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2024-05-12

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共18篇)

篇1: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大灰狼干尽了坏事:偷鸡鸭、盗猪羊,还咬死了好几个小女孩。

大灰狼终于被逮住了,对于自己的罪行,他全部供认不讳。初审时被判处死刑,于是披枷戴锁,由黄狗和黑狗押往狮大王那里接受终审判决。

途中,大灰狼哀哀痛哭。他说他很后悔,悔不该干了这许多坏事;他说他,罪有应得,对死刑毫无怨言;他说他在临死之前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短暂,活着就要多做好事,特别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千万不能推辞。

黄狗和黑狗听了都很感动,当大灰狼请求开锁小解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替他开锁松绑。大灰狼突然猛扑上去,黄狗和黑狗立即,成了大灰狼的美味佳肴。

狮大王知道后火冒三丈,立即派遣狼犬去追捕大灰狼。

狼犬左右为难,他想:狼犬毕竟也是狗,不为同伴报仇雪恨,实在说不过去;可是狼犬也有狼的本性,与大灰狼多少也有血缘关系,追捕大灰狼总觉得于心不忍。只是王命难违,他还是硬着头皮率领追捕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打灰狼啊——”狼犬领头喊叫,大队人马一齐呐喊,声势浩大,气壮山河,吓得大灰狼两腿发软,浑身打颤。

追捕的队伍犹如一阵狂风似的从山野上席卷而去,随后便风平浪静,什么事也没有了。大灰狼于是顺手掳掠了无数鸡鸭,躲进洞府摆宴庆贺了一番。

百姓们,纷纷上告。于是狼犬再次率领大队人马追捕大灰狼。

“打灰狼啊——”呐喊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大灰狼觉得有些耳熟,忙趴到洞口张望:哈哈,原来是狼犬挂帅呢,怪不得光打雷不下雨呢!

当追捕的声浪再次响起时,大灰狼连忙在黄土坡上打个滚冒充黄狗,索性混进追捕的队伍中一同呐喊:“打灰狼啊——”

大灰狼玩得挺开心,干脆点燃了挂在油箱中的那串鞭炮,跟着追捕队伍一路噼噼啪啪响着,简直震耳欲聋。

狼犬非常满意,因为这样一来,大追捕的气氛更加浓烈了。

篇2: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狐狸抱怨上帝,它抱怨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这么凄惨,连苍蝇也不放过自己。躺在地上它恨恨地嚷道:“怎么啦,向我扑来,你们向我这个林中最机灵的动物扑来!什么时候狐狸成了你们的一盘好菜?我的尾巴又能派什么用场?只不过是没用的负担。滚吧!老天爷会让你们遭殃的,可恶的东西!你们干嘛不去叮在别人的身上?”

附近有一只刺猬,愿意帮助狐狸摆脱这群贪婪讨厌的家伙。它说:“狐狸,你是我的好邻居,让我帮助你结束这种痛苦的局面吧!我用自己的刺把它们一串串的串起来。”而狐狸则劝阻说:“不,朋友,谢谢你,你别管这事,我求你让苍蝇在我身上吃完这顿饭。要不然这一群吃饱离开后,新的一群又会蜂拥而来,它们将比这一群更加残酷、更加贪得无厌的。”

篇3: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一) 利用故事, 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 那么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白雪公主的故事。 (课件演示: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与动物们正玩得开心, 忽然刮来一阵黑风, 白雪公主不见了, 空中传来巫婆的声音:“白雪公主被我抓到城堡里去了, 要想救出白雪公主, 首先得数出我的魔盒里装有哪几种图形, 每种各有几个。)

师:你们想帮助小矮人救出白雪公主吗?

生: (异口同声) 想。

师:大家看到大屏幕, 先数数有几种图形, 再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课件展示:盒子里装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图形, 但这些图形出现时是杂乱无章的, 学生只能数出三种图形, 不能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

师: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统计》。 (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数出了三种图形, 老师把三种图形的名称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再数一遍, 看到哪种图形就大声地把这种图形的名称念出来, 老师来记, 好不好?

