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抒情散文

2024-04-10

万家灯火抒情散文(精选12篇)

篇1:万家灯火抒情散文

灯火阑珊处的牵念抒情散文

红尘来去一场梦,陌路相逢遇知音;携手同行共哀乐,牵念在心阑珊处。

如果牵念能够给你带来温暖,我愿意在每个夜的阑珊处,将你深深牵在心里。如果,挂念也是一种祝福,我愿意在每个晨露未干的时候,默默念着你的名字。就算今生无缘相见,你在我的心中,却已驻足。--题记

细雨绵绵,窗外景色一片朦胧。寒风轻轻掠过,纱幔随风起舞。远处传来雷公阵阵的低吼,如静夜中低沉的鼓声,为寂寞的夜的旋律伴奏。昏暗的灯光下,习惯了在人们宿睡未醒的时辰,浅尝一杯浓郁的咖啡,让那甘苦掺杂的脓液,暖暖的流遍全身,就像你无声的祝福,温暖了我的心扉。牵挂,随着悠扬轻柔的音乐,一丝丝地由心底升起,在身体里游走。

如此宁静的深夜,如此寂寞的心灵,情不自禁的想起远方的你。为何总是在临辰时分,无声的放飞思绪,任它随着雨点散落了满地,散落在每个角落?想你,就在这暴雨侵袭后的夜晚。经过豪雨洗礼过的大地,随着红绿灯的转变,闪着红、橙、绿的倒影,仿似天上缺席的陨石,坠落在冰冷的地上。多少足迹,为雨水冲洗,消失的无影无踪。然而,你在我心中留下的足迹,却是清晰可见。

无言的天空,似乎在酝酿下一场的暴风雨。赤红的晚霞蜂涌而至,铺天盖地的弥漫在夜空。微微细雨里,我寻觅着那浅浅的回忆,想你,此刻是不是也在冰冻的冬夜里,挂念着我?想你,是否一如既往的将心灵的思维敲击成铿锵的絮语,数说着那若隐若现的忧愁?分不清是感激还是感动,下垂的双眸总是闪着淡淡的泪珠。当时光一点一滴无情的流逝,我听见风中有你轻微的叹息,如诗歌般溢满了几许柔情;我看见你眼角闪着晶莹的泪光,如你的文字那么清澈,那么动人。诉不尽的感激,道不尽的感动,牵念,随着夜的深沉,沉淀在心底最深的一处。冰冷无语的屏幕,是我抒发情感最佳的良伴;寂静无言的深夜,是我倾尽心语最佳的伙伴;于是我只好用文字敲出对你的牵念,托晚风为我传达无限的祝福。

想我这些日子来,多少次守候在深邃的黑夜里,让皱摺的记忆吞噬了自己,或心酸、或悲痛、或情牵,或断肠,每一页泛黄的日记,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往事。背着一副重担,步履蹒跚的走过孤单的岁月,漫过寂寞的时光。泪水,在脸上纵横交错,染白了双鬓。或许,这只是上天给我的一个考验;或许,这是我前世遗留的厄难。而你,似昙花一现,绚丽,柔和,扣住我的心房,牵住我的心,将我带到微有曙光的地方。我们仿佛一起经历了一场风雪,在患难中巩固了彼此的情谊。

不知何时开始,喜欢这样的寂静,爱上晨露的气息。当每个人还在幽幽的梦帘里,独自坐在沙发上,凭栏倚窗的任由思绪如天马行空的奔驰,默默地静候晨曦的步伐,渐渐靠近。在这个时候,我可以安然的与文字为伴,我可以静静的想着遥远的你。望着那一格格的`充满温馨的文字,慢慢斟酌,细细体会,沉浸在字里行间,想着,究竟当中藏有多少关怀,多少心痛,多少期望。读你,就像细读一本精彩绝伦的好书,就像品尝醇厚的故乡茶,就像观赏一场感人至深的情节,欲罢不能。

好想好想,发送一个讯息,让它逗留在你的信箱,与你诉说衷情,将一颗撕扯的心,赤裸裸的摊在你的眼前。可是,你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你是那么的清丽脱俗,使我无法将自己污秽的心与你靠近。你曾经的嘘寒问暖,你留下的片言只语,总是不经意的在我耳际响起,勉励着我继续的前行。北风,徐徐吹过,放眼眺望,远处时而碰撞的云彩,擦出了火花,点亮了银河,仿佛是你执着火把,向我招手,为我导航。可我,却找不到那抹柔柔的月光,让我踏着它,向你奔去。

