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2024-05-08

汽车维修转型发展(精选8篇)

篇1: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解读《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4-09-22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席秀梅 整理

编者按

日前,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为主线,着力推进汽车维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十部门联合签发意义重大

记者:《指导意见》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其他九部门签发,这在汽车维修业历史上尚属首次,《指导意见》一发布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出台《指导意见》的原因。

刘小明:杨传堂部长对汽车维修业的改革发展非常关心,批示明确要起草制定汽车维修业的指导意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3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从238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城镇家庭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从1.4辆跃升至21辆,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

与此同时,汽车维修业也从单纯的道路运输车辆维修保障行业发展为面向全社会的民生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业户44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3.3亿辆次,年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业态模式互补、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品牌、多车型的维修消费需求。

汽车维修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整个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提升,拉动汽车配件、保险、职业教育等上下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力支撑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了汽车后市场的驱动引擎。但是,冷静地分析机动车维修业,可以看出,在经过长期较快增长之后,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也还存在市场结构不优、发展不规范,消费不透明、不诚信等问题,正在进入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的“第二季”。建立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机动车维修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记者:进入汽车社会后,对维修业的管理要求随之提高,《指导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刘小明:《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促使维修市场开放度更高、包容性更强、竞争更加充分,对我国维修业乃至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车主维修汽车消费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指导意见》对于机动车维修业深化改革,实现维修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加强市场监管,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政策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财税、价格、劳动和社会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为机动车维修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必将塑造一个全新的现代汽车维修市场体系。特别是今年以来,汽车市场改革明显提速,发改委、工商总局等部门针对汽车销售、售后密集出台政策,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触及之深,为近年来所少有,引起了社会及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

其次,汽车维修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将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强大驱动。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时期,正在有效实施“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经济战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仍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机动化水平持续高涨。《指导意见》的发布,必将有力促进汽车维修消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2.5亿辆,维修市场需求规模将再翻一番,维修业产值有望超过1万亿元。随着家用汽车持续增长,汽车知识更加普及,都市节奏不断加快,广大车主的维修消费观念将更趋理性成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汽车定期维护检测、个性化、品质化维修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品牌化、连锁化快修服务将倍受青睐,广大车主将享受到越来越放心、越来越满意的维修服务。

第三,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和金融创新,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在线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手段日渐普及,有效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率,对一些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甚至将产生根本性、革命性的影响。汽车配件电商、线上线下互动式维修服务、远程诊断服务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为配件流通和维修经营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第四,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对行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随着各地城市功能不断升级,维修业可用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这一切都要求维修业必须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驱动型的转变,维修业必须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汽车排放治理水平,为改善大气环境、治理交通拥堵作出应有贡献。

主要内容围绕转型升级

记者:《指导意见》提到汽车维修业要转型升级,汽车维修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框架是什么?

刘小明:汽车维修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汽车生活品质,也是未来5年内行业的发展目标。

转型发展思路遵循三方面的原则: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二是以满足百姓修车需求服务为宗旨,确保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让广大车主修车放心、用车安心,充分保障老百姓的汽车生活品质;三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治理。在维修业转型发展方向上,一是优化行业结构,鼓励维修行业向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满足老百姓就近就便、个性化、多样化的维修需求,增强行业发展内涵;二是改善提升维修服务质量,通过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等,增强行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限制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记者:推动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接下来要具体做哪些工作?

刘小明:《指导意见》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汽车维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方面围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鼓励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旅游景点服务区布设连锁网点;鼓励规模化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鼓励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建立配件集中采购平台、钣喷中心等专业化支持体系,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鼓励发展事故汽车修复、变速器修理、汽车排放污染治理等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创造附加值高的专项修理企业;鼓励公交、大型客货运输企业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维修机构或部门,为营运车辆提供可靠的维修服务和技术保障;鼓励品牌化发展,充实行业发展内涵;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创建内生动力;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

另一方面着眼改善提升维修服务,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主要内容有:限制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引入消费者监督评价机制,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将企业经营失范、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创新突破解决关键性问题

记者:《指导意见》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您认为具体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刘小明:在当前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大背景下,文件起草始终坚持紧紧围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一主题。围绕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汽车维修业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从战略高度上明确了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亿万车主的汽车生活品质。

