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尚散文

2024-04-18

与和尚散文(共14篇)

篇1:与和尚散文

与和尚有关散文

如同奶奶说的那样,我或许就是个愣娃。

奶奶说:“这愣娃,啥时候才能长大呢?”

奶奶经常这样说,说了无数个日升日落的日子,说得脸上的皱褶愈来愈多,步履愈来愈蹒跚。

奶奶天天念叨着让我快快长大,长大了好早点给我娶个媳妇。虽然我也很想快点长大,但是,我却并不想娶媳妇。

同院的婶婶大娘们就笑我:“哎哟!不想娶媳妇难不成要当和尚呀?”

“说对了,我就是想当和尚!”我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婶婶大娘们笑得更厉害了。

镇学校的西南角有两间旧庙房,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和尚了。到我上小学的时候,这两间庙房,从外面看,还是庙的模样,进里面看却是空落落的,只有靠窗的大土炕。平时也没有人肯进去,因为学校没有宿舍,所以只有一些外村家远的男学生晚上当宿舍去睡觉。听奶奶讲,以前有个老和尚在这里坐化了,我很难理解,坐着打瞌睡也会东倒西歪的,他竟然能坐着离开这个世界。也因此,我觉得和尚与寺庙挺神秘的。

李连杰主演的《南北少林》里的小和尚智明,让我们一帮小伙伴们喜爱崇拜不已。尤其是听说李连杰的小名和我一样也叫小虎,更让我产生对他还有像他那样的小和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后来在镇学校教室墙上的大地图上一查,少林寺虽然让人无比神往,但似乎有些遥远,而最近的也很出名的就是五台山了,花和尚鲁智深不就是在五台山出家的么!

当读到鲁智深剃度的时候,与智真长老的对话和剃头时的场景,我一手捧着小人书,一手摸着我的头发,想象锃亮的剃刀轻轻而过,随着一束束发丝无声地落地,烦恼似乎也从此随之而去了。

每次父亲给我理发的时候,我都希望他给我理个和尚头,可是,每每理完发照镜子,无一例外的都是火铲头。我很不满意,真不如直接理个和尚头。于是,以后一看到父亲借回理发推子,我就四处躲藏,除了不喜欢那个火铲头外,还有就是推子老揪头发,生疼生疼的。也不清楚是推子不好用,还是父亲不会用,也或者是两种原因都有。

我顶着个火铲头,心里老大不乐意,却又不敢反抗父亲,那么就在行为上向和尚效仿。用鞋带把裤腿绑起来,学和尚的步子走路,学和尚的腔调说话,帽子上再写个大大的佛字,一个与我同班的伙伴因为在新帽子上写字还被他父亲狠揍了一顿。我不戴帽子,却偷偷地把父亲的大衣当袈裟穿过好几次,所幸没有扯破,要不然,那后果比我的同学也好不到哪儿去。

电影和小说里的和尚不论老的还是小的,都似乎异于常人,总让人产生莫名的敬意和喜爱之情,还有一些超凡脱俗的圣僧,传奇的经历让人想入非非,无比神往。

譬如唐三藏,譬如济公。

降妖除魔,惩恶扬善,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如此超凡的能力,加上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尚的形象在我少年时的心目中空前的高大。

少时的伙伴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高僧、武僧、罗汉之类的,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和尚迷,怪不得他们能跟我成为最要好的玩伴。少年时有着太多的梦想,而许多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个地减少,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并实现少时最初的梦想。

唯一的一个例外,是儿时的一个小名叫三儿的伙伴,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少时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某一天,他莫名其妙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再听到他的讯息,是若干年后的事了,原来他真的上了五台山。

镇子里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有人说三儿去当和尚,完全是受了他母亲的影响,因为其时他母亲已经当尼姑好几年了。可是,不管人们怎样说,却并没有一个人知道三儿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来说去,难以理解,只不过都是臆测罢了。

三儿的出家,让镇上人对他的母亲颇多非议。我那个时候实在琢磨不透大人们的心思,他们平时对于高僧和圣僧,以及关于少林寺之类的电影里的小和尚一直也是饶有兴趣地喜欢津津乐道,远不如孩童们单纯直接了。这也许就是人在长大后,俗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明显区别,而孩童们永远都是把这两个世界混在一起的,也或者就是一个梦幻多彩而又单纯的世界。

看破红尘的人似乎大都选择了出家做和尚,我没有看破红尘。当镇上的另一个当过和尚而还俗回来的人,搬个小马扎坐在他家老屋门口给人修鞋的时候,我很好奇地盯着他头上泛着光亮的戒疤,想不通他清心寡欲的和尚不做,清风淡雅的寺庙不呆,回来做什么呢?

他是一个矮小猥琐的人,人们却叫他“大后生”。去学校的时候,我总要多绕几步路从他家门口经过,看他钉补人们送过来的大小各异鞋子,脑海中思忖一个特别疑惑的问题:他怎么和电影里看到的和尚差别那么大呢?

关于他的好几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存在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镇上梅兰的父亲把他的修鞋摊踢了个稀巴烂。原因很简单也很让人惊诧,梅兰的肚子大了,梅兰傻笑着和她父亲说“大后生”给了她两个苹果,还不让她跟别人说。她脏兮兮的母亲说也要吃苹果,他父亲于是一脚把他母亲踢到门外,然后拉着梅兰找到“大后生”家,几脚把“大后生”的修鞋摊踢烂了。最后的结果是,梅兰的父亲揣着“大后生”赔的钱,把梅兰踢回了家。

我从此再也没专门从“大后生”的门前经过,关于他的几个问题一下子从我的脑海里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大后生”和梅兰的事在镇里沸沸扬扬了好长时间,镇上人都说“大后生”当了多年和尚,想女人想疯了。

我从那以后把要当和尚的话和念头扔到了九霄云外,而随着我的嗓音变粗,个子长高,奶奶欢喜得脸上的皱褶似乎展开了许多,虽然她老人家还是念叨着要给我问个媳妇。

我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正常人,离不开正常的生活,也难以超凡脱俗,所以我只好娶个媳妇生儿育女了。

