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

2024-04-26

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精选6篇)

篇1: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2011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

意 见

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和富民强省这一中心任务,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师生文明素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师生。

2.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国外形势特点,帮助广大师生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以“十二五”取得的成就鼓舞师生,以“十二五”新的历史使命激励师生,引导广大师生投身到实现“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上来,把思想统一到对党的高度信任和认同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原经济区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上来。

3.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学习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历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二是学习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提高广大师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学习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针对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更加明显、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渠道更加复杂、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量出现的新情况,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及时理顺师生的思想情绪,化解矛盾,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组织开展以诗歌朗诵、唱红歌、红色歌舞、语言类情景剧等形式为主、丰富多彩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大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努力工作,成长成才。大力宣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大力宣传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宣传教育。

二、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1.深入开展“践行文明礼仪我先行”活动,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运用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生活”主题演讲等活动方式,扎实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活动。积极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引导师生摒弃陋习,遵守交通规则,塑造“文明河南、礼仪之省”的良好形象。

2.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我参与”活动,大兴读书学习之风。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广大师生投身读书学习活动,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营造全民读书、提升素养的浓厚氛围。

3.扎实开展“资源节约我带头”活动,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倡导适度消费,倡导节俭生活,倡导资源节约的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引导师生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粮、一张纸,一升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大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兴爱心救助之风。结合学校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包括留守儿童)志愿服务。

三、以推荐评选全国和全省道德模范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认真做好本地本校道德模范的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师生,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参与“全国道德模范”和“河南省道德模范”投票,形成“师生评、评师生、师生学、学师生”的良好氛围。

2.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形成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3.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扩大道德模范的社会影响,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4.深入开展以“两创两争”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以“创建文明学校、创建文明班级,争做文明教师、争做文明学生”为主要内容的“两创两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评选、命名表彰一批2010-2011省级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教师和文明学生,不断深化以“两创两争”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总结和深入挖掘近年来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群体事迹,在各类教育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编印《河南省教育系统文明模范先进群体事迹汇集》,集中展示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良好精神风貌,向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七一”节前后,在“两创两争”评选表彰基础上,隆重表彰一批自“两创两争”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的先进群体典型,分别授予“文明标兵学校”、“文明先进班级”、“文明先进教师”、“文明先进学生”荣誉称号。

四、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德育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围绕建党90周年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系列主题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文明习惯行为养成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指导各地方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2.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继续开展河南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全国中职学校第八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继续开展省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审活动。

3.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创建廉洁和谐校园为目标,深入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五、以培养中原经济区合格建设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扎实开展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完善高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开展廉洁意识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推进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完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河南省普通高校第二轮德育评估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调研工作。加强高校师生思想动态调查,继续开展全省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指导完成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改选换届工作。继续开展“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奖”评选表彰工作,启动评审2011“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评选表彰。

3.突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研究制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4.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和社科工作队伍建设。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基本状况调研,全面了解辅导员工作状况和思想状况。研究制定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继续举办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并逐步开展分类示范培训和高级骨干研修,加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培养力度。继续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选拔培养一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实施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进一步加强研修班管理,完善研修长效机制。

5.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推进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宏观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为依据,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督察。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继续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评审工作。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大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继续举办高校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培训班。

6.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力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咨政育人和文化传播水平。按照流动管理、优胜劣汰的要求,完善基地建设的管理评价机制,引导基地提升内涵、发展特色。支持和鼓励高校重点研究基地申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同时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建设一批新的基地。

7.着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工作。完善和修订《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做好2011和2012基地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规划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进一步做好项目中期评估。启动实施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委托项目招标工作,整合高校科研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做好项目中期评估、经费管理和结项审查。

8.继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召开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成立河南省高校社科管理研究会,加强各高校社科管理系统的交流和沟通,提升社科管理工作水平。召开高校R&D资源清查暨2011科技/社科统计年报工作会议。做好社科年鉴的报送出版工作。组织开展全省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评估工作。研究制定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的项目立项和成果奖评审工作,进一步规范课题评审、过程管理、结项及成果转化工作。认真开展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对有重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扩大社科研究成果奖的支持力度。规范学校教学科研行为,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治力度,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六、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目的,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通过遴选主题、树立典型、组织师德征文、演讲比赛和师德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忠于真理,学为人师,坚守学术道德、倡导学术诚信,着力形成严谨求实、潜心治学的学术风气,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

2.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省中小学校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切实加强教师师德考核,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弘扬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七、以深入开展统战工作调研为抓手,扎实推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1.深入开展统战工作调研。全面准确了解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现状,重点对高校统战工作机构设置、统战队伍建设、统战工作情况等进行基础调研,摸清底数,掌握情况。

