口退税政策再度调整。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让不少企业获益匪浅。

还有, 《新劳动合同法》应该考虑暂缓实行, 等危机过去再议。此项法案的实行确实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影响不小。故值此外贸艰难之际, 暂缓其法, 为企业减负未尝不可。等形势好转再实行, 亦少许多争议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李立, 王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J].国际贸易, 2008, (12) .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篇4: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摘 要: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之一的城镇化,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紧密。而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将主要论述城镇化中面临的五个相关问题,各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不同规模的城镇都在扩展,区域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也在提升。但是仍存在如下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地矛盾及资源分配差异较大。这些问题不利于二元经济结构改善。适时提出 “城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有利于经济建设推进。笔者将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城镇化面临问题:

(一)自然是人地矛盾。我国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及优质土地资源少,人均土地面积小,面临严重人地矛盾。我国有2.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进入城市定居,会造成城市扩容,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而我国现有的土地总量既定,城市扩容使城镇化遭遇到人地矛盾问题。我国耕地面积红线为18亿亩,粮食供给用地必须要保证其质量,规划不合理很难解决人地问题。在大型以上城市容量日趋饱和情况下,人地矛盾问题的解决尤为迫切。

(二)地区资源的分配。为数较少的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拥有为数较多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生活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还包括教育资源、就业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社会保障资源等。上述资源正是众多吸引力不足的中小城市所欠缺的。如何促进地区资源均等分配是我国面临的新问题。在优质资源的引导下,人们倾向去大城市发展,获得优质资源。在这种倾向影响下,会进一步加剧人口大量向吸引力强的城市流动,并造成城市用地紧张,与人地矛盾交织形成恶性循环。

(三)环境污染问题。随城市扩张,资源消费量也逐渐提高,由此造成垃圾处理不当和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学者对大型城市的调查发现,除城市下风向和上风向位置基本无垃圾堆放,其余方向已被垃圾包围。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占用土地,影响土壤质量,大量的不可降解垃圾在土壤中渗入地下水资源,形成了更严重的深层水污染。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不仅带来环境污染、占用土地等问题,使土地供给形势更加严峻。

(四)因规划不合理造成城市资源浪费。我国城镇化大拆大建现象普遍。这种方式既保证不了城市发展的质量,更浪费了城市本身就稀缺的土地资源、建筑材料资源以及资金。不合理规划使城市发展没有正确方向,而资源浪费,使得中小城市竞争力更加削弱,造成了现在二三线城市的“鬼城”现象。合理利用城市资源进行合理建设和发展,明确中小城市发展的方向。

(五)城镇化率需要实际质量上的提高。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但是这其中统计的是中国城市常住人口,统计标准是在城市居住半年及以上的时间。在城市中包括了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农民工,上述人员虽在城市常住,但实质并不属于城市人口统计的范围。除去这些人口,我国实际城镇化率是35%。我国城镇化速度很快,但是质量较低。

二、上述问题解决办法

(一)人地矛盾解决方法。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纵向发展是合理解决办法之一。我国可以修建高层建筑,扩充立体空间,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扩建高层建筑用地应根据土地质量进行划分整合,将建设用地和耕地质量标准严格区分开,合理利用各种土地。还可对地下管网进行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改造,发展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区及娱乐场所建设,缓和地面用地紧张。地下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此外,针对中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的现状,发展政策可以适度向小城镇倾斜,促进社会发展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流动,逐渐改善中小城市的居住以及投资吸引力,促进人口在城镇之间合理流动。发展中小城市将会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将为人地矛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二)地区资源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应建立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为主,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为辅的机制。除运用行政命令资源划拨,国家还可以通过逐渐建立健全资源流动市场的方式进行资源调配。在市场为主,政策为辅调节下,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其次,引入民间资本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将会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区域资源均衡配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逐步开放民间资本对社会事业领域的准入条件,促进合理竞争,并进行竞争行为的监督,以达到促进资源分配的效果。再次,中小城市的竞争力提升也会对于社会发展资源产生吸引作用。中小城市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发展所需资源投入城市。中小城市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以促进资源流入,从而达到发展资源分配均等化。

(三)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立法应该更加有针对性、持久性,加强执法力度。二是合理规划城市各功能区建设,加强对城市环保检测治理系统的建设,加强与世界先进地区的技术合作,着力改善城镇环境。三是对企业进驻进行严格审核,对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杜绝进驻;对于节能环保、生产先进的企业优先引入,同时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升级以及废弃物再利用。此外,普及环保常识,形成全民环保观念,以市民活动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

