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调语文模拟试题

2024-04-12

元调语文模拟试题(共8篇)

篇1:元调语文模拟试题

汉字诞生至今,已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已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悠久的历史给了它坚韧的骨骼,深远的文化赐予它不朽的灵魂。有一个字,说重也轻,说起来坚毅,但也脆弱,它是你成功道路上的动力,让你看见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个字就是“义”。

它虽只有简单的三笔,但古人把他看得至高无上。生死之间,孟子选择的它,就将“舍鱼而取熊掌”一样的果断、干脆;落魄之间,杜甫选择了它,宁可“吾庐独破”也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进退之间,范仲淹选择了它,高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酷暑之间,许仲平选择了它,面对炎热,不苟取道旁的梨。“百善孝为先”,而古人却能凭借它大义灭亲,王权制度根深蒂固,而百姓却凭借它改朝换代,走向共和。它不像“重”那样给人厚重感,但它融入了中华精神,在我心目中显得那样重要。

它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在雷锋心中,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美丽而短暂的生命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它在居里夫人心中就是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六摄氏度的实验室里,她用最差的器材,提炼出了宝贵的一克镭,而在科学界的震惊中,他放弃了专利,再度回到实验室。它在邱少云心中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发现战友的信念,它在保尔的心中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发起的斗争……它造就了无数钢铁般坚毅的心。然而,它也十分脆弱。难道成克杰一开始就是贪官污吏吗?在某个阶段它也被他坚守过,但他最终抛弃了它,与它一起走向毁灭。

这就是“义”,得到它,你的精神千古永驻;背离它,你的人生万劫不复。人生需要它,民族需要它,国家需要他,世界也需要它,我亦需要它。

在它的激励下,我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它的感召下,我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它的指引下,我能“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篇2:元调语文模拟试题

每当春节来临时,我们全家都会忙碌起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这首春节童谣就是春节前的最好写照。和妈妈一起打扫房子,和爸爸一起买肉烧菜做饭,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迎来了除夕。

今年的除夕与往年格外不同,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家迎来了装修,我们家变得更加漂亮了,这让全家人都特别开心。我看着这一桌丰盛佳肴,我的肚子就“咕咕”直叫了。吃饭了,我狼吞虎咽起来,吃得油光满面。接下来,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环节—分压岁钱。爷爷奶奶都露出慈祥的笑脸,给我和妹妹每人一个大红包。

吃完饭,我们便拥出家门,找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拿出烟火,开始放鞭炮。只听‘啪啪’几声,几朵绚丽花在空中绽放。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夜空中那璀璨的明星,也不再寂寞,他们有了烟花的陪伴。我胆子比较大,拿了一个小型烟花,跑到别处去,小心翼翼地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兹兹”的声音,我的心揪了起来,但是那炫丽的烟花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把恐惧感抛到九霄云外。

到了晚上,我最关注的就是春晚了。今年的春晚各种各样的明星都来了,还有各种独角戏、小品、相声……真是一年的春晚比一年的春晚好看。一阵阵笑声不时传出房屋;一阵阵歌声流出电视;一阵阵掌声涌出电视……所有的节目都让我耳目一新。我最爱的就是各路“大仙”表演的小品,每一个都让我捧腹大笑,快乐的笑声也为寒冷的冬夜增添了一点生机与快乐。

篇3:台湾初中语文考试题

中国诗人刘大白,曾赋诗一首赞美人生三部曲:“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诗坛老将臧克家,写有一首小诗表现旧中国农民穷苦悲惨的生活:“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女作家尤今,则通过三辈人对饮料的不同喜爱来反映现代生活:“儿子喜欢汽水,他只尝甜味;父亲爱喝咖啡,这里亦苦亦甜;爷爷要喝白开水,因为它极淡极淡。”

篇4: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觉解/自觉教条/教案慰藉/枕藉呜咽/哽咽

B褴褛/镂刻混沌/混淆禅宗/禅让角逐/角色

C刹车/煞尾哄骗/起哄吮血/驯服干劲/强劲

D新鲜/鲜见荒谬/绸缪挣扎/挣脱蹊跷/蹊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遵循暮蔼飘零精疲力竭目不暇接

