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岗移尽虎无踪散文

2024-04-11

沙岗移尽虎无踪散文(精选5篇)

篇1:沙岗移尽虎无踪散文

缘如浮萍飘无踪的散文

落花流水,雨落尘埃,总有许多关于季节的故事在演绎,总有无数的生离死别在上演。尘世间,雨被赋予了伤感的载体,秋被披上了悲凉的外衣。如今,云水初寒,又一个南国之冬悄然来临。静静地坐在车上,透过瑟瑟的冷雨,望向了细雨凄迷的窗外,竟然感到了无比的凄凉。

冬雨飘窗,花落消亡,关于季节中很多的故事还没有书写,就瞬间落幕。脆弱的生命,卑微的渴求,寒冷相随。无数次感慨人生,千万次为人生的所有缘分而伤感。经过时间的沉淀,渐渐明白,所有的机缘交错都有其因果的,相聚与离别也绝非偶然。

漫漫旅途,或许,我们的一生都如同在大海中行船,时而波折,时而顺风顺水,时而路遇险滩,终究无法逃避。大海行船的这个过程,也如同我们在大浪里淘沙,筛选那个适合自己的机缘。不停地漂洗,不断地遗漏,终究无法挽留沙土的流逝。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沙,珍惜与海的情意?还是想安然回归自己灵魂的原乡?大浪淘沙,来来去去,有缘无缘,一切自有因果。这个世界上,没人愿意成为沙子,也不会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漏,在浪花的推动下,被忽视,乃至遗弃到一旁,那是对缘分最大的伤害。

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能真正成为心心相惜,彼此走进内心,真诚相伴的朋友并不太多。有些时候,我们回望一路旅途,仔细想想这一路的风雨,发现在孤独,落寞的时候,能陪在身边的人寥寥无几,能真正懂得你疾苦的朋友也为数不多。时常在烦闷时,打开通讯录,乃至好友列表,时常会感到有些身影,曾经熟悉,而今却那样的陌生。

于是,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在重压无法排解的时候,总会换来一声无奈的叹息。感慨生命的匆忙,感叹生命的渺小。这百变的人生中,人心终究是孤寂的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是在毫无目的地孤独的行走。陌生人擦肩而过,走不进你的世界,熟悉的人转身离别,都是生命中的`一种巨大的遗憾。缘来缘散中,总是将伤感隐藏,流着泪水安慰那个受伤的自己,轻轻地说:不必在意别人的悄然离去,或许,这一生中没有这段缘分的结束,如何有下一段机缘来临,分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见,仅此而已吧!

回味人生中的所有聚散离别,慢慢发现,原来很多人与你走散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彼此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条件。一份信任,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能让陌生变为熟悉。彼此尊重信任于自己的人,拿出真诚去信任他人,这样的缘分才能持久。换言之,信任永远是相互的,交往中的彼此,只要能拿出真实的人性,才能将信任的基石变得牢固。人无诚信,没有朋友,国无诚信,没有外交。信任,来自真诚的心灵交汇,也是给彼此走进内心而打造出的最好名片。

结交朋友,其实不存在熟悉还是陌生,每个人都应该喜欢坦诚真实的人,才愿意拿出自己的热情和友好。彼此能走近,需要一份缘份,更需要一种执着的精神,还有宽容的胸怀。这个世界上,缘分很微妙,也并不存在性别的区分。男人、女人、构成了这个世界,为情感添加了色彩。

对于情感而言,喜欢结交朋友,不应该介意对方的性别。然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之中,传统占很大比例。现实中,男女朋友,或者男女之间交往,常常将暧昧和关系的变化无法掌控,让很多人走进情感的漩涡。其实,结交朋友,并无性别区分,更没有什么层次地位,出身,乃至财富的分别,只要双方能理智处理,能慎重细节,纯净的友谊是存在的,并无龌龊之说。世界虽大,人心却应该纯净,回归本真,才能让感情守恒。那些被杂念迷住了双眼,冲不破欲望的枷锁,困在情感的牢笼中的人们,肆意践踏一份友谊,将是人格的扭曲,如何找到真正的知己?

