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几个不要

2023-01-02

第一篇:家庭教育中的几个不要

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

教学课题:成语判断中的几个常见误用

教学思考

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综观本市中考语文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成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选成语一般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关键是对其意思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意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吃透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考点回顾

成语是中高考的必考点,题型上设置盲区,迷惑同学判断,导致很多同学做题目时拿捏不定,耗费了大量时间。下面介绍九种常见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9、对象用错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⑥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与“不合身”无关 )

⑦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

注1:望文生义导致误用

哀兵必胜:哀兵。悲愤的军队,不能理解为“悲伤的额军队”

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刊”,不能误解为“刊发”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差强人意: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训,典范、规则。

学而不厌:厌,满足,而不是“厌倦”。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常被误解为衣服不合身。 注2:形近导致误用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可用“不翼而飞”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真对待应用“不以为意” 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

深孚众望: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解为“不负众望”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易于“无可厚非”相混淆。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易于“无微不至”相混。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易混为“信口开河”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易混。

三、重复赘余

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①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耿耿于怀”就是“一直” “未能忘记”的意思)

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

③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孑然一身”就是“独自”)

④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料

到”,与句中“没想到”重复)

⑤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与“全身”重复)

四、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 “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

②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前后语意矛盾)

③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④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五、不分轻重

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①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六、不辨色彩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④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

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注:色彩易错

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只作褒义,不能用作贬义。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狗尾续貂: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中性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词。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

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贬义。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常被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

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怎么做,下面的或下辈的就学着怎么做(多指干坏事)。 义无返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溢美之词:过于赞美的言辞。常误用作褒义。 弹冠相庆:贬义。常被用于中性的互相庆贺。 面目全非:贬义,指事物的样子变得更糟糕。 振振有辞: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 权势大。多含贬义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贬义词。

七、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③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注:不合逻辑而错

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前面添加“浑身”就属累赘。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前面不可再加“被人”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不可充作“讲”的补语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八、修饰不当

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②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

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④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畅所欲言”与前边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搭配)

注:不明成语使用对象而误用

相敬如宾:指夫妻相互尊敬,不能用于其他方面。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一个。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不能凡美好的事物皆用。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用来形容人文景观,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主语是人,主语是物,用加上“令人”二字。

九、对象用错

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等等。

注:歉敬易错

鼎力相助:大力帮助,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薄的能力。

抛砖引玉: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用于自歉。

虚怀若谷:敬辞,形容非常谦虚,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可以表示对别人的敬意,只能对他人。 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出自自己之口。

试题精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B. 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 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D.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

D.日本首相于4月21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 B.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 .... C.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

第二篇:信贷业务中的几个法律案例

金审

近期,在一次业务培训中,授课老师精心讲解了信贷业务中的几个法律案例,兹录如下,并予简评,供全省农信社学习借鉴。

案例一:关于抵押物效力

新华学校是某市一所技术学校(民办),1999年该校出资兴办了一家加工厂。2008年6月,加工厂向当地一银行借款,找到学校要求提供担保。学校校长无奈之下,为该厂出具了一份保证函,并同银行签订了抵押协议,约定以校长配备使用的富康车作为抵押,并办理了登记。借款到期后,加工厂无法还清欠款,银行遂要求学校承担担保责任及执行抵押财产。

问:学校是否承担责任,富康车抵押是否有效?

解释:案例中学校不能作为保证人,但富康车抵押系有效抵押。《担保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但案例中的富康车属于给校长个人配备的,不属于教育设施和公益设施,因此抵押有效。如果抵押的是接送学生或者教师的校车则抵押无效。此外如果以学校的门面房抵押有效,以教室抵押则无效。学校也可以用自有的非教育设施和公益设施为自己借款作抵押。

1

点评:办理抵押物登记要严格按照《担保法》规定的可以作抵押物抵押的范畴办理,具体操作中,既要注意防范风险,又要注意方法创新,本案例中,除给校长配备的专车可以抵押外,还可尝试以收费权质押。