B释怀忌讳笼统萍水相逢斩钉截铁

C憧憬穿凿蛊惑每况愈下融汇贯通

D疏漏鄙薄精萃一筹莫展漫无目的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游刃有余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B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C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进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D“世界上正在发生令人毋庸置疑的事情,”他对乌苏拉说,“就在那边,在河对岸,就有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我们还在过着毛驴似的生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B雨果说,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但是都有一个不确定的缓刑期: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过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了。

C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D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用炸药声音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造成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C必须强调。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D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诗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缕衣

杜秋娘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浅显而有味,收在《唐诗三百首》里。流传很广,其意义不需解释。

扬牧先生在三月号《中外文学》里有《惊识杜秋娘》一文,对此诗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以为“金缕衣不是活人无端穿的锦衣,而是死人穿着的寿表!”他说:“‘纨与素’是可以穿戴的,金缕衣却惟有人死以后才贴身穿在尸体上,以为可以保存尸体之不朽。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两座古墓,用黄金制成的丝缕缀连而成,故亦称‘金缕玉表’,以之包扎尸体上下,四肢五官部位。宛然可辨。出土的两套金缕衣,一长约188厘米,一长约172厘米,从图片上看来,确是金光灿烂之物。”显然,杨牧先生之所以作此新解,是由于金缕表出土而获得启示。

事实上,所谓“金缕玉衣”,《后汉书》已有相当详细的记载:“汉旧仪曰:帝崩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以玉为札,长一尺,(广)二寸半,为柙,下至足,亦缝以黄金缕。”金缕玉柙原是帝王襄尸之物,后来没有帝王身份的人,甚至如宦官之类也有僭用的,这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大陆出土之物当然很有价值,让我们可以看到古帝王的一种排场。惟此“金缕玉衣”是否杜秋娘所指的“金缕衣”,不无可疑。

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指活人穿的衣裳。杜工部《哭严仆射归榇》:“风送蛟龙匣。”苏东坡“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龙匣玉柙则是指死人穿的衣饰。死人穿的那种全套衣饰不称为“金缕衣”,只能称为“金缕玉农”或“金缕玉柙”或“珠玉押”。《红楼梦》中“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想缕金生就是金缕之意。金缕状华丽富贵。金缕不仅用以缝衣,也可以制其他物件,例如李后主词《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是鞋可缕。《邺中记》“石虎时著金缕合欢裤”,是裤可缕。故金缕衣仍是活人穿的衣服。

(选自《梁实秋读书札记》有删改)

6下列对于“金缕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金缕衣”不是活人穿的锦衣,而是死人穿的寿衣。

B“金缕衣”又称“金缕玉衣”,它在古代是富贵的象征,是活人穿的衣服。

C“金缕衣”不同于“金缕玉衣”,它是以黄金为丝线缝制而成的衣服,是活人穿的。

D“金缕绣罗襦”之“金缕”与“珠襦玉柙”指的都是“金缕衣”,即活人穿的锦衣。

7下列不属于梁实秋先生怀疑杨牧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金缕玉柙原是帝王裹尸之物,后来没有帝王身份的人,甚至如宦官之类也有僭用的。

B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指活人穿的衣裳。

C《红楼梦》中“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想缕金也就是金缕之意。

D李后主词《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邺中记》“石虎时著金缕合欢裤”。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缕玉农”也称“金缕玉柙”,它与“风送蚊龙匣”中的“蛟龙匣”一样都是一种寿衣。

B风姐所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并不属于“金缕衣”之类。

C关于“金缕衣”与“金缕玉衣”的区别,前者引用了《哭严仆射归榇》等诗文材料,后者引用了《红楼梦》中相关材料。

D按照封建礼制,“金缕玉衣”本是帝王的专用品,后来富豪、权贵也在使用,这并不违礼。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劝君莫惜金缕衣”中的“金缕衣”与“金缕绣罗襦”中的“金缕”意思相同。