2.扎实推进统一战线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做到高校统战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落实,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八、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重心,努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1.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和“全省中小学安全月”活动。继续强化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预防灾害、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能力。加大学校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力度,适时组织全省中小学安全检查。继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及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2.认真做好高校维护稳定工作。一是深化维护稳定工作体系建设。完善各地各高校维护稳定工作领导机构建设,研究制定高校稳定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实行办法,建立重大不稳定问题处置工作书面报告制度。组织开展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建设专项督查;二是积极推进建立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加强高校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建立省(教育厅)、市(各地教育工作部门)、校(高校)“月(季)研判”工作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各地各高校建立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做好教育舆情汇集和分析工作。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指导;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健全工作队伍,着力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维稳业务培训。加强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开展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邪教、网络评论的轮训工作,建设一支领导有力、职责清晰、专兼结合、全员负责的维稳处突工作队伍。按照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指导各地各高校对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进行一轮修订完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抵御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做好高校涉藏、涉疆维护稳定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认真做好高校防范恐怖袭击工作,着力加强对重点部位、基础设施(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安全防控。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传销进校园活动。密切与统战、公安、安全、宗教等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加强对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五是完善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的作用,增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发现能力,构建专群结合的维稳信息工作网络,努力实现预知、预警、预防。密切跟踪和研究社会网站影响高校稳定问题,为维护高校稳定营造良好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推动各校加强BBS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对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类公共事件的应对。

篇2: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

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省辖市委组织部、教育局党委(党组),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的领导,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维护民办高校的和谐稳定,根据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规范民办高校党组织的设置和隶属关系

(一)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凡依照国家有关行政法规,经批准设立的民办高校要及时建立党组织。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民办高下一般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院系及以下单位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或党支部委员会。校党委应本着精简、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工作机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办公室。

(二)规范民办高校党组织任期和委员名额。校级党的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委员名额依学校党员人数、党组织数和工作需要确定,本科学校一般为7—9人,专科学校一般为5—7人,设书记、副书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与学校党的委员会任期相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设书记。

院系级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或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委员名额一般为3—5人,设书记。

学校党委和纪委负责人工作变动时,必须事先征求上级党组织的意见。

(三)理顺民办高校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民办高校党组织关系一般隶属于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有特殊情况的,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由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商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确定。

二、明确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和职责

(四)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职责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2、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招生收费等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引导和监督学校遵守法律法规,支持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其依法治教规范管理。

3、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学校的合理要求,帮助解决影响学习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4、全面加强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5、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6、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7、做好统一占线工作,支持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

(五)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2、检查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

3、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按照职责范围检查、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取消对党员的处分。

5、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的章程规定的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六)院系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1、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2、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按照职权范围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3、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做好本单位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4、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本款适用于院系级党的支部委员会。

5、领导本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6、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

三、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

(七)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提高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学校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学校决策机构、行政管理机构中的党员可按照党的有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党组织与学校决策机构的协商沟通机制,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民办高校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八)选好配强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民办高校必须有1名以上的专职党委组织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可选派德才兼备、熟悉教育工作的党员干部,到民办高校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也可选派退休党员干部到民办高校党组织任职。退休党员干部必须熟悉党务和教育工作,身体健康,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政府派学校的督导专员。加强对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监督,不断提高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其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廉洁自律。

(九)加强民办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根绝学校实际和党建工作需要,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党务干部队伍。学校党委职能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在校生规模5000人以下的,不少于3人:5000—10000人的,不少于5人,10000以上的,不少于7人。院系及以下党组织负责人应由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担任。院系党组织应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对兼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应计算工作量。民办高校干部的教育培训要纳入全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参加相应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十)加强民办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制度,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果冻。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校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臵不合格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在民办高校签订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的党员,应转入组织关系;连续工作不如六个月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转移组织关系的,应开具党员证明信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

(十一)积极慎重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全面把握党员标准,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教育,保证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及时研究分析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

(十二)加强民办高校党校建设。民办高校应设立党校,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和工作机制,有计划的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

四、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十三)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建立和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订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校(院)长要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学校基层党团组织要认真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十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深入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深入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十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按照规定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抓好教师配备和业务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十六)加强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辅导员总体上安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规模较小的学校,可适当增加比例。每个班级都要配备1名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十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注重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论坛和社团组织的管理。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

(十八)认真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时间中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

五、维护民办高校安全稳定

(十九)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民办高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民办高校党组织要积极协调学校决策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研究部署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对安全稳定工作的督促检查。推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护机制、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统筹化解矛盾纠纷。(二十)加强学校安全稳定的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院系级党组织和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完善维护安全稳定的基层组织网络。积极开展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守法自律意识,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推进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二十一)严格落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逐级签订责任书,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稳定工作督察制度,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没有及时解决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稳定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

(二十二)高度重视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民办高校所在地党委要把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民办高校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情况,关心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规划指导,帮助解决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二十三)建立完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民办高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协调决策机构,行政管理机构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健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保障体系,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必须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党组织活动的时间和场所要有所保证。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在党费使用上,要对民办高校给予支持和倾斜。

(二十四)积极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民办高校党组织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工作实际,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要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指导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协调公办高校对口支持民办高校,将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运用到民办高校;推进民办高校党务干部到公办高校挂职锻炼。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二十五)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评估检查。结合民办高校实际,逐步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目标。定期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本意见适用于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执行。

各民办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

篇3: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

河南教育 (高教) :朱厅长, 您好!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较多, 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历来非常重视学生资助工作, 特别是2004年成立了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后, 积极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新政策,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资助工作水平, 使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您介绍一下学生资助工作十年来在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朱清孟:教育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国计民生。其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国家及我省提出的资助目标, 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因此, 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是国家在教育领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推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 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进步和文明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全力推进。

