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书法教案15节

2024-05-15

毛笔字书法教案15节(共4篇)

篇1:毛笔字书法教案15节

毛笔字书法走班教案

活动日期: 周次:1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第一课 写毛笔字的基本常识

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笔:大楷、中楷、小楷等。软:羊毫。软硬适中:兼毫。硬: 狼毫等 墨:墨块、墨汁。纸:宣纸、毛边纸等。砚台

二、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脚平。

站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左手扶案、脚平。执笔方法:

1.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 2.中指钩住笔杆

3.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抵住笔杆 4.小拇指紧贴无名指,不接触笔杆 5.拿笔时应指实、掌虚、笔正

活动日期: 周次:2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毛笔字基础(一)内 容 及 过 程:

一、激发兴趣(以教师作品及书法家的作品为例)

二、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示范)要求:五指执笔法(按、压、钩、顶、抵)、头正、身挺、脚平等

三、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

四、讲解“一”字写法(黑板示范)(要点:中锋运笔、逆锋起笔、行笔、回锋收笔)画行笔线路

横法:中锋运笔、逆锋起笔、行笔、回锋收笔

五、练习写“一”字注意:(逆锋起笔、按、行、提笔、顿、回 锋收笔等要领)逐个手把手指导。

六、作业: “一”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3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二)

一、小结写“一”字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地方,强调要领(以学生作业为例进行讲解)

二、练习写“一”字(教师巡回指导)

三、出示范字“三”,讲解并示范。“三”字的三横长短、间架结构。(黑板示范)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三”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4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三)

一、讲评作业,复习写“三”字,指出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三、学写“悬针竖”,掌握要领。竖法:(悬针竖)悬针竖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后转势直下,慢慢提 笔收起,使笔画呈“针”状。

四、写“十”字,黑板示范。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 “十”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5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四)

一、讲评作业,复习写“十”字,特别是“悬针竖”的笔法要 领,指出作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进行练习改正。

三、学写“垂露竖”,掌握要领,写“土”字。(注意间架结构)(垂露竖)垂露竖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后转势直下,收笔回锋上提。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土”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6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五)

一、复习写“土”字,特别是“垂露竖“的笔法要领,指出学 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针对性练习。

三、学写“短撇”,掌握要领,写“千”字。短撇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后转向左下方撇出(稍平)。短撇: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千”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7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六)

一、复习写“千”字,注意“短撇”。

二、学生练习,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学写“点”,掌握要领,写“主”字。锋起笔,向右下方顿笔,及时回锋收笔。点法: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主”字写 6 个。

“点”的要领:藏(瓜子点)

活动日期: 周次:8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七)

一、复习写“主”字,特别是“点”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以改正缺点。

三、学写“长撇”,掌握要领,写“广”字。“长撇”要领: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先竖再渐渐转向撇 向左下方。长撇:(竖撇)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广”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9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八)

一、复习写“广”字,特别注意“长撇”的笔法要领,指出学 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作业中自己的缺点有的放矢进行练习。

三、学写“捺”,掌握要领,写“文”字。“捺”的要领:藏锋起笔,转向右下方行笔、顿、提出。(注 意笔画由细到粗)捺法: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文”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0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九)

一、复习写“文”字,特别是“捺”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改正缺点。

三、学会写“钩”,掌握要领,写“于”字。“钩”的要领:藏锋起笔,笔行作竖状,至钩处顿后稍提,并快速向左钩出笔锋。钩法:(竖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于”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1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

一、复习写“于”字,特别是“竖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 作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三、学会“折”法,掌握要领,写“日”字。“折”的笔法要领:藏锋起笔作横,至折处稍提后顿,再 转势向下行竖,至末处收笔回锋。折法: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日”字写 6 个,“中”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2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一)

一、复习写“日”字,特别是“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加以练习改正。

三、学写“横钩”,掌握要领,写“官”字。“横钩”的笔法要领:露锋起笔向右横行,至钩处转笔向 下作顿,然后渐提向左下钩出。横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官”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3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二)

一、复习写“官”字,特别是“横钩”的笔法要领,指点学生作业 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

三、学写“左尖横”,掌握要领,写“在”字。“左尖横”的笔法要领:顺势起笔横行,回锋收笔。(横的变化之 一)左尖横法: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在”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4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三)

一、复习写“在”字,特别是“左尖横”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练习。

三、学写“直撇”,掌握要领,写“者”字。“直撇“的笔法要领:逆锋起笔稍顿,再转向斜下方撇出。直撇: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者”字写 6 个,“行”字写 6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5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

(十四)一、复习写“者”字,注意“撇、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 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练习。

三、学写“短捺、提”法,掌握要领,学写“以”字。“短捺”笔法要领:同上面讲过的“捺”法,只是略短; “提”笔法要领:逆锋起笔,转向右上方挑提,动作稍快。短捺: 提: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以”字写 10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6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五)

一、复习字“以”字,特别是“提、捺”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三、学写“横折钩”,掌握要领,写“而”字。“横折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先横再提顿,转向直下至钩 处时回锋平钩出。横折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而”字写 10 个,“司”字写 10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7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六)

一、复习写“而”字,特别是“横折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三、学写“斜钩”(戈钩),掌握要领,写“成”字。“斜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转向右下方稍有孤度行至钩处,回锋钩出。斜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成”字写 10 个,“武”字写 10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8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七)

一、复习写“成”字,特别是“斜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 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三、学写“竖弯钩”,掌握要领,写“元”字。“竖弯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转笔直下圆转弯至钩处回锋 钩出。竖弯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元”字写 10 个,“兄”字写 10 个。

活动日期: 周次:19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八)

一、复习写“元”字,特别是“竖弯钩”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作业中的缺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改正。

三、学写“走之折”,掌握要领,写“道”字。“走之折”笔法要领:

逆锋起笔,然后横折弯弯,注意笔意连 贯,一气呵成,手腕用力,灵活“蛇行”。走之折: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道”字写 10 个,“通”字写 10 个。

活动日期: 周次:20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十九)

一、复习写“道”字,特别是“走之折”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 业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情况进行练习。

三、学写“左耳钩”,掌握要领,写“陛”字。“左耳钩”笔法要领:逆锋起笔,先横后折再弯钩。左耳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陛”字写 20 个。

活动日期: 周次:21 活动地点:书法教室 学生人数: 辅导老师:李作强

内 容 及 过 程 毛笔字基础(二十)

一、复习写“陛”字,特别是“左耳钩”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 中的优缺点。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三、学写“永”字,掌握笔法要领。“永”字八法: 点 折 横 撇 捺 竖 钩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永”字写 20 个。

篇2:毛笔字书法教案15节

内容: 六年组 1 1 第一课 笔法 活动内容:笔法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活动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活动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活动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活动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1 2 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四德”。

(4)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笔管。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

(3)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4)身法——坐势、立势

4、墨色的分类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小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低年级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1 3 板 书 设 计

毛笔的种类----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 毛笔的构造-----笔锋、笔腹、笔根 毛笔的选择-----尖、齐、圆、健 执 笔 法-----擫、押、钩、格、抵。书写方法----用腕法 发力法 执笔 第二课

活动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活动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活动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活动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上课双姿