热爱生活的人们,总是在失落中感叹命运的不公,一度让生活晦暗。现实中的生活并不复杂,它的最初是没有任何色彩的一副版图。在有了喜怒哀乐的融入,悲欢离合的磨合,才完整。一切的一切所向往中的美好,都来源于人类情感的添加才能让它色彩斑斓,千姿百态。

乐观的人,喜欢把握快乐的时光,释放痛苦。悲观的人,喜欢将痛苦的比例无限扩大,让内心时刻纠结。于是,形成了两种人生状态,积极与消极的反差。人一辈子行走,不可能一帆风顺,命运,事业,婚姻,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种种机遇,都会给与我们快乐和忧伤甚至退缩与彷徨。生活简单而平淡,智者学会删除烦恼,愚者却总会将生活中的美好忽视,囚禁在个人世界的牢笼。生活是一种姿态,善待自己才能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一切的机遇。

仰望天空,我们总会感到世界的广阔,天的湛蓝,生命的渺小。低头走路,总是觉得季节变换的无常,瞬间花开,刹那陨落,埋藏在尘埃。大海行船,总是惧怕风浪的肆意追赶,害怕被卷入浩瀚的激流。人生需要不停地行走,必须需要毅力和勇气。攀岩高山的攀登者,渴望走到顶峰,俯视脚下的路,达到征服的目的。坎坷人生路,行走的人们,姿态千变万化,或痛苦纠葛,或自信满满,或消极悲观,或积极乐观,全因心态的关联。路要不停地走下去,不会因错过改变其特有的轨迹。

记得年少时,特别喜欢汪国真的诗歌。既然钟情于玫瑰,就要大胆地吐露真情,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风雨兼程。仔细品读诗歌的意境,回味人的一路行走,真的和人生处于某种状态相似。人们遇人遇事常常处于一种退缩的境地,将情感和感触藏在内心,在心灵的十字路口徘徊,错过了很多的人或者事物。人这一辈子,短暂的一生中,坎坷的行走,为了梦想,为了心中的渴求,能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远远比囚禁在心中的枷锁要坦然的多。玫瑰芳香,终究枯萎,不把握花期留下的只有遗憾。人生短暂,梦想虽飘渺,缘分似浮萍,没有真诚和信任如何远行?花开花落,四季更迭,把握最好的光阴,风雨无阻,带着一份坚定的信念才能坦然前行......

缘来缘去缘如水,所有的相逢和离别都在现实中上演。然,钟爱文字的人们,总是在文字中寄托着心中的渴望。他们都有孤独的个性,芳香的笔墨来寄托对缘分的期盼,并无时无刻不希冀能在文字中遇到共鸣的知己,来读懂其心语,作为高山流水的知音,相伴相知。七彩人生路,每个人都在描绘着自己的风景,成为了天生的画家,也总是渴望用浓墨重彩的笔,画出尘世间秀美的风光和人间百态,来装点心灵的色彩斑斓。茫茫人海,知音难遇。旅途匆忙,光阴总在寂寥无声中如烟消逝,一切的因果,足以见证缘分的难能可贵,生命的何其短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暖花开,桃花依旧在,怎奈朱颜改?春去秋来,冬清瘦,碎语锁心愁。缘聚如花开馨香四溢,缘散却如落花流水一去别匆匆,等......

篇2:沙岗移尽虎无踪散文

进了南门就来到了海棠大道,路的两旁栽满了海棠树。现在已经是暮春时节,海棠花已经谢了,取而代之的是海棠果,但还能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花朵。碧沙岗的海棠很有名,公园每年都会举办海棠花展。那时。海棠大道上尽是熙熙攘攘看花的人群。

海棠大道的尽头是一个叫东柏林的园子,一进去就看到一面石墙上写着“东柏林”三个大字,很是醒目。里面密密麻麻的种植了数百棵柏树,相传是冯玉祥将军亲自栽的,东柏林的中心有一座假山。流水顺着假山的石阶形成一个个的小瀑布,气势不小。不怕人的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寻找食物。假山下的池水里有一些可爱的金鱼在游来游去。柏树林的旁边一片小小的竹林,翠柏修竹,相映成趣。

过了东柏林,穿过木兰园,我们来到了牡丹园。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的象征,牡丹园是碧沙岗的园中之园。园中的小路将牡丹园分成了好几块。每当牡丹盛开时,小路上都挤满了人。虽然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但看过碧沙岗的牡丹之后,有人感叹:看花何必去洛城!

