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教育

2024-04-17

河南省基础教育(精选8篇)

篇1:河南省基础教育

写出自己了解和体验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心得

答: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虽然是顶着夏日的酷暑,但短短一天,让我感受到了两位老师的和蔼可亲,培训环境的舒适怡人,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培训内容的多样与实用,特备是下午的讲授的“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运用,更让我感受的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对“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了解和体会中,我感受到了此网站的信息量的庞大,内容丰富而切合教学实际。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将有极大地帮助,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重难点的把握,会更加有帮助,总之,学习是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

篇2:河南省基础教育

联系人: 武光辉

1、招生学校提出申请。联系电话: 0371—69691791办理程序:

2、填写《河南省学历(非学历)教育招生广告审批表》,并加盖学校的公章及学校法人印章(或签名)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在提交《河南省学历(非学历)教育招生广告审批表》后1日内,省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审批决定。

1、民办高等教育招生需提交由批准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2、大中专学校学历教育招生需提交当年招生计划文件。

1、民办高等教育招生需提交由批准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2、大中专学校学历教育招生需提交当年招生计划文件。

篇3:河南省基础教育

目前,移动在线教育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中,本研究对移动在线教育的使用现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类群体中。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移动在线教育成为发展洪流的今天,其对大学生的作用将会影响河南省大学教育的发展。

1 移动在线教育的使用现状

1.1 大学生对移动在线教育的接纳程度

通过访谈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移动在线教育的接纳程度较高,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约超过一半的学生使用过教育类APP开展移动在线教育。

1.2 大学生使用教育类 APP 的类型特点

从学科上看,大学生对教育类APP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英语方面,大约90%以上的大学生都使用过英语学习类的APP。从使用的教育类APP类型来看,课堂型、题库型、词典型和工具型都有使用。但使用最多的是词典型,其余三种的使用频率都相差不大。

2 移动在线教育对河南省大学生教育产生的影响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被孟子认为是人生三乐之一。而人是教育的主体,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是“英才”的主体。大学生学习作为大学生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在线教育对其的影响不容小觑。

2.1 移动在线教育的积极影响

2.1.1移动在线教育的便捷性使学习更加方便快捷。基于移动在线教育灵活方便的优点,学习者可以借助各类教育类APP随时随地的对所要的信息和不懂的知识进行查阅,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多数学习者对教育类APP的使用集中在词典型的软件上,主要用来查询英语单词,所以大多数使用者都反映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字典,这样的字典软件不仅携带方便,而且查询速度非常快。并且,使用教育类APP开展移动在线教育打破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等学习条件的束缚,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自由自主地学习知识,还可将零散时间用来学习[2]。

2.1.2教育类APP多样化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移动在线教育不仅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身,而且这些教育类软件的学习功能多种多样。学习将不再只局限于枯燥的纸质文字信息,可以利用移动在线教育多样化的功能享受到各种音频、视频等[3]。利用多功能的学习软件,对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帮助。比如词典型的软件不仅有词汇搜索的基本功能,还有发音视听等功能,多数使用者表示使用这样的软件查单词不仅可以查单词的意思还可以听单词的读音,有利于矫正自己的口语发音还对听力有所帮助,这就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也练习了听力和口语,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1.3教育类APP个性化的功能有利于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风的重要体现,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表现在有计划有效率的学习。教育类APP多种功能设置能够很好地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比如,多数使用者提到背单词的软件具有设置每日应背单词量的功能,还具有根据遗忘规律制定学习提醒的功能,有利于帮助自己形成每天坚持背单词的习惯。除此之外,移动在线教育基于其携带便捷性、内容丰富性、学习趣味性等诸多优点减轻了学习者的学习压力、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兴趣,使学习者在这些软件的规划之下通过有条理的学习逐渐形成学习惯性,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1.4教育类APP内容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少而且知识往往比较陈旧。如果大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从课堂上或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就无法满足学生们的知识需求而且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各种教育类APP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内容极其丰富而且更新及时。许多使用者表示移动在线教育的学习资源丰富而且更新快,不仅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中的所学内容,还可以根据兴趣进行跨学科学习,而且每天在使用这些软件时可以看看有新推送的新闻或故事,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可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1.5教育类APP内容资源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移动终端上的教育类APP都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相较于传统学习的文字、图片这种单一的呈现形式而言,移动在线教育的趣味性就大大增加了。受访者表示移动在线教育能够将学习和娱乐集于一身,寓教于乐。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而且多数APP的用户使用界面较友好,这些都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具趣味性。

