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

2024-05-11

吸引人才(共6篇)

篇1:吸引人才

关于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反馈

无论什么领域,其发展都是靠人来推动,人才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吸引和留住人才就是发展的关键。我市高度重视人才智力的引进和使用工作,倾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和服务环境,积极吸纳、引进优秀人才来秦创新创业,为人才实现理想搭建平台,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不断完善人才体制机制 通过对京津地区及其他省市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研究,对我市人才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汇总,针对我市现行人才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完善,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出台契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开发员工潜能,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出台有利于释放引进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同时注重非物质奖励,提高待遇,体验认同感。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现有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若干规定》《秦皇岛市市管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技术平台,给予10-40万元资金扶持,对国家、省级引才引技项目给予经费资助。对市管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在人才津贴、职称评聘、科研立项、生活安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二是围绕吸引和留住人才,先后出台了《秦皇岛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企业引进京津人才智力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明确了奖励标准和保障措施。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引进机制。适度扩大人才优惠政策的惠及面,重点在人才创业用地、项目资助、金融支持、财税优惠、收入分配、股权激励、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凸显我市引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凝聚力。在充分调研、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谋划起草了“港城英才计划”,进一步优化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激励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

二、牵头抓总,明确目标,突出党管人才原则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工作要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工程,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稳步推进十项重点人才工程开展,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落实中央“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做好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科研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形成一系列产学研联盟,构建人才培养链、供应链。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建立人社、科技、发改等部门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把重点项目建设与人才引进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在建、拟建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实行主动跟踪服务,随时了解掌握人才需求情况,采取定期组团参加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人才猎头、网络寻聘等多种形式引进急需人才,提升人才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力度,逐步形成项目与人才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的良好局面。

三、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全方位引进人才智力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医养结合、会议会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人才项目载体,促进同高层次人才的对接。

一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引进与京津全面对接,建立京津高端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平台。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院校为依托的原则,全面对接京津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组织开展与央、京津企业对接活动,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我市同京津地区的合作力度。依托清华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发挥清华引智基地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与清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开发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批人才载体,以项目为载体招才育智,大力引进高校优势资源,建立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智能装备研究院等高校的大学孵化器,成为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基地。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推进院士与企业、学院的对接活动,促成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三是抓住暑期我市组织承办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中组部专家休假、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省管优秀专家休养、市科技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有利契机,在做好相关组织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协调,建立高端智力柔性引进的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博士专家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团体的联谊沟通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同外地高层次人才团体开展各项交流合作,结合各自专业和主研方向,积极主动加强联系沟通,引入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科研成果在秦落户转化。

四、创新机制,完善服务,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生活、工作提供优质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协调电视台、报社等单位采取政策解读、事迹报道、经验介绍等方式,在各种媒体集中展示我市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各行业领域人才发挥的巨大作用。协调市编办、市人社局等单位成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畅通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对人才从政治上关心,优先推荐入党,扩大引进人才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优先参政议政,加快相关工作推进力度,确保优惠人才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为企业引才和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建立了“秦皇岛人才”微信公众号及“博士专家联谊会”微信交流群等,沟通更方便,贴近人才,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各类人才做好服务工作,进一步营造了“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

篇2:吸引人才

韩国这些年来的发展,与韩国重视人才有关。韩国早年的人才外流,主要是由于大批留学人员学成不归而引起的,这一点与中国类似。1946年,韩国留学人数仅有16名,到2003年,则增长到了近16万人。20世纪50-70年代中的14年中,韩国留学生回归率仅6%,1968年,韩国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成不归者甚至达到八九成。[1]就美国而言,自1970年美国人口统计第一次将韩国人列入亚洲人集团起,到1980年,韩国人数从

7.1万增长到35.7万,以400%的高增长比率成为增速最快的移民群体,而韩国总人口也仅有5000万左右。1985-1987年是韩国人的移民高峰,每年到美国的韩国人有3.5万之多,此时只有墨西哥人和菲律宾人处于这一水平。到1990年,美籍韩国人口在10年中再次迅速增长,增长率超过124%,人数达到80万。目前,韩国人是在美的第五大亚洲人集团。[2]

近年来,为吸引人才回归,韩国所实施的措施非常多。具有韩国特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建设科技基地,制定各种科技计划