凌乱的思绪,无方向的蔓延,在漆黑的天空里摸索着,寻觅永无止尽的思念。细数光阴,匆匆岁月,恍然如梦。愿与你红尘作伴,用文字和你共渡人生旅程;愿与你携手相扶,以文字与你风雨同舟。愿,在每一个夜色渐浓,灯火阑珊处,你能感觉得到我对你的淡淡的牵念,深深的祝福。

篇2:万家灯火抒情散文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鹧鸪天》

红尘中,那深情的一瞥,你宛若前世的姻缘,蓦然闯进我的心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你我隔水相望,你歌我舞。舞尽这尘世的繁华,舞出人间的真情,舞出爱的呼唤!一切都在不言中!

铺开彩笺,轻抬玉碗,挥毫泼墨,涌出点点的思念。窗外桃花依旧笑春风,情郎不知何处去?

轻轻取下笛子,微启朱唇,《高山流水》的旋律,飘荡在空山水涧,那音符让小鸟儿也凝神精思,让白云也停止了游动,一切都寂静!只有那千古绝唱在绵绵不绝!

我一个温柔如水的女子,整日彳亍,奔走在山间,行走在高原。天山的雪莲映照出我的娇柔,皑皑的白雪衬出我的纯洁!没有泪水,只有微笑!让思念汇聚成小河,一直流淌进你的心田!

憧憬了无数你我的幸福生活,你写诗来我研磨,你吹笛我舞蹈,你耕田来我织衣!你写文来我诵读,想让大海见证我们爱的誓言,想让蓝天记住我们温馨的相伴!想让高山来传唱我们的相恋!

那日的相见,如电光火石一闪,照亮了我的心,是你,一定是你!绵绵的情诗从你的笔尖缓缓流淌,动人的情话酥软了我那颗跳动的心!屏住呼吸,仔细阅读,把每句情话都刻在脑海,一遍遍的沉吟!

若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闺房,青灯下一个白衣女子仍在执着的书写着对你的思念!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知道你也在思念,不是吗?那一树的.火红的枫叶,就是你滚烫的誓言!摘下一片,夹在唐诗宋词之间,让那些为爱痴狂的古人们,在上边写满爱的坚贞!

泪不曾落下,因为我温柔,但我很坚强!不到最后,我绝不认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对你的呼喊!月在天上人在地上,独饮美酒,把一切艰难险阻自己扛起来,谁能微笑到最后?

是缘分就不会错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我就是那颗最亮的星!如果你能回头,我定在灯火阑珊处等你!不见不散!让我们共同勾画那一低头的温柔!

但愿我们的爱情长久,千里共襌娟!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篇5:万家灯火时散文

凝望着窗外,校园里灯火通明,今晚的月好圆,是适合团圆的日子!

心中不觉生出疑问:此刻,我的爸爸妈妈还好吗?

记忆搜索,我似乎又回到了一个月前的今天,那晚我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放在床头,老爸走过来拎了拎我的行李,然后长叹道: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啊!

在老爸老妈的心里,我永远都是一个小孩子,是他心中的乖女儿,现如今,又要离开家,他们心中有着无尽的牵挂。

老爸是个木匠,他总是喜欢没事的时候找几块木头做几件像模像样的工艺品,然后摆放在客厅里的装饰墙上,有纯天然的木雕的,有被涂过油漆的……我跟妈妈也总是喜欢刺激他说:“你这东西又是什么山寨版的玩意儿?”然而,每次老爸总是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不要用你们那世俗的眼光来评价这些充满着艺术感的工艺品!”

听妈妈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爸爸也是班上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后来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退了学回家做木匠。

老爸老妈是在生产队里做工时认识的,那时,老爸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吃得饱,总是第一个到队里干活。因为老爸的勤劳踏实,因为老妈的温柔善良,因为月老的安排,爸妈也跟上了自由恋爱的步伐!

渐渐的,岁月的年轮压榨着每个人!我们长大了,爸妈却老了许多。

记得上次握着爸爸的那双大手时,我顿时感觉粗糙了许多,妈妈的额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生活是那样的不容易,看着爸妈这样辛辛苦苦的操劳着,无怨无悔的`付出着,我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回报!

