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

2024-04-13

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

我的学生生涯中遇到过很多的老师,每一位老师,他们的声音都不同。老师的声音有很多种,有如百灵鸟般动听的,有如播音员般字正腔圆的,当然也有平平淡淡让人记不住的,更甚的是还有令人昏昏欲睡的。

声音很好听的老师自带优势,一到上课的时候,教室里一片安静,不为别的,因为老师那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忍不住想认真的去倾听。拥有这种声音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上课的`时候我们听得可认真了。

对于第二种老师的声音,那种字正腔圆的语音,我们听着少了一份舒心,不过却多了一份肃穆,因为这一种一丝不苟的声音似乎杜绝了我们开小差的一切可能,这样一堂课下来,我们自然将老师所说的一切知识点都听入了耳里,记在了心里。

至于那种老师的声音很是平淡的,虽然这样老师的声音没有占据什么优势,不过,作为学生的我们依旧会认真的去听老师的讲课,这样子的老师反而给我们一种亲近感,这种平常的声音自然的就消除了那种距离感。

现在轮到最后一种,说实话拥有这种声音的老师,上起课来一开口还真当是在奏一首吹眠曲,不过!反转来了!这样的老师往往最具幽默感,在他的课堂上,永远不会缺乏乐趣。我小学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位这样的老师,他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他说话的声音是学校公认的低、缓,是那种全程无波澜的声调,乍一听,新鲜感十足,不过听得久了弊端就来了。而我的这位老师最会利用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他会将他的声音、手势结合,能用粉笔将过程写下来的时候那说话就只说重点,当我们熟悉了他的上课风格后,简直一点不敢晃神,只要老师一开口,我们就知道重点来了。

老师的声音各有不同,但不论那种,其实我们都能找出其中的乐趣来。

篇2: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

当遇到困难时,“温柔”出来向我打招呼。那次感冒,头痛得厉害,不得不趴在桌子上,老师的眼光一下子转到我这里来,走到跟前用温柔的阳光般照耀着说:“感冒了?看看医生吧!”话里还带点责备的感觉。

当犯错误时,“严肃”出来批评我。你听,那声音真叫人胆颤心跳!“你做题时能不能看清楚,有单位就应该换算单位,字写好……”哎,这声音严肃起来还真厉害,不过我也不能再犯低级错误了,否则“严肃”又来了。

老师的声音盒还能带来笑话,让我们不知所措。那天风刮得特别冷,同学们都穿着较厚的衣服,只有一个男同学穿得很单薄,老师见了说:“你看人家都穿那么厚,你咋就那么‘苗条’呢?”

老师的声音盒变化无穷,就如同这天气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乌云密布,有时太阳出来还下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的默默奉献永远记在我心中。老师的声音哑了,但还坚持上课。所谓这声音盒也能发出沙哑的感觉。

篇3: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

电影声音元素一般分为人声、音响、音乐三个部分。[1]人声是指电影中的人物的对白, 旁白, 内心独白等声音元素。音响元素是指电影中出现的一切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声响, 包括鸟声, 风声, 爆炸声等。音响元素在增强电影的真实感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它在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建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则有主题音乐, 场景音乐, 画内乐, 画外乐之分。音乐不仅可以营造电影氛围, 而且可以形成另一个叙事空间, 它的抽象性, 隐喻性可以帮助电影更好地叙事。

由于《星际穿越》是2014年度11月份上映的新电影, 在前人论文中很少有论述, 但它的声音构成却非常有特色, 所以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做一个研究。再者, 《星际穿越》作为好莱坞大片, 它打破了一贯好莱坞叙事风格的音乐审美, 声音风格焕然一新, 带给了观众新的观影思考。

因此, 回到声音的本质, 从其构成分析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基于以上电影声音元素的分类分析《星际穿越》的声音构成。希望能为将来的创作者提供启示, 为未来的电影声音运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空间。

二、《星际穿越》的声音分析

《星际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原创科幻冒险电影, 它主要讲述了地球上植物大都患上了枯萎病, 沙尘暴肆虐, 人类越来越不适合在地球上生存的时候, 一批科学家发现了虫洞, 为了给人类寻找新的居住地, 宇航员们在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这一章节将从人声, 音响, 音乐这三方面对影片的声音进行分析。

(一) 《星际穿越》人声

人声是《星际穿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叙事方式。在这部电影中, 人声的声像是跟着角色一起移动的。由于《星际穿越》作为科幻片的特殊性, 很多人声的对话都是在太空舱或者住在地球上的人通过地面的传输系统将影片传送给太空舱里的人听的, 诺兰刻意将所有人物的对白设置成基本的单声道模式, 声像也对应着7.1的声道完成,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置。导演运用对白和静默的手段, 恰如其分地传递给了观众需要的情感信息。

例如, 在影片中, Cooper从米勒的星球上大难不死, 由于米勒的星球1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7年, 等到他回去之后, 已经是23年过去了。当他坐在椅子上看23年以来的录像时候, 那个永远不肯原谅自己父亲的墨菲终于在23年后, 出现在父亲屏幕前, 和他重新交谈。

墨菲:可是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生日很特别, 因为你说过, 你曾说过, 等你回来的时候, 我们可能是一样的年纪。今天, 我就到了你离开时的年龄。所以现在就是你应该回来的时候了。

(二) 《星际穿越》音响

在电影中, 音响往往是真实性的体现, 在《星际穿越》中, 最重要的叙事环境就是太空。而太空中是没有声音的, 因为太空是真空的, 没有帮助声音传导的空气介质。诺兰在影片中模仿了《2001太空漫游》音响的处理方式, 他认为电影完全可以创造出让观众心里觉得响但是耳朵却不觉得响的声音。

在影片的111分钟, 曼恩博士和Cooper发生了争执, 曼恩害怕Cooper发现这个星球无法生存的事实, 选择将Cooper杀害, 他抢走了氧气罐, 并撞击Cooper的头盔, 在音轨上, 只有节奏单调的宇航员在头盔里听到自己迫近的呼吸声和呻吟声。观众仿佛和宇航员一起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威胁。在这个声音处理上, 即使没有任何“耳朵响”的感觉, 观众的心中也是“震耳欲聋”的。

当然, 太空的寂静无声不代表整部电影都是静默的。当Cooper坠入黑洞, 机翼被火花击打的时候, 这声音可以间接传递到他的耳朵中, 他听到的就是沉闷的击打。观众仿佛和他一起坠入黑洞, 因为未知而感到恐惧。

