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4-04-25

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精选5篇)

篇1: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社区居家养老,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动员和运用社区内的物质与人力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各种照顾的一种养老模式。芙蓉区宝南街社区总面积0.249平方公里, 有纯居民宿舍12栋,单位宿舍32栋,商务综合楼宇10栋,常住户数1861户,常住人口4935人,60周岁以上老人共431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99人,享受低保的老人16人,残疾老人3人,空巢老人及独居老人34人。2009年以来,社区在市、区民政部门及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全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2010年1月,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为老服务,现已初见成效。

一、整合资源,构建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网络

一是成立社区老龄工作室。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社区成立了老龄工作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在日常的工作中走门串户摸清社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建立老人基本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通过街道劳动保障站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服务老年人的家政培训,为有需求的老年人输送既专业化又廉价的专业家政服务。此外,社区还为濒临去世的孤寡老人提供临终关怀和善后服务,让他们安祥地度过余生。

二是开展“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使社区成员都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居家养老的良好氛围。为此社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在社区两委的重视下,社区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帮助的各类志愿者队伍,目前有医务志愿队、党员志愿队、青少年志愿队、巾帼志愿队、银发志愿队、科普志愿队、文体志愿队等10多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在银发志愿者服务中,鼓励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与邻近有需求的老年人结对子帮扶,帮着做家务、寻医问药、陪同聊天谈心、陪同外出散步或娱乐等。在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中,开展了“学校关爱进社区”活动,社区共建单位浏正街小学、长沙市第十六中学、长沙广播电视大学都定期组织师生进社区对老年人进行关爱。

二、共享共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机制

近几年来政府实施了大量惠民利民工程,如大病救助、全民医保等着实为老年人的治病医疗减轻了费用负担。全民医保使没有进入医保统筹的老年人摆脱了大笔医药费的支付压力,特别是享受低保的老年人,由政府买单为他们购买每年的医疗保险,使他们大病住院治疗有了保障,加上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的关爱和帮扶解决了他们看病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宝南街社区还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跟踪服务。随着今年6月8日浏·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式开业,一些名医专

家定期轮流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大小病不出家门就能有好医生看,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医护人员走进家门治疗和护理的实惠。同时社区还通过与辖区单位长沙东方男科医院、芙蓉区妇幼保健院等共建,结合社区的便民利民活动经常组织医务志愿者为老年人义诊、健康咨询并举办健康讲座,每年还为社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免费赠送定额医疗卡等献爱心活动。

三、创新方式,丰富居家养老文化生活

为给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区居家养老精神生活环境,宝南街社区通过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与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和长沙老干活动中心的合作,成立了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在调查摸底、充分征求老年人意见的基础上开设,体现了办学的人性化和适用性,主要课程有:音乐、电脑、交谊舞、健美操、健身气功、书法、绘画、剪纸、中医养生、推拿按摩、民族舞蹈等。师资力量方面,通过发挥社会离退休老年人的资源优势,聘请有特长且热爱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社区老年学校开办以后许多老年人告别了闲赋在家的寂寞和冷清,在老年大学感受着新型的人际关系,并得以交流感情、增进友情。如社区里有一位林氏老人,丈夫是教授,却不幸在一次意外医疗事故中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儿女又在外地工作不能给她许多精神慰藉,退休之前在单位历任主要领导的她一时无法理性地摆脱伤痛和寂寞,在社区工作者和邻里退休老年人的关爱下,她尝试着参加社区老年学校学习及参加老年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就这样改变了自己,快乐地体会人

生,“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益处在居家老年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搭建好居家老人文体活动的社区平台,市、区、街先后在社区共投入近100万元的经费,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老年人开设健身室、棋牌室、阅览室、电脑室等文化娱乐活动阵地。藏书2000多册及订阅多种老年人刊物的阅览室、配有20多台电脑的网吧、洁净宽敞的棋牌室、器材齐全的健身室等活动阵地每天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社区组织文体志愿者义务担任文体活动教练员和管理员,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进行娱乐或健身活动。在日常的文体活动中,由社区搭建平台,经常开展老年人交谊舞会、群众K歌会、棋牌联谊赛、小手牵大手社区网上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区还通过培育老年人文体骨干,建立老年人人才资源库,发挥有文体特长且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同志作用,使他们成为文体活动的教练员和辅导员,来带动社区老年文体队伍,助推社区老人“老有所乐”的普遍性。目前社区有老年文体骨干100多名,文体队员200多人,有柔力球队、门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腰鼓队、铜管乐队、合唱队等10多支老年文体队伍,在节日、纪念日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如举办老年人运动会、登山运动、腰鼓表演、交谊舞比赛、健身操比赛、太级健身展示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搭建平台,发挥居家老人社会作用