二、导入(一)用锋与用毫

毫——长而尖锐的毛。笔毫即是毛笔中兽毛的部分。

锋——刀剑等器械的锐利或尖端部分。笔锋即是笔毛中的尖端部分。我们今天来认识和运用笔法。笔法,就是正确地使用毛笔的方法,亦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中国的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篆书有《大盂鼎》、《散氏盘》、《峄山刻石》;隶书有《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楷书有颜、柳、欧体;行书有《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草书有《十七帖》、《书谱》、《自叙帖》……等等。如此林林总总,数目繁多,有如浩瀚星海中的颗颗明星,熠熠生辉。如此众多的书法作品,面貌不同,神采各异,但它们都是优秀的传世书法作品,它们肯定有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这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笔法、1 4 结体、章法、墨法。现在我们就讲笔法。

1、毛笔的“四面八方”

?大家肯定很奇怪,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一杯清水来。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要学习笔法,是要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如果是蘸墨汁来写,笔毫和线条都是黑的,看不清笔毫的变化。而蘸清水,我们不但能写,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笔毫的各种变化,只是笔画干得比较快。

我们学书法,手中的毛笔就像武打小说中武士手中的剑一样,各种招式、各种笔画全由它出来。笔毫为圆锥体,分“四面八方”,就像是地理学中的方位一样(用米字格说明),也分四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分成八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左下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中间的交点就是笔心,米字格也能反映出八种基本笔画的走向。这“四面八方”也正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毛笔的八个面都用到了。

2、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所产生的线条,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圆润、富有立体而有质感的艺术效果。初学书法,务必从此入门,才能得到精妙的用笔。同学们按“四面八方”的方向、走向练习中锋用笔。

偏锋,即运笔时笔锋在点画的一面,而笔身又在另一面运行,运笔时笔毫卧倒像拖地板一样平拖过去。它所表现的点画往往扁平、浮薄,墨不入纸。初学书法时最好不要用这种偏锋方法来写字,而大多数初学书法者因不懂用笔方法,多数都是写出偏锋的字。

?如何由偏锋转为中锋,——注意转动笔杆以调成中锋。

3、笔法的分解

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笔法。(1)起笔——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

顺锋是锋尖儿方向与笔画的方向在一条线上,而方向相反,开始尖细,越来越粗。

侧锋和顺锋相同的地方都是锋尖儿外露,所不同的是,侧锋要有个转折顿挫的过程,落笔后经过转折再入正轨。

藏锋要把笔锋裹藏在笔画里,不露锋尖,“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只是比侧锋多了个逆笔和转折的动作。

(2)行笔——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

铺毫就是把笔毫铺展在纸上,使每根笔毫都发挥作用。行笔时笔毫铺开,两侧锋毫的轨迹,构成了笔画外沿的线条形态。这种运行状态就是“中锋行笔”。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圆润丰满。

平移就是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等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平移的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可作直线或弧线运行。

提笔和按笔指的是行笔时将笔管提起或按下。提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细,按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粗。经过提按的变化,笔画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节奏和韵律

转笔和折笔是两种笔画变换方向的方法。转笔是在行笔时逐渐转过笔锋,形成弧1 5 线。折笔是在行笔时先提笔,然后再按笔、转笔变换方向,折笔其实是横画和竖画的组合。

(3)收笔——收笔有回锋、放锋。

回锋是笔画结束时把笔锋回收在笔画之内,不露锋尖儿。放锋是在收笔时把笔管逐渐提起,使笔收拢,让笔锋放出去,使锋尖儿露出。

4、笔法的综合运用,体会线的表现内涵以及线形的情感意义 以逆起回收法练习横画的写法——藏锋起笔?中锋运笔?回锋收笔。横的外形:粗 — 细 — 粗 用力感觉:重 — 轻 — 重 速度感觉:慢 — 快 — 慢(二)墨法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三、作业(要求:笔毫不能短于3(5厘米,至少用笔腹处书写)

1、蘸墨汁,分别写三遍各种笔法(于旁边注明笔法名称),体会和控制笔毫的形状和方向。

2、蘸墨中加水,体会墨分五色所带来的笔墨情趣。

3、用逆起回收法写横画五遍,体会各种笔法的综合运用。板书设计:

一、毛笔的“四面八方”

二、中锋、偏锋、侧锋

三、笔法的分解

起笔——顺锋、侧锋、藏锋

笔画 行笔——铺毫、平移、提按、转折 收笔——回锋、放锋

四、笔法的综合运用 第三课 活动:1课时 活动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两种横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

3、掌握顿笔的起收笔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长横和短横的写法

活动难点:

1、顿笔的写法;

2、长横和短横的弯曲度以及弯曲方向。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活动过程 1 6

一、导入

永字八法的讲解:历代以来,一说到汉字楷书的笔画,一般会提到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包含在“永”字里面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八种笔画在“永”字中的位置。

(这八种基本笔画就好比建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才稳当,可见基本笔画在楷书种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基本笔画——横的写法)

1、教师出示基本笔画“一”(横)。

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2、师小结并导入下节。

二、熟悉不同的横画。

1、出示PPT1:上 二 三 七

2、说说这些字的横画有什么不同,3、师小结:横有长横、短横、斜横之分。

三、练写主笔是长横的字,把握长横的写法。

过渡:有人这样写长横,你当评委,你看看怎样来写好汉字当中的长横呢,1、书写“二”、“三”。

(1)“二”:上横短,下横长。短横写在田字格上半格,长横写在田字格下半格,两横间隔要适当,不要靠得太近或离得太开。

(2)“三”:第一横和第二横都是短横,第三横是长横。第二横的位置应在横中线上。三横之间间隔要均匀,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

2、出示卡片 1: 旦 旦 旦

哪个“旦”字好看,为什么,3、师范写“旦”字,并讲清书写要领 出示规则:长而平稳、略带斜势。

4、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旦”字。

(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握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加分。)

5、你能再举几个主笔是长横的字吗, 有人怎样写出示卡片

(见小黑板)上、世、甘、止、万、有、布、右

6、师生小结:横长的字,竖要短。横长的字,撇要短。

7、教师小结:写主笔是长横的字,不但要留意写好长横,还要留意些什么,(设问)还要留意些处理好长横和相临笔画的关系,整体考虑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8、每组挑两个练写一遍。请两生上前板演(音乐伴写)。

9、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四、练写多横的字,体会横画的参差有别,长短相映。1 7 教师出示PPT3 工、亚、天、来(士)…… 王、羊、春、青(言)…… 隹、美、垂

1、设问学生这些字有何特点,上下有两横的、三横的、四横的,引导学生归纳 特点:(见PPT)

2、组中任选两个,每个各练写1遍或重点练习一字。(放音乐)

3、小组评议后推荐本组优秀者上台板演。(重点是横与横之间是否等距,横是否

长短有别。)

4、教师小结 引申部分

五、练写带斜横的字,把握斜横的写法

1、教师范写“七”。

2、请学生回忆带斜横的字,师选其中三个范写在田字格内。如:七 也 戈 毛 我

3、把斜横写成平横,你来试试看好不好, 对照说明“斜横不可平”。

4、任意挑其中三个请三生板演。

5、评议板演的字。

6、学生练习本上选三个练写,评议。

(学生自评:较好的,自己上前台板演,较差的,板演其字后请他人指点。)

7、短横的写法(与长横的写法基本相同)

8、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除了要把握好汉字的长横和短横,还要留意到有些 横一定要写得斜一点才能压平整个字。

六、请生自己挑选感爱好的例字,完成整幅作品。

师生互动:写好的学生请老师评点、签名留念。还可把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

七、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了带横画的不少字,你能结合自己 的理解,谈谈感受吗,2、结束语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 第四课 1 8 活动内容:竖的写法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

