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2024-04-15

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共8篇)

篇1: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域规划的实施、宝鸡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则是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的“重头戏”。陈仓镇作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乡镇,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突出问题。为了加强领导,精心实施,攻难克坚,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如期高效完成,现根据全区整体部署,结合实际,提出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务真,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中村改造工作为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综合开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按照“管理城市化、居住社区化,资产股份化,职业非农化”的工作思路,完成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农民变为居民的“四个转变”,分期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整合现有土地资源。

陈仓镇城中村现存的集体资产,现仅只有农民现居住的宅基地1219亩、人均不到两分的坡塬土地1536亩和少量的集体房屋资产。要保护好农民的现有资产,配置好现有资源,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及宝鸡市的规划、执法、城市管理等规定,只有对农村的集体用地进行转制变为国有土地,才能作为建设用地。但要把集体用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非常复杂,报批用地的时间也相当长,且要有建设用地指标。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审批办法进行改革,首先对拟建设开发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评审,在此基础上拿出一块小地用于安置拆迁后的农民和农民的三产用地,解决群众就业和生活来源,替政府分忧。这些用地没有必要变成国有土地,现行土地法是允许的,只是我们对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要进行修订,就能很快见效。其余的集体土地,可以通过按招、拍、挂的办法,转为国有土地来开发建设。其次对非城市建设规划区以外的坡塬区地,在切实保护农民自身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和农民签订合同的办法,进行土地流转,集体经营,发挥城郊的优势,发展大棚菜、杂果园等优质高效农业项目。

2、积极稳妥推进现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城中村来说就是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现行的农村集体管理模式对于城中村的经济发展

日益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必须进行股份制改制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资产的最大效益。

(一)对于没有负债的村组集体,首先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量化,对有效资产和呆账、死账进行处理;第二,拿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第三,解决好资产收益人(股民)确权问题,核查确认现有村民资格(股民)人数,现有股民必须以货币资金进行投资参股,集体进行配股,确认其股民身份,股权发生转移时依法继承,对于首次确认股权以后的生老病死人员不再考虑。

(二)对于有大量负债的村组集体,暂不宜进行股份量化,可以先行进行城中村建设的改造开发,培养壮大发展一些产业化项目和三产项目,增加集体收益,待集体还清债务再进行股份量化。

3、帮助失地农民向有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转变

把农民变为居民不只是简单的字面上的变化,而是真正把一个传统式的农民变成一个高素质城市居民。

(一)要把国家对居民现有待遇落实到位。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扩大就业规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使城乡劳动力充分平等就业,让失地农民都能创业就业,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全

市居民只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取消城乡养老保险差别。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

(二)加强对转居村民的教育。切实加强城中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一是对于在完成了“四个转变”的村组,要在干部村民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不能出现生活环境好了,收入高了,人的素质没有提高的现象。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家长学校、外出学习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干部群众思想意识,真正做到思想素质上与城市接轨;二是对干部参与经济管理的培训与教育,我们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沿用了多年来的农村管理办法,这对于城中村改造经济管理的运作很不适应,现有的农村管理体制也制约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提高居民参与现代经济管理的能力,也可多渠道聘请经济专家及企业家参与村级经济带动干部群众彻底转变思想观念。

4、适时推进村委会转居委会体制改革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委会转为居委会要在各项管理到位以后再转,就现在联盟村转为社区以后,继续是沿用了以生产资料所有制联结的居委会,只是换了名称,而并非现在城市的居委会。要把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分开,为了推进进转制工作,可以利用挂村委会和居委会两块牌的办法运行,或者在村委会下设社区服务中心的办法进行过渡,等体

制理顺了再把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5、建言建策对现行城中村改造政策进行落实和改进

现行城中村改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建设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但与现实发展相比还相距较大。一是报批手续太繁;二是没有一定统一的办事机构,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三是对农民优惠政策太少,不利于城市建设发展,我们应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优惠政策由一个综合部门来协调办理有关手续。

6、加大力度配合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工作

对于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政策,应在现在基础上加大优惠政策再改革,政府出台的政策应该与农民能进城,且在城里能生活下去为原则,也可探索农民与居民的双向流动办法。在城中村改造审批过程,城中村改造与农民进城落户相结合,特事特办,专门为农民进城落户的人群特批住宅小区。进城落户农民的住宅小区,积极申请,减免建设费用,降低房价,参照城市保障住房政策,吸引农民进城落户。政府出台一些城中村农民进城落户补贴优惠政策,让有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进城后买得起房,鼓励让经济困难的农村居民住得起房。

7、客观实际选择改造模式

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可以选择村民自我改造模式,通过自筹资金、自行补偿、自我安置的原则完成改造任务;村组集体经济积累不多的村,可以选择市场化或半市

场化改造模式,通过市场机制引入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借助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建设经验,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合作完成城中村改造。

三、措施步骤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城中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加强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城中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指导,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对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城中村改造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3、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发挥好先进典型探索创新的试验作用、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总结推广的辐射作用。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4、要强化考核,严格奖惩。将“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城中村”改造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篇2: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赵裕

【调查背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首要地位,这是符合“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总体思想,是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7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重庆就是一个大农村,虽然直辖十年来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城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重庆市綦江县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县发展结构复杂,随着统筹城乡的大旗,綦江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统筹城乡,融入主城是綦江最近几年的发展目标。

【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綦江在统筹城乡方面做出的具体措施,了解綦江统筹城乡发展的状况,了解綦江人民在统筹城乡中得到的实惠,了解农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发掘在统筹城乡中的问题所在为政府的管理发展建言献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自己的家乡我特做了这次调查。

【调查的方式】

在五一劳动节之际,我和我县另外一名学生在綦江的两个乡镇通过走访交谈的方式对20户农村村民以及綦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元清,綦江中学教师王利等进行了调查。走访了20户农村家庭(主要是自己的邻居),调查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綦江县石壕镇以及永新镇。两镇的经济实力在全县属于中等。