该文件重点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服务质量和效能不高的关键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一是本着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提出了打破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汽车维修技术和配件渠道垄断的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二是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汽车生产企业授权4S店在新车保修期间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充分保障了汽车消费者的维修选择权和汽车保修权利;三是在国务院及各部门正式出台法规政策文件中,首次全面提出“汽车后市场”概念,明确了维修业在后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首次提出汽车维修“同质配件”概念,消除了对非原厂配件的歧视性认识,有利于引导汽车配件产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维修配件市场供给,透明配件流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这一组行业科学概念的提出,必将为我国汽车维修业、乃至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新的空间、带来新的活力。亮点多多对接行业期待

记者:社会上认为此次《指导意见》有很多亮点,比如破除配件和技术垄断,建立汽车“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绿色汽修等,您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亮点?

刘小明:打破整车生产厂的纵向垄断是充分释放行业竞争力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汽车行驶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就汽车维修业而言,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汽车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垄断问题,这是制约我国维修业健康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欧盟各国和美国等国家高度重视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问题,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对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实施垄断,值得我国借鉴。

对于技术资料垄断问题,《指导意见》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和进口汽车销售企业,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各类维修企业和相关经营者公开维修技术资料。对逾期未公布的,要进行处罚。

对于配件垄断问题,一是要促进汽车维修配件流通渠道开放,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二是在《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体系下,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消费选择权。

在加强汽车维修业服务民生方面,一是强化汽车维修救援服务。高品质的汽车社会需要多重保障,汽车维修救援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建成超过10万公里,人民群众节假日、“黄金周”长距离的自驾出行已经日渐普及,高速公路ETC系统也在加速推进。人民群众要放心开车出行,离不开“全国一张网”的救援保障。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的原则,依托现有骨干维修救援企业,建立汽车维修救援体系。要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早日开通全国统一的汽车救援服务电话,方便故障车的施救;要建立部、省、市协调运行的信息服务平台,制定救援企业入网条件、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等基础规范;要整合现有社会救援力量,合理布设救援网点,确保救援服务快速、专业、高效。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救援企业积极加入救援网络,统一调配运行。

二是建立全国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一车一档”的汽车维修技术档案是正确开展汽车诊断维修、维护保养的重要基础资料,将全社会汽车的维修档案汇集起来,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系统。美国早在20年前就建立了“一车一卡”式的维修电子档案,对健全汽车维修数据、实现汽车承修企业信息共享、方便车主掌握车况、利于调解维修质量纠纷,以及促进二手汽车公平交易、缺陷汽车召回监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加大研究,组织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也将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为促进汽车维修监管、提高维修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在“绿色汽修”方面,一方面,《指导意见》将在维修行业建立健全绿色汽修技术和管理体系,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降低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推动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明确汽车尾气检测站(I站)和维护站(M站)的职责、认定标准、统一标识及作业服务流程,制定机动车排放维修技术规范,通过I/M制度有效控制在用汽车的尾气排放,减少尾气不达标车辆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治理能力。

改造软环境提升服务

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请问汽车维修业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刘小明:全面推进机动车维修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行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是增强企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行业治理、构建友好和谐行业的迫切要求。

加强诚信建设,一要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维修质量服务月等活动,培育“讲诚信、重信用、守信誉”的风尚;二要加大诚信企业创建与规范服务、品牌建设、转型发展的有机结合。依照《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鼓励行业开展规范化的维修,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内涵丰富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知名汽车维修品牌企业,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行业的软实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三要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企业采取行业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四要深入开展质量信誉考核,支持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诚信企业评比的动态管理,鼓励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积极开展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调查,充分发挥诚信企业的宣传带动作用,并通过诚信评比活动的开展,凝聚行业力量,提高行业在社会上的诚信度。

记者:听您讲了这么多亮点,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指导意见》编制一定是一个非常复杂、具体的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编写过程?