2、学习悬针竖的写法。

3、练习“十”“干”“丰”。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坚画与横画一样也有态势问题。古人称竖画为“努”笔。“努”即弓弩的意思。竖画不可太直,直则无力,要像弓那样有点弯曲,这样就显得富有弹性,有一种反弹欲回复到挺直状态的态势,这就叫努势。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坚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一)、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竖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教师示范),这各竖末尾很尖,恰似针尖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插下来的感觉。因此,悬针竖尖的写法最关键。收笔出锋的称为“悬针竖”,其写法:?向左上逆锋起笔;?提笔圆转;?中锋向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一种是垂露竖,但收笔却不一样,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称垂露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悬针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悬针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1、顿笔太明显。竖画的起笔部分太大,有明显的转折。原因:顿笔太重。修改方法:笔尖接触纸面,轻轻用力不要动,只把笔尖的方向转而向下,就能解决。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时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时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写出来的,不是快速“飘”出来的。

刚才,我们把竖画的错误写法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正确的写法。1 9(教师再正确地示范,在学生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字帖的基础上临写三遍,教师具体指导,及时纠正。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横画同悬针竖进行组合。

“十”的写法。同学们想想看,按照前面我们学习的排列规律,“十”应该在田字格中怎样排列,字才匀称,(横画在横中线,竖画在竖中线。)先把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再从竖中线上起笔,写竖。(教师示范)。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中有横有竖,要注意把横写得细一些,竖写得粗一些,也就是说,写横是用力要轻一些,写竖时要稍微用力。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字临三遍。要(教师具体观察指导,及时纠正)“干”的写法。前面我们是把“一”和悬针竖进行了组合。现在要把“二”同悬针竖进行组合,我们首先来看,单独“二”在书写时,以横中线为界,一上一下,但加入竖画后,要把竖画的空间留出,这样我们就要把两根横画进行上移。(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三遍。

“丰”的写法。下面我们乘胜追击,把“三”同竖组合。同样的道理,也要把竖的空间留出来,要求我们把三根横的间距适当缩小,再把竖写好。(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体会)临写三遍。(二)垂露竖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不同,特别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

小结、回想一下,悬针竖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

“十”是基础,只有在“十”训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后面的两个字写好。因此,“十”在活动时,所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横画和竖画进行复习,并把它们的特点记清楚,这样利于学生把笔画写准确。

板书设计 悬针竖 垂露竖 课后反思

课后,我集中了一些问题。

1、导入讲评时间过长。我将前一节课的作业进行归类,较好的为一类,大概有10多份,但我每一份都进行点评,这样时间过长,应挑选几份典型即可。

2、教师或学生演示后,教师应及时鼓励,激发兴趣。

3、在课堂上,我经常在黑板上作示范,也请同学上台演示,上台同学都表现的很害怕,可以看出学生回家没有及时巩固,单凭我上的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新授知识讲完,还没练习多久就下课了。

4、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不端正,需要正确引导,如何引导我也很困惑。

5、偶尔有的同学表现很好,大家给以掌声鼓励,我应就此作题,给予激1 10 励性的语言,课堂气氛会更好 第五课 活动内容:撇的写法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学会短撇的写法、感知短撇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牛”、“仁”、“午”“千”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重点:学会短撇、长撇的写法。活动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活动拓展:初步认知短撇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盘子、多媒体等。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书画作品欣赏

师:同学们欣赏了《墨竹》

?墨竹(与书法一样是线条的艺术);书法古诗(有正文,有落款);?国画大师作品(略)。

师:这几副国画中,除了画,看,还有些什么,所以要学好国画,必须得先练好书法,所以古人说“书画同源”。

2.小结 师:所以,练好书法很重要,练好书法,最好从楷书着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柳体楷书基本笔画。柳体特征:具有“严谨端庄、遒(qiu)劲丰润”的风格。

二、墨画游戏: 师:在练习书法之前,让我们先来进行墨画的游戏。1.学习画小鱼

2.添一幅完整的画,看谁画的小鱼多,看谁画的小鱼好(画得又要多又要好,并且落款。)

三、新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笔画,学习“短撇”。有同学要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笔画,怎么还学笔画,其实啊,练字呢,要从一笔一画练起,而做人呢,要一生一世做真人。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1.短撇 1 11(1)、看短撇,并根据口诀进行练习。(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2.短撇的意境

啄(zhuo)法,像匕首、鹤嘴、竹叶,也像小鱼的鱼鳍(qi)、尾巴等。撇;撇和捺是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两两对称。撇是向左伸展的一笔,要写 的仪态舒展,弧度适中,首尾粗细相当,力度贯注撇尖,使它既有兰叶般潇洒,又有

象牙般坚实。其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顿后向左下用力撇出。

长撇末锋飞起,短撇迅速锋利撇出。师:其实我们刚在进行墨画游戏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短撇。3.活动范字“牛”“ 千”

“牛”字有一个短撇,“千”有一个撇,这两个短撇有什么区别, 引出短撇的变化——平撇

(1)、练习近平撇。

(2)、教师示范 “牛” “千”(拓展:“爱”字下面的两个长撇也有变化。)(3)、学生练习。

4.活动范字“仁”“午”

通过练习复习其中的悬针竖的写法。(1)、悬针竖的收笔和短撇的收笔有什么联系,(2)、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结构:布白匀称)5.活动范字“华”

四、缤纷展示

五、评价小结

1、评价

(1)、互动,用五角星评价。

2、小结 板书设计: 短 撇 第六课

活动内容:瓜子点长点撇点挑点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几个不同形态的点。了解其在字中的不同作用。继续了解藏锋、回锋、中锋。1 12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点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点。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活动重点:几种不同形态的点在字中的作用及写法

活动难点:,掌握几种点的书写方法,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点”在我们的学书中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吗,现在就让我们来认

识一下:点。

二、呈现,定义: 文:瓜子点(右点)下:长点 半:撇点 洁:挑点

观察不同点在字的位置。(老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田字格,写好字。)讲解定义: 瓜子点:一般在字或部首的中心上,使结构平稳 长点:一般在字的右侧,使字向右下方伸展 撇点:一般都有另一点与之呼应,对称

挑点:一般用在左旁如“三点水”中,和右部遥相呼应

三、练习: 教师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临摹时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请大家欣赏,评价

四、讨论: 教师把点抹掉,请学生先讨论,然后说说此字用什么点为好,给出名称。高:瓜子点

池:挑点 洋:撇点 织:长点

教师再呈现原字中所用的点,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让学生临摹。

五、总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了解的不同的点,不同的点的形状,以及它们在字中所起到的

不同作用。其实,我们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在书写的过程中会根据字的

要求或遵照自己的想法书写出更为出色的点。请大家在课后查找书籍或其他资料,丰 13 富我们的点,好吗,六、作业 把“下,半,洁,高,洋,只,样,羊”八个字写到田字格本上。每个字写四个。

七、拓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第七课时 偏旁之一 活动目标: 1.掌握反文旁和殳字旁,斤字旁欠字旁的写法。2.理解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重点:理解左右结构字的写法,合理分配左右两边的比例。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左右结构的字也有很多种结构的安排方法,怎样分配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二、新授

