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

2024-05-23

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精选5篇)

篇1: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

天堂电影院》拉片作业

一.分镜头分析:

镜号 截图 景别 运镜 镜头内容 长度 声音

全 跟---摇 由成年多多所在的城市,摇下到正在开车的多多 17秒 背景音乐

全 固定 十字路口前方,多多停车等红灯 5秒 刹车声

汽车内音响声

特 固定 旁边车上副驾驶座的女郎看到多多 4秒 放大的汽车音响声

特 固定 多多发现女郎的注视 3秒 放大的汽车音响声 特 固定 女郎男友发现多多的眼光,斥责后开车走掉 8 放大的汽车音响声 对白 开车声

全 固定 多多开车走 3 汽车开动的声音

大全景 固定

---跟---横摇 多多回到家 穿过走廊 进入客厅,放东西、脱外套、进入卧室 28 走路、开关灯、书籍掉落声 大全 固定 多多进入卧室 4 喘息声 特 固定 多多向窗外望去,风铃被吹的叮当作响 8 街上警车声 风铃声

大全---全景 横摇 多多进卧室,脱外套,他女朋友开灯,告知他他妈妈曾打来电话 45 对白声

走路声

拖鞋声

开灯声

中景推到特写 固定---推 女朋友告知多多电话中得知的艾费多明天出殡的情况,多多表面装作平静却内心震撼 70秒 对白声

关灯声

打雷声

风声

风铃声

二.机位图:

注:T为杰克;G为多多女友

线为戏中人多多行动路线

马路 马路

三.段落分析:

导演萨尔瓦多在罗马功成名就,三十年未回故乡。他的老母亲思念儿子,不时从西西里给他家打电话,接电话的常常是不同的女人。老母亲不禁为已是中年的儿子担忧。她让接电话的女人告诉萨尔瓦多:阿尔弗莱多死了,你必须回故乡送葬。《天堂电影院》的故事由此展开。我这次就选择了《天堂电影院》开端的段落的11个镜头进行分析。

从电话那段的西西里岛,切换到已经颇有成就的萨尔瓦多所在的罗马,导演选择了让我们一点一点慢慢进入成年多多的生活。罗马的第一个镜头,便由罗马的标志性建筑跟摇而下,正在开车的萨尔瓦多慢慢进入画面,观众也随着萨尔瓦多的脚步对他在罗马的生活。

成年的多多是个有魅力的男人,事业有成,在开车回家的红绿灯也会有隔壁车的女郎对他大肆放电。萨尔瓦多回家以后,摄影机借助镜子,用一个固定镜头看清楚他家里玄关的样子,进门,开关灯,掉书,脱外套,摄影机在掉书捡书这一动势为契机,从固定机位变成了跟拍,进入了多多家的客厅,摄影机跟随着他的脚步,一点点看清楚了他的生活状态,宽阔舒适的大房子,弧形的设计,漂亮的落地窗,讲究的家私,整体哥特式风格的装饰,让观众对多多的成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体验,并且也像摄影机进入多多家的顺序一样,玄关、客厅、卧室,观众也这样一步步的走入了多多的内心最隐蔽的地方。多多几次开灯关灯,光效的变化为多多即将被震撼的内心带来了提前的预告。在多多向窗外望去的一刻,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于是着多多即将震颤的内心,远处警笛的声音,这喧嚣的城市只有静匿的夜晚可以让人审视自我。当多多的女朋友看到多多回来,与他对话的过程中,带出多多妈妈白天给多多曾给多多打电话,并且把她认错为别人,这也就带出了多多这些年来生活的状态,身边的女人不停的换,没有稳定的感情,虽然事业上无比成功,但情感却一直空档,这也为后面他初恋情人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当他女朋友和他说到阿尔弗莱多死了的时候,对白上多多故作镇静,但随着摄影机的推进,多多的镜头由中景变到了特写,推进的镜头也走入了多多的内心,几个惊雷闪电,视觉上的震颤让观众直接移情感受到这个消息对多多心灵的震颤。多多脸上风铃的阴影不停的晃动,结合叮当作响的风铃声音,视听上都非常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本段从镜头长度上来讲,多以长镜头为主,一个镜头几十秒,一分钟的也多有出现,更多纪实的意味存在其中,镜头使用也是以很传统的方式,推,摇都有一定的动势开始,没有多么花哨,让人有听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符合整部剧情温情脉脉的打动人的路线。在进入多多家的一段,大多采用仰拍,更突出了多多家教堂般大气恢弘的状态。景别以全景为主,大部分的时候在不介入的情况下冷眼观察着故事的发生,除了某些地方会推进摄影机,拉近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这些很隐藏摄影机存在的拍摄手法,与朱塞佩•多纳托雷在《海上钢琴师》中晕船华丽的拍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真正是导演非常熟练的掌握和拿捏视听元素以后,让视听元素为剧作做服务的体现。