刘小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维修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根据2013年交通运输部专题调研安排,我们对汽车维修业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分析了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向。

按照杨传堂部长的指示,今年4月底,运输司组织力量全面启动了《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专门召开了编制座谈会,成立了编制领导小组和编写组,并对《指导意见》名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总体框架和结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5月初开始,编写组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文件,了解国内外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形成了《指导意见》初稿。此后,经过多次修改,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征求意见,交通运输部完成了《指导意见》终稿。

《指导意见》的出台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环保部等部门的支持,十部门于9月3日联合签发,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篇2: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维修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 2012 年底,全国共有汽车维修业户超过40万户,其中4S店3万多户,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将近10万户,三类汽车维修业户30万多户。据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其中汽车1.06亿辆。据中汽协会统计,2011年,国内汽车生产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汽车保有量增长特别是私人轿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对机动车维修产生了深远影响。汽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维修服务成为社会焦点。但,公众对维修企业的普遍印象是“脏、乱、差”,在面临政府调控、标准体系建设、人员流缺、核心技术、配件采购、消费环境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维修行业面临新的转型发展挑战。

纵观整个汽车维修市场竞争环境及发展趋势,其发展方向必定是两个“专”。一是汽车生产厂家的专,就是以快修连锁方式,借助品牌4S店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利用区域客户辐射,实行品牌快修的专一化(如奥迪厂家的“奥迪专修连锁”,宝马厂家的“宝马专修连锁”等等)。二是综合维修企业的专,就是以快修连锁方式,实行维修项目的专一化(如汽车轮胎店,汽车改装店等等)。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至今,汽车维修项目的专一化如汽车玻璃、汽车轮胎、汽车改装及汽车美容这几个项目都已经非常成功的从最初的汽车维修厂中被剥离开来,也都已经被公众所认可接受。汽车喷漆项目虽受环保政策及事故保险所约束,但其也在全力的发展中,特别是小拇指,“汽车喷漆找小拇指,专业汽车喷漆”也已经得到很多车主的认可。

汽车的保养,是车主接触最频繁的项目之一,是最优质的汽车维修

项目,是运营成本最低的项目,是技术含量不高而利润空间相对较高的项目,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操作的项目,也是最容易实现连锁模式复制的项目。如能将汽车保养项目从传统的汽车维修厂中成功剥离开来,将是全球汽车维修行业共同的聚焦点。一旦成功,必将完全颠覆公众对传统汽车维修的概念及印象,也必将改变汽车维修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但,其必须实实在在具备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及消费心理:“快速便捷,价廉物美,尊享服务”。企业也必须要有“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在外观上首先要具备领先、差异化,从结构上要具备便捷、效益化,从项目上要具备专

一、专注化。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经营项目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范围内的竞争对手。

陆客成立于2007年初,作为“萨塔”品牌的拥有及使用者,陆客致力于汽车快修连锁的发展与创新,在经过7年的经营摸索,推出了全球首创的“加油站”式汽车快速保养站(专利版权号:2014Z11S001290,2014Z11S000861)。不管从外观,结构,项目及经营模式来说,都具备了

“快速便捷,价廉物美,尊享服务”的客户需求及消费心理。

一、从外观来说,她以所有公众熟知的加油站为设计原型及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维修厂,具有很大的差异化,在宣传上具有先天优势;

二、保养站的格局结构采用欧美布局,工位以地沟式,机油加注采用全自动定量加注机,完全实现快速及机油的成本节约;

三、保养站的项目专一化必定实现它的专注,高标准,实现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确保保养质量;

四、项目的专一使技术人员更容易培训及招聘,使薪酬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五、项目的专一使保养的油品、三滤等采购完全可以实现统一采购,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成本,让利于消费者;

篇3:中国汽车自主发展的“转型”初探

北京车展已经远去, 但自主品牌在本届车展上的表现明显不同于以往:虽然自主品牌全球首发车仍多达84款, 但产品规模上的有意收缩已显露无疑, 亮相新品及概念车更是多集中在SUV等高端市场。此外, 车展前有关自主品牌合资的消息也是不绝于耳。

一切迹象都表明, 一场自主品牌的变革悄悄来临。

破题的尝试

时值两年一届的行业盛世———北京国际车展, 对于当前阶段发展的挑战, 自主品牌企业也纷纷给出了思考和实践。但就目前的发展走势而言, 尽管众家选择的方向各有不同, 但能否真正实现“破题”的初衷, 一切都尚需时间的检验。

2010年就大手笔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 算得上“破局”的执着践行者。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全资收购沃尔沃两年, 沃尔沃依然要使用外资身份与吉利合资联姻, 其产品依旧无法进军中国公车采购市场。

