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2024-05-01

医疗联合体协议书(通用8篇)

篇1: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医疗联合协议书

甲方:商城中医院 乙方: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文件精神,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医疗联合”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以管理为纽带,以合作为手段,以提升为目标,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二、“医疗联合”的合作目标

1、改善患者就医难,实现资源共享;

2、推行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

3、优势互补,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

4、发挥专科特色优势,提升影像,检验的诊断水平;

5、提高基层技术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医疗联合”的管理架构

(1)甲、乙双方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技术、服务为纽带,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2)成立医疗联合协调组织,作为医疗联合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负责联盟所属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四、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组织管理

1、甲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医疗联合内成员单位组成医疗联合理事会,主要解决医疗联合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

3、甲方每月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医疗联合工作例会。(二)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现成立“医疗联合”之远程影像、检验诊断中心。

2、甲方帮助乙方安装调试影像、检验诊断中心的软件和操作。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甲方在医疗联合的宣传方面起主导作用,应积极将对方的宣传纳入甲方宣传工作。(四)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服务。

2、甲方举办短期基层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班,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供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机会,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的学术交流、疑难杂症病例讨论等会议,及时通知乙方免费参加。(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设立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转总值班,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甲方责任科室定期收取。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根据乙方要求,主动安排乙方人员参与上转患者的查房、会诊等业务工作。

7、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六)资源共享

1、为乙方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救治通道,使病人及早进入甲方“医疗联合急救(转诊)绿色通道”。

2、甲方影像、检验科负责乙方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对乙方影像、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医技检查、临床检验项目,并逐步为乙方开通便捷的查询通道。

4、甲方将可以开展的检查项目向乙方公示,方便乙方开展业务工作。

五、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组织管理

1、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对乙方的业务发展、专科建设、人员管理等全权负责,具有独立决策权。

2、乙方作为医疗联合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每月医疗联合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开展的关于医疗联合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四)人才培养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疑难杂症病历讨论,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报给甲方后,甲方将及时安排人员进修学习。

3、乙方对于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医疗联合月例会通报给甲方。(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优先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的综合服务电话,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病情危重者通过电话通知由甲方派出救护车(转诊)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给予一般车辆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工作需求,可派出人员参与转入甲方住院患者的查房等业务工作。

5、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6、乙方主动与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六)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项目,可转至甲方完成。

六、费用结算

1、病人检查费用由乙方收取,病人持交款凭证到甲方做影像或检验检查,诊断结果由甲方诊断后通过网络传至乙方,乙方可以通过电脑看的病人的图像信息并打印。

2、费用标准按新农合规定执行。

3、甲方与乙方结算可以实行月结或者季度结算,结算比例为/的比例,即甲方得各项检查费用的%,乙方得%。

七、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为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八、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壹份,报卫计委及农合办各一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 章):

甲方代表签字:

签 订 日 期 :

乙方(盖 章): 乙方代表签字: 签 订 日 期 :

篇2: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贯彻医改精神,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一)组织管理

1、甲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组成联合体理事会,主要解决联合体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

3、甲方每月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联合体工作例会。(二)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

2、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手术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4、甲方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乙方参与共同开展。(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甲方在医疗联合体的宣传方面起主导作用,应积极将对乙方的宣传纳入甲方宣传工作。(四)人才培养

1、甲方负责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机会。

2、甲方举办短期基层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班,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供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机会,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的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会议,及时通知乙方免费参加。(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设立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0371-66322114转总值班,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甲方责任科室定期收取。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根据乙方要求,主动安排乙方人员参与上转患者的查房、会诊等业务工作。

7、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六)资源共享

1、为乙方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救治通道(120一呼2号急救站),对于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可直接拨打****120,使病人及早进入甲方“心脑血管急救绿色通道”。

2、甲方检验中心负责乙方的检验质控工作,并对乙方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

3、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并逐步为乙方开通便捷的查询通道。

4、甲方将可以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向乙方公示,方便乙方开展业务工作。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一)组织管理

1、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对乙方的业务发展、专科建设、人员管理等全权负责,具有独立决策权。

2、乙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每月联合体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三)医院宣传