在《天堂电影院》里一个我很喜欢的镜头:当多多回到小镇的家,妈妈去开门,镜头没有按常理随着妈妈下楼去。而是妈妈逐渐淡出镜头,镜头却聚焦在一件妈妈刚在打而后放下的毛衣上。妈妈因为思儿心切,走的太匆忙,脚不小心勾住了毛线,毛衣于是被拆。妈妈在下楼途中的急切心情都在毛线被拉动中的节奏给映射出来了。当毛线被停止拉动嘎然而止时,镜头切换到了门口。妈妈开门与多多相见。真正的观众的情感就像毛线一样,被一点一点撕扯出来,这是一种具有电影感的表现方式,观众都在揪心着被撕扯的毛线,就像妈妈在揪心着离家的游子一样。

电影,就像是母亲手中的线,剪不断,理还乱,牵扯出别离和重逢。阿尔弗莱多和多多的忘年友情、多多与情人的半生缘,其实并没有随岁月流逝,还一直尘封在记忆的“天堂电影院”。沧海桑田,离合悲欢,故乡的小镇即使再变,电影院即使不复存在,而这生蕴藏于心深处浓得化不开的浓情,又怎么会和年久失修的电影院一样,某月某日轰然夷为平地呢?!

整个电影的95%,导演都没有哭天抢地地煽情,原以为电影会就这样在淡淡的缅怀中结束。却没料到,在最后,导演来了个重拳出击,砸得我有些猝不及防、晕头转向。-----导演和阿尔弗莱多一起,联手把最精彩的谜底放在最后揭晓!!“雨飘风同舟,苦中可忘忧,以歌解忧,疑惑我想透”记得有歌中唱道。当看见从前因为迫于教会势力而剪掉的一些接吻画面,被阿尔弗莱多重新拼接在一起,作为给多多的最后礼物,黑白镜头斑驳地出现在名导演多多的试映厅的时候,人世间最美丽的两性之爱,被剪接和尘封的故事,是电影的历史,也是多多的历史。“层层浮华渐喧,重现碎片段”已经无意去猜度阿尔弗莱多的后半生究竟是愧疚还是欣慰,抑或二者皆有之,剧中人得失刹那释然,观者亦尝试再度原谅!象我这样不轻易为电影感动落泪的人居然也在别人的故事里泪流满面。人世间一切都在变,但一定也有些什么东西永远都不会褪色,就如同故乡,就如同不可还原的童年,就如同刻骨铭心的那场初恋,还有那个关切的人。却原来“悠悠浮云望穿,人事看厌倦,惟独情不变”。爱和理想都以某种形式实现了,阿尔弗莱多说,那就是-----电影。

天堂电影院是关于电影的电影,是电影人最喜欢看到的题材,鲜明的导演风格和准确的视听把握成就了这部电影史上的奇迹。

篇2: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

By:柳绪鑫 张优辉 王肖 黄莎莎 杨明月 潘广宗

一、电影版本问题

《天堂电影院》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70分钟的加长版,另一个是最终获奖的123分钟的删减版。

而在加长版里,托托多年后回到西西里老家,遇到了已身为人母的艾莱娜。老男人和老女人又在车里狂热了一夜,然后为家庭和道德的名义分手。

我觉得,加长版很烂,虽然满足了观众想要让主人公与爱人重逢的愿望,但正是这种满足,这种妥协,将整个影片降了两级,变成了一出冗长平庸的烂戏。当然,倘若这俩人最终生活在一起,影片就更烂了。

二、导演简介

朱塞佩·多纳托雷与他的作品 朱塞佩·多纳托雷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影片数量不多,大多以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也偏好少年的憧憬和老年的回忆,但几乎每部都是精心锤炼的作品。《天堂电影院》是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拍摄于1988年。

没有人能够否定朱塞佩·托纳托雷在电影方面的天赋。在意大利浩如烟海的电影导演中,托纳托雷绝对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三、剧情简介

(播放央视宣传片)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影片的背景。

影片背景

影片中故事发生发展的主要场地是一座天主教堂,它不仅是小镇上的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更是人们娱乐、聚会,甚至是考试的处所,它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片的名称“天堂电影院”也是一语双关,体现了当地浓郁的宗教氛围。我们不难发现,教会实际上控制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

四、选题——人物形象分析

为何选择人物形象分析呢?