同样面临尴尬处境的, 是曾经一度急速发展的比亚迪。面临高层人才急剧流失和大幅裁员的动荡, 比亚迪开始了品牌的救赎“破局”之路。3月底, 比亚迪与戴姆勒联合发布电动车新品牌腾势。但就合资建厂、产品差异化手段及戴姆勒方的合资生产资质等尴尬问题, 依旧谨慎规避。

与此同时,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句“长城将专注于A级轿车, 不会再向高端突破”, 奠定了长城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基调:深挖现有产品线, 放弃产品高端化突围之路。

短时间内实现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变革, 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自主品牌阵营的重要一员, 奇瑞也开始了破题的尝试。值得一提地是, 与其他同行相比, 芜湖人的思路显得更加贴合自身的实际。

奇瑞的启示

向来以价格与海量车型打天下的奇瑞, 在今年的车展上却开始给观众留下更加注重设计理念, 更加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 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更加注重体系能力建设的印象。而这一切都源自两个字———转型。

实际上, 奇瑞转型的发轫正是源于两年前的上一届北京车展。当时奇瑞高层在参观车展的过程中, 不同系别汽车的迥然境遇让他们认识到了转型的迫切。2011年下半年开始, 有关奇瑞转型的报道开始大幅见诸报端。可以说, 从上届车展到本届车展的两年时间, 奇瑞的转型完成了一次从感知到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奇瑞转型和变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 即从追求“经营规模”向追求“稳定规模、提升经营质量”转变;从单纯追求“技术突破”向“建设技术体系、提升品质”转变;从“产品驱动”向以“精品模式、品牌驱动”转变;从“自主国际化”向“多元国际化”转变。

所谓“稳定规模, 提升经营质量”, 就是要在保持销量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条件下, 企业将重心放到提升经营质量上来。这一转变让奇瑞获得了巨大的思想解放, 丢掉了销量包袱, 转而专心提升企业经营质量。而“技术体系的建设”则将为奇瑞提升产品品质提供最核心的驱动力。“精品模式、品牌驱动”以及多元国际化战略, 则让奇瑞将注意力不仅仅囿于产品和市场, 而是将目光提升到经营企业的层面上来, 专心于打造百年老店和“国际名牌”。

奇瑞本次的转型和变革, 围绕“做对产品、做好产品、做精产品”的目标, 全面变革各项体系和流程, 包括研发体系、采购体系、生产体系、质量体系、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等, 其中核心是研发体系的变革。

借助这些整合和变革, 奇瑞的体系建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体系能力大幅提升。本届车展上展出的“奇瑞TX”和“小蚂蚁”概念车, 就体现了奇瑞在新的企业研发体系下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流程坚持自主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普适的转型

毫无疑问, 奇瑞转型的得失经验, 带有着企业强烈的自身独特性, 然而, 论其实质, 却可谓中国汽车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时所做的探索实践, 因而又有着典型的普适意义。

可以说, 转型正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原有的追求迅速扩大规模追求市场份额的发展模式已不能延续下去, 自主品牌企业必须要提高经营质量, 要提高经营质量就必须提升产品技术、品质和品牌, 也就是说要以精品来驱动品牌, 以品牌来驱动市场, 只有这样自主品牌企业才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和境界, 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篇4: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了诸如石油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和问题。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

张梅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出席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的2012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时表示,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过去汽车是稀缺商品,进入不了家庭,油耗问题、排放问题也引不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可是,今天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亿辆,我国已经达到1亿多辆,汽车已经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汽车在给大家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拥堵、空气环境污染、能源价格高攀等诸多不利影响。

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污染物的排放。尽管,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但是中国也已经感受到了汽车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工业不应该再追求数量的快速增加,而是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良机,实现汽车产业新一轮重大的技术革命。

张梅颖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在重大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新能源”,其实质是直接通过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取代原有的化石能源。但是,新能源汽车并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内燃机搬下来,安装两块电池上去那么简单。纯电驱动是对燃油动力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彻底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能快速拉动相关领域如高性能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基础设施及汽车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是将来的带动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不仅拥有生产电动汽车关键原料锂和稀土的资源优势,电动汽车全球刚刚起步,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而且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制订,竞争格局尚不明确。“先入为主”、“快者通吃”是产业竞争的特征。