篇2:与和尚散文

乔和尚葬在大川的西南角,他的坟不像川里人的坟高出地面,包子似的等待大川大脉的蒸腾,似乎真的会蒸腾出做官的后人,发财的子孙。葬着乔和尚的地面是平的,最初,有人在上面横七竖八的放了些青石,随着时间的延续青石也在增多。再后来,青石不见了,堆青石的地方立起一座砖砌成的塔,高度刚好超过一个成人。整个大川里只有这一座塔,那些从川边跑来的地马子都会在塔前歇歇脚,打个弯,然后顺着地平线又跑向远处。塔孤零零的站在川里,显得格外突兀,而塔下面又葬着一个叫乔和尚的啦嘛,凭空增添了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

大川的格局就似一个壬山丙的大院,坐北向南。有个叫秦川的地方是川的心,也就是整个大院的堂屋所在,秦川背后的沙梁墩、甘露池是大院的后院。从秦川向南,沿大川左右分布两排村庄,就是大川的东西厢房。西厢房以陶家墩,三盛号,上、下华家井,何家梁为轴线向西南延伸。东厢房以源泰,六墩,五墩,四墩向东南依次排列。在东厢房南端靠近山丘的地方,有个叫山字墩的小村,是整个大川的前门楼子,在解放前,从兰州来的马车要入川,首先就得经过山字墩。

没有人知道乔和尚从哪里来,但他选择了大川,选择了位于“壬”子方位兼大川门楼的山字墩落脚,他住在了城墙东南角的角楼上,他在山村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挡雨师。

据老人们说,乔和尚是一位有法力的僧人,他手里常年拿着一样叫“铎儿指”的法器,非常了得。那时候,川里靠天吃饭,庄稼一年一茬,要是有个过雨过火那就得挨饿,特别是冰雹,带给庄稼的是灭顶之灾,给庄稼人的是心头一刀。在那种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只有选择神祗。乔和尚的到来,恰恰解决了庄稼人心头的担忧,他的法力自然而然地成为阻挡灾难的唯一希望。

老人们对乔和尚的法力是不怀疑的,也不允许其他人怀疑,从他住到了山村后,庄稼地就没有遭受过冰雹袭击。每当看到黑云从秦川那里滚滚而来时,乔和尚就会披着紫红色的啦嘛服,一个人站在村北的烽火台上,口里念念有词,手持铎儿指的法器,利剑般向黑云挥去,瞬间,乌云被劈开一条口子,怪兽般的嘶吼着,咆哮着,哀鸣着,向川的东西两边分离逃窜,在左右的分裂中,小村总会一次次的躲过劫难。

最让老人们当传奇故事来讲的是乔和尚的一次疏忽。某天下午,乔和尚正在小村唯一的剃头店剃头,就在头刚剃了半边的时候,店外有人喊:“乔和尚,你还悠闲的剃头啊,过雨来了!”乔和尚一听,捏着铎儿指撒腿就跑,他出门一看,急叫道:“完了,完了,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啊?”就在他着急时,对面走来了张老爷,张老爷是小村的地主,很仁义,土改后被划分为开明地主。乔和尚见到张老爷就像见了救星,赶紧问:“老爷,你小槽子那二十垧老砂地今年种的啥?”“歇了,没种。”张老爷说。乔和尚一听,对张老爷双手合十说:“借老爷砂地一用。”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和尚就地盘坐,口中梵音高唱,只见他须眉皆张,将手上的铎儿指向小槽子方向抛去,就在法器脱手的瞬间,天空“咔嚓”一声巨响,电闪雷鸣,街上的所有人都看到,一股暴雨像是被人牵引着,向小槽子骤落,四周连一个雨点都没有。而此刻的乔和尚,整个硕大的躯体脱力般地跌坐在地上,全身的汗水就似天空被牵引的暴雨,尤其剃了半边的光头,布满密密麻麻的汗珠。大雨停了后,乔和尚派人去张老爷的地里找他的法器,法器找回来了,故事也就变为传奇。张老爷家的二十垧歇地里,堆积着半尺厚的冰雹,最大的如鸽子蛋,最神奇的是砂地三尺以外的地方,就像是从来没有下过雨,周围的庄稼完好无损,乔和尚的铎儿指躺在砂地中央的冰雹洞里。

乔和尚被两个小伙子扶回角楼,他整整七天没有出门,就像大病一场,村里的人轮流着给他做饭,盛入用人天灵盖做成的碗,再端到炕边。

乔和尚收了一个义子,他在去世前交代如何给他挖坟墓,还特意嘱咐,不要棺材,墓穴不能像大川人那样直挖,要在墓坑里挖一个偏窑,用他自己的袈裟裹好躯体后,放进偏窑填埋就行,不要坟丘,在埋他的地方垒几块青石,每年清明不用烧纸,只加一块石头就行,以后要是有条件,在上面修一座小塔。

他还说,自己死后保山村三年内不下白雨!

乔和尚死了,死后的三年内山村都是大丰收。也不知什么时候,在埋葬他的地方立起一座砖塔。但那个矮矮的,地马子歇脚的,大川里唯一的塔,在新区开发后就没了。

就在我写结尾的时候,一位老人又告诉我:“乔佛爷给咱们山村办了事,救人无数。他用来避雷雨的铎儿指飞过的地方,第二天早上没有露水,干干净净,每一次人们都是顺着没有露水的庄稼找到铎儿指的。”老人又说:“他保了我们三年,那三年其他地方的庄稼都被白雨打了,只有我们村的庄稼没有遭灾。”

陡然,一个身穿紫红袈裟裸着半个臂膀,手拿铎儿指的硕大身影从我脑际划过,那是善良,那是信仰,那是传说中的乔和尚。

7月18日于半砚斋

篇3:简析月明和尚与柳翠故事之流变

关于月明和尚与柳翠的故事, 最早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中记载了类似的民间传说:普济巷, 东通普济桥, 又东为柳翠井, 在宋为抱剑营地。相传绍兴年间, 柳宣教者, 尹南安, 履任之日, 水月寺僧玉通不赴庭参, 宣教憾之, 计遣妓女吴红莲, 诡以迷道, 诣寺投宿, 诱之淫媾。玉通修行五十二年矣, 戒律凝重, 初甚拒之。及至夜分, 不胜骀荡, 遂与通焉。已而询知京尹所赚也, 惭怩而死, 恚曰:“吾必败汝门风”。宣教寻亡, 而遗腹产柳翠, 坐蓐之夕, 母梦一僧入户, 曰:“我玉通也”。既而家事零落, 流寓临安, 居抱剑营。柳翠色艺俱绝伦, 遂隶乐籍, 然好佛法, 喜施与, 造桥万松岭下, 名柳翠桥。久之, 皋亭山显孝寺僧清了, 谓净慈寺僧如晦曰:“老通堕落风尘久矣, 盍往度之。”如晦乃以化缘诣柳翠, 为陈因果事, 柳翠幡然蒙出家之想, 如晦乃引见清了, 清了为说佛法, 奥旨及本来面目, 末且厉声曰:“二十八年烟花业障, 尚尔耽迷耶?”柳翠言下大悟, 归即谢铅华, 绝宾客, 沐浴而端化。归骨皋亭山, 从所度也。[1]

