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

2024-05-04

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共5篇)

篇1: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

2007年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

中国历史与文化

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元谋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人和半

坡人的定居生活。

(1)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遗址的区域位置。P46

(2)(3)P6

(4)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P12(黄河流域)

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禅让制。P17-18

(1)黄帝、炎帝和华夏族:传说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发展,逐渐构成华夏族的主干,(2

3。商代甲骨文。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P28

(2)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P37S7

(3)P70(4)

4、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的意义。P72-76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广使用,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和动荡时期,(先后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思想上“百家争鸣”,各国变法等。

(2(3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1)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③为控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等。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绸之路”

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被隋朝统一。(2)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

7、隋朝的建立。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朝的繁盛。雕版印刷术。

(1

(2(见课

本八上P99图。)大运河在当代北煤南运、南水北调中起重要作用。

(3更严格的规定,考试题目必来自“四书”、“五经”

(3)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官僚制度。

(4)唐朝的繁盛: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往: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唐朝的世界影响: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人街的由来:因唐在世界上的盛誉得名。(5)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1)北宋实现了中国局部的统一,对辽(契丹族)和西夏(党项族)通过议和维持了长

期的和平对峙。

(2)金政权(在东北兴起的女真族建立)灭辽和北宋,宋王室南迁,史称南宋。南宋岳飞抗金,金与南宋形成对峙。两宋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的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

(3(4)宋元科技成就:,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取代活字印刷。

使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

(5)宋元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我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路运往亚非国家。元朝,马可波罗来华,其《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一定影响。我国的四大发明在这时经阿拉伯传到欧洲。泉州和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9、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清朝的疆域和闭关自守。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

(1)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锦衣卫、东、西厂特务机构。

(2)清朝疆域和闭关自守:(见八下课本P37图)(3)明清文化专制:清朝大兴文字狱;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这种科举考试扼杀了人才,钳制了人们思想。

10、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2)《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洋务运动主张和代表人物:

1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同盟会的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领导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1)甲午中日战争(2)

面对危局,康有为等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3(4)戊戌变法:

戌”年,又因变法只持续了100多天,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措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变革。

结果:利益受到触犯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新法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

意义:虽失败,但让中国接触到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6(7)武昌起义: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不到两

月,清朝统治迅速瓦解,这次革命称“辛亥革命”。

(81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由于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的破裂。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九一八事变。长征和遵义会议。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4)国共合作的破裂:

(5(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7)九一八事变:

{(8)长征:(9)遵义会议:

1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2(3(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民统治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胜利的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和援助。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5、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的名称。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1)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1945年,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成果:《双十协定》。(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3)三大战役名称:1948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1)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灭亡,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517、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两弹一星”。

(1)三大改造:(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

18、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实质。

(1)(2)原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3)

1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

(2)(3)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创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被称为“中

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把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对外开放:兴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开始。开放的目的是: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5)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了全方位开放。

20、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和澳门回归。

篇2:深圳市中考历史部分考点

zhaoxing制作 考点1:生产劳动

要点: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它的主要特征是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3、人类社会就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考点2:生产力

要点:

1、定义: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注意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构成要素;劳动者(主导地位)、生产工具(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3、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石器;奴隶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机器。考点3:生产关系

要点:

1、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起决定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3、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了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劳动产品在集体成员中平均分配 考点4:私有制产生

要点:

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2、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考点5:阶级

要点:

1、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2、人类社会第一次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4、奴隶最初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战俘。考点6:国家

要点:

1、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出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考点7: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要点:

1、标准: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新的生

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2、原因: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了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奴隶,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考点8: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要点:

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内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毛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十分紧张和繁重的劳动;奴隶主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

2、表明了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考点9: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1、文字出现在奴隶社会

2、文字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在阶级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 考点10: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要点:

1、封建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人类进入封建社会。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地位和处境与奴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奴隶要高得多。

3、主要标志: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

考点11:封建土地所有制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地租、放高利贷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也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榨取地租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考点12:封建统治