生:好!

生在下面大声地念, 老师在相应的图形下面画“√”。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三角形7个, 正方形5个, 圆形4个。)

(二) 给出问题, 自己解决

接着投影仪出示统计表。

师:大家看到屏幕, 这里有张表, 这张表叫统计表,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填这张统计表。

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刚刚数的这几种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一种图形的空格, 其余的由学生分组自由完成, 效果很好。

接着老师出示统计图。

先由老师利用投影仪清楚地展示一种图形的画法, 并告诉学生注意:

1.数清格数;

2.从上往下涂;格子要涂满, 但不能出格。剩下的图形由各小组自由完成之后,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三) 利用故事, 巩固复习

师:我们已经数出了各种图形的个数, 白雪公主救出来了吗?

(大屏幕展示:巫婆继续说, 你们可以接走白雪公主了, 但别太得意, 我在你们回家的路上设置了陷阱, 你们必须数出有几种陷阱, 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

大屏幕展示:在小矮人回家的路上, 巫婆设计了火、水、毒、刀四种陷阱。)

师:谁能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除了在每种图形名称下面打“√”, 还有别的方法吗?大家想想。

生1:可以打圆点。

生2:可以打三角形。

生3:可以画正字。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叫一位同学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 谁愿来试试?

学生跃跃欲试。

老师叫一名学生来记, 下面学生读出陷阱名称。

老师拿出统计表和统计图, 由学生自由讨论完成, 然后叫学生利用投影仪清楚地展示完成过程, 其余学生说出完成的优点和缺点。

(三) 给出空间, 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白雪公主安全地回到了家, 各种动物都来祝贺, 同学们帮着数数有几种动物, 每种动物各有多少?)

学生自己数 (方法同上) 。

学生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

1.哪种动物来得最多?是多少?

2.哪种动物来得最少?是多少?

3.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

学生回答后, 老师又说: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1:兔子来了多少?

生2:猫来了多少?

生3:兔比猫多多少?

……

二、案例反思

(一) 利用故事, 引人入胜

这节课可以说是贯穿于故事中进行的, 在导入时就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了课堂上, 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年级学生还处于无意识注意为主阶段, 当中途学生感到厌烦时, 故事又把学生拉回了课堂。课堂结束时, 故事给了学生一个美好的画面——白雪公主救出来了, 学生们很有成就感, 同时又很好地将这堂课的内容拓展延伸开来,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 故事数学真有趣

本来《统计》的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 而这节课反而让学生感到很有趣。

这节课在让学生帮忙救白雪公主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 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故事体验效果好

篇4:一年级的小故事

《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是儿童文学作家商晓娜姐姐为一年级女生、男生量身创作的幼童成长小说。这两本书都巧妙地选择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段予以聚焦,以清新、温暖又充满怜爱的文字,分别描写了一个六岁女孩小豌豆、男孩小蜜瓜从刚刚迈入校门到一年级结束这一年来的生活。晓娜姐姐对六岁小孩的心理把握准确传神,作品充满了纯正的童趣和健康向上的基调,清新不俗。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总是想抢你的书看,却看不懂,你可以给他们推荐这两本书。如果你想看看曾经的自己,那个稚嫩天真的自己,也可以看看这两本书。因为,尽管有那么多天真的麻烦、尴尬、不安和烦恼,但一年级的成长是带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意义的,它会留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值得永久纪念。

终于盼来了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小豌豆等到爸爸、妈妈都睡着了,她悄悄地从自己的小房间里溜出来。小豌豆没有红色的棉袄、棉裤,只好穿上了一条红纱裙,黑皮靴也没有,只好暂时穿一下妈妈的黑色高跟鞋,为了让自己更像圣诞老人,小豌豆还特意用双面胶往下巴上贴了一圈白纸做的胡须。