2004年, 在国家对机构编制控制十分严格的情况下, 经省编办批准, 我厅成立了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这充分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中心成立初期, 重点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作为国家强力推进的惠民政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和根本措施。自1999年该项政策实施以来, 工作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2004年, 在全国国家助学贷款普遍推进困难、银行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和高校大面积停贷的严峻背景下, 经教育部协调、国家银监会批准, 在我省进行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助学贷款业务的试点。在省政府的领导和强力推动下, 在财政厅、人行、银监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与国家开发银行密切合作, 大胆创新, 探索建立了以“强化高校管理、激励约束并重、各方共担风险”为主要特点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率先在全国取得了工作突破。同时, 我们依托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个平台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建立了省属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融资模式等, 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 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后, 国家及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建立起了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迅速扩大。

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促进公平,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 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我省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 要求“兜底线, 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继续抓好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 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在资助政策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全省各级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对资助工作的经费投入大规模增加, 仅2013年全省资助经费总投入就达到68.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3倍;资助学生1017.5万人次, 比2006年增加了4.2倍;其中财政投入达59.6亿元, 较2006年增长7.6倍;占总投入的比例为86.8%, 较2006年提高了41%。

实践证明, 学生资助工作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 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保障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赞誉。

河南教育 (高教) :经过十年的发展, 我省的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取得这些成绩, 我省的学生资助工作都做了哪些努力?

朱清孟:这些年来, 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在教育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 实施了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在普通本专科教育阶段, 实施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困补助等多项资助政策。在高中教育阶段, 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 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 对农村学生全面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在学前教育阶段, 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 为我省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健全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资助工作机构。目前, 全省18个省辖市和145个县 (市、区) 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分别占市、县总数的100%和92%;75.6%的市、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多数市、县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归口管理。除个别新建学校外, 全省各高校成立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资助管理中心和院系资助工作组。各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明确了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资助工作专职人员1500多人。

三是构建了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从2006年开始, 我省就对高校进行国家助学贷款专项考核和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考核。2013年, 教育部出台了《全国省级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 从2014年开始对各省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我省也从2014年开始, 对市、县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和生源地贷款业务专项考核。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使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显著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资助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四是完善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十年来, 我们创立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强化了贷款管理, 形成了激励约束机制, 实现了“应贷尽贷”;建立了中职资助“预拨经费、省级审批备案发放、期末结算”的工作模式和“统一办卡、集中发放”的资金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加强对资助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的监督;采用国家奖助学金“网上集中申报、网下集中审核”的工作方式, 进一步规范了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的管理;坚持高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能顺利入学并得到有效资助;加强了学生资助工作检查, 及时对各地、各学校资助政策落实、资助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评估。

河南教育 (高教) :河南学生资助工作十年来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而随着近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生资助工作有没有遇到新的问题?

朱清孟:我省学生资助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近年, 我省学生资助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从2007年的21.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8.6亿元, 7年的总投入达到334亿元。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 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 也使资金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在资助资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如何更好地优化资助经费投入结构, 让资助更有效?如何公平分配资助资金, 让资助更公正?如何加强资助工作信息监管, 让资助更科学?这些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河南教育 (高教) :是的, 这些确实是目前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 您有哪些思考?

朱清孟:解决好这些新问题,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积极创新, 需要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充分认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进一步提升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使命感,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了解新情况, 探索新方法, 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学生资助工作,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直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既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 也使我们感到责任更加重大。学生资助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力推动下进行的。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措施,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主要领导多次批示, 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我省学生资助工作, 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这既是对我们学生资助工作者的信任, 也寄托着更多的期望。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 受助群体庞大, 经费投入较多,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更新, 人民群众的教育公平意识不断增强, 对资助工作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些变化都要求学生资助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及时做出应对, 回应关切。

河南教育 (高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其中明确提出, 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这对国家和我省的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 我省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朱清孟:面对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 做好常规性工作, 抓好重点工作, 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是确保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要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2011年年底, 我省出台了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基本原则是“市县先行、省级奖补”。2013年, 我省根据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已下达奖补资金3810万元。尚未出台实施方案的市县,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精神, 制定有效措施, 尽快使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要加强沟通协调, 会商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扩大资助面, 提高资助标准, 努力实现应助尽助。要搞好研究生资助工作。今年, 研究生教育已经实行全面收费制度并建立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各高校要在实行收费制度的同时, 做好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 保证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要实现生源地贷款“应贷尽贷”。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主要是解决考往省外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贷款难的问题。今年, 我们必须保证实现政策全覆盖。

二是确保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健全高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高校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必须落实的学生资助政策。我省自2005年创立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 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已进入实施的第十年, 从全省情况看运行良好。2011年首批本金大规模到期, 至2013年年底, 累计到期本金12.3亿元, 至2014年8月底, 综合违约率下降到3%以下, 远低于我省14%的风险补偿金的比例。按照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业务合作协议, 国家开发银行已落实奖励资金1.06亿元, 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521万元、4300万元、4800万元。各高校要按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的要求, 完善国家开发银行奖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促进“河南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确保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经费足额到位。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资助困难学生是国家资助政策的规定, 是资助经费的重要来源。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应按照4%~6%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从省审计厅审计情况来看, 部分高校存在未足额提取资助经费的现象。各地、各学校要对提取资助经费及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 要认真整改。要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 不得截留、挪用。