B“金缕玉衣”没有单件,都是成套的,“金缕衣”可以是单件的,如“金缕裤”、“金缕鞋”。

C“金缕玉衣”原是封建帝王裹尸之物,由此可知,身着“金缕玉衣”的刘胜,曾是西汉的一位帝王。

D杨牧认为“金缕衣”就是“金缕玉衣”,他是根据河北满城的考古发掘所作出的结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孔子的弟子)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夸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吨。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又,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节选自《札记·礼运篇》)

【注】蜡(zha):年终祭祀。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大道:理想的治国之道。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孤:年幼无父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废疾:残废的人。隐:消逝。大人:这里指统治者。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选:选中的人物。考:考察。势:指职务。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逮:及,赶上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推举

C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知:通“智”,有才能的人

D著有过,刑仁讲让刑:处罚

11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大同”思想的一组是

①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④男有分,女有归⑤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⑥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孔子之口描绘出一幅大同世界的蓝图,这也是儒家宣传的理想社会。

B在作者看来,只要天下成为公共的了,天下就可以非常太平,人人能够安居乐业。

C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生气勃勃。富有战国游说之士的文风。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强烈的反差表现出“大同”和“小康”社会的优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0分)

(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分)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3分)

(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的两句诗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_______

15填空(6分)

(1)“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蜀道之险,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道:“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寄寓飘泊不定,老病孤独之情。

(2)《登岳阳楼》中写洞庭景观的两句“,________”显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3)儒家大师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认为施行王道要加强教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足。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有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地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

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生命。这神秘而羡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选着多少暗示?

(有改动)

16从全文看,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索?请概括回答。(6分)

答:_______

17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1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

(2)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

18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2分)

答:___________

(2)“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2分)

答: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并加以整合,给“3C”下一个定义。(4分)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是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市某日当天夜里到第二天的天气预报,请你阅读后根据要求答题。(6分)

日期2009年某月某日

天气小雪转多云,早晨部分地区有雾

气温-2℃—2℃

风力4—6级

请你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给从事下面三类活动的人做出得体的提示,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①对喜欢晨练的人:___________

②对骑车早行的人:___________

③对开车外出的人:___________

2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是王维的诗句,请你任选一句,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50字左右。(4分)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元中。(《汉江临泛》)

答: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不仅是参禅,为人、为事、为学、为文、为艺……概莫如此。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达到的境界也不尽相同。

请以“境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篇5:武汉元调九年级作文

因为近来发生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武汉病患骤增,一线的医护人员不足,所以向全国各地征调医护人员。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主动申请赶赴一线,他们怀着信仰,肩负着重担,坚守着职责,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一线奋战!殊不知,他们也是家中的子女、父母,但为了肩上这份责任,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为了战胜病毒,他们宁可牺牲自我、舍己为人!

国家工程院院士更是挺身而出,不辞辛苦地冒险前往一线,为抗击病毒而奔走!其中有两位院士令我印象深刻,他(她)们是: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72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钟南山爷爷来到武汉,马不停蹄地召开多个重要会议,慰问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对重症病患进行远程问诊治疗。李兰娟奶奶不分昼夜地工作,争分夺秒地带领医护工作者研究抗击病毒的救护方案。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和爱心人士向武汉伸出援手,其中就有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物资,包括_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出自于公元7世纪的日本长屋王,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短短8字,让我们见证了疫情期间的人间温情,这许许多多份爱心,我们定将铭刻于心!

篇6:武汉元调九年级作文

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比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 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

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范文】

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人们过多地去思考它带来的正面影响,却忽略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往往从负面去思考问题,你学会的东西却很多很多......