案例二:关于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

1999年11月15日某肉联厂在某银行借款80万元,副食品公司连带担保,2000年5月15日到期。2000年9月4日,银行向肉联厂送达催收通知书,2002年9月20日,银行向副食品公司主张权利,副食品公司在催收通知单上加盖公章。现银行向法院起诉,要求肉联厂归还贷款,副食品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问:案例中肉联厂和副食品公司是否承担偿还责任? 解释:肉联厂承担还款责任,副食品公司无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问题的批复》(法释„2004‟4号)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未依法向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的,保证责任消灭。保证责任消灭后,债权人书面通知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或者清偿债务,保证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的,人民法院不得认定保证人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是,该催款通知书内容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有关担保合同成立的规定,并经保证人签字认可,能够认定成立新的保证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证人按照新保证合同承担责任。”本案例中副食品公司2002年9月24日在催收通知单上加盖公章

2

时,其保证责任已经消灭,因此担保无效。如果银行与肉联厂、副食品公司三方制定了条款,签订的是还款协议,那么副食品公司承担保证责任。

点评:信用社办理的担保贷款通常为连带责任担保,担保责任期间与诉讼时效均为二年,信用社应当及时在诉讼期间内主张权利,及时中断诉讼时效。在下发催收通知单的同时,要与借款人、保证人共同达成书面文字的、内容详细的还款协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1号)规定,如果借款人、担保人不签字的,可以采取“发送信件或数据电文的方式主张权利”。实际操作中应将合同编号、结欠金额等信息写在挂号信封面,信封内夹催收通知单。信件的签收人可以是借款企业、担保企业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负责信件收发登记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此外,还可以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从借款人(担保人)账户扣划资金偿还贷款,比如借款人(担保人)账户只有10元钱,可以在每二年诉讼时效即将届满时扣划1元钱,可以扣划10次,累计诉讼时效可以达到20年。

案例三:关于债权主张

2006年3月23日张三在某信用社借款2万元,由李四保证担保,期限一年。借款后,张三外出打工无下落,信用社只好自贷款到期后至2010年连年向担保人李四下发催收通知单,李四均予以签字,2011年3月信用社向法院起诉要求李四偿还贷款。

3

问:李四是否有责任偿还贷款?

解释:李四不承担还款责任。因为张三外出导致诉讼时效丧失,李四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1号)第二十一条“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点评:借款人下落不明的,可以在国家级或者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催收。也可以采取上述“案例二”中列举的邮寄挂号信和账户扣划的办法中断诉讼时效。邮寄挂号信的签收人为借款人(担保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被授权主体。同住要求是连体建筑,同住的父母、保姆都可以,但是邻居则不可以。

案例四:关于合同部分无效

王军在某信用社借款7万元,由张某、李某、赵某、钱某四人担保,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贷款逾期后,信用社将王军及四位保证人诉至法院,追偿贷款。张某、李某二人对赵某、钱某在合同上的签名提出异议,申请字迹鉴定,经鉴定,赵某、钱某二人的字迹非其本人所签。

问:张某、李某应承担多少贷款偿还责任?

解释:由于赵某、钱某二人在合同上的签字非其本人所签,因此信用社有过错责任,所以赵某、钱某二人只承担债务的二分之一责任,即偿还3.5万元贷款,而非7万元。假如本案例中,

4

赵某、钱某二人在合同中也是其本人签字,那么四位保证人共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担保法》第12条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点评:信贷人员在签订合同中一定要确保“面谈面签”,不能让他人代办,要执行拍照存档制度,防范借名、冒名贷款。

案例五:关于信贷员代客户开户

谢某经某银行员工孙某介绍在工作的银行办理房产抵押贷款27万元。孙某替谢某在银行开立存折户,银行将27万元贷款存入谢某账户,并设臵密码后将存折交给孙某。后孙某失踪,谢某以银行未放贷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借款合同。法院一审判决支持谢某的诉求。

问:谢某是否承担还款责任?

解释:谢某不承担还款责任。因为谢某并未授权孙某为自己在银行开立账户,且谢某并未取得贷款。新的“三法一指引”实施后,合同履行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不能让信贷员代客户开立账户;二是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方式将贷款资金发放给特定人;三是受托支付应有符合条件的单据;四是自主支付应搜集凭据、归档备查。

点评:账户开立应由申请人亲自办理,严禁代办。贷款人应

5

按照借款合同约定,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提出支付申请,并授权贷款人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贷款资金。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

案例六:关于代位权的行使

2006年江某以自有房屋在银行抵押贷款16万元,期限二年。2007年4月因城市规划,房屋被拆迁,江某只领到9万元拆迁款后外出务工,拆迁公司下欠江某拆迁款21万元。贷款到期后形成不良。银行将江某诉至法院,因为江某失踪执行中断。银行向法院起诉要求拆迁公司代为归还16万元贷款本息。

问:银行的诉求是否成立?