有时,或许一句简短的问候,也会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好久没回家,家里还忙吗?爸爸妈妈,永远是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好久没回家,家里还好吗?妈妈唱的摇篮曲,时常在我梦中听见了。

万家灯火时,我站在窗台前,寻找着属于我们的那栋“幸福小区”,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说:“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妈妈的身体一直是我最大的牵挂;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只想让爸爸看看都市的繁华;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是想让爸妈早点享享清福啊!”

篇6:夜,有灯火散文

朋友们都去参加聚会了,可是,她,被禁足了.

夜是这样黑,这样深,四周象有无数窥探的眼睛,黑夜,就象永无止境一样.

一盏灯,一滴香,一把吉它,一个书架,一瓶面霜,一支唇彩,一扇窗,一个发呆的人.

AMANDA叹一口气,觉得时光是如此缓慢,令人疲倦和乏味.

她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感知,那情景,就如同,一个人在黑夜行走,前方有灯火,而周围全是黑暗.你唯一能做的,唯一想做的,就是穿越黑暗,到达那一盏灯火的地方.

可是,对她来说,就象是海市蜃楼,一盏灯的地方,就是她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她似乎对一切人和事都失去了兴趣.时间,不存在,光线,或明或暗,不重要,别人对她讲话,她总是要晚一会才能察觉,说什么,无意义,谁说的,不重要.房间的温度正适宜.她唯一需要的只是音乐,音乐,音乐.那忘掉一切的音乐,也让她忘掉了所有.

就仿佛时间的缓缓流淌.如果说音乐也是有香气的,那这种香,就一定是浓郁,温醇,既有草木清香,也有...低度酒精,用长久的时间去酝酿储藏.我不善于形容香气,总之让人昏昏欲醉.

如果说感觉是有颜色的,那这种颜色一定以黑色为底色,黑是黑夜的黑,暖暖的,热热的.,浓醇得透亮,象香气缭绕,看得见轻轻的烟雾,有火,我不善于形容火,因为那是我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果选择是什么火,也许是炭火罢,半明半暗之间,透着暧昧的气息.

就算我于你是确信无疑至平淡无奇,你于我也仍是暧昧.

篇7:灯火优美散文

于午夜的静谧中颤栗,神伤偷看, 败落枝头,残风楼台。冷寂冤魂在历史隧道中穿梭,冷凝一轮明月,凋零汗青的花香,飞跃亮耀的倩影遮住了夜的星光。那一忧伤,唱醒了清净,侵入灵魂深处。孤方的夜风冰冷了硬般般的尘世,寻不回远古的东篱采菊。姑且让心灵在枯叶烂泥中无助挣扎,断桥泪荷边,留不住匆匆的脚步,或是哀哀的沉痛洒落满地,无情冻结在无为人知的角落里。或许,这才是她的角色。在风中,她默然。

雨露多情,润湿了情愫花瓣,红尘那边,忘记了应有的孤影自赏。断桥流水,载满幽怨月色让孤夜梦衣华赏,绵绵不尽在茫茫的空虚里,流不断,流不竭。远方灯火下巧小的人儿,几度跑进我甜香的梦里,和弦琴声相问,浪漫了距离的悠长。簌风追随,嬉戏间,你欣然一笑,玫瑰花般鲜妍。

不忆小乔出嫁灰飞烟灭,飘散的双眸在寒风里浅唱,情伤在晓夜的微寒,重重烟水端正了河畔边柳絮的纷扬,朦胧里镌刻你的容颜。记忆里的信誓旦旦,抹不掉凄怆的晓风残夜,在夜里轻轻的哀叹,相问内心沧桑。贪恋在文字的个性浪漫里,醉在情书的天荒地老中,锦瑟繁华一刹,苦涩的相思终是千山暮雪,留在了最后的厮守里。难料,笑靥无双洒落幸福的味道,悠哉喜鹊群里,美妙的星宿里。

寒霜幽梦,灯火处,谁琴唱一首情伤的惆怅?岁月横流,带走了曾经冲动矫情,销声匿迹在风火里,没有惋惜的头绪。情到深处,流星自醉,点点灿灿,得不到惊喜的捕捉,怨恨谁?断桥边感伤,激荡泪荷,那一份沉郁,叩击负重低垂,任凭流水的肆意。我暮色里文笔,没有意境的晚霞,天空边,停留的单是重重的思念。谁人在生命的缝隙里偷看你为我落成的泪池,我在归来的风筝下喟叹,残恋的歌谣把黑夜埋葬,埋葬在更难忘的记忆片地。