1、甲、乙双方对各自医院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决定权。对涉及医疗联合体的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

2、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开展的关于联合体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四)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讨论,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于每年1月份报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对于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联合体月例会通报给甲方。(五)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不能救治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综合服务电话*****转总值班,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病情危重者通过120由甲方派出救护车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给予一般车辆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工作需求,可派出人员参与转入甲方住院患者的查房等业务工作。

5、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6、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六)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需转至甲方处开展。

三、费用结算

1、甲方与乙方结算。

2、甲方对乙方转诊的门诊病患的检查、检验费用返还20%,转诊的住院病患住院费用优惠另计。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年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五、本协议一式4份,双方各执2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甲方(盖章)乙方(盖章)(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名称)甲方法人签名:

乙方法人签名:

篇3: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1 英国的医疗体制模式

1.1 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1.1.1 概况。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 建立于1948年,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 已经成为英国福利制度中的一项特色工程。NHS旨在为英国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整个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 卫生部是最高决策和管理部门, 负责统筹规划英国的整体医疗发展蓝图和负责医疗服务战略的制定与管理。

NHS由英国各级公立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各类诊所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组成, 构成了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单位, 即联合体。英国大多数城市和大型市镇都有自己的医院联合体, 这些医疗单位能够提供国民日常所需的医疗服务, 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

联合体医院有些起到了专科会诊中心的作用, 也有些是大学的附属医院, 承担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联合体通过健康中心和门诊部提供服务, 有时还会到患者家中进行诊疗。这些预约和治疗都是免费的。

NHS覆盖面非常广泛, 集医学科研、全民医疗保健、儿童保护以及对老年人和残障人群的关怀为一体。支持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资金82%由政府财政拨款, 12.2%出自国民保险税, 其余部分来自社会及慈善机构的捐款和少量的非免费医疗收入。目前每年预算约1 000亿英镑, 共聘用200万员工, 在英国文化及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英国实行的是医药分离制, 除牙科收取少量治疗费外, 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下的医院、诊所基本上不收费, 约85%的处方药免费。患者在NHS就诊只需负担处方的药事服务费, 从2011年4月1日起每张处方的药事服务费由原来的7.2镑提高到7.4镑, 但对于60岁以上老人、孕妇、1年期的哺乳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在校学生等特殊人群无需付费。

1.1.2 英国医疗联合体运行。

NHS大致可分三层。第一层:以社区为主的基础医疗网 (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 。主要是在社区提供医疗保健的全科医生 (GP) 和护士, 由NHS设在各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 (PCT) 向其采购医疗服务免费向民众提供, 每位居民在居所周围的全科诊所中选择一名GP为自己的家庭医生, 负责日常的卫生保健, 大多数患者都需要有GP的转诊单才能到二级医疗服务处就诊。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大组成部分, 约占其总预算的75%, 是包括医疗保健和社会关怀在内的综合服务机构。

第二层:NHS的地区医院服务 (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 。由各科的专科医生接诊GP转介 (refer) 的病人, 或者处理一些重大意外事故或急诊患者。提供服务的医院以NHS下属的公立医院为主。地区医院通常就是这个地区的医疗中心, 有的是好几家, 由同一管理层管理。

第三层:教学医院。教学医院以紧急救治和重大疑难病医院为主。第一层医疗机构在转诊的时候如果认定病情复杂, 可以直接转给第三层医疗机构, 而第二层医疗机构也可以转诊给第三层医疗机构。

1.1.3 GP转诊。

笔者所在的诊所位于伦敦的Hammersmith and Fulham区, 这个区一共有4家大型综合医院、6家社区中心。该区居民都可获得英国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 但必须选择一个诊所注册签约才能享受免费的NHS服务, 一般情况患者需要通过GP的转诊单, 才能从诊所转到医院就诊。但如果碰到特殊紧急的情况, 如意外事故、急诊、心脏病、急性脑溢血等情况, 患者可以直接去医院就诊。之后, 患者仍会回到自己的GP那里, 继续接受治疗。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虽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患者转诊看病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 一般需要等待4周左右, 甚至更长。对于一些不愿等候的患者, 可以转至私营医疗服务, 通常这些患者都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条件比较富裕, 愿意承担私人转诊的医疗费用, 一般转诊一次的费用为50英镑左右, 有时甚至更多, 患者无需长时间等候, 一般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就诊, 但是私营医疗服务, 患者需负担药品的费用。