解释:银行的诉求成立。银行与江某签订的抵押合同有效,银行是债权人,由于拆迁公司的行为导致银行的债权悬空。《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因此银行可以行使代位权要求拆迁公司代为归还

6

16万元贷款本息。

点评:在实际工作中,代位权的行使应当具备一定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法释„1999‟19号)的规定,“代位权的行使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三)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专属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案例七:关于担保合同效力

甲、乙、丙三人合办一公司,甲持有公司67%的股份并任法人代表,乙、丙不参与公司管理。2009年11月1日,甲以公司厂房作抵押为公司申请借款100万元(甲代替乙、丙在股东借款决议上签字)。发放贷款时,乙、丙向法院申请确认抵押合同无效。

问:抵押合同是否有效?

解释:办理公司贷款,要看公司的章程是否有特别规定,如果章程没有特殊规定,通常情况下公司为自己抵押担保,不需要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如果融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决策者赔偿。如果是公司为他人作抵押担保,需要有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本案例中企业为自己申请抵押贷款,有无股东会决议不影响抵押合同的效力。

点评:在办理企业借款时,无论企业是借款人还是担保人,都要认真查看企业的章程,了解借款(担保)是否需要股东会(董

7

事会)授权同意。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或合同签订经办人代替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时,也要看是否有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的权力范围、有效时间,预防越权代理。

案例八:抵押登记效力

2010年7月王某以自有的货车抵押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未办理登记),2010年10月王某将货车以5.5万元卖给陈某,陈某不知该车已经抵押。王某将货车交给陈某后,陈某办理了过户手续。2011年1月贷款到期后,王某未偿还贷款,信用社向法院起诉要求行使抵押权,但陈某认为该车归自己所有,信用社无权行使抵押权。

问:信用社的抵押合同是否成立?信用社的抵押权能否行使?

解释:信用社的抵押合同成立,但抵押权无法行使。《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二十四条“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点评:抵押贷款一定要到规定部门办理有效抵押登记。房地产抵押贷款中抵押房产属于竣工不久的,应了解是否存在拖欠工程建设款项,否则抵押物处臵变现时优先支付的是工程建设款项,因此要慎重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

8

第三篇:有理数运算中的几个技巧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运算,熟练地掌握有关的运算技巧,巧妙地运用有关数学方法,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必要保证.下面介绍一些运算技巧.

一、

归类运算

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归类加减,常常可以使运算简捷.如整数与整数结合、如分数与分数结合、同分母与同分母结合等.

例1

计算:-(0.5)-(-3)

+

2.75-(7).

解法一:-(0.5)-(-3)

+

2.75-(7)

=

(-0.5

+

2.75)

+

(3-7)

=

2.25-4=-2

.

解法二:-(0.5)-(-3)

+

2.75-(7)

=-0.5

+

3+

2.75-7=

(3

+

2-7

)

+

(-0.5

+

+

0.75

-=-2.

评析:解法一是小数与小数相结合,解法二整数与整数结合,这样解决了既含分数又含小数的有理数加减运算问题.同学们遇到类似问题时,应学会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二、

凑整求和

将相加可得整数的数放在一起进行运算(其中包括互为相反数相加),可以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例2

计算:。

解:原式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为了计算的方便,常把非整数凑成整数,一般凑成整一、整十、整百、整千等数,这样便于迅速得到答案.

三、

裂项相消法:凡是带有省略号的分数加减运算,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

解:应用关系式

来进行“拆项”。

原式

四、

逆用运算律

在处理有理数的数字运算中,若能根据题目所显示的结构、关系特征,对此加以灵活变形,便可巧妙地逆用分配律,使解题简洁明快.

例4

计算:17.48×37+174.8×1.9+8.74×88.