(四)规划不合理及资源浪费问题的解决办法。2011年中国社科院在《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称,务工者进城遗留下土地闲置率高达55%以上。因此,我国应该在改建、扩建、新建城镇之前,应制定相应建设方案。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针对各地不同的地理状况,优先规划道路,在道路将建筑区域划分后,根据各功能区生产生活特点进行功能区建设分配,提高效率,节省能源资源,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之路。此外,应当做好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产生规模效益。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城市化资源利用效率排名制等。

(五)城镇化率在实际质量上过低问题的解决方法。国家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有效地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促进中国城镇化人口比重实质上升;城镇化进程中转变过量建筑居住区的状况,合理规划居住区后应为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并促进社会事业机构、服务性行业建设,提升城镇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篇5: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党书华

(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顾北矿分公司,安徽淮南,232151)

摘要:安全生产调度系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大举措,从调度系统实现的构成和功能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管理经验,阐述了系统改进的设想和观点,为大大提高原有工作效率,减轻调度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了理论保障。

关键词:安全生产;生产调度;调度系统

1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的意义

我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一直走在集团公司的前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我矿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原有工作效率,减轻调度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调度通讯手段多样化、数据处理计算机化。网络技术树形化、显示大屏幕化以及多媒体技术化的应用,使总调度室可以直观清晰的查看各种图表,接收工业电视图像,话音通信可视化。公司领导及专业部室可以直接通过桌面计算机终端查询生产经营、环境监测等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系统建成后,必将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领导分析决策,并且使集团公司整体形象得到极大的提高。

2调度系统的构成我矿调度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我矿生产以及辅助调度业务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将各分散的生产经营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分别对各层次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最终形成报表等形式的信息查询。由各生产经营单位录入原始数据,统计人员触发统计分析。生产调度关系总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生产调度关系示意图

根据使用的用途不同,将功能划分为五类:系统配置、生产经营信息管理、调度安全信息发布、综合统计分析、数据接口。每一类功能都由几个独立的功能子系统构成。

2.1系统配置

①系统管理

对系统进行配置、分配权限和用户,控制用户使用的功能以及数据权限。②单位管理

对单位(组织机构)进行配置,单位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数据统计管理需要通过单位来控制。

2.2生产经营信息管理

①煤炭生产信息管理

维护煤炭生产信息,如:原煤、商品煤、洗精煤产量,掘进进尺及开拓进尺,重点采煤队、万米综掘队生产信息;生产安排信息;掘进工作面调度汇报;综采工作面调度汇报;生产月计划;检修日期,交接班记录等。

生成日报、月报、旬报、周报、季报、年报、调度台帐等。报表分为公司和各生产报表。②煤炭运输信息管理

维护火车运输、地销、汽运转港、运河销售发运量,煤品种等信息,自用煤信息;生成运输信息日报、煤炭实际发运明细表。

③煤炭库存管理

配置库存地点,各个单位录入相应的库存信息,每日统计库存信息,生成日报。④非煤产销存管理

维护产品结构、报表统计周期、生产月计划、生产天数等信息,此报表统计周期仅为月报提供统计周期数据,因为月报各公司根据各自行业特点进行月末调平的时间不同,周报旬报不提供统计周期,统计周期由用户查询周旬报表时输入。维护日生产、库存、销售数据。生成产销存日报表、周报表、旬报表、月报表等。

2.3调度安全信息发布

①值班管理

维护集团公司领导、各生产单位领导、区队以及调度员值班记录,并提供签到功能,各单位值班模式各有不同,轮循值班或者每月固定日期值班等。

②安全信息发布

公司总部每星期一开调度会议,会议有关内容有些需要向各矿和下级单位传达,经过经济运行部整理后直接上传至调度网站,下面各单位直接通过网页浏览或下载。公司在运行中产生大量有关生产及安全的信息(主要是文件,包括调度信息、通知、通报、命令、指示、精神等),需要在各单位间互相传达。

③事故管理

各矿、其他下级单位实时录入人身、非人身事故信息,需要能够附人身事故现场图。领导、公司调度室、各矿、其他下级单位可以按日期、事故类别查询人身事故信息。生成公司、各矿及下级单位人身事故、非人身事故月报。

