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2024-04-11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精选6篇)

篇1:《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有感

寿宁犀溪小学-郭成法

读了这本作品后感触 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 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 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 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 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 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 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 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 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 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 “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 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 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2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 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 得借鉴——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 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 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 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 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篇2:《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的基地。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家庭教育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的了解一个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家庭,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这本书用了很多结合实际的家庭教育实例,我颇有感触,对我的帮助很大,对以后的家庭教育上起着引导作用。

一、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也逐步形成,我们应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可以从坐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造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二、注重习惯培养

孩子身上有无数的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的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要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有一天我与女儿去玩的路上,她捡到了10元钱,她拿起钱就要找路边的协管员,我试探着问她:“宝宝,把钱给妈妈,妈妈去给你买个冰激凌吧!”她非常生气对我说:“我不要吃,这钱又不是我的,我怎可以去买冰激凌吃呢?”一件小小的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从小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相结合,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一致,形成二者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能力培养

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步点”,她们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的“小大人”了呢?就如,我家韶涵来说,她可特别喜欢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般不需要大人来帮忙,如自己叠放自己的衣物,早上起床自己叠自己的被子,每天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培养她自己排队买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放大胆子让她们去做。逐步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形成为她人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意识。

四、注重沟通艺术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遇到不愿意做的事情经过你表扬,如:你好棒、你好乖、好聪明,她就会高兴去做,做好了还会在你面前自夸一下,造成什么都是她最后的意思,没有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现在,如果我表扬我的孩子,我就会把这件事什么地方做得好分析给她听,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3:不要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谆谆教诲我们:“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末来的公民, 也是世界的公民, 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末来的父亲、母亲, 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 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 这还没有概括一切, 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 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可见,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

然而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 过去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价值观正在遭到破坏, 重智轻德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价值趋向, 由此导致家庭也逐渐成为第二课堂, 学校应试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家里其他什么都别管。”这句话几乎成了很多家庭的通用语, 也集中反映了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 而忽略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很多孩子在家里的普遍现象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小学阶段的孩子, 每天整理床铺和书包, 削铅笔, 换本子, 诸如此类的事情大都是父母包办。中学的孩子在家里一点家务活都不干。十六七岁的孩子不洗自己的衣服是正常的事;父母不在家, 宁肯吃零食也不做饭的孩子大有人在, 他们视父母为家庭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家长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学习成绩。这种对孩子学习的苛刻和高要求与对孩子生活习惯培养的过分迁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家庭教育中这种价值观的扭曲, 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可怕的后果是:孩子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的丧失。

家庭教育, 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一个孩子, 他可以丑一点, 可以笨一点, 但他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一个懂得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放手, 孩子该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比如穿衣吃饭, 比如学业上的安排, 比如早晨的起床, 比如困难面前的抉择, 让孩子尽他对自己对家人该尽的义务。同时, 还要还孩子权利, 让孩子有权决定看什么书, 有权决定参加不参加复习班, 有权决定买什么衣服, 有权决定和谁出去玩, 有权决定喜欢哪个歌星, 家长只要引导孩子即可, 让孩子享受他作为个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造就一个人的责任感。

家庭教育,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非常重要。教会孩子劳动, 给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 孩子可以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和被人信任的幸福感。让孩子学会自理, 承担一些家务劳动, 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家庭义务和责任感, 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 更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有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 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 就可以“迁移”到孩子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事业等各方面。所以, 家长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健康的好孩子, 就必须尽早让孩子对劳动感兴趣。要让孩子知道:劳动是幸福之本, 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家庭教育中, 我们家长对孩子生活上过多的包办代替, 严重忽略孩子良好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孩子的标准的观念和做法, 实在值得我们警醒!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首先让孩子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上。家庭, 不是学校应试教育的第二课堂, 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 家庭教育, 一定要回归到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为价值标准的正确轨道上来。

篇4:别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这对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事业的成就,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而如今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将学校教育摆在首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孟母三迁”是为孩子找寻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煞费苦心。我们今日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否认真考虑过?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不是单纯的指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精神环境。

美国两大家族的故事深深教育着我们。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潜移默化的家庭成长环境,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家是孩子永远的港湾,一个温馨和谐的家会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存在,教育是以爱为前提的!试想有谁会听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的唠叨?只有孩子感觉到家人的爱,才会愿意聆听家人的教导。“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带着爱去教育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不懂得孩子 ,就培养不好孩子!