2.1.6教育类APP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各类型的APP多种多样,教育类APP的种类也非常之多。单就英语方面的APP来说,由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英语学习的APP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内容丰富,功能多样。英语类的APP有听说类的,有读写类的,有词典类的,有背单词类的等等。这样多样化的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各类APP,可供学生者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感兴趣的APP开展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

2.2 移动在线教育的消极影响

2.2.1知识性的错误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当前教育类APP为了增加下载量,大部分是不收费的。为了降低成本,许多教育资源储备不足或者是来源不可靠。内容粗糙表现在知识主观性较强且无法对一问题进行完整准确的描述,知识性错误则表现在APP没有过多的精力对资源的准确性负责任。有些使用者提到在自己查单词时单词存在错误,大多数信息只能用来参考,如果做学术研究还是要去权威的网站或者去图书馆找相关书本。而有的学习者如果只参考教育类APP上的知识内容很可能就会给学习带来误导。

2.2.2多且杂的无关信息易对学生造成干扰。由于教育类APP大多数都不收费,其收费来源大部分都是靠广告的收益。而部分教育类软件为了获得高收益,大量的投放不负责任的广告。再加上如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缺乏的并不是资源,而是如何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过多的干扰让学习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资源。更遗憾的是,一些软件不联网无法完全使用,而一联网许多无用信息就纷至沓来。学习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对学习就造成了干扰,而且教育类APP的性能也无法全部实现。

2.2.3学科种类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以往的在线教育资源管理特别关注资源的系统性,因而尽量建设覆盖各年级、各版本、各学科、各节课的内容,而对于什么样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最快定位自己所需关注不够。因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的兴趣点,不同的关注度等使得不同用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不同需求的用户开放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呈现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需求应该有多种学科类型的教育类APP,而目前,针对大学生和其他学习者而设计的教育类APP主要集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其他专业的APP却并不是很多,学生在开展移动在线教育学习时学科的选择性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多种专业的学习。

2.3 移动在线教育对学习的实际影响效果

综合分析相关的数据与资料,并结合自身访谈时的感受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移动在线教育虽然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便利,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其对河南省大学生教育的影响效果并不大。就目前来说,移动在线教育对教育的主体即学习者带来的影响效果有限,而且并没有因为移动在线教育使自身的学习行为发生变化。大学生和其他学习者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或利用图书馆资料或互联网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的。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2.3.1目前移动在线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基于教育类APP而发展的。这样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并没有被学习者普遍接受,有的人已习惯利用传统的纸质图书进行学习,对利用手机学习不习惯,而且认为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学习的效果也并不好。

2.3.2就目前来看,学生者开展移动在线教育仅仅将教育类APP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而其他方面的资源或功能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在前文中已说明目前学习者使用的教育类APP从功能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词典类APP和工具类APP上。从使用类型上就可以看出人们只是将教育类APP作为方便学习的一种工具,就是因为教育类APP携带很方便、使用很便捷。

2.3.3移动在线教育主要是课堂外的学习,学习者开展移动在线教育学习完全靠自身的自觉性。所以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强的人利用移动在线教育就可能会给自身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和较好的影响效果。而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弱的人可能开展移动在线教育的次数就会很少,移动在线教育就不会给自身的学习带来较好的影响效果。其对大学生本身学习的影响效果就如此有限,可想而知,对于河南省大学生教育来说,它的影响在目前看来并不明显。