④调度人员管理

维护调度人员信息,能够按姓名、单位等查询调度人员信息。生成调度人员信息一览表等。

2.4综合统计分析

维护产品结构、报表统计周期、生产月计划、生产天数等信息,此报表统计周期仅为月报提供统计周期数据,因为月报各公司根据各自行业特点进行月末调平的时间不同,周报旬报不提供统计周期,统计周期由用户查询周旬报表时输入。

维护日生产、库存、销售数据。生成产销存日报表、周报表、旬报表、月报表等。要求报表通过Web显示,能够直接打印,并支持转存为Excel格式。

2.5数据接口

系统需要实现与运销、ERP、省局煤炭信息系统等,统一数据源,避免重复录入。

2.6系统非功能需求

①精度要求:

数据采集率:≥90%

动态信息及时率:≥90%

静态信息全面率:≥90%

信息准确率:≥90%

②时间特性:

响应时间:局域网≤5秒,城域网≤10秒,广域网≤20秒,实时信息刷新周期≤60秒 ③适应性和灵活性

该应用系统为Web应用模式,服务器端进行配置安装后,对客户端的要求较低,客户端不需要任何安装,只要通过internetExplorer工具打开系统地址就可以进行访问。系统模块采用用户定义方式,在以后的需求变化时能方便的进行功能扩充和模块的增加。

④安全性

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要求有较高的安全防护,基本的安全防护为静态式的密码,要求系统能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并且对密码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进行管理,只有在超级用户和下级管理员的状态下才能对用户的信息资料进行访问调阅。软件系统自身不具有的病毒检查能力,对经过服务系统的文件资料不能进行是否携带病毒的检查。解决的方法可以使用其它外部病毒防护软件与系统结合。如果发现运行异常现象,应当具有报警信息提示,并对出现的异常记录在日志文件中便于事后处理分析。

3系统的改进与展望

系统的建立为煤炭企业调度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①调度业务是对企业生产业务的现场指挥与管理,与生产、安全密切相关,是煤炭企业的核心,由于调度工作是直接对领导负责,调度业务的需求又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尽管本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系统的扩展和灵活性,但是在一些业务的处理上仍然需要继续优化,从结构上更加合理,使系统具备通用性,向产品化发展,具有更强的灵活定制的能力,减少实施推广的周期。

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方法和开发工具也快速更新,要求使用更优良的技术对系统进行不断的维护、升级,保证系统的不断提高。

③随着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进,应该多考虑将调度管理系统与工业自动化平台进行结合,更加深入的研究数据的深入挖掘,对工业数据、管理数据的处理和整合,减少信息孤岛,提高资源共享能力。

4结语

篇6: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看法

凌羚

13应用数学学院

1317020038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篇7:对解决问题教学的个人看法

发布者:郑慧民 发布日期:2011-12-14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述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数学问题并进行反思的能力。学生要能把数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必须会解从生活中提炼的重要数学模型题——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把运用知识解应用题变成一种意识和能力,进而上升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新课改把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更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思想的转变决定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当采取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相同的一种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现在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以此我们认为应用题教学作为“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首要的任务,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过去我们常常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教,从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把“学”看成为“教”服务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多为“注入式”,不利于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而必须转变。改革教学方法,必须从改变“教”和“学”的关系入手,那就是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其次,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 1 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教师在教学中的呈现应该有层次,方式要灵活多变,解应用题体现生活化、开放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还是要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不同的解法。

二、通过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传统的应用题,题目条件是明确的,结论是肯定的,题目和结论的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条件和问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一)板书条件,并出示多个问题和算式,把相应的算式和问题连线

如:红旗小学去年有学生1520人,放暑假前有248名学生毕业,今年又招收一年级新生256人。

红旗小学现在有学生多少人? 256-248

1、今年比去年多多少人?

2、毕业的学生比招收的新生少多少人? 1520+(256-248)

(二)根据条件,提出相应问题并解答

如:育才小学有学生620人,红旗小学的学生人数比育才小学多805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

(三)根据问题,补充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并解答。

如:四(4)班图书柜有21本故事书,13本科技书,__________________。连环画书有多少本?解答:

(四)根据算式补条件和问题

这是当学生学习某些解应用题后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除了具有结构性功能,还具有思考性功能

如:红旗小学买来彩色电视机和VCD各12台,彩电每台1200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1200+560)×12

结构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条件与问题间的逻辑关系,熟悉一些基本数量关系,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

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是锻炼孩子思维的一个好方法。有些应用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经常这样锻炼自己,会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如:一列火车3小时行了276千米。用这样的速度,再行16小时,一共能行多少千米?