2 上海市闵行区实施医疗联合体的情况

2.1 目前上海医疗资源分布情况

上海的医疗资源总量较丰富, 但公立医院条块分割、资源统筹配置困难、居民无序就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未能有效落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 削减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1]。

国家新一轮医改方案中首要一点就是完善区域卫生规划, 优化医疗资源, 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目前, 上海全市的三级综合性、三级专科医院中, 有近94%分布在全市面积约10%的中心城区, 郊区 (县) 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所以, 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组建新型医疗联合体是落实国家医改方案, 推进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功能合理分工、病人有序就医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2]。

2.2 闵行区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一是闵行区近几年加强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优化, 逐步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引入优质三级医疗机构资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华东医院门诊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已开工建设, 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需要、定位于发展高端医疗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项目正立项规划建设中。

二是加强闵行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完成区中心医院二期扩建、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改扩建、吴泾医院改扩建工作。继续依托高校优势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五院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并通过了三级综合性医院等级评审, 定位三级乙等。中心医院纳入交大教学医院和市医高专附属医院, 成为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建成12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形成了分布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专科及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区肿瘤医院、区牙防所建设, 完善流动孕产妇分娩点。委托社会资本兴办区中医医院, 发展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引入道培医院等特色民营医院, 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2.3 在医疗资源分配相对均衡的区域首先试点

可以在部分医疗资源分布相对较均衡的区域, 试点建立医疗联合体。2011年, 上海相关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1年1月28日, 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 4月29日, 新华一崇明医疗联合体启动, 上海的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正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3]。

经过多年实践, 上海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方面已逐步形成了托管、合作、集团化和兼并4类模式[4]。这些改革探索在核心医院的管理和技术输出、集团内的院际转诊会诊、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的共享利用, 设备仪器的集中采购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5]。

近几年闵行区加快完善医疗资源布局, 积极推进区域医疗服务能极提升。区域内目前已建立了2个医疗会诊中心, 南片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核心, 与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北片以闵行区中心医院为核心, 与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通过合作发展, 建立了区域内放射科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 (PACS) 会诊系统、心电图自动诊断 (MUSE) 会诊系统。逐步实现了社区和上级医院的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包括社区预约专家门诊、预约检查和化验, 开设双向转诊病区, 聘请上级医院专家担任社区全科团队顾问等, 为2012年试点实施医疗联合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3 NHS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3.1 英国社区全科医生, 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英国诊所的全科医生承担了诊所所属区域居民的日常保健, 90%左右的患者健康问题都能在GP那里得到解决, 10%左右的病人需要有GP的转诊单才能到二级医疗服务处就诊, 门诊的外科小手术, 也可以转到诊所附近的社区中心。患者转诊后, 仍会回到自己的全科医生那里, 带回专科医生的医嘱, 继续接受治疗。全科医生也会及时收到医院专科医生反馈的转诊病人的信息, 实现了全程、连续、可及的全科医疗服务。GP真正实现了“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3.2 完善的计算机信息

英国诊所的计算机系统非常完善, 包含所有GP签约居民的基本信息、患者的病史记录、每一次的就诊信息、化验检查结果等信息, 为GP提供了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居民从出生开始, 免疫接种、疾病就诊情况、具体用药、化验报告、转诊治疗情况等所有内容都记录在GP的计算机中, 只要打入居民的健康号码 (NHS编号) 、出生年月或者姓名就能跳出所有的内容, 非常方便GP查阅。患者就诊时, GP除了口头的用药指导、疾病预后转归等告知外, 还会打印1份该疾病相关的资料 (leaflet) , 资料中包含了详细的信息, 如: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检查、治疗、预后等, 使患者对一个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但目前英国诊所和上级医院、社区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还未完全实现, 2012年政府正考虑加大投资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GP和专科医生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GP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的形式直接将转诊单传至上级医院的某位专科医生, 然后由专科医生和患者联系, 预约就诊时间。