20世纪70年代,韩国建立了韩国科学院,各理工科大学和研究生院也掀起了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的热潮。同一时期创建的大德研究城,则吸引并容纳了大量科研人员,仅海外归来的博士就有两千多名,被誉为“韩国科学技术的麦加”和“韩国的硅谷”,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基地。这些研究院或研究城,在人才吸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为充分利用海外高级人才、提高本国科技水平,韩国政府实施并资助了“长期回国计划”、“临时回归计划”、“外国学者访问计划”以及“科技工作计划”等。政府管辖的一些战略性科研机构也纷纷制订了吸引人才回国的计划。在韩国制定的众多科技计划中,最值得一提的是“G-7”高科技研究与开发计划,它旨在使韩国于21世纪初跻身世界先进科技强国之列。这一计划确定14项技术为主攻目标,在10年间投资62.5亿美元,以确保到2000年使韩国拥有15万名高级科研人员,其中10%具有世界最高水平。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又及时推出“两万美元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综合对策”,立项培养1万名新一代成长动力人才。2004年,韩国更是举行了声势浩大、全民参与的“科学韩国”活动。

2.建立国际高层次人才网络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韩国科学家和工程师陆续从国外回归,为韩国提供了科学技术界有关权威信息。以此信息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教育部在美国和欧洲组织了韩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专业协会,80年代又在日本和加拿大成立了类似协会,80年代末又把这些协会扩张到中国和俄罗斯。

在这些组织成立前后,韩国政府都给予了大力资助和支持,每年还帮助组织当地韩裔会员召开研讨会等。在政府支援下,这些协会在德国和美国还购买了办公楼。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又建立了海外人员数据库,这些个人资料对韩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公立和私立)开放,据此,大学或机构就可以在需要时快速锁定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人才专长。总而言之,这些组织不仅是未来人才回归的人才库,也是国际联络的联络站,还是科学技术信息的交换场所。

3.贯彻研究人员优先原则,重视科技奖励

为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韩国在实践中贯彻研究人员优先原则,近几年逐年增加科研开发经费。此项经费所占GDP比例,已从1995年的2%提高到2000年的5%,2010年还将提升至6.7%。

韩国重视科技奖励,设立的奖励制度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总统奖”和“韩国科技大奖”最具权威性。每年总统会亲自颁发4项“总统奖”,即科学奖、技术奖、技能奖和科技服务奖,奖励对象广及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1986年,每项奖金就有500万韩元。1985年设立的“韩国科技大奖”,对有重大发明者,除给予荣誉表彰外,还发给奖金3500万韩元。同时,任命获奖者为终身研究员,保证其研究所需经费,每年允许其参加一两次国际学术会议,本人和家属还可享受医疗、就业、就学等多种特殊待遇,甚至还将其事迹拍成电影,以褒奖并激励他人。韩国科技部在1996年设立“青年科技工作者奖”,奖励理工科研究领域35岁以下、成绩突出的青年研究人员。门类众多的科技奖励,极大地激励着留学回国人员为国家而努力工作。[3]

4.吸引方式灵活,或定居或暂居,或合作或信息交流

对所要吸引人才的标准,韩国作了明确规定:具有韩国血统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并至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过去5年内至少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5篇以上专业论文。韩国对回归人才界定虽然严格,但吸引他们回归的方式却灵活多样,显示了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将目光瞄准了居留海外的韩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对其设定的吸引方式灵活多样。回国人员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可长或短,允许永久定居,也可暂时回来;同时允许海外人才回国后保留外国国籍;对暂时不愿回国的学者,则动员其回国搞短期科研项目,开展各种学术合作,为韩国提供各方面的信息。由此,保证更广泛地利用各领域人才,使其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5.加强科技外交,推进国际合作

自20世纪80年代起,韩国就不断加强科技外交,以推进国际合作。一是与外国联合建立研究机构,二是主动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三是吸引外国在韩国建立研究机构。1989年韩国同美国建立了“研究共同体”,1992年又与美国签订了新的科技协定和“保护专利秘密协定”。同年,还与美国建立“韩美科技财团”,以支持双方的科技合作,并确定了7项共同研究课题。除每年向美国派遣大批留学生外,韩国还有目的地选送专家和教授到美国学习科学技术。在与外国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或在合资经营的同时,派出大批科技人员向转让技术的有关国家学习,或聘请外国专家训练在本地工作的科技人员。

韩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在海外设立研究中心,大学优秀研究中心也在海外设立了科学合作中心。这些设在外国的工厂、公司和研究机构,尽量聘用外国专家和在国外的韩国人才,成为韩国吸聚人才的中心。2004年2月,三星公司在杭州宣布,将在中国设立芯片研发中心,计划在中国雇用100名高校毕业生。