【数据分析】

乘着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好时机,綦江县依靠自身的实力以及政策的优惠,以“统筹城乡,融入主城”为总的思路,努力建设五个綦江(宜居綦江,畅通綦江,森林綦江,健康綦江,平安綦江)为具体的落脚点,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举措,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不断紧跟改革的春风,积极行动,从07年至今,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实施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多项的惠民措施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统筹城乡方面新农村建设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实际以及我们的实践调查,綦江县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浪潮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出采取了具体的措施,相应的群体也得到了实惠。

一、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增收,鼓励农民灵活安排劳动力。

(由于某些关系,有幸在綦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元清的家里了解到了关于增收方面的情况)

我县是一个劳动力出国大县,在直辖以前,我们綦江县的劳动力主要是想沿海地方输出,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每年我县约有30万人在外务工人员,随着今年来綦江引进了许多厂矿企业,綦江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县的农民工就业带来了生机,解决了近2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綦江大部分是农村,土地闲置比较严重,我们努力引进了一个农业产品企业到綦江发展,在綦江石壕镇引进了糯米

种植,成功举办了两届糯米节,在赶

水大面积种植咯萝卜,在东溪种植花

椒,在打通打造木瓜种植基地,等措

施对农村人口进行就地就业,开展农

民土地入股,就地工作,并且年底分

红。以上措施实现了全面惠农,农民

收入至少没人每年提高2000元,为

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努力打造“巴渝新居”风景线,惠及更多的农民,实现宜居綦江。

高速公路沿线的农房

改造为载体,内外兼修,打造出

一条“百里文明长廊”,为沿线

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更多的农民住进了洋房,并且政府出

资开展农村改厕工程,沼气工

程,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更

快捷。按照统一部署,近几年的巴渝新居建设将惠及到60%的农民。

三、均衡教育发展,实现教育振兴。

綦江的教育在07年以前一直走在了

全市的后面,教育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成绩全市名列后矛,从2004年起,新任教

育局长高思成的到来,为綦江的教育发展

带来了希望,从2004年起,綦江启动了

基础教育改革工程,统一思想,对全县的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了统一的改造,让教

师,领导走出綦江县,去外面求经,直到今年,綦江的基础教育改革得到了教育部,市教委,以及全县人民的赞同,重庆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大型报刊杂志报道了綦江的基础教育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綦江模式”如火如荼。以前我们走出去看别人怎么搞教育,如今风水轮流转,是别人来看我们怎么搞教育了。綦江中学的王利老师(我的高中老师)自豪的说道。

四、完善农村医疗合作,以及农村养老等社会福利保障。

直到四月底,我县的农村医疗合作参保率达到了80%,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参保率。我县已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满60岁的参保老人每月至少可领到80元的养老金,首发式将于2011年四月下旬举行。从此以后广大老年朋友,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将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达285567人,其中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老龄人员有10余万。

五、建设农村文化,让艺术走进田间地头。

搞好统筹城乡就是要老百姓的经济富裕起来,同时文化生活也不能落后,綦江版画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注重传承与创新,将綦江农民版画公司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版画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綦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30多项,采取了很多有益的措施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是拓宽普查范

围;二是加大对濒临消

失的口述文学、民间舞

蹈、曲艺等10余种非物

质文化的挖掘整理;三

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职责明确、运转

协调的工作机制;四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五是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七是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城里的文化艺术团走街串巷,为老百姓带去了文化欣赏。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节,让田间院坝也歌声嘹亮。

六、不让綦江的交通毁于最后一公里

綦江的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海拔落

差大,交通不便,随着畅通綦江的建设,綦江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镇镇通柏油路的目标,近期开工的渝黔高速铁路的建设

更是方便了綦江的交通。老百姓的出行得

到了很大的改善。到2012年,实现“三

年大变样、五年大通畅”和“1133”目标,公路实现市内周边区县1小时通达、县内

1小时通达、重庆主城30分钟通达、相邻镇际30分钟通达。到2020年,公路实现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达、村委会到县级公路30分钟通达;铁路实现主城30分钟通达、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达、西南出海7小时通达。

【问题现状】

虽然綦江在统筹城乡方面做出的成就是老百姓看的见得,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百姓也有自己心中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查结果非本人杜撰)。

第一,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同的乡镇,不执行情况不一样。虽然县里有很多政策都是很早就出来了,可是到了镇里就没有了动静,或者其他原因不执行,有些信息也不公开,在有些事情,比如低保,农村特困户,等方面有的存在弄虚作假。

第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有时候忽略了或者让底层的百姓利益受到损害,但是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比如石壕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镇,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石壕镇严重缺水,政府虽然看展了饮水工程,但是在石壕镇得实施情况不同乐观。

第三,政府信息传递不畅通。虽然交通畅通了,但是对于民意的吸收,明主政治建设方面还不理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得力,很多基层组织很涣散,在此应该晚上信访制度,主动听取民意,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

【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基本得到了我们的预期结果,也是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綦江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具体措施,也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是了解了农民心中的需求,了解了社会现实;知道了实践调查的一般步骤,基本思路,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打下了社会实践基础。所以说此次的调查是顺利的完成了。

篇3: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一、大力发展农技协, 奠定科普惠农兴村的组织基础

农技协是农村科普惠农的载体, 没有农技协, 就没有科普惠农兴村。因此, 双流县始终把农技协建设摆在农村科普工作的重中之中, 大力发展农技协。

1. 把发展农技协列入目标管理

根据各镇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能人培育情况, 把发展农技协的数量列入对镇 (街道) 的目标管理, 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

2. 优化农技协发展的政策环境

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简化农技协登记管理程序的通知》, 简化了手续, 减免了费用, 为农技协合法登记、合法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