要点:

1、封建国家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

2、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

3、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考点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要点:

1、原因: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考点14:清除封建残余思想

要点:

1、封建思想残余主要表现:等级观念、家长作风、宗族观念、封建迷信筀等。

2、存在原因: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

3、主要对策:

⑴对国家来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和觉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依法取缔封建迷信活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⑵对青年学生来说: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与封建迷信活动作斗争,使自己健康成长。考点15:中国古代文化

要点:

1、封建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类在封建时代的最高成就。

2、中国在封建社会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四大发明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积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和批判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同时要立足国情,结合新的实践加以创新。

考点1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⑴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而又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⑵要有大量的货币资本。

2、“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考点17:资产阶级革命

要点:

1、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革命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4、主要斗争:最早------尼德兰;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上最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6、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考点18:资本主义剥削和统治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世世代代没有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生活的工资。

2、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是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根源。

3、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4、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

5、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6、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民主实质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考点四19: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要点:

1、内容:(见初三政治备考资料)

2、垄断资本主义又叫帝国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占统治地位。考点2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3、这一基本矛盾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

4、资本主义社会三大矛盾的内容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危机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考点21:科学社会主义

要点: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3、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是:十月革命。考点2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要点:

1、必然性:(P42)

2、曲折性:(P42)

考点23: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要点: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理由如下: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在曲折中前进,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扼杀社会主义。

2、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理由如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带有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二者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

3、面对这种在共存中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格局,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发展自己,又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考点2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封建时代的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近代资产阶级斗争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软弱性。

4、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第一,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当顽固,它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三,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考点2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或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考点2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要点:

1、新中国发生的变化:独立,统一,民主,繁荣。

2、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考点27:一国两制

要点: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总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做到: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与原则,坚决同分裂行为做斗争;长大后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考点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点:

1、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第一,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二,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根本要求。

4、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关系:(见课堂补充内容)

6、有关例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有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改革开放、制定三步走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代表先进文化的有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以德治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等。

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领导人民取得抗击非典的斗争全面胜利、农村费税改革、减免农业税、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共同富裕等。考点29: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点:

1、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时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原因: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意义: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觉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考点30:人口问题

要点;

1、现状: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2、影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就业。影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政策:计划生育,其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关键是少生。考点31:资源形势

要点:

1、现状: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利用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

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考点32:环境问题

要点

1、表现:第一,土地生态的恶化;第二,水资源的污染;第三,大气污染的加剧;第四,森林草场的减少。

2、青少年要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考点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要点:

1、制定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2、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4、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

考点3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点:

1、原因:才能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考点3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要点: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我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考点36:坚持改革开放

要点:

1、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2、改革的目的: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开放的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情况下,整个世界正日益成为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考点3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要点: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具体要求:必须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考点3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要点:

1、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2、要维护社会的稳定还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考点3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要点:

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40: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要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原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措施: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考点41:共同富裕

要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2、含义:共同富裕,既不是指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考点4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原因:关系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到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2、措施: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人才④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3、青少年的做法:树立远大理想,立场为西部开发做贡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西部的本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考点43: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点:

1、要求(或内涵):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2、必要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主要措施: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考点4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点: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大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6、意义: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及时确定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做出各种决策,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它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考点45:依法治国

要点:

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3、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实施方法: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前提);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必备条件)。加强法制教育,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群众基础)。

5、青少年的做法: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坚持不做违法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考点46:维护民族团结

要点:

1、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优越性是: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

考点4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要点:

1、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2、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主要特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的文化。

考点4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点:

1、地位和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考点49:科教兴国战略

要点:

1、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3、措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注意人才资源的开发,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

4、青少年的做法: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考点50:人才强国战略 考点51: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要点: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在批判继承和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立足新的实践加以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考点5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联系

要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考点5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联系

要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它们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 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实施。

考点54: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要点: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2、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特殊原因,不完全按照上述一般进程有序地发展变化,而是超载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3、判断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考点5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要点:

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再适应的时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被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

关系所取代。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考点56:当今世界的主题

要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2、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考点5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要点: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入世的机遇: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3、入世的挑战:我国的一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我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将受到一定的冲击。

4、我国政府的对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民族中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和德治国方略。

5、青少年的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遵纪守法,做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考点58: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要点:

1、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考点59: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要点:

1、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

2、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3、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考点60: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要点:

1、含义: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2、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

3、青少年的做法:要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生活上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学习上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不骄不躁;事业上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考点61:要有正确的就业思想

要点:

1、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等级之分。

2、要有正确的择业思想:不仅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且要以大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听众祖国安排。考点62: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要点:

1、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篇3:九年级中考历史高频考点评述

专题一:亚非欧的古代文明。此专题的知识点在中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频考点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三大宗教等。

例1 (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试题)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点评]对于日本大化改新,可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可以和查理·马特改革或其他改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考查,也可以与中日交往的历史相联系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A

例2 (200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试题)右图是西亚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

[点评]对三大宗教相关知识的考查,一般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如果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可以把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可以把佛教与中国史中的西汉末年佛教传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可以把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统一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另外,还可以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动荡的中东地区”这一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从创立时间、创始人、教义、影响等角度分析三大宗教。

[参考答案]D

专题二: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与巩固。高频考点有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与《法典》、林肯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例3 (200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试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张是世界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內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页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內容。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请分别找出材料二中属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张是本专题中的核心知识点,从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的事件——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到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时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工业革命,都是近几年中考的高频考点。在复习这一专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革命、改革的不同含义;各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的三种革命形式,文艺复兴属于思想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科技革命;各个国家的革命和改革在背景、过程、结局、影响方面的不同等。

[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美洲开始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法国大革命 (3)工业革命成果:火车、轮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电话、电报(或有线电报、无线电报)。

例4 (2009年江苏省淮安市申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说过:“诉诸武力的办法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在《常识》小册子中痛陈英国的罪行,揭露英国的殖民暴政,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勇敢战斗。

材料二 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材料三 奥巴马作为黑人的后裔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历史的先河。追溯历史,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一艘艘满载黑人的船只不断驶过,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被运到美洲大陆。他们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改变自身悲惨命运进行不懈的斗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为接受“这次挑战”,北美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使双方“纽带紧绷”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绝不可折断”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众多黑人被迫远离家园进入美洲与哪一吏实有关?在美国,他们悲惨命运的改变与历史上哪一份重要文献有关?

[点评]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独立战争改变了国家的性质,但南北战争并没有改变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等。

[参考答案](1)独立战争。(2)奴隶制废存。维护联邦统一,避免国家分裂。(3)三角贸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专题三:民族解放运动。对本专题知识点的考查在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频考点有:三角贸易: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如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独立,非洲埃及的独立、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拉丁美洲古巴的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等。

例5 (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试题)读右图,这是16-19世纪的300多年间,资本主义发家史上的“三角贸易”

示意图。其中一个环节的贸易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应是图中所示的哪个环节?()

[点评]罪恶的三角贸易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非洲来说,使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力,导致非洲更加贫困;对美洲来说,给美洲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发展;对欧洲来说,为欧洲提供了大量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三角贸易”这一重要知识点,可以和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如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的南北战争,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运动等。

[参考答案]B

例6 (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下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A胜利时间B斗争对象C成果D意义

[点评]对于民族解放运动专题知识,可以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等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学习时,我们可以把这个专题细分为许多小专题,如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史等。学习本专题知识时,我们要注意识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印度民族大起义示意图、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非洲独立进程图等,还要注意识别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尼赫鲁、卡斯特罗等重要人物的图片。

[参考答案]D

专题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频考点有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的五年计划、苏联解体等。

例7 (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申考试题)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有过许多的改革与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改革与调整发生在20年代初的苏俄(联)、30年代的美国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苏、美、中三国的“改革与调整”各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国在改革与调整中取得成功的主要措施。