1.反文的写法:左右基本相等。注意点:攻、改两字在写的过程中,左边的工与已应稍稍短一些。注意攻字左边工字的穿插。

2.殳字傍左右两边基本相等,注意捺要稍长。殿字的最左面的一撇不宜过长。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斤字傍的写法:斤字的一竖在一个字中是主笔,不能写歪。欠字傍宜写得比较宽一点,并且注意斤字一撇的穿插。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6.作业展示。

三、综合练习。

1.课本中综合练习上面两排字。

四、小结,左右结构字的写法特点。1 14

五、作业:P2连段文字。第八课时 偏旁之二 活动目标: 1.掌握单耳傍和右耳傍的结构特征、联撇旁和立刀旁的结构安排。2.理解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重点:右耳旁的具体写法。“彡”的写法。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二、新授

1.单耳和右耳的写法:左右匀称。注意点:不论是单耳还是右耳,一竖都必须比左边长一些。单耳的左边如果比较长一点,单耳写的时候起笔就要靠下一点。如“印”“却”等字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3.“彡”的写法:三撇要有一定的变化,包括形状、长短的变化,取势的变化。总体必须保持在一条竖线上。立刀旁的前一竖要短一些。“彡”和立刀旁都要求狭窄一些,不能太宽。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5.作业展示。

三、综合练习。课本中综合练习上面两排字。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P4连段文字。第九课时 偏旁之三

活动目标:掌握以页、鸟、羽、隹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重点:鸟字旁的字的正确写法。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页、鸟、羽、隹”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二、新课

1.各个偏旁的分析

“页”字旁左右略等,注意凡是左边短的字,左边要向上提,如“项”字。“顺”字的三竖不能写得一样,要有长短弯直的变化。“鸟”字为偏旁的字的字,主要注意是鸟的写法,转折处要向里弯。而且鸟字旁要宽一点。

“羽”和“隹”字旁要略微宽一点。

2.老师范写各个范字,注意让学生看清笔画的轻重徐疾的变化。3.学生作业:第5页的一面。老师指导。1 15 4.稍作点评

三、作业,自主完成第六页。第十课时 偏旁之四

活动目标:掌握以寸、力、戈、辛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重点:寸的一竖要写好直,戈的斜钩要写长一点。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寸、力、戈、辛”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三、新课

1.各个偏旁的分析

“寸”字旁和“力”字旁左右略等,寸的一竖要写直。力字的一撇宜长一些。“戈”字的斜钩要长一点,不能写得太弯。

“辛”字旁应稍稍长一点,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好看一些。如“辨”字,2.师范写各个范字,注意让学生看清笔画的轻重徐疾的变化。对、耐、封、尉、劝、助、劫、勃、戏、我、战、栽、辟、辞、辫、辨。

3.学生作业:第7页的一面。老师指导。4.稍作点评

三、作业,自主完成第8页。第十一课时 偏旁之五

活动目标:掌握以艹、竹、山、羊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重点:“艹”的上面两竖,羊字头的写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艹、竹、山、羊”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四、新课 1.各个偏旁的分析

“艹”字头和“竹”字头宜扁一些,如艺、节、苍等字,艹字头的两竖不能写得一样。

“山”字头要上面宜扁一些如岩、崖等字

“羊”字头的上面要窄一点,下面要宽一点,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好看。2.写各个范字,注意让学生看清笔画的轻重徐疾的变化。艺、节、苍、茂、竿、笔、笑、笨、岁、岩、崖、崇、羔、善、着、羞

学生作业:第9页的一面。老师指导。3.稍作点评

三、作业,自主完成第10页。1 16 第十二课时 偏旁之六 活动目标:掌握以爪、刀、四、寸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重点:“雨”的四点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爪、刀、四、寸”等为偏旁的字的写法。

二、新课 1.各个偏旁的分析

“爪”字头宜写得扁一些,让出来给下面的字,如舀字 “刀”字头要小一点,如色、兔。

“四”字头要扁一些,如罗、署、罪、置等字。

“雨”字头要宽一些,注意四点要有上定的变化,如雪、零、雾等字 2.老师写各个范字,注意让学生看清笔画的轻重徐疾的变化。采、妥、舀、孵、负、争、色、兔、罗、署、罪、置、雪、零、雾、露 学生作业:第11页的一面。老师指导。3.稍作点评

三、作业,自主完成第12页。

第十三课时 左右对称结构的字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活动内容:关于“泊”“外”等字的活动。活动重点、难点: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活动用具:钢笔。活动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 “泊”“外”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泊” “外”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活动评价 1 17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第十四课时 走之旁的字和有长捺的字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活动内容:关于“走”“还”的活动。活动重点、难点: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活动用具:钢笔。活动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 “走”“还”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走” “还”: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活动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第十五课时 欣赏练习1 活动目标: 1.通过《张芝临池》一课,教育学生学习大书法家张芝勤奋好学的精神。2.在指导欣

赏中让学生得到启示,要练好字必须勤学苦练。重点:学习大书法家张芝勤奋好学的精神

难点:要练好字必须勤学苦练。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书法家,每个书法家都有不少感人的勤学苦练 的故事。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张芝练字的故事。

二、看图听故事,讨论: 1.张芝临“池”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1 18 2.我们应该怎样向张芝学习,三、小结

四、欣赏第7课小学生作品选。这位作者是靠从小刻苦训练,才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现在他仍在继续苦练。

五、练习写古诗。先读诗,后解义,再书写。

六、部分同学练字积极性高,又有潜力,可鼓励他们在方格本上进行书写,也可改换书写内容进行书写练习。

第十六课时 欣赏练习2 活动目标:通过“读古诗、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重点:活动“读古诗、猜谜语” 难点: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活动过程:

一、讲评上节课的作业,表扬书写优秀和进步的同学,并张贴展览部分学生作业。

二、补充书法家的故事。

篇3:毛笔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写好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字的作用和方法。教学重点;写好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难点:写好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 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少而精,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如果字一下子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课 笔法

教学内容:笔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

(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四德”。

(4)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笔管。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

(3)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4)身法——坐势、立势

4、墨色的分类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板 书 设 计

毛笔的种类----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 毛笔的构造-----笔锋、笔腹、笔根 毛笔的选择-----尖、齐、圆、健 执 笔 法-----擫、押、钩、格、抵。书写方法----用腕法 发力法 执笔

第三课 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双姿

二、导入

(一)用锋与用毫

毫——长而尖锐的毛。笔毫即是毛笔中兽毛的部分。

锋——刀剑等器械的锐利或尖端部分。笔锋即是笔毛中的尖端部分。我们今天来认识和运用笔法。笔法,就是正确地使用毛笔的方法,亦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中国的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篆书有《大盂鼎》、《散氏盘》、《峄山刻石》;隶书有《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楷书有颜、柳、欧体;行书有《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草书有《十七帖》、《书谱》、《自叙帖》„„等等。如此林林总总,数目繁多,有如浩瀚星海中的颗颗明星,熠熠生辉。如此众多的书法作品,面貌不同,神采各异,但它们都是优秀的传世书法作品,它们肯定有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这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现在我们就讲笔法。

1、毛笔的“四面八方”

◆大家肯定很奇怪,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一杯清水来。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要学习笔法,是要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如果是蘸墨汁来写,笔毫和线条都是黑的,看不清笔毫的变化。而蘸清水,我们不但能写,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笔毫的各种变化,只是笔画干得比较快。

我们学书法,手中的毛笔就像武打小说中武士手中的剑一样,各种招式、各种笔画全由它出来。笔毫为圆锥体,分“四面八方”,就像是地理学中的方位一样(用米字格说明),也分四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分成八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左下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中间的交点就是笔心,米字格也能反映出八种基本笔画的走向。这“四面八方”也正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毛笔的八个面都用到了。