3. 创新农技协的组织体制机制

一是在农技协中建立党小组, 倡导农技协党员佩带党徽为农民服务。农技协负责人的提名要征求所在地党组织意见。二是在农技协中建立工会组织。已在三星镇养兔协会、永安镇红提葡萄协会成立农技协基层工会组织, 代表和维护农技协会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在农技协中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已在永安地瓜籽研究协会、永安红提葡萄协会、合江草莓协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 为协会成员实现“抱团竞争”和“五统一” (统一供肥供种、统一包装运营、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最低价格) 奠定了基础。四是依托农技协的技术骨干, 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开展技术托管、工程承包、基地托管等有偿服务。永安红提葡萄协会的5位技术骨干, 承包托管了川内10多个地方发展红提的技术服务, 服务面积5万多亩, 年服务收入50多万元。承揽棚式大棚钢架建设10万多亩, 承揽棚架工程和葡萄基地建设工程收入达2亿元。这些会员在实现产业发展的同时, 都实现了自身发展, 全部买了20万元以上的小车, 开展技术服务。

4. 择优表彰农技协

坚持实绩论英雄, 择优推荐农技协受表彰, 每年推荐3~5个农技协纳入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表彰, 推荐1~3个农技协上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接受筛选。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技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服务城乡统筹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支部+协会”擂台赛, 奠定科普惠农兴村的群众基础

财政部、中国科协开展的科普惠农兴村奖补活动, 明确要求承担项目的农技协必须成立3年以上, 财务管理规范, 受益群众多, 服务成效好, 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此, 双流县科协联合组织部、科技局开展了“村党支部+农技协”科普惠农兴村创意发展擂台赛, 对村党支部和农技协联合选定的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 帮助他们把发展规划变为发展行动, 把发展创意变为致富实践, 把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农技协的技术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双流县川心村党支部和双流县白沙葡萄协会, 2010年联合确定了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推广为擂台赛参赛项目, 获得了科技资金3万元。他们用这3万元科技资金, 邀请了四川农科院葡萄专家刘晓、四川农业大学葡萄专家吕秀兰等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10余期, 实现全村3 000余名农业人口全覆盖, 组织了5次400多人次到葡萄先进地区学习, 引导农民实施葡萄避雨栽培技术450多亩, 并邀请报社、电视台记者帮助宣传, 使白沙镇葡萄今年喜获丰收。2011年白沙葡萄协会会员的葡萄亩产量都增产30%以上, 亩平收入一般都达到了2~3万元。为此, 协会所在村的党支部———川心村党支部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党支部, 协会专门给县科协发了感谢信。

两年来, 我们共支持37个农技协联合村党支部开展的“支部+协会”擂台赛项目, 共安排科技资金120万元。参照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我县出台了“双流县‘支部+协会’科普惠农兴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严格财务预算和资金使用监督。同时, 我县还出台了“农技协竞购村级公共科技服务科技资金补助办法”, 对成功竞购村级公共科技服务的农技协, 每个补助1 000元, 两年共计补助25万元, 选择10个依法登记的农技协承担县民生工程科技培训项目, 通过协会邀请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开展新技术培训, 每个协会2011年均培训2 000人, 补助2万元, 共计补助20万元。

承担这些任务的农技协, 我们都要求必须依法登记。在双流, 只有依法登记了的农技协, 才能承担县科技局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只有依法登记了的农技协, 才能参与“支部+协会”的擂台赛、竞购村级公共科技服务等, 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党支部发展农技协和农技协依法登记、依法活动的积极性, 并为双流农技协承担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精心组织中央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实施, 奠定科普惠农兴村的业绩基础

用好国家的财政资金,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进行评估, 是财政部门监管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财政资金使用得好, 财政部门才会给得更多。因此, 双流县科协高度重视对中央财政科普惠农兴村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 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地方, 都发挥效益。

1. 申报项目时认真搞好预算

县科协派专人与农技协负责人一起多次研究, 共同编写申报方案,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2.批复确定科普惠农兴村项目

中国科协立项后, 县科协将对各农技协承担建设科普惠农兴村项目的科技示范户、示范村、技术服务队、技术依托单位、加工示范基地、主要推广技术及目标等行文批复, 并开全体会员大会命名授牌, 提高科普惠农兴村的建设质量。

3.加强资金管理

我们要求, 中央科普惠农兴村专项资金使用协会必须建立专户, 每笔开支, 必须经县科协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席审核同意后方能入账。

4.加强监督考核

篇4: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实施路径反思

摘要:基于统筹城乡和制度一体化目标,回顾反思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思路和实践途径。在制度设计思路上,以“人群分设”的传统路径依赖,存在制度体系的碎片化、参与机会不均等、财政分配不公平的三大弊端。新时期的城乡统筹实践路径,是从二保“双延”转向城乡一体。结合国外经验,文章中提出新时期应以全体公民为对象,促成参保机会均等,保证起点公平;采用弹性筹资机制,秉持社会正义;统一计发办法,促进结果公平。可以采取三步走实施策略:第一步,统一建立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保”),使之与“城保”一起实现“统一国民资格”。第二步,通过建立“居保”与“城保”一体化的待遇计发办法,完成“统一待遇比例”问题。第三步,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彻底破除跨区域经济悬殊的统筹地区关系转移接续难题,真正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关键词:社会保障;统筹城乡;一体化;路径

一、 问题的提出

以扩面覆盖的制度历史路径,重新审视我国社会保障60多余年来改革发展路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可以发现其制度设计的典型特点:我们总是习惯将保障对象按单位类别、群体特征或社会身份类别进行划分,针对其社会分层的特点进行制度分门别类设计,譬如分别建立城镇职工、公务员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城镇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计生两户等若干群体的制度安排。这里,借用抽象概念,可将这种按照保障对象的单位类别、群体特征或身份类别等社会属性作为划分依据、分门别类建制的制度设计路径称之为“人群分设”的思路。

建国以来,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保险”,还是改革开放后初期的“社会保险”改革,基本上都一直是按“人群分设”思路所主导。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进程,先后经历了从合同制工人到非合同制工人,从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从就业职工到普通居民的渐进过程。这种传统路径的优点是,容易根据参保人的社会分层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有利于识别目标群体的共性特征,相对集中地解决某一突出社会群体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参保扩面的组织发动,有利于区分轻重缓急、便于渐进推行和利于操作管理等优势,也迎合了典型的中国特色式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依赖(郑功成,2008)。但是,长期以来,这种设计思维和行动路线也为新时代社会保障制度遗留了城乡统筹的难题。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 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