任何一项新兴技术在发展初期难免都要经历一个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但并不是每一家汽车厂商都需要去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将造成许多内耗,也不利于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张梅颖强调说,我国的汽车产业“小而散”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家年产不到20万辆产能的汽车厂家,既在生产乘用车,又在生产商用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货车各个领域,每一样产品做都非常粗糙,每一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高,这样的企业又怎么能够投入很多的精力去做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呢?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应将有限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集中攻关。国家必须以较大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尽管电动车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很难近期盈利,满足各级领导的当下政绩要求,但是以中国目前的优势来分析,争夺产业未来领导地位,将决定中国汽车发展前途。

李毅中: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带动上下游产业、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十年是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坚定不移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减排,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成世界汽车强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兼顾谋划发展。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一方面,实施以纯电驱动为取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快速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我国从2005年开始,分别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第二阶段标准,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从2005年的每百公里9.5升,用了六年时间下降至2011年的7.5升。新的第三阶段标准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要下降到6.9升,比第二阶段标准又加严了20%。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要再进一步下降至每百公里5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乘用车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分阶段目标值的核算管理,将新能源汽车也统一纳入核算。研究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奖惩制度,促进企业研发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组织行业技术攻关创新发展。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来,在电池、电机、电控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的来看,由于存在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的状况,而没有取得关键性进展。如锂电池的现有水平,能量密度只有0.1千瓦时/公斤。一次充电行驶150公里,电池重量超过200公斤,离产业化、市场化尚有较大差距。事实说明。必须组织行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密切结合,集中各方力量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应进一步组织对发动机、变速箱、电控技术的攻关、交流,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

nlc202309022206

三是坚持标准先行规范发展。要高度重视发挥标准法规的先导和规范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实施了涉及电动汽车整车安全、动力电池、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6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初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和制修订电动汽车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充换电站等多项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特别是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检测等方面,早日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四是加强市场培育带动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在25个城市进行了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并在6个城市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据初步统计,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达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8千辆,建设和安装各类充电站、充电桩1万多个。在市场培育和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问题。由于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跟上,组织措施不够落实,实际推广数量未实现计划目标。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发展。为支持和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实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对购买1.6L以下以使用内燃机动力为主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的乘用车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鼓励节能汽车消费。截至去年年底,已补贴推广近460万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示范试点的新能源汽车按节油率和电池能量比进行补贴,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发布了《车船税法》和《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减免车船税。下一步,建议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杠杆调节和引导作用,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鼓励和约束政策体系。

张相木:理性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早,经过十来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重要的进展。正因为这样,一段时间,业界出现了一种倾向,在一些人当中产生了心浮气躁,甚至急于求成的心理。比如有人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跟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也有人认为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了,还有人说可以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个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虽然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应该更理性,也更冷静了。但是,也出现另外一种倾向,最近推广应用示范也好,还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也好,效果不是太理想。原因就是说核心技术不掌握、配套体系不健全,另外,在实际试运行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比如说杭州的自燃,深圳的碰撞起火等事故。本来作为新的事物的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其实美国也出现过电池起火的事故,其他国家也有,我们关键还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现在出现有的人在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热情上有所减弱,有的企业甚至知难而退了,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实际上在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比发达国家更重要,更紧迫。因为,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现在基本保持稳定,而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刚刚超过1亿辆,占全球的10%,但人均保有量只有世界平均的一半。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还有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会再翻两番,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排放和油耗还会翻两番。所以,对中国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是跟潮流,也不完全是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所以,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但是,要做好这件事,必须正视差距、正视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脚踏实地,推进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个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更何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全世界也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外一些新的探索成果,包括电池隔膜的工艺,生产隔膜的装备等,对我国是保密的。所以,只要坚持自主创新,有了属于自己的成为,才能够在合作竞争中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

赵玉海:发展电动汽车的四大挑战

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气候变化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汽车工业的主产国都认识到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国政府把电动汽车列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转型和自主发展,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电动汽车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既具有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各项政策措施尚需根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强化和细化,部分试点城市,鼓励性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二是机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不明确,研发投入不足;三是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尚未建立,电动汽车尚处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初期阶段,产业链尚在建设过程当中:四是我国电动车、乘用车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全新设计开发的整车产品较少。可供市场选择,尤其是满足私人用户的车型不多。