(三) 《星际穿越》音乐

在《星际穿越》中, 汉斯季默运用大量由管风琴制作而成的音乐。作为人类所创造的最复杂也是最精巧的乐器, 管风琴充分展现了它的强大功能。从地球到太空, 管风琴与宗教音乐的密不可分使整个片子都浸染上宿命和救赎的主题色彩。片中多次出现的管风琴延长音完美体现了宇宙的浩渺孤寂, 时间流逝的无声无息。例:

三、《星际穿越》的声音设计

(一) 《星际穿越》声音风格的设计

在《星际穿越》的声音设计中, 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穿插其中。写实主义风格强调生活与艺术都需要真实, 它用客观的视点烘托出真实感, 写实主义在电影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汉斯季默的《No Time for Caution》, 这首音乐设计出场在Cooper在危急关头, 手动对接飞船的时候。这首音乐的表现主义风格浓烈, 疾风骤雨的管风琴和钢琴如同相互斗争一般, 这两种乐器交替演奏, 并不断重复旋律, 重低音不停响起, 画面中飞船也在相互追逐, 汉斯季默几乎是用乐团全部力量来展现这一场景, 让观众屏息凝神。

(二) 《星际穿越》声音细节的设计

在《星际穿越》中, 导演设计了很多用声音过渡画面的桥段。例如, 当Cooper救起曼恩博士, 曼恩博士开始讲述自己所在的星球时, 影片片段的音乐都是相同的, 但是前者画面运用了Cooper静静倾听曼恩博士讲话的近景, 而下一帧, 景别变成了空旷的全景, 画面中Cooper一行正在勘探地貌, 直观地展现了曼恩所在的星球的地理特征。导演运用了相同的音乐转场, 但采用了不同的透视感, 令观众感到自然, 不会因为两极镜头的运用而产生不适。

四、结语

《星际穿越》的配乐不像是由各个场景的配乐组合而成, 而更像是一部通过缜密思考而形成的纯音乐作品。在由交响乐, 电子乐, 流行音乐组合而成的配乐中, 观众可以感受到那饱含着无止境的汹涌情绪的或克制或奔放的力量, 这些情绪凝练成了超越时空的爱。

正如汉斯季默提到:“我现在所感兴趣的是, 如何只利用两个, 或者三个、四个音符, 就让音乐表现出真正复杂而完整的情感”。“我要的是表达情感, 而不是滥情, 是崇高的个人情感, 而不是简单的英雄主义”。[2]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的那样, 你根本什么就感觉不到, 只会觉得你听到的那个声音就应该是当时符合画面的声音, 真实, 不“抢”画面的风头, 这是毕生的精力才能达到的修为。

摘要:《星际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原创科幻冒险电影。而最引人注目的是, 为此部电影配乐的是汉斯·季默, 好莱坞最有名的编曲家。在这两位大师的倾力打造下, 《星际穿越》这部电影的声音艺术效果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显得非常流畅和自然。

关键词:《星际穿越》,声音分析,声音设计

参考文献

[1]郑亚冰.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协同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28-29.

篇4:老师的声音

温柔的声音能使我们感到舒畅,严厉的声音能使我们感到害怕,严肃的声音能够使我们拘谨。而老师的音乐盒里充满了温柔、切实、严肃、滑稽,它们一个个都跳出来与我问好。

当遇到困难时,“温柔”出来向我打招呼。那次感冒,头痛得厉害,不得不趴在桌子上,老师的眼光一下子转到我这里来,走到跟前用温柔的阳光般照耀着说:“感冒了?看看医生吧!”话里还带点责备的感觉。

当犯错误时,“严肃”出来批评我。你听,那声音真叫人胆颤心跳!“你做题时能不能看清楚,有单位就应该换算单位,字写好……”哎,这声音严肃起来还真厉害,不过我也不能再犯低级错误了,否则“严肃”又来了。

老师的声音盒还能带来笑话,让我们不知所措。那天风刮得特别冷,同学们都穿着较厚的衣服,只有一个男同学穿得很单薄,老师见了说:“你看人家都穿那么厚,你咋就那么‘苗条’呢?”

老师的声音盒变化无穷,就如同这天气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乌云密布,有时太阳出来还下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的默默奉献永远记在我心中。老师的声音哑了,但还坚持上课。所谓这声音盒也能发出沙哑的感觉。

老师的音乐盒里收集了这么独特的声音:有可爱的“温柔”;有批评的“严肃”;有好笑的“滑稽”;更重要的是有无私奉献的“沙哑”。

山西省永济市城北中学149班

辅导老师:高晓华

篇5:张老师的声音初三作文750字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是得法也。

——孙中山

张老师的声音,十分有特色,只要听见她的歌声,就会感到身体上下通透,自己的身体也会预期产生共鸣,令自己也会不由自主[注: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地沉醉其中,也许这就叫感染力吧。

记得,那是我的`第一节课,那时的我,一点基础都没有,声音根本唱不上去,也唱不下来。基本上只能在“do”~“sol”这些因之间徘徊,有的时候连音都唱不准。

这时,张老师似乎也摸清了我的底细,决定先叫我发声方法。

“吸气的时候要像闻一多鲜花一样……”“吸完气要保持住,像大便的感觉一样压一下……”“唱的时候口腔打开,嘴巴里面竖鸡蛋……”“嘴巴张大……”“气沉下去,声音从上面出来……”我按照老师的口令一一做了下去。“不错,现在唱一个‘道路’的‘路’字。”“注意哦,把刚才练的都用上去,想一想刚才怎么做的。”“预备,唱‘lu’哦,起……”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唱道:“lu——”“嗯,不错,发声方法很到位。只是音有一点偏低,再上去一点。预备,唱‘lu’哦,起……” “lu——”“嗯,再上去一点点” “lu——”“很好。”老师见我第一节课的进步就这么大,忍不住离开了琴凳来拥抱我。当我接收到老师的拥抱后,我都会倍感鼓舞,从而努力地使自己做的更好。

练声过后,老师便开始教我唱《送别》。别认为这是很简单的一首歌,在当时的我看来,能唱下来并把音唱准,已经不错了。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唱:“‘长亭外,古道边。’预备,起……”“长亭外,古道边。”“好,现在音准了,现在用两小节一口气哦。预备,起……”“长亭外,古……”只唱了一小节过一点,我已经连涨得通红,没有气了。“还是不行哦,回去要练的啊!下课罢。”

说完,她自顾自地弹起了伴奏唱了起来。

我站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静静地听着……

篇6:关于奇妙的声音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声音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妙的声音作文 篇1

在我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琴行,准备让我学一种乐器。

虽然现在记不清当时的场景,但是当一段奇妙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妈妈告诉我演奏的乐器叫做古筝。一开始的时候闵老师让我认识识乐谱,接着记每根弦的音和位置,因为古筝上没有4和7的弦,所以要把3和6的弦用力按住才能弹出4和7。慢慢地就弹出乐耳的琴声。后来我学到了三级,弹到了一开始听到的那首曲子,原来叫“金蛇狂舞”呀!