1. 制度体系碎片化。社会保险遵循大数法则的内在要求,天然地追求制度公平和统一。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公平的筹资机制、统一的基金管理以及待遇保障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的综合保障效益,包括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但传统的按“人群分设”的制度安排,往往因社会分层划分过细、统筹层次设计过低局限,叠加地广人多的特殊国情,城乡差别大、区域差别大,难以避免地形成了多样化的政策差异,导致制度体系多度碎片化,造成关系转移难、资金调剂难和待遇攀比多等多重社会矛盾(郑秉文,2009)。评估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养老改革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集中不足而分散过度,呈现制度碎片化、管理分散化状况,给制度统一、基金统筹、关系转移带来了阻力”(胡晓义,2009)。如今,我国社保制度碎片化困境及其矛盾日益凸显,加快促进社保制度的总体性和统一性,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制度差别成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城乡重要任务。

2. 参与机会不均等。从起点公平来看,机会不均等往往由制度的缺失、起步时间的不一致、或者非经济因素条件限制等原因造成。长期以来,农民的制度安排缺失,受益群体内部由于碎片化的制度分割,限制和约束了参保对象,参保人往往因身份等非经济或职业原因被限阻隔,导致各群体之间享有养老社会保障权利不公、机会不均等,微观上,主要体现在突出地强调社会身份,忽略不同群体间经济收入差别等经济实质,无论是筹资还是待遇,均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譬如“新农保”实施前,广大农民的社保权益缺失;“新农保”实施后,未纳入制度覆盖的城老年居民,因为制度分割也无法享有农村富人都能享有的普惠均等的国家基础养老金。同样由于制度分阻或户籍等身份限制,即使农民中即使十分富裕的居民,也不能享有如同城镇居民一样的基本医保参与机会以获取相应大保障待遇。同时,收入较低的城镇居民,也会为“新农合”的低标准缴费及相应的保障待遇而羡慕不已。此外,游走在各项制度之间的一些边缘群体,其社会保险权益往往会被忽略。譬如农民工等流动群体。总之,一旦制度分隔造成养老保险参与机会的起点不公,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期“连锁效应”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后果也是难以估量的。

3. 再次分配的不公平。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社会群体之间的初次分配利益失衡已经成为一个阻碍社会公平、影响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根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再次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更该警惕。近年来,国家通过财政投入,不断新增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进行了养老金十年连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中的财政分配效应越来越成为退休养老金收入中的重要部分(调增增量养老金收入已占退休时核定的平均养老金收入的40%)。但由于群体性的制度分割和参与机会的不均等甚至缺失,同一制度内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尚难以平衡,未纳入覆盖群体的公平权益更无从分享。从公平的视野来看,当前制度中退休待遇攀比矛盾,归根结底就是由养老制度碎片化分割体系造成的,起点不公必然导致结果不公,且日后难以调和。再公平的调整机制也不如养老金计发办法自然计算的养老金更能体现制度公平。另一方面,制度的碎片化导致管理体制分割,进而影响制度整体协调发展,可能会加剧群体间社保权益分配的不公平。例如当前我国针对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救助特征,财政补贴是缴费来源的主要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项制度管理体制分割,往往致使各项制度间的整体统筹规划和长远思考缺位,从而使各项制度间的财政机制各自为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前,五花八门的各地"新农保"财政补贴机制即是明证,未能使本该是公平、正义化身的社保制度更好地收入再分配的积极作用,甚至有可能成为固化社会分层、扩大社会差距,导致财富逆向再分配的温床。

总之,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造就区域经济差距、城乡差距,历史地造就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分割问题,而按“人群分设”的制度设计思路,又无形中加剧了城乡社保制度的碎片化和参与机会的不均等,“酿成了社会保障资源长期以来严重的分配不公,造成了城乡严重的社会隔阂和身份歧视,阻碍了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邓大松,2009)。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亟待加强城乡统筹。

三、 新时期的城乡统筹实施路径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的目标要求,社会保障领域全面加快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一开始,各地自行探索推进的新农保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发前,全国各地自行开展试点的新农保制度达到数百种之多。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也在千方百计“扩容”,企图尽可能扩大制度保障覆盖范围。

1. 从二保“双延”到城乡一体。所谓城乡二保“双延”道路,是根据传统城乡制度分设各自扩面推进的思路,即职工养老保险在“统账结合”的模式下,千方百计扩大覆盖范围,以期延伸覆盖各类城镇职工、居民和各类非从业人员。具体来看,所采取的扩面措施主要有:一是降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个体身份参保“门槛儿”;二是对原国有、集体企业“漏报”人员采取一次性参保补缴或延期缴纳措施;三是出台农民工参保缴费办法,采取降低农民工费率的优惠措施或采取“降低缴费和保障水平的”“双降”方式;四是将城镇从业人员中从事部分特殊行业或低收入群体,参照灵活就业人员或农民工办法进行参保等;五是探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力图将尽可能大地“城保”覆盖范围。六是将具有相应经济能力的农村各类人员纳入“城保”覆盖范围。

与“双延”思路所不同,另一种道路是,一些地方积极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养老保险的城乡统筹,直接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如重庆市2006年就开展了居民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其覆盖范围包括年满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年满60周岁以上的城镇没有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筹资机制为不满60周岁的青年和中年年缴费有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5个档次,地方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元补贴,均进入个人账户。待遇计发办法城乡统一标准,年满60周岁缴费满15年以上月基础养老金为80元/月。