我在人群中与缘分赛跑,注意着枝桠上成行的诗词,而你娇婉雾霭的离伤,把碎片浓墨成文,轮回碧落成月光里的影绰星光。缘分未央,虚设的良辰美景宿命难堪。冬风侵蚀,落叶成残,瞬忽间落成变幻的脸庞。两行相思泪,忘记了那时的浪漫诗章。混淆了的墨阳,我寻不回倩影的过往。万丈愁肠比黄花,等不及萧萧零落就带来一地忧伤。怪我一纸情长,于映湿的思念辗转中期盼。渐行忘记的过往铺成一片寂然,你所在的远方萧瑟朦胧,摸不清我清晰的情长。抑是幽梦,归去,茫长,那支哀唱的失望无法释然。

篇8: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9:在抒情中散文着

它不是掷地有声的交响乐,也不是断人魂肠的二胡曲,你不能否认的是,在这样一部轻松愉悦的五分钟短片里,氤氲着亲切而又温软的挚情,悠扬而又清澈的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虽然与Michael Dudok De Wit的《父与女》——这部数年前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相比,《透明回忆》没有那份凝重和深远。作者完全是在一个欢快的基调中完成的作品。但是二者的确同有着那一份浓郁的抒情,这种气息并不足以使你大喜大悲,却是情至深时最远最美的流露。

回忆是什么颜色的?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周晶丝的透明回忆,似乎是一个童话般的梦境,也许,她是那个带你穿越梦境的爱丽丝,在这段步履轻松的穿越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妈妈。super女一号

我们习惯叫她丝儿,她有一张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丝儿的成长里,有妈妈很大一部分的影响。画画,是妈妈常常用来与她沟通的方式。这些画为丝儿讲了很多的故事,也把普通家长可能会出现的唠叨变成有趣的画面使她牢记在心。比如看到丝儿小时吮手指头的习惯,妈妈会画一个爱吃手的小孩,然后手上有很多的虫子,虫子在小孩吃手的时候就被吃到肚子里去了(这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妈妈画的《做生意》里,猪先生和猪太太是卖冰糖葫芦的,但很不讲卫生,后来改正过来了,大家一起到河里洗了个干净的澡,皆大欢喜。非常生动有趣,从故事到形象设计都是妈妈自己完成,这种连环画、小人书的形式不能不说成为日后丝儿学动画的一个或多或少的影响。

super妈妈从小就有做画画日记的习惯。《一个快乐的暑假》是妈妈年幼时去北戴河玩的时候画的,当时妈妈甚至把它做成了一本小人书,连出版社的名字都有:小人书出版社,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去自己全部包揽(想来颇有些导演的潜力呢)。也许妈妈并不会教丝儿诸如素描、色彩等造型方面的严格训练,但是却给丝儿留下了特别美好欢乐的绘画记忆。“有乐趣、有意思,不用想什么技法啊、规则啊什么的。”这些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童画、连环画,为丝儿的长大(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营造了一个最佳的空间。在她的作品里一直出现的,就是“与母亲一起画画,并且在这样的行为中进行着我们之间的交流”。

透明的四个颜色

全片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主线定下后,接下来是一些结构的划分。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段落,最后反复的修改,又进行了很多的忍痛大删节,精简为四个部分,也就是片中四个主要的颜色:黄、蓝、红、绿。这也是为了画面的颜色更加鲜明,充满动感。虽然人物是透明的,但这些美丽的底色烘托了整个的氛围,也成为回忆和真实中的纽带,而这也铺下了人物年龄的变化、时间的更迭这条辅线。

从小时候的嫩黄,懵懂的看着妈妈在画画;到充满了想象和膨胀的年龄——红色部分,与妈妈一起画画;进入到安静的蓝色,又暗含着成长中妈妈对女儿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的影响。时间缓缓的移动,女儿长大了,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再回到母亲身边时……没有变的是,她仍像对待幼儿时的我那样上前抱住我,亲吻我。”这醉人的吻是片中不断出现的情绪号码,仿佛一段音乐中轻快而又不时出现的某一个音符。绿色和黄色有些首尾呼应,都是那种比较温馨的味道,第一部分那暖暖的黄色是妈妈照顾着女儿,到了绿色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再年轻。似乎是角色的悄然互换,这个时候长大了的女儿在妈妈熟睡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甜蜜芬芳的吻(妈妈此时一定睡得很香甜)。“这些穿过时间的透明的回忆,已不再是过去的真实,而它留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形散而神不散