居家老年人是社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区两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退休人员党支部、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老年服务志愿队等组织为他们提供献言献策及建设和谐社区的平台,定期组织老年人骨干及

老年人代表召开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采纳好的意见建议,实施于社区的工作之中。社区文明安全督导队、文明建设宣传队大多数是我们的老年朋友。社区的组栋长、计生信息员等大部分也是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社区居家老年人更是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关心下一代的“五老”志愿者对社区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进行分类开展结对服务,医务志愿者跟社区残疾儿童结对子,帮助康复;离退休老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对家庭贫困的孩子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等。在寒暑假期间老同志们还组织宝南乐知课堂的小朋友们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文体活动。一些思想先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老同志还成了义务民事调解员,他们把居民矛盾和邻里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部分法律专业人士还主动当起了义务普法宣传员,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及家庭服务又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整体而言,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学习吸取兄弟城市、社区的新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努力构筑一个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篇2: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铺开“一张网”,健全服务网络。社区多方筹措、整合资源,铺开资源联结网,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共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74种,签订服务协议机构44家。二是调动“两种资源”,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各社区加强宣传,积极调动社区内专业管理人员与志愿者这两种资源。社区服务站均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保证社区老年人每千人拥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数在5人以上。三是坚持“三规范”,完善服务制度建设。坚持做到管理及监督制度规范、服务对象的管理制度规范、老人安全避险机制规范。四是坚持“四保证”,改善为老服务设施。坚持活动场所有保证、医疗服务有保证、老年学校有保证、应急处理机制有保证。五是唱好“五部曲”,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第一部是领导重视,政策引路。第二部是规范管理,建出特色。第三部是动态管理,实地监督。第四部是总结经验,反思提升。第五部是立足社区老人需求,创新多元服务形式。

篇3: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 建设内容及完成情况

1) 建设地点。2013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地点为:兴隆镇三桥村、公平镇青正村、石岗乡瓦坪村等三个村。

2) 建设资金。2013年下达我县新农村建设资金计划为100万元, 其中“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建设资金60万元, 新农村建设资金40万元。

3) 建设内容。兴隆镇三桥村的建设内容为:管道DN90PE2115m;管道DN63PE150m, 管道DN50PE782m;公平镇青正村的建设内容为:新修大堰:规格0.3m×0.3m, 长度1500m;新修小堰:规格0.2m×0.2m, 长度300m。石岗乡瓦坪村的建设内容为:新修人畜饮水管道40000m。

4) 资金整合情况。整合县级资金2934万元。其建设内容为: (1) 占地面积16.67hm2的农业观光园一个, 投资900万元。 (2) 建成容量1000方的水池5口, 100~500方的水池13口, 共投资229万元。 (3) 修建田间道路及观光道路1800m, 投资360万元。 (4) 开发野人洞景区投资260万元。 (5) 建成一个农贸市场, 投资15万元。 (6) 新建一个新农村安置点, 安置67户, 共179人, 投资1060万元。 (7) 规划新增一台变压器, 高低压线路长700~1000m, 总投资50万元。 (8) 新建一栋村便民服务中心, 投资60万元。

以上项目建设已全面结束, 根据实施单位的申请, 我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已对3个市级示范村的所有建设内容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实施单位都能按下达项目建设内容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达到建设要求和标准, 但在软件资料上还有待完善。

2 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2.1 组织领导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 提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生态产业公园”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 立足于区域特色、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扎实有序的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 以农委、市政、财政、国土、教育、水利、环保、公安、建委等为成员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分解绩效考核指标, 落实任务, 各自负责自己相应的建设内容, 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建立了“政府引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三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 依托各村自然生态资源优势, 聘请专家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并严格按规划持续推进, 落到实处。

四是做到四个结合, 与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自然的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提高家园建设幸福感相结合, 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2.2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打造“生态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示范村整合资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清洁工程”, 全面打造“国家级生态村”。通过村委会动员, 号召村民积极开展庭院美化,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以“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中, 有效的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2.3 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全面创建“绿色小康村”

立足各村资源优势,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坚持生态立村、旅游富民、科技兴村、人才强村, 着力培养旅游产业。兴隆镇三桥村以世界奇观“天坑、地缝”旅游资源为依托, 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平镇青正村以长龙山文化为载体, 整合各项资源, 现已完成水利配套设施和土地治理工程规划, 宜居小区已见雏形;石岗乡瓦坪村依山傍水, 自然风光秀丽, 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农家乐”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系列的产业发展, 我县已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三新一带动”, 即特色产业新发展, 农民生活新提高, 村容村貌新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3 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体制机制不顺, 基层工作力量薄弱;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