篇3:春游碧沙岗公园

“五一”节期间,春光明媚,微风和煦。我重游了郑州市碧沙岗公园,这是我首次春游此园。此时,草木葳蕤,月季花香,游人如织,欣欣向荣,所见所闻,感概良多。

我是这天上午9点从北门进园的。只见大门两侧早已摆满了电动车和自行车,人们三三两两鱼贯而入。进门以后,是宽阔的北门广场,两侧各有两块宣传栏竖立。看东侧的公园简介得知:碧沙岗公园的前身为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将军所属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陵园,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1956年2月改造为公园。1957年“五一”向游人开放。占地面积232772平方米,绿化面积219504平方米,绿地率为88.9%,水面积264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4.3%。

公园以纪念北伐战争为主题,总体布局为规则式,中轴线为纪念碑、纪念亭等,两侧由各具特色的牡丹园、棕榈园、月季园3个专类园以及沉香园、林荫广场、陶然山景区、老年健身区、游乐园5个景区构成。园内古柏苍劲,绿草如茵,湖水荡漾,三季花香。荣获建设厅颁发的“绿化达标公园”称号。

穿过北门广场,沿中轴线往前是一座石拱桥,桥的两侧是红鱼池,鱼翔浅底,游人如潮。池岸四周是汉白玉栏杆,围成两个正方形。往前就是矗立着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纪念亭,游人在这里驻足观看,凭吊故人。再往前是月季花卉栽培中心,只见姹紫嫣红的月季花开正浓,游人如织,流连忘返,络绎不绝,我也在此留下了倩影。昔日古香古色的烈士祠堂,今日已成为郑州市考古研究所;有足球场大的南广场和草坪地很开阔,吸引了不少游人来此休憩消遣,期间还有人在放风筝,那根银线在春阳的照射下,连同放风筝人都显得熠熠生辉!特别是那南广场上竖立的我省几十位英雄榜更吸引我一一观看,拍照留念。如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焦裕禄等等。再往前走,就是直通中原大道的公园南门,郑州市青少年文化宫就坐落在公园的西南角,再往西一路之隔便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中轴线西侧从北往南分别是陶然山景区、老年健身区、游乐场、牡丹园和棕榈园。陶然山是公园内唯一的一处土石堆砌的小山包,顶上有个凉亭,平常是戏曲爱好者的理想之所。那高亢动听的豫剧唱腔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捧场。山不算高,最高处不过10米,被乔灌树木所覆盖,东、西、南三面有青石板拾阶而上,是人们登高纳凉休憩的好去处。

老年健身区里活动器材不下几十种,主要有健步机、单双杠、太极轮、扭腰器、按摩棒等体育器材和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球类活动项目,一群中老年人在这里忙得不亦乐乎。那面积很大的游乐场是青少年儿童的专属。看!摩天轮在高空中飞转,充满了新奇和刺激;射击场“啪啪”枪声一落立马彩球崩溃;碰碰车一旦前进左冲右撞咋也快速不了;高架有轨电车风驰电挚有惊无险!牡丹园国色天香已花开花谢不见踪影,只留青稞一片游人稀少。最西南角的棕榈园,草坪青翠修竹片片棕榈树可见,好个南国风景再现!

中轴线东侧从南到北分别是沉香园、林荫广场和草坪。公园的东南角是办公区,也是应急避难所指挥部所在地。办公区的西侧是花房,现在不对外开放,还有再西侧的海棠苑,过去我曾经在该苑参观过郑州市廉政建设书画盆栽园艺作品展,现在同样大门紧锁,不知其内又有何物。沉香园里设计精巧别致,有一池碧水,有儿童划船,有芦苇深深,有亭台歌榭。一群群音乐爱好者在这里丝竹声声,引吭高歌;一个个家庭扶老携幼在这里听歌玩水,好不快乐!

林荫广场里,苍松翠柏遮天蔽日,透过藤蔓月季花开,依稀可见东邻为神秘的军事重地——解放军防空学院,一座座高大的楼房等建筑物仿佛与世隔绝,成为闹市中的一块净土。林荫下,成双入对的情侣勾肩搭背,或坐于林间条椅上搂搂抱抱,卿卿我我,不顾在大庭广众之下亲昵;或在草坪上简单地铺上两张报纸,席地而坐各自把玩自己的手机,与亲朋好友微信聊天,言不顾他;或有备而来铺上蒲席就地而卧,带上饮料食物边吃边喝,边打情骂俏柔声细语说说笑笑。这里,是草坪的世界;这里,是谈情说爱的极佳场所;这里,还是亲友节日相聚寻欢作乐留影拍照的好地方,啊,这就是公园游玩休憩娱乐的功能,这就是我节日之所见!