明代徐渭《四声猿》中的《玉禅师翠乡一梦》也写此事, 分为前后两出, 分别叙述红莲引诱玉通破戒、月明和尚度化柳翠两个主要的故事情节, 内容与《西湖游记》中所记颇为相似。但徐渭的作品中, 故事更加荒诞、情节更加离奇、人物更加丰满, 并且带有戏谑的态度, 展现了他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精神。《四声猿》被誉为“词坛飞将”、“明曲之第一”, 而《玉禅师翠乡一梦》作为《四声猿》之一, 以风趣和诙谐的笔调写内心的忧愤与狂放, 其贡献与价值自是不言而喻。[2]

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 故事情节亦大类田汝成所记。但故事经过文人之笔润色, 增添了更多地向善思想:柳宣教不再那么邪恶, 他不仅有学识, 而且有政绩;红莲不再那么魅惑, 她既有无奈, 也有被迫;柳翠虽做了行首, 却如《西湖游览志》中所记, 从小爱好佛法, 造桥凿井, 造福一方, 又每月朔望, 闭门念佛。[3]

清人吴庞 (字士科) 著有《红莲案》, 创造性地将徐渭加入到柳翠与月明和尚的故事之中, 从而将故事的重心大幅度地转移到了徐渭的人生经历与忧愤苦闷之上。剧中柳宣教指使红莲诱惑玉通破戒、玉通转世成为柳翠的情节不变, 但在作者安排下, 徐渭与玉通、月明二师成为了好友。当徐渭知晓了玉通与红莲之事, 心中非常不快。此时柳宣教又说服钱塘令帮助红莲夺取了徐渭的书屋, 徐渭又因杀妻事件入狱。后来, 徐渭得到胡宗宪的重视和起用, 查办了红莲等人, 为自己更为好友一雪前仇。当徐渭见到柳宣教之女柳翠, 并不知其是玉通转世而成, 只是直觉“若与相识”, 便将其释放。直到柳翠遇见月明, 顿悟宿因, 乃从月明为尼。后徐渭访玉通旧居, 恰好遇到柳翠与月明, 暨开玉通之塔, 柳翠忽化为玉通, 与月明相携坐化。徐渭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 从小就以能文为人称赞。但他只考中了秀才, 之后便屡试不第, 以致终生在功名上都没有成就。他学习并接受各家思想, 同时又是一个关心时事、喜爱兵法的人。直到胡宗宪当了浙闽军务总督, 听说了徐渭的文名, 才把他招致幕下。徐渭替胡宗宪写了很多奏章文牍, 胡宗宪也对他十分器重。后来, 胡宗宪遇事下狱, 徐渭也受到了政治迫害, 此事导致他一度忧愤成狂。[4]《曲海总目提要》中对《红莲案》的解释是:“玉通徐渭相隔百年, 士科以渭曾演此事, 故扭合于渭;以又渭才高未遇, 借此以舒郁吐奇, 作后人谈柄耳。”[5]将玉通与徐渭设置为好友, 虽然不合史实, 有欠妥当;但此剧借徐渭之手杀红莲, 又设置徐渭最初身陷囹圄、最后官至总督的传奇情节, 不仅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更隐射了徐渭的惨淡经历, 所以笔者认为此剧在前人基础之上又为故事开拓了新一层的意义。

月明与柳翠的故事, 还有很多其他的记载, 前人的研究也比较地详细完备, 其故事内容和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是“红莲”的故事——红莲引诱禅师破戒, 二是“度柳翠”的故事——月明和尚度化柳翠。月明和尚与柳翠故事的两个部分, 有各自发展的阶段, 也有并流的阶段。有的作品只记载了故事的前半部分, 有的作品又只记载了故事的后半部分, 而徐渭和冯梦龙的作品则二者兼而有之。加之徐渭和冯梦龙的作品出现较晚, 所以应该是集前人成果而成。

“度柳翠”的故事衍生了众多的作品与成果, 徐渭的《玉禅师翠乡一梦》与冯梦龙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便是其中的最佳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红莲”的故事并未衰亡,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与《喻世明言》中的《明悟禅师赶五戒》即由其发展而来, 故事内容大致相似:五戒禅师见红莲心动, 破戒后坐化, 转世为苏轼。明悟禅师为报五戒之恩, 追随而去, 投胎成为佛印, 二人由互有嫌隙到相知相伴, 最后一起仙逝。在这一个分支的发展过程中, 故事已经从“红莲”故事的佛教与淫欲中脱离出来, 歌颂了真挚的友谊。[6]

参考文献

[1]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第三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徐渭.《徐渭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

[3]冯梦龙.《喻世明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4]张全恭.《红莲柳翠故事的转变》.《岭南学报》第五卷第二期.1936。

[5]徐渭.《徐渭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3。

[6]洪耿.《清平山堂话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篇4:丑女与和尚

丑女跟和尚同船渡河,和尚无意间瞅了丑女一眼,丑女立刻大发脾气:“大胆秃头,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看良家妇女!”

和尚一听,吓得连忙把眼睛闭上。丑女一见,更生气了:“你偷看我还不算,还敢闭上眼睛在心里想我!”

和尚无法跟她讲理,又把脸扭到一边。丑女得理不饶人,双手叉腰,大声训斥道:“你觉得无脸见我,正好说明你心中有鬼!”