解:17.48×37+174.8×1.9+8.74×88

=17.48×37+(17.48×10)×1.9+17.48×44

=17.48×37+17.48×19+17.48×44

=

17.48×(37+19+44)

=

1748.

评析:很明显,灵活变形,逆用分配律,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解题效率.

五、

巧拆项

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或几个数之和的形式,或分解为它的因数相乘的形式。

例5

计算:。

解:原式

例6

计算:。

解:原式

评析:对于这些题目结构复杂,长度较大的数,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解决.解这类问题要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找出拆项规律,灵活巧妙地把问题解决.

六、

分组搭配

观察所求算式特征,巧妙运用分组搭配处理,可以简化运算.

例7

计算:2-3-4+5+6-7-8+9…+66-67-68+69.

解:2-3-4+5+6-7-8+9…+66-67-68+69

=

(2-3-4+5)+(6-7-8+9)+…+(66-67-68+69)

=

0+0+0+…+0

=

0.

评析:这种分组运算的过程,实质上是巧妙地添括号或去括号问题.

七、

倒序相加

在处理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常根据所求式结构,采用倒序相加减的方法把问题简化.

例8

计算+(+)+(++)+(+++)+…+(++…++).①

解:把①式括号内倒序后,得:

+(+)+(++)+(+++)+…+(++…++),

①+②得:1+2+3+4+…+58+59

=

1770,

∴+(+)+(++)+(+++)+…+(++…++)

=(1770)

=

885.

评析:显然,此类问题是不能“硬算”的,倒序相加可提高运算速度,降低复杂程度.

3、

4、

5.

计算:

6、计算:

7、计算:

8.

计算:

9.

计算:

16.48×37+164.8×1.9+8.24×88

第四篇:《税收征管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专题七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之一)

一、《税收征管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法》颁布于1992年9月,1995年又对其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这部法律对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规范,曾经起到了并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随着我国企业制度、财税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现实中的税收征管面临着巨大挑战:税源管理混乱、税收流失严重、税务执法随意而又缺乏力度、对税款征收有关部门不予配合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税收征管法》中某些地方的不完善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此,笔者拟从以下3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纳税人权利问题

(二)关于税务登记问题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实行法定登记的制度。它是税收征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纳税人整个纳税活动的开始。建立税务登记制度,便于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掌握税源信息,强化征管工作,防止漏管漏征。从这个目的来看,所有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应纳入税务登记的范畴。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做法。相比之下,我国在税务登记方面,无论是法律条文的表述还是实际情况,都存在较大的漏洞,亟需规范。

1.税务登记制度应约束所有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现行《税收征管法》关于税务登记的条文规定于第二章第一节,共3条。其中,第9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税务登记证件。从条文表述来看,我国法律将应办理税务登记的主体界定为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而不是全部纳税人。第9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就把纳税人分为了两类:直接受《税收征管法》约束的,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原则上也应该办理税务登记但《税收征管法》没有具体规定的纳税人。之所以作这样的区分,从当时的立法意图看,是因为在我国从事生产、经营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纳税人,是我国主要的纳税主体,而除此之外的纳税人较多的是临时取得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不具有经常性的纳税义务,因此将这部分人的税务登记事宜授权给国务院另行规定。同时这样也能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商登记制度统一起来,便于两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制度设计中作这样的考虑并非全无道理,但由于制度本身的构建很不严密,加之其他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得第9条的规定在实施中造成了与立法者意图相去甚远的结果。

在《税收征管法》中,立法者放弃了对“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税务登记问题的规定,对未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非从事生产、经营的,其他有关部门核准发证的经营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和应税行为的纳税人,应如何办理税务登记,《税收征管法》无规定,至今其他法律法规中也无明确规定。如收取培训费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培训费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纳税,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属非生产、经营单位,《税收征管法》不要求其办理税务登记,另一方面对其税款的征收,税收违法的处罚,却不得不比照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管理,两方面的不协调给税收征管带来诸多不便:纳税人自然不愿和税务机关多打交道,而税务机关也觉得对这部分纳税人进行管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然而却发生应税收入、财产和行为的纳税人越来越多,其应纳的税款也较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对纳税人实施普遍登记的原则,将所有纳税人的税务登记都纳入《税收征管法》约束的范围。可以单独加以规定的是现阶段我国只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自然人: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分析,现阶段我国将这部分数目众多、应纳税额相对较小的纳税人纳入税务登记的成本和其效益相比,显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个人纳税人一直不需登记,随着个人纳税数额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税收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银行个人存款管理的加强以及税收监控手段的改进等,我国终将也对个人建立完善的税务登记网络。就目前情况而