今天讲的是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它的地位和作用,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影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情节的发展,甚至揭示影片的主题。下面就讲解这部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来看一下导演介绍,剧情简介。

五、结构

A-B-A 结构上,本片采用的还是两条线索,一条是多多的成长历程,一条暗线则是电影历史的发展变迁。A-B-A的回忆与现实穿插式的构成,朱赛佩·多那托雷采用了一个非常明显而又简单的方法来区分了现实与回忆部分的色彩,前期拍摄时分别采用两种感光度不同的胶片,在后期校色时使 A 部分整体偏冷色调,B 部分整体偏向暖色调,以此暗示主人公温暖 的回忆和冷漠的现实的对比。

六、人物形象分析 1.萨尔瓦多

多多可以说是这部影片中的中心人物。就像前面看到的导演的介绍,其实多多就是导演自身的写照。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把多多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少年,青年,和中年。在ppt上我把他们分开来看,只是想更好的认识导演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他的一生是一脉相承的。

少年的多多:给人的感觉是天真,可爱,有时候还会耍点小聪明。

00:27:03 多多和神父走在回去的路上,耍小聪明成功的坐在了艾费多的自行车上。这一段也是两人的亲密接触的时间,对两人的关系有着促进的作用。

00:31:16 艾费多不让多多进放映室,小多多以给他送饭的理由混进去。表现了小多多的机智。

00:34:15 小多多自己操作放映机,体现了小多多的聪慧。00:52:59 小多多在火灾中救出艾费多。小多多的勇敢。

青年多多:执着的追求爱情。

01:05:37 艾莲娜出现在多多的镜头中。后来不惜为了艾莲娜把同学绊倒。01:23:27 多多一直在艾莲娜的窗下等着。

01:54:00 虽然多多功成名就,但是从他的话中,可以读出他对妈妈的内疚,一种难以释怀的感情,在回乡之后得到爆发。从妈妈的话中也可以读出多多感情的不顺利,可以说他再也没爱过。

2.艾费多

这个人物承担着双重角色:其职业角色是乡村影院的放映员;其生活角色是影片主人公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

(两人第一次在放映间谈话。语重心长的艾费多也是第一次向多多提出这个工作不适合他。00:31:10)

(两人第二次在放映间谈话。再一次多多的未来目标01:00:40)

(两人第三次在放映间谈话 01:07:04)

(第四次谈话,讲述了士兵和公主的故事 01:10:37)(第五次谈话,让多多离开。01:37:07 对应ppt第17页对话部分)(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谈话,艾费多不让多多回来。01:40:16)从这几次对话里看到了两人之间情感的不断变化,也表现了艾费多对多多深深地爱意。他一直在要求多多进步,走出去,自己却一生都没有走出这个小镇。可以说,没有这个守候在故乡的艾费多,就没有日后著名的导演萨尔瓦多。正是老一代人“不变”的主题,催生了新一代人“变”的主题。

影片中艾弗多这一形象并非一个简单的符号化的人物,而是一个血肉丰满、极有性格的形象。这个老人正直、善良、充满智慧、又带有几许孩子气的天真俏皮。影片从许多生活细节多侧面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思想和品格。

比如,在影院门口为托托“找回”50里拉(在考场上低声下气向托托求助 00:37:47)(变戏法似的让电影穿越墙壁到达广 00:47:37)

(缠住神父以给萨尔瓦多争取表白爱情的时机 01:19:50)这些细节的添加,给这个人物身上增添了许多活力。

以外表选朋友,以智慧选敌人。00:28:10 暴民没有头脑,不事思考。00:48:38 这两句话是影片中艾费多说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句话。虽然艾费多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但是在社会这个学校里他学到了更多。这是他受生活影响的真实感受,所以他说出时才会掷地有声,才会给我留下社科的印象。

影片的高潮,也是影片最最动人的地方,在结尾。艾费多留给多多的不仅仅是一些剪下来的胶片这么简单,他留给他的是一部关于人生的电影。当一个个的接吻镜头用蒙太奇组接起来以后,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爱情的美妙,离别时的绝望和无奈,是初恋的羞涩„„这其中不变的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体味。艾费多亲手剪去了艾费多的爱情镜头,但是他并没有丢弃它,而是在时间的盒子里将它好好地收藏着。它使得多多没有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沦,而 是走向了更加辉煌的成功,体会到了更加完整的人生——这是艾费多这个人生导师给多多上的最后一课。