另外,韩国与世界各国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在韩建立研究机构。

2004年3月8日,美国英特尔公司声明已在韩国设立研究开发中心,以开发无线通信技术和数码技术的相关产品。时任韩国信息通信部次官的金彰坤同一天表示:“年内计划引进6家国外IT一流企业到韩国开设研发中心。”2004年4月,巴斯德研究所(法国最大的生物研究所,国际医药巨头)在韩国举行揭牌仪式,从下半年开始,招聘国际最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技术工作者,采取国内外合作研究的方式开展具体的科研工作。为了促进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韩国2004年计划成立专项“国际共同研发基金”,投入上千亿韩元,以便让外国IT企业与国内企业及研究所进行共同研究,并承诺外国企业单独开发的知识产权将100%归外企所有。

6.向海归提供优厚物质待遇

在经济激励方面,韩国还向回国人员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在政府支持下,韩国科技研究所大胆地实行新的工资标准,回国人员每月可得到250-400美元的工资,在当时韩国人均月工资只有50美元的情况下,这个数字极具吸引力,虽然远远比不上海归人才在国外的收入,但却高于某些国会议员和政府部长的收入。有些私人企业给予回国人才更高的报酬,除基本工资外,还设立博士津贴、硕士津贴等,此外,还向回国者提供回国所需的搬家费,提供免费住房、子女教育津贴、国内交通津贴,并允许海外自由旅行,等等。

7.出台一系列法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韩国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推行相关法律保护,创造与吸引人才大主题相配套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此,韩国政府相继出台了“韩国科技研究所援助法”、“科技成就法”、“技术开发促进法”、“工程技术人员晋升法”等一系列法律条例,将保护与促进科技、人才发展上升到法律高度,从宏观环境为争取科技人才回归创造了动力。

篇3:运用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一、物质激励在所有激励机制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 鼓励职工工作。目前油田在人才使用培养方面, 使用不使用物质激励, 已不是主要问题, 如何运用物质激励, 更好地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 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油田当前实际, 在对优秀人才实施物质激励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物质激励要体现注重效率, 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 只要他们为油田创造了效益, 就应视作创造了价值, 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其次是要体现出强刺激的原则, 物质激励就是设计奖励与监督的机制, 而这种结构因绩效不同出现差异, 要与其业绩与成果相匹配。但让优秀人才和其他人员觉得奖励的金额值得去努力, 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 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物质激励要体现价值中利和非道德化的原则。以前社会上经常出现获取最高奖金捐献的做法, 在我们油田大家也见怪不怪, 当选先进获得奖金请大家吃一餐的做法, 这些现象事实上就是人们对物质激励一种平均主义观念上的体现。针对这种环境, 我们油田有关部门, 对那些辛苦工作, 做出成绩、不计报酬的人才, 既要肯定他们的奉献精神, 又要说明给予他们的高报酬的合理性, 鼓励他们接受应该接受的物质奖励。

二、目标激励对激发人才成就感有明显的作用

目标激励, 就是通过设立适当的工作目标, 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以通过努力完成目标。在运用目标激励时, 应注意把油田、油田所属单位的整体目标与个人承担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使各方面的人才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 为油田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目标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往往取决于人才对目标的认可度和承认度, 是目标激励能否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 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短期目标容易提高人们对目标的认可度和希望值。每实现一个目标, 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会鼓励人去实现新的目标。比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 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 并在可能的条件下, 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 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 领导可以考虑用轮换制来增加职工的新奇性和积极性。

2、有适度的挑战目标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一旦实现一些重大科研课题和勘探开发的突破, 就会使人产生出成就感。当然针对不同性格人才, 应该合理地确定目标的难易程度。

3、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越接近, 越能产生激励作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 当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 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 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 公司的员工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 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4、各类人才参与制定的工作目标。既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责任, 同时有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实现后的满足感, 此时的激励作用往往比预想的更好。

三、情绪激励是留住人才不可缺少的手段

情绪激励是各级领导、相关部门通过对人才的关心、尊重、理解、信任, 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情绪, 双方产生真实的感情, 从而产生更大的工作热情。

另外, 恰如其分地运用批评和表扬, 对调节各类人才的思想情绪, 使他们朝着有利于工作的方向发展, 也是十分必要的, 批评和表扬不但能塑造和改善人的形象, 而且给予人教育和帮助, 导致新的成功和产生更大的绩效。

四、体现个人精神的激励是一种非物质激励

在一定条件下, 有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利益驱动, 而大部分人支配他们行为的因素既有事业心, 更大程度上是社会地位与价值、个人荣誉等非物质的东西, 所以带有个人精神的激励效果十分明显。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学后, 他所在的伯克莱分校给予他的既不是美元, 也不是洋房、汽车, 而是给予他一个学校最好的停车位, 并在停车位上写上“永久教授丁肇中”, 这使他特别高兴。目前我们油田许多高素质的人才中, 他们看中的并不是金钱, 更重要的往往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及所应有的社会地位。