言,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改进需要我们加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登记义务。

上述对纳税人实行普遍登记以及建立扣缴义务人登记制度的做法在目前进行的税收征管改革中更具现实意义。改革的进行使“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正被人们普遍认同并接受,但人们在尝试新征管模式的同时,也放弃了旧模式的一些长处,如一些地方在开展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管员管户制度,在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同时,忽略了对税源的监控。这样试图通过征管方式改革来加强征管的做法更多地还是强调对行政手段的运用,对制度上的设计重视不够,极易造成强调一点加强一点,保了这头放了那头的现象。要在整体上加强对税收征管的控制,有必要从制度设计入手,从法律上对税源的控制作出规范。

2.协调税务登记和工商登记的关系

对按照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应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实际中并没有如立法者所预期的,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按法律规定,纳税人应当同时办理税务登记和工商登记,程序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以后,凭营业执照和法律规定的其他证件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但纳税人往往只办理工商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后却不办理税务登记,逃避纳税,这可以从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的对比情况中看出。据统计,1998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户为 3400万户,而同时期的税务登记户只有1400万户,工商登记户远远大于税务登记户。对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无有力的制约措施。

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现行的法律规定不利于发现违法行为。纳税人之所以积极办理工商登记,是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核发的营业执照在纳税人的种种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如果生产、经营者没有营业执照,很难进行经常的经济活动,或即使无照经营也容易被查出。税务登记证则不同,税务登记证只在一些涉税活动中需要,如申请减免税、退税、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领购发票等,纳税人进行的日常经济活动,如签订合同、开设银行账户等都不需要有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不愿进行税务登记的主要动机在于逃避纳税,所以也不需有税务登记证来进行各种涉税活动,至于发票的领购,在发票管理不完善以及执法受人为因素随意影响的状况下,寻找出能钻空子的漏洞并非难事。加之程序上工商登记在先、税务登记在后的规定,有逃税动机的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正是其进行“利益最大化”选择的合理结果。

以上结果可以从有关的“纳税人遵从”理论中找到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影响纳税人遵从税法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的利益刺激因素包括不遵从被发现的可能性、对不遵从行为的处罚情况等。纳税人不遵守税法规定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越有侥幸心理促使他确实作出违反规定的行为;对不遵从行为的处罚情况则与纳税人的遵从水平成正比例变动。以此考察我国的情况,由于税务登记证在纳税人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地位不高,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而又被税务执法机关发现、被处罚的机率较低,即使受到了处罚,其处罚和其得到的收益相比也小得多,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逃避税务登记义务行为的滋长。一起逃避税务登记的事例可能会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纳税人看到自己身边有不办理税务登记、偷税逃税但又未受处罚,或是处罚远小于其收益的情况,就会极大地激发纳税人的仿效倾向,进一步增加逃避登记行为,并使得合法办理税务登记、合法纳税的纳税人对自己的利益选择产生怀疑。

所以应对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中对税务登记的约束软化现象予以改变。可以考虑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工商登记的管理比较严格,对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约束也较强,生产、经营者为了开展正常经济活动的需要,总能自觉地办理工商登记,可以尝试将税务登记与工商登记结合起来,如改变税务登记的现行程序规定,将办理税务登记规定为办理工商登记的前提条件,或者规定在营业执照年检的时候必须持税务登记证等等,使税务登记不再成为可办可不办的事项。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税务登记证件在经常法律活动中的地位,如在银行开户、订立合同等方面应有税务登记证的参与,这还要和其他部门加以协调,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样,纳税人为自己生产、经营的需要,也不得不办理税务登记。不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要有对于违反登记义务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三)关于税款优先问题

1.税款优先的含义

税款优先是指税款的征收入库不受其他一般债权行使的限制,它体现了国家所拥有的税收权力上的一种优先权。税款优先反映的是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权利及其所代表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作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大都赋予了国家税收权以一定的优越性,即优先于一股债权而行使。