河南教育 (高教) :我们知道, 随着我省学生资助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资助资金监督管理也面临着新课题。请您谈谈我省未来在资助资金监管方面的规划。

朱清孟:资助资金监管是资助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机制, 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各类资助资金的监管, 使资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科学规范。

一是切实完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市、县学生资助工作的督导、考核制度, 重点对市、县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构、队伍建设、资助政策落实和资助资金监督管理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工作考核;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进一步规范考核工作程序, 提高考核工作效果;建立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奖励机制, 对资助工作的督导、考核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并将其作为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二是认真抓好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覆盖全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资助信息与招生、学籍信息的互联沟通, 实现不同教育阶段之间学生资助信息的衔接, 并通过该平台加强对受助学生个人信息和资助资金发放情况的监督管理。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在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的同时, 加强对资助工作的过程监管。

三是不断加强资助资金监督管理。会同省财政厅加强对资助资金发放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 配合审计、纪检、金融等部门开展资助资金专项检查和审计审查。各地各学校要定期对资助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完善信访投诉处理制度, 通过设立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咨询信箱等多种途径, 畅通群众反映渠道,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要严格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要建立完善社会捐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避免重复资助和过度资助现象。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他受助学生资格认定办法, 规范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管理, 保证资助过程和资助结果公开、公平、公正。重点加强中职资助资金的监管。在确保应助尽助的同时, 坚决扼制套取资助资金及违规发放资助资金的行为。

河南教育 (高教) :当前, 我省教育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新需求, 学生资助工作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朱清孟:深化学生资助工作改革, 加快学生资助工作发展步伐,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保障能力等, 以更加完善的机构、更加优化的舆论、更加充足的投入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有关学生资助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建设问题, 国务院、省政府及教育、财政部门已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我省市县级资助工作机构除个别人数较少的市辖区外均已成立, 业务也基本实现了归口管理, 高校三级资助工作体系也已建立, 下一步重点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通过市县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和高校资助工作考核, 使我省资助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重视宣传引导。学生资助是一项惠民工程, 要得到学生、广大群众的拥护, 就必须加强舆论引导。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河南省学生资助宣传工作方案》, 并把资助宣传作为2014年教育宣传工作的重点和资助工作的重点来抓, 各地、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要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两节课”制度、宣传资料发布制度、热线电话制度、宣传工作保障制度,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要善于把握宣传时机, 在招生、开学、毕业等重要宣传节点, 进行集中密集宣传。要丰富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宣传平台, 全方位开展资助宣传。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 深入的政策解读, 营造浓厚积极的社会氛围, 使广大群众对资助工作家喻户晓, 使广大学生对资助政策及操作流程应知尽知, 避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家长因不了解政策而放弃学业。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要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要求, 确保省级奖补资金和国家开发银行安排的管理经费, 专项用于机构队伍建设及助学贷款和其他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要按照保基本、保运行、保发展的经费使用原则, 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能力和水平。要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分阶段启用为契机, 加强资助工作软件、硬件的更新升级, 提高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四是注重工作研究。要加强资助工作基本理论研究, 深入探讨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动向, 让资助工作者能够及时把握学生资助的现实动态和发展趋势。要加强应用对策研究, 深入探讨招生制度改革、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调整等宏观教育政策和教育整体改革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影响, 系统研究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如构建学生资助监管机制问题、学生资助绩效评价问题、助学贷款的风险防控问题等, 不断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要经常深入学校、深入学生、深入家庭、深入金融部门开展调研, 总结各地各学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经验做法, 发现典型, 及时推广。要通过成立研究会、组织研讨会、设立研究专项课题等形式, 推动学生资助工作研究系统化、常态化、规模化, 为提升资助工作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篇4: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

关于印发

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云高工〔2009〕1号

(2009年1月16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上下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一年,是我们实现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也将是云南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的一年。各地、各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公平;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设施、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师队伍,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教育发展进程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体现公平、促进和谐,使受教育者心智健康、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引领时代进步的现代教育。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修订《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争取年内颁布施行。完成《云南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的调研、论证、修改,力争年内报请省政府审议。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尽快完成《中共云南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的修改工作,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出台《云南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做好高校领导干部选拔配备、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开好、贯彻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导高校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党员、教职工教育。加强厅机关党的建设,做好厅机关支部调整、工会换届等工作,坚持和完善厅机关支部(总支)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老干部工作。

4.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惩防腐败的5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纠风治乱工作,抓好规范教育收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招生考试录取和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5.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从切实提高教育软实力的高度,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特别要在现代教育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开展《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年度监测评估,启动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的研究制定工作。

6.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积极营造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改革教育厅新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等工作。

二、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深入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8.全面实施“三生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加强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改进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做好督导检查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的长效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增加“三生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组织专家学者对“三生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引导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努力构建“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