五、机会激励能长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机会激励, 就是给人一种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的机会。这其中的机会包括很多内容, 如给人们提高的进修机会;给人参与决策的参与机会;给人授权的权力机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匹配的机会等。这能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好的发挥, 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在机会激励中, 合理授权, 给予不同人才独立行使权力的机会, 对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油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在优秀人才的管理使用上, 切忌不要管得太具体, 要大胆放权,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目前油田各类人才在单位发挥“参谋”作用的机会多, 行使决策的机会少, 尤其是各类专业人才, 多数是单位领导决策理论的主要来源。他们的一些好想法, 丰富的知识, 在相关领域中一些独特的见解都是各单位领导决策时的主要依据, 而这些想法、知识见解, 都是领导决策的意见。与其征求意见, 不如让他们直接参与决策, 给他们提供管理与技术方面的决策机会, 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承诺感, 使他们不但主动考虑技术措施, 还要主动关心实现技术措施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主动做好各个环节中的工作。

摘要:在人才培养、使用过程中, 激励机制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措施。这种机制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激励机制,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情绪激励,个人精神

参考文献

[1]、徐云芳, 浅谈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人力资源, 2005

篇4:企业吸引人才的诱饵

该话题提及的主要公司:第42名思科;第49名爱立信;第61名SAP;第10名Google;第16名三星;第34名华硕;第27名强生;第2名IBM;第3名中国移动;第31名百事可乐等。

“选择”一直是毕业生和企业同时面临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除了经常被毕业生挂在嘴上的就业难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问题就是企业选人难。时下,各大企业伴随着应聘高潮的到来也进入了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人才?

大企业靠平台

尽管各界人士对学生“要选择最合适,而不是最出名”的忠告也不是现在才提出来。但是,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不能否认那些跨国公司在文化、品质和形象上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这也是社会舆论的导向。大家比较喜欢‘炫’的公司。”Hiall团队的首席运营官曾舒煜说,“别说小一些的公司,就是国内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司在校园招聘的时候,风头也依然盖不过那些跨国公司。”

毕竟,这些大跨国公司,经过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有成熟的选、育、用、留人的体系。加之有跨国的背景.能提供多元的文化环境和海外深造的机会。同时,这些大跨国公司多数是行业内的领先者,无论在技术、产品还是营销上都首屈一指。这些自然都是打败其他企业、吸引优才的好诱饵。

小企业靠感情

这时候,那些众多小企业、创业型公司怎么办?“主人翁的感觉,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让员工在工作中感觉到创造性和舒适。”华兴资本高级合伙人谢屹景说,“很多公司都在谈团队精神,我们认为团队精神是体现在工作中的点滴。在投行,加班是家常便饭,在华兴资本,却很少看到一个人孤零零在办公室工作。当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时,他团队中的所有同事都会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包括合伙人、CEO。你可以看到,下班走得最晚的往往是我们的合伙人,而且,合伙人和CEO都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员工工作有任何困惑、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联络到我们。这就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体现。”或者这就是创业团队的好处,上下级可以基本无缝对接,感觉像是一家人。

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诱饵

保持新鲜感

年轻人总是对新鲜的更感兴趣。在强生,与培训相辅相成的是公司利用工作轮换的方式使新员工进入“角色”,从而了解公司的整个运作过程;他们会从市场部到销售部,从上海到外地。从单一职责到多项职责。在这样的锻炼中,新员工会感到本身的进步,体会到公司在真正利用人才。很显然,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有成就感,环境又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更多的信息反馈

对年轻人来说,沟通很重要。但大家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还是希望能得到反馈。正在筹备这期稿子的时候,听到了其他部门同事与思科联系并得到反馈的事情,“那么多公司中,他们是对短信或者邮件反馈最快的。”只是同事无意间说起来。但是却又很好地佐证了我们对于反馈的描述。思科是一个主张“人性化”的公司,近期公司Logo的变化,把人性化的主张推到一个新高度。

再多点弹性

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工作,很多人并不介意加班加点。当然,这方面很多IT公司做得很不错。在SAP,所有的工程师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上班。在Google,则有著名的“20%”魔法时刻。Google充满创意的产品大都来自其工程师20%的私人时间,用来进行“头脑体操”,当然,也会为Google和Google的爱好者们不断制造惊喜。

人人都需要“安全感”