税款优先与税收权力的性质密切相关。历史上曾长期存在“权力关系说”和“债务关系说”两种观点来说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相应地,也就分别存在“行政权”和“债权”两种对实体法上税收权力的不同描述。《德国租税通则》通过以后,把税收权力视为一种公法上的债权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在把税收权力视为一种债权的情况下,它作为债权,其行使劣后于物权性质的抵押权、留置权等,同样道理也不能优先于由物权予以担保的债权。但税收权力又不同于一般的私法上的债权,国家征收税款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收又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正是这种公益性使得税收权力比代表私人利益的一般债权享有优先权。当然,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私法上的一般债权也会优于税收债权的行使。

这里税收权力的主体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及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权力的征税机关。现代国家的财政体系一般都实行分税制,即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分别由中央和地方两个不同级次的政府负责征收。虽然在有些国家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国税优先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税针对地税享有优先权。税收的优先权应是税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国税和地税的征收所代表的权力之间并无本质的差异,国税和地税之间也就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优先权是针对税收以外的一般债权而言的。

2.对我国税款优先原则的分析

对税款优先这样一个处理税收权力与其他权力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税收征管法》中没有规定。但在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制度上已初步勾勒出税款优先的原则,虽然从整体上看,这一原则还处于不甚明朗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状况中。

税款优先解决的是权力冲突问题,冲突一方是由国家行使征税权而对纳税人产生的债权,另一方是纳税人的其他一般债权人对其享有的债权。由于两者发生冲突最典型的状况存在于纳税人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满足两种权利要求之时,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国关于企业破产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对于企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的规定。我国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7条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破产企业所欠税款;破产债权。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外企业法人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与前述完全相同的清偿顺序。这些规定表明,税款的清偿,劣于职工工资和劳保费用,优先于一股债权,至于有担保的债权则提前得以实现,不在破产财产清偿之列。这样规定正是税收的一般优先权的体现。职工工资和劳保费用,因其不属于一般私法上的债权权益,而是基于劳动法或社会保障法上的权益,且通常与基本人权及社会公益密不可分,法律赋予它优先干国家税收受偿的权利,是从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出发所作的利益衡量,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一般的破产债权,如拖欠银行的贷款、对供应商的应付货款等,其清偿顺序都在国家税款之后,破产财产只有支付了所欠的税款以后,才能用于一般债务的清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虽没有明确指明税款优先的原则,但对税收债权和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先后顺序作了规定,其包含的精神即是税款优先。那么,税款优先在执行中的实现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从现实生活的实践来看,税款优先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流于文字表述而已。税款优先在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权与司法权或其他行政执法权的冲突中成为一句空话;或者在纳税人采取的种种违规行为下无所作为。

就前者而言,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采取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查封、扣押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时,常常发现所要查封、扣押的物品已被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先行查封、扣押,而对税务机关已经查封、扣押的物品,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二次进行查封、扣押。甚至有些司法或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了涉税违法行为,但以种种借口阻碍税款的入库甚至挪用税款。这里,不同权力之间的冲突产生了税务执法功能弱化的后果。由于税务机关的执法权是为了保护公法上的债权,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免费搭车、进而损害全体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而司法权的行使更多情况下是为了保护私人利益,其他行政执法权所要维护的利益也多不具备税收的强烈公益性,所以,税务执法权原则上应优于其他权力。但我国缺乏这方面的相关协调规定,倒是《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不得重复冻结。《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法院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任何机关不得再行查封、扣押、冻结;否则,法院有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在税款优先和不得重复执行的矛盾中,税款优先就成为制度漏洞的牺牲品。

就后者而言,纳税人在进行破产清算时,或违规操作,或利用法律规定不完善的漏洞,使税款优先原则实际上被架空。《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破产时,其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以拍卖或招标方式为主依法转让,转让所得先用于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这个规定是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为有利于妥善解决职工出路而作出的。但在执行中,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往往不限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而是扩大到了企业的全部破产财产,这就无形中侵蚀了税款。有些地方还推行所谓的“无震荡破产”,即先解决好职工的安置问题,后向法院申请破产。在这类破产案件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离退休职工将来可能支付的全部退休金都随着工资、劳保费用被归入了第一清偿顺序,且数额十分巨大,破产企业的财产在支付完这些不尽合理的费用之后,能够用于清偿税款的也就为数不多了,有时连这些费用的支付都不够,更别提缴清所欠税款了。还有少数企业申请破产的主要动机就是借机摆脱大量的税款以及其他债务,假破产之名行逃债之实,这种情况下的税款优先更是空中楼阁。除了破产,企业在进行分立、合并或改制之时,也往往趁机对以往的欠税推诿扯皮,使得税款优先流于空谈。