2. 两种途径的评价。从实践效果看,“双延”思路很快遭遇多种困难。由于“城保”参与门槛过高,其制度包容力有限,难以可及全部城镇从业人员尤其是低收入者。各地采取的降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个体身份参保“门槛儿”的做法,逐步突破了“在岗人员社会平均工资”的60%的底线。但目前,仍有不少地方在继续降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诸多省份将保底线调整到了“在岗人员社会平均工资”的40%。实际上,“城保”在岗职工月均工资“60-300%”的保底、封顶线,不仅担负着筹集统筹基金的重任,同时也严格控制着“入口”的5倍差距,并通过基础养老金计发算式调节成“出口”2.5倍差距,从而发挥着统筹基金“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调节作用,并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组合“参保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单方面降低缴费下限,短期对扩大覆盖面急有帮助,但长期会加重统筹基金的财政压力,造成待遇支付风险。而针对原国有、集体企业“漏报”人员的补缴或延期缴纳措施,只能解决部分“老人”或“中人”的问题,也难以扩大到其他大众困难群体。有些地区建立了农民工专项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办法,要么是增加财政投入,要么无异于另行建制,加重制度“碎片化”。总之,由于职工养老保险系专门针对就业群体而设计,除了有可以雇主分担缴费外,其工资收入水平本比其他普通居民人均收入之高出甚多,企图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兼容城镇全体居民的思路终归难以为继,众多城镇低收入劳动者的养老保险问题均需另行解决。就制度比较而言,统筹城乡“居保”的路径更有“低水平、广覆盖”的制度优势。其制度模式将“新农保”中普惠的财政补贴待遇在城乡两者之间同步推进,使“统一国民资格”即覆盖范围问题上,往前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3. 国外经验。从国际视角来看,城乡统筹也曾为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思路可以归为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分群体渐进思路,即先建立某一局部群体的制度,渐行扩大覆盖范围,或者以多个碎片化“补丁”逐步完成制度统一(类似于“人群分设”);而另一种一开始就是以全体公民为对象,建立统一制度的思路。二战之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社保之路,都是受德国俾斯麦政府所构建的以行业为区分的模块化社会保险制度模式的影响下,为渐进普及全民覆盖道路。二战后,1941年英国威廉·贝弗里奇报告及1944年美国费城代表大会就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universality)和统一性(unity)原则达成共识,成为世界主流目标。所谓普遍性原则,主张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需求,包括所有公民,无论就业人口和非就业人口,都应予以覆盖。所谓统一性原则,主张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尽管确立这些原则的西方主流国家在经历了其后数十年的历史实践之后才只是部分地实施了这两个原则,但这两个原则的确立,对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思路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推及全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全民覆盖以及建立公平统一的公共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制度设计思路均直接以全体公民为对象,以经济收入或经济能力设定参保缴费门槛儿(或纳税依据),均摒弃了户籍、身份、行业或群体等非经济因素限制。覆盖全民、公平普惠、制度统一和体制统一,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国家所追求的制度模式。

四、 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思考

对我国来说,无论是基于社会保险制度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抑或我国“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处于相互分割、碎片化状态的社保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全民社保的普惠需求,最终也必然要走向全民覆盖和制度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成为普遍共识。通过我国过往经验和实际路径的反思,借鉴普世价值的经典原则和典型国家的经验,凝聚我国社保制度改革达成的广泛共识、原则和理念,对梳理今后社保制度设计思路或方向至关重要(刘桂莲,2014)。

新时期,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以全民社保、制度公平为基本理念,至少遵循以下几点基本思路:制度覆盖应以全体公民为对象,促成人人参保机会均等,保证起点公平(赵春玲、刘朋伟,2014)。筹资方面,应根据各方经济状况和责任分担原则,划分多种弹性筹资水平,职业人群可按工资收入承担义务,普通居民可以可引入家计调查,根据家庭收入计费,承担基本缴费义务,对特殊困难人员施以类似“负所得税”方案的财政补贴或家庭津贴,以适应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的多种层次需要,秉持社会正义。待遇方面,应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由缴费确定待遇并统一待遇比例,共济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具体路径,可以采取三步走实施策略:第一步,统一建立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保”),使之与“城保”一起实现“统一国民资格”。第二步,通过建立“居保”与“城保”一体化的待遇计发办法,完成“统一待遇比例”问题。第三步,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彻底破除跨区域经济悬殊的统筹地区关系转移接续难题,真正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郑秉文.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J].甘肃省社会科学,2009,(3):50-58.

[3] 胡晓义.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 邓大松,刘昌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评估与展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 刘桂莲.我国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地区差异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11):84-86.

[6] 赵春玲,刘朋伟.基于公平视角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成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5):79- 81.

[7] 王晓燕.新医改探究:基于医疗服务供应链的重塑[J].现代经济探讨,2015,(9).

[8] 高和荣.风险社会下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4.

[9] 张志林.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9.

[10] 刘军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2.

[11]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1.

[12] 吴永求.中国养老保险扩面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12.

[13] 闫琳琳.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入再分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3BGL1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3BGL116)。

作者简介:袁涛(1982-),男,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管理学博士生,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张忠朝(1985-),男,回族,贵州省盘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管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障、贫困与社会救助;赵坛(1988-),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篇5:统筹城乡实施方案

(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结合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项目建设,打造文化、生态、休闲一体化发展的“大兰山”旅游业。年内编制完成“大兰山”旅游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生态、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旅游元素,规划范围将皋兰山地区6个村全部纳入,头营村发展游园接待农家乐项目、在民族村发展民俗度假村项目、在二营村、三营村发展采摘等体验农家乐项目(伏龙坪街道牵头,区发改局、区农水局、区林业局、区文化局、兰山公园、区旅游局、区新农办配合)。

2.打造青白石沿黄灌区现代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现代加工园区和仓储物流园区。年内编制完成青白石片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石沟新村新开发800亩土地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统一招商,启动现代仓储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筹建青白石街道高原夏菜调配冷库(青白石街道、区商务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农水局、区文化局、区旅游局、区新农办配合)。

3.按照“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目标,发展城郊生态旅游业,启动实施大洼山生态旅游园区建设项目,编制完成东岗街道大洼山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建设规划(东岗街道牵头,区发改局、区农水局、区经合局、区旅游局配合)。

(二)两推——推进城中村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中村改造

4.加快推进刘家滩、小雁滩、范家湾等5个城中村打捆改造项目,基本建成安置房2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20万平方米,建成使用10万平方米(区城改办牵头,区建设局、国土分局、拱星墩、雁北、东岗等街道配合)。

5.加快启动滩尖子、沙洼河、光辉村等3个城中村自主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10万平方米(雁南街道、广武门街道牵头,国土分局、区城改办配合)。