公交车上的玩笑

某人早上上班赶公共汽车,到站台的时候,汽车已经启动了。于是,他只好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

这时,一名乘客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冲他说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下车再投

一名美国游客来到某地,当地公交车均为下车投币,但美国游客不知。

这天,他刚上一辆公交车就准备投币。司机说:“下车投,下车再投。”

美国人一头雾水:“下车投?”于是,他跑下车去,拿起硬币瞄着投币箱,苦笑着一个劲地摇晃脑袋:“这怎么投呀?我又不是灌篮高手。”

不做穷鬼

有个读书人,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

有个晚上,小偷去他家偷盗。他家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小偷骂道:“又碰到了穷鬼!’骂完就走了。

这读书人听见了,就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追上小愉,对他说:“对不起,你来得真不巧,这几文钱请拿去。在别人面前,请千万替我包涵。”对鱿鱼的考问

从前,有个人钓到一条鱿鱼。

鱿鱼求他:你放了我吧,别把我烤来吃啊!

那个人说:好的,那么我来考问你几个问题吧。

鱿鱼很开心地说:你考吧,你考吧!

然后这人就把鱿鱼给烤了。

2和两的区别

女儿两岁时,有一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觉得好不容易给女儿讲明白了“2”和“两”的区别,我已是满头大汗。”正巧,她爸爸去做客,她非要跟着去,她爸爸开玩笑地问了句:“你算老几?”她不假思索地答道:“老两!”

天使

皮皮:“妈妈,天使是什么样的人?”

母亲:“有两个翅膀,而且能在天空中飞的人就是天使。”

皮皮:“真奇怪,昨天爸爸对管家的阿姨说:你是我的小天使!可是管家阿姨并不会飞呀?”

母亲:“我今天就要叫她飞走。”

搬家改行

老费先生有两位邻居:一位铁匠,一位木匠。铁匠的锤声尚未停歇,木匠的刨锯声又接着响起,吵得老费先生终日不得安宁。但又没有什么办法阻止他们。

一天,两位邻居告诉老费先生,他们过几天就要搬家改行了。老费先生听了暗自惊喜,心想从此可以安静些了。他高兴地请来他二位,酒席招待。

酒席过后,老费先生问他俩:“你们准备搬到哪里去?”

木匠回答:“他搬到我家,我搬到他家。”

老费听后一愣,于是接着问:“你俩改行后干啥呢?”

篇5:假和尚散文

现在别说大沪庄的大人,就连喜欢看热闹的孩子们,都没有人愿意看一眼倒在地上撒酒疯的阿鼠了。

他酒醒了,缓过气来,有时候冒里冒失的,还会骂几声假和尚,唉,他也只能这样了。

篇6:峨眉山和尚和菩提树散文

我是南方人,冬季很难看到雪,即使下,也只有零零星星的几颗,没等落到地上就化了,所以要欣赏雪景只有到山上去,高山上才会下雪,才会看到银装素裹,冰天雪地的景象。细数一下,在我们周边有峨眉山,青城山,西岭雪山,天台山,想欣赏雪景,当然要数峨眉山了,因为在这几座山里,峨眉山的海拔最高,温度最低,那雪自然下的最厚了。

碰巧,我有一个很多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从重庆过来玩,她也没有去过峨眉山,说实话,这么多年了,我也没有去过。我们俩一合计,干脆去爬峨眉山算了,冬天去爬峨眉山,别有一番景致,既能领略峨眉山的秀丽,又能赏雪,还可以泡温泉。

我们报了一家旅行社,随团出发了。到了峨眉山的脚下,去泡了一个温泉澡。峨眉山的温泉是很有名的,而且当时正值冬季,生意很好,很多人都是从祖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据说,泡温泉还能治病呢!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纯天然的。温泉有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先在热腾腾的室外泡了一会儿,然后又进到室内去泡,直到浑身舒坦,且冒着热气,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温泉池。

泡完温泉,我们做着大巴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到了一个半山腰的地方,下了车,在这儿坐索道上山。沿途,我们领略了雪的丰姿,漫山遍野都被雪包裹着,白茫茫一片,各种树上也挂满了白皑皑的雪,真不敢让人相信,在南方还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雪。

在还有十里路就要到山顶的时候,导游叫我们自己爬行上山,可以欣赏沿途的风光,还可以看到峨眉山的`猴子――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智商很高,可以到人的手上来抢东西吃,最终到达最高点金顶。到处被积雪覆盖,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以防打滑,有人还租了防滑鞋穿着。幸好爬行的山路已被人群踩出了一条路,否则真不知道如何前行。

峨眉山以佛教盛名,从山脚到山顶,可以看到很多寺庙,香火不断,里面有很多高僧坐禅,还有很多和尚穿着黄袍来回的走动,忙着各自的事情。看着他们与世隔绝,在山上修行,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我不禁肃然起敬――这些高僧和和尚,一直吃素,和家人分离,没有几十年的修行,能达到如此的境界吗?我们在凡间有吃,有喝,有穿,还徒生那么多的烦恼,真正不应该啊!

在每个寺庙里,烧了一些香,听了一些和尚敲木鱼和诵经,然后,来到了寺庙外面。导游给我们讲解了一些知识,然后指着一棵大树说――那就是佛教圣树菩提树,我们顺着导游的手望过去,果然看到了一棵树叶绿茵茵的大树,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菩提树,只听说过,从没看到过真实的样子。难怪是佛教圣树,既庄重又典雅,枝叶不繁不乱,我再走近了一点仔细观看,树上还结了很多红色的个儿不大的菩提子,在红色菩提子的点缀下,菩提树更加的美丽和迷人。

篇7:小和尚剃头与习惯性违章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很大。在钻井行业中有很多的事故都与习惯性的坏行为有关,这种行为我们在工作中称之为“习惯性违章”。而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为人的安全思想认识不深,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殊不知这种细小的违章行为却埋下了安全事故发生的苗头,成为灾难发生的根源。美国学者海因星曾经对55万起各种工伤事故进行过分析,其中80%是由于习惯性违章所致。

