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

2024-04-14

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精选4篇)

篇1: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

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

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

讲课教师姓名

刘彦华

讲课时间

.10.24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 href=“#gkstk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 href=“#gkstk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文章《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出自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 href=“#gkstk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篇2: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含义

首先, 教学评一体化的灵魂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就不能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也就没有教学效果和成绩。而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等于缺少了教学的一体化, 将无法进行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分析。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一切教学、学习、评价都是围绕目标展开, 充分说明了教学目标的灵魂地位。

其次, 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有两种基本解释:第一, 教学评一体化是面向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学到的知识及对教学整体的评价具有一体化, 即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检测人员和评估人员, 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第二, 教学评一体化是面向教师与专家的。教师进行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通过教学学到的知识应该与专家做出的命题及专业要求保持一致。

再次, 教学评一体化具有现实教学指导意义。教学效果好与坏不仅仅靠一个人的评价, 也不能只看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是要从实际教学成果得出评价。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推论过程, 只有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最后,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师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的展现。教师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 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由此才能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二、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分析

(一) 明确教学目标, 保证教学评的一体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明确是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前提。针对高中政治展开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必须先明确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目标, 适时运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表情、柔和的态度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展开符合高中政治的思想政治学科指导及学习评价。

(二) 设计学习评价, 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高中政治教师也应该基于课程目标设定相一致的教学评价, 即与制定的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并就实际教学情况如实进行评价。高中政治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教学设计一边对高中政治进行检测, 才能够掌握高中政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才能合理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三) 组织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高中政治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已经明确, 高中政治教学评价及学习评价也已设定, 接下来就是根据高中政治教材要求, 合理组织高中政治教学活动, 促进高中政治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进一步成长。比如, 可开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公共场所、社会机构进行观察、调查、访问、采访, 收集、分析信息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 围绕目标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

三、教学评价及反思

基于教学评的一体化基础的高中政治教学应该将教学评的一体化贯穿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 并且在课前对教学评的一体化进行思考, 认真研究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学习效果及学习评价保持一致。通过互评、互动的形式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活动, 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而且在高中政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

摘要:教学评在教学中的一体化是教学基本知识和理论, 任何阶段的教学都需要依据教学评一体化原则进行教学活动, 高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但是, 现实的高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 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违背了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含义着手, 分析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同时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际案例对教学评一体化高中政治教学进行反思,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目标,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向众.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更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王晓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调研与探索[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田远飞.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的背离与契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赵玉莹.基于发展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篇3:榆次区五处小学说教评研究课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一节受争议的实验课

《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是我校历史教研组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受“湛江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课题组蔡老师上了一节课题实验课,上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北师大版)。

课堂上,蔡老师搬来一盆开得非常艳丽的百合花,还有一盆装满沙土的花盆。学生辨认完花的种类后,蔡老师请来生物老师给学生讲解“百合花的生长特征”。接着,教师问:“如果要将百合花移植到另一个沙盆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回答:“枯萎。”教师追问:“如果想让它移植后还能成活,能有什么办法?”学生回答:“改造环境。”在这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学生认识了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蔡老师话锋一转,引入本课内容:“同学们,刚才活动中有几个要素——百合、环境、移植、枯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老师自编的历史视频,大家边欣赏,边寻找刚才提到的四个要素的影子。”这一个环节教师根据相关历史线索,将丰富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组合成“历史图片剧”,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设置为自动播放格式。由于电脑平台临时出现故障,背景音乐没能很好地播放出来。聪明的蔡教师灵机一动,通过自己简要的解说来配合视频播放。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了解和体验着历史。

视频放完后,按老师的要求,学生很快找到 “百合”“环境”“移植”“枯萎”在短片中对应的影子“西方先进技术”“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 围绕四个要素,从教材重难点出发,教师又巧妙地设计了三项探究任务,探究一:中国为什么要师夷长技?探究二:中国是如何师夷长技的?探究三:中国师夷长技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教师补充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学生结合课本与材料,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课堂后面十分钟,老师组织各探究小组汇报与交流,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补充。最后,老师将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整成一首诗作为课堂小结,学生很快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记住了。

总结这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整堂课学生活动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究与讨论,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主要任务。第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历史真实。第三,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源,并在教材主题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课堂教学组织流畅,学生学习状态积极。虽然课堂音频出现了故障,但整体上讲这堂课组织非常流畅,清路也非常清晰。从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观察来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集中,课堂氛围也比较和谐。