6.协调徐家湾民族风情园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启动徐家湾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2万平方米(区发改局牵头,区经合局、国土分局、区城改办、靖远路街道配合)。

7.全面启动22个城中村和18个行政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底数,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区农水局牵头,区城改办、区经管站、各街道配合)。

——推进新农村建设

8.配合三条岺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启动实施盐场路街道石门沟、亭子村整村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整村搬迁规划和安置小区规划并开工建设(由区农水局牵头,九州管委会、区新农办、盐场路街道配合)。

9.推进“青石小镇”项目进程,启动白道坪整体开发项

目,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由区发改局牵头,区农水局、区经合局、区新农办、青白石街道配合)。

10.推进“兰山人家”项目进程,实施伏龙坪头营村“村园一体”新农村续建工程,完成剩余118户新农宅主体建设任务(由伏龙坪街道牵头,区农水局、新农办配合)。

11.继续实施石沟“三合一”项目,全面完成石沟新村农宅建设和幼儿园、卫生所、健身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将村民搬迁至新居,启动实施石沟村旧村拆迁和二期土地整理开发工程(由区农水局牵头,区新农办、青白石街道配合)。

(三)三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保障提升、管理服务提升

——基础设施提升

12.启动石沟新村通村公路项目,编制完成石沟新开发土地区域路网建设规划,年内完成石沟新村通村主干道建设任务,启动石沟新开发土地区域路网建设(由区建设局牵头,区农水局、区新农办、青白石街道配合)。

13.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启动实施皋兰山大型泵站改造项目、皋兰山灌区1-5万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东岗街道大洼山农灌水改造项目,年内全部完成主体建设任务(由农水局牵头,伏龙坪街道、东岗街道配合)。

14.启动实施东岗街道大洼山村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同

步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编制新农村建设和仓储物流园区“村园一体化”规划(由区农水局牵头,国土分局、区旅游局、东岗街道配合)。

15.按照“农户收集、环卫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全面推开涉农街道各村垃圾定点收集工程,深入开展“四清四化”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给条件相对成熟的各村全部配备垃圾箱、集中收集站(由区环保局牵头,区环卫局、各涉农街道配合)

——社会保障提升

16.完成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摸底、测算和政策对接工作,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尽快启动全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区社保局牵头,区农水局、国土分局、区城改办、各相关街道配合)

——管理服务提升

17.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在青白石街道各村推行“三资”管理财务软件试点,建立“三资”管理台账,试点成功后在全区1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建立农村“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区农水局牵头,区经管站、涉农街道配合)。

18.落实行政村工作经费,参照社区2万元/年的标准,落实行政村两委会工作经费,提升村级管理经费保障水平(区财政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农水局、涉农街道配合)。

19.扩大农产品质量监管覆盖面,在全区48家小型集贸

市场建立标准化检测室,配备监测终端,将区内小型集贸市场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零盲点(由区农水局牵头、区商务局配合)

篇6: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与就业保障增长的研究了,自2005年以来,中央银行、银监会、劳动社会保障部、农村信用社等各方已从农村金融信贷服务、金融产品、产业政策、就业扶持等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投量逐年增加,社会效应明显,有力地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而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作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本人在农村金融部门工作三十多年,经历一线、中层、高管服务岗位

和市级、省级行业部门管理岗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十多年,对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与就业保障增长的有机结合,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了解,尤其是经过党校两年多的课程学习,较有针对性地全面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经济学教程》、《2012-2016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授资价格研究报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境外农金运作特点与启示》、《国外农金支持农村与发展的经济启示》、《英、美、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等内容,对课题的探求有一定的准备。

分农村金融服务与就业保障实施有机结合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好的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国外可借鉴经验、发展方向及策略等五部分。通过分析,结合政策导向战略意义,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提出提升完善策略,使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就业保障结合更为健全,为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服务。

一、2011年12月前,完成资料收集。

二、2012年1-2月,深入有代表性的两个行社进行调查分析。

三、2012年3月完成初稿。

四、2012年3-4月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充实。

五、2012年5月定稿。

待解决的问题:全国及全省的数据采集有一定难度,国外数据的可比

篇7:实施六联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不移地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路线,把党建活动融入到农业农村工作和各项中心任务中去,通过城乡党组织、党员相互联系、结对帮扶,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牵头单位,认真分析研究结对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时与共建单位政府办、财政、残联、信用社沟通,共同努力,与伊拉哈镇党委结成联建对子,并结合自身优势、行业特点,与全县其他乡镇也开展了普遍联系,努力构建城乡党建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一、实施组织联建,夯实互帮互助基础

农业党委高度重视城乡联建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对城乡联建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党委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积极与联建的党组织进行对接,并根据双方实际,共同研究制定了联建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办全体同志具体负责推进工作。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引导机关及下属企事业单位与乡镇、村屯党组织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机关及下属单位党组织优势,广泛开展城乡结对联建活动,让机关、单位党员进入乡镇、村屯,融入群众。着眼于推进党建工作的城乡互动和区域联动,整顿后进村党组织,优化中等村党建工作,提高先进村党建水平。继续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制度,每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分别结对1户以上的农村党员和群众,以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以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整合提升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同时,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到每个人,并纳入个人目标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及评先选优的评选之一,党委每半年对个人开展联建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听取个人汇报,了解联建单位的实际困难,对工作推进较慢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推动了联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实施班子联合,打牢领导队伍建设

农业党委积极协助各乡镇党委强化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利用“两委”换届时机,走村入屯,广泛宣传,引导农民和党员珍惜手中的权利,把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切实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在与伊拉哈镇新化村的结对联建工作中,党委选派农经站党员帮助新化村维护规范财务管理,选派优秀党务干部指导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经过两年来的结对共建,新化村由管理混乱、债务累累、上访不断的后进村一跃成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的先进村,成为全县劳动力转移致富的典型。探索实施的“五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工作制度,有效调动和发挥了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察民情、问民怨、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连民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事”工作制度初步经验得到了县委的认可,经过完善后在全县推广。