这条小蛇真皮呀,一会儿活泼好动,一会儿安静下来,曲子的强有弱有高有低,我练习了整整四年,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弹一下,那二十一根弦在我指间来穿梭着。

这五年来我学会了一首首新曲子,渐渐地我爱上了古筝,作为我国古典乐器的代表,用它来演奏的音乐是最动听的声音。

奇妙的声音作文 篇2

“沙啦啦!沙啦啦!”

这天空在哭泣,下起来的.雨如此的冰凉,如针一般细腻,一点儿一点儿洒下来!

这时的我处在一片幽静的森林,奇怪的是我的身上没有一滴雨点,身边的动物们都在正常的活动,难道我处在不真实的世界?

鸟儿唱着最悦耳动听的歌曲,飞流的瀑布发出来的声音居然比音乐厅里演奏出来的更动人,那声音是多么清脆!

我继续前进,地上的树叶在我脚下“咔咔”作响,给人一种难以言状的舒服!雨不知何时停了,树叶上的露珠“叭,叭,叭”地落在地上,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天边升起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那是多么耀眼!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牧场,老牛和小牛齐声欢悦“牟,牟,牟”仿佛在倾吐着这翠绿的青草是多么美味,骏马在狂奔,“哒,哒,哒”这场面多么壮观!这牧场的声音给人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感觉!

这次我来到了山上,这小溪流“哗啦啦,哗啦啦!”欢快地流淌,这池塘上的小青蛙们,在演奏着“青蛙合奏曲”我感觉这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我眼前一亮,我回到了现实生活,我多么想在体验一次,可是机会渺茫!

奇妙的声音作文 篇3

小猫是一个胆小鬼,尤其害怕晚上的声音。有一天,小猫刚上床就听到“咚咚咚”,他吓得爬到了床底下,直到门外的小狗叫:“小猫,小猫。”小猫才打开门,小狗说:“我们到树林里吧。”小猫说:“好,好吧。”

小猫和小狗走着走着,小狗说:“听!”“蛐蛐蛐,”小猫说:“那是什么东西?”小狗说:“那是蟋蟀。”小猫说:“它们总是说个不停吗?小狗说:“不,它们不是用嘴说的,它们是用翅膀的摩擦来发声的,”小狗纠正道。“嗡嗡嗡嗡嗡,”小猫说:“那是什么?”小狗说:“那是蚊子,它和很多昆虫一样都是在晚上出来的。”“呼呼、扑扑”,小猫又问:“那是什么?”小狗说:“那是蛾子和风的声音。”

一路上他们还听到了草丛的沙沙声,树叶的哗啦啦声,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夜晚!

奇妙的声音作文 篇4

世界上有很多声音,每种声音还可以引发我们的奇思妙想呢!

在农村,早上醒来,眼睛还没有睁开,就听见公鸡“咯咯咯”还是“喔喔喔”地叫我们起床啦!但也听见一片碎乱的“叽叽喳喳”的小鸟声的话,那也知道——快起床了,太阳晒屁股啦!傍晚的时候,看见小鸟或乌鸦在人家烟囱上一阵阵地呼噪的话,如果是乌鸦它们像是在说“我已经够黑了,还要我够黑吗?”如果是其他小鸟,它们像在说“别弄脏我漂亮的羽毛!别弄脏我漂亮的羽毛!”这样我们就知道人家的烟囱里要吐出炊烟来了,我们大家该回去吃饭了。

如果是夏天,树枝慢慢摇摆着,吹着徐徐微风,听着蝉叫“知了,知了”,蝉像在抱怨:夏天真热!夏天真热!时不时我们还拍着那“嗡嗡”叫烦人的蚊子。

农村里或附近一开视频是有小溪的,小溪“哗哗”地流着,像一个轻轻地弹琴。瀑布“哗哗”的声音比小溪大几倍,像许多人在那儿不停地打鼓,弹琴固然寂静,打鼓也不觉得喧闹。

走进城市,便到处听见旁边的小摊和客人讨价还价的吵闹声。远点的地方,火车和汽船呜呜响着汽笛,真吵闹。回到城市,各种汽车发出各种声音,像个交响乐团呢!

篇7:高一关于声音的作文

记忆里的外公一直是作风强硬的形象,小时候总是很崇拜他,好像他就是一片天,永远不会忧伤。直到我亲眼目睹了她那三次让人心疼的流泪,才发现他其实跟普通人一样。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我照例周末跟外公吃饭,那时只知道外婆生了病在医院,不好多问。外公好像有心事,倒了一杯酒,点了一根烟——他向来是不在喝酒时抽烟的。气氛很凝重,我埋头吃着,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

这时,一个电话打破了沉寂,外公迟钝得掏出电话,在看到来电显示的一刹那,他分明愣了一下,他的眼里满是犹豫又不安的矛盾。他就这样呆坐着,三秒过去了,手机还在焦急地响着,外公终于鼓足勇气颤抖着手按下了接听键——“姐……”是外婆的大姐,接着仿佛是一阵劈头盖脸的责骂,我好想明白了什么,停下筷子想听个明白。

外公心虚的看了我一眼,嘱咐我快吃,说罢歪着头,用手捂着话筒,小心的吐出两个字“肝癌”,我一下就懵了。关于这病,我大概是知道一点的。我假装没听见,继续吃着,外公的声音明显有些颤抖:“我…我一定会想办法的,不会让她走的……你放心……”我感觉她狠狠抽了一口烟,透过大大的烟圈,我看见了他眼角晶莹的液体,他勉强笑着,只说了三个字:“会好的。”仿佛是在说给我听,却又像梦呓一样喃喃自语。

再一次是在三个月后了。我和父母去看望外婆。他像个孩子一样忙前忙后,我却猛然发现他倒像自己生了一场大病似的,瘦弱得不像话。他的眼窝深陷,脸色苍白,活脱脱一个病人模样——这几个月他一定是受了不少累。