给你自己一个微笑,你依然可以活的很精彩.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渴望的总是考试的成绩,对自己抱的希望越多,成绩揭晓的的时候失望就越大.于是,我们就会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第一名不是我?”可你想过了没有,自己为什么会考的那么差?自己努力了没有?方法正确了没有?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你就会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就可以对症下药,把自己从失败的深渊中解救出来.给自己一个微笑,相信自己,你依然可以活的很精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兴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满身疲惫的人.于是,登山的问下山的说,怎么样?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下山的满脸失望地说,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是一座破庙......如果你是登山的,听到这些话,就停滞不前,满心失望.请问你这次旅途愉快吗?不,一点都不愉快.这个时候,你只有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爬上去看个究竟,也许,你会从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截然不同了.有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永远无法成功......

篇7:高考语文探究类试题浅析

一、认识探究题

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原有的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五种能力的基础上,又加入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并且把其作为考查能力层级的最高级———E级。“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摘自“百度文库”)

考纲明确指出,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考查的要点是: (1) 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 探讨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用类文本探究题考查的要点是: (1) 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 探讨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由此可以看出,探究题不仅是对考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综合考查,也是对考生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审视,更是考生价值观念、时代精神的映射。可见,探究题是最难的,在阅读题中分值也是最高的,考生必须高度重视。那么,解答探究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二、解答探究题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考纲的要求可以看出,探究的对象是文本,探究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延伸和拓展。所以, “立足文本”是解答探究题必须把握的总的原则,无论持何种观点,理由都应是在文本内。如果离开文本去任意发挥,也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所以,解答探究题,首先是立足文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全面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试题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文本进行提炼、整理,从而形成观点,找到依据。还是以2011新课标实用类文本 《下笔不觉师造化》 的探究题为例,从文本的内容可以看出,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力避卖画”,“不言阿堵”, 艺术上“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 他的画是“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大夫画”;张大千则26岁即“扬名南北”, 擅仿作,对金钱有着“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他的画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通过文本中的这些内容, 得出如下观点: (一) 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二) 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三) 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以上三个观点取其一即可。

其次,备考时要储备一定的文体常识,包括常见文体 (以今年常考的小说、散文为主) 的特点、要素、结构、手法等,以利于答题时确定探究的方向、角度,使用规范的语言。如2011年安徽卷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解答此题时,如果考生明了小说的特点,即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和主题,从这些角度去探究,就不难找到这道题的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淳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其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 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 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的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角度四,使小说主题更加丰富。 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酩酊大醉, 表现了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以上角度只要写出任意两点即 可。

篇8:200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 戈铁马 至如归

B. 气 世嫉俗 发图强

C. 歌劲舞 情直遂

D. 女 戴 风起云 人自扰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无独有偶 淡装浓抹 得陇望蜀 放之四海而皆准

B. 集腋成裘 星罗棋布 汗流浃背 吃一堑,长一智

C. 国情资文 谆谆告诫 擢发难数 皮之不存,毛将焉富

D. 豆蔻年华 带罪立功 独占熬头 口慧而实不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听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大武汉市民弹冠相庆,对武汉取得更大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B. 政协委员叶金生、孙中山后人孙必达等20余人联名提案:作为首义之城,武汉理应担纲辛亥百年庆典!

C. 他虽然来这个单位的时间不长,但和同事们相敬如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D. 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这次电脑设计大赛,结果夺得第一名,真是赶鸭子上架,大家纷纷对他表示祝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自实行药品直供以来,普爱医院尚未发现一起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原在医院乱窜的医药代表也近乎绝迹。

B. 发布会全程不苟言笑的马凯对平抑物价的回答可堪称言简意赅,因此他被记者们称为发布会言语最简洁的人。

C.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在关于检查建筑法实施情况报告中说,要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议在3年内基本解决这个问题。

D. 今年春节期间,大量军用车辆、成千上万的电力工人,放弃休假,全力投入到抗击冰雪的战斗中。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A. 《文心雕龙》用相当大的篇幅讲形象思维的道理。它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思》)