2、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所产生的线条,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圆润、富有立体而有质感的艺术效果。初学书法,务必从此入门,才能得到精妙的用笔。同学们按“四面八方”的方向、走向练习中锋用笔。

偏锋,即运笔时笔锋在点画的一面,而笔身又在另一面运行,运笔时笔毫卧倒像拖地板一样平拖过去。它所表现的点画往往扁平、浮薄,墨不入纸。初学书法时最好不要用这种偏锋方法来写字,而大多数初学书法者因不懂用笔方法,多数都是写出偏锋的字。◆如何由偏锋转为中锋?——注意转动笔杆以调成中锋。

3、笔法的分解

写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笔法。(1)起笔——起笔有三种笔法:顺锋、侧锋、藏锋。

顺锋是锋尖儿方向与笔画的方向在一条线上,而方向相反,开始尖细,越来越粗。

侧锋和顺锋相同的地方都是锋尖儿外露,所不同的是,侧锋要有个转折顿挫的过程,落笔后经过转折再入正轨。

藏锋要把笔锋裹藏在笔画里,不露锋尖,“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只是比侧锋多了个逆笔和转折的动作。

(2)行笔——行笔有铺毫、平移、提按和转折。

铺毫就是把笔毫铺展在纸上,使每根笔毫都发挥作用。行笔时笔毫铺开,两侧锋毫的轨迹,构成了笔画外沿的线条形态。这种运行状态就是“中锋行笔”。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圆润丰满。

平移就是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等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平移的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可作直线或弧线运行。

提笔和按笔指的是行笔时将笔管提起或按下。提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细,按笔运行写出的笔画比较粗。经过提按的变化,笔画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节奏和韵律

转笔和折笔是两种笔画变换方向的方法。转笔是在行笔时逐渐转过笔锋,形成弧线。折笔是在行笔时先提笔,然后再按笔、转笔变换方向,折笔其实是横画和竖画的组合。

(3)收笔——收笔有回锋、放锋。

回锋是笔画结束时把笔锋回收在笔画之内,不露锋尖儿。放锋是在收笔时把笔管逐渐提起,使笔收拢,让笔锋放出去,使锋尖儿露出。

4、笔法的综合运用,体会线的表现内涵以及线形的情感意义 以逆起回收法练习横画的写法——藏锋起笔→中锋运笔→回锋收笔。横的外形:粗 — 细 — 粗 用力感觉:重 — 轻 — 重 速度感觉:慢 — 快 — 慢

(二)墨法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三、作业(要求:笔毫不能短于3.5厘米,至少用笔腹处书写)

1、蘸墨汁,分别写三遍各种笔法(于旁边注明笔法名称),体会和控制笔毫的形状和方向。

2、蘸墨中加水,体会墨分五色所带来的笔墨情趣。

3、用逆起回收法写横画五遍,体会各种笔法的综合运用。板书设计:

一、毛笔的“四面八方”

二、中锋、偏锋、侧锋

三、笔法的分解 起笔——顺锋、侧锋、藏锋

笔画 行笔——铺毫、平移、提按、转折 收笔——回锋、放锋

四、笔法的综合运用

第四课 基本笔画练习:横的写法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两种横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

3、掌握顿笔的起收笔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长横和短横的写法

教学难点:

1、顿笔的写法;

2、长横和短横的弯曲度以及弯曲方向。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永字八法的讲解:历代以来,一说到汉字楷书的笔画,一般会提到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包含在“永”字里面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八种笔画在“永”字中的位置。

(这八种基本笔画就好比建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才稳当,可见基本笔画在楷书种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基本笔画——横的写法)

1、教师出示基本笔画“一”(横)。

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2、师小结并导入下节。

二、熟悉不同的横画。

1、出示PPT1:上 二 三 七

2、说说这些字的横画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横有长横、短横、斜横之分。

三、练写主笔是长横的字,把握长横的写法。

过渡:有人这样写长横,你当评委,你看看怎样来写好汉字当中的长横呢?

1、书写“二”、“三”。

(1)“二”:上横短,下横长。短横写在田字格上半格,长横写在田字格下半格,两横间隔要适当,不要靠得太近或离得太开。

(2)“三”:第一横和第二横都是短横,第三横是长横。第二横的位置应在横中线上。三横之间间隔要均匀,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

2、出示卡片 1: 旦 旦 旦

哪个“旦”字好看?为什么?

3、师范写“旦”字,并讲清书写要领 出示规则:长而平稳、略带斜势。

4、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旦”字。

(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握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加分。)

5、你能再举几个主笔是长横的字吗? 有人怎样写出示卡片

(见小黑板)上、世、甘、止、万、有、布、右

6、师生小结:横长的字,竖要短。横长的字,撇要短。

7、教师小结:写主笔是长横的字,不但要留意写好长横,还要留意些什么?(设问)还要留意些处理好长横和相临笔画的关系,整体考虑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8、每组挑两个练写一遍。请两生上前板演(音乐伴写)。

9、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四、练写多横的字,体会横画的参差有别,长短相映。教师出示PPT3 工、亚、天、来(士)„„ 王、羊、春、青(言)„„ 隹、美、垂

1、设问学生这些字有何特点?上下有两横的、三横的、四横的,引导学生归纳特点:(见PPT)

2、组中任选两个,每个各练写1遍或重点练习一字。(放音乐)

3、小组评议后推荐本组优秀者上台板演。(重点是横与横之间是否等距,横是否长短有别。)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横画引申部分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掌握好横画的其他形态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横画的其他形态 教学难点:横画的其他形态 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练写带斜横的字,把握斜横的写法

1、教师范写“七”。

2、请学生回忆带斜横的字,师选其中三个范写在田字格内。如:七 也 戈 毛 我

3、把斜横写成平横,你来试试看好不好? 对照说明“斜横不可平”。

4、任意挑其中三个请三生板演。

5、评议板演的字。

6、学生练习本上选三个练写,评议。

(学生自评:较好的,自己上前台板演,较差的,板演其字后请他人指点。)

7、短横的写法(与长横的写法基本相同)

8、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除了要把握好汉字的长横和短横,还要留意到有些横一定要写得斜一点才能压平整个字。

二、请生自己挑选感爱好的例字,完成整幅作品。

师生互动:写好的学生请老师评点、签名留念。还可把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

三、课堂小结:

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了带横画的不少字,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第六课 竖的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

2、学习悬针竖的写法。

3、练习“十”“干”“丰”。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坚画与横画一样也有态势问题。古人称竖画为“努”笔。“努”即弓弩的意思。竖画不可太直,直则无力,要像弓那样有点弯曲,这样就显得富有弹性,有一种反弹欲回复到挺直状态的态势,这就叫努势。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坚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一)、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竖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教师示范),这各竖末尾很尖,恰似针尖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插下来的感觉。因此,悬针竖尖的写法最关键。收笔出锋的称为“悬针竖”,其写法:①向左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下行笔;④逐渐提笔;⑤出锋收笔 一种是垂露竖,但收笔却不一样,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称垂露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悬针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悬针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

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1、顿笔太明显。竖画的起笔部分太大,有明显的转折。原因:顿笔太重。修改方法:笔尖接触纸面,轻轻用力不要动,只把笔尖的方向转而向下,就能解决。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时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时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写出来的,不是快速“飘”出来的。