4 建议

篇4:涉县退耕还林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关键词:涉县;退耕还林;主要做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118-02

涉县是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清漳河自西北方向从山西省黎城县流入并贯穿全境。全县总面积15.07万hm2,其中山场面积10.47万hm2,境内山高岭多,沟谷纵横,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多种林木生长。长期以来,涉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00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达6.5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2%。正是在这一年,中央作出“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的部署。2002年,中央和省、市又先后下发了“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涉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退耕还林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建设,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建设稳固的漳河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保护京、津及下游城市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涉县实施退耕还林,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明显的气候优势、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政策支持,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为此,涉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从北京、石家庄聘请6名林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和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全县退耕还林规划。提出了围绕致力生态建设,依托退耕还林,壮大核桃产业和建设“全国核桃第一乡”的发展目标,确立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和“先易后难、先陡后缓、先远后近”的建设原则。将退耕还林重点安排在“漳河汇水区、25°以上陡坡地段、青兰高速、309国道和平涉公路沿线及其它生态脆弱区”。尤其是在树种选择上,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主要以栽植核桃树为主,合理布局花椒等其他林果树种。

2 齐抓共管,全员推进

全县成立了退耕还林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政策落实、苗木调配、资金管理等7个小组。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从县到乡镇、村,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每村、每户的造林面积、树种、数量等。实行县4套班子成员及各乡镇、各单位负责人包乡村、包工程、包任务等责任制;全县广大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一道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形成上下齐心、全民参战的态势。特别是林业战线的干部职工,长期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新栽植树种成活率达96%以上。

3 典型示范,自觉行动

制作了退耕还林明白卡和《巩固退耕还林政策知识手册》,做到户均一卡一册。选择建设下偏凉等10个优质丰产示范园和岭底等70个示范园,并利用好这些示范园典型做好技术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10万群众大观摩”活动,两次组织乡镇林业技术员到邢台前南峪、绿岭学习先进经验,多次组织村干部群众到山西汾阳、陕西延安等地学习试点经验,使退耕还林政策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更乐镇三合村年过6旬的退休工人赵彩旺,“人老退休心不老,扎根荒岗育绿林”,承包6.67hm2荒坡搞退耕还林,栽植核桃树4 000余株,年收入20余万元。

4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拓展实施范围。根据核桃、花椒、黑枣等适生性强的特点,逐渐由耕地实施,向荒坡、荒地及可利用梯田栽植延伸和拓展。推广多元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林灌混交等。索堡镇白泉水村,全村380户完成退耕还林68hm2,林下间作药材和油料作物68.13hm2,户均收入5 500多元。采取灵活退还形式,即整村一次性全部退还、整村分阶段全部退还、部分耕地退还等。关防乡岭底村耕地全部退还成林地,2012年该村林业收入达381万元,是2001年收入的近100倍。

5 从严管理,规范运行

抓质量管理。严抓规划设计、造林整地、栽后管护等环节。特别是留足2m宽的树胁带,作为树体施肥、浇水使用。并严禁在固定垄梗内间作任何作物,严禁在固定垄梗外间作任何高秆作物。抓资金管理。改革资金兑现补助办法,严格按照每667m2160元的标准,把资金直接兑现到户“惠农一卡通”帐号,保证资金足额按时发放。抓档案管理。明确专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专柜存放档案资料,对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等专项保存,对计划、总结等单独建档。

6 完善机制,创新技术

创新造林机制。将退耕还林工程承包给造林公司,落实包任务、包整地、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的“六包”责任制,并按成活率兑现补助。全县由造林公司和造林大户承包的造林任务达90%以上。创新造林技术。研究创出核桃等树种截干覆土的秋冬季造林等技术,在全省尚属首次,确保核桃芽接成活率达96%,高接成活率达100%。创新管护机制。按照“两通、一带、一围”建设标准,对退耕还林地实行园区化管理。“两通”即通水、通路;“一带”,即有固定树胁带;“一围”,即园区围栏。县财政年均投资120万元,全部用于核桃园区后期管理。

7 统筹开发,提升效益

一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发展中药材等产业,在全县规划了16个中药材种植片区,种植面积达3.67万hm2,每667m2平均收入2 000元左右。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共对地处大山深处、不适合居住的114个自然村、3 382户、10 332名群众搬出大山,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二是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建设休闲型农业、旅游型新村。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个,建成涉城镇东山、河南店石岗、辽城乡新桥等一批生态休闲旅游景点。2012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又成功争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8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通过10多年来的努力,涉县退耕还林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完成造林2.16万hm2,其中,完成退耕还林0.71万hm2;建设特色经果林基地0.25万hm2;匹配荒山造林1.21万hm2。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河北省退耕还林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档案管理观摩会和全省容器育苗造林现场会先后在涉县召开,并在2008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12年7月份,国家退耕办副主任吴礼军到涉县调研时指出:“涉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管理严格,工程规模大,效果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作出了典范”。

