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

2024-05-03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精选5篇)

篇1: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

看了今天的新闻,这事是真的吧?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

★ 同声翻译薪资待遇有多少

★ 中国移动员工个人总结

★ 员工薪资调整个人总结

★ 员工转正申请书一般多少字

篇2: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反垄断执法工作,推进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市场监管制度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自贸试验区内反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行政垄断(价格垄断除外,以下统称“反垄断”)的执法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责分工)

市工商局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具体负责自贸试验区内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依本办法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接收自贸试验区内的反垄断举报;

(二)接受自贸试验区内的反垄断咨询;

(三)协助市工商局开展自贸试验区内反垄断执法调查工作;

(四)接收自贸试验区内涉嫌垄断经营者的承诺或者报告;

(五)配合市工商局开展自贸试验区内反垄断案后回访工作;

(六)会同市工商局开展自贸试验区内反垄断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训工作。

第二章 立案与查处

第四条(举报受理)

市工商局和管委会均可接收自贸试验区内反垄断举报,并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管委会收到反垄断举报后,应当向举报人了解被举报人有关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材料转交市工商局。市工商局应当对管委会移送的举报材料进行登记和核查。

第五条(申请授权)

市工商局对举报材料进行核查后,应当将核查情况和是否立案的意见与管委会进行沟通。对于需要立案调查的,市工商局应当按照规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授权。

第六条(案件调查)

市工商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授权,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等规定作出立案决定,并组织开展案件调查工作。

管委会应当配合市工商局的案件调查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七条(中止调查)

涉嫌垄断的经营者在被调查期间,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管委会、国家工商总局向市工商局提出中止调查的申请。市工商局应当在向国家工商总局报告后,作出是否中止调查的决定。

第八条(承诺监督)市工商局决定中止调查的,应当将中止调查决定书和涉嫌垄断经营者的承诺书抄告管委会,并会同管委会对经营者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

管委会发现经营者不履行或者不及时履行承诺的,应当提请市工商局恢复调查。

第九条(终止调查)

市工商局确定经营者已经履行承诺的,应当在向国家工商总局报告后,作出终止调查决定。

第十条(处罚决定)

市工商局经调查取证后,认定经营者行为构成垄断的,应当在向国家工商总局报告后,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案后监督)

市工商局会同管委会加强对被处罚经营者的案后回访,共同监督检查其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章 工作机制

第十二条(会商机制)

市工商局在作出中止调查决定、终止调查决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加强与管委会沟通协商,充分听取意见。

第十三条(宣传培训)

市工商局支持管委会对自贸试验区内经营者进行反垄断政策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

第十四条(信息共享)

市工商局在确保保密性的前提下与管委会实现信息对接,加强自贸试验区内反垄断执法工作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保密义务)

市工商局和管委会对反垄断执法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六条(解释主体)

本办法由市工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实施时间)

篇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

2011年11月9日, 中央新闻报道了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已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宽带接入问题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 (1) 。该新闻报道引起了大家对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中大企业垄断行为的关注。中国对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已有三十余年, 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为了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 有些垄断被打破, 管制有所放松。在此期间, 中国民航、电力、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以“拆分切割”为基本途径的战略重组垄断行业改革。在此期间, 中国一些垄断行业形成几家大的垄断企业, 如中国电力行业的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 中国电信行业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六家电信企业;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到目前为止,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正在暴露出许多新问题。如目前, 在自然垄断行业中存在的几家大的垄断企业虽然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基本是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区性垄断, 竞争并不如想象中激烈, 远未达到有效竞争局面。同时由于其在位优势, 对于一些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中小企业给予打击和限制, 企图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或者保持垄断地位。与此同时, 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问题也成为近期大家关注的问题。具体到电信行业改革过程, 中国电信业改革是由完全垄断走向竞争, 由政企合一转变到政企分离, 从两个竞争主体到多个竞争主体的过程, 走过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 在改革中发展”的道路。1994年以中国联通的成立为标志, 电信业开始逐步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1998年后, 电信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实现了政企分离、邮电分设, 并重组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正式成立了中国移动。2001年, 电信业以打破固定电信领域的垄断为重点, 实施企业、资源、业务和市场重组, 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 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竞争的格局。2008年进行的电信重组, 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 (包括资产和用户) , 中国联通与网通合并, 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2) 。在这种背景下, 出现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反垄断案, 确实能够引起我们反思前期垄断行业改革成果, 以及如何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视角并结合反垄断相关法律分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垄断行为以及该行为的后果, 并通过分析该问题, 得出当前深化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一些启示。

资料来源: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13-232.