篇8:与和尚散文

直罗油田和尚塬区位于陕西省富县境内, 县城以西约130km处, 地貌单元属陕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呈塬、墚、丘陵、沟壑等地貌, 勘探面积110km2。直罗油田位于陕北斜坡的东南部, 是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两个含油层组的叠合发育区, 是鄂尔多斯盆地内发现最早并投入开发的区块之一。经过油田从初步开发, 注水试验, 到停止开发阶段 (1975—1986年) , 依靠旧井挖潜, 逐步恢复停采井产能阶段 (1987—2005年) , 油田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的开发历程, 到2009年12月钻井总数达到547口, 2009年区块年产油5.10×104t。

2 储层特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 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地层倾角小于1°, 千米坡降为7~10m, 内部构造简单, 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根据13口探井367块物性分析数据统计结果, 直罗油田和尚塬区长2段储层孔隙度分布区间为2.7%~23.1% (图1) , 主要分布区间为14.0%~19.0%;渗透率分布区间为0.05~23.50×10-3µm2 (图2) , 平均值2.77×10-3µm2。储层主要为中孔、特低渗储层。

3 注水现状

直罗采油厂和尚塬目前已有500m3注水站一座 (7号注水站) 和具有2000 m3能力的联合站一座, 和尚塬油区注水方案设计注水井71口, 其中转注井62口, 投注井9口。

注水站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斜板除油→油水分离器→纤维球过滤器→烧结管过滤器。注水站水质除悬浮物含量 (2~15mg L) 、含油 (10~20mg/L) 超标外, 其余指标基本可达到油田公司长2油藏回注水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4 注水开发工艺研究

4.1 水源选择及水质要求

虽然各油田对注入水的要求不大相同, 但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是:水质稳定, 不使地层粘土矿物产生水化产生膨胀, 不堵塞油层孔隙, 不产生沉淀、腐蚀性。按SY/T5329-94标准要求, 新投注水开发油藏, 其注入水质应根据油层渗透率要求执行一级 (A1、B1、C1) 标准。

根据该区块岩心分析资料统计结果, 本区长2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6.2%;渗透率平均值为2.77×10-3μm2, 属于低渗储层, 推荐和尚塬区注入水采用A1级标准。

4.2 注水压力及注水量

根据油藏工程方案, 和尚塬区油藏中部深度950m, 预测最大井口注水压力为10~15MPa, 单井日注水量为15m3/d。

4.3 注水井口及注水方式选择

油层破裂压力为23.3MPa (井口) , 因此预测最大井口注水压力应小于20MPa, 确定井口装置选用250型井口。由于长2层的渗透率差别不是很大。另外本油区油层主要集中在长2段, 砂岩钻遇率高, 平面连通性较好, 地质特征及流体性质相近、跨度小。因此, 注水方式建议采用笼统注水, 个别井可尝试采用分层注水工艺。

4.4 合理注采井网形式

目前和尚塬开发区长2油藏井距200-300m, 变化范围大, 平均250m, 给规则的注采井网部署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次井网部署以不规则反九点法为主, 1口注水井对应5-8口油井。

4.5 井距

根据多年来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实践, 和上述计算得出的井网密度联系和尚塬开发区长2油藏已打井位的实际情况得出井距不应大于262m, 因此采用250m井距。

4.6 井排方向

本油田油井均属于压裂投产, 压裂不仅是增产措施, 还是开发手段。因此就有一个裂缝方位与井间匹配问题, 裂缝方位与井网方位匹配有利于提高波及系数, 低渗透油藏缝长越长, 波及系数越大, 反之则会降低波及系数[1]。根据盆地裂缝方位的测试结果, 表明最大主应力方位 (即裂缝延伸方向) 为北偏东45º-75º。最终确定井排走向与裂缝方向大体相同, 这样的注采井网能最大限度地增大扫油面积, 提高注水效果。

5 开发方案

根据现有井网, 结合井网、井距论证结果, 在已钻井区域尽量利用现有井网, 新部署地区采用排距200~250m, 井距230~250m进行部署, 形成不规则反九点法井网。注水井排约NE65方向, 与裂缝走向基本一致。

方案单井配产:老采油井单井配产0.4t d, 新投采油井单井配产1.0 t/d, 区块日产油104t/d, 平均单井日产油0.5 t/d, 油藏年产能3.36×104t;方案注采井数比为1:3.15, 目前平均产液量为4.3m3左右, 当注采比为1.0时方案单井配注13.6m3/d, 考虑到前期地下亏空严重, 因此单井配注15m3/d, 注采比为1.1:1, 油藏日注水1065m3/d, 油藏年注水31.95×104t。新井平均井深1000m, 新钻井总进尺7.1×104m。

6 总结

通过对和尚塬开发区长2油层井生产动态统计分析, 目前依靠自然能量开采, 年递减10.0%。在进行注水开发动态预测时, 2011~2025年评价期间, 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 2011年底投产完毕, 建设期半年, 见效周期6个月, 2011年底见效后达到方案设计产能, 生产时间300天, 单井日产油1.2t/d, 油井全部见效。2013~2015年全部见效后保持单井产量1.2~1.5 t/d, 稳产4年, 开发方案实施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借鉴。

摘要:直罗采油厂和尚塬区长2油藏储层物性差, 油水分异不明显, 油水混储, 无明显的油水界面, 缺乏边、底水, 油藏为典型的弹性溶解-气驱岩性油藏。天然能量不足, 根据近年来三叠系油藏的开采经验, 只有采用注水开发, 才能实现油田的稳产。

关键词:注水开发,储层物性,注水工艺

参考文献

篇9:和尚与谣言

其故事情节,竟和我前不久刚复习过的一则笑话高度重合:

一乡官游寺,问和尚吃荤否。曰:“不甚吃。但逢饮酒时,略用些。”曰:“然则汝又饮酒乎?”曰:“不甚吃。但逢家岳妻舅来,略陪些。”乡官怒曰:“汝又有妻,全不像出家人的戒行。明日当对县官说,追你度牒。”僧曰:“不劳费心,三年前贼情事发,早已追去了。”

这是《笑林广记》“僧道部”的第一则。要知道,《笑林广记》所记之事大多发生在明清及以前,虽是笑话,却有生活基础,所以“流芳百世”。

问题是,所曝的现代方丈丑事毕竟与古代名段太过于如出一辙了,连我也将信将疑起来。

少林寺方面的回应大意是说,释永信方丈大搞改革,得罪了利益既得者,受到了中伤。

此理倒也说得过去。有文章介绍说,释永信是少林寺第30任方丈,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成立了基于少林寺品牌的实业发展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被称为披着袈裟的CEO。而少林武僧团的海外巡演和功夫之星的全球选秀所引发的争议争论,更是将少林寺和释永信本人进一步推向了社会新闻的风口浪尖。