妈妈接过他手里的活,他径直走到了走廊的尽头,就在刚才他接到了一个来自主治医生的电话——出院或是不愿接受的结果。他又摸出烟,颤抖着手点了几次才点着,送进嘴里微微抿着,他就这样呆立着,抬头看着天空,烟圈一点点从他头上飘散,然后他的泪就滑了下来,他忙用手擦着,既而吐出更大的烟圈,像要吞噬他内心小小的希望。我就这样看着,直至发现自己也早已泪流满面。一根烟已尽,他熄灭烟头,像是鼓足了勇气,擦干了眼泪,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朝医生办公室走去……

我回到病房,不多说什么,许久我听到一阵声响从走廊那头传来,门口是一个人,他竭力抑制着激动的心情却又颤抖着说:“医生说,医生说,你的病……明天,不,现在,走,咱回家……”他的脸上忽而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这是我这段时间第一次看见他笑得这样释怀——他的眼角分明还有未擦干的泪!

病房里一片安静,好像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般,所有人都哭了,是笑着流泪的。

此时无声,但我知道有这样一种声音一直在外公的心里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篇8: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

声音一:老师, 您的眼里没有我

故事回放: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 拟定通知时询问上课老师关于活动实施的年级和确定的主题, 老师首先报上了实施的主题, 再问上课年级, 那位老师犹豫半晌, 才嗫嚅着说:“我也不知道这个主题适合什么年级, 觉得四年级可以, 五年级也可以, 嘿嘿, 其实六年级也是可以的……”

给老师的便利贴:请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规律。从儿童心理学层面探知, 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 所以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主题要相对侧重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培养初步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如《水的认识》系列活动中, 三年级的定位是对“水的性质”的了解, 知道水会流动, 水能结冰, 水会突然蒸发等, 这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用一支笔和一张纸为小兔子或其他小动物设计制作一个“取水”的容器, 确保水可以流动也可以堵塞, 而且要使小动物学会使用这一方法。他们肯定是趣味盎然的。

五年级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适合开展简单的社会服务活动, 通过自然环境的研究,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意识。于是《水的认识》就可以升级为“水与生活”, 让他们在雨天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水, 学会测量降雨量, 分析雨水中的物质, 了解酸雨。还可以让他们设计一个“完美的雨天装备”, 可以使人不被淋湿的雨衣帽子和雨靴。孩子就会去关注生活, 跃跃欲试。

而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 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 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 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展有一定深度的“水系研究”, 实地走访、调查、绘制居住地的水系情况, 了解居住地的水环境, 一定会在太阳下、雨天中活跃在家乡的水系边, 然后交上一份对家乡水系研究的调查报告。

本着对学习生长规律的尊重, 三到六年级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水的认识”过程, 分解到每个年段, 老师介入的着重点又完全不同, 而这些着重点螺旋上升, 相互衔接, 于是孩子就对“水”有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概念。

声音二:老师, 您高估我了

故事回放:

一次参加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是一所农村完小, 组织引领的是一位城里的优秀老师, 活动对象是该完小的四年级学生, 活动主题是《非洲原住民的调查和研究》。对于这个主题的选择我们当时都觉得非常奇怪, 因为它离孩子实在太远, 尤其是农村孩子, 在没有多大机会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尤其显得远, 于是请这位指导老师说说选择这个主题的缘由。这位老师说:第一, 农村孩子需要增加与外面世界的接触, 让他们知道世界原来这么丰富;第二, 非洲原住民的生活是很丰富的, 尤其是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且他们的舞蹈尊重原生态, 不要求标准的舞姿。所以, 农村学生在舞蹈时要求不高, 跟着节奏动起来就行;第三, 四年级学生比较活泼, 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参与活动应该会好热情。听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我们按捺住疑虑拭目以待。

上课伊始, 学生确实如老师所讲, 看着资料中原住民与我们的差别那满脸新奇, 看着视频中疯狂大胆的原住民舞蹈充满向往, 但当老师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表演时, 不要说是跟着节奏动起来, 就是离开座位那一小步都没有可能, 看着殷切的老师羞涩着小脸——哎, 哪敢有这冲动啊!于是, 这位老师也是如意料之中铩羽而归。

给老师的便利贴:请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学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首先应该强调学生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相对于城镇孩子能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 筛选、整理资料, 农村孩子的信息就显得比较闭塞, 但农村孩子对于家乡传统的认知和实践却是城里孩子不可比拟的。试想, 教师拿着“体验非洲舞蹈”的主题去农村学校开展活动, 孩子们如何理解这种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哪怕老师自己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让草裙飞扬起来, 孩子们也只是一个看客而不会融入这个活动。但是如果我们的主题是“与狗交朋友”, 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农村孩子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们与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之间的故事。

所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要时刻记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对象是学生, 主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实用性地开展, 最大程度地将选择主题的权利下放给孩子自己。

声音三:老师, 我手才能写我心啊

故事回放:

一位五年级学生在日记《今天我不高兴》中写道:

“跳蚤书市”终于开始活动了, 这是我期盼了很久的活动。我早就计划了我能为跳蚤书市做的工作——我想在这个活动中担任销售员, 因为我家在小百货有摊位, 节假日我经常在那里帮忙, 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销售技巧, 趁这个机会要好好表现一番。

可是, 分配活动时, 老师要我们六人小组分组, 然后将六个内容分派给我们, 我们组是“设计海报”, 哎, 设计可是我最糟糕的本领, 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设计我要销售啊!于是我举手跟老师说了我的想法, 可是老师说:那刚好, 可以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哎, 这样的结果我真的很不高兴!

给老师的便利贴:给学生最大程度的成功感!

所谓的综合实践, 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就是综合性, 它包括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的综合学习。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之一。因此, 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活动经验, 实践能力在不断增强, 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引自主设计与实施主题活动。比如这次的“跳蚤书市”活动, 面对五年级学生, 这时候的老师何不开放点, 从活动项目的设计、报名, 甚至整个运作过程, 让学生全权负责, 而您只需从旁关注, 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二, 省时省心, 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篇9:老师,请善待那些稀缺的声音

材料一: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他还遭遇退学的命运。

材料二:另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没有考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材料三:第三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材料四: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问题是:看完以上四段材料请写出你的发现。其实,这是镇江市语文中考也是平时语文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一道试题。我在想,学生看完这样的材料后脑子里会有怎样的发现呢?再看看学生试卷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三点红色笔迹的答案:①每个孩子的前途不可估量。②人们往往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③幼时表现不好的孩子长大以后只要不懈努力,同样能有所作为。

是呀,每个孩子都有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不懈努力,即使幼时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同样能有所作为。现实教学中,我们确确实实会遇到所谓“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被认为是“孺子不可教也”的学生,可是,我们是像试题中答案那样去对待孩子们的吗?是那样对待尤其是那些老师认为是异类的每一位孩子的吗?