二、垄断行为的判断

对于垄断行为判断, 主要是从经济学视角判断, 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以下简称《反垄断法》) 也是根据经济学来制定垄断行为标准 (3) 。这是中国第一部反垄断法律, 其意义相当深远。该法制定的目的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 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反垄断法》, 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反垄断调查实际上主要是针对第二、三方面进行调查。所以, 判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就是看两家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否有排除竞争对手、限制竞争的问题。具体到经济学上, 垄断判断标准, 一是两家企业市场份额是否达到垄断所要求的份额, 二是有无价格歧视, 有无针对性的打击竞争对手, 从而达到垄断目的。

(一) 市场支配地位的判断

判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首先要了解在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中的企业和市场类型。在该市场上, 主要存在三大系统: (1) 电信运营商:电信 (电信宽带+卫通宽带)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宽带+网通宽带) /移动 (铁通宽带) ; (2) 广电运营商:广电 (租借电信运营商的宽带+自己新建的高速宽带) ; (3) 中小宽带服务商 (ISP) : (租借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宽带) , 如长城宽带、铁通、歌华等。其次, 分析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类型, 判断一个市场类型通常用市场集中度来测量。最常用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n个企业集中度 (CRn) , 即最大的n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CRn=S1+S2+S3+S4+……Sn, 其中最常用的是4企业集中度 (CR4) 和8企业集中度 (CR8) 。因此, 如果在一个不完全竞争行业中, 四个或更少的企业达到了100%的集中度, 那么这些企业就被认为有很高程度的垄断权力。而一个由很多小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可能为10%或20%, 那么这个行业被认为只有很小的垄断权力。一般认为, 集中度达到70%或80%的行业具有很强的垄断权力。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已基本查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 两家企业共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 (4) 。如果再加上第三、第四位的大企业, 在宽带接入市场上, 估计CR4已达到70%左右。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表1贝恩和植草益市场类型的划分, 基本可以判断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行业, 是一个极高寡占型垄断的市场结构, 并且是一个双寡头垄断市场。因此, 虽然在该市场有三大系统宽带运营商, 但是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只有两家, 即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它们在该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垄断权力, 也就是具备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因此, 总体上可以判断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 而且应该属于双寡头市场。

实际上, 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形成目前这种市场结构, 并不是市场竞争造成, 而是由政府人为造成的。在该市场具有难以翻越的市场准入壁垒, 而且是一种政府壁垒。政府壁垒一般是指政府部门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障碍进入管制, 如许可证制度等等。在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主要就是进入许可证的管制。更具体,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形成垄断是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体制改革所造成的, 因此, 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大企业。尤其是在宽带互联网骨干网方面, 中国只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 而中国电信主要在南方21省, 中国联通主要是北方10余省。所以, 两家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毋庸置疑。不过, 从另一方面说, 当前,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形成的垄断, 主要还是归因于中国电信体制改革和当前宽带战略。

(二)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限制竞争行为的判断

在《反垄断法》中, 对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反垄断法》一共列举了7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主要违反了第十六条第六款, 即没有正当理由, 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实际上这就是价格歧视。