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基本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以“三生教育”为主线整合德育资源,切实推进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改进文明学校评选管理办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拓展校外教育阵地。做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方案的各项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继续实施大学生成人成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社会合力育人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11.加强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评估。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制度和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

12.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扩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引导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推进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达标示范校建设。

三、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3.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学前3年教育普及步伐,规范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实施好红河州等6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项目学校做好校舍新建或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教学康复训练设备购置等工作。

14.实现全省“普九”重大突破。大力扶持澜沧、鲁甸、镇雄3个县按规划“普九”,加强对“两基”攻坚的过程督导,确保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普九”。

15.继续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继续开展“两基”复查年审工作,对2005年前实现“两基”的县的巩固提高进行抽查。积极做好“两基”迎接国检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筹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检查评估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6.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17.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促进各地积极发展普通高中。在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

18.力争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组,制订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积极向省政府申请课改专项经费,推进课改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考试评价、新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等工作。

1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制定下发并严格执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从春季学期起,在全省中小学整体、同步推进“减负”工作。通过在全省中小学统一实行严格的“减负”办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加强检查督促等措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坚决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借鉴内蒙古等地经验,制定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召开工作现场会。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坚决撤并一师一校点,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大姚县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试点县,统筹学校建设资金,从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各州市要在本辖区内确定一个试点县,积极探索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21.开展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从1月1日起,昆明市14个区(市、县)、其他州市19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探索建立适应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经费保障、管理、教师、评价、社会支持和参与等机制。

22.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中小学管理。继续做好民汉双语教材的编译审定出版及发行使用。加强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做好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做好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

四、加快建设职教集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3.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七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力争招生人数达到22万人,在校生达到54万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4.积极推进和探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新组建2个省级职教集团,指导、推动州市职教集团组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使职教集团在引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90%的中职毕业生获得“双证书”。

25.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建扩建校舍与实训基地建设。促使昆明、曲靖、楚雄、普洱等地职教中心建设有首批学校搬迁办学。力争新增9个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为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单位和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26.开展农村各类培训和成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万人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抓好扫盲工作,全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27.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要求,做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督促、指导各高校完善落实5年改革发展规划,执行好与教育厅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28.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建好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点推进43个省级一、二类学科建设。做好国家和省级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和一批学位授权点的审核工作。争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积极争取和做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个。大力推进省院和省校教育合作。

29.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新增20个省级特色专业,60门精品课程,新建10个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推动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英语教学改革。

30.做好高校评估等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督促有关高校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加快符合要求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等建设。继续开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积极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六、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云南办学特色

31.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我省地缘和亲缘优势,形成以高等教育为龙头,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并进的汉语国际推广格局。大力推动汉语进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申报建设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2个国家汉语国际化推广中小学基地,建立5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3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学生规模,争取来滇留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规模达到500人。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做好引进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加强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切实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引进40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到周边国家办学项目达到5个。启动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到印度举办云南教育展。

3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云南省招收境外华侨华人学生暂行办法》。出台《云南省非高等院校教育机构招收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弥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七、积极扩大教育需求,建设现代教育设施

34.启动中小学排危攻坚工程。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项目,争取更多中央资金的支持。利用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加大投入,力争用3~5年时间,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在未“普九”县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未“普九”县校舍不足部分问题。

35.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及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10个“实验装备及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实验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考核。完成2~3个“普及实验教学县”验收。

36.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科教结合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加强云南省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小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远程教学,开发制作“三生教育”多媒体教学光盘。继续做好各类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全省7个县(市、区)推进“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力争下半年在边疆25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

3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设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统一的教育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以教育厅政府网站为核心的云南省教育公众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教育服务网站建设。完善教育系统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系统建设,提高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信息和网络资源,争取组建“云南教育电视台”,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和“三生教育”网络。

38.加快推进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全年完成校区建设和教职工住宅新开工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投资50亿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及医高专、云南中医学院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入住学生,入住呈贡新校区的学生共达5万人,教职工住宅建设全面施工。

八、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

39.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建立民办学校主要管理者职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建立“示范性民办学校”评估机制。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研究,适时成立云南省民办教育研究所。争取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赋予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

40.加大投资体制改革。树立现代教育投入观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加大银校合作、招商投教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4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三生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中小学布局、“普十三”试点等工作。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2.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尽快出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文件。加强对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将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纳入省教育厅对高等院校5年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类、分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争取行政职能部门对高校后勤实体的优惠政策,扶持富有创新精神、以较快步伐走向社会的高校后勤实体。积极协调、努力促成有关高校后勤项目与企业集团等的合作。

九、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3.积极推进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现代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现代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设。深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44.加强现代大学管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45.继续推进中小学“三制改革”等工作。不断健全政策措施,更加深入地开展校长竞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的“三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平稳实施。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各种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抓好校舍安全管理。

46.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以教育部把2009年作为全国学校安全年为契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演练。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十、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47.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五年规划的“5122工程”,全年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培养认定200名中小学名校长、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各州市、县要相应开展此项工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计划,推动省各级财政筹集经费用于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纳入当地教师工资统发,并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4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开展第三次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专业评选工作。实施好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继续组织全省各地聘请1000个年岗位特聘教师。