3.3 转诊医院的可选择性

在英国, 居民需要转诊时, 一般由GP根据患者的情况, 选择相应的专科医生, 但也可以由患者自己选择, GP非常尊重患者的建议。英国的医疗联合体内, 各类专科的资源配备比较丰富, 保证了患者的可选择性。

3.4 转诊的便利性凸显

建立医疗联合体, 最主要的是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给居民提供就诊便利, 所以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在英国, 虽然患者转诊后要等待一段时间, 但大多数的居民都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保证医疗资源的有序共享。

3.5 共同承担健康管理

英国的GP和专科医生共同承担了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 对区域内的专科医生非常了解, 经常通过电话联系, 了解转诊患者的治疗情况, 待转诊回到诊所后, 也会经常保持联系探讨患者的后续的治疗。

上海实施医疗联合体, 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医疗资源配备, 进一步加快三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逐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能级, 以管理为纽带, 社区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紧密合作, 统一资源调配和运行管理, 将居民分散就医逐步调整为选择联合体定点就医。结合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 引导居民签约就医是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服务模式, 注重健康管理、全专结合, 建立功能连续、全程对接的服务链;创新服务手段, 在联合体内率先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等服务,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6]。

参考文献

[1]赵丹丹.上海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8.

[2]晏波, 陈小丽.关于上海市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市卫生局, 2010.

[3]瞿介明, 李卫平, 晏波, 等.上海市开展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改革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7 (27) :499-502.

[4]阮敏.医院集团化发展的动因和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5) :43-45.

[5]郝模.组建医疗集团利弊分析[EB/OL][.2004-04-26].http://www.jswst.gov.cn.

篇4:区域联合体构建锦江医疗生态圈

区域医疗联合体初具规模

2016年1月6日,成都市锦江区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五福、狮子山、柳江、督院、三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签约单位,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签约并建立了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

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能为大家带来哪些好处与便利?锦江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区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标志着我区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是建立合理就医秩序的重要载体。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将实现双向转诊、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技术扶持、特色发展等五大功能,全面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锦江区推动建立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锦江区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双引导、双规范、一优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区域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筹建锦江区区域医疗检测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医学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心电判读中心,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互通。该区正加快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促使上级医院逐步回归疑难杂症诊断和科研教学。

围绕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有序诊疗模式,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医联体的首家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把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倾斜,借助大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出诊带教、业务指导、进修培训和参与管理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患者信任度,基本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得不到信任等主要问题,引导患者在基层看病就医。

六大资源社区共享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张立表示,省四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四川省干部保健基地医院,德国马瑞恩医院中国合作医院。为了更好地落实医疗改革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希望通过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建立实质性的医疗联合体,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构建锦江区医疗生态圈和命运共同体。

为做好此项工作,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承诺将向合作医疗机构共享六大优质资源。包括共享品牌,帮助建设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共享远程判读会诊中心等。该院已成立“远程心电判读会诊”“远程动态血糖监测”和“远程呼吸睡眠监测”等中心,将全面向合作机构开放。

张立还表示,联合体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共享三级医院优质资源,共建分级诊疗体系,同时将华西医院优质资源与合作机构分享。这些共享包括:共享慢性疾病管理服务,省四医院慢病管理专家团队将到合作机构巡诊指导,让患者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专家服务;共享检验检查资源,增加合作机构服务项目,扩大其服务范围,更好地为社区患者服务;共享临床科研教学平台,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

篇5:骨伤骨病科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甲方:##市中医医院 乙方:

为进一步规范骨伤骨病专业的诊疗工作,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参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独立法人地位、人事财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市骨伤骨病科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双方通过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双向转诊。甲方与乙方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乙方转诊到甲方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优先安排住院,并及时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二)业务指导。甲方根据乙方需求,派专家开展会诊、查房、讲课等技术指导工作。甲方对乙方进行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甲方优先接收乙方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长短期进修学习,免收进修学习费用,以提高乙方专业技术水平。

(四)科研继教,甲方根据乙方需要开展科研合作,为乙方提供科研指导和技术交流。乙方可免费参加甲方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家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可悬挂“##市骨伤骨病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标志,但不得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中使用此名称。