3.明确并切实保障税款优先原则

如上所述,税款优先原则虽在我国法律中有所涉及,但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确认。为保障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有必要在《税收征管法》和即将制定的税收基本法中明确税款优先的原则,即税收债权享有先于一般债权人行使的优先权。相应地,要对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进行修改,如在税务执法方面,可以考虑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规定,给税务执法权以一定的自由空间。或者对税务机关和法院的关系进行协调,如也可以规定两种强制措施的并行不悖,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在被执行财产的变卖价值中,税款的征收应优于一般债权的实现。对此,法院或其他机关应有协助的义务。在《破产法》方面,要明确处于第一清偿顺序的是破产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和劳保费用,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是不包括在内的,对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劳保费用也要有一个最高标准;为防止企业恶意地利用对一般债权提供担保来达到优先清偿一股债权的月的,可以考虑借鉴国外有关做法,对有担保债权的担保设定时间加以限制;加强反破产欺诈的规定,防止企业利用破产逃避税款的缴纳。对企业的分立、合并和改制加以控制,规定企业发生以上情况时,须向税务机关报告,原则上应缴清所欠的税款后才能进行分并或改制,有特殊原因的也可暂不缴清,但需经税务机关的批准。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保障税款优先得以实施的制度规定,否则对税款优先再好的设计也只能是纸面上的,实际的情况可能远远出乎立法者的意料。如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税务机关有权在必要时,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但法律并没有明确有关机关拒绝与税务机关合作,造成税款流失而应负的法律责任,这样状态下的法律条文也只能是法律条文,税务机关的权力也就在单纯的条文状态下不知所终。法律的实施状况会进一步影响不同利益主体的预期、博弈活动及机会主义倾向,多种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可能会使制度的运行结果大大偏离立法者的原意。对违反税款优先原则应负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对我国也许更具现实意义。

【注释】

这里指的是2001年修订以前的《税收征管法》。

参见本书《纳税人权利》一文。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对各自负责征收管理的纳税人实施统一代码,分别登记,分别管理。

2001年修订的《税收征管法》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该法第15条第3款规定:“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参见王火生:《美国的“纳税人遵从”理论及其对我国征管改革的启示》,《涉外税务》1998年第1期。

2001年修订的《税收征管法》对这一问题作了相应地完善,该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第17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其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账户账号。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第73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由税务机关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参见张守文:《论税收的一般优先权》,《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

如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在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税收债权不得优先于个人储蓄的还本付息请求权,而后者在性质上本为一般债权。

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17条,《民事诉讼法》第94条及第22章的有关规定。

2001修订的《税收征管法》已经规定了税收的一般优先权。对这一规定尚存在不足的分析可参见本书《我国税法对国外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借鉴》一文。

关于这一问题,2001年修订的《税收征管法》已经作了相应的完善,该法第48条规定:“纳税人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出处】

(原文与宋丽合作发表于《税务研究》2000年第11期;收入本书时作了部分增减)

【写作年份】2000

【学科类别】经济法->财税

第五篇:教学管理中的几个难点及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一面是要教学成绩出高质量的压力,一面是教师待遇锐减,出工不出力,疏于各种活动的参与,更别说是观念的更新了。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负责人,如果不因时而变,不动脑筋,凭着经验死干硬干,到头来同样也是费力不讨好,不仅质量起不来,人也会得罪不少。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到底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到底该如何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回顾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曾在迷惑中彷徨,思前顾后,有一些体会,特提出来与同行共讨:

●难点之一:

班科教师没有班级质量整体意识,单打独斗。要么不管课堂如何、教学质量如何,得过且过;要么拼命挤占时间,害得其他学科作业也完不成,自己一科成绩起来了,其他学科成绩一塌糊涂。结果就是全校教学质量整体提不高。