下面讨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否采取了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价格歧视政策, 即对同一种商品, 对不同消费群体实行不同的价格。实际上, 在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的价格形成主要是靠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形成, 而不是像水电煤气市场执行的是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正是因为这种价格形成机制, 才有可能导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利用其垄断地位, 有能力对批发商或者消费者采取价格歧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依据各自在互联网骨干网上面具有垄断地位, 一个占据南方市场, 一个占据北方市场。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它们的用户有批发商和其他类型的终端用户, 如一些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这里的批发商主要是一些中小宽带服务商, 如铁通、长城宽带、歌华等。这些批发商和用户受政府许可证的限制, 无国际互联网和骨干网入口许可证。因此, 这些弱势中小宽带服务商必须通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才能享有国际进入口和进入骨干网。这样,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就与这些中小运营商形成了供给方和需求方, 而且是一种卖方垄断。再者作为主要的互联网骨干网的运营网, 中小宽带服务商必须向电信和中国联通来租用其骨干网的容量, 否则就连不上。另外一方面与此同时,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自身也要发展自己的终端用户, 如大企事业和居民用户。而中小宽带服务商在这个市场上也是卖方, 它们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正是因为这种竞争关系,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为了争夺用户在卖给中小宽带服务商和自己用户相同流量时, 却给出了不同价格, 实行价格歧视。据报道,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给予这些中小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提供商的价格非常之高, 比如是每千兆比特每月100万甚至更多。而另一方面, 给自己的用户, 尤其是大用户, 比如大的银行或者企事业单位, 同样的带宽, 每个月只有20到40万, 甚至更低。这样批发价几倍于零售价, 这在任何行业都是反常的。除了对这些中小宽带服务商采取价格歧视行为, 它们还借助其在上游骨干网宽带资源, 卡下游的中小宽带服务提供商的竞争者。如, 2010年中国铁通和长城宽带不堪重负, 不向电信和中国联通租用骨干网的宽带, 而转租其大用户, 以求降低成本。而中国电信察觉到这种行为后, 认为竞争对手成本降低了, 有能力和其竞争, 就对中国铁通采取了清理穿透流量行动, 造成了广东大面积断网, 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利益, 投诉达万人 (5) 。

从以上种种行为可以看出,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利用其上游的垄断地位和价格歧视策略, 对与其在零售市场有竞争关系的中小宽带服务商, 进行排挤竞争, 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这种价格歧视就是排挤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中小宽带服务商, 试图垄断用户市场的行为。弱势的中小宽带服务商则在整体发展中受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支配或者是排斥。

实行价格歧视是有条件的, 而在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中, 正好具备这些条件。如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是隔离的, 而且二者的需求弹性也不同。根据价格歧视相关理论, 一级价格歧视 (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和二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 通常会比垄断统一定价带来更大的产出。因此, 一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通常是增加整体社会福利的, 它们不应该成为反垄断相关法律关注的重点。三级价格歧视 (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 (或对不同的消费群) 收取不同的价格) 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价格歧视方式, 它的福利含义是含糊不清的。一般来说, 对最终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并不违反《反垄断法》, 但是, 在企业之间进行旨在影响市场竞争的价格歧视时, 某些行为可能会有限制竞争的效应。通过对竞争产生负面影响的价格歧视只有在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时, 对其才是有利可图的, 在企业拥有一定市场势力的情况下, 价格歧视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行为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是对价格歧视进行反垄断执法的重要前提。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断,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方面确实存在垄断行为、价格歧视、限制竞争和滥用垄断市场地位的行为。本来形成市场垄断是体制改革问题, 而进行价格歧视行为, 就是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应该受到政府制止, 进而维护市场秩序。

三、垄断行为的后果

一般认为,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垄断企业会运用其拥有的实力缩减产量, 提高价格;其次, 拥有垄断权力的企业通常都能够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 因此, 产生了产量限制和高价格问题, 并且阻止了资源从价值较少的用途向更有价值的用途流动。最后, 它们也有可能从事非价格竞争, 浪费社会的稀缺资源。垄断还损害社会福利, 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带来损害。因此, 大众和政府不希望看到大企业的垄断权力, 各国政府都特别重视现有的和潜在的垄断问题。

具体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垄断和滥用市场地位的后果, 一方面是损害了中小宽带服务商的利益, 降低其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限制了市场竞争。根据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 当前,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集中了95%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宽带, 90%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99%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 (6) 。由于它们垄断互联网宽带上游资源, 并借此优势卡住中小宽带服务商, 利用低价格吸纳大型网络内容服务商 (ICP) , 垄断接入用户。同时, 它们利用双轨价格控制弱势运营商和第三方增值服务商, 损害了后者及其接入用户平等接入骨干网的权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提供给自己的终端用户宽带价格时, 有时比中小宽带服务商从他们租来宽带成本价还要低, 造成了中小宽带服务商的利润率降低, 甚至出现亏损。这样上游宽带资源被他们垄断, 下游受到他们低价阻击, 中小宽带服务商就像被卡住了脖子, 陷入生存两难境地, 随时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另一方面, 也间接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提供给中小宽带服务商的宽带资费较高, 最终高价会转嫁到具体消费者身上。如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降低宽带资费和骨干网 (电信、中国联通) 与中小宽带服务商的网间结算费用, 中国互联网消费者宽带接入费用将大大降低。

四、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反垄断案对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启示