B. 王力在他的《略论语言形式美》里,指出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是整齐美,第二是抑扬美,第三是回环的美。

C. 宝玉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

D. “干什么!你!”他看见小偷要偷一位女士的包,大喝一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6—9题。

雪灾暴露现代化的软肋

现代化的标准有很多,但仅有高速公路、电脑网络、电动火车,就等于实现了现代化,这显然是肤浅和片面的。现代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基础建设)方面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软件(各种措施与机制)的完善有效。否则,我们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而在这些“软件”之中,理应包含对现代化的全面认识,特别是看到其软肋所在。

但即使有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也是“强大且脆弱”的。它有时可以抵御一切,有时又脆弱得不堪一击。现代化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给人类带来许多的不方便。比如,“现代化”离不开电,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人类离不开空气一样。一旦没有了电,一切现代化都成为垃圾。因此,在这次雪灾中,与其说大雪是罪魁,不如说缺电才是真正的祸首。有了电,列车就能运行,可以完成春运,可以把电煤输送到电厂,可以把生活用品运到四面八方。只是因为没有电,一切可能、可以做到的事情均成为不可能、不可以的。可见,现代化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无敌的,相反,在有的特定情况下,传统的、老式的、非现代化的工具、设备倒可救人于危难之中。例如,内燃机机车,在这次抗灾中被授以重任,担负起疏散民工和抢运电煤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汽车无法作业的地区,扁担骡马又成了最有效的帮手;发电厂停电,老式电机又显神威。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演变中,“喜新厌旧”很可能在新技术暂时失效时,使“旧技术”、“旧装备”恢复了应有的使用价值。

由此可见,我们在现代化建设时,更应该考虑到现代化的脆弱性。有人说,为什么我们的电力设施没有做到最坏的打算,以对抗这“50年难遇”的天灾。这种批评当然是对的。但是,进一步问,即使我们达到了“50年难遇”的设计标准,那么,遇到“百年难遇”、“千年难遇”的灾难时,我们就能应对自如了吗?现代化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陷阱,就像我们总是希望在洪水来临时,依靠先进技术把堤坝筑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结实,却忘记了早在几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时就懂得了,即便没有高大结实的现代化堤坝,用疏导的方式同样可以治水。最好的救灾方式有时并非是最现代化的方式,而是最适应自然规律的方式,甚至是最不现代化的方式。

面对天灾,现代化的防范意识固然重要。这包括要有先进的预测天灾能力,要有高标准的硬件建设,要有快速的应对反应机制,这些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中国来说,还远远没有完成。但我们同样需要考虑的是超越现代化,或者说,摆脱现代化的情况下的应急问题。比如,没有电,我们是否有其他备用的照明和取暖设施;没有电机车运输,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内燃机替换;没有卫星,我们是否有先进的地图探测和通讯工具,等等。

我们绝不是要摒弃现代化,倒退没有可能。但是,重新认识现代化的作用及其局限,是这次天灾给我们的一个警示。现代化最主要的本质就在于,现代化越是进步,我们就越是依赖现代化的工具,而越是依赖于现代工具,就越是容易忽视视现代化的软肋。尤其是在全球气候越来越异常、国际形势越来越变幻无常的时期,我们更需要反思现代化的真实之意,从现代化的软肋下手做好我们应对灾害的准备工作。

(摘自《参考消息》2008.2.18,略有删改)

6. 下列选项中不能够证明“在有的特定情况下,传统的、老式的、非现代化的工具、设备倒可救人于危难之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有了电,列车能够运行,可以完成春运,可以把电煤输送到电厂,可以把生活用品运到四面八方。

B. 在汽车无法作业的地区,扁担骡马又成了最有效的帮手。

C. 内燃机机车,在这次抗灾中被授以重任,担负起疏散民工和抢运电煤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D. 发电厂停电,老式电机又显神威。

7.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 较为完整的现代化,是强大且脆弱的,它既可以抵御一切,又可以脆弱得不堪一击。

B.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演变中,“喜新厌旧”能够在新技术失效时,使“旧技术”、“旧装备”恢复应有的使用价值。

C. 作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应包括硬件设施方面的成果和软件方面的完善有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样重要。

D. 现代化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给人类带来许多的不方便,它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无敌的。