(二)实施双向转诊。乙方将收治的骨伤骨病科患者重症疑难病例转入甲方治疗,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转回乙方治疗。

(三)乙方可向甲方申请学科建设合作,在临床、科研、康复等方面与甲方开展合作,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按照甲方指定的骨伤骨病科诊疗标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四)乙方可优先引进医联体推广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推广应用骨伤骨病科适宜技术。

(五)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甲方免费接受乙方人员的进修学习。

三、协议期限

1、本协议不设有效期限,如遇国家政策调整,相关条款作相应调整。

2、在协议执行中,法人代表如发生变更,无需变更重新签订本协议。

四、协议生效及其他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共同协商,及时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法人代表(签章):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乙方法人代表(签章):

单位公章

篇6:医疗联合体方案

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

医疗联合体是指由不同层级类别的医疗机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形成的一种组织体系。根据晋卫医政„2014‟40号文件《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及XXX卫生局沁卫医„2014‟31号文件《XXX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我院作为一所县级医疗机构,相继与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以“合作单位”身份建立医疗联合体关系。与XX镇卫生院、XXX镇卫生院以“核心医院”身份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关系,为了扎实搞好“医疗联合体”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与山西省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XX卫生院等建立医疗联合体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我院及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二、组织领导

医疗联合体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的长期性工作,为了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推动医疗合作体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医疗联合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组 长: 院 长 副组长: 业务副院长

副院长

成 员: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院感办主任

院办室主任

农合医保办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要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与上下级医院协调沟通、签订协议、进行督导检查评价、收集工作数据、定期总结汇报等工作。

三、重点工作

医疗联合体要以管理为纽带,开展以人员、技术、专科、信息、双向转诊等多方面的广泛合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临床重点专科

篇7: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总则

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发起,报请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同意,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网络和湖南儿科急救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由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单位共同组成的儿科医疗联合体。第二条 宗旨

医联体致力于建设湖南儿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集中区域内的儿科专业力量,充分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资源共享,搭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患者之间无缝沟通与交流。平台整合区域内儿科医学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来谋取共同发展,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医联体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诊断路径、统一治疗规范、统一服务管理,逐步从松散型组织过渡到紧密型的临床医疗、教科研协作、管理互动的医疗联合体。

第二章 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三条 组织架构

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理事会是医联体最高议事机构,学术委员会负责医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联体内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工作,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医联体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一)理事会职责:制定医联体发展战略,修改医联体章程,审议医联体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审议学术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的议案等重大事项。

(二)学术委员会职责:遴选医联体协作医院和指导医院推荐的专家加入委员会,组织召开医联体的各项大型学术工作,负责医联体内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委员会的专家有义务参加医联体内的学术巡讲、义诊等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互联网在线教学、在线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在线咨询、远程会诊等医教研工作。

(三)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医联体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风采展示、线上交流、远程教学、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数据共享等功能。负责与协作医院、指导医院的信息数据对接与指导工作。

(四)办公室职责:负责理事会各项决议的执行,负责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起草医联体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负责医联体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内容管理,负责医联体学术巡讲、义诊活动的组织,负责医联体的其他日常工作。第五条 理事会组成

理事会成员由医联体协作医院、指导医院的院长或副院长担任,湖南省儿童医院拥有三个理事会名额,并担任理事长。协作医院院长担任常务理事,同时可推荐一名业务院长担任理事。指导医院院长担任理事,从中推选代表担任常务理事。第六条 学术委员会组成

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由医联体成员单位推荐组成,湖南省儿童医院每个专业可推荐一名委员,协作医院可推荐 2-3 人,指导医院可推荐 1-2 人。专业委员会推荐委员要求为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或为本学科学科带头人。学术管理委员会秘书由湖南省儿童医院科教部主任担任。第七条 数据管理委员会组成

数据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数据管理部主任担任,委员由各协作医院、指导医院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第八条 办公室的组成

办公室设湖南省儿童医院事业发展部,由事业发展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协作医院、指导医院指定专人与办公室建立联系,保证医联体各项工作的上传下达以及组织实施。第九条 医联体理事会会议的召开和议题产生