本文根据反垄断法相关法律和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垄断行为、垄断后果进行判断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并利用它们在互联网上游资源的优势地位, 采取价格歧视行为排挤下游竞争对手, 确立在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这种垄断地位, 是中国电信体制改革造成的, 而价格歧视行为则是两家企业的市场行为, 应该给予的处理和处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反垄断案也给予当前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第一, 保持深化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势头, 逐步打破垄断格局。中国在第二阶段垄断行业改革进行战略重组时, 虽然目的是消除垄断, 达到充分竞争的目的, 但是, 由于大部分改革都是划分地域进行, 各大垄断企业在各自区域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状态。对于一些已经改革的自然垄断行业, 也存在倒退到原先的可能一家垄断或者多家垄断企业瓜分市场的状况。深化当前垄断行业改革, 主要改变当前垄断行业管理体制, 继续进行政企分离改革, 放松进入管制, 适度多发经营许可证, 使市场达到有效竞争。同时有可能的话, 可以进一步对一些垄断行业的竞争环节继续拆分。如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可以把数据中心业务拆分出来。

第二, 对具有网络结构的行业, 进行互联互通。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 很多是“拆分切割”式, 造成了几家大的企业在各地划分势力范围。而许多自然垄断行业具有网络经济性, 如电力行业中的电网、电信中的互联网以及水、煤气行业的管道, 由于各个集团为了自己利益, 不进行互联互通, 造成了社会配置资源效率低下。如电网归属不同的公司, 没能互联互通, 就容易经常性电荒, 有时北方有剩余电力, 南方出现电荒。这种互联互通问题在电信行业中比较严重。因此, 增加互联互通点, 强制性规定互联互通不收费, 既降低成本, 又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据工信部统计,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间直连宽带为261.5G, 仅占两公司拥有1078G国际出口宽带的24.3%。从互联质量看, 两公司2011年1~9月骨干网互联时延和丢包率也均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这表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未实现充分互联互通。

第三, 继续增加自然垄断行业中竞争数量。英国著名学者李特查尔德教授认为, 竞争是反垄断力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 (或许是最终唯一有效的手段) , 政府管制则是防止滥用垄断力量的必要手段, 但是不能替代竞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竞争越多, 价格机制在多种用途之间配置资源的作用就越大。虽然中国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了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改革, 企业数目增加了, 但是并不代表就有竞争关系。即使有的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如几大电信公司、发电集团等等, 但是, 大多是划分地区范围的垄断, 与原来的独家垄断区别不大。只是原来在全国垄断, 现在是在某一个地区垄断而已。

第四, 政府管制应该逐步从价格和准入管制转向维持市场竞争秩序管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强化竞争, 适度管制。在管制内容上, 加强社会性管制, 即环境、卫生健康、医疗、服务质量和工资问题, 减少经济性管制, 即进入管制、价格管制、投资管制等;在经济性管制上, 要加强价格监管和维持市场秩序。因此, 消费者利益得到保障。中国有些自然垄断行业经过改革后, 政府对其的经济性管制减少, 特别指出, 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管, 以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来促进有效竞争, 最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唐要家.反垄断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安塞尔、查尔斯、保罗.社会问题经济学 (第十五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戚肇东等著.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4]王俊豪等著.深化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篇4: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如何垄断宽带市场的?中国移动没有垄断吗?

文法学院广告101班薛业建23号

中国移动语言中国联通的竞争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之间的竞争不同,这是因为从网络规模上看,中国移动比中国联通大得多,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差距要小;从竞争地域上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几乎在所有地区展开竞争,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基本上还是各自割据的局面。此外,由于移动通信的发展势头比固话要好得多,因此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竞争虽然有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客户的现象,但更多的是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步伐,刺激现有客户增加消费,以及吸引更多新的用户入网。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显示出来的竞争特点更象管理学上的垄断竞争,更多的是新技术的采用,更多的是不断推出新的市场活动、新的营销方式,新的品牌策略。也就是说双方都在积极创新,都在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快速模仿或采取应对措施。这也是垄断竞争的特点。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仍不会改变。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还采取了不同的相互制约措施。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向中国联通手机用户发短信,每条要比其他方向的短信贵5分钱。在广州移动的单向收费政策中,既包含了移动的手机,也包含了固定电话,就是没有包含联通的手机。一些其他优惠措施,两个公司也纷纷把对方屏蔽在外。