3 结论

篇4: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乃至整个国家的农村基础教育都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即师资群体的水平较差。就目前河南省农村师资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教师来自于当地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即当地生源,很难有其他的城市生源来到基层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这部分教师接受了正规的师范类高等教育,有着较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值得肯定。但是这部分教师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中最不稳定的一群人,在经过了几年的城市生活之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向往城市生活,回到农村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并没有长久留下来的打算,因此,难以投进全力进行工作,而是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如考研、调动等实现离开农村的愿望。

除了这部分来自本地生源的教师之外,农村地区的骨干师资绝大多数是毕业于上世纪的中专或大专类的师范生,这部分教师是现有农村教师的主力。其中还有一些稍稍年轻的教师早已通过调动到城里的学校。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从表面看没有能力的,或是在农村安家的不能离开的,或者是没有门路的教师。这些教师迫于一些现实的能力,无法离开农村,显然会抱持着安于现状、抱怨不公平,甚至是不思进取等负面心态在从事工作,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除了以上师资构成之外,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来自于民办转为公办的途径。这部分教师,学历很低,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单凭个人有限的粗浅的基础知识在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年纪很大,知识严重老化,教法严重落后,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因素。

教师作为落实教育政策、理念、知识的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好坏。因此,基于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来源,就可以知道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窘况: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育观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教育仍以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为主,难以给学生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与整个社会创新的氛围相悖。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在不接受新鲜的事物,因为知识和方法的陈旧,这些教师很难与生于网络时代的农村孩子和谐相处,孩子们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远远超过了从教师那里得到的资源。

社会在变,孩子在变,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却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与之相适应,终究会被社会、家长、孩子淘汰。

二、农村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质量差,出现恶性循环

(一)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受到长期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一直以来都远远低于城市,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河南省近些年倾斜了大量教育资源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和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据统计,河南省近5年需要接受教育的19岁或14岁以下人口分布比例,市区、县区分布比例约为2:8,市区、县城、农村分布比例约为2:2:6。[1]而从公共财政的教育支出在市县政府层级间的分布情况分析,得出财政支出在市区、县区内学校教育的分布比例约为4:6。也就是说,就目前来看,河南教育财政支出对于农村的倾斜仍然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现有需求。

农村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教育器材的配备、教学内容的开展、教育方法的改进以及高质量教师的聘任等,这些条件的约束就造成了农村教育的最重要特点:教学质量差。

教学质量差的表现有多种:学生考试成绩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视野不开阔,不能很快接触新的事物和信息;学生能力差,不能对所学进行较好地运用;学生的基本素养差等等。

(二)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农村教育质量较差的另外一个原因,即师资的外流。大量农村优秀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离开农村岗位,到城镇工作,造成农村师资的流失。教师向城镇流动有着众多的原因:首先,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较差,不能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没有方便的购物场所,没有便利的社会设施,没有较好的休闲娱乐场地,没有供子女学习的优良环境。这些生活条件的缺失对不断追求生活改善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其次,农村地区环境条件较差。农村地区环境在近年来尽管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比如卫生条件,农村地区有很多养殖场,污水粪便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等情况司空见惯。最后,造成农村师资外流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待遇的问题。同城市教师有着其他的待遇和兼职收入相比,农村教师的收入非常单一,就是工资收入,没有其他的津贴和福利。这种城乡的差别,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三)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大减。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农村教师的外流,造成农村教育质量不仅无法同城市相比,同以往相比也有了下降的迹象。为了保证子女能够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农村家长不惜代价将孩子转入城市学校接受教育,大量农村生源减少。《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6.63万所,比上年减少1.55万所,其中,小学减少1.51万所,初中减少412所。同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比上一年减少144.32万人。

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反过来又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随着近年来教育资金向农村的倾斜,大批的教学楼建起来了,大量的教育器材买回来了,但是生源却在不断减少,很多学校甚至只有几个学生。造成了大量教学楼、教学器材的废弃。

参考文献:

篇5:河南省基础教育

课题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各中小学校:

为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依据《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修订) 》(2011 年)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于 年 11 月至 2016 年 12 月,对我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年立项的课题(含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和 2014 年度立项还没有结项的课题进行中期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期评估的原则

1、中期评估对象为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015 年立项的课题 (含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 和 2014 年度立项还没有结项的课题。

2、中期评估以省辖市电教馆为主。 各省辖市电教馆可根据本通知精神, 结合辖区内课题实施情况, 制定具体的中期评估办法,采取查阅材料、听汇报、听课、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状况,在评估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优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中期评估要坚持实事求是, 着重检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 通过中期评估检查,切实解决各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工作。

4、没有进行中期评估的课题不能参加 年的结题鉴定。

二、中期评估的主要内容

1、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否在执行中得到落实,如果研究方案作了调整,在哪些方面作了调整,原因是什么,落实情况怎样。要有文字说明。

2、研究条件人员队伍(包括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及原因) 、研究环境(设备、设施、场所、软件资源) 、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情况。

3、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实施进度,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课题研究的交流、研讨、培训等情况。课题研究能否按时保质完成,研究工作推迟或终止的原因,已经开展的工作和相关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等。

4、阶段性成果

重点检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研究课例、课件、网络电子作品)的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情况。阶段研究成果是中期评估的重要内容。

5、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评估检查的具体内容见《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指标》 (附件 2) 。

三、中期评估的要求

1、各课题学校应按中期评估的通知要求先进行自评。 课题学校要在认真检查、总结的基础上,填写《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 (见附件 1) 。

2、省辖市电教馆的中期评估工作, 要求从接到通知之日起到2016 年 12 月 30 日前结束。中期评估结束后,要认真撰写中期评估总结。省辖市的中期评估总结,中期评估汇总表,各课题学校的中期评估材料(含中期评估表、自评表) (见附件 1、3) ,要求在 2017 年 1 月 20 日前报省电教馆。

3、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凡不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无法再坚持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按撤消课题立项处理。 中期评估得分达不到 50 分, 根据中期评估专家意见限期三个月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将作撤项处理。

四、中期评估材料报送

课题学校需提交的中期评估材料包括:研究过程中调整或修改的课题实施方案,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中期工作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课例、主题学习网站、课题研究网络平台等,以及成果的发表、获奖、推广情况) ,课题中期评估表、自评表等。中期评估文字性材料需按目录打印成册并报送电子文档;电子文档、课件、课例、图片、网站等材料整理后(分类存放,容量超大的文件应减少容量)通过网络、优盘或光盘上报给省辖市、直管县电教馆。

省辖市、直管县电教馆负责汇总本地课题中期评估材料。中期评估纸质材料以课题为单位,每个学校存放一个档案袋(盒) ,封面以“2016 年+课题立项号+学校名称+中期评估材料”命名,采用邮寄方式报送省电化教育馆;中期评估电子材料每个课题存放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以同样规则命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省电化教育馆。纸质材料及电子材料均需提供全市汇总表。

五、其它事项

1、中期评估的有关文件、表格公布于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系统(kt.hner.cn) ,课题承担单位可以查阅和下载。

联 系 人:廉艳霞

联系电话:0371-66324285

报送邮箱: hndjyjb@126.com

邮寄地址:郑州市顺河路 11 号,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

附件:1.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

2.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指标

3.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自评表

篇6:河南省基础教育

1.资源库中海量教育资源存在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现象矛盾

各级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库表面看似繁花似锦,内容中却大量粗枝烂叶。低水平重复性教育资源会给教师带来选择上的困难,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海量资源并非教师之所愿,优质资源才是真正之所需。

2.商业网站资源数量膨胀与资源质量控制的目标矛盾

教育资源网站为了商业利益,把资源数量作为网站的终极评价标准,动辄打出多少用户、多少资源、多少访问量、多少链接数的招牌。商业网站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正是网络教育资源库低品质资源泛滥、高品质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

3.教师拿来主义资源共享与奉献主义资源共建的心理矛盾

教师更多地从网络获取资源,却很少上传优质资源。经调查,教师较少参与网络资源共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不愿他人共享自己的优质资源;认为自己的资源对别人帮助不大;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不能满足。