至此,又令我猛然回想起2014年12月19日赴灌南北陈集中学学习交流时听到的一节语文观摩课。课题是“宇宙里有些什么”,上课伊始,老师很自然地问起学生:“说明方法有谁知道?”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气氛有些热烈。蓦然,老师可能是无意间又追问了一个问题:“有谁对说明方法一点儿都不知道?”不问则罢,一问还真出人意料,竟然还真有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

说实话,当时看到还真有这样的同学举手,我很诧异,也很震惊,同时也很担忧,为这位老师担忧,她会怎样去解答这个一点儿都不懂的学生的问题呢?直接告诉他答案,还是很鄙视地批评他一顿:这个都不知道,还上什么学?说真的,当时我的心还真有点儿七上八下,悬在那儿。好在我们的教师还是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的,较好地处理了这个自己挑起来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课后,我就在想,无论是课上还是课间或是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学生,和他们发出的这些看似愚蠢却是稀有更是珍贵的声音。当然,教师要能真正地珍惜这些声音,必须牢牢修炼自身的素养。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做老师的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能讽刺、挖苦看似很落后的学生。说不定他们将来比你眼中的优秀生有出息,更会赚钱。”虽然学生屡答屡错,但却屡错屡答,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可能他们是听不懂课,但却三年如一日,这需要多强的意志。

是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中只有能容得下“老师,我不知道……老师,我不懂……”这些看似愚蠢孩子的声音,才能倾心聆听孩子那些稚嫩却稀缺的声音。学生们都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咱们教师,可我们教师呢?我们有的教师竟用一些近似雾霾似的言语把我们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污染得满目疮痍,甚至眼泪盈眶。

所以,做教师就要有宽大的胸怀,特别是耐心和无私的爱心,只有这样才能善待这些稀缺的声音。

时下,标准的语文答案不仅扼杀了我们教师的个性,也无情地抹杀了那些原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的孩子的思维,让他们不是变得迟钝,而是愚昧甚或麻木。给孩子松绑,放开手中的线,风筝才会飞得更高。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一件国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这是在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只有这样,那些稀缺的声音才会得到应有的善待。

篇10:关于听听声音的话题作文

是喜鹊。在依然光秃秃的白杨树上,喜鹊是一只会飞的叶子,从这棵树上,飘落到那棵树上。虽然乍暖还寒,但从温暖的阳光里,它却早已捕捉到了春天的声音。这声音让它快乐起来,扑闪着翅膀,飞出树林,掠过房脊,越过人群,喳喳喳地,将歌声洒落村庄——它是在为自己歌唱。整个冬天,肆虐的寒冷曾让它失声。但现在,阳光唤醒了它的耳朵,而它唤醒了人们的耳朵。

是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冬天,厚厚的冰让它望水兴叹。但现在,它在逐渐收复这片失地。从冰块消融中,它听到了春天的声音。青碧的水里,它惬意地拍打着翅膀,激起一圈圈涟漪,温柔地扩散开去。偶有几只体型较小的野鸭混杂于其中,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寒冬里,它们没有迁徙,飞去那温暖的南方,而是一直坚守在这条河里,如今终于等来了春天。

是大柳树。这棵树龄在百年之上的柳树,斜卧在河边,将枝条垂向河面,树干上巨大的裂隙揭露着岁月的沧桑。它是智者,在时光的风里默然无语,看天上云卷云舒,听河水静静流淌。这个春天是它迎来的第几个春天呢?不知道。从温润的空气里,它早已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但它宠辱不惊,“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枝桠间已有小小的叶苞,在春寒料峭中吐露春的暖意。不久,它将会“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黄牛。卧在村边大树下的它,慢条斯理地咀嚼着上个夏天贮存下的草料。从田野吹来的风里,它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于是,站起身,将目光投向远方。这声音是一种呼唤,让它怀想肥沃的田野,丰美的草地。也许不久,它将奔波于田地间,负枷而躬耕,但对它来说,那是累并快乐着的。因为它明白,自己原本就是为那片土地而生的。

是孩童。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在母亲的陪读下,垂髫小儿摇头晃脑,亦读亦唱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院里无花,但在唐诗里,孩童已倾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是老农。他们来到闲置一冬的田边,蹲下来,点着一袋烟,吧嗒吧嗒吸着,用温情的目光,抚摸着整个冬季未曾谋面的老友,心里早已盘算好了该种什么庄稼。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出了山村,在城市的霓虹灯里,渐渐淡漠了与土地的感情。只有老农,依然将田地当成自己的宝。在这片浸透了自己汗水的土地里,依然坚守着,耕种与收获着自己绿色的希望。

篇11:关于时间的声音话题作文

每当星期一早上急急忙忙来到学校时,才发现我竟忘记与妈妈说“再见”,当我看见爸爸渐渐远去的背影时,我的心里有一种酸酸的、说不出的味道,我真想哭。

当我好不容易从星期一盼呀盼,等呀等,终于盼到了星期六下午,我的兴奋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叮”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我的脚下随之飘来了一朵幸福的云,仿佛要在一瞬间把我载回家似的。

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我终于回到家了!

家是那么温暖,家是我的避风港,家是那么美好!回到家,我立刻拿出学校的作业本来,为的是早早做完后能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就算是扫扫地,擦擦玻璃都行。眨眼间,黑暗已渐渐笼罩这个安宁、平静的小村庄。树上的鸟儿也渐渐停止了歌唱,仿佛不愿意打破这种安宁。

我洗完澡,躺在床上,迟迟不肯闭眼,因为我傻傻地认为,只要我盯住时间它就不会溜走了,会留下来陪我!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星期六一过,星期日下午六点半左右,我就又要动身到学校去了!时间你等等我

时间,难道你就不能走得慢一些吗?好让我和爸爸妈妈多相处一会儿,哪怕五分钟也好!