49.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特聘岗位设置引进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到我省高校任教、从事科学研究。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和“高校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新增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名省级教学名师。积极推进国外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实施。

十一、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50.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校生资助制度。启动国家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工作,继续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51.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从严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招生欺诈等行为,在执行教育部“六公开”、“六不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改革。认真做好云南大学自主招生试点。

52.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文件。在各州市和高校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和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毕业生资助创业工作。积极做好以困难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助学育人基地建设。开通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网和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新系统,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十二、继续加强机关建设,创建和谐创新团队

53.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建设办法建设领导班子。在实践、工作、履职中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加强领导班子履职效能建设,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履职效能。

54.继续加强机关建设。树立素质、发展、改革、履职“四种忧患意识”,加强基本职责、基本规则、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加强基本职责建设,更好履行监管、参谋、协调等职责,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等基本规则建设,增强规约意识,按规则办事情。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提高思维、决策、执行、语言、和谐等能力。

篇5:河南驻京团工委先进经验

河南省驻京团工委于2009年4月26日成立。目前,下辖市级团工委18个,县级团工委81个,团总支42个,团支部1037个;设有组织活动部、权益维护部、就业创业部、志愿服务部、青联驻京秘书处和青商会驻京秘书处等6个部门,主要职责就是为65万豫籍在京青年和7万多名流动团员服务。日常管理上,接受团省委、团北京市委和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共同领导。省驻京团工委成立以来,印发了《共青团河南省委驻北京工作委员会内设机构及工作职责》,明确六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了目标责任制;制定《共青团河南省委驻北京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暂行)》,规范日常会议、工作汇报、信息传达和扩大宣传等制度。2009共召开三次全体委员会议,研究制定全年河南驻京团建工作要点,安排重点活动内容;今年3月9日,召开了本第一次全委会,研究讨论2010年省驻京团建工作要点。

一、2009年省驻京团建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以点带面,逐步健全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总体目标的基础。省驻京团工委根据河南在京青年人数多、分布广泛、流动性强及管理服务比较困难的实际,注重 “以点带面”,形成立体化团建推进方式。一是以志愿服务名人为“中心点”,建立青年服务组织。在我省周口籍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高峰组建“河南在京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成立省驻京团工委志愿服务部,引导和规范我省在京青年志愿服务力量。二是以河南在京务工创业集中地为“聚焦点”,形成团建规模效益。周口市驻京团工委在务工创业青年比较集中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商户团总支、保安团总支和物流团总支,每年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并组织本地在京部分务工创业青年回家乡投资发展,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三是以豫籍在京企业为“支撑点”,积极推进行业团组织网络建设。做到产业延伸到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加强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团员青年的联系,形成了带状或区域性的产业团组织网络。

(二)因地制宜,不断推进团建工作制度创新。一是在工作职能上注重培育特色。指导所属各驻京团工委在机构设置、重点工作等体现自身特色,努力做到每个基层团组织工作实施有亮点、职能发挥有特长。目前,已基本形成省驻京团工委分类指导,各级驻京团组织工作亮点异彩纷呈、服务职能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二是在联络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定期团委会议制度、定期汇报工作制度、定期组织活动制度,开通了省驻京团工委网站,大部分市县驻京团工委都面向广大流动团员青年建立了QQ群,飞信群等。三是在管理体制上共建共管。根据团省委与团北京市委签订《豫籍在京流动团员青年双向共管机制协议》,推动我省各市县驻京团工委与北京市辖区(县)、街道(乡、镇)和企业、学校团组织进行了对接,初步建立共建合作机制。

(三)重心下移,切实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一是把工作部门设置到基层。省驻京团工委根据各基层团工委的特色,将省驻京团工委的职能以组织下挂的方式,把志愿服务部直接设在河南在京环保志愿服务队,把就业创业部设在我省在京人员最多的信阳驻京团工委,把维权服务部设在外来个体经营者较多、维权服务力量充足的周口驻京团工委。二是把团的活动开展在基层,实现“省级团工委搭台、基层团组织唱戏”的局面。2009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行“豫籍在京务工团员青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特别团日活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出席并亲自为新团员佩戴团徽,颁发团员证,赠送学习用品,受到务工团员青年的大力欢迎。“六一”前夕,慰问河南在京农民工子弟学校,为我省农民工子女送上书包、文具等,讲解志愿环保知识,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七一”前夕,在北京市红旗渠大厦举办“高举团旗跟党走——河南在京团员青年迎七一座谈会”,6名“推优入党”的优秀务工团员青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新党员。今年

3月9日,在信阳市驻京团工委城环城汽配城团支部举行“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南代表委员走进豫籍在京务工青年集中地活动”,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长姜明,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张全收,全国政协委员海霞等十余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看望慰问了河南籍在京务工青年,在我省在京务工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二、2010年驻京团建工作的思考和安排