3.阿代尔费奥神父

阿代尔费奥神父在影片中也具有双重角色象征。一方面,他是与人的欲望相对立的宗教力量的象征。在老天堂电影院中,他掌握着公映影片的审查权。导演在表现他的审片过程时,采用了仰拍的摄影角度,神父黑黑的身影出现在影院银幕的正中间,盖住了银幕的画面,体现了一种控制一切的威力。而一旦黑影片中出现接吻的镜头,神父便可以摇铃让放映员将其删剪掉,体现出对人的情爱欲望的毫不迟疑的打击。但是,等新的天堂电影院建好以后,宗教的力量就没有这么强大了,神父失去了审片权,人们终于看到了影片中的接吻镜头。

另一方面,阿代尔费奥神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自己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对神性的胜利。在老影院里审片时,每当银幕上的人翩翩起舞,神父自己也会跟着哼起音乐。(00:09:25)在新影院落成那天,神父捧着圣水罐为影院洒水祈福,结果他在看歌舞片时,竟手捧水罐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起来(00:58:36),圣水罐好似变成了他手中的一件乐器。当新影院的银幕上第一次公映出接吻镜头时,人们欢呼起来,神父无力回天,只得愤愤地说:“我可不看这种电影。”(01:00:15)说话的同时,他的眼睛却紧盯着银幕。

4.疯子

“疯子”,一般指患严重精神病的人,即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其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与心智健全的常人相比,他们都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在现实社会,我们总能看到这一类人的存在;在电影世界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或疯或傻的人物。但在影视这一有限的时空世界,“疯子”、“傻子”决不是轻易、或随意就出现的形象,他们往往负载一些特殊的意义。

比如,英国影片《简·爱》中的疯女人、德国影片《铁皮鼓》中的疯子、英国电影《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每天骑着“木马”嘴上喊着“欧伦布”的傻子„„

下面分析意大利《天堂电影院》中那个常常叫嚷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形象,以探讨这一特殊形象在电影中的意义。

疯子的第一次出场

00:23:40

完成了家长权利的对接。

疯子的第二次出场

00:36:12 第三次出场

00:55:46

两次出场继续完成家长的权利与义务对接。

疯子的第四次出场

00:54:40 第五次出场

01:16:48

执行家长专制权的开始。疯子的第六次出场 01:57:2家长权利的坍塌。

5.艾莲娜

伊莲娜是萨尔瓦多惟一爱过的女人,一个穷小子爱上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就像现代社会版的屌丝和白富美的故事。两个人的爱情遭到姑娘家人的反对,爱情以失落告终。失去艾莲娜后,萨尔瓦托再也没有过真正的恋爱,直到他重返故乡,母亲说:“希望能看到你安顿下来,去爱一个人。” 而那组“爱情之吻”的镜头,也已被阿尔夫莱多重新接在一起了„„ 萨尔瓦多的爱情故事大概也将重新开始了。

6.母亲

妈妈的始终等待使这个角色增添了几分悲凉。

妈妈对爸爸的等待和最后对多多的等待也形成了呼应。两者不同的是对爸爸的等待没有得到回应,而多多最终回来了,也算是对30年等待的一个慰藉,虽然回乡是以艾费多的去世为理由。

(妈妈对爸爸的等待 00:29:46 00:44:49)

(妈妈对多多的等待 01:42:35,妈妈能感觉到是多多回来,妈妈的毛线被扯出,好似30年 无尽的思念终于被释放了。

“不累,妈妈,飞回来才一个小时。”“都这么多年了还告诉我这个。”简单的话语里透漏出妈妈对儿子的思念。也让我们感觉一丝悲凉。

7.其他人物——配角

除了刚刚介绍的这几个主要人物,影片中还有一些必要的配角。在这里形象的给他们起名为睡觉男,吐痰男,还有奇奇欧。他们对影片的情节发展几乎没有作用,但是导演却对这几个人物也进行了刻画,使其具有典型性,也给整部影片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趣味。睡觉男

00:31:02 睡觉时被周围的捉弄

00:44:11 睡觉男再次被捉弄 被捉弄之后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我要宰了你们。奇奇欧

00:35:4

4足球彩票中奖,高兴地晕倒

吐痰男

00:41:37

吐痰拿向楼下吐痰

01:04:51 吐痰男第三次吐痰,遭到了别人的回报。

七、主题(略讲)

“天堂”到底是什么?对于多多,或者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是爱情还是事业呢?

我们的萨尔瓦多最终听从了艾费多的建议,走了出去并成为了一名导演,但是那样就是人生吗?是否事业有成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如果多多和艾莲娜私奔,他就不能成为导演吗?是否会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哪怕当一个知足常乐的放映员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一辈子呆在西西里岛,难道就是不正确的吗?