小豌豆蹑手蹑脚地来到爸爸、妈妈的床前,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就是无法找到爸爸、妈妈的袜子。月光从窗口透进来,洒在小豌豆的额头上,因为着急,小豌豆的额头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汗珠儿。

妈妈的高跟鞋实在太大了,尽管小豌豆很小心,可是一行动起来,还是免不了要发出踢里踏拉的声响。为了不吵醒爸爸、妈妈,小豌豆只好脱下了高跟鞋,光着脚在地板上走。

时钟一连响了10下,可是小豌豆还没有找到袜子。这个时候,她已经困得直打呵欠了。

不过礼物还是要送出去的,小豌豆发现妈妈的睡衣上有一个贴兜,就把写好的钻石票据放了进去。

爸爸那边有点儿难办,他的睡衣没有贴兜,不过这可难不住小豌豆,小豌豆摘掉下巴上的假胡子,把它粘在爸爸的脸上,顺便把橡皮也粘了上去。

“让爸爸闻一夜的香味也不错啊!”小豌豆心满意足地听着爸爸越来越响的鼾声。

篇5: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莎士比亚认为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如果成功是扇大门,那么书籍就是开启大门的金钥匙。我相信古人说的一句话:开卷有益。看作文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陶冶情操;看人物传记可以激励自己以名人为榜样走向成功;看一些科技、历史类的书可以增加许多课外知识,成为一个“百科小大人”;心情不好时,捧起漫画书看它何妨?捧腹大笑时,岂不快哉?

要说我与书的故事,还要从我几个月大时开始“挖”。当时我只能看一些关于色彩、图形之类的图片。后来我在一岁多时开始认字,可以看一些挂着小玩意儿的动物图画书了。之后由于识字量逐渐增加,我的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直到今日的无书不看。在我的书柜里有上百本各类书籍,包括有:小说、传记、名著、百科、历史、军事、漫画等书籍。正是有了这些书籍,我的知识才会非常丰富,我的生活才会非常精彩。

虽然读书有如此多的好处,可以让我们一生受益的好处,可是我国的民众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品味一本好书了。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书报,拿起了手机成为“低头族”的一员。看我们身边,书店,书市,报刊亭等越来越少,“生活广场”、购物中心、咖啡厅KTV等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为什么呢?还有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呢?又有多少家庭连一本藏书都没有呢?这些问题的确值得当今社会的人们去思考。

当然,说这么多不是传播悲观情绪,更不是抱怨现在的社会。如果大家一起阅读增长知识、阅历不是更好吗?就说说我们的学校吧!学校为了提高我们阅读能力,调动大家的读书积极性,投入资金把学校变成了一个大图书馆,让同学们无时无刻的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阅读的热情充实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图书馆式学校”。我们每天就像是一条条快乐的鱼儿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另外,如果大家能放下手机,离开电脑,重拾书籍让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文明古国换发出新的光辉,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冰心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认为只要我们这一代人理解了读书的好处,去读一些名著和对我们的成长有益的书,再吸取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那样将是一笔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财富。对我们自己、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来说都是如此。

篇6: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太阳公公用温暖的阳光照耀它,小雨用细细的水滴滋润它,热了枣树叶把自己当成扇子给它扇风,饿了枣树妈妈用甜美的乳汁喂养它。大家都把小青枣看成乖宝宝,盼望它赶紧成熟。

可是,毛毛虫终于来了,它扭动着笨笨的身体,费劲的爬到小青枣身边喘着粗气说:“好哇,可让我找到了。我可以饱饱的大吃一顿了。”

这时小青枣说:“呀,是毛毛虫大叔呀!你是来看我的吧。”“什么来看你,我是来吃你的。”毛毛虫舔了下嘴唇说。

“毛毛虫大叔,我早就等着你来了,可再有三天我就熟了,那时又脆又甜才好吃呢。”毛毛虫想了想说:“也好,我就再等三天吧。”

三天过去了,毛毛虫看到小青枣还是青青的颜色,它有些生气的说:“哼,你在骗我,我现在就吃了你。”“我根本没骗你,毛毛虫大叔,我说三天成熟是说枣核成熟,如果等果肉成熟还要再等三天,您还在乎三天的时间吗?”