当然还有更直接攻击对方的方式,例如出现了割断对方的电缆、收购对方的手机、购买对方电话卡通话高峰期长时间占用线路攻击对方线路少缺陷,等等。但这些初级方式的竞争,将随着对方采取应对措施而失效。另外,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竞争双方管理、营销能力有缺陷的一种表现,这种直接攻击的方式将随着双方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少。

此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攻击方式,例如中国移动在广告中声称它们专注于移动业务,其实是在说联通除了移动业务外,还有寻呼、固定电话等业务,由于联通不如它们专一,所以不象它们好。而中国联通的CDMA的各种特点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也是针对GSM的弱点的(虽然联通也有GSM网,但其发展已经受到

了各种限制),又被中国移动抓住了网络覆盖区域缺陷,在广告中大力攻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也有一定的合作(实际上更多的是默契),例如针对小灵通的态度上,在广东两方不约而同采取了单向收费。两方一直保持了很好的价格差异(联通的价格可以比移动低一些)。两方在各地的资费政策非常相似。两方都不与小灵通短信互通……

篇5:垄断是中国分配失衡的主因

一、基本情况

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程度可以用劳动者报酬收入占GDP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投入产出表的基础数据, 我们计算出我国的“劳动占比”:1995年为57.89%, 1997年为54.87%, 2000年为54.06%, 2005年为41.73%, 目前约在40%之下。

欧元区国家的平均“劳动占比”:2000年为49%, 2007为47.5%;其他非欧元区发达国家的情况也与此差不多, 即该指标在5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为54.7%。横向对比而言, 目前中国的劳动占比偏低程度可能已逼近社会可承受度的极限了。

二、人均工资增速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比较

从理论上讲, “劳动占比”下降是由于劳动者人均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速而导致的。下面我们剔出第一产业, 从二、三产业来进行实证分析。

1.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情况

我国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各年增长情况:1990年~1995年增长1.66倍, 1995年~2000年增长1.57倍, 2000年~2005年增长1.66倍, 2005年~2010年增长1.68倍。以上推算的基础数据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2.二、三产业人均工资增速情况

从下面的表2中可见, 我国二、三产业的“劳动占比”下降最严重的时期是2000年~2005年, 总共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在此5年期间, 我国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约为11%, 二、三产业就业者的年均工资增速约为6%。

资料来源: (1) 中国统计年鉴-2004; (2) 中国统计年鉴-2005; (3) 中国统计年鉴-2009; (4) 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三、垄断是分配失衡的主因

在GDP分配中, “劳动占比”与“资本占比”通常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进入2000年后, 特别是2000年~2005年期间, 以劳动力供求状态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劳资博弈的所谓工资决定机制并无异常, 但是为什么我国的分配状况会急剧恶化?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查资本利得暴增的原由。

2006年2月23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2005年, 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 比2001年增加了6200多亿元, 平均增长34% 。全国土地出让金2006年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 2007年超过万亿元。由此可见, 2005年国有企业利润和全国土地出让金相较2000年的增长部分约占2005年二、三产业GDP的8%。由此观之, 很显然, 这期间“劳动占比”急跌2/3的贡献来自于此。

2010年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近两万亿元,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达2.9万亿元。自2005年之后, 虽然国有企业利润与土地出让金依然维持强劲增长态势, 但相对于GDP增速而言二者间的差距已比较小了, 因此, 后期我国的“劳动占比”也就停滞在40%左右。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垄断利润猛增是造成我国近期劳动占比持续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有经济成分及其体制是“病灶”。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治本之策在于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垄断经济体制改革。

垄断利润总要变成非公有制经济的成本增加因素, 垄断利润猛增, 无疑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生存环境的恶化。在此情况下, 如果把分配失衡的原因归咎于非公有制经济, 以此来寻求对策, 结果可能比“南辕北辙”更糟。目前, 我国的民营经济差不多是哀鸿遍野了, 这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另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近期我国劳动力成本过快增长, “新劳动合同法”和“最低工资大跃进”等是其根源。总之, 我国需要尽快进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但是必须“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 国际统计数据2008—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DB/OL].htt 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8/t20090609_402564176.htm.

[2]H.钱纳里, S.鲁宾逊, 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3]2006年2月23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D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0223/1018565089.shtml.

[4]2010年05月18日, 人民日报.

[5]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王充好学古文翻译下一篇:跳绳比赛的小学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