听完这节实验课,听课的骨干教师私下交流中有很多疑惑,一位领导也私下问我:“这堂课有没有华而不实的感觉?”我不置可否,但为了解答这些疑惑,同时作为主管教研工作的领导,能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验,我提议课题组追补对听课教师与上课学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一次不完整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完善《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的实验,课题组从不同角度,尤其围绕听课教师表现出来的担心与疑惑,设计了七个小问题。1. 对情景探究式教学态度(满意和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2. 情景探究式教学留下印象(深刻和非常深刻;一般与不深刻);3. 与传统教学比较更愿意接受(情景探究教学;传统教学);4.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习历史帮助(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5.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习和理解课本知识(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6.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拓宽学生知识(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7.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生参加历史考试(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问题略显粗糙和简单,但已基本能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与态度。

参加问卷的听课教师有26人,学生有40人。考虑到7个问题答案前两项与后两项,基本能分别代表被问卷者的不同态度,进行问卷统计时,我们有意把答案的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合并在一起,合并后,前者对实验和课例持基本肯定态度;后者的观点是持基本否定态度。结果统计如下:

本次调查的7个问题,涉及到对本堂课和实验的基本态度、历史学习与考试关系、课本学习与知识拓展、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等问题。通过对这7个问题教师与学生反馈情况的综合分析,研讨时课题组得到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从学生反馈来看,本课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是积极的,学生对实验课的评价很高。由于该班的学生是初次接触“情景探究式”教学,本次的学生问卷也是临时安排的,问卷前教师并没做过任何说明与强调,因此学生课堂感受是全新的,感觉是真实的。问卷的数据也是非常可靠的,具有相当的分析和研究价值的。问卷中,92%学生表示本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对这一种实验教学表示赞赏。与传统教学相比,89%学生觉得这种课堂更能给他们带来学习快乐和收获。对于目前中学教学最不能回避和忽视的问题,就是应对考试。我们非常惊喜地发现,100%学生认为情景探究式教学对他们来说,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反而对参加历史考试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总之,从学生问卷看,各项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是认同这一项实验的。这么高的认同率,充分说明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也肯定了这项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第二,从教师的反馈来看,对这项教学实验的感觉一般,但课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是新鲜的,也给他们带来诸多的思考。这次听课的教师是“湛江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他们初次接触这项实验,因此他们所有的感受和感觉都是非常真实、原始的。调查结果显示,58%老师表示此项实验教学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并对本节课堂教学表示满意。涉及到此项实验与课本学习、知识拓展、学生考试等与学生学习等相关问题,70%以上教师表示本实验教学对学生有帮助,这足于说明骨干教师们对新探索的一种宽容的态度。

第三,从教师与学生问卷结果比较来看,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本实验教学的认同远远高于教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经过讨论,课题组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教师的认识更多的来自理性;而学生更多的来自感性,与传统教学乏味相比,本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愉悦的听课感受。②作为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教学模型,对大多数乡镇教师而言,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条件,他们很难开展和进行本实验教学,因此对此项实验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排斥和抵制。 ③教学事故的发生,使教师们对本实验内涵与操作的认识产生一些曲解。上课时,由于没有预先检查,导致播放历史图片剧这一环节不能正常进行,视频播放缺少了背景声音的衬托,课堂气氛与效果难于奏效,更使部分教师认为这一环节过于杂乱,甚至不知所云。④课堂操作中的有些环节,由于备课时间和打磨不够,略显粗糙,甚至影响课堂效果。

对于课题组形成的以上认识与思考,我是认同的,但是我总觉得还不够完整,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差异的原因分析,更多的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二是面对师生评课的差异,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探讨与结论

“一般地说,课堂问题是伴随着文化冲突而产生的,师生之间的对抗,可以是文化形式间的冲突为起因的。”如果把师生课堂评价的差异,理解为师生之间课堂问题的一种对抗,我们同样也可以从师生文化的矛盾和冲突来探究其成因。