不过,联系到此前释永信被传嫖娼被抓后,少林寺方面的解释,这个以“得罪”、“报复”为诉求的解释可能得大打折扣。据报道,该寺并没有直接否认嫖娼,而是辩解说,方丈他老人家不是在嫖娼,而是在为失足女开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方丈先生普度众生,尤爱女施主。

这不奇怪,和尚也是人嘛。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和尚潜心修行、道行高远,但少数和尚行走江湖,“人性”未泯,某些行为惊呆了凡夫俗子,于是从此被“传唱”凡间(其中一部分被录入《笑林广记》“僧道部”)。

当然,这些也仅能算是“争议”,而争议是不管什么事的。这么多年来,争议中的释永信就一直没被“追度牒”: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以来,他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 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官方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不难看出,真假的背后,起决定力量的还是“官方”。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官方和非官方成了地位不对等的对立面,非官方发出的消息只能由官方证实或证伪,大多被归于“谣言”一类,而来自官方的一切代表正确。非官方要反对或者证明自己所说并非谣言,也只能借助依附于官方的“第三方”。

简言之,你闹得天翻地覆,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官方”不认可、不接受,你还是白搭。这一条,别看大和尚今天受益匪浅,等到有一天,他把少林寺的经济效益做大了,很有可能也跟那些将企业做大了的孙大午、李纯如、曾成杰等凡夫俗子一样,说拿下就被拿下。

除了“天生正确”,“官方”对舆论通道的控制力也远远大于民间。不过,这几年,技术进步、网络风行、民间声音的刀光剑影,也让“官方”胆战心惊。曾几何时,凡是被辟谣的消息,最后十有八九都被证实是真的。——长此以往,万一所有民众某天突然一边倒,宁信谣言、不信官府,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的开头,生动地描述了谣言的可怕和朝廷的震怒。于是,网络大V薛蛮子因嫖娼被抓了,男女双方对事实供认不违……

但大家都知道,就算是纯编的谣言,往往也是无风不起浪。就算民众相信谣言是出于愚昧,问题是,是谁一直想着法儿让民众愚昧的呢?

不说了,万马齐喑,万古长存。

篇10:《一个女人与和尚的对话》读后感

《一个女人与和尚的对话》读后感100字

其实,随着性子,看完后,已然不在追究施主与和尚存在被点化与点化之间的合理性了!而我被扇动了,想努力做一个智慧男人!奢望能有一个智慧女人!。。。

原来,存在就是合理,如这个故事,亦如故事里的和尚和女人!

篇11:与和尚散文

鸟窠和尚赞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篇12:与和尚散文

寄怀楚和尚二首

作者:贯休朝代:唐体裁:五律 吾师师子儿,而复貌瑰奇。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谩有参寻意,因循到乱时。

跳踯诸峰险,回翔万里空。争将金锁锁,那把玉笼笼。

篇13:辩才和尚的悔恨

于是,有人向唐太宗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说他定能智取《兰亭集序》。唐太宗欣喜不已,立刻令萧翼督办此事。

这天,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的书法杂帖,来拜见辩才和尚。萧翼对书法很有研究,一会儿工夫就和辩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几日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给辩才和尚欣赏。辩才和尚看后, 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辩才和尚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的真迹。萧翼故意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多年。辩才和尚连忙从屋梁上取下《兰亭集序》,萧翼一看,果然是真迹。随即,他拿出唐太宗的诏书,带着《兰亭集序》走了。辩才和尚这才知道上了当,可是悔之晚矣。不久他便积郁成疾,去世了。

篇14:沙和尚与炼丹术

基本上,唐僧的徒弟都是些动物,遇到的妖怪也以动物居多,于是,沙和尚的形象就变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唐僧其他两个徒弟都是动物,因而和十二地支有着对应关系,而沙和尚却独独例外?抑或我们可以反过来问,是不是这些动物角色都是像沙和尚一样,原来都是人,而逐渐被神怪化或妖魔化了?

一般而言,学者认为,深沙神是沙和尚的原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详细记述了玄奘所经历的一片茫茫的沙漠。那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东部的莫贺延碛,靠近吐鲁番盆地,有八百余里长,古代叫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无水草,完全是一个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在沙漠中,玄奘迷了路,四五天没有喝过一滴水,最后只能躺倒在地,求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难。于是玄奘在梦中见到了一个身长数丈的持戟大神,对他说:“何不强行而更卧也?”于是玄奘强打精神,又行十里,终于见到一片青草悠悠的绿洲。也许这就是深沙神的由来,但也有人说这是毗沙门天,而深沙神就是他的化身。

可是在《西游记》中,这位“久占流沙界吃人精”对猪八戒大言不惭地说:“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据观音自己说,观音菩萨劝化的这位妖怪,只要向他说是去西天取经的人,就绝不打将起来,而是会归顺于唐僧师徒,保护他们取经之路。可是他头上挂着的九个骷髅头祸害的何尝不是取经人的身家性命呢?这九个取经人,可不可能就是唐僧的前身,在取经途中被沙和尚吞食呢?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持此说,说这骷髅其实就是唐僧的前世骨骸。《入大梵天王宫第三》说唐三藏在这次西天取经之前,曾经两次前去取经,但都丧命于深沙神之手。这第三次西天取经,不出所料,唐僧再次遇到深沙神,深沙神还对唐三藏说了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话:“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唐三藏在这段故事结束时自己也说:“两度曾遭汝吃来,更将枯骨问元才。”《西游记杂剧》中说得就更清楚了:“那厮九世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个骷髅尚在我的脖项上。”

只是这一回,也许是因为猴行者的神通(留存下来的《诗话》有残缺,不知真正原因为何),所以深沙神才“合掌谢恩,伏蒙慈照”,没有再次张开他那张血盆大口,只是将身躯变作三丈高,双手托定一座金桥,让唐三藏一行顺利通过。深沙神所统治的地域是历史上玄奘法师经过的西域沙漠地带吗?为什么深沙神要“双手托定一座金桥”?桥这种建筑似乎又在表明,这里应该有一条河流,这是后来《西游记》中沙漠变成流沙河的一个理由吗?