☆对策:

实行的“班级整体考核制”:即以班级教学质量整体考核为核心,以班级建设为龙头,实行教师利益捆绑,加强班级整体责任感,学校将目标分解到班级,责任落实到班级,考核落实到班级,重视学科教学的协调发展,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提高。一是抓好聘任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二是班级整体教学质量考核,学校不再单独评价某个教师教学成绩的高低,而是所在班级的各科总成绩,将统考学科按比例全部纳入考核范围之中。毕业班按基本目标和奖励目标,主要为国重人数、省重人数、普通高中、升学比例、一次性合格率。控流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质量经费中考核。最后经费发放给班主任,由班主任进行分配。

◎效果:

1、调动全员管理积极性:教师利益捆绑后,每位教师认识到所教班级的好坏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它与科任教师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样,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对班级的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地投入班级管理,自觉地进行班科教师联系、想办法、出对策、个别谈话、整体教育等,教师树立了“班级的事就是大家的事,科任教师都是副班主任”的观念。

2、促进学科均衡性发展:班级整体考核,面向的是所有统考学科,只要其中一科或两科教学质量较差,全班的教学质量就上不来。由于各科任教师利益捆绑,一是教师生怕拉后腿,影响其他教师的利益,受到指责,消除了拖拉疲塌、不负责任的现象;二是班科教师之间思想更为统

一、步调更为一致、行动更为协调,再无争抢时间、蛮干死整的现象。学生头脑中也没有主科、副科之分,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凡是学校开设的科目都是重要的,每门课程必须学好。这一经验,在大林中学效果明显,近几年来,除中考成绩较为突出外,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科目的成绩,也是在全县处于前几名。

●难点之二:

教师疏于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研活动形同虚设:要么根本不参加;要么参加不发言;要么发言就敷衍,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教师对这样的教研活动根本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学到什么了。

☆对策:

随着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规范,要想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取胜,关键在于加强教师课改理念的领悟和落实工作,强化教师研究、交流力度。为此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教研组考核细则》和《备课组考核细则》,给予一定经费,对整个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整体考核。如教研组考核内容包括:

(一)教研数量:每周一次(若时间或地点有变,以小黑板形式书写通知),行政抽查,少一次扣5分;人人参加,缺一人次扣0.2分。

(二)教研质量:规范教研组活动程序;教师人人发言,发言遵循“1+2”模式,即必须至少谈两个缺点和一个亮点,少一人发言扣0.2分,教师发言不具备“1+2”,少一个扣0.1分;做好详细记录,填写规范,没交记录考核为第三等级,未按时上交的扣0.5分,记录填写不完整的扣0.2分,记录不真实的扣0.5分。

(三)教师听课:坚持行政人员签字制度,保证听课次数,没有做到每次签名的扣0.1分;新教师每周两次,教师每周一次,少一次扣0.1分;填写不完整,如无时间、意见反馈,一次扣0.1分。考核时累计扣分,评出一二三等级,按等级发放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整体经费。

备课组考核和教研组考核基本相同,同时参照制定了《班主任班科教师联系会考核细则》。

2 ◎效果:

教师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班科教师联系会中的表现,以及听课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而且会对整个小集体的考核结果产生影响,牵扯到大家的利益。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保证,不过关键还是教导处在检查时一定要逗硬,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难点之三:

教师对“七认真”工作敷衍,尤其是备课、听课、作业批改:备课时要么照抄教案,要么环节不落实,要么干脆不备课;听课记录要么照抄,甚至连借来抄都懒得,干脆用自己的教案炮制,更别说记录规范的填写和意见的反馈了;作业布置次数不够,没有做到全批全改,或者大笔一挥,不管对错,或者干脆不批。试想,如此这般如何能提高学校质量啊。当然出现此类情况,与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有很大关系。

☆对策:

1、制定《常规管理要点》,将“七认真”各项工作做精细要求,结合要求制定出详尽的《“七认真”检查细则》。

2、严格学月检查,每月以简报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平时工作,直接纳入教师考核。

3、听课情况的检查,作为教研组考核的重要内容。 ◎效果:

通过明确要求、严格检查、考核逗硬,教师的常规工作逐步规范,这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上一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下一篇:集团纪委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