4.组织部门完备充实的建设方案与财政拨款后劲不足的经费矛盾

根据目前的经费状况,面对这一笔庞大且持续的资金流,显然是力不从心,这恰是制约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的瓶颈。

5.主管部门教育资源库普遍性与教育资源特色的个性矛盾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是经教育部科技司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机构,由教育部科技司和人大附中推进实施,具有很多优质教学资源,但是由于教材版本和考试制度的不同,不能为我所用。任何企图以共性代替个性的做法都不能成功,寻求独具我省特色的`发展道路才是王道。

二、建设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区域联盟

1.建设经费为保证

(1)政府财政,专款专用。我省教育厅副厅长曾指出,要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发挥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

(2)面向社会,吸引资金。既然政府财力有限,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动员社会力量通过集资、捐资、合作多渠道获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经费支持。

(3)政府采购,反向支援。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建议,建立政府补助开发和政府采购推广应用相结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机制。

2.人力资源为支撑

(1)管理人员,组织服务。学科教研人员,负责学科教育资源的标准设定、对数据库的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进行全面规划。

(2)技术人员,网络支持。建立网络资源平台,网络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由技术人员对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技术维护、技术支持才能保证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3)一线教师,资源开发。本区域内一线教师是这个平台最重要的资源建设群体。我们建立了这个联盟,一方面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可以利用官方政策激励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

3.组织机构为依托

(1)区域分工,共享合力。为了避免各区域资源重复开发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分工,县区分别组织教育资源,进行各学科的区域分工。

(2)省级规划,层级管理。联盟的完整机构设置是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规划,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县区级教育部门详细分工、校级单位紧抓落实的分层机构。

4.运行机制为保障

(1)激励机制,充实队伍。如何将区域内的教师有效组织起来,建立稳定的教育资源开发队伍,形成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探索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个稳定的资源开发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催化作用。校方激励机制可以考虑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

(2)保证质量,控制数量。建立定期淘汰劣质资源制度。一年审查制度,删除劣质资源;二年审查制度,删除时效性差的资源;三年审查制度,删除过量的重复资源,最终只保留最优质和最符合时效性的教育资源。

(3)实名认证,网络教研。参与联盟共享共建的教师必须实名认证取得用户资格,填写详细信息,包括所属学校、照片、职称、荣誉、教学博客、论坛、联系方式,并开通即时聊天软件便于相互学习交流。系统进入正常轨道后,在各科备课时设计与教学进度同步的教学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

河南省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区域联盟的建成和发展,将对我省教育资源网站的知名度、我省区域教育资源库的品牌形象、我省教师的专业化教育技能、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我省总体的教学成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中关于我省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评价和建议可能存在偏颇,也可能一些建议还不够成熟,希望对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资源建设尽绵薄之力,这也是笔者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君芬。基于服务联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08):72-79.

[2]王延觉。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等四大任务[J]。中国教育网络,(04):11.

[3]左文录。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06):93-94.

篇7:河南省基础教育

豫电教馆〔2011〕29号

作者:省电教馆 文章来源: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点击数:5078 更新时间:2011-06-24

各省辖市电教馆(中心)、各重点扩权县(市)电教馆(中心):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了解我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现状、发展需求和趋势,为各地制定规划、进行决策,提供基本数据和参考依据,经研究决定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内容

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化终端设备建设情况、校园网络建设情况、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应用情况、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情况。详见《河南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表》(附表1)、《河南省教育城域网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附表2)。