沙和尚霸占的流沙河是所谓的“弱水”,也就是没有浮力的河流,鹅毛和芦花都要沉底,凡夫俗子肉体凡胎,跳入水中,必定溺毙无疑。这时,观音菩萨指点唐僧师徒,将这九个骷髅穿在一起,按九宫布列,就能让他们顺利渡过河去。

九宫自然是道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这里,沙和尚似乎被道教化了。在第二十二回的正文中,关于沙和尚出身的诗文多处用到道教炼丹术术语。还没有成为卷帘大将之前,他就曾“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

婴儿、姹女都是道教炼丹术隐语。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上写:“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儿在这里表示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从现实纷繁复杂的境况中脱身而出,“复归于无极”。《道德经》第十章质问:“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二十章又以婴儿作喻,希望人们能守道培德,保持真朴:“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兮,若无所归。”后为道教炼丹术所借用,清人黄元吉曾用道教内丹术理论来解释《道德经》第二十章的这句话,说如果不能以“柔顺之德”,阳铅就不能“伏汞成丹”。而当“真气流行,运转周身”之时,全身柔软之致,就像婴儿的身体,“铅汞相投,水火既济”,内丹已成。此时黄元吉所说的婴儿显然已经进入了道教内丹术的隐喻范畴,其所指正是炼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铅。正如《西游记》所说:“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铅为男,汞为女,所以才会有婴儿、姹女的性别差别。

就像姹女在《西游记》中指代不同的人一样,在《西游记》中,婴儿指的也是不同的人。有时是红孩儿;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讲的是红孩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红孩儿还有个名字叫“圣婴大王”。有时是唐三藏;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中,唐僧和猪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疼成胎,孙悟空来到解阳山破儿洞拜见如意真仙,想要求一点落胎泉水,不料这如意真仙却不买账。两人话不投机当场动手,此时作者再次用铅汞理论来描述唐三藏的这一难:

真铅若炼须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

真汞真铅无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

婴儿枉结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费难。

推倒旁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这里的婴儿当然也可以说指的是两人腹中的胎儿,但考虑到诗歌的语境,我们不能不将其放置于炼丹术的语境中加以考量。全真教认为在自己的身体内炼成内丹,首先要去掉母气,使不产鬼胎,这正与子母河边两人的奇怪磨难有关。在全真教内丹学中,男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怀孕的,只是他们要孕育的是“圣胎”,而不能是旁门左道的鬼胎。

在《西游记》中,代表婴儿的有时也可能是孙悟空。第一回,须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名孙悟空时,他说孙这个字(繁体字为孫),左边是个子,右边是个系,子表示他是男性,系则表示“婴细”,正合婴儿本论。

而婴儿的对立面姹女,原来指的是少女,在道教炼丹术中被用来指代汞(水银)。水银这种非常奇特的金属令古人惊讶万分。它是唯一一种在常温下表现为液体的金属,而在自然界中,它又与硫结合,以硫化汞(HgS)的固态形式存在(即丹砂),加热后分解为液体,再加热后变为气体,消失在肉眼的观察范围之内。与其他草木之类的物体燃烧后只成灰烬的现象相比,丹砂确实有变化之能,与道的变化和还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自然会让缺乏化学知识的中国古人以之为仙物。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善于变化的动物是龙,所以炼丹家有时也用青龙来表示水银。

nlc202309082314

考虑到唐三藏在《西游记》中的婴儿属性,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表面上讲的是淫荡的地涌夫人想要和唐三藏成就云雨之欢的故事,其实姹女和婴儿在一起,何尝不是一个铅汞合一的炼丹过程?所以接下来的这一回,回目这样写道: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正文中并未讲述实际的炼丹,那么心猿/孙悟空又识得什么丹头呢?不外乎就是婴儿与姹女的相逢,这正是炼丹的必要条件。

“姹女”这个词在《西游记》中频频出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作少女的另一种称呼,其中显然隐藏着作者对于道教内丹的某种隐秘追求。第八十二和八十三回中,反复提到的姹女就是陷空山无底洞的地涌夫人—一只金鼻白毛老鼠精。这个妖精和其他的妖精不同,她要和唐僧成亲。在此之前,她已经差点和孙悟空上演一场床戏,看来,“陷空山无底洞”这个地名和“地涌夫人”这个人名都在暗示这个妖精的纵欲无度。

道教炼丹术的复杂之处在于,铅、汞这两种金属在炼丹术术语中并不是只有一个隐语,恰恰相反,炼丹术隐语之多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障碍。道教炼丹术的隐语中称汞为木母,认为“真汞生亥”,亥在十二地支中对应的动物是猪,所以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常常被称作木母。而金公是铅,道教炼丹术认为“真铅生庚”,庚辛在天干中对应的五行为金,对应的地支为申酉,猴子也就是申,所以在《西游记》中,金公也就成为孙悟空的代名词。比如第八十六回的回目是“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第八十八回回目是“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

金公和木母在一起也就是铅和汞一起,这两样金属碰到一起会起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道教炼丹术的始祖魏伯阳的实验是用铅汞各十五两,用六两的木炭加热,经过化学反应之后,会产生一种黄色的固体物,称为“黄舆”,放置数月或数年后,汞部分挥发,黄色固体物黄舆变为粉尘状,然后再将其捣冶后放入鼎炉中煅炼,鼎炉外面用六一泥封涂,按十二消息卦逐步加热十二个月,最后得到的是一种紫色的神丹。这也就是魏伯阳神秘地称为“龙虎大还丹”的神丹,据说只要吃上一点点就能长生不老、返老还童。

那么沙和尚这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十二回说“五行匹配合天意”,需要将五行都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取经的重任,沙和尚作为调和两者矛盾的角色而出现,在木叉/惠岸接了观音菩萨的法旨,去收降沙和尚时,作者作诗一首,大谈五行之意: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