前不久科技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个技术创新方向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预期申请技术专利3000万以上,为大规模示范推广提供支撑,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提供支撑,引领电动汽车战略型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一是确立纯电驱动的电力发展方向,突破电动汽车核心瓶颈技术,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的汽车产品。二是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继续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进一步推出三横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开发舒适性,可靠性,性价比高的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三是支撑电动汽车商业化示范推广,结合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制定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适度开展充电网络建设,建成智能化示范车辆管理,和数据采集系统。有效支撑示范工程的高效安全开展。四是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建立与我国自主研发产品技术特征相配套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同时,加强国际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的参与。五是探索商业化示范推广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与商业化推广相结合,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示范推广模式,扩大电动汽车应用领域。六是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产业链和技术链为纽带,支持建立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七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电动汽车技术的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培养一批电动汽车骨干人才团队。八是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欧美等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在电动汽车领域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加强优势资源互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国际电动汽车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将面向产业升级需求,技术转型需求,科技跨越需求。为汽车行业实现汽车油耗与排放的“十二五”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奠定技术基础。

篇5:汽车企业转型成功案例

地点: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6楼

人物:四川大学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维政教授、三位陈教授的博士生、本报记者张国鸿

陈维政教授称,国内传统民营企业的发展总会经历创业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创业期是老板为主治理阶段,发展期为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共同治理阶段,到了成熟期一般为职业经理人为主治理阶段,但国内的民企要出现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治理公司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现在看来,成都这些大的车企都还处在创业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大多数企业都会经历一个转型时的阵痛期,也就是很多企业提出的二次创业,这也是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在第一个创业期,一般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虽然风险很大,但反应也很快。那时,创业者们大都被老板的个人魅力和共同理想团结起来。但要向现代企业过度也就是向第二阶段迈进时,就要引入职业经理人,采用“人治加法治”的方式,肯定不能再单凭某一个人的直觉来指挥企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不良情况:一是老板的家长制作风改不了,另一种是拥有现代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人瞧不起打江山的草莽英雄。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可能影响到公司的转型和发展。理想状态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老板和高层经理共同组建最高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形成科学决策机制。

从目前情况看,建国汽车要超常规发展、要做全国最大的车商,这是董事长的宏大理想,但不能算着公司的战略目标。建国汽车在制订战略或重大决策时,可采用董事长与管理团队商议的方法,商议不成,可用董事会投票的方式解决。如果经过这样的方式决定,公司在多长时间内要从现在20%的市场占有率到占领四川车市的半壁江山,再由经营团队制定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便可减少决策层与经营层对立的可能。

篇6: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汽车模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汽车模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汽车模具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汽车模具生产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汽车模具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汽车模具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汽车模具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汽车模具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SCP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当前汽车模具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中国汽车模具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汽车模具市场竞争格局;领先汽车模具企业经营状况;中国汽车模具行业需求分析与预测;中国汽车模具行业转型升级与战略选择;中国汽车模具行业投融资与投资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汽车模具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汽车模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汽车模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汽车模具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汽车模具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篇7: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一、实施四大工程,激发企业转型升级活力。

一是实施创新平台增量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重塑产业创新力、竞争力。二是实施创新生态营造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X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三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才聚朝歌·兴县计划”,通过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引才引智机制,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实施创新载体重构工程。深化开发区改革,6月底前完成“三化三制”和“管委会+公司”改革,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创新开发区投融资机制,探索X场化融资模式,提升公司运行效率。

二、强化四项措施,挖掘企业转型升级潜力。

一是积极进行“全链条”筹建。建立以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等创业服务平台为主线的尼龙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成果全部转化、孵化成产业项目后,直接入驻XX镇,形成上下游贯通、左右岸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邀请科研院所帮建。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鼓励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三是组织企业加强自建。促成企业与“万人计划”学者合作,企业选派骨干力量赴XX科学院、XX大学深造,助力打造本土企业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XX研发中心。年内对20%以上工业企业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创建X级智能工厂(车间)。四是创新招商引智联建。实施“招商+引智”新模式,把产业引进目标前移到实验室,鼓励有创业意愿、有研发成果的研究员来XX创业,将成果落地XX,实现引智引资双赢。

篇8:汽车维修转型发展

1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历程及特点

吉利汽车作为我国首个进入轿车制造行业的民营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尝试。根据其自身状况和市场背景,先后经历了以价格为主导的品牌核心、以产品为主导的品牌核心发展历程,经过市场的洗礼和对品牌战略的思索,目前确立了以价值观为主导的品牌核心发展思路。