分析一:知道“火车3小时行了276千米”。可以求出火车1小时行的路程;用乘法可以算出火车16小时行的路程;3小时行的路程加上16小时行的路程就是火车一共行的路程。

算式:(276÷3)×16+276

分析二:知道“火车3小时行了276千米”,可以求出火车1`小时行的路程;“再行16小时”,即火车一共行了(3+16)小时,用乘法可以求出火车(3+16)小时一共行的路程。算式:276÷3×(16+3)

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沟通了数量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增强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融入解题过程

解应用题的教学,都应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向学生展现、让学生体验普适性的思考方法——即数学思考的方法,以真正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这就需要研究人们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设计始终如一的启发性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解应用题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采用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宜由教师“分得太细、嚼得太烂”,再“喂”给学生。这就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解题过程来实现。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一)通过用自己的语言说题理解题意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说题难度,选择优差生说,凡是学生会说的都应让给学生说;如果学生独立说有困难时,则要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试着说;或者设计一些提问,降低说的难度后再让学生说;也可采取先小组讨论,再选出代表说。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教师绝对不能包办说的全过程,更不能把说当作自己的“专利”。

通过学生自主读题、合作说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说题意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训练时可引导学生把题中的一些数学术语通俗化、具体化,去掉情节的描述;还可以把逆叙条件解答应用题改成顺序条件的题目。例如:“四年级植树120棵,比三年级多植树40棵,两个年级共植树 多少棵?”可以引导学生用通俗语言转化复述成:“四年级植树120棵,三年级比四年级少植树40棵,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和通俗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能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长期下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几年来,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依据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跟着学说到独立叙述,逐步提高。

(二)重点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题包括一般的应用题和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解应用题的普适性的思考方法,这才是数学教育最终的价值所在。所以学生在弄懂题意的情况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探究时可以先让学生独自分析,再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发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解答一般解应用题的基本的思考方法,也是每个同学必须掌握的解题方法。分析法就是从解应用题的最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把其中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再作为要解的问题,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倒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里都是已知为止。

如:某学校体操队每行站15人,可以站20行,若每行站12人,可以站多少行?

可以站多少行?

总人数

每行站的人数(12人已知)总人数

每行站15人(已知)

可以站20行(已知)

÷

×

用分析法分析:

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再与其他已知条件搭配,提出可以解的问题。这样一步步推导,直至求出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为止。

红墨水的瓶数(15瓶已知)

5(已知)

黑墨水的瓶数

3(已知)

蓝墨水有多少瓶?

×

如:学校买了15瓶红墨水,买的黑墨水比红墨水少5瓶,买的蓝墨水是黑墨水的3倍,蓝墨水有多少瓶?

用综合法分析:

其次,在学习典型的应用题时,如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行程问题、年龄问题、还原问题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普适性思考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基础下,还应当在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几类常见的数学模型中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式。如解平均数问题,首先要确定“总数量”和“总份数”,其次要熟练掌握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引导学生注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三者范围都是平均分的数。如解归一问题,首先要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再根据题目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一量是多少或用除法算出总量里包含多少个单一量。其次还要熟练掌握总数、7 份数、每份数(单一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解行程问题不但要灵活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还应注意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解题时 “速度”和“时间”中的单位保持统一,思路要清晰,能把一个复杂的行程问题分解成几个基本的行程问题。

如: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知道两个条件:一是摩托车往返一共行的总路程二是摩托车往返全程共用的时间。从上可以看出总路程的范围是往返,总时间的范围是往返,所以求的平均速度范围也是往返。

(三)画示意图或列举题意等。就是根据解应用题的特点,运用一些简洁的方法(如画示意图),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说思路和算式。

说思路就是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促使思维方法得到巩固和稳定。例如:学校合唱队有46人,舞蹈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一半.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析法思考,从要求问题“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说可先求到“舞蹈队的人数”,直至说到全部是已知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综合法思考,从条件“合唱队有46人,舞蹈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一半”说能求到“舞蹈队的人数”,直至说到所求的最后问题“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说思路能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且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启迪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再次说算式,就是训练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列式的依据,可以讲算式中具体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还可以说某一个算式所隐含的计算道理。如:修路队要修筑一条长2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筑了100米。照这样计算,要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可列算式:2000÷(100÷5),可问学生100÷5求什么,如果不加括号算式2000÷100÷5对吗?如果对2000÷100 怎么理解?等等。说算式的过程就是反映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应用题的过程,能检查学生对解应用题的解法是否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既能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训练有的放矢,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解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总之,我们作为当前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通过解应用题的结构训练,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自主、合作、探究的解题过程强化训练。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数学目标才能得到最高体现。