2006年,我们很惊异地看到3000人争抢一个岗位的公务员录取之战。这个比例已经远远小于高考的录取率了。究竟是现在竞争得太厉害,让人没有安全感,还是我们本身就缺乏安全感?虽然公务员工资不高,但是待遇不错,工作相对稳定。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这也使得这些年公务员的报考人数不断飙升。

如果,在工作稳定上寻找不到真正的安全感,那就多挣些吧。其实,企业还有一个很实际也很重要的吸引人才的砝码,那就是有竞争力的薪酬。在智联招聘的一份名为2006大学生就业年终盘点的报告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和研究生在选择工作时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薪酬”。收入虽然不是工作的全部意义和首要意义,但却是生存的基本保证。

赋予他们更多责任

对于年轻人而言,有机会从事项目执行工作或者开发自己的项目非常重要。能在同一维度做更多的工作,对吸引年轻人起着有很大的作用。百事公司允许有前途的员工在半年内担任小组负责人。而一些创业型的公司则更是这个方面的代表,它们会用责任心、成就感来吸引年轻的优才。

“咖啡角”环境

创新的点子往往以灵感的形式产生于不经意间,发生在交流频繁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头脑风暴能够产生好点子的原因。那些非正式的、轻松的交流环境更容易产生思想火化。

在SAP中国研究院,四个大楼的交合中心有一个巨大的咖啡区,员工随时把咖啡时间切换为灵感时间。而且办公室的隔板设计也极尽巧思:4个相对封闭的办公桌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小组入口处的办公桌玻璃隔板较高,而组内成员之间的隔板是前一种的1/2,小组之间的封闭区域为共享空间的一半——细微的差异直接对应着组织里多层次的交流需要。

三星总部的研发中心24小时开放,当有灵感出现时,可以随时回来工作,当毫无头绪时,也可以自由离去。华硕在台湾的研发大楼设有24小时提供服务的恒温游泳池,研发人员随时可以跃入泳池,放松或思考……

再亲近些

人总是离自己觉得亲近的东西格外近,所以在年轻人中间有足够的亲近感也是更多企业开始使用的办法。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在校园的推广活动,可口可乐在大家生活中的普及性——因为亲近而选择,对于企业的选择不少人也是这样的想法。

多些宽容,少些指责

现在的毕业生多是Y一代,“顺”是对他们从小到大状态的最好形容词。怎么对待他们的错误是最好的办法?在《职场》杂志曾举办过的“Y一代的挑战”的座谈会上,华信惠悦的北京副总经理伍刚说过:“我认为还是批评为辅,鼓励为主。但不要一点儿都不批评,也不要太过刻薄。”

爱立信就是一个让员工“不怕犯错”的地方。公司充满开诚布公、坦率的工作氛围。有问题就问,有意见就提,无须任何顾虑,有的只是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可以很大限度地容纳新想法。在这里,你可以对做错的事情反思检讨,也可以把新得到的好东西和大家分享。这种坦诚来自爱立信健全的沟通机制,爱立信通过多种渠道让员工把意见和建议说出来:“10 minutes with Mats”、“Talk to management”、“Dialogue”等都是爱立信畅所欲言的制度。

上升空间至关重要

篇5:集团吸引留住人才方案

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已成为首要竞争资本,根据以往资料显示,我集团人员流动率在过去三年中成上升趋势,人员流失率也有所提升,为此,如何吸引适合企业的人才,培养利于企业的人才,留住忠于企业的人才,成为构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长足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吸引人才

吸引人才是人才战略的第一环节,在完成人才招聘的数量的同时要保证其质量,选用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如何吸引人才应采取一下措施。

(一)扩大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随着企业实力的壮大,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会实现筑巢引凤的效应,一些有技术、懂管理的人才会慕名加盟企业,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二)拓宽招聘渠道。

1、内部招聘。内部招聘的人才一般对公司和业务已经比较了解,因此可以较快进入新角色,不需要公司大量的培训成本。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如果企业过多的使用内部招聘,企业将缺乏新观点新视角的加入,员工存在一定的思维惯性,缺少活力,因此内部招聘人员数量须适量适度。

2、员工推荐。通过员工推荐其亲戚朋友来应聘公司的职位,这种招聘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企业和应聘者双方掌握的信息较为对称。介绍人会将应聘者真实的情况向企业介绍,节省了企业对应聘者进行真实性的考察,同时应聘者也可以通过介绍人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内部情况,从而做出理性选择。

3、网络招聘。网络招聘一般包括企业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甚至进行简历筛选、笔试、面试。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网络招聘:

一是在企业自身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搭建招聘系统。二是与专业招聘网站合作,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通过这些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利用专业网站已有的系统进行招聘活动。