8.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不能够证明现代化的脆弱性的一项是

A. 没有电,一切可能、可以做到的事情均成为不可能,不可以的。

B. 电力设施做到最坏打算,依然难以应对“百年难遇”,“千年难遇”的灾难。

C. 两年前美国某些地区发生卡特里娜飓风,现代化十分完善的美国也暴露出抗灾不力,损害严重的问题。

D. 我们既要在洪水来临之前,依靠先进技术把堤坝筑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结实,又不能忘记几千年前大禹用疏导的方式治水的古老经验。

9.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好的抗灾方式不一定是最现代化的方式,而是最适应自然规律的方式,甚至是最不现代化的方式。

B. 现代化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陷阱,我们越是依赖现代化的工具,就越容易忽视现代化的软肋,越容易忘记传统经验。

C. 对于天灾,我们既要树立现代化的防范意识,又要考虑摆脱现代化的情况下的传统经验问题。

D. 如果我们的电力设施在施工建设时,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应对一切灾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 毁

韩 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今之君子不然

于其身也,耻师焉

B. 恐恐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则其畏也

C. 详,人难于为善

朱亥不复谢

D. 士处此世

二虫又何知

11. 下面各组句子中不是分别表现作者赞扬“古之君子”批评“今之君子”的一组是

A. 其责己也重以周

其待己也廉

B. 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C.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1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排比成篇,层层紧逼,处处呼应,很能见出作者组织文章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B. 作者批评了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表达了改变这种社会风气的愿望。

C. 作者把改变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今之君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学习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D. “原”是古代论说文体的一种,专门用来推论事理。“原毁”就是探求毁谤的根源。

四、(24分)

13. 把文言问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填空。(6分)

(1)我们在读古诗文时常常要注意抓其中的主旨句。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帮助。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出自 ___________(课文名),___________(作家名)在《巴尔扎克葬词》中对巴尔扎克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9题。

往事(二)

冰心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这三色衬成的宇宙,充满了凝静,超逸与庄严;中间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一切言词文字都丧失了,几乎不容凝视,不容把握!

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那从骑杂沓,传叫风生,会踏毁了这平整匀纤的雪地;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缭乱了静冷的月光。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燃枝野餐——火光中的喧哗欢笑,杯盘狼藉,会惊起树上稳栖的禽鸟;踏月归去,数里相和的歌声,会叫破了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凄意已足,语音已微;而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对不上这晶莹的雪月,空阔的山林。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美人掩映——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

我倚枕百般回肠凝想,忽然一念回转,黯然神伤……

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

假如我能飞身月中下视,依山上下曲折的长廊,雪色侵围阑外,月光浸着雪净的衾绸,逼着玲珑的眉宇。这一带长廊之中:万籁俱绝,万缘俱断,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彻悟,有祈祷,有忏悔,有万千种话……

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这时纵是顽石的钝根,也要思量万事,何况这些思深善怀的女子?

往者如观流水——月下的乡魂旅思,或在罗马故宫,颓垣废柱之旁;或在万里长城,缺堞断阶之上;或在约旦河边,或在麦加城里;或超渡莱因河,或飞越落玑山;有多少魂销目断,是耶非耶?只她知道!

来者如仰高山,——久久的徘徊在困弱道途之上,也许明日,也许今年,就揭卸病的细网,轻轻的试叩死的铁门!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是欢悦?是惊怯?有天上的重逢,有人间的留恋,有未成而可成的事功,有将实而仍虚的愿望;岂但为我?牵及众生,大哉生命!