来到学校,我的脑子里深深印着与妈妈告别的场景,久久难以忘却

篇12:关于声音的话题作文600字

“风”是个实力唱将,在不同的舞台上,她所展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在春天的舞台上,“风”是个单纯的歌手,她的声音甜美而不含任何杂质。呼——呼——那种歌声会萦绕耳畔,令人久久不能遗忘。她用这独特的嗓音唤醒了万物,也征服了天地。

在夏日的舞台上,当帷幕刚刚来开的时候,“风”便唱起了低沉的歌曲。这种声音,是平时听不到的,一旦听到,便会迷上,如果你奔跑在夏日的田野上,那种声音会更加强烈地徘徊在你的耳边,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风”在夏日的舞台上,变得深邃,令人无法猜透。

在深秋的舞台上,“风”的演唱风格又再一次改变,她在舞台上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她的声音让所有人魂牵梦萦。她操着唯美的声音唱着悲壮的歌曲。她的歌声掠过田野,拂过高山,穿过树林,使鸟儿哭泣,使花朵悲伤。万物追随着她,与她一起歌唱,好像在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而感叹。我仿佛看见“风”站在舞台上,眼中尽是忧伤。

在寒冬的舞台上,“风”为我们演唱了一首高音歌曲,可那音量太高了,让人听了便毛骨悚然,而她一点也不在意。她继续高歌,把大树伯伯的孩子都吓到了,一个个的都躲了起来。她高亢的声音是万物都静了下来,只听见她在那里自我陶醉。可并不是谁都不喜欢这种声音,雪花便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在“风”的后面默默地为她舞蹈,静静地欣赏她的声音,“风”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她,我听到“风”的歌声里满是无情。

在不同的舞台上,“风”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有时甜美,有时低沉,有时悲壮,有时高亢,风的声音就是这么独一无二,你觉得呢?

花落的声音

舅舅端来几盆玫瑰,放在院子里,很红很艳。

今天晚上舅舅对我说玫瑰花会凋谢,别忘了要看。睡了个下午的觉,我想今晚不光怎么样我都铁定睡不着了吧。

果然晚上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想起了舅舅说的谢花,就下楼到了院子里。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世面的人真是悲哀。

我看着那几朵玫瑰花,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一朵花瓣微微颤抖了一下,挣扎了几下最后“啪”的一下便落了下来,紧接着剩下的花瓣也纷纷落下了。当最后一片落下的时候,刹那间,我感觉这个世界真静啊,静的听得到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整个花落的声音悬在半空中,尖着耳朵,听得心里已经一惊一惊的。

在迷糊中,我渐渐睡去了。

第二天,被一阵风吹醒自己吓了一跳,想自己真是厉害竟在凳子上睡了一晚,吹了一晚上的风。

我不再去在乎自己在凳子上过了人一夜,我看着满地的落花静卧着,安静而恬静,我想花儿应当还会再长出来吧。

那些花儿虽然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质得灵感,缎的光线与温暖。我一直望着这些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打少干净,看着他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的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独立遗世的美丽。

这个世界应该每天都会有花落的声音。

也许不应该将这种华丽的谢幕当做死亡,而是一种美丽的升华。

只有乡野的野山菊开的不是那么张扬,写的不是那么华丽,只有一种淡雅的朴素。它的凋零不是突然性的,他只是依然在安静的依偎在花托上,在风中,在岁月中一点点憔悴,一点点老去。

也许死亡真的很悲哀,但的确无法避免,我们只需怀着一颗感谢之心看着花落,听着花落的声音,感受一个生命的离去。

春天的声音

亘古至今,如期而至。我听到了春天的声音在大地回荡……

它是一阵雷,是那位叫做雷公的天神,左手执楔,右手执槌,敲击环悬五鼓发出的声响。那声音如催征的战鼓,激情四射。就连躲在深山的黑瞎子也会惊醒,钻出树洞,看到生机盎然的世界,一声欢笑穿透森林。

它是一阵风。哗啦啦的春幡吹拂着,托起孩子手中的风筝。它轻轻地拂过草地,拂过树梢,拂过山岗,拂过城市的天空,让大地重回温暖。

它是一阵雨,听着似滴答、沙沙、淅淅、沥沥。它不断敲打青砖、黛瓦,池塘、泥土,沁润了红裙纸伞,也滋润了田野。

它是小溪奏出的和弦。小溪永远欢快地向前,在浅的地方遇到树根的障碍,就会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在深的地方看到岩石在欢送,就会和它拍拍掌。小溪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汇成河流,早晚会流入大洋。”

它是怒放的花潮。花儿张开笑脸,轻盈的、沉重的,娇憨的、朴拙的,浓郁的、清雅的,牵牵绊绊,一株或者一朵朵地绽放。

它是百鸟婉鸣唱。斑鸠用《诗经》的声调站在高处咕咕地叫,成群结队燕子在天空中拉着闪亮的光族,阵阵“唧唧”声令人悠然,韵味无穷;还有那鹦鹉、八哥、喜鹊等等吉祥鸟一仰一唱,一唱一仰,像是有唱不完的欢乐情。而百鸟之中最具有哲学思想的布谷鸟总是用那“快快播谷”叫声提醒人们,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籽”。

春天的声音丰富万千……

总而言之,春天的声音饱含着激情,充满了温暖,诠释着奉献和坚毅,绽放着美丽,孕育着理想和希望。它是世间最美妙动听的音乐。

篇13:关于老师的声音的作文

刚好前几天我听过一两堂课,讲的都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第一堂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对人物的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与参考书上没有两样。可是,学生真的是会了吗?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再没有内容可讲。于是带领学生把“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会愧怍”再总结一遍。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感兴趣吗?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学生展示完学习的内容之后,又表演“老王给我送鸡蛋” 的一幕,学生很用心,找来了一块花布,包鸡蛋用的。同学和老师都说他们演得很精彩。可是,我分明看到很多学生笑得很开心。可是, 此时学生心里真的对“老王”、对“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了吗?我在想,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让学生学有所获,笑过之后,文本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课堂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就应该让他们有收获,尤其是语文课,我们经常会觉得没有什么可讲的。我们所面对的,是感觉什么都能看明白的“已知者”,是有着独特的个性创造与个性价值的文本,这些“已知者”大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文本中读出点什么。所以,如果教师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学生认知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帮助他们获得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情感,就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渐渐失去兴趣,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