2003年底到2004年底,是一个从最初的创意到技术制作、再到整体调整完成整个片子的过程。

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也是丝儿的丈夫李卓与她共同完成的,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自然、纯真的天性,也是很好的工作伙伴。在同样自然、纯真的作品里,他们并没有玩什么特殊的眩技,用过的软件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东:背景着色在电脑上完成,简单朴素,通过photoshop与painter两个绘图软件的结合运用,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后期合成上也不过是通过premiere与AE结合运用来完成的。手绘却功不可没,片中人物形象的原画与动画全部运用这个方式。在这个基础上,两边的妈妈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一些画稿的描绘,那些线条因为有妈妈们的加入,也有了一份浓浓的深情。

本来有很多的镜头是实拍组成的,其中有一段是和妈妈在树林里坐着,阳光暖烘烘的,叶子哗哗啦啦的响着,树影在轻轻地晃动,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是,为了与整个结构很好的结合,还是cut掉了,最后精选了两个符合大结构的精彩部分:开头的一个树林的景和最后一个和妈妈一起远去的背影。首尾实拍树林背景的呼应,使作品完满和清晰。

声音的制作上没有太多的条件,除了片尾出字幕的那段音乐是一个朋友帮助创作的,其他都是根据结构和情绪,选择了一些现成的音乐来进行组合,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没有影响到整个片子的气氛。人物没有什么语言,其中的“咿咿呀呀”声音是丝儿发出来的,很有趣,不禁又想起她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

篇10:灯火优美散文

便没有了那么多的期艾与 幽怨

内心会变的

深沉,宁静 ,踏实 ,安顿

甚至很多时候

他们能感受到彼此的心跳

而尽管彼此距离遥远

宁静的夜

心灵相互注视着

那是一种不为他人所知的默契

大多的时候

语言与心中的感觉之间

总有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

略显乏味与无力

而这一刻

神却闭上了眼睛

开始了微笑

不必细语轻喃

却只需伸出手

揽你入怀

就会有一种温暖

在彼此的心中流淌

此刻

时钟不在跳动

美丽的世界

也仿佛开始了静止

灵魂相拥

篇11:灯火阑珊处散文

飞机徐徐降落,灯火阑珊的深圳,渐渐清晰起来。

时空,宛如在手的一面放大镜,缓缓推移,微妙地改变着万物在眼中的投影和角度。刚才,还在万米高空俯望这一片星光闪烁的地上银河,此刻,我却好像一只印爪尘埃的飞鸟,望着离地的飞机向天河奔去,一眨眼,它就像流星一样消失在浩瀚的夜空,

脚尖着地之际,无意间瞟了一眼刚刚打开的手机,0点过25分。短短一个小时之内,我从地球的北纬41度跨越到了北纬22度,穿梭如星际飞行。如此精彩神奇的时空演绎,在现代人眼里,已算不得什么新鲜事情,但我还是禁不住有些感慨和觉得新奇。迎面扑来的热风中,带着海洋性季风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和家乡湿润性季风的味道颇有些不同,教我兴奋。

一阵喧嚣和忙碌,呼朋引伴、照顾行李、寻找出口。直到随着人群陀螺般涌出机场、踏上迎候的考斯特后,我才再次获得一种安定感,心绪也逐渐安静下来。透过映着对面街道灿烂灯光的车窗玻璃,看到幽蓝的天空高悬着一轮朗月,皎洁的月光将夜空衬托得澄澈如海,几缕白纱般的云朵在月下缓缓飘过,如在身侧头顶,给人想伸手去抓的感觉,远不似故乡的云朵总是那样遥远。原本以为大城市的天空都会罩上阴霾,没有想到月光下的深圳会这样美。显然,习惯性的常识判断,让我再次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因为还有一段路程方能到达住处,干脆贴着车窗,任由自己的眼睛去钓这座城市的夜景,路旁的榕树生长得格外洒脱,浓密的枝叶泼墨一样蔓延,比之故乡树影的挺拔更多了几份不羁。

2:“天上人间”的瞬间记忆

记得还在飞机上的时候,有某一个短暂的时刻,我似乎陷入了一段沉思,或者是做了一个梦。

梦里的我变成了一只小鸟,因为贪恋与云朵的嬉戏和对星光的追逐,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当翅膀疲倦、想起温暖的窝巢之际,天地已陷入一片昏暗,夜风四起,地面闪烁的灯火星星点点。俯瞰着这个被人称之为人间的地方,我失了归途。只能不停地振翅盘旋,直至翅膀变得僵硬,不由自主往下坠落……