2010年,省驻京团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一是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的推动力。我省驻外团建工作已被团中央列为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2009年12月11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河南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我省驻外团工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深化和推进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的高度,对做好驻外团工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进一步做好驻京团建工作,既有服务河南在京务工创业团员青年的内在驱动力,又有落实团中央、团省委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的外部推动力。省驻京团工委将有效发挥这两种力量的合力,在团省委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二是省驻京办给予的强大支持力。省驻京团工委依托省驻京办成立。省驻京办给予了省驻京团工委大力支持。如在经费上全力保障;人员上,选派办公室主任兼任团工委书记,社会工作服务处(主要承担为河南在京人员服务职责)一名副处长兼任副书记,办事处团委书记兼任驻京团工委组织活动部部长,具体落实日常工作,保障了省驻京团工委正常有序运转。今年3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京主持召开河南进京务工创业人员座谈会后,省驻京办立即协调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为河南在京志愿服务队购买了一台志愿服务用车,帮助河南在京务工创业青年孙福金解决了“卖豆芽难”问题,目前省驻京办正拟牵头成河南在京务工创业人员志愿者基金,主要用于帮助我省在京务工创业青年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省驻京团工委将进一步利用和发挥省驻京办的资源优势,努力为豫籍在京务工创业青年服务。三是加强和规范驻京机构带来的创新力。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驻京机构的意见,根据意见要求,我省保留的各市驻京联络处和豫籍在京企业及流动党团员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这就为省驻京团工委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河南驻京团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为更加有效地联系和服务豫籍在京务工创业团员青年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举措。省驻京团工委将在团省委、团北京市委和省驻京办的领导下,紧紧把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原则,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工作举措,切实做好我省2010年驻京团建工作。

根据团省委的要求,结合我省驻京团建工作特点和上述工作优势,省驻京团工委2010年的重点工作计划有以下几项:

(一)有效整合我省在京志愿服务力量。以现有河南在京志愿服务队为基础,成立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资源的志愿服务分队。加强对志愿服务人员的注册管理,制作河南在京志愿服务组织申请表,发放河南在京志愿服务证件,推进我省在京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与我省和北京市志愿服务组织的联系和对接,积极参与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志愿服务,不断树立河南在京志愿服务品牌。

(二)努力维护我省在京务工创业青年合法权益。继续挖掘首都权益维护部门、律师事务所、NGO等社会组织资源,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维权服务体系。与我省在京青年创办的“小小鸟打工服务热线”合作,择机成立“河南驻京团工委小小鸟权益维护服务中心”,不断扩大权益维护服务范围,提高权益维护服务质量。

(三)积极开展融入城市培训活动。省驻京团工委已经联合有关部门,编印了《河南在京务工创业青年融入城市手册》。下一步,将把这本手册发放到豫籍在京务工创业青年手中,邀请有关专家开展融入城市知识讲座等,正式启动融入城市培训计划,努力提高豫籍在京务工创业团员青年融入城市的综合能力。

(四)大力推动河南在京团组织体系创新。紧抓加强和规范河南驻京机构党团组织建设的机遇,争取把我省驻京团建工作纳入全省驻京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依托河南驻

京机构党工委,根据我省在京务工创业团员青年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省驻京团建工作的组织构架和工作格局,为统筹城乡团组织建设探索有益做法。

篇6:教育关工委

(第51期)2012年3月23日

南安市举办

“南华龙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的日子里,南安市教育局、南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发文通知,在中小学中开展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举办“南华龙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征文演讲比赛。

此次活动是南安市教育局、南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据中国关工委开展“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而开展的。活动要求学校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教育部关工委统一编写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一书,开展“文明美德”实践活动,并与贯彻实施教育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学雷锋活动(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结合起来,与学习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训练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撰写心 1

得文章,参加征文、演讲比赛。

据悉,此次活动得到福建省南安市南华鞋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出资购买《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一书发送给参加活动的学校,并为活动提供经费。

(南安市教育关工委办公室)

鹏峰中学举行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理解网络成瘾的实质,自觉控制上网频率和时间,以更专注的态度投入学习,顺利度过青春期,完满完成学业。2月29日,鹏峰中学、学校关工委邀请市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小组暨《中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策略研究》课题组到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市进修学校心教教研员吕新鹏老师在鹏峰中学为初二年学生做了《当青春遭遇网络》的专题讲座;活动小组成员和课题组成员为学生们做了现场心理咨询,组织学生们参观选购图片展览。师生互动,现场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中,吕新鹏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运用很多形象的中学生实例和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辅导课。现场心理咨询活动热火朝天,很多同学大胆地向心理咨询师袒露真言,得到咨询师们的悉心辅导,产生了很好的辅导效果。广大师生表示这样 2 的心理辅导活动有机会应该多开展,以对这群正处在多梦多雨的青春期的孩子们进行及时的关注与引导,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与成长。

活动得到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关工委专职副主任黄汉忠,市关工委副主任、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洪维从,市教育局政教科和市进修学校有关领导莅临关心和指导。市心理咨询中心派出专业人员参加活动。

(鹏峰中学关工委)

植树节

罗东中心小学关工委老同志带领罗东中心小学高年级全体少先队员二百多人到附近的“梨仔山头”和“岭后山坡”种树,三月十二日这天种树五百多株,每人平均二株,下午,还在学校周边种上桂花树二十多株。三月十三日上午,关工委老同志还带领罗英小学六年级(2)“雷锋班”到学校后山坂上、洞顶寺坡下种五十多株凤凰树。