最后结尾的亲吻镜头集锦,是想告诉我们爱情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吗?但是多多却失去了一生的挚爱。

人生是由许多可能和偶然所排列组合而成的,所谓“天堂”,只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八、主题曲

在主题曲中结束演讲

穿帮镜头:

·多多小的时候,学校读书考试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个左撇子,成年之后,他却是用右手在日历上作记号的。

·事实错误:1954年的日历是不正确的。日历上显示1954年4月1日是星期五,实际上这一天应该是星期四。其他时间都是正确的。

·时代错误:在一个场景中,电影屏幕上放映的电影是1956年的《上帝创造了女人》。在若干场景后,塞尔瓦托正在一个标有1954年的日历上作记号。《上帝创造女人》的发行时间是在1956年。

篇3: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

导演在故事的叙述上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天堂电影院》的故事结构是现实——回忆——现实——回忆,在故事的叙述上,主要以回忆为主。影片的感情线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小镇上人们对电影院的情感,另一条是多多与艾费多之间多层次的情感,还有一条则是多多的爱情线。而在这三条线中,主要是以前两条为主线。虽然影片的主题不是爱情,但关于爱的话题却贯穿影片的始终:妈妈对儿子的爱;忘年之交朋友间的爱;人们对电影院的爱;人们对那个逝去的时代的爱。

人们对电影院的感情线以及多多和艾费多之间的感情线,这两条线在故事的叙述中相互交错编织,因为大部分故事和镜头是发生在电影院内,电影院作为所有人情感的载体,也作为所有人的回忆就此被建立。为了不让爱情线喧宾夺主,并且起到支持另两条线的作用,剧本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多多如何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以及两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简单交代了两个人分开的原因,同时也省略了多多当兵期间和女孩如何分手。我们发现,美好的让人一见倾心的爱情最后还是逝去了,但电影和电影院在多多中年回家乡后依然还在,深爱着多多的艾菲多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对多多的爱依然还在。所以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主人公回到家乡是必须的,剧本在感情上、道德上也都双重限定了多多必须回来。爱情线和其他两条线在主题和主旨表现上是一致的,为了使主题鲜明,所以爱情线需要在该省略的地方省略,同时爱情线是对人物鲜活的性格塑造和增强故事可信度的必备线索,也是故事发展阶段的串联线索,这对多多和艾费多之间的感情线作出了有力支撑。

外国人看故事都喜欢看故事发展的合理的过程,从起源伊始,因此这个故事在内容讲述上也就自然符合了外国人听故事的习惯。例如香港版的《无间道》被好莱坞再次翻拍,导演用前半个小时介绍人物和事情的相关背景。同样,在影片《天堂电影院》中导演为了表现多多和艾费多之间的感情之深,让这条感情线更加动人,因此在剧本故事的写作上也是安排了从多多的儿时开始讲起。故事创作在设计爱情线索时只投入了半个小时时长,而影片总时长则为两小时之多。那么,从时间上来分析,爱情线的时间也并没有其他两条线的时间长,因此爱情线中略写的分手的原因和结果,自然使得爱情故事不够完整,也就使爱情线因本身的残缺,独自抽离后自身不具备吸引观众的能力。

二、视听深化故事细节

影片采用现实——回忆——现实——回忆的顺序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主人公从童年到中年半生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的讲述。运用主人公的主观镜头,以声音作为引子(在进入回忆前,背景音乐和铃铛声的运用过度到回忆里),用主人公的发呆回忆,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片中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是伴随两个人之前的矛盾形成而逐步上升的,同时表现的细节成分也具有强烈的层次感。例如,影片13分钟到15分钟是第一次,两人因底片由谁保管而表现出多多的烦人与可爱、艾费多的善良与忠厚。24分钟到26分钟时第二次,艾费多把多多花掉的50里拉补上,是两个人关系的转折。27分钟到36分钟又在讲述多多的淘气,艾费多对这个孩子烦中带爱的态度。导演在拍摄这三个重要时段时通过视听语言的合理表达,用镜头叙述故事的跌宕起伏,在不同机位和拍摄角度中,让观众感受到表达故事细节化中视听技术的强大功效。

影片在感情线索的剪辑处理上是有引导方向的。影片在刚开始的画面描述中,多多晚上回到家里,睡在床上的女人说道:“你妈妈来电,把我认成别人,我怕她失望,我没有说破。”此画面导演用固定机位,将画面中的人物定时表达,镜头没有移动也没有切换给床上的女人,结合此故事所表达的主题,与爱情、小三无关,如果切到女人身上或是镜头推上前,就会自然地让观众移动或剪辑下一组重要画面进行内容续接深化组合,依靠镜头的移动来强调画面中的重点表达。但此时画面选择了固定,也就不会给观众进行剧情上的错误引导。