炼已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

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

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这首诗显然在阐释五行和炼丹还原思想,但这里的二土是什么呢?在《周易参同契》中,第十一章名为“二土全功章”,炼丹家认为,水火土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炼丹工序,那么八卦也就可进入正常秩序。但是一次次的炼丹实验,最后都以服食中毒结局,确实很伤害炼丹术士的积极性,直到钟吕派道士提出一种内丹的修行方式(也可以视作气功的一种),放弃外丹,这种内丹修行又被全真教和张伯端之后的道教南宗发扬光大之后,炼外丹才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内丹的修行和外丹尽管在形式上差别很大,但在理论上却惊人地相似,都是为了从后天返先天—也就是所谓的还原。坎在后天八卦中为北方,离为南方。刘一明指出,第二回孙悟空学成归来和混世魔王的第一场战斗,正是坎离相交的卦象的演化,它的目的是要回到先天八卦的状态。混世魔王全身都是黑色,住的是“坎源山水脏府”,水脏在五脏中指肾脏,都和坎卦和北方相对应。而孙悟空“光着头”,“穿一领红衣”,象征南方的火,水火交融,自是一场恶战。《钟吕还道集》“论水火”条中说,心肺肾肝脾五脏为五湖。五脏与五行的关系在中医中由来已久,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又分别被称为“心火”“肝木”和“脾土”,显然在五行之外,更将他们与五脏联系在一起。道教外丹的炼丹术不需要五脏的参与,可是内丹的修炼则离不开五脏,因为人体作为一个鼎炉,就需要身体各个部件的参与,才能炼成内丹。所以刘一明在这一回的回末总结说:

性命天机深又深,功程药火细追寻。

求师诀破生身妙,取坎填离到宝林。

在《西游记》中另一位指代“肾水”的是春心荡漾的猪八戒。这也是为什么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总是显得色眯眯的。八戒这个名字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讽刺,而且考虑到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猪八戒这个名字似乎在对明朝的开国皇帝做一种胆大妄为的影射,这也许是这部小说必须如此隐晦难懂,宣扬道教,却用佛教故事作为掩饰的问题所在。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喜感十足,令人捧腹,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出类拔萃的喜剧性角色,他的不懂装懂、装疯卖傻的性格体现着桑丘·潘的真理,却另有深意。天蓬信仰在道教中非常盛行。唐杜光庭的《道教灵验记》中有王道珂诵天蓬咒验、刘载之咒天蓬咒验、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验,都提到了这位神仙的神力。而且,天蓬和水密切相关,所以念他的咒语可以祈祷上苍下雨,据说他还是玄武手下的元帅,而玄武为北方之神,主水。

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明争暗斗是炼丹术中水火反应的一种反映。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矛盾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并不表示这种矛盾可以忽略不计。第一次放逐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对沙和尚说:“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谵言谵语,途中更要仔细。”孙悟空和猪八戒总是需要沙和尚居中调和矛盾,就像土在水火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魏伯阳曾用五行思想来解释道教炼丹术的合法性。在炼丹过程中,土是一个媒介性的角色,它同时要与水和火两方面的力量打交道,从而让水火交融,炼成大丹。二土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圭”字。在炼丹术中,刀圭本是一个计量单位,表示极微小的数量,古代又有圭勺和圭撮的说法,都表示极少,比如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中说:“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刀圭作为容量单位是一升的十万分之一,作为重要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你就可以知道一刀圭是多少,而服用一刀圭的龙虎大还丹就可以延年益寿甚至羽化飞仙。古代炼丹术士一再强调,服用金丹,只能极微量地服用,那些因服用仙丹而丧命的人,是否因为过于贪心,服用过量了呢?

nlc202309082314

但是在道教炼丹术中,刀圭又似乎因为这个字形中的“二土”而成为土性的象征。刘一明认为:“二土结为刀圭,是谓三物一家。”这是因为三物也就是水火土,炼丹术中最重要的这三个部分,都需要土来调节。

在《西游记》中,作者也喜欢用刀圭这个词来指涉沙和尚,正是希望让沙和尚来调节孙悟空和猪八戒这对冤家。孙悟空疾恶如仇,从不见色起意;而猪八戒却好吃懒做,思凡心切。两者在生活方式上差异太大,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正是势若水火。要避免同室操戈,也需要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角色存在。而刀圭既然是二土,那么也就是土,色黄,在《河图》《洛书》中居中宫,像媒婆一样促使铅汞反应大丹炼成,所以又称黄婆。在《西游记》中,作者常将沙和尚称作“黄婆”,比如第二十三回说“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宋之后,随着外丹炼丹术羽化飞仙的失败,气功般的内丹术慢慢开始兴起。荷兰道教学者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认为在这些内丹术练习者心目中“‘身体就是一个国度。’……当中有山川、水泊、丛林、道路、关卡,而整个地形又充斥着房屋、宫殿、塔楼、垣墙、门槛,为众人提供庇荫”。这正像是道教内丹术的一个理论基础:让自己的身体变成一个鼎炉,不再需要真正的物质化的材料,就可以在自己的身体里炼成内丹。《抱朴子内篇》说:“胸腹之内,犹宫室也。”丘处机在论述了炼就内丹的方法之后总结说:“三百日数足,自然凝结,形若弹丸,色同朱橘,号曰内丹,如龙有珠。龙之有珠,可以升举,人有内丹,自然长生不死矣。”

全真教徒所修炼的纯阳之气尽管没人看到过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丘处机等全真教士都信誓旦旦地说,经过一定时间的修炼,他们可以得到这种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所以只能由个体感知的内丹,它们基本上就像一个弹丸,有着成熟的橘子的颜色(丘处机:《大丹直指》)。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和龙马渴望抵达西天这一罕达之地的奋斗过程也是一个修炼内丹的过程。正是由于孙悟空只是这修炼过程中的一环,所以他也不是所向披靡的。我们可见,孙悟空常常显得非常脆弱,前七回孙悟空的傲慢自大和大闹天宫战绩所树立起来的形象,在西行中遇到的妖怪面前矮了三分。他需要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协助,也需要天兵天将乃至菩萨、佛陀的帮助来降妖除魔。

孙悟空每一次被唐僧放逐,都叮嘱沙和尚:“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言犹在耳,“西方毛怪”就将猪八戒、沙和尚打得屁滚尿流。也许孙悟空亦只有在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帮助下才有得道成佛的那一天,那时他才能真正抛下胜负的诱惑,了悟内丹真空的意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上一篇:坎特伯雷故事集读后感下一篇:走进《同上一堂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