猛然清醒过来,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实。

我的清醒是因为一阵吃吃的笑声。这是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声。他的声音里稚气十足,纯净无邪。谁都听得出,这是没有经过时光打磨、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声音。他就坐在前三排F位置上,约摸十岁,正津津有味地仰头盯着屏幕里的电影画面。画面里周星驰怪模怪样的整蛊场景,令人捧腹,我也禁不住莞尔。其实我很想大声笑出来,但是怕被异样的眼光刺痛,而孩子不怕。坐在我旁边的是个中年人,看上去就是那种走南闯北、富有见识、遇事波澜不兴的人,他从上飞机开始,就熟练地向窈窕美丽的空姐要了一条毛毯,然后闭眼仰卧,呼呼大睡。和他相比,我肯定有点孩子气,眼光不停地扫来扫去,看窗外的一片黑暗,看地上掠过的一片片灯火,看不相识的人如何搭讪聊天。

空姐的声音听起来很美妙,身材也很迷人,只是声音里带着过多程式化的东西,像工厂里加工出来的蜂蜜,只剩下甜味,是那种抵达不了心底的甜味。偶尔,她还会在你面前晃悠一下什么东西,似乎是在向你推荐什么。如果你正闭目养神,她就会礼貌地走过去。我一向反映迟钝,本来是怀着好奇的,但一睁眼,她的倩影就飘过去了。

忽然记忆丰子恺先生的《车厢社会》来,飞在天空的机舱之内何尝不是一个社会。为吸引眼球,我称之为“天上人间”!

3:梦里,我与幸福握手

沉迷在逼仄的生活里久了,幸福和安宁也会呈现一种疲软状态。

虽然已渐渐步入中年,但有时还会想着像笼中的小鸟一样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然而这次飞出来,却不是自由的单飞,而是借助群鸟翅膀产生的雁阵效应,才来到这里。考察行程安排得很满,正值酷暑,几天转下来,脑际纷乱的思绪似乎要溢出来。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以她宽阔的街道、高度的绿化、林立的高楼以及诸多最富盛名的建筑和企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知道,无论印象多么深刻,不久以后,在这个城市经历的一切,都会被琐碎的生活细节慢慢覆盖掩埋起来,成为遥远的记忆。年轻时代,我一度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向往,是因为一个少年时期有着朦胧好感的女孩。临行前,妻子调侃说,好了,这下终于可以见到梦中情人了。我说,你见过我们乡下被剪了羽毛的公鸡没有,连个灶台也飞不上了。和你生活这么多年,羽毛早被你剪得差不多了。

妻子得意的笑,从发梢直流到脚底。

趁着空暇,还是约了一个朋友,他从老远的福田区冒着大雨跑来看我。我们曾经既是校友也是同事。年轻时,一同住过筒子楼,一同分享过情书,一同展望过作为未来的今天的情景。没想到十多年后,在各奔西东的情景下,竟以这样的方式相聚。我们在一家潮汕餐馆小酌了一番,之所以选择潮汕餐馆,是因为他的夫人是潮汕人。出于礼貌,我饶有兴味的品尝一下陌生的潮汕风味。酒酣耳热之际,谈起了曾经的时光,谈起了各自的家庭,谈起了中国和世界,当然,照例,也谈起了人类未来的前途。

篇12:蹄夹的灯火散文

糟心,竟然也写成一款游戏。主要是暗夜中的一豆灯火,明明灭灭,衬托出一个人内心的孤独。青灯黄卷,书与灯火是最佳拍档。适合一个人,秉烛夜游,以微光照亮前途之黑暗,火光越小,黑暗越深,内心的小宇宙越是强大,直至油尽灯枯,方可死心。

火,是介于肉身与灵魂之间的表达,沉默的事物在时间中沉默,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点燃自己,瞬间升腾起摇曳的火焰。那火焰是有眼睛的,睥睨一切黑暗,孤独面对无边的旷野。那火焰是有脚的,或者说有一双无形的翅膀,沿着事物柔软或者坚硬的外壳蔓延。我甚至能听见火的喘息,鼓胀着胸膛,肆意吐露心中的怨气、骨气与豪气,直到火焰熄灭,跳跃的灵魂骤然缩小,让你以为火根本不曾来过。