影片中的长镜头叙事运用合理。片中多处运用长镜头拍摄主人公说话,从人物一侧的位置通过推镜头慢慢推进到人物近景景别。主人公问道:“她只说了这些?”这时女人把灯关掉了。因为人物一直在床上无法运动,无法通过走动来建立一个新的戏剧单元,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关灯,通过光线的变化建立一个新的戏剧单元,因为在这个戏剧单元里,演员的谈话内容和表演情绪已经完全跳出了之前的戏剧单元,与之前的是有很大差别的,并且是与主题相关的,也是导演想对后面的故事作铺垫,让观众更明了。同样的手法在迈克尼科尔斯的电影《毕业生》中也用到过,影片46到52分钟处有数次的开灯关灯,导演也是通过开灯和关灯来建立戏剧单元。《天堂电影院》中导演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点,关掉了灯,演员沉默两秒,然后开始说台词,由于关灯和沉默两秒再说,都对后面的话起到了强调作用,后续的内容就成为了导演想要讲述的重点,而在引导方面也自然算得上细致入微。导演将镜头从女人方向切给多多,后再次运用段落长镜头表现故事内容抒发表达情感。原因有三处:第一,段落长镜头可以更好地表达此处人物的心情和境遇。假设此时是由中景切至近景,则会将人物此处情感变化的过程切断,从而中断情绪表达。第二,段落长镜头削弱戏剧性,能合理表现场景氛围。假设此处为硬切,人物情感表达不连续,显然过渡就会不自然。第三,长镜头会在相对长时间的拍摄中展现一个完整的事件,表达完整的含义。

在中年多多坐飞机回家和坐在汽车里回家的镜头中,我们看到导演用透明度的技巧把多多和城市的景象重叠在一起,这里的表达手法直接单纯,就是将多多此刻回到了家乡的热切直接表现出来,再一次强调多多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其中像这样的调度手法在影片《辛德勒名单》中也同等出现过。影片1小时30分钟时,一个女人来乞求辛德勒救出自己的父母,导演在此处用了镜子的道具,但镜子里只有辛德勒一人,因为此时的辛德勒还只是停留在在乎女人和金钱上,没有认识到他人生命的珍贵。因此导演这时并没有把在落地窗下劳动的工人和辛德勒叠化在一起。而在影片2小时56分钟时画面的调度就出现了变化,辛德勒坐在小汽车里与所有他保护的犹太人离别时,镜子的道具再次出现。这时,所采用到的手法和《天堂电影院》是一致的,因为此时人物已经转变,辛德勒和犹太人站在了一起,我们看到镜子中的辛德勒和犹太工人成为了一家人。

三、影片主题升华表达

之所以为《天堂电影院》竖起拇指,是因为它表现了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淳朴和宁静,表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冷漠和不欢乐。影片同时也向人们召唤,召唤着每一颗跳动的心,希望人们在今天依然可以安静地去爱一样东西,永远地记住它,并且因为它而感到快乐。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天堂电影院》同样是在召唤我们每一个人的回归,回归到最开始的阶段,拥有最美丽的笑容和最简单的快乐。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和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我们脱离了农耕时代的群居生活。我们可以单独地生活,我们不需要出门便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可以不出门就赚到钱。我们不需要再一起劳动,单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信息的爆炸般的增长,每个人都接受了阅读了大量的信息,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观念,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每个人都说话的时代,每个人都独立的时代,贫富被场所分化的时代,《天堂电影院》的出现,让我们看到,有一个时间大家都在听电影说话,有一个时间每一个人都不是脱离集体而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同一所影院看电影,不管贫富。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东西,亦或是看到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对我们弥足珍贵,我们想回去但又无力,所以我们看得感动,看得流泪。

摘要:《天堂电影院》是一部艺术片,没有大片绚丽的场面,没有好莱坞的强大明星阵容,也没有豪华的布景和服装,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众多有超重分量的奖项,而好的故事和电影叙事语言的完美结合是《天堂电影院》取得傲人成绩的关键。

篇4: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

该如何去看待艾费多?他是多多年少的朋友,更是多多人生的指引者,他教会多多放映电影,他隐瞒爱莲娜的消息,鼓励多多出去闯荡。这不禁让我想起,“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该如何看待多多这段纠结一生的爱情?年少时深深爱过一个人,从此之后,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过是为了寻找你的影子。当再一次相遇时,内心仍然激情澎湃,仿若年少时光。

是爱情与事业的不可兼得?艾费多希望多多选择事业,出去闯荡。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我会想,若让多多自己选择,他会选择哪条路呢?