如今的家庭和过去不一样,身为父母,我们没有第二次教育孩子的机会,不像我们的父辈们在几个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积累一点经验,我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家教训练,很多家长完全在摸索中前进,不要想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生活中把握每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试着坐下来和孩子公平的交流,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曾子杀彘”,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有用的无用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标准,引导孩子明是非,知美丑,识善恶,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把握好是非界限。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篇5:《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向绍敏

家庭教育,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觉得好深奥。自从有了孩子就开始学习育儿宝典,全身心地为了孩子,可总会有迷茫的时候。2013年区教委举办了“中华家庭教育讲座”,我当时一连听了三堂,在课堂上特别针对孩子的情况向专家们讨了许多经验,回到家里按照专家所说去实施,结果还真是让我欣喜,记得当时我还坚持每天把自己的心得发了微博和老师们分享。兴趣之下,我于2013年8月参加了“中华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培训班”。当我拿到中华家庭教育高级讲师证书那一刻好像自己还真有小许的成就感。但我这热情并没能坚持多久就停了,当时视为珍宝的《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也上了灰。但一次突发事件又让我重新认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记不清孩子当时是做了什么事情让我特别生气,气得我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本以为是把孩子教训了一番,从此会有所改变,但孩子却掉着泪水和我大声辩驳到:“你不知道向我这年龄的孩子不能打吗?你会教育孩子吗?说着就把《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扔给了我。”我当时是又气又惊。气这孩子做错了事情还理直气壮,还说我不会教育她。但我又很惊讶,惊讶她竟然在看这本书,她竟然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去教育她,看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还真是治标不治本啊!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在闲暇之余再一次拿起了这本书。从此,我对这本书是爱不释手。你还别说,这本书还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震撼„„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教育孩子的难题,可翻一下这本书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还真是“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啊!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的责任之重大。现在,我的孩子十岁多,这可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父母又该从那些方面着手孩子的教育呢?我通过学习,觉得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给孩子一个稳定成长的环境 我们教育孩子常常只凭自己的头脑发热,想培养孩子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还想马上出效果,三分热情过后又不管不问,问题出现时就恼怒成羞:“我不是给你说过的该怎么样怎么样吗?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接着就是一通的责备。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不得不明 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信心和耐心,发现了问题千万不能急躁,要对症下药,问题总能解决。因为人本来就是在矛盾中生活,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我们为了孩子,一定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给孩子一个稳定成长的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听到更多的鼓励而不是责备,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家长的引领而不至于迷茫。从而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二、培养习惯,铸造品格,给孩子一个健康竞争的心态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以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给青春期一个健康的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发育较早,青春期提前到来,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逆反。逆反心理是一种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孩子不但无法客观的、准确的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弄明白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从原因上找对策,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纠正方案,最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正确对待,淡化处理,纠坏孩子任性妄为的坏脾气

孩子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这时我们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不然就会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对待孩子的任性和发脾气,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脸上不要过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处理,孩子在自觉没趣后会自己停止。

五、家校合一,积极沟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学习环境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也许是孩子智力方面存在问题;也许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存在问题;还可能是环境方面存在问题„„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出现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时,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配合,交流 情况,共同磋商。改善家庭的结构、条件、气氛、并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要孩子有了兴趣,他就有了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同时,我们还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在接近动植物的时候,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孩子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还能拥有博大的胸怀和生活的历练。

篇6:《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写给家长的,从中我获到了许多的启发,在此与大家共享。“学习——成长”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成为家长、教师的发展动力。《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中国有句老古话:“棒棍底下出孝子!”,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这样一句话常常出现:“孩子还小,打他干吗?他又不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中国,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家长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

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百害而无以利的。因此,以本人观点,孩子教育应结合中西方长处,特点施以“管教”,而且年轻父母应尽自己所能,亲子教育孩子,不应托管给老人。随着孩子一同学习,成长,这才是人生中精彩、重要的一课。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上一篇:验布标准范文下一篇:如画家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