(一)医联体定于每年的 5 月召开理事会会议,每年 11 月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办公室应在召开核心理事会会议前 15 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成员,通知应写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等内容。

(三)理事会对医联体重大决定采用票决制,医联体所有具有表决权的成员需要半数以上同意,方可通过。湖南省儿童医院对所有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

(四)医联体所有理事应按照通知参加会议,如确实无法参加,可以书面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对于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会议的成员,将取消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资格。

(五)所有理事有义务就医疗联合体发展提出建设性议题,每次理事会会议前 15 天,以书面形式交办公室。

第三章 医联体成员组成

第十条 医联体协作医院的组成

(一)公立三级医院,儿科有 2 个及以上独立病房单元,学科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主动申请并得到当地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同意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并享有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和义务。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原“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可直接申请加入医联体,并享有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 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的组成

(一)公立二级及以上医院,儿科有独立病房,主动申请并得到当地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同意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并享有医联体指导医院的权利和义务。

(二)原“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 可直接申请加入医联体,享有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医联体专科协作组的组成

医联体专科协作组的组成:公立三级医院,儿科学科发展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根据需求主动提出申请,得到本单位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同意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专科协作组”,并享有医联体协作组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三条 医联体指导专科的组成 医联体指导专科的组成:各医院独立开展的儿科病房根据需求主动提出申请,得到本单位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批准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指导专科”,并享有医联体成员的共同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医联体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

(一)有优先获得互联网线上展示和得到信息技术支持指导的权利。

(二)有优先获得免费进修学习的权利,并在进修期间享受生活费补贴。通过专家资源共享,利用科室共建、现场指导、远程会诊、就诊绿色通道等线上和线下途径提升医院儿科的诊疗水平。

(三)有优先获得免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权利。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或医联体内协作医院牵头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各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协作医院有 2 人可免费参加学习,学习资料费、食宿交通费自理。

(四)有优先参与多中心课题研究的权利,通过加强医联体内成员间的协作与交流,提高儿科医学联合体的整体科研水平。

第十五条 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的权利

(一)有优先获得湖南省儿童医院和区域内协作医院技术指导的机会,通过专家共享,利用科室共建、现场指导、远程会诊、就诊绿色通道等线上和线下途径提升医院儿科的诊疗水平。

(二)有获得免费进修学习的权利,符合湖南省儿童医院进修管理要求,进修期间通过考核者进修费可返回奖励给进修的医务人员,在进修期间享受生活费补贴。

(三)可获得专业人员轮训的权利,由指导医院制定轮训计划,科室内所有专业人员可获得 3 个月的轮训机会。

(四)有获得免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权利。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或医联体内协作医院牵头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各指导医院可享受 1 人免费参加学习,学习资料费、食宿、交通费自理。

第十六条医联体专科协作组的权利原则上享有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第十七条 医联体成员的共同权利

(一)各成员单位在医联体内危重疑难病人转诊开通绿色通道,获得优先预约床位、优先预约检查、检查结果互认等权利。并且可通过申请获得转诊病人资料共享的权利,及时追踪转诊病人诊疗过程。

(二)各成员单位可获得免费使用“湖南省儿童医院数字图书馆”的权利,各协作医院 15 个名额、指导医院 10 个名额、成员科室 3 个名额。

(三)各成员单位可通过医联体互联网交流平台获得与专业委员会的所有专家线上及时交流的权利,参与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咨询解答等。

(四)各成员单位可获得免费参加远程教学、培训的权利。

(五)各成员单位可获得优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权利。第十八条 医联体成员的共同义务

(一)各成员单位应遵守医联体章程,执行医联体决议,并有计划的推进医联体规范化一致性的工作开展。

(二)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应一起努力,共同提高医联体内整体医疗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儿童分级诊疗网络,完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为广大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各成员单位有义务发挥自己医院的优势学科力量,促进医联体内其他医院儿科的发展。

(四)各成员单位有遵守并执行医联体理事会各项决策的义务。

第五章 退出和劝退

第十九条 各成员单位有退出医联体的权力,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理事会确认。

第二十条 成员单位如背离医联体宗旨,不能履行本章程所规定的成员义务,不能严格执行理事会决议,经办公室核实并协商无效的,由办公室书面提请理事会讨论,取得半数以上同意的,可以劝退。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由加入湖南省儿童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会讨论通过。