篇5:天堂电影院 开头段落分析

关键词:电影符号,天堂口,意象

《天堂口》于2007年上映, 该电影翻拍自吴宇森早年经典作品《喋血街头》, 它讲述的是上海市郊贫困小村落感情很好的三兄弟到大上海闯荡的故事。影片由陈奕利导演。影片上映后来自网络一片评论声, 大部分是对该影片不满意。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对《喋血街头》——这部源自于吴宇森导演之前的作品的认可以及对该翻拍作品的期待。但是事实证明, 翻拍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担更大风险, 主要是观众的期待值和审美去向都在提高, 还有的是一种挑剔的观影心里。笔者就本片的电影意像进行分析, 其他方面不做探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具有符号性特点的意象进行分析 :

一、天堂口

电影的片名叫《天堂口》, 在该部影片中, 天堂口是一个既定的地点, 即一个大上海的歌舞厅。这是一个具象, 有舞台, 有歌舞女, 有歌声, 有热闹的人声嘈杂。这里充满了各种利欲诱惑, 杀伤危机, 有名誉, 有钱权。

这个地方是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的天堂 :歌女露露在这里想成为当红电影明星, 阿峰出入这里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 小虎在这里有他最原始的希望, 看漂亮姑娘, 尽管这些都是从哥哥大刚的描绘中所畅想的。大刚在这里, 想干出一番他所认定的事业, 尽管最后的命运仍以悲剧结束。

而另一个层面上, 在这个“天堂”里, 深处隐藏的是死亡。孙红雷扮演的洪哥是一个标准的黑社会老大形象, 尽管他打着一个投资电影的文化人形象, 但事实上他杀人不眨眼, 手下个个都是他的杀人工具, 其中就有大刚, 他对每个人都是残忍的。最后的命运也是逃脱不了被杀, 被取代, 大刚取代了他, 成为了另一个刽子手。天堂在这里是一个死亡和阴郁的代名词。

在影片的音乐中, 天堂也是有所旨意的。歌女露露一上场唱的歌曲《天堂口》再次将天堂推到观众的观影视线里 :“明明这里就是天堂的缺口”, “天堂在天堂梦里头”……这些似乎在铺垫和意味着, 她最终会走入真正的天堂。那么, 真正的天堂在哪里呢?

也许就在那个有着母亲, 有着家人, 有着祥和安静的家乡里。在影片中中, 就是一个叫做角门的贫困小村落, 他们回到了这里, 在这里享受安静, 享受未曾离开时的日子, 但是故事最后露露被大纲派人枪杀, 她到了另一个天堂。

天堂贯穿整个电影, 于多重形式存在, 使得观众在观影之后, 会记忆深刻于这个意向在每个环节的存在。也许, 这就是电影的特性所在, 它用多重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价值。

二、怀表

怀表在影片中贯穿始终, 它连接整个故事情感的转折变化。这块怀表在整个影片中串着一条主线 :即兄弟间的情谊。这个道具符号在影片中出现了四次, 每一次都是一个情感的转折点。

第一次是小虎生日, 大刚送给小虎的生日礼物。这是大刚想作为一个“惊喜”送出, 也是在这个时候, 他们兄弟三人决定一起去上海闯荡, “三个人在一起, 谁也不会丢下谁”, 这是最初的诺言。小虎把这块怀表视为珍宝, 与其说它只是一个记录时间的道具, 它更代表的是一种情感——相依为命的兄弟之情 ;

第二次是大刚准备执行洪哥的刺杀任务去杀马克和露露之前, 小虎的一段回忆里出现的。小虎拿出怀表, 以想家和母亲作为线索回忆这么多年以来两兄弟相依为命的经历, 这是对兄弟情感的再次确定, 但是隐约间也意味着这也将是一个情感的转折。确实是这样, 阿峰决定退出他们的行动, 前去营救马克和露露, 这两个人阿峰想保护。但是在大刚眼里, 执行杀人任务是他的宿命, 也是他内心开始变化的映照。在此过程中, 他为了他的目的, 不惜对阿峰开枪, 小虎情急之下为了保护阿峰对哥哥开了一枪, 自此, 大刚情感发生变化 ;