4、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我集团一直采用的一种招聘渠道,吸引即将毕业的学生前来应聘,对于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由学校推荐。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招聘实习高校在校生的途径也应不断提倡,这样既补充了基层生产部门的人员需求也可以降低人员成本。通过校园招聘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干劲充足。但是这些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才能真正开始工作,且不少学生由于刚步入社会对自己定位还不清楚,工作的流动性也可能较大

关于校园招聘。校招时间应越早越好,七月份企业即可初步启动,九月份开学即可到意向高校发布招聘消息。条件允许的前 提下,企业也可设立暑期实习生计划,如九成测绘班的实习,补充校园招聘。

5、猎头招聘。针对企业所需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可以通过猎头公司进行招聘,这样降低企业在高端人才招聘中的成本,并能及时高效的招聘到所需人才,这种渠道缩短了招聘时间,提高了人才的招聘的效率。

6、现场招聘。现场招聘一般包括招聘会及人才市场两种方式。现场招聘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企业初次筛选简历的时间成本,同时简历的有效性也较高,而且相比其他方式,它所需的费用较少。但是现场招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是地域性,现场招聘一般只能吸引到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应聘者。其次这种方式也会受到组织单位的宣传力度以及组织形式的影响

7、传统媒体广告。在报纸杂志、电视台等载体上刊登、播放招聘信息受众面广,收效快,过程简单,一般会收到较多的应聘资料,同时也对企业起了一定的宣传作用。通过这一渠道应聘的人员分布广泛,适合招聘公司中基层和技术职位的员工。

(三)客观合理录用人才

企业所需的人才是多样性的,除了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之外,还有管理人才,开发项目的人才,擅长投标公关的人才等等,因此一切具有为企业发展所用的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而且企业所需的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发展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主旨的不同层次,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一线职 工,所以在招聘选拔人才时需要根据企业总体的人力资源招聘计划进行选拔,保证录用的人才都是企业所需的人才,都是对企业发展最有用的人才。

二、培养人才

(一)培训和实践锻炼。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快速更新,一个刚入企业的大学生,两三年以后其大学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以上已落后或被淘汰。因此,企业中的各种培训,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授课,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培训的内容到培训效果的考核到培训的奖罚,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完善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企业拥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培训的内容不仅要让新员工增加新的知识,也要让其了解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标准、制度建设和服务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让员工明确本企业的经营理念,更要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过去、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实践锻炼是要让员工掌握社会化生存技能,在实践中逐步成长。这一方面,就是要加强企业 “传帮带”工作的不断开展,通过一对一的培训和指导,达到因人施教、时时跟进的效果,使新进入者可以迅速适应工作、达到标准,得到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可采用即时性指导与中长期培养计划相结合的方式。针对 4 企业项目需要和人才发展需要,做出定向的培养计划,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二)进行岗位轮换确定发展方向。

在现实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管理。一方面,要考虑人才的兴趣.安排能最大限度施展其才能的工作岗位或职位,体现他们自己的价值,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如对新员工实施轮岗制度,让他们在超过三个以上的生产部门短期工作,全方位了解测绘的相关领域,通过轮岗制度,使新员工迅速了解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对自身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一旦他觉得现在的岗位无法发挥潜力时,可以先在企业内部寻找发展机会,从而避免人才的流失。工作轮换可以有效增加员工的接触面,使员工达到学习新的岗位知识的目的,是一种变相的培训,可以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三、留住人才

在完成人才招聘和培养之后,如何留住人才就成为集团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

(一)事业留人。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但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创造恰当的非物质的条件,是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 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针对我集团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在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依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做法;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动态地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的动力,以机制促进组织与员工和谐发展,以培训作为员工发展的阶梯。对于员工的发展,在企业中除了晋升之外,还可以采用工作轮换等其他职业发展方式。毫无疑问,通过培训晋升是职业发展中对员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二)待遇留人。

企业要十分重视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及相应的福利待遇。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应该是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理想的薪酬制度会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是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有才能的人;第二是确定组织内部的公平,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第三是薪酬必须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奖励优秀员工的工作业绩,利用金钱奖赏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针对集团的自身特点应不断改善员工的食宿条件,在待遇上形成竞争优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感情留人。

企业留人,除了事业发展和待遇激励外,还要十分注重心灵沟通,除了工作外,应积极帮助员工所思所想,如因工作需要长期野外作业而导致的处对象难问题,休假时间短问题等,集团应经常组织联谊活动并适当调整假期,增加外地新入职大学生探亲假,让员工在生活中也能稳定下来,产生九成是我家的归属感。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通过会议等正式沟通及非正式沟通,可以全面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有利于整个集团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小团体主义的滋生。