1.1 入市:造老百姓买的起的好车

吉利汽车于1997年进入轿车制造领域,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为品牌主张,开启吉利汽车的品牌之旅。发展初期的主要特点:价格主导。吉利汽车进入汽车行业时,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型轿车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居高不下。吉利汽车以成本导向为主要竞争策略,设法搅乱市场价格体系,获取消费者认可,赢得了发展机会。

1.2 转型:造最节能、最环保、最安全的好车

2007年5月,吉利汽车开始发展战略转型,从“价格取胜战略”转向“技术领先战略”,从“成本领先”转向“品牌创新”,从“以效益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从“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向“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以海外收购(见图1)和国际车展的宣传促进新品牌形象传播。此时品牌发展的主要特点:产品主导。改变品牌主张,提升产品价格,垂直替换产品。

1.3 品牌规划:全球鹰、帝豪和英伦的布局及实施

2009年后,吉利汽车开始重新规划品牌战略,打造以核心价值观为品牌主导的品牌战略,着力布局三大品牌,见表1。三大品牌由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和42款产品支撑,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依次启动。品牌发展的主要特点:实施品牌主导而非原来的产品主导。品牌规划中,吉利品牌退出市场,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平行发展。多品牌规划以车系品牌为主的横向发展路线和以产品品牌为主的纵向发展路线,以品牌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产品品质为支撑,着力塑造品牌形象。企业层面由车系品牌和产品品牌组成系统结构,市场层面由价格和价值观组成系统结构,塑造出以品牌价值观为核心竞争力和全面介入市场为竞争策略的核心竞争优势。

2 吉利汽车多品牌战略的启示及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吉利多品牌战略的规划方法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吉利汽车的两次转型深入加强了产品和服务在品牌形象中的积极影响,强调了产品和服务在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吉利汽车的品牌规划将品牌形象完全基于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向品牌价值观,在品牌形象构成维度的发展上迈出了一大步。但从目前市场状况和吉利汽车经营状况看,其多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

2.1 多品牌战略对吉利的市场综合把控能力形成考验

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多品牌战略需要将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市场综合能力的把握要求做到三个方面:第一,对汽车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第二,对消费者价值取向变化趋势的把握;第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把握。目前这种综合把控能力对吉利形成很大考验,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吉利汽车尚没有多品牌运作的经验;其次,吉利汽车的品牌规划模式在国际乘用车行业还不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较少;第三,目前乘用车市场消费者所处层次参差不齐,需要进行市场培育和引导。

2.2 品牌定位工作面临较大难度

多品牌定位工作的难度主要来自车系品牌、产品品牌之间的区分和系统性。车系品牌、产品品牌之间有效、明确且能够被消费者感知的区分不仅是产品之间不相互竞争的关键而且其系统化建设是产品之间不重叠、资源被充分利用并发挥集团优势的重要保证。吉利汽车拟推出15个产品平台和42款产品,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定位,而且还要具有易于区分且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品牌个性,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2.3 多品牌运作中的资源协调问题

理论上说,企业多品牌运作需要强大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资源协调能力。就目前形势看,吉利多品牌运作面临极大的资源协调问题:首先是保持三大品牌均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实力及其协调将对吉利形成现实考验;其次,三个品牌市场层面可能会出现内部竞争,其原因可能是品牌价值观之间的不协调,或者是产品结构的重合;第三,单品牌产品结构设置与优化面临矛盾。单品牌旗下产品过多会稀释品牌形象致使品牌形象模糊,产品过少则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

3 吉利汽车多品牌战略实施的优化策略建议

3.1 牢牢把握各品牌的核心理念及市场细分特点

罗兰贝格公司根据消费人群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统计学特征,总结出中国乘用车市场典型消费群,并根据人群规模和增长趋势,预测体面精明型、温馨和谐型、个性进取型和传统理性型将是未来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见图2。吉利的多品牌模式中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规划涉及到品牌建设的成败、系统工作成效和未来发展空间。本文建议实施该品牌模式的企业应注重品牌核心理念的提炼,在运作层面应特别注意:目标消费群体价值观之间显著差异、共性及变化趋势、不同阶段价值观变化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三个品牌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使客户成为三个品牌终生客户的方式,为此,本文对三大品牌进行详细市场细分研究,归纳三大品牌目标群体的个性和社会统计学特征,见表2。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战略品牌分析