第三次出现是小虎回到天堂找哥哥大刚。而此时的大刚已杀了洪哥, 自己是天堂一把手, 他沿承了洪哥的心狠手辣。一句“我弟弟已经死了”, 小虎在绝望被拖出时候将怀表塞进了大刚的手里, 小虎被大刚处死, 在这里, 情感完全结束。物归了原主, 而内心情感是否还能延续下去呢, 也许这只有在他们的心里了。

第四次出现是大刚在坐等阿峰和马克报仇之前, 他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间, 仿佛这是一个情感的等待, 他等待的也许是对弟弟的愧疚赎回, 也许是一个解脱。影片最后, 阿峰在与大刚的生死对决中, 两个人对彼此都开了枪, 故事转向柔情节奏, 阿峰也是拿着掉落在地上的怀表, 回忆起了小虎, 回忆起了他们开始来上海的初衷。

怀表在影片中不仅串着的表本来所承载的意义——时间。它还代表着时间的变化转移带来的人物命运的变化。他们从一开始在角门的时候, 快乐的年轻三人, 安静生活, 心中有所牵挂和爱 ;到后来三人决定一起离开家乡, 闯荡上海 ;再到后面意见分歧,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标准都不一样 :阿峰不想在杀人的这条路上一走回不了头, 而大刚只想出人头地, 成为下一个“洪哥”, 小虎成了整个情感的牺牲品 ;再到最后反目成仇, 互相厮杀。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怀表都在见证, 也都在参与。怀表在这里还意味着生命、时间的流逝,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生命的消逝。每一个意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也有其特定环境下的指向。在这个影片中, 笔者理解的怀表是兄弟情感和时光的斗转星移。

三、菜粉粥

菜粉粥是阿峰爱吃的食物, 影片中首次出现是阿峰在家里, 和妹妹、病榻上的妈妈一起吃饭时, 他说他爱吃菜粉粥。这是一种什么具体食物, 没有具体交代。笔者认为, 影片中给了一个这样的意向, 是有着特殊含义的。

这是主人公阿峰念念不忘的食物, 更是一种情感, 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在来到了上海天堂之后, 几个兄弟在一起吃饭, 大刚问阿峰想吃什么的时候, 阿峰脱口而出, 有菜粉粥吗?大刚说, 在上海怎么会有菜粉粥呢?这是一个没有菜粉粥的城市, 那么对于阿峰来说, 这也是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地方。菜粉粥在上海没有, 只有在那个有母亲、有家的地方才有。菜粉粥在此象征的是那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其实在每个人心中, 都有那么一些东西是无法割舍的, 无论你的一生将在哪些地方奔波, 一些割舍不了的永远是割舍不了的。菜粉粥之于阿峰, 也是这个意义。

它还代表了阿峰极力坚守本真的性格。无论是在大上海怎么复杂的环境下, 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坚守的是离开家乡之前的那些爱好, 之于食物, 之于追求, 之于做人的原则。

四、其他意象

舞步 :影片开头素珍在跳舞, 阿峰和小虎在一旁欣赏, 小虎说素珍的身材好, 之前干煸, 现在丰满, 而阿峰却说, 那脚呢。“那才是女人最迷人的地方”。脚在这里似乎暗示着爱情的萌生。在后面的跳舞中, 他不小心踩了素珍, 再次在这里深化了情感。更是一种寻根情节, 脚最接地气, 最能代表一个真实的人, 因此在这里隐约象征的, 依然是阿峰那股本真的追求。

摄影棚 :阿峰带露露来到的一个地方, 就是摄影棚。成为当红明星是露露的梦想, 也正是这个梦想, 让她和马克一直苦苦地在纠结中留在洪哥身边。影棚里, 露露笑得灿烂。但是这始终只是一个幻觉, 就像电影本身就是一场全民幻觉的活动一样。所有在电影院观影的观众, 都是在一种集体幻觉的模式下去观影。那么这个摄影棚就是制造幻觉的地方。同样, 在这里, 阿峰给露露的梦想插上了幻想的现实, 但是终究是个幻想, 到最后都没有实现, 摄影棚是一个梦想象征的地方。

结语:

以上所分析的电影符号并不能代表整个影片的符号, 入画即信息, 在一整部电影里, 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意向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 而更多的影像意义是创作者所要追求的, 也是观赏者所需要理解的,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一个沟通的目的。电影本身意义在意通过影片与观众达到某种共鸣, 才能被认可, 好的影片也更应该是用更多的电影符号去诠释电影故事和电影主题。

参考文献

[1]齐隆壬.电影符号学[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2013.5

[2]张丛皞.裂变与映现——评影视新作《天堂口》[J].电影文学, 2008-05-20.

上一篇:关心的说说下一篇:2022虎年对联及春联横批100条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