火焰对我的启蒙,在一个薄薄的暮色,冷硬的风吹打着村庄,摇撼着光秃秃的树。临近春节——我对春节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无非是一件新衣,无非是母亲炸了一土篮用于祭拜先祖与神灵的吃食,无非是急促或者寥落的鞭炮声——我对这些都提不起什么兴趣。村口在杀猪,一口猪的命运就是在猪圈中由少年长到盛年,屠夫胡三拿眼一瞟,嗯,够秤了,拿索子捆上。被五花大绑的猪知道去日无多,拼命叫喊。但命运就是这样,不管以什么理由抵抗,也不能摆脱死亡。

死亡或许是一朵炫彩的花儿,或许是火焰在熄灭之后的一缕青烟,沿着炊烟升起的方向,直抵云深处。我在等待,从童年到少年我陷入无尽的等待之中,我觉察出日子的漫长,我看见时间在村庄静止的模样,不变的土屋,不变的每个人土黄的那张脸,不变的悲悲喜喜,复制出每一个相似的昼与夜。杀完猪、分完肉之后的人群逐渐散去,我在空荡的土灶前逡巡,找到一只猪的蹄夹,找到一小块被泥土脏污的猪油,塞进蹄夹里,我从绽开缝的破棉袄袖子上撕下一条棉绒,做捻,点燃属于我自己的一盏灯火。

火光明灭,在我的生命之途我总能找到启蒙的灯火,亲人是散落在夜幕上的星子,每一个人在从大地上消失之后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枚星子,而后冷静地看我如何继续未竟的光阴。谷物是散落在大地上的火焰,每一粒都包含一个沉默的`火种,我们吞咽,我们除了填饱肚皮还会填饱一颗感恩的头颅,于是每个人都在顶着火光行走,替代草木走遍田野的每个角落。而今盛年的我,几乎每日都在坚持着艰难的写作,我不知道写作的具体指向,甚至到死也不会明白文学终究给我带来了什么——名利?荣光?小小收获之后的志得意满?都不是,我是把文字当作火焰的,每一个字都具有自身的光芒,排列、布局,渐成燎原之势,照亮我每一个孤独的夜深。

无疑,在寒冷的冬夜里拥有一盏摇曳的灯火是有着具体的温暖的。我脚步踟蹰,一只手拢住火焰,一只手捏着那只尚有温度的蹄夹。走过二大娘门前,二大娘刚从门口转身,她等了一辈子也没能等到那个结婚九天就被拉壮丁入伍的人,有人说去了台湾,有人说在东北一座山下战死,就地掩埋。走过四大爷门前,四大爷家的那堆粪在冬日里蒸腾冒着热气,四大爷是一个一辈子与庄稼厮守的人,除草、浇地,光着脊梁碾麦打场,最后用积攒下来的钱给自己做了一口柏木棺材,属于低调的奢华。

我在走到我家门前的时候,把燃烧的蹄夹放在身后,老祖母一眼看出端倪,哄骗我说玩火尿裤裆,然后一把把我拽进怀里,乡村的夜算是正式开场。

北方信奉萨满的民族,视火为神灵,传说一个人早起烤火,因肆意捣动触犯了火神。后来无论家搬到哪里,用尽各种办法也生不起火。请萨满,萨满在旷野上点燃篝火,这时的火焰通灵,在萨满的舞动中肃穆、圣洁,极具威严。火是要告诉人们,在这个薄凉的世界上只有我才能给予你们无尽的温暖,只有我才能呵护村庄与生灵。我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在豆大的火焰中看见尘世的寒冷与孤独,大火炉出现了,圣诞树出现了,最后一根火柴照亮了全世界,小女孩看见了奶奶——这是大年夜,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刻,一扇扇透着光明的窗子却容不下一位孤单的女孩。

这时的火无疑是一粒粒闪烁的圣火,在给予人世最后一点温暖之后,照亮世间的丑陋与不堪。

正月初七送火神,我在记载火神的资料中看见分歧,一说祝融居住在南方的尽头衡山,是他传下火种,教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一说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离我们村不远的商丘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先驱者。第三种说法更接近事情的真相,是说祝融原本是燧人氏的后裔,燧人氏发明火,祝融薪火相传,由此大地上的村庄进入漫长的农耕文明。

上一篇:有创意的汽车杂志画报广告词下一篇:2016年远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