其实,语文课不是没有可讲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要讲的内容。比如《老王》一课,学生能够读懂老王的凄惨,老王的善良,也能够读懂我的善良甚至我的愧怍。学生读不出来的,应该是对文本的深入赏析。如“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恶病”是“大约年轻时不老实”才会害的,应该是人的心灵或精神上犯的错误,而作者又刚刚经历过十年的精神浩劫。所以,在“我”看来,那应该是“更深的不幸”,“我”的潜意识里对老王是“不认可”的,所以,我一直并未真正地去关心过他。可是后来老王做的所有事情,在向我昭示着他的本性善良,尤其是他送来了鸡蛋和香油,让我无法面对这样一个曾经被我误解的人,更让我无法原谅自己。“我”的愧怍,绝不仅仅是给老王钱这样简单。当我们这样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候,我想学生们会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喜欢上语文的。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课堂:

一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语言,分析思路,理解主旨等”,这里不敢丢,那里不忍舍,结果课堂内容庞杂,知识像蜻蜓点水,对文本没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另一种课堂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亮点”,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环节:精美的导语、悠扬的音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了文本的价值所在,忽视了学生的真正所学。

第三种,过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表面上看,课堂上学生热烈 “讨论”,积极展示。可是,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吗?他们的展示是复制教参还是真正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讨论是有价值的讨论吗?

王荣生教授曾经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 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

教师对文本解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文本解读能力低下,照搬教参,空话套话、简单机械的评析充斥课堂,造成了对文本解读的“认知趋同、答案统一、甚至唯一”。所以我觉得,如果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是无效而又无趣的。

古人讲读文章要潜心涵泳。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 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他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带领学生完成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抛开各种参考书目,独立地完成阅读,并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的形成过程、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要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解读文本内涵。如沈从文面对别人对《边城》的解读,很无奈地说:“我的作品解读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一些类似的文章放在一起,带领学生进行解读。比如,《老王》和《珍珠鸟》两篇文章都写于1984年,都是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浩劫之后完成的,作者的情感应该是有相同之处的。在经历那样的一场浩劫后,他们对外界的所有人都会产生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同时又渴望一种来自外界的温暖。老王对我们的尊重、关心,我们对老王的感激、愧疚;小鸟对我的信任、依赖,我给予小鸟的尊重、爱护,人与鸟的感情如同人与人的感情一样,深沉、细腻、耐人寻味。这样去解读,我想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篇14:关于清官的非主流声音

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清官之所以被期盼、被传诵,首先是因为他们为官廉洁不谋私利,这是清官之所以为“清”的理由。元代杂剧《陈州粜米》借被害人张悂古之口说出了民间意识中对清官的认识:“做官的要钱便糊涂,不要钱方清正。”包拯就是典型代表,其任满端州不持一砚归的事迹广为人知。元杂剧《盆儿鬼》中包公唱道:“老夫秉性正直,历任廉能,有十分为国之心,无半点于家之念。”《宋史·包拯传》说:“(包拯)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包拯还训示其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我国古代清官的另一代表海瑞(人称“南包公”)“平生是一个洁廉耿介之官,自做官以来,从不曾吃过百姓一杯茶酒”(《海公大红袍全传》第五十回)。为官时仍穿布袍,吃粗米,让老仆种菜自给。母亲过寿时买了二斤肉竟被浙江官场当作新闻传开。死后“检箧内仅禄金一十余两,绫、纱、葛各一”。(《海忠介公年谱》)

老百姓对清官感念于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能够为民做主,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民百姓施以援手。正如元代杂剧《灰阑记》中包公自道说:“敕赐势剑金牌,体察滥官污吏,与百姓申理冤枉,容老夫先斩后奏。以此权豪势要之家,见老夫之影,无不寒心。”《鲁斋郎》中的那个“哪一个官司敢把勾头押,题起他名儿也怕”的豪强鲁斋郎,被包公“矫旨”斩首;《生金阁》中那个“打死一个人,如同捏杀个苍蝇相似”的庞衙内,被包公“押赴市曹斩首示众”;《陈州粜米》中那个“打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的小刘衙内和杨金吾,也被包公问斩。《宋史·包拯传》的记述不像文学作品那般威武雄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民间叙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海瑞同样是一个“力摧豪强,抚穷弱”(《明史·海瑞传》)的人,《海公大红袍全传》把他塑造为五指山豸兽投胎所生,这种神兽“性直而喜啖猛虎、卫弱鸟”,暗寓海瑞具有锄强扶弱的天性。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时,打击地主豪强,富家占有的贫民土地都被他夺回发还,深得民心。

清官千百年来始终如一地被百姓虔诚信仰甚至顶礼膜拜。在普通民众心中,他们是完人,是神的化身,身上只有耀眼的光环而不可能有哪怕是白璧微瑕的黑子。然而,我们翻阅古代社会精英留下的笔墨,却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群体意识断裂”——士大夫阶层对清官的评价实在是不能令普通百姓满意,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自清官崇拜产生之日起,士大夫阶层中就一直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认为“赃官墨吏固不好,清官则也未必佳”(《水流云在杂稿》)。当然,这种不同声音常常被淹没在亿兆黎民歌功颂德的口水之中。痛恨贪官污吏,作为其对立面的清官自然应该受到欢迎。这在任何时代都会是社会心理的主流,因此对清官的批评似乎从一开口就有一种道德上的底气不足。但世间的事物都有两面,如果抛却口号,士大夫阶层对清官的非主流声音也是“有足多者”。

晚清小说家刘鹗对这一问题有直接的阐述。他在《老残游记》中说:“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为了支持这个论断,他在书中塑造了玉贤和刚弼这两个以清廉自居但同时刚愎自用、滥施重刑、草菅人命的酷吏形象,并让他们办出了许多冤假错案。刘鹗认为,清官的毛病在于道德上有一种绝对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们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都是问心无愧的,从而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甚至刚愎自用的境地。对自己的行为盲目自信,做事所凭恃的只是道德上的居高临下,现实情况、世俗人情一概斥之为乡愿,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小的方面说——例如听理刑狱时,容易滥用刑罚、草菅人命;往大了说对于国计民生无所补益,反而会误事。