在联建工作中,党政班子和基层领导干部以“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基点,以建设干部素质高、执政能力强、创业思路新、宗旨意识牢、和谐团结好的领导班子为主导,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为后盾,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步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实施领导班子联建,农业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

三、实施服务联帮,加大“三农”服务力度

农业党委着眼于实现城乡党建事务一体化管理和城乡党建服务一体化开展,扎实开展了城乡基层组织“四帮四提”(帮学提高素质、帮扶提升活力、帮带提升实力、帮建提升水平)活动。每逢春播、秋收、整地、良种补贴发放等农忙时节,党委都组织抽调全系统4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技术人员组成包乡组、检查指导组深入各乡镇村屯,包乡包片,认真监督指导乡镇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干部一视同仁,同吃同住,驻守在乡镇直至工作圆满完成。为了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遇到的各种难题,农业党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与网通公司合作,成立了农业110专家服务热线,12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专家将随时为农民提供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政策法规、农机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同时,种植大户把他们的实际经验也无私地反馈给包乡技术人员,丰富了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重点联建单位伊拉哈镇及其它乡镇无偿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提供试验田。农业党委积极将“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村延伸,建立了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的包扶制度。为了提

高镇村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局机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局、水产局、农经总站等各单位去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11期,培训农民 32472人次。落实农业科技新技术试验项目28项,示范项目8项,重点推广项目12项次。建设县级科技示范园区一处;建乡镇级园区14个。通过培训、示范、推广,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了

有效技术支撑。在深入基层传授技术、搞好服务的同时,技术人员得到了实践锻炼,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综合素质。农业系统党员干部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得到了乡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不但给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还帮助解决了食宿问题,提高了下乡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

四、实施经济联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党委认真指导各乡镇以“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大力发展对农业、劳务产业、特色农业,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使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延伸到农村各类组织、各项工作,实现党的领导和农村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目前,全县依托党组织建设了嫩江镇巨祥村巨祥公司、白云乡清泉村农民技术协会、伊拉哈镇新化村滑子蘑协会等一大批新型组织,拉动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党委围绕发展外向型农业,安置富余农村劳动力,拓展粮食生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组织相关部门和种地大户多次赴俄康区进行实地考察、协商、对接,并与俄方签署了为期20年的对俄农业开发协议,目前已在俄康区耕种3万亩土地。农业党组织在指导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党委班子成员也充分学习和借鉴到各乡镇党员干部先进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五、实施困难联扶,关注百姓民生事业

在联建工作中,深入开展以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普通群众、机关联系基层单位、一般党员联系居民农户为内容的“三联”活动,组织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83个,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针对伊拉哈镇古城村村民吃水难问题,农业党委与镇党委多方协调努力,与各相关单位合作帮助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9月,古城村遭受了一场强降雨,道路、房屋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害,一些农田被淹。农业党委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积极组织村民抗灾自救,并走村入户核实上报灾情,局党委还与其它共建单位政府办、财政局、残联、信用社等各部门拿出3.5万元资金帮助古城村灾后恢复生产。科洛镇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业党委积极帮助科洛镇争取到标准粮田项目,整修了道路,打了机电井,修了晒台,极大地提高了全镇的农业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党委筹措了4.8万元资金为长福镇长庆村送去了160节水泥涵管,有效地改善了该村的道路排水状况。

农业党委还积极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与各乡镇、村屯贫困户结对子、攀穷亲,无偿为贫困户送信息、传技术、出点子,帮助解决资金、物质方面的难题,确保全县4000户贫困户种上地、种好地。在农贷资金投放上,重点考虑贫困户的需要,建立全系统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包扶责任制,以解决备春耕资金为主,实行重点帮扶,目前为贫困户协调解决贷款500多万元、种子140余吨、化肥800余吨、种子剂4吨。、2010年局机关、种子站、蚕业站全体人员连续两年为身患尿毒症欠债、没有钱种地科洛镇石头沟村民高百国捐款余元。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互助实践活动,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得到了来自机关干部的好经验、好点子、好路子,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机关干部也进一步了解到农村工作,获得了基层工作经验,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因此,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活动的发展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作保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六、实施稳定联保,排查矛盾化解纠纷

为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局党委与联建党委共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信访机构,设立了信访办。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信访调解网络,使农民信访上下及时沟通,有效化解了许多信访难题,农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共接待农民信访65件,同比下降30%。受理上级转办案件5件,全部结案。农业党委还重点协助伊拉哈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落实“三个机制”,坚持“六个始终”,执行“四定、五包”,认真深入村屯查找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采取措施化解问题,加大积案办理力度,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细致分类,逐一研究对策。对重点稳控的信访人员实行领导包案,确定稳控领导和包案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通过处理各类信访案件,提高了党员干部运用农业法规,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篇8: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一、创新思路, 推动规划布局科学化

思路决定出路。合川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27所、在校学生22.3万人, 已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但目前仍然存在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学校布局不够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制约合川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 合川区委、区政府专门组织开展教育城镇化课题研究,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 提出了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及总体目标、区域布局目标、结构分类目标、阶段推进目标, 理清了工作思路:按照高中向城市集中, 小学、初中向城镇集中, 小学低段就近入学, 所有中学、镇街中心小学和有寄宿需求的镇级完小建成寄宿制学校, 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建立起与其相配套的软实力。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 合川区坚持规划先行。2007年, 我区针对推进教育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按照重庆市政府对合川2012年全面实现“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 结合人民群众对寄宿制教育的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的教育观, 委托重庆大学编制了《合川区2007-2011年学校布局与建设规划》, 并由相关专家和市教委规划、基教、财务等处室进行了评审, 最后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确定, 在全市创造了率先由专业队伍编制学校布局与建设规划的典范。按此规划, 2007-2011年期间合川区学校拟征地总面积2012亩, 新建或扩建校舍总建筑面积78.5万平方米, 总投资估算约8.26亿元。同时, 合川区还编制了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 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 促进规划布局的相对均衡稳定、资源配置合理优化, 并落实了分步实施方案, 确保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近年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和高校, 撤并各级各类学校76所, 2008年将民办职业学校由10所整合为4所, 进一步优化了教育布局。