二、调查方法及要求

1、本次调查采用“基层报表单位普查填报、逐级上报”的方法进行。各省辖市、县(市、区)电教部门要明确一人专门负责本项工作,以下称调查员(建议由资源专干兼任)。

2、本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1年6月30日。

3、附表1的基层报表单位为各个中小学校(含社会力量办学,不含教学点);附表2的基层报表单位为省辖市和县(市、区)。基层报表全部采用电子方式,调查表格Excel格式文件(或调查单机版软件),请各填表单位调查员到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首页“公告通知”栏目下载。对乡镇以下学校也可以采用由县(市、区)或乡镇调查员现场或电话远程问卷的方式逐校调查填报。填表人或被调查人最好为校长或学校电教人员。基层报表需于2011年7月10日前上报到乡镇调查员;城市区所属学校及其它直属学校等直接上报到县(市、区)调查员。

4、乡镇调查员收到各个学校的电子文件后,进行真实性、全面性审查,避免错报、漏报、误报、瞒报等问题。然后,依据附表3文件夹建立及调查表或数据库文件命名规范,将基层报表文件归类放到各个文件夹。压缩后于2011年7月10日前,报县(市、区)调查员。

5、县(市、区,含重点扩权县、市)调查员收到各个乡镇、各个学校的电子文件后,进行真实性、全面性审查。然后,依据附表3文件夹建立及调查表或数据库文件命名规范,将基层报表文件归类放到各个文件夹。压缩后于2011年7月20日前,报省辖市调查员。

6、同样,省辖市于2011年7月30日前,将调查数据文件报省电教馆调查收表人。

三、其他说明

1、各级直属学校填报后直接报各级电教部门;

2、如果是填报Excel表,为便于计算机汇总,填表时必须按照原电子表格格式填报,不得插入、移动、删除列和行,不得更改表格格式。如果采用单机版软件填报,请认真阅读操作指南。

3、填表前要认真阅读填表说明,准确理解调查项含义,摸清单位

数据,力争使所填报数据真实、全面、准确。不要错报、漏报、虚报、瞒报。特别注明:本次调查数据仅作为信息化工作规划、决策参考,不作为各地工作考评依据。

4、省辖市、县、(市、区)均不需汇总数据,只需填报本级,督促、收齐、审核下级报表,然后归类整理上报即可。所有汇总工作由省统一进行计算机程序汇总。

5、省辖市县、(市、区)在报表的同时,需要附报一份各自的《××省辖市××县(市、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总结》,内容包括:调查过程及结果、调查中发现的好典型经验和做法、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其他要反映的问题、调查人及联系方式等。

6、省馆于2011年8月30日前通过“省电教系统OA办公”平台将汇总结果分别反馈给各省辖市、县(市、区)调查员。

7、本次调查数据保密级别为“机密”。请各地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规定使用数据,不经批准不得随意发表、公布本级及下级数据,不互相交流数据。

8、各级、各单位要保管好原始表格数据,并做好备份,以备下次调查作对比研究使用。

9、请各省辖市接文件后尽快将本级及所辖县区(含扩权县)级调查员的姓名、手机号报给省馆调查联系人,以便完善OA办公平台信息(将设置专门角色,并分配给各个调查员)。

10、调查电子文件传递、汇总数据反馈等,均依托省电教系统办公网络平台进行。省电教系统网络办公平台登录地址:点击省资源网(ww

w.hner.cn)首页“OA办公”平台,输入用户名、密码进入。本文及附件下载、相关工作通知、常见问题解答等公开信息办公平台、省资源网首页均有下载和专栏提示。

省馆调查负责人:刘新超,电话:0371-66322709;

省馆调查联系人:左新文(填表、报表咨询、OA管理员、用户实名认证管理员),电话:0371-66322709;

省馆调查收表人:张涛(填表、报表咨询和技术支持),电话:0371-66360267。

收表方式:通过河南省电教内部办公系统(OA)发送(选择组织人员的省馆-资源部-开发组-张涛,发送内部邮件)

或发邮件到zhangtao@hner.cn

附表

1、河南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情况调查表(学校填)

附表

2、河南省教育城域网建设情况表(省辖市、县市区填)

附表

篇8: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教育越来越成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全省成功实现了由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攻坚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在校生和招生规模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省人民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效

1.1 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36.88万人,比2000年提高了110.64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92万人,10年间增长近10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河南省每万人口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388人,比2000年增加120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8年,接近9年义务教育水平。