他们对这些名贵苗木,分组分人管理,保证百分之百成活。在植树节中,心中十分高兴。

附诗一首:

春雨绵绵植树忙,巧将锦绣添华装。

多情山水追时尚,康富人间喜洋洋。

(罗东中心小学关工委老同志报道组)

退休教师小乐队

罗东中心小学退休教师组成一支名曰“芦声小乐队”,由退休教师原振兴小学副校长黄庭水老师组建起来,成员十人左右,是一支活跃在罗东镇远近的轻骑队。乐器有琵琶、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月琴、电子琴。弹奏的都是校园歌曲,少数流行歌曲。特别是一部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歌,人们耳熟能详,唱起来倍加亲切,常常把人们的心情引导到当年当地的精神境地,使人们越发年轻活泼。

这支小乐队配合小学,或六一儿童节,或镇的大型活动进行义务演奏,例如育表小学文娱活动,全镇性小学六一会演,镇春节恳谈会,慈善基金会成立,镇广场舞表演等配合演出。

赞黄良庵慈善基金会成立

(黄志元)

唐多令。慈善助学金

芦水向东流,仙台织彩绸。十里关河唱丰收。慈善基金呈硕果,襄寒士,解学愁。

雪里送轻裘,情怀几度秋。润物春风李桃优。衣锦还乡酬众望,效梓里,答恩庥。

英都中心小学关工委

深入基层开展“关爱行动”

英都中心小学关工委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各级关于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文件精神,不断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统筹协调,尽力协助基层小学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关工委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开展关爱活动。

南安市坂头小学是一所寄宿制的山区校,现有寄宿学生50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域经济较为落后,学生宿舍的设施简陋,大冷天也还没能用热水洗澡,家长总担心孩子用冷水洗澡会着凉感冒。在下基层大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关工委领导情牵山区百姓,“热水工程”当即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家多方奔走,多方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坂头小学的“热水工程”得到了泉州慈善总会和利郎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为山区小学捐赠空气能热水器及配套设备一套,总价值两万多元。

利郎慈善基金会的善举和镇关工委的关爱,为我们山区的孩子带来了春天般温暖。如今,山区的孩子在学校用上热水,孩子们笑了,家长们放心了。

通讯员

洪玉芬

寻找雷锋足迹

弘扬雷锋精神

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丰州中心小学退离休教师分会配合镇关工委洁合中小学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组织老教师编写专题报告演讲稿,从3月5日至10日退休傅雨田同志先后在丰州中心小学、社坛小学、西华小学等五所学校作《寻找雷锋足迹

弘扬雷锋精神》的巡回报告。报告首先简介雷锋同志的生平,然后着重介绍雷锋“小小螺丝钉”的一系列感人事迹,并提出全体学生要向雷锋学习,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要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活动。

报告会在一片“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原作革命的螺丝钉……”嘹亮歌声中结束,歌声久久萦绕在会场上。报告会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丰州中心小学退离休教师分会报道

九都中心小学

开展“学雷锋,展风采”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段时间来,九都中心小学关工委、退教小组积极协助学校在全镇小

学、幼儿园深入开展“学雷锋,展风采”“五个一”主题活动。

一是举行一场学雷锋专题报告会。3月5日,九都中心小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金龙、关工委委员林友财、黄大镇、俞满堂等同志分别到九都中心小学、九都第一小学、九都彭林小学、九都美星小学,召开一场学雷锋专题报告会,号召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到班班开展,人人参与;

二是创办一期学雷锋专刊。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金龙等积极协助学校,围绕雷锋精神创办一期学雷锋专刊活动;

三是组织一次学雷锋主题队日活动。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一次以帮扶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对日活动;

四是组织一次学雷锋歌咏活动。组织全体学生传唱雷锋歌曲,让每位学生至少会唱一首雷锋歌曲;

五是开展一次“护绿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在植树节期间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金龙、关工委委员林友财、黄大镇、俞满堂等同志积极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并带头捐款,植树节期间九都镇小学师生共捐资12000多元。(九都中心 刘堆衿)

金淘时潮小学

举行“让孩子学习成才”专题报告

3月7日上午,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全国巡回报告团吕滨教授在省关工委黄老师的陪同下,冒着大雨来到时潮小学为学生家长作“让孩子

学习成才”专题报告。参加报告会的有金淘镇李桂珠副镇长,金淘镇关工委领导黄种欣、魏水脱、叶彬成先生,金淘中心小学关工委领导王赐惠老师,时潮村党支部书记王仲春先生,时潮村关工委主任王国明先生,时潮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共九十余人.吕滨教授的报告生动、深刻,他用大量的案例来启发家长,教育孩子不但要用现代科学的理念,更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只要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孩子们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吕滨教授要求家长们尤其要重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做孩子的表率。

吕滨教授精彩的报告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次报告会,让家长们懂得了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懂得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金淘中心小学关工委

王赐惠

上一篇:美不胜收是不是褒义词下一篇:赴深圳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