二、加大投入, 推动办学条件标准化

合川区原有寄宿制学校63所、宿舍面积17.6万平方米, 住宿学生5.5万人, 但是相当部分学校的宿舍属教室或其它功能室改造, 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齐。因此, 以宿舍、食堂为重点实施中小学项目建设, 将有利于解决现有寄宿制学校功能不配套、部分学校需新建寄宿制的问题。

2008年, 合川区政府组织教育、规划、建设、国土、城投等部门以《合川区学校布局与建设规划》为指导, 对全区学校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论证, 将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重点, 在2008年、2009年分两批建设寄宿制学校项目34.5平方米, 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由63所增至88所, 宿舍面积由17.6万平方米增至27万平方米, 寄宿学生可容纳数量由3.9万人增至6万人。该区将其作为全区十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组建了以一名区委常委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第二责任人的中小学及高校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统筹中小学及高校建设工作, 并下设了中小学项目推进办公室, 以城投 (集团) 公司为项目代理业主, 城建公司为代建业主, 负责学校项目建设。2008年4月启动了62所学校107个项目建设, 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项目分为两批实施, 第一批67个项目, 涉及40所学校, 4.8万平方米, 当年年底全面完工;第二批共40个项目 (需征地) , 涉及22所学校, 11万平方米, 已全面动工建设。

近年来, 合川区还积极筹集资金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6万平方米, 排除各类危房22.9万平方米, 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类危旧房, 实施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全覆盖, 农村中心小学多媒体配备率达40%。2008年, 我区又投入150万元对全区137所村小的课桌凳、讲座、黑板等基本设施进行了彻底更换, 对将长期保留村小的校舍逐步进行维修改造, 进一步改善村小的办学条件。

三、提高质量, 推动各类教育发展协调化

合川区已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该区将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作为推进教育城镇化的重要工作内容, 力争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高中1所、市级重点高完中3所、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市级重点职中1所、合川区级特色校 (园) 40所。

遵照重庆市委薄熙来书记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合川区坚持将体育、音乐、哲学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力实施“2+2”项目培养计划,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开展了“唱红歌”、“大课间操”、“少儿书画现场赛”、“中华魂”读书活动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震救灾专题教育活动。全区中小学生的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摄影、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 获奖数百项, 在重庆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凉亭子小学的“少年警校”驰名全国, 曾代表重庆到北京、香港等地表演展示。2008年, 合川区被命名为全国少儿书画之乡。

近年来, 合川区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较十年前增长了70%以上。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公办为主体, 民办为补充”的格局, 通过资源整合, 中职学校生均占地、生均设备、校均规模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 太和中学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级重点中学, 瑞山中学创建市级重点中学通过专家组验收, 届时将使全区重点中学数量由1所增加到3所。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7%以上;高考上线率为84.65%、升学率为80%, 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高考600分以上的合川籍考生达351人, 得到来合川视察的王鸿举市长的高度评价。

2008年, 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合川考察工作时, 对合川高等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要求合川高校园区到2010年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的规模, 建成重庆高职教城。目前, 合川区已为这一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区已先后引进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等8所高校, 重庆共计7所独立学院, 其中4所落户在合川。在合川的高校占地达5965亩, 校舍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 在校学生达到4.1万人, 已成为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的聚集高地。市政府组建的民办教育担保公司现也落户合川。

四、完善保障, 推进教育和谐公平化

如何变“人民教育人民办”为政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变“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合川区结合推进教育城镇化, 积极完善保障机制, 促进教育和谐, 确保教育公平。为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合川区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职业教育补贴等国家教育惠民政策, 并结合合川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教育资助制度, 由区财政出资每年对贫困高中生、大学新生进行资助。据不完全统计, 合川区2008年一年就累计资助各类学生4493.8万元, 受益学生达31.6万人次。

合川城乡二元特征突出, 很多农村学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增多, 小学、初中留守儿童已近6.8万人, 约占学生总数的50%。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合川区建立健全了家校联系制度和留守儿童登记制度, 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动员和组织学校师生对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帮扶活动, 使留守儿童享受到了特别的关爱。临渡小学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方碑小学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校。

此外, 我区还针对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需求强烈, 而城区学校容量较小的实际情况, 提前做好各学校的容量调查, 2008年8所城区中小学校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目前, 城区农民工子女入学人数已累计达到4051人。

五、健全机制, 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

高质量的教育呼唤高水平的干部师资队伍, 合川区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一是培育名校长。每年投入10万元, 健全任用选拔机制、交流培训机制, 培养名校长5名、市级骨干校长10名、区级骨干校长30名, 校长研究生以上学历要达到一定比例。二是培育名教师, 每年投入300万元创建10个名师工程室, 培养名师20名、市级骨干教师100名、区级骨干教师5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50名、市级科研骨干20名、区级科研骨干50名, 并全部完成两轮培训;对普通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培育名学校, 深化“全国少儿书画之乡”、“少年警校”、“少年军校”等办学特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建成区级特色校 (园) 20所, 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高中1所、市级重点高完中4所、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市级重点职中1所。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农村边远小学教师和中小学骨干教师津补贴实施办法》, 对农村边远地区小学教师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实施专项补贴, 中小学骨干教师每人每月按“国家级160元、重庆市级100元、合川区级60元”进行补贴;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 按“距场镇10公里、5-10公里、3-5公里、3公里以下”四类, 每人每月分别给予200元、140元、80元、40元补贴, 已累计补贴3100人次340万元。目前, 正在大力推进农村教师流转房及单身宿舍住房建设, 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通过这些措施, 稳定了边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发挥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作用。

建立师德提高机制。出台了《师德师风九条规定》、《教育系统师德师风“阳光评价办法”》, 开展了师德师风大整顿活动, 采取学校考评、学生测评、教师互评、家长测评的阳光做法, 公正客观评价教师师德, 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并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晋级晋职、培训学习的重要依据, 评选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 涞滩镇杜坝村小教师王道凡被评为国家级模范教师。

上一篇:双庆小学-学年度上期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下一篇:ed结尾的单词修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