(四)企业文化建设。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我集团而言应加强党、团、工会等员工组织活动,如党员的交流学习,团员的联谊会,工会组织员工的业余文化活动等,这些组织是集团与员工的纽带,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员工的稳定性。

总之,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集团认识人才问题的基础,而如何获得 这些人才是人才问题的焦点。只有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以开放的人才观接纳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才能尽快形成合理的人才机制,留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部

2015

篇6: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初稿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目 中小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王X X

教育层次

XXXXXXXXX

省级电大

___________________ 专

工 商 管 理

市级电大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XXXXXX

教 学 点 山东XXXXX

目录

一、中小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1

(一)企业规模小,人员流失严重„„„„„„„„„„„„„1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对员工的尊重 „„„„„„„1

(三)中小企业文化匮乏达不到培训效果 „„„„„„„„„„2

二、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2

(一)建立良好的企业精神文化„„„„„„„„„„„„„„3

(二)创造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3

(三)把培训作为吸引人才的“良方” „„„„„„„„„„„4

三、中小企业应如何留住人才 „„„„„„„„„„„„„4

(一)降低离职率 „„„„„„„„„„„„„„„„„„„5

(二)创造其他吸引留住人才的条件 „„„„„„„„„„„5 参考文献 „„„„„„„„„„„„„„„„„„„„„„„7

中小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摘要

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中小企业要发展、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优秀的人才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比如规模较小,企业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文化匮乏达不到培训效果等,与大型企业相比相对缺乏吸引力,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更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这正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之所以难以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领导者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优越的待遇如通过薪酬策略,福利策略和为人才适当配股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培训效果并且要竭力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降低离职率,提供培训的机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奖罚分明等。转变传统观念,深刻认识人才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策略,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性任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吸引,留住,人才

一、中小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

(一)、企业规模小,人员流失严重

1、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工作压力大处罚严重升迁无望,不易留住优秀人才。由于用人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得员工流动率一直较高,虽然到了90年代有所下降,但另一种现象的存在也令人担忧,那就是流失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员工中,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2、空间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中小企业从外观上看,不管是办公场地还是生产车间,都比大型企业小。

3、人员规模相对较小

中型企业一般500-5000人,小型企业一般都在500人以下,乡镇企业中,乡办和村办企业一般只有70-80人,村以下更少,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⑴

4、有待提高员工素质

很多人才自视高傲,不愿与中小企业员工共事,习惯于自以为是,听不得反对意见,比如:餐饮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对员工的尊重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权威管理模式比较盛行,这种个人式、经验式、家庭式的管理,在企业创业初期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这种家庭式管理就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在尊重员工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在招聘时往往许诺的条件十分优厚,一旦录用后,便把员工当成奴隶似的驱使,不关心员工疾苦,剥夺其基本自由,任意克扣工资和奖金,承诺多次的奖励不予兑现,还要一个劲地要员工“乐于奉献”。很多中小企业的用人观念守旧,任人标准是血缘亲疏,“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正如新希望总裁刘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⑵。”要知道,优秀的人才总会找到较好收入的职位,一家企业的职员如果收入过低,还不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和家人,那员工也只有选择离开了。

据有关专家测算,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为宜,然而,中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动率高达50%左右,过高的人才流动率让企业的员工缺乏一种归属感,在工作中难免存在短期行为和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监管成本,所以,重视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植企业文化,以留住优秀人才,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中小企业文化匮乏,达不到培训效果

企业领导者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创建和维系,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很模糊、自身素质低,根本就没能力创建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成本,而忽视了其自然人、社会人的特性。光有创建企业文化的意识,但不知道如何创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只有几个漂亮的字、空洞的口号,而没有实践意义。正因为企业文化匮乏,才使员工没有价值观,甚至于员工价值相抵触,因此使员工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

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中小企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在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

企业人才,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中,那些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业务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3]。

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隘人才观的弊端,使中小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制,吸引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个企业的文化,尤其是强文化,会强烈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的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方式。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企业的精神文化不是“制造”出来的,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

(二)创造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

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当前企业改革的良好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运用薪资、福利。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⑷的模式:“底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基本上差距不大,而“奖金”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另外,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按照法律的规定,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帮员工交五险一金”、解决外地员工吃住、家属调动工作、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2.运用职位。据一份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约47.3%的跳槽者跳槽的原因