刚才,我们把竖画的错误写法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正确的写法。(教师再正确地示范,在学生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字帖的基础上临写三遍,教师具体指导,及时纠正。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横画同悬针竖进行组合。

“十”的写法。同学们想想看,按照前面我们学习的排列规律,“十”应该在田字格中怎样排列,字才匀称?(横画在横中线,竖画在竖中线。)先把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再从竖中线上起笔,写竖。(教师示范)。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中有横有竖,要注意把横写得细一些,竖写得粗一些,也就是说,写横是用力要轻一些,写竖时要稍微用力。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字临三遍。要(教师具体观察指导,及时纠正)

“干”的写法。前面我们是把“一”和悬针竖进行了组合。现在要把“二”同悬针竖进行组合,我们首先来看,单独“二”在书写时,以横中线为界,一上一下,但加入竖画后,要把竖画的空间留出,这样我们就要把两根横画进行上移。(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三遍。“丰”的写法。下面我们乘胜追击,把“三”同竖组合。同样的道理,也要把竖的空间留出来,要求我们把三根横的间距适当缩小,再把竖写好。(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体会)临写三遍。

(二)垂露竖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不同,特别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

小结、回想一下,悬针竖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

“十”是基础,只有在“十”训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后面的两个字写好。因此,“十”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横画和竖画进行复习,并把它们的特点记清楚,这样利于学生把笔画写准确。

板书设计 悬针竖 垂露竖

第七课 撇的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学会短撇的写法、感知短撇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牛”、“仁”、“午”“千”几个字的写法。过程方法:1.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学会短撇、长撇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学拓展:初步认知短撇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盘子、多媒体等。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书画作品欣赏

师:同学们欣赏了《墨竹》

①墨竹(与书法一样是线条的艺术);书法古诗(有正文,有落款);②国画大师作品(略)。

师:这几副国画中,除了画,看,还有些什么?所以要学好国画,必须得先练好书法,所以古人说“书画同源”。

2.小结

师:所以,练好书法很重要,练好书法,最好从楷书着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柳体楷书基本笔画。柳体特征:具有“严谨端庄、遒(qiu)劲丰润”的风格。

二、墨画游戏:

师:在练习书法之前,让我们先来进行墨画的游戏。1.学习画小鱼

2.添一幅完整的画,看谁画的小鱼多,看谁画的小鱼好(画得又要多又要好,并且落款。)

三、新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笔画,学习“短撇”。有同学要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笔画,怎么还学笔画?其实啊,练字呢,要从一笔一画练起,而做人呢,要一生一世做真人。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1.短撇

(1)、看短撇,并根据口诀进行练习。(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2.短撇的意境

啄(zhuo)法,像匕首、鹤嘴、竹叶,也像小鱼的鱼鳍(qi)、尾巴等。撇; 撇和捺是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两两对称。撇是向左伸展的一笔,要写的仪态舒展,弧度适中,首尾粗细相当,力度贯注撇尖,使它既有兰叶般潇洒,又有象牙般坚实。其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作顿,顿后向左下用力撇出。长撇末锋飞起,短撇迅速锋利撇出。

师:其实我们刚在进行墨画游戏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短撇。3.教学范字“牛”“ 千” “牛”字有一个短撇,“千”有一个撇,这两个短撇有什么区别? 引出短撇的变化——平撇

(1)、练习近平撇。

(2)、教师示范 “牛” “千”(拓展:“爱”字下面的两个长撇也有变化。)(3)、学生练习。4.教学范字“仁”“午”

通过练习复习其中的悬针竖的写法。

(1)、悬针竖的收笔和短撇的收笔有什么联系?

(2)、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结构:布白匀称)5.教学范字“华”

四、缤纷展示

五、评价小结

1、评价

(1)、互动,用五角星评价。

2、小结

第八课 瓜子点 长点 撇点 挑点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几个不同形态的点。了解其在字中的不同作用。继续了解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点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点。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几种不同形态的点在字中的作用及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几种点的书写方法,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点”在我们的学书中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吗?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点。

二、呈现,定义: 文:瓜子点(右点)下:长点 半:撇点 洁:挑点

观察不同点在字的位置。(老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田字格,写好字。)讲解定义: 瓜子点:一般在字或部首的中心上,使结构平稳 长点:一般在字的右侧,使字向右下方伸展 撇点:一般都有另一点与之呼应,对称

挑点:一般用在左旁如“三点水”中,和右部遥相呼应

三、练习:

教师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临摹时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请大家欣赏,评价

四、讨论:

教师把点抹掉,请学生先讨论,然后说说此字用什么点为好,给出名称。高:瓜子点 池:挑点 洋:撇点 织:长点

教师再呈现原字中所用的点,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让学生临摹。

五、总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了解的不同的点,不同的点的形状,以及它们在字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其实,我们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在书写的过程中会根据字的要求或遵照自己的想法书写出更为出色的点。请大家在课后查找书籍或其他资料,丰富我们的点,好吗?

六、作业

把“下,半,洁,高,洋,只,样,羊”八个字写到田字格本上。每个字写四个。

第九课 点的组合变化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其在字中的不同作用。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点的各种组合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点的组合变化。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几种不同形态的点在字中的作用及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几种点的书写方法,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学习点的组合变化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第十课 怎样写好字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十一课 结字

(一)教学目标:

1、争让得势

2、主副笔

3、长短穿插

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争让得势

汉字不仅繁间不同,而且合体字部分也不完全相等,无法平均分布位置,这就需要采取这么几种手法对布白加以调配。

1、以短让长:肚、其、排

2、以窄让宽:驶、励

3、以小让大:字、宽

4、以少让多:鸣、明、知、叔

二、主副笔

1、一般来说,在一个字中,有一到两笔非常重要,这一笔写好了,就能使全字的精神为之一振,这一笔(或两笔)就是主笔,其他笔画则属于副笔。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一句话“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意思是说,一篇文章不要求每一句都精彩,但必须要有一两句让人拍案叫绝,而有了这一两句,这片文章就能称得上是一片好文章。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以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传诵千古。

写字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成字,在它的许多笔画中,虽然横、撇在整个结体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能够振作全字精神的,就在于戈勾这一笔是否能写成功。

2、请找出下列字的主笔; 心(卧勾)古(横)水(竖勾)食(捺)

3、汉字是一笔一画积叠而成的,笔画之间都要连贯呼应,一气贯通,所以,主笔和副笔需要连贯在整个运笔过程之中。我们如果真正领会了主、副笔的道理,就会弄明白为什么在写一个字的时候,非要改变某一笔的角度,或改变其长短,字才显得好看的问题。

用六个字来概括主、副笔,那就是“主笔伸,副笔缩”。

第十二课 结字

(二)教学目标:

1、长短穿插

2、结体法

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教学过程:

一、长短穿插

一个字的结构,是分部按比例相互搭配。如果应长的写短了,比例就会失调,不匀称。如“草“,各部分都要占1/3,占多与少都不好看。这就需要长短合适,有意安排。

1)直线长短的穿插变化

在一个字里,笔画不能写的一样长短。如“三”,下横最长,中横最短 “王”亦如此。

两竖的字长短也有不同,如“止”“川”都是左短右长。

有一些横画多的如“美、善”等字,虽然上三横如“王”的安排,但要把第三横适当缩短,以突出最长的一横。

一字之中,横竖都有的字也要注意变化它的长短,如“共、其”。2)重复性曲线的穿插变化

如“参、疾”撇的长短也要有所不同;“炎、漆”等捺画多的,不仅要变其中一捺为反捺,而且还要缩短笔画。3)其它穿插变化

点的穿插、横与竖的穿插、撇与捺的穿插都应该注意。如“密、十、井、艾、叉”等。

二、天覆地载

1、天覆:

凡属宝盖头的字,一般要让上面的宝盖写得宽些,把下面的笔画遮盖着,这叫“天覆”。但碰到下面有撇、捺、仰钩的话,便当例。如宝、宇、宙、宜、字、写等

2、地载:

有些字的底部是横画的,一般都要把横写得长些,将上面部分的笔画托起来,看起来才稳当,这叫“地载”。如:旦、且、亘、亚、至等。

3、让上:

有些字的下部属于收敛的类型,就要让上面部分写得伸展而开放些。这平撇相同,只是线条长些,角度斜些。

第十三课 书法章法布局

教学目标:书法章法布局

教学重点:书法章法布局 教学过程

一、章法

一个字的点画与点画之间,偏旁部首之间的安排叫做字的结构,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安排叫做章法。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整幅作品的布置安排和错落变化;字距行间的宽窄、疏密和迁就避让;款式位置,用印法则,字体大小,书体变化,字数计算等。虽然因书体、流派风格不同,在章法上略有变化,但中国书法是一种传统性很能强、规范性极严格的民族艺术,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第一、纵有行,横有别,纵横成行。

整幅书法作品,行款要写整齐,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要相等。这种形式通常是字距小,行距大。写篆、隶、楷书的作品,最适宜采用这种布局,字的大小要匀称。气势要连贯。在落笔之前,应对整幅作品的章法,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经过一番构思,大胆落笔,才能写出如意的作品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每一笔好,每一个字好,还要通篇的章法布局好,让人看起来有行气相贯一气呵成之感。

楷书的章法一般是行距字距相等,古代的碑帖一般是这类形式。(隶书:字距稍大,行距略小为宜。篆书:章法同隶书(图版)第二、纵有行,横无列

传统的写法多用竖行,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起首不空格,不用标点。这种章法是从一行到多行,行式有定,而字式无定。行草书章法讲究大小、笔画粗细的变化,以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承上启下,左右联属,相互照应,气脉贯通。如(兰亭序)共28行,行的疏密相同,而字的大小、疏密错落不等,布局神韵

天成,美妙之极。第三、纵式皆不分行列

这种章法的特点是取自然之势,具有一种“芙蓉出水”的自然美。全局分不出纵横、左右的行列。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器具铭文,字的大小参差不一,其中常常间夹有象形的图形,字与字之间,互为呼应、相连,整篇为一整体,不可分离。这种章法,原出于自然,未必是书写者着意的安排。因此,也就难以寻找它的规律,故后世采用者比较少,只是有的书家特别是写草书时偶尔使用。

这三种章法布局是因时、因人、因字而易的,各有其艺术上的表现特色,运用时无须强求一律或拘守一法

(二)落款 一部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落款与印章组成。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它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可是,我们决不能轻视落款的作用。落款往往使作品正文的行气、章法有所补救,有时由于落款得体,往往使作品神采焕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落款的内容一般包括书写时间、地点、书者姓名,作者自己作诗撰文的题名或注明正文系录某人诗文等等。也可以注明正文来历或继正文而发的感慨或议论的跋语。在形式上,落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别。单款即单署书者姓名、双款则有上下款,上款一般是受书人的姓名、称呼等,下款是作者姓名、字号等(上款一般只书受书者的名,不书姓)。

落款的位置影响整体布局。所以在书写正文以前,就应将落款的位置考虑好。完成正文以后,书者还需对落款的位置精心思考一下。不可被正文挤掉落款的位置,也不可与正文距离拉得太远。否则,全幅作品便会给人以局促闷塞或章法松散的感觉。

除了款识位置安排适当以外,款字的大小、疏密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般来说,款字总比正文字要小一点,但每件作品款字究竟应该小多少,都没有固定的比例。它既决定于正文的大小,也决定于作品幅式和正文字数的多少。决定于体裁和书者的艺术风格等等。总之,款字的大小应该与整幅作品协调统一,美观大方为好。

落款的字体,如果正文是行、草书,落款也应为行、草书为宜;如正文是篆、隶书,落款以正书、行书为宜;若正文是正书,落款也用正书、行书。一般来说,款字应比正文写的更轻松一些,潇洒一些,但又不宜过于悬殊,以免失调。落款是承上而下,除榜书、对联外,一般不宜另易小笔来写,以免影响整幅作品的气韵。

第十四课 用印

教学目标:用印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印的方法

一、用印的意义

用印与落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对正文起扶持和衬托作用,有时可弥补作品正文及落款的空缺,甚至还能弥补章法上的不足。在书法作品上,一般有三种印章,即起首章、压角章、名号章。起首章的内容一般是斋馆名、籍贯地名、字数不多的格言,形式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宜。压角章的内容比较广泛,内容常常是书者喜欢的诗句和格言,也就是所谓“闲章”。名号章一般是一对或一方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书者所选择使用印章时,应当考虑其篆刻风格和自己的书法风格是否协调,协调则妙趣无穷。另外,印泥的好坏,也会影响印章的效果。所以,一般书法家使用的印泥总是比较讲究。起首章一般是盖在右上角,正文起首处。压角章一般盖在右下角略高处。名章则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压角章的位置不要和名号印盖在一条水平线上,要高低错落。

作品中的印章使用必须慎重。一方面,所用印章的大小和合宜;另一方面印章的盖多盖少,也须合理掌握,切不可以为印多即美。有时用印过多反而会伤害作品的格调和气韵。一般来说,在书者完成作品,盖上一方印以后,不要急于盖第二方印,可将作品挂起来,反复审视再从平衡布局、增加气韵、弥补空缺等方面来考虑是否需再加盖印章。有经验的书家一般都在题款时就已预先考虑了印章的位置,用印的多少及印章的大小,成竹在胸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书法作品中的章法布局及题款用印,变化是很多的,以上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般规律,如果多看一些名家的作品,分析其题款与用印,将会得到启示。我们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从书者对题款及用印的安排中,可以看出书者艺术修养的深浅。