篇8:区域医疗联合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国内外的发展

1.1 国内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所创建区域联合体的模式形式比较简单。20世纪80年代,沈阳等城市在技术帮助扶持联合的情况下,创建了“区域医疗协作联合体”,这是新医疗模式最初形成,还处于探索阶段。90年代初,我国建立的区域联合体数量还很少,区域之间仅局限在县城和城镇之间,所以效果还不明显。到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促使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也开始建立区域联合体,实现资源重组和资源利用最大化。1996年12月份,江苏省成立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标志着我国医院集团联合体建设正式开始实施。2009年4月,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即新医改方案)[1]。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给我国医疗领域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2009年,上海市也建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纵向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等区域资源,提升区域内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内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能力,从而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利用率,这标志着我国区域医疗联合体有了新的发展[2]。2013 年1 月,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卫生部明确指出多鼓励医疗联合体形式的发展,自此我国区域医疗联体以国家名义正式提出。我国医疗联合体也逐渐发展起来,逐渐被人民群众所认识。

1.2 国外医疗联合体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医疗联合体的发展比较成熟,欧美一些国家从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整合医疗资源,先后成立了横向和纵向资源整合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比如美国鉴于对医疗方面的管理开始建立了健康维护组织(HMO),整合社区和医院的医疗机构,并实施全科医师逐级转诊机制。英国在20世纪中期,也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面向全体人民提供免费医疗卫生服务。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英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降低医疗支出,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还鼓励投资私人医院,建立激励机制[3]。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末期,已经成为英国福利制度中一项非常有特色的工程。NHS是英国各级大型公立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以及各类诊所共同组成的,这一机构构成了英国医疗联合体,运营体系也逐渐正规化[4]。

2 新医改背景下区域医疗联合体面临的挑战

2.1 管理体制存在的瓶颈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疗联合体都是松散式的自由组合、分工协作,将重点放在加强技术学习以及人员培训、管理指导上。由于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都不属于同一个卫生主管部门,其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了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发展和运营。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未建立统一的利益分配机制,使运营效率降低,各种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从而导致管理体制出现瓶颈。

2.2 双向转诊渠道不顺畅

据相关人员调查显示[5],有大约43.7%调查人群认为区域联合体的双向转诊渠道不顺畅,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区域内医院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2转诊后报销比例比较低,过程复杂;3社区医院在技术和人力方面接受不了转回的患者;4转诊到大型医院会有额外自付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所以很多患者自己不愿意接受双向转诊。因此双向转诊必须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的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2.3 群众缺乏对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理解和认可

不同级别社区或医院服务能力各不相同,群众对医疗联合体各级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机制表示不理解,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对接能力不足,下级接纳上级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不够多,而且社区医院床位也很有限,科室医护人员人数比较少[6]。由于大多数群众对医疗联合体不认可,甚至很多患者不愿意转到社区医院,因此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2.4 区域内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大多数区域医疗联合体的信息网络都还不够完善,这一问题也是医疗联合体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正常运营需要信息网络平台的支持,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化。医疗联合体内电子档案、病历档案、检测档案等都不够全面,从而阻碍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不同医疗机构内资源不能及时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区域内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只是简单收集信息资料,却不能及时完善,导致资源失去其原有价值。

3 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医疗联合体运营机制

制定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对医联体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制定详细适合本区域联合体的医疗检测标准,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不同科室均制定统一检测标准。医疗联合体是不同级别社区或医院组合的一个整体,所以建立统一质量监控标准便于不同级别社区医院的管理和运营,同时也便于区域内社区医院之间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还需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制度支持[7]。建议国家层面要先明确政策设计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市,划分成若干个个体医疗联合体,鼓励竞争,鼓励患者自行选择与医联体进行签约。同时级别高的医院要帮助基层社区医院,专家也要下基层多指导,从而促进基层社区医院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2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教育培养