是不满意薪酬水平,而56.2%的人是因为“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而自动放弃原来的工作⑸。人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但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运用股权。在吸引人才方面企业还可以顺应企业改革的潮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制定期股权、干股、岗位股权、贡献股、知识股等形式多样且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运用企业文化。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其实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三)把培训作为吸引人才的“良方”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摩托罗拉集团在员工培训上就相当重视,公司规定将员工工资总额的5%-10%用于培训工作,并规定每年每位员工至少接受40小时与工作有关的学习,为了实现自身的培训能力,公司还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年为公司各部门和客户提供了大量的人才⑹,摩托罗拉的这种培训体系恰能满足人才继续学习的愿望对人才的吸引力极强。

三、中小企业应如何留住人才

人才是现代企业之魂,人才流失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消除影响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通过各种方式策略吸引和留住人才,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的财富和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很

多企业老总逐渐感到,为什么现在的人跳槽越来越频繁?

(一)降低离职率

每个人才的离职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扔掉饭碗,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草率辞职。常识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企业的薪资优厚,对人才就具有吸引力,员工的离职率就低。优厚的薪资当然重要,但是许多其它的事物同样是激励员工的要素,例如奖赏公平、工作具有发展性等。想挽留人才,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小事做起,尽早降低离职率:

①从招聘开始,公司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人才,不好高骛远,讲究适用、好用、够用原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公司的,只有适合本公司、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②增强公司的透明度,让员工随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是提高人员稳定性的好方法。要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样他们才会不计报酬、不计工作时间,创造一切条件,为企业出谋划策。

③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和平衡员工心态的重要条件。对于人才来说,一个可以开心工作的空间、一个可以接受建议的上级、一群可以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④给员工适度的成就感。充分“体现只要你能干,机会就一定多;只要你肯干,收获就一定多的人才观”。如果“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种状况出现在我们的公司中,那么人才流失就是必然的事。除了用制度外,培养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很重要,奖赏制度要明确,适度,经常开会,一定要把“主人翁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

(二)创造其他吸引留住人才的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仅是一个工作劳动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际场所,所以中小企业除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还应重视营造一个积极的、协调的环境和氛围,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1、首先要有良好的企业环境

从表观入手,创造优美的环境。比如:卫生,工作环境等。适宜的环境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才能使员工感到受关怀、尊重等,员工才会自觉地加倍工作。

2、领导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小企业领导者影响力最大,领导的形象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形象,因此中小企业领导者务必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在人才心目中的良好形象⑺。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时刻谦虚谨慎,危言危行,善于信任员工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都能激励员工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3、对员工进行理想、目标及自我价值的激励

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出具体目标,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激励员工为完成工作目标进行竞争,鼓舞员工克服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如企业参加创优、星级评定、年终奖等活动,用企业要达到的目标激励员工,人都是有感情需要的,而下级又特别希望从领导那里得到尊重和关爱,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这样他们才会不计报酬、不计工作时间,创造一切条件,为达到目标而忘我工作。

4、奖惩分明、用制度激励人 古今中外精神和物质的奖惩,历来都是一种有力和有效的激励因素和管理手段。

比如对技术好、贡献大、任劳任怨的员工,从精神上给予表扬,从物质上予以奖励。根据需要,可以调换到关键或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岗位、提拔晋级、外出学习考察、深造,或优先解决住房。通过以上手段,会使受奖者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并能促进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对技术差、违反纪律、造成损失的要当罚则罚,屡教不改的员工,要予以辞退。恰当的惩罚,能使周围的人受到教育、引以为戒,有过不罚将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带来不良后果。

中外知名品牌和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制度和岗位职责,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言行。用制度塑造一批人,保证了工作的高速运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为企业管理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用制度管理的力度是长久的,来自科学的机制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有效地维护了制度的绝对权威,就能使企业走上规范化的管理。

5、要避免盲目引进人才

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对企业肯定是不利的。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除了改善用人环境外,企业引进人才工作要有计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引进人才。应把企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如实地告诉应聘者,不要夸大其词或许下不能兑现的承诺,要做到两厢情愿,双向选择,让引进人员无怨无悔。

刘邦无学,所以从谏如流; 泽东有为,所以一领天下。

综上所述,新时期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战略,要切实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做到知人善任,取长舍短,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中小企业总体经营战略.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蒋宏.民营企业吸引人才难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12月下旬

[3]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4]陈保卫.企业吸引人才方法[J].人才瞭望,2004年4月

[5]尚世伟.构建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三期

[6]孙健敏.人力资源管理

(一)[M],员工培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章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八大对策[J].浙江人事,2008年第5期

生(签字):邢宝梅

指导老师(签字):

上一篇:关于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工作的情况汇报 Microsoft Word 文档下一篇:初中生物记忆口诀与学习方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