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

上传: 张桂芳

更新时间:2013-1-10 23:11:10

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普遍都感到比较难,到底难在哪里?分析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改进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质量。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就此,为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一、用复述题意的方法能更准确地理解应用题。

复述应用题就是在学生读题之后,让学生把题目中的事物情节、数量关系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复述应用题要注意三点:

(一)要用自己的话来复述题意。

(二)要把题意表达清楚。

(三)要紧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奶奶去年养鸭25只,今年养鸭的只数是去年的4倍还多10只,今年比去年多养鸭多少只?学生读题后,教师可提出问题:1此题说的是什么事?2奶奶养了几年鸭?奶奶哪一年养的鸭多?为什么?3题中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各是什么?4题目的问题是什么?5解答此题,从哪个条件开始分析等。根据提问,使学生明白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打开学生思路。

接着在复述题意,分析题意的基础上,确定此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这种清晰的思路下要求学生正确列式,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复述应用题,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因为学生的语文水平、理解能力各异。复述题意不仅能及时地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题意,而且给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的机会,同时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是一次切实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记忆力也有待提高,解题能力、正确率也相对提高。

二、抓住关键词语,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语即数学应用题中的术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应用题是用词语来表达它们的数量关系的,叙述题意经常要用到“一共、缩短、用去、买来、卖出、剩下、增加、减少、比……多、比……少、多几、少几、多几的数、少几的数”等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题中发挥着纽带作用,9 它使应用题的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发生联系,制约着解题的方法。如:在求和差的应用题中可以找出带点的关键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作出都是减法的认定。在求积商的应用题中可找出以下带点的关键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几,求这个数?”可断定都是除法,并说明:在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中解题时不是乘就是除,求倍数,求少的那个数,用除法,求多的数用乘法。因此,在上面的例子中,带点的词在应用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弄清了关键词的意义,做题就会容易些。学生只要将题中易于混淆或易造成解题错误的关键词语作下标志,借以提醒自己,就能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列出算式。

三、创设生活背景,展示数学应用题的使用价值。

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讨数学规律,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能运用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以全班同学去公园划船比赛为例,引出:我们要确定去多少人——需要几条船——要用多少钱,需要从铺垫练习到例题解决到巩固练习等一切题目,全部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突出在“应用”中学应用题,同时也为学生上了一堂社会实践课。

四、应用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知识。

1、创设质疑问题,构建创新的情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勤于恩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学答”到:“学问”。从老师提问转化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新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中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积于标新立异,提出创新性问题。

2、创设探索情境,激励创新。

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创设民主求真的探索情境,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功能展开积极的智慧活动,使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讲授“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可鼓励学生一题多改,告诉学生越简便的方法越可行。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给其创新方法。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开发、培养、要鼓励学生质疑,重视一题多解、多思、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新、独特的解题方法。

五、在批改学生的应用题时,不妨借鉴一下语文作文批改中的眉批这种方式。

1、对学生应用题中巧解、妙解等灵活答题的,在眉批内加以“富有创造”、“解题巧妙”、“肯动脑筋”之类简明评语,肯定独特见解,鼓励进步,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继续努力。如;小红有8张邮票,小明的邮票是小红的2倍,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大部分同学的解法分2步,(1)8×2=16(张)(2)8+16=24(张)而有一个同学一步就解出来了,8×3=24(张)问其理由,说:“因为根据题意可知总的邮票正是小红邮票的3倍,所以求倍数关系中大的数可直接用乘法。”在此同学作业的眉批中,我写着:“你很聪明,解题巧妙,希望再接再厉。”

2、在学生抄错题、抄错数或做错题、疑问处,可眉批上:“再验算一下”、“想一想”、“抄错没有”、“运算顺序对吗?”“粗心大意”、“不认真”、“不细心”等,发现学生作业有进步,可用“好”、“很好”、“认真”、“有进步”等简短而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能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上一篇:员工年度考核总结 评语下一篇:花与绿叶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