涉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样地县之一,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效益监测调查。其中,调查坡面径流场2个、固定样地10个、标准样地120个、农户300户。从监测结果来看,涉县通过大力度退耕还林,生态等综合效益明显。一是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全县25°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有林地面积达7.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0%,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每年可涵养水源56万m3,减少土地流失5.8万t,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1d,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邯郸的“后花园”。特别是在2012年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涉县与周边县份相比,发生灾害次数减少近50%。二是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全县共栽植核桃、花椒等树种2 000余万株,仅核桃树就达700余万株,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2.62万hm2。2012年核桃产量同比增产10%,达1.7万t,收入近2亿元,退耕户人均增收750元左右。三是社会效益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后,共腾出近5万名农村劳动力发展林业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年劳务收入达10亿多元。四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退耕还林基地的不断扩大,逐步改变了以往种植小麦、玉米的单一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林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产业发展,其中“太行核桃城”干果市场及三利、宜维尔、黄金龙等一大批核桃生产加工企业相继在涉县投产,加快了结构调整,延长了产业链条。全县农业产业化率达68.5%,连续6a居邯郸市第一。

篇5:宝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2016年, 按照上级要求, 河南省安阳县被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体推进县, 该县按照中央、省、市土地确权工作的部署要求, 在全县20个乡镇、571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6年底, 全县已按照省、市要求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任务, 全县完成实测耕地面积4.88万hm2, 确权到户面积4.11万hm2, 完成测绘公示面积4.55万hm2。

一年来, 全县上下高度重视, 把土地确权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工作和中心工作, 措施前移, 全员上阵, 深入一线, 早安排、早部署, 实行“一线”立体工作法, 干部包抓在“一线”, 情况掌握在“一线”, 解决问题在“一线”, 矛盾调处在“一线”,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全面展开。该县的主要做法如下。

1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这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组织。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副县长任副组长, 农业、财政、国土、林业、住建、司法和档案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局新成立了“土地确权办公室”, 配备工作人员7名, 专职负责土地确权工作, 细化责任分工, 强化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农业局还成立了9个技术指导小组, 实行股站包乡镇制度。全县20个乡镇也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把土地确权作为“一号工程”, 乡镇长亲自挂帅, 亲自部署, 亲自落实, 全力推进, 确保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2 制定方案, 挂图作战

该县以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 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工作程序和保障措施都做了详细要求, 并设立了确权工作台账, 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详细的“三图一表”即规划图、路线图、施工图和进度表, 实行挂图作战、按图督办, 确保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

3 尊重法律, 依法确权

安阳县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 坚持土地确权是受法律保护的物权, 事关农民的基本生存和农村稳定。因此, 必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要求的程序方可生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测确权面临一轮承包和二轮延包以来农村的人地矛盾和遗留问题等, 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进行。

4 财政支持, 资金到位

该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安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并确保专款专用, 切实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 严格支出标准, 降低工作成本, 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目前, 已安排专项资金260万元, 专门用于支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5 严格招标, 规范操作

通过公开招标、网上公示等环节, 确定了该县土地确权工作中标的9个公司。从3月18日开始, 该县中标的8家测绘公司全部进乡入村开展工作。按照“县指导、镇主导、村主体、组实施”的原则, 多举措推进土地测绘指界工作, 逐村逐户核实每块土地承包权。

6 强化培训, 大力宣传

在土地确权的每个阶段, 该县都要召开宣传动员和培训会, 编制和印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手册》《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土地确权应知应会》等各类宣传资料, 并通过召开土地确权专题会、培训会、宣传会等, 积极向群众现场宣讲土地确权工作政策、方法步骤, 扩大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的知晓率,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积极性。

7 明确重点, 规范流程

为确保给农民颁发一个“铁证”, 该县按照省市要求, 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 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规范有序操作;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坚持进度服从质量, 确保确“实权”、颁“铁证”, 确保实现“四相符、三到户”, 即承包面积、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承包经营权证全部相符;承包地的四至边界要测绘登记到户, 承包合同签订到户, 承包经营权证书100%发放到户。

8 尊重民意, 不留隐患

上一篇:王海琴《认识数字8》教学反思下一篇:散乱污企业整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