(3)自2008年9月以来,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这也使世界又一次面临重要的改革与调整机遇。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该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点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如何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这是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命题。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将中国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苏联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联系,或者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欧美各国巩固、调整的内容联系起来,并在分析对比中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等。

[参考答案](1)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2)苏俄(联):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3)加大投资;加强金融监管;刺激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或转型;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专题五: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高频考点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等。

例8 (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试题)某校举办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史手抄报展览,张强同学在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并回答有关问题。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牟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在太平洋地区,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朝鲜,对日作战。1945年5月、9月,德国、日本签订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请你回答:

(1)请你找出文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2)依据改正后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西斯灭亡的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近年来在中考中频繁出现,无论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还是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通常都会引入较丰富的材料。在命制题目时,一般以专题形式出现,而且经常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结合,或者是将一战史和二战史相结合。另外,其中的一些知识点也可能融入某国、某个组织的专题史(如美国的发展史、联合国的发展史等)中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错误一: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改正: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错误二: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改正: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错误三: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改正: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2)正义终会战胜邪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使反法西斯国家总体力量超过法西斯国家;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英勇抗击等。(3)角度一:从战争发生的原因看,法西斯主义及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错误思想应被人类所抛弃,从而避免战争、维护和平;角度二:从联合国角度看,期待联合国机构更加完善,能够公正公平地调解国与国间的纠纷等;角度三:从现代地区冲突起因看,希望各民族、各地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等。

专题六: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例9(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试题)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有关实践活动。

农业文明的门槛

人类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孕育了农耕文明。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________,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工业文明的熔炉

公元1500年左右,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西欧国家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人类迈出了由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最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欧美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大肆殖民扩张。18世纪下半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正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扩张使亚洲国家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3)人类由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4)写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各一例。

(5)简述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工业文明对中国和日本分别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信息社会的前景

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6)写出信息化社会的时代性标志。

[点评]本题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中外科技、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对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点的考查,除了可以单独以专题形式出现外,还可以与古今中外其他专题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将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与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相联系。此外,三次科技革命还经常与“大国崛起”的话题相联系,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促使英国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德国、美国迅速崛起,最终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化。

篇4:2018中考历史考点梳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 2.原因: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经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条件支持: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劳动力;

(4)阶级矛盾:靠圈地起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联盟,利用议会与国王进行斗争;

(5)思想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极大地解放了英国人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领导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中小贵族)。4.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5.导火索:

苏格兰人民起义。6.经过:

(1)序幕: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筹集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军费,召开议会。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发展:查理一世公开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3)高潮: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 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4)挫折:克伦威尔去世后不久,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5)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史称“光荣革命”。7.结果: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8.历史影响:

(1)国内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2)国际影响: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 欧洲范围的革命”。9.文献:《权利法案》

(1)制定时间:1689年;(2)制定机构:英国议会;(3)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4)主要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和停止法律的执行;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必须定期召开等。

(5)意义: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使英国从“ 人治”走向“ 法治”,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75~1783年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3.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矛盾: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3)民族意识:新兴的美利坚名族的形成;(4)思想基础:启蒙运动的影响。

4.革命任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5.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6.经过:

(1)准备:1774年9月,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团结起来;

(2)开始: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同英军交火。从此,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开始了;(3)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4)建国: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通过并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5)转折: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

(6)胜利:1781年,美法联军取得约克镇战役的胜利,至此,北美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

(7)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7.性质: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8.历史影响:

(1)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际: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思想由理论变成了现实;(3)局限性: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9.胜利原因:

(1)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美国人民积极参加,英勇斗争;(3)法、荷等国的军事援助;(4)华盛顿的英明领导。10.文献: 《独立宣言》

(1)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2)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3)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4)主要内容:

① 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②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③ 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指出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④ 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5)意义:

①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②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成为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

③ 是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1787年宪法》

(1)颁布时间:1787年

(2)颁布机构:费城制宪会议(3)内容:

① 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② 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③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4)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即“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5)特点: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6)意义:

① 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② 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③ 对当今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法国大革命

1.开始时间:1789年7月14日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3.原因:

(1)根本原因:18世纪末,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矛盾:等级制度森严,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国家面临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3)经济原因:为解决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4)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5)国际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4.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6.导火索:三级会议召开。7.经过:

(1)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7月14日后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2)制宪:1789年8 月26日,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3)发展: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4)高潮:1793年,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权,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革命达到高潮;

(5)结束:1794年,国内发生“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8.历史影响:

(1)对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一般民主原则,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对欧洲: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宣告了欧洲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对世界: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范围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4)局限性: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全体人民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9.文献: 《人权宣言》

(1)时间:1789年8月26日;(2)颁布机构:制宪议会(3)内容:

①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②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⑤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⑥ 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4)意义: ① 《人权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地提出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② 是反抗封建专制的旗帜,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

③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④ 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基本原则。《拿破仑法典》(1)内容: ① 又称《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

② 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等。

(2)意义:它是拿破仑帝国的一座丰碑,是资产阶级国家中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法典提供了范本。

对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篇5: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秦灭六国的顺序?

公元前2 嬴政 咸阳(今陕西西安) 韩、赵、魏、楚、燕、齐

2、秦朝在统治全国采取什么制度?描述这个制度?(最高、中央、地方各是什么)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3、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意义?

郡县制 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①②、经济①②、交通①、军事①②)

文化: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②焚书坑儒。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经济:①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②统一度量衡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交通:①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军事:①南方——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②北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秦朝的疆域?长城的东西起点?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6、如何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

第10课 秦的暴政

1、秦朝暴政的表现?(①②③④)

①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

③法律非常严苛、刑法及其残酷

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什么?(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口号、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公元前2大泽乡

陈胜、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楚”政权

3、项羽对秦军作战的战役、特点、成语?

巨鹿之战 以少胜多 破釜沉舟

4、秦朝统治者最终像谁投降?秦朝灭亡时间、存在多少年?

刘邦 公元前2(BC221——BC207)

5、楚汉之争的人物、性质、最终结果、成语?

刘邦和项羽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刘邦胜利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

公元前2 汉高祖(刘邦) 长安(今西安)

2、西汉初期的社会景象、原因、首要问题?

残破荒凉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3、汉高祖采取什么政策?原因?具体措施(①②③)

休养生息政策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巩固统治)

①“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②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③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十五税一)。

4、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什么政策?措施(①②③)?

“休养生息”政策 ①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③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身作则。

产生了什么效果(①②③④)?历史上称为?

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人民生活安定;④国力增强。 “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作用?

政治: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②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③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经济: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①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作用: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汉朝鼎盛时期是哪个皇帝在位?

汉武帝

3、如何评价汉武帝?

①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晚年决策失误,为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4、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②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202年 刘邦 公元9年 王莽

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公元25年 光武帝刘秀 洛阳

3、光武帝时期出现的局面称为什么?

“光武中兴”

4、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现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5、东汉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的教派?原因?

黄巾起义 184年 张角 创立太平道

天灾人祸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西域的范围是哪里?

汉代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及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哪位皇帝支持?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寻求军事联盟 汉武帝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①②)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来往的货物?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

对汉代: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汉朝的兴盛,提高汉朝的地位

对今天:

①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②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③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④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事业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5、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6、西汉在西域设置什么机构?时间?意义?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

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7、东汉怎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东汉明帝:①派班超再次出使西域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③班勇继承父业,也出使西域。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书写材料的变化?最早的纸什么时候出现的?

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2、谁改进了造纸术?优点?意义?

东汉蔡伦(蔡侯纸):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医?各自的医学贡献?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原理;辨证分析病情;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华佗 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4、史学巨著是什么?作者?体例?记载内容?

《史记》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5、道教兴起的时间?地点?人物?

东汉末年 中国 张角、张陵

6、佛教传入的时间?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何时修建?

上一篇:潞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房展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