3.2 准确界定品牌边界

3.2.1 清晰的品牌定位

清晰的品牌定位是强化品牌价值观和系统化建设的基础。基于吉利多品牌模式的特点,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在车系品牌层面,清晰界定具有多种类型特点消费群体属于哪种品牌的目标群体,塑造强有力的以车系为轴心的品牌形象;在产品品牌层面,建立以车系为轴心的多产品品牌,实现产品品牌的系列化,利用产品品牌满足车系品牌之间的市场空白。

3.2.2 单一品牌适度的车型数量

表3是对2010年国产在售单品牌车型数量与单车型销量的统计数据,吉利可以依据此表来研究自身单品牌车型数量的设置问题,需要注重两方面的工作:其一,要重点研究单品牌车型容量的最优状态;其二,跟踪最新市场动态,根据单品牌车型容量最优状态进行产品品牌的规划调整。

3.2.3 制定恰当的品牌传播策略

针对吉利多品牌战略模式品牌核心因素与以往不同,以及结构式发展的新特点,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应区别于以往的传播策略,大致方法应进行以下调整:首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梳理;其次,信息结构以品牌理念和形象为主,以产品信息为品牌信息的支撑;第三,以品牌理念唤起消费者的共鸣,提供产品信息充实其对共鸣所产生的需求。

3.2.4 优化品牌协同机制

(1)调节各品牌发展节奏,促进母品牌形象提升。根据市场状况调节新产品投放速度,巩固子品牌形象。全球鹰品牌面向接受新事物较快、比较注重时尚的年轻人,应加快新产品投放和改款车型的速度,用产品形象和与时代同步的时尚概念塑造品牌形象;帝豪面向生活方式较稳定、趋于理性的接受新事物的中青年消费者,应放缓新车型的投放速度;英伦面向中庸平和、趋于成本导向的消费群,品牌形象塑造初期应致力于打造3个经典车型为主,每个车型应包括相对较多的产品。在强调品牌个性的同时,需要扩大三大品牌共性的宣传,形成协同,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

(2)三大品牌实现有效衔接,使服务成为三大品牌有效衔接的纽带。制定消费者或客户经济收入和价值观变化监测机制,及时把握消费者购车和换车动态;为目标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三大品牌信息和购车、用车综合服务方案;加大吉利服务品牌“关爱在细微处”的营销力度,增强消费者对吉利服务的认可和信赖,使服务成为三大品牌有效衔接的纽带。

(3)规避车系品牌、产品品牌之间内部竞争。车系品牌、产品品牌之间的内部竞争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即市场因素,包括车系品牌层面和产品品牌层面。在车系品牌层面,应打造品牌旗下数款车型,塑造清晰而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在产品品牌层面,对于目标不明确消费群,根据其消费能力和习惯,将帝豪品牌产品价格设为最高,其次为英伦,最后为全球鹰。内部因素即企业内部资源协调问题,应均衡品牌之间资源配置,实现同步发展,避免某一品牌发展工作滞后,造成品牌地位差异化明显。

(4)扩大技术平台共享成果,塑造平台品牌优良形象。继企业品牌、车系品牌和产品品牌之后,平台品牌是下一个具备品牌开发的资源,且平台品牌具有通用性、移植性和易接受的特点。因此,塑造平台品牌,利用平台品牌形象降低产品的市场接受门槛,充分利用平台品牌资源推出新车型或新品牌,都将有利于吉利多品牌战略模式在经济效益和战略规划的长远发展。

摘要:在中国市场,汽车市场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汽车企业致力于品牌形象的提升,而以奥迪为首的高端品牌陆续推出小型车,低端品牌在与竞争对手赛跑的同时,还要承受高端品牌施加的“品牌压力”。本文总结吉利汽车品牌发展的特点,分析吉利多品牌战略的特点,洞悉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建议,如把握品牌核心价值观、品牌之间有效边界区分、品牌协同推进等。

关键词:吉利汽车,自主汽车品牌,品牌战略,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咏梅.品牌战略与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案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Ralf Londmann.The Future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Challenges and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 [M].SAE,nc.2004:111-124.

上一篇:迎新晚会800字感想下一篇:儿童诗假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