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偏位处理方案

2024-05-01

柱子偏位处理方案(精选5篇)

篇1:柱子偏位处理方案

基础框架柱子偏位处理方案

情况说明;

根据现场测量情况有部分柱框架柱在施工过程中发较大偏位现进行处理,以保证上部结构顺利施工。

施工方法:

1、将偏移的钢筋根部剔凿,剔凿深度为宽深为5Cm小坑,然后采用 扳手1:6将偏位钢筋打弯,调至到正确位置每根钢柱再附加一根七安拐 钢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1100,弯脚为150.2、如果偏位严重按上需方法处理还满足不了要求重新植筋柱的主筋、植筋后采用、值筋后采用拉拔试验检测值筋的强度,将偏位的钢筋按规范要求锚入到承台。

3.2、绑扎到位后及比原承台砼强度提高一下等级浇柱子根部。

3.增加柱子砼断面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日期.

篇2:柱子偏位处理方案

#######工程楼位于#####路东,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浙江省#####有限公司设计,浙江###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现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由于我方在施工时疏于控制,造成构造柱局部偏位比较严重,特编制此处理方案。

二、参照标准及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XX,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XX,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 《建筑施工手册》20XX年第四版,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三、处理程序

轴线复核―― 构造柱定位―― 附加钢筋设置――复核验收。

四、处理方法

对上述各幢楼,逐一进行轴线复核,弹出构造柱外框线,对于构造柱竖向钢筋位移30mm以上的构造柱筋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首先凿除构造柱根部砼至满足构造柱主筋锚固长度位置,然后清理干净,按照构造柱外框线扣除保护层位置,利用配置的统长钢筋绑扎在梁、圈梁的主筋上,构造柱根部500mm范围内加密,间距未50mm,见附图:

2、把预留在楼面上的构造柱钢筋弯直,露在构造柱外框线以外的钢筋切除,然后清理干净,采用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下有地下室的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捣密实。

3、每幢楼处理完毕后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待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技术要求

1、打凿混凝土表面时采用人工打凿,不得使用风镐。人工打凿时应仔细认真,不得凿伤板、梁、圈梁的主筋及箍筋。

2、打凿时应控制打凿面长宽尺寸,不得过大,以满足处理所需尺寸为准。

3、钢筋采用原构造柱相同规格钢筋,下料必须正确,特别是焊接接头长度。

六、质量要求

1、钢筋焊接时必须严格控制构造柱钢筋位置,确保主筋位置在允许范围内。焊接采用单面焊接,焊接接头长度不得少于10d。严格控制焊接质量,且按规定制作相应的试验接头。

2、构造柱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认真清理根部,且用水冲洗干净后,用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套浆处理。

######工程公司

星星港湾项目部

篇3:乐平洲渡大桥桩基偏位处理方法

乐平洲渡大桥位于江西省乐平市名口镇,跨越乐安河,设计荷载等级标准为公路Ⅱ级。本桥上部构造为7孔30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加2孔50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梁全长317.96 m。桥梁上部横向布置形式为:预应力箱梁为2片,梁高1.6 m;预应力T梁为3片,梁高2.8 m;下部采用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直径分别为150 cm和200 cm两种,桩顶分别配有120 cm和150 cm高的横系梁,墩柱直径为130 cm和180 cm,墩柱顶均设有盖梁,盖梁梁高120 cm,宽度有170 cm和220 cm两种。因施工测量放样控制不当,造成2-1号桩形心位置顺桥向向德兴岸偏离15 cm,横桥向向乐安河下游偏离10 cm,现该桥桥墩已完成桩顶系梁及立柱施工,盖梁未实施。桩柱的详细尺寸见图1。

2受力计算

2.1 计算参数取值

桥墩尺寸及材料用量取值根据变更后所出具的变更图纸,相关材料计算参数取值如下。

2.1.1 普通钢筋的材料特性

螺纹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sk=335 MPa;

螺纹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80 MPa;

螺纹钢筋弹性模量:Es=2.0×105 MPa。

注:参数根据JTG D62-2004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取用。

2.1.2 混凝土相关参数

抗压强度标准值:fck=16.7 MPa;

抗压强度设计值:fcd=11.5 MPa;

弹性模量:Ec=2.8×104 MPa;