二、用印的方法

钤印,又称盖印,是书法创作中调整重心、消除平板、增强节奏、补充构图、协调章法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红印虽小,却在书作中占有相当份量。它的大小、形状、风格、内容、位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印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按实用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随款印:有姓名印和款尾印两种。姓名印是姓氏印与名字印的总称,通常钤在书者署名之下。一幅书法作品采用姓名合印,应视其作品需要而定。姓氏印常用白文,名字印常用朱文,前者略小于后者。如两者同时采用,应先姓氏后名字。在钤盖时,两印不可靠得太近,一般应隔一印的空位。印与款字也应有一字的距离,上下成垂直线。款尾印主要是用来使书法章法形式更为完美,一般为创作者的字、号或崇尚的肖形印,使章法红黑相间、阴阳互变,起到收气敛势、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类是闲文印。闲文印的内容较为广泛,虽叫闲文,其实不闲,对调整书法作品的布局,完美书法作品的章法起着重要的作用。闲文印可分为引首印、拦腰印和肖形印三种: 引首印又称随行印,它适用于从右至左竖行书写的书法作品,一般钤在第一行一、二字之间右侧的虚疏外或第一字右上方,起引首开头、补白说明作用。如正文前部空白较少,一般不用为好,以免破坏书作的整体布局。引首印多为长方形或不规则的自然形小印,一般不用正方形。印文常用朱文,以一至四字居多,其内容多为明志、自勉等格言、成语、诗词摘句、年号、斋馆等。如壬申、猴年、求索、心画、勤能补拙、师古不泥、艺无涯等,其内容不得与落款重复。引首印一般不得大于随款印,以免头重脚轻。拦腰印主要是用来调整款识与字势、点画与结体的整体效果,使一些不尽人意的点画、结体得到补救,使章法具有节奏感。拦腰印多用于条幅,钤在字行右边中间。内容多为作者的籍贯、属性的肖形等,应比引首印和姓名印小些。一般为小圆形、小长形、小方形,多用于行草书作。用拦腰印时,还应考虑作品是否需要,如作品的字势、点画、结体、布局都很协调完美,就不能用拦腰印,否则,反而会给人画蛇添足之感。肖形印是十二生肖或作者尤为喜爱的跟书作内容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形象之印。此印使用较为灵活,视作品情况既可作为引首印用,又可作为随款印用,还可作为拦腰印用。作为引首印时,一般与方形的随款印配合使用较好。用引首印也好,拦腰印也好,印文内容都应与书写内容自然切题。它既可拓展题意、抒发见解,又能深化作品意境,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钤印注意事项:

(一)在一幅书作中,用印一般为一、二方为宜,最多不得超过三方,谓之“印不过三”。钤多了反而会破坏书作的神韵。

(二)随款印不宜太大,一般与款字大小一致为好。如果用朱文印,可稍大一点,但应考虑,不能破坏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

(三)凡在一件书作中同时钤二方或二方以上印者,应朱白相间,并择其不同印面形式,为避雷同。如随款印拟钤白文印,起首印当用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朱文印。

(四)在用随款印时,如落款为名,则印一般为字;落款为字,印一般为姓名。款有姓,则印用名印。款无姓,或用道号、别号者,则应采用姓名合印或姓名分印,这样才能使欣赏者明了书者是谁。

(五)如随款印连用,一般姓名在上,字号在下,道号次之。但不能妄率无度,还得遵循“印不过三”的原则。

(六)如晚辈致书于尊长者,一般用道号印。这是前人的用法,今人已不太讲究。

第十五课 书法的欣赏

教学目的:书法的欣赏 教学重点:书法的欣赏 教学难点:书法的欣赏 教学过程:

书法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日见突出,要想学好书法,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具有艺术性,首先要学会欣赏,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与鉴赏水平。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条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普遍规律,同样适用于书法。学会分析辨别他人书法中的长处和短处,吸取他人之长,不断丰富自己,提高书法鉴赏能力,同样是学习书法不可缺少的环节。书法艺术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且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对书法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这也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这个道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同样有其自身美的法则,它既是实用的东西,又是精湛的艺术小品,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书写的作品中,无规矩可寻的乱涂乱抹是算不上艺术的,只有在法度中,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随心所欲”所表现的美。

1、书法的笔画美

笔画美即线条美。每一个汉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书法作品与毛笔书法拥有同样的书体,无论楷书,行书,隶书都无不彰显线条之美。书写时运笔的轻重缓急,节奏感,都是通过肩、肘、腕、指的作用,贯注到字里行间去的巧力。“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硬笔作品中的笔画的力度美不但可以显示作者的技巧,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字的形质和影响作品的生命力。欣赏者在关注作品中,应明确字体的线条美。

2、书法的结构美

汉字是从形象的图画发展演变而来的,具有鲜明的造型性。书法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特别是在整幅作品的结构形象上能给人以启迪。记得鲁迅先生在论中国文字时曾说到其“形美以感目”的特点。作为一幅书法作品,应在其本身美化的基础上,写出仪态活泼,富于形式美的形象,不能仅仅以字的点划平直搭配为满足。特别是硬笔行书,无论是竖幅,横幅,扇形,还有其他诸多的形式,在书写中都不能上下左右平齐一致,应充分利用行书作品的特点,疏密、开合、斜倚等都要处理得当,切忌呆若木鸡,千字一面。

3、书法的章法美 书法的装饰性很强,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书家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书法创作用纸,为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有很多的书法网站,如中国书法在线,中国书法江湖网等为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人们感受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从整幅看,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计白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的章法从风格上看有两类:一类作品遒劲茂密,字距较紧,行距较松,看上去较浑厚;另一类作品则是以清劲流朗,恬淡秀丽取胜。书法作品中的印章也为作品增添了很多的光彩,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书法的意境美

面对一幅书法作品,对于欣赏者首先是直观表象的领悟,也可以窥视出作者的书写趣味,领会其中的独特的神韵。书法的意境也就是书法作品以抽象的文字付诸人类的视觉给人们以想象而产生的意境。苏东坡曾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外功夫。“风韵技巧,因人而异。”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情操、趣味亦各有不同,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有人只能看出写得好,至于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也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了。书法作品一般没有毛笔书法那样意境深远强烈,但有很多的书法家往往是“软硬兼施”,既是毛笔书法家又是书法家。我们应不断学习,加强对写字教学的研究,多看,多写,多临摹,多欣赏,只有接触多了,欣赏的多了,才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书法的意境美及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篇4:毛笔书法教案

------捺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颜体楷书捺的种类; 2.了解颜体楷书捺的形态特征; 3.了解颜体楷书捺的运笔方法; 4. 实践感受颜体楷书捺的运笔动作。教学内容:

颜体中不同形态的捺: 斜捺、平捺、反捺。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画的段落变化特点的了解。难点:提按动作的把握。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A4透明白纸 15公分米格毛边 含有捺的范字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颜真卿作品,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去认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是谁?请看大屏幕。

刚才我们欣赏了颜真卿的《多宝塔》,同学们想不想把字写好呀? 要想写好字,就要先写好基本笔画。在基本笔画中,捺是最难写的笔画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捺的写法。

二、认识捺的种类

请看这几个字(用多媒体呈现出有不同形状的捺的字:夫 之 这),他们当中藏着不同的捺。

教师讲解捺的种类及名称:

夫 斜捺,因它较斜,所以叫斜捺;

之 平捺,因它较平,所以叫平捺;

“这 ”字中“文”部的捺为反捺,其实是长点,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教师板书:把“这”字中“文”部的捺写成斜捺,问:“同学们说好看吗?”学生回答“不好看”。

老师解析:对,因为重复了两个整体反时针方向,又都是出尖锋的平、斜捺,雷同,没有变化,所以短的捺要改成点,这是书法的规律。因为反捺是属于点的写法,今天我们只学习斜捺和平捺:

三、认识笔画外形及运笔特点 教师讲解:

1、斜捺

斜捺,由二段构成,先向右下再往右,开始由细变粗,后面由粗变细,写法为:逆锋起笔,开始不宜写粗,转锋向右下逆时针方向边行边按,使笔画渐渐变粗,至捺脚即最粗处,驻笔微顿,缩回,再拖锋提出,缺口较大,尾部上边缘略有下垂之意。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2、平捺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横,写法为:先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由轻到重逐渐按笔行走,捺脚出锋与斜捺同,只是方向略为高一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四、指导学生临写有斜捺和平捺的范字

用课前已准备好的15公分米格毛边纸临写有斜捺和平捺的范字各一张。

五、作业讲评

选择部分学生作业评析。

六、总结本课

上一篇:高校社团社长工作总结下一篇:愚人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