目前我国关于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尚未成熟,要加强对基层卫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医联体区域内所有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才有可能推动医疗联合体顺利运营和发展,获得更多人群的理解和认可。在区域医疗联合体运营过程中,上级医院可以安排专家到下级医院坐诊、查房、现场指导和开展学术讲座等,下级医院安排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3.3 重视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认知度

在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中,县域医疗联合体具有天然优势。县域历年来都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点单元也是基础单元。建议对县域做出整体制度规划,按照整合型服务体系的服务理念实施运营,重视县域联合体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理念建设。将县域内不同乡镇、不同街道分成几个独立医疗联合体,同样是按照正常运营模式进行,可以不设立单一的机构法人,由理事会工作人员负责筹划资金,建立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内容。注意宣传医疗联合体的优势,以联合体内最高级别医院(如某三甲医院)作为亮点来宣传,通过电视、互联网、广播、杂志等媒体开展,将区域医疗联合体运行模式透明化,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联合体的优越之处,从而认可医疗联合体,实现医疗联合体的持续发展。

3.4 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在医联体内建立以临床资料为主的数字网络信息系统,可以从社区卫生机构出发,以群众电子信息档案为主线,建立以某一个区域为中心的数据交换系统。通过对区域内信息资源的整合,制定出电子信息标准,促进不同区域、机构、专业、部门的网络互联网信息资源协同,从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医院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区域卫生管理等系统共同发展,同时使区域内信息资源可以合理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进度以及区域联合体内各项任务顺利运营。同时便于基层医院利用大医院内的优质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以及医疗机构治疗水平[8]。另一方面,建立信息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的互相转化,还可以为政府机构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区域内不同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医院之间信息互相联系,从而实现双向转诊、远程监控系统、医疗机构检测、医学影像系统等资源共享,这种方式才可以使区域联合体不同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体系整合起来。

3.5 建立分级诊断治疗机制

建立分级分类诊断程序,制定分级诊断标准。在医疗联合体区域内率先展开预约诊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防止由于医疗机制不完善或者医疗机构能力不足而导致患者不能转诊。医联体的组建多数是以公立医院为核心,大型医院要对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及时做专业指导,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根据各自需要,提供帮助和服务。

3.6 统筹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

在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国内也已经开展了很多医疗保险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将“差异化”方式报销比例变成“一体化”。目前政策中指出参保人员在不同级别卫生服务机构所接受的医疗服务报销比例不同,社区卫生机构报销比例比较高,大型医院报销比例比较低。这种“差异化”报销方式造成大多数人群都倾向于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就诊,但是出现双向转诊时,就会使转诊患者多支付一部分费用,所以报销比例一定要均衡,既有利于双向转诊,同时也不会多增加患者负担[9,10]。2创新政策,使医保患者不仅可以预约做检查,还可以直接缴费,就诊患者可以拿着已付费的单子去大医院直接做检查,不用再挂号。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大医院接诊压力,还有利于做分级治疗。

4 总结

创建区域医疗联合体,虽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是从整体情况分析,通过创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有利于分级管理制度井然有序运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有利于区域内的疾病预防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从而提高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的综合实力。

摘要:文章在简述国内外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医改背景下国内区域医疗联合体在管理体制、双向转诊渠道、群众认知、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分级诊断治疗机制、统筹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联合体,面临挑战,对策

参考文献

[1]夏云,袁青,姜昌斌.上海市“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运行模式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15-2517.

[2]沈晓明,丁汉升,张勘,等.纵向整合资源,创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提高服务质量与绩效——中国上海的探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5):527-530.

[3]史明丽.我国纵向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7):28-32.

[4]迟沫涵,尚杰,孙涛.ROCCIPI框架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问题识别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9):19-21.

[5]张琦,许志红,张玲,等.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81-84.

[6]田文华,段光锋,苏澎,等.区域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估的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1):82-84.

[7]孙喜琢,宫芳芳,顾晓东,等.基于远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与探索——以大连市中心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3):8-10.

[8]许朝晖,徐卫国.试论建立以医保总量为纽带的医疗联合体[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9):54-56.

[9]梁颖,鲍勇.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慢性病健康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309-1311.

上一篇:残膜污染治理回收技术研究下一篇:彭门解嘲,彭门解嘲薛能,彭门解嘲的意思,彭门解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