1.2 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2009年,河南省的教育经费总投入达763.3亿元,相比2000年,增幅高达352%。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88.9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4倍;并且,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由2000年的67.2%提高到2009年的77.2%,提高近1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教育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职业院校扩容建设工程成效显著,校园环境变化巨大,教育资源快速积累。校园占地面积达到10.15万亩,校舍面积达到2714.92万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244.87%和198.18%。全省高校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6.26亿元,图书馆藏书达到5995.33万册,分别比2000年增长265.38%和126.4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建立了河南教育科研计算机网高速主干网,建成18个省辖市网络中心。

1.3 职教集团建设进一步加强

做大、做强职教集团是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年来,全省按照“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合作”的原则,推动职业学校资源整合,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路子。2009年,省教育厅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组建了农业、公路交通、信息技术、财经、卫生、建筑、旅游、机电、工艺美术等12个省级职教教育集团。各集团依托学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各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高等职业教育联合体。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五统一”,有效促进了校际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互利双赢,成为全省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各成员单位的产权性质、管理体制、隶属关系、教职工身份等均不变。各高职教育集团要在省教育厅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一流的高职教育集团,打造河南高职教育品牌。

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教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急待加强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对发展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整个社会过度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仍比较突出。许多企业招聘只重学历,愿意花高价招收博士、硕士,却不愿给高技能人才以适当的薪酬。这种对技能人才的认识偏见首先致使职业教育生源不断下滑,高级技能后备人才不足。各地政府在人才认可与引进时,都习惯于把“本科以上学历”作为人才准入的最低条件。这种做法无意之中给人们传递出一个“唯文凭论”的错误信息,其结果是使得人们过渡关注文凭、职称这张“准入证”,在高校扩招、用人单位抬高就业门槛的冲击之下,其发展速度受阻,技能型人才断层现状十分严重。职业教育仍然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政府在对大学扩招给予了政策方面的优惠,相对情况下,职业教育却相对较少。在教育资金投入方面,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职业学校教育很难享受到政府财政上的扶持,政策上没有优势,资金方面又紧张,职业学校的生源自然就没法保障。同等规模职业学校投资大于普通高中的建设,一些工科专业甚至更高,这就造成了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造成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很多学校虽然挂了个职业学校的牌子,但是实验、实训的条件比较差,和现在职场里用的一些设备技术差距很大。

2.3 各类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民间资本发育不足,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生源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设备老化,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健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待深化改革,师资队伍的结构及其专业能力、硬件和教育经费投入等有待改善与提高。素质教育需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需要改革,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探索,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有待加强等。

3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把高等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2 政府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3.3 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和继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增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能力。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新建、扩建一批职业院校。每个省辖市要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要可以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大的行业可以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3.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的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大力推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分阶段学习等更加灵活的弹性学习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高等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使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制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通过工学交替的途径在职继续学习。个人的工作经历、能力和业绩可作为教育机构录取的重要依据,做出突出贡献者可免试入学。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3.5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扩大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比例,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对口就业。完善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实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制度。

3.6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活力,进一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内涵建设,走集约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新建的职业教育园区要与当地的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积极吸引重点企业参股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适应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现代商贸业、现代建筑业和工矿业等需要的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武术、中医药、针灸推拿和烹饪等一批职教特色专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力量建设职业教育园区,逐步形成区域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调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3.7 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步形成多样化、多渠道、集团化、开放灵活的办学格局,积极拓展办学渠道。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规定投资办学或合作办学,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鼓励和支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种办学模式稳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新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要向民办学校倾斜,支持有条件的民办专科学校申办本科院校。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积极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规范行为,提高质量,健康发展。落实民办高校督导制度,实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确保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督查和财务状况的监管。尽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本文从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发展情况入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杜明甫.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杜明甫.试论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3]代新玲.河南省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14).

[4]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网,china.com.cn.

[5]温家宝.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上一篇:初中生妇女节优秀作文500字下一篇:《横江词其一》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