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同时还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设施之一,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郑州、提高城市防灾抗灾和公共安全能力的具体体现。郑州华柱医院离碧沙岗只有几公里。当灾难发生后,或其它应急状态下,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具有防灾避险和紧急救助功能。公园纵面积约23万平方米,该工程有效利用面积为20万平方米,按2—3平方米一人计算,该避难场所可容纳6——10万人同时避难,主要功能:一是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通信、应急电视监控、应急广播、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停机坪、应急物资供应、应急棚宿区;二是应急生活设施:应急水源、应急厕所。

篇4:春游碧沙岗公园作文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碑,上面写着两行笔力雄健的大字――“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在石碑的下面是一顷碧绿的小草,她们似乎是刚被春姑娘唤醒,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尽情享受着春风温暖的抚摸。不由得使我想起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公园里的空地上,小孩子们在奔跑着,嬉闹着。成年人坐在椅子上或读书,或聊天。阳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幸福、惬意的表情。

走进公园的里面,我们被一群忙碌的蜜蜂带到一处很大的花园,我看到了很多桃树,曲曲折折的枝头上面开满了或粉红或深红的桃花,像少女那娇羞的脸庞,引得许许多多路人驻足观赏和拍照。在盛开的花朵下面还有一些桃花还没有完全绽开,那小巧的花骨朵儿红中透白,仿佛只等一夜春风就会豁然绽放似的。我还发现每多花朵下面都长着毛茸茸的嫩芽儿,我听说“鲜花还要绿叶配”这句话,但是此刻,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而这些绿叶,却没有及时长出来陪衬鲜花,我想,也许是它们想留出空间来让这些桃花在最美的季节尽情争奇斗艳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莫非这美好的情操也属于陪衬地位的绿叶吧。

距桃园不远的地方,有几排高大的钻天杨,灰白的树干泛着青绿色的光。树梢上的绿意已经隐约可见,相信不久就会还人们一片绿荫了。

走过树林,我来到一条人工小溪旁,河畔有垂柳轻抚,摇曳多姿,很自然地就想起朱自清先生在《春》那篇经典散文里引用的一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温馨的感觉,让人的心仿佛都沉醉了。

小河里漂亮的小金鱼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些美丽的鱼儿有桔红色的、有黑褐色的,有杂色相间的,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当游人洒下鱼食的时候,它们会蜂拥而至,张开小口享受人们送来的

美食。当美食都进入了鱼腹,又一哄而散了。

在公园里,我们还观光了五角停、盆景苑等景点,在公园一角还有高大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碰碰车等游乐设施,孩子们子里面尽情的玩耍着,也使我想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篇5:郑州碧沙岗公园简介

碧沙岗公园在河南省郑州市嵩山路和建设路交叉口东南。

东临解放军防空兵学院,西接嵩山路,面积大约有400亩。

来历

1928年,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在此建立陵园,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叫白沙岗的荒地,陵园建成改名碧沙岗。陵园内还修三民主义纪念亭,并立有碧血丹心纪念碑。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郑州市博物馆曾设在这里,现为郑州市考古研究所办公处。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前后两进大院,正面有前后两座殿堂,是安放灵牌的地方,两侧各有一廊房。大门曾经重修,左右各有一耳室,门外一对石狮,前院中央存汉白玉碑座,碑身现存院内。后殿堂的内壁镶嵌方形碑铭近百块,系冯玉祥部师长以上将领为阵亡将士题写的挽词。祠堂前分列五座六角凉亭,以纪念三民主义。改进

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并不断增添游艺设备,修建苗圃花坛。碧沙岗陵园的北伐将士遗骨得到清理,并集体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陵园改公园后,原有结构没有发生较多变化,陵园祠堂,纪念碑,石马,纪念亭,祠园古植物等都保存完好。

现况

现在碧沙岗公园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翠柳依依,古柏参天。春有桃李,夏有牡丹,秋有桂菊,冬有水仙。红梅、铁树,昙花等名贵花木,点缀其间,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这里还修建了热带鱼展览馆、展出20多个品种。虽属小景,却别有情趣。此外,园内五角亭、牡丹亭、盆景苑,各有特色,电影室、展览室、溜冰场、宇宙飞船、儿童乐园,错落有致。

上一篇:较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下一篇:选手参赛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