古代士大夫阶层对清官的批评远早于刘鹗。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就对清官的盲目自信提出了批评。他在上宋仁宗的《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对包拯作为风宪官劾罢两名大臣后接替其职位的做法表示了否定,认为这样做会使“言事之臣,倾人以觊得,相习而成风”。包拯辩解他本无此心(问心无愧),欧阳修说:“夫心者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所瞻。今拯欲自信其不见之心,而外掩天下之迹,是犹手探其物,口云不欲,人谁信之。此臣所谓嫌疑之不可避也。”他还很有针对性地对包拯的道德优越感做了抨击,“夫有所不取之谓廉,有所不为之谓耻。近臣举动,人所仪法。使拯于此时有所不取而不为,可以风天下以廉耻之节”,而包拯却“取其所不宜取,为其所不宜为,岂惟自薄其身,亦所以开诱他时”。“此之为患,岂谓小哉!”欧阳修的看法当能代表相当一批宋代士大夫的态度:他们对包拯的节操无疑是赞赏的;但是政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个人修为不可等量齐观。包拯仅仅重视道德上(本心)的无可指摘,却忽视了他的行为对朝政风气的影响。这样仅凭道德自信的一意孤行,“朝廷事体或有不思”,“思虑不熟,处之乖当”。

明代的海瑞同样也招致了士大夫阶层的批评,他比包拯更甚,几乎已经到了

不见容于当世的地步。海瑞一生廉洁耿介,平时所学以刚为主,自号刚峰,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但“命途多舛”,道不得行。几次为官开场时轰轰烈烈,却都黯然收场。其中原因当然并不仅仅因为“天下皆浊我独清”。万历皇帝给他的断语是:“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表面上肯定海瑞的长处,实际上是一种批评和否定。万历皇帝对海瑞的廉洁操守深信不疑,但他认为这位耿介的忠臣只在道德风化方面有榜样作用,在国计民生的事功上并不能有所建树。无独有偶,同时代的大思想家李贽也认为海瑞过于拘泥于传统道德,不知通达权变,只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焚书》卷四)。清人王弘的笔记《山志》说的更为直白:“海忠介公瑞开府江南,意在裁巨室,恤穷间,见稍偏矣。卒之讼师祸猾乘机逞志,告评横起,举三尺而弃髦士,遂成乱阶。三吴刁悍之风自此而长。予尝谓忠介公清见劲节,无不可及。然为政之道,贵识大体。使海忠介公当国,吾不知其竟何如也。”平心而论,我们不得不说这种评价是切合实际的。尽管海瑞有良好的愿望,但他治国施政的方略和措施却往往是不现实的,不但无法收到他所期望的良好效果,而且还会成为新的致乱之源。《明史·海瑞传》说他“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是公允的评价。

清代的康熙皇帝对清官问题有其自身的认识。他在一道诏书中说:“清官多刻,刻则下属难堪,清而宽方为尽善。朱子云:居官人,清而不自以为清,乃为真清。”康熙皇帝的意思很明确,清官要把道德优越感丢掉,对人不可苛责太严,施政不能一味地依靠近乎偏执的强硬。身为一国之君,他当然不是鼓励贪污,而是不希望出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局面,使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这时对清官的任用就要多费思量了。《施公案》中的主人公施仕纶,是和包拯、海瑞一样被民众称为青天大老爷的人物。有人荐其出任湖南按察使,康熙皇帝说:“朕深知仕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缙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最终改授其为湖南布政使。看来,康熙皇帝是深明对清官运用之妙的。

普通民众和社会精英对清官的评价出现差异是耐人寻味的。士大夫(乃至皇帝)对清官的批评集中在一个“刻”字上。这个“刻”意义很广,既包括用法严苛,也包括对属下和部民苛责,还包括在施政中偏执、强硬,不近人情。清官一般都是道德完人,有道德洁癖,对人太过苛责,如果别人不能达到他们的标准,就一概斥为泥猪癞狗污秽小人。这种心态导致了他们在施政中用法严苛,而这一点却恰恰是老百姓推崇清官的原因。老百姓对清官的期许不外有三:抑制欺压百姓的权豪势要,打击鱼肉乡里的泼皮无赖,惩戒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清官对这些人打击越严厉就越符合老百姓“吃大户”的朴素愿望,才是“爱民”。《拍案惊奇》里的梁太守,看见拐带妇女、弄出人命的泼皮无赖汪锡只被判了充军,于是大怒,“喝交皂隶重责六十板,当下绝气”。(第二回)这种擅杀行为却受到了作者的肯定。称他“极是个有正气的”。

士大夫阶层对清官的这种“刻”是很反感的,除了忠恕之道的价值观因素外,考虑到治国施政的现实情况是更主要的原因。正如康熙皇帝所说,“处事惟求得中”,政事不同于个人修为,它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棋局;施政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仅凭道德上的居高临下一味偏执强硬。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载:包希仁知庐州,即乡里也……有从舅犯法,希仁戮之。自是亲旧皆屏息。这段大义灭亲的“佳话”总让人产生其他的想法:若从舅有可死之罪,杀之则可;若罪不至死,包拯为了表示自己铁面无私就从严惩处,杀之以博直名,这种杀妻求将的行径无疑会使我们对他的崇敬大打折扣。包拯如此,海瑞更甚,他为自己取号“刚峰”就很能体现他的性情。而他的家庭悲剧为其性情做了一个绝好的注脚:他的前两个妻子被休出,第三个妻子暴死,一个妾自杀身亡,致使他不得不前后九娶。而民间广为流传的“海瑞杀女”的故事更加深了人们对他惨刻性情的印象。明人姚叔祥《见只编》云:

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笔者按:海瑞除外)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除此之外,海瑞还是一个严刑峻法的赞赏者,他对明初朱元璋“剥皮楦草”的残酷惩贪措施怀念不已:“我太祖视民如伤,执《周书》‘如保赤子’之义,毫发侵渔者加惨刑。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这种建议不但让官场震恐,连万历皇帝也认为太过了。《海忠介公年谱》记载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巡抚后,“飙发雷厉,郡县官吏凛凛竟饬,贪污者望风解印绶而去。权豪势官,敛迹屏息,至移他省避之。”这种让贪官污吏、权豪势要望风而逃的杀气自然也是海瑞平日所作所为产生的效果。然而,属下挂冠求去,大户外逃也让海瑞的利民大计无法得以实施,最终黯然收场。万历中期的李乐在其《见闻杂记》中对清官的类似做法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当官者贪财无耻,想是性生,不足责矣。有一等廉洁无求之人,非不可嘉可重。至于临大事,决不疑,遇大歉,须要有胆略,有才智,方能办得事来。吾乡万历十六年荒甚,有一郡伯令穷民至富家食粥,百十成群争抢,几致大乱。此郡伯甚为清介,然何补于荒政也?

此语颇为中肯。清官虽博得小民百姓的喝彩,但士林却普遍认为其迂阔偏执,不足多慕。

上一篇:危大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沈老师不在的日子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