泊松比:vc=0.2;

剪切模量:Gc=0.4Ec;

线膨胀系数:αc=1×10-5;

容重:γ=25 kN/m3。

注:上述参数根据JTG D62-2004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取用。

2.1.3 其他

桥梁安全等级:二级;桩基冲刷深度:1.5 m;杆件计算长度系数:2。

2.2 计算结果

计算模型根据实际浇筑墩柱结构进行了简化,按单桩进行结构抗力检算。计算中只考虑了恒载、汽车活载、温度力、制动力,未考虑顺桥向的风力、船只撞击力等因素的影响。计算中因桩顺桥向偏心而产生的恒载附加弯矩计入复核截面中,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对控制截面进行检算。计算结果见表1,表2。

由以上计算结果得出,在桩形心顺桥向偏离15 cm后还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但从表1,表2中可发现,组合轴力已非常接近轴力,无安全储备。

3处理方法

3.1 方案

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工期很紧的要求,经项目四方会议研究决定,初步拟在顺桥向在2-1号桩乐平岸侧,距2-1号桩净距为2 m处 设置一根直径为1 m的扁担桩,桩基长度与2-1号桩相同(约13 m),并对2-1号桩与新增承台连接处混凝土予以凿毛,以保证两者的有效连接,使之形成一个门形框架,共同承担2-1号柱传递下来的荷载,而此处理方案的关键技术有两处:1)在形成扁担桩孔时,宜采用回旋钻,尽可能的减少对原有桩的扰动。2)承台与2-1号桩必须采用植筋的方法,保证两者的有效连接(处理后的平面布置图见图2)。

而桩横向偏心产生的附加荷载效应,可由2-1号柱、2-2号柱与盖梁组成的框架共同承担,对使用基本不造成影响。

3.2工艺

3.2.1扁担桩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钻机就位成孔→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浇筑混凝土。

3.2.2新增承台施工工艺

凿毛浇筑表面→清洗表面→植入连接钢筋→绑扎焊接钢筋骨架→立模→浇筑混凝土→养生拆模。

施工中要求凿毛面积大于拟浇筑表面面积的80%,凿毛成麻坑或沟槽状,且深度不小于6 mm,并露出粗骨料。

3.2.3植筋施工工艺

清理原结构表面及配料→标定位置→钻孔→高压空气清孔→注浆→插入钢筋→静置固化→质量检验。

植筋施工中应注意事项:1)应对钻孔孔洞进行清洁,钢筋进行除锈、除油;2)严禁采用将植筋胶直接涂抹在钢筋上插入孔内的方式植筋;3)植入锚固钢筋时,如遇到原结构内钢筋,可适当调整锚固筋的间距;4)为防止施焊时温度过高而影响植筋胶的粘结性能,要求在植筋根部采取合理有效的降温措施。

4结语

篇4:柱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发现问题

地下室基础混凝土浇筑后,发现负二层部分柱预留钢筋有偏位现象,偏位尺寸主要在20mm以内,个别柱筋偏位较大,超出20mm。规范允许偏差:轴线8mm,钢筋保护层5mm,共计13mm,即凡是偏差超出13mm的柱主筋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均需进行整改。

二、原因分析

柱钢筋骨架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偏位未及时进行放线校核,现场质量监督不到位等。

三、整改措施

针对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如下:

采用人工调整复位方法,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与偏位柱筋点焊或绑扎,作为加强筋。弯折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柱须保证弯折段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故放线时应在柱预留钢筋根部向外放大30mm,放大头的高度要超出弯折平直段40mm,复位后的部分按原设计尺寸放线支模。

篇5:柱筋偏位处理措施

编制依据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一、柱钢筋质量存在的问题

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柱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的现象,个别柱筋严重偏出柱边线。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二、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电焊固定,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三、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mm时

2、钢筋位移大于20且不大于50mm时,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mm;如下图:

20﹤偏移量≦50mm时

3、钢筋位移大于50mm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宜采用植筋补强的办法,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的措施后再辅以植筋补强。植筋需钻孔,深度为 15d,植筋直径小于柱筋一个级别,长度为一个搭接长度。植筋采用植筋胶。如下图:

50mm﹤偏移量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时

上一篇:法制教育讲座宣传报道下一篇:在住校生家长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