这一切,融合着无限之生一刹那顷,此时此地的,宇宙中流动的光辉,是幽忧,是彻悟,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

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一九二四年二月三十日夜,沙穰。

16.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结构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大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种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 请给下面一则消息的开头加一段导语(不超过35字)。(3分)

华中师大美术学院今年计划招生240人,而仅湖北省报考该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就达3000人。该校招办透露,今年招生政策与去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规定的艺术专业文化录取控制线,并且在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所组成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另外,外语单科成绩控制线从去年的60分提高到70分(总分为原始分150分)。对各省专业前三名考生的政策今年也有所变更,各省专业前三名考生(录取计划人数10人以上),在所在省招生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由去年的适当降低文化分20分(原始分)改为按文化成绩加10分排序录取。

专家认为,该校提高文化成绩比重,旨在提高生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图是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请你写一段文字向不知道的人介绍下这个吉祥物。(不少于3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武汉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生活中仍有一些人随意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假如有一个市民要闯红灯,请你以一个义务协管员的身份,对他进行劝阻,注意语言要得体。不少于10字,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央视2008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上,主持人白岩松向全国的观众介绍:“大年三十的下午4点,离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还有四个小时的时间,鞭炮开始在各地此起彼伏地响起,而在唐山却有13个农民兄弟自发、自觉、自愿、自费地组成了一支特别的行动队伍,他们租了一辆车,向重灾区湖南郴州挺进。”随后,唐山13位义士的故事出现在大屏幕上。“13个人感动了13亿的中国人。”短片结束后,主持人白岩松用这样一句话形容13位义士。

当13义士上场时,观众席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而在采访中,主持人问宋志永“为什么一定要去”,宋志永回答,“我是唐山人,30年前一场大地震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唐山,唐山有今天的美丽和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分不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也为灾区奉献一点力量。”观众席上又传来了掌声。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钢四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上期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1. D;2. C;3. D;4. C;5. C

二、6. D;7. B;8. A;9. B

三、10. C;11. B;12. D

四、13. (1)(皇上发现)汉廷之臣没有能够超过他们几位的。(2)但孟舒自己剃去头发,脖子上戴了刑具,跟随赵王张敖寸步不离,打算和赵王同死,哪里会料到做云中郡守呀!汉和楚相争,使得士兵疲困。(3)士兵争先登城同敌人拼命,如同子为父、弟为兄一样战斗,因此牺牲了几百人。

14. (1)第一个“空”写蜂蝶的情状。一夜急风骤雨,断送了满园芬芳。蜜蜂、蝴蝶在残枝败叶间徘徊寻觅,一个“空”字写出了它们的怅然之意,也点染出风雨的无情。第二个“空”写人们的愁思,目睹百花匝地,耳闻杜鹃泣啼,人们心中惜春、伤春的感情,着一个“空”字就弥漫纸行了。(2)“漫劳动送客垂杨”一句是说,众芳遭摧,杜鹃泣悲,令人惨不忍睹,肝肠寸断,竟连专事送别的垂杨也用不着劳碌了。这种微带怨怼的口吻,更增添了对春匆匆逝去的惋惜感伤之意,深刻蕴藉,情透纸背。

15. (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春秋 韩非

五、16.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哲学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本真美的,道德伦理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人们向善的,法律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社会和人们安定的,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表现力度之美的。

17. 艺术追求美,说美是艺术的核心概念这都好理解;难理解的是为什么圣是宗教的核心概念?所谓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恰恰是因为这种虚幻和把希望寄托于天国或来世,正好引导人们走向圣洁,所以说,圣是宗教的核心概念。

18.反衬荷花的圣、美之境界。

19. (1)作者的新的见解:认为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2)写荷花、盛赞荷花的目的是要表达,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也应该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幽寂、静美,以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

六、20. (1)吹落了树叶,吹下了果实,吹掉了种子。(2)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梢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撕碎吗?(3)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

21. 悬崖上人熊对峙,持刀汉任熊撕咬。

22. ①多年来,这位芭蕾舞女演员除国内各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国家巡回演出并获得极大成功,一时蜚声舞坛,倾倒无数观众,其艺术造诣已使同行望尘莫及。②她被人们称为“超级芭蕾舞蹈家”、“最激动人心的演员”、“当代群‘星’中最迷人的一枝奇葩”。③就在这时候,她获得了这项最高荣誉和奖励。

七、23.略

上一篇:红楼梦初中作文下一篇:申请gsp认证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