(一)师生评课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是什么

师生的文化冲突,实质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亚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两种社会文化冲突在教育上的反映。“差异,产生冲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师生冲突是由于师生间的文化矛盾造成的。简单地说,教师和学生各自形成了一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包括师生因在目标、价值观、资源、需要、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和冲突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表现在:一方面,学生多元价值观与教师代言的主流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学生广泛的兴趣与教师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的冲突;再有,学生对民主平等的崇尚与教师家长式管理传统的冲突。这些冲突作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会产生以下差异:第一,师生评课的出发点不一样。教师的评课更着重关注教师本身的各种教学行为,学生的评课则是更多从学生本身的学出发去评价教师的教学。第二,评课的着眼点不一样。教师的评课更多指向课堂上一些表面因素的评价(如气氛热烈、时间分配恰当、课外作业量适度、使用仪器与教具、教态自然等),而学生的课堂评价标准是围绕如何促进自身的发展来展开的,更多地指向学生知识的深度建构与学习。

(二)师生评课文化冲突对教学的要求

“差异,是一种资源”。面对师生评课文化的差异,我们何去何从?

第一,从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来说:需要的,就是适合的。谁需要的?新课程需要的。新课程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要从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转到“评学”上面,应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如何学”,从关注“教得怎么样”转为关注“学得怎么样”,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中,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让学生参与评课,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回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让学生参与评课,发表自己对教师一堂课的想法和要求,这对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都会很有启发和帮助。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评课主体呈现多元化、民主化,对一堂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描,有利于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中,必须打破家长式的评价,营造和谐平等的评价文化。“一定是这样,或一定不是这样”,这种传统的家长式评价不仅不利于沟通,而且还会伤害到上课教师的内心。其实,对评课者来说,不论是专家或领导,有时所站的角度不一定符合教育的实际,这样的乱评就可能会误导上课教师。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保持和谐平等的课堂评价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从课堂教学实施来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一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不须大惊小怪,问题是如果心中没有秆称,最后上课者不知该听哪位仁者或哪位智者所言,就会因疑惑而迷茫。那么,我们心中要树立一秆什么样的称呢?一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谁?适合学生,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必须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也符合新课程 “以学论教” 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篇4:小学英语研讨课例教学反思

最近,我在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执教了一堂四年级英语研讨课。该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喜欢合作性学习,但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开口交流,说的能力较弱。本节课是小学英语广州版“Success with English”第7册Module 3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是复习以往学过的休闲活动的词汇和短语。学生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邀请用语。教学以party为主线,通过对国外一些流行party文化的渗透学习,运用小组协作,联系生活,综合运用动词短语与邀请用语。

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这是一节的巩固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可能会对已学知识缺乏新鲜感,所以在设计主题任务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任务。教学以party为主线,通过对外国一些流行party文化的渗透学习,以流行音乐的活力将学生引入到“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things”中去,引导学生总结语言知识,然后通过趣味图片、音频、邀请卡、故事、海报、宣传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激发并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听、说、读、写等多途径、全方位地巩固操练语言知识。外国的趣味文化,激起了学生的童趣,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对引发并推动后续学习活动提供了动力。

学习任务的真实性

在本节课中,我不断地创设情景,把新语言知识有机地融汇在精心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真实语言情景中感受并理解新语言知识,使新知识依附于旧知识。例如填写邀请卡、设计海报、拉票宣传等活动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做起来会觉得熟悉而得心應手,确保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

任务学习的层次性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喜欢合作性学习,但少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开口交流,说的能力较弱。所以我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使学习任务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任务:小结已学的各种活动短语、总结邀请用语;填写邀请卡;进行故事学习;设计海报;进行现场邀请活动。进行任务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层次性:一是复习以往学过的休闲活动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图片机械操练,总结邀请用语;二是通过第一步的操练,让学生做听力练习,填写邀请卡;三是从第一、二步的听、说、写的练习到阅读学习,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四是从听、说、读的练习到写、做的运用,小组合作设计俱乐部的海报,并写出邀请函;五是现场邀请活动,这一步是前面所有环节的综合,也是语言输出的最直接的途径。

任务学习的延续性

我认为,任务学习不应只是走马观花,而应具有延续性。例如,听力时的填写邀请卡,故事阅读的学习制作海报,这两者都为后来的设计俱乐部海报做延续性铺垫;学生现场宣传拉票,为下周的派对做准备。这些都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了指引,也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地持续发展。就在我写反思文章的这几天,学生还在不断地给校内老师派发他们制作的邀请卡,为派对活动做准备;在做好常规学习的同时,他们还在热情高涨地进行着派对活动的准备。这些设计和后续活动,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学习任务的拓展、言语的实践运用都具有很好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上一篇:曼陀罗作文下一篇:纪律作风整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