毛毛虫想了想觉得还是熟透的枣子比较好吃,于是它又舔了下嘴唇说:“好吧,我就再等三天。”

三天的时间很快又过去了,毛毛虫一看小青枣皮上有了一点点红颜色,它觉得小青枣成熟可以吃了,它刚想张嘴,小青枣又说话了:“毛毛虫大叔,我的果肉熟了,可果皮还没熟,您还愿意吃又香又甜的果皮吗?枣皮的营养可是最丰富的……”毛毛虫的肚子有些饿了,可它觉得吃的有营养才是更科学的。于是它又等了三天。

三天后小青枣的皮全都红了,毛毛虫流着口水就爬了过来。“毛毛虫大叔,这回您可以吃我了。但我是这棵树上结的第一粒枣子,您应该和我合影留个纪念才好呀!”“那我去哪里找相机呢?”毛毛虫问。

“等明天吧,下雨的时候雷公爷爷会打开闪光灯给我们照的。”“是吗?太好了!”毛毛虫高兴的说。第二天下雨了,毛毛虫也饿坏了,它想一口就把小青枣吃掉。而小雨点淋在小青枣身上,小青枣全身挂满水滴,变得越来越沉。

篇7:一年级故事书里的故事

这一天彼得和邓肯去爬山,虽然爬山很累,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两个人非常高兴。他们来到山顶悬崖边上,彼得说:“邓肯,我们折个纸飞机,写上自己的名子,在这里放飞吧!”“好啊!”邓肯高兴的回答。

“彼得号、邓肯号飞吧!”两只纸飞机同时飞了出去。

这时,邓肯一不留神一下滑下悬崖。彼得伸手去抓邓肯,不料自己也跌下去……

彼得号、邓肯号飞行速度很均匀,象在太空中一样,它们骄傲极了。“可惜我们落地后生命就结束了。”彼得号说。“也许不会的。”邓肯号回答。这时它们看见主人从悬崖上掉下,幸好被峭壁上的一棵树接住了。

“会有人去救主人吗?”彼得号问。“恐怕离山顶太远,人们听不见它们的求救声。”“那怎么办?”邓肯号沉思了一下:“现在只有看我们的了。”

两只纸飞机落在山下,一只蝴蝶飞过。邓肯号喊:“美丽的蝴蝶,你能帮我们飞到山顶吗?我们要救主人。”

“可我的力气太小了,我帮不了你们。”说完蝴蝶飞走了。一会儿,一只老鼠爬过来。“老鼠先生求你把我们带到山顶好吗?”“没工夫,我还没找到晚餐呢。”老鼠不耐烦的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一只啄木鸟落在树上。彼得号和邓肯号一齐喊:“啄木鸟先生,求您帮帮忙,把我们带到山顶好吗?我们要救主人。”

“哦,是这样呀,好吧。”说完,啄木鸟衔着两只飞机落到悬崖上面——

这时,一位护林员正好走过。他看见悬崖边上有两只纸飞机,而且上面还有两个人的名字。护林员觉得是不是有人掉到山下去了呢?于是他大声冲下面喊:“下面有人吗?”

一会儿,他隐约听到有人喊:“救命!”然后护林员找来几个人,开始救援……

彼得和邓肯被救了,他们激动的流着眼泪说:“谢谢叔叔救了我们!”

护林员说:“孩子们这两只纸飞机是你们折的吗?”“是呀,我们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扔出去了。”“这可真是奇迹,它们竟然能飞回来。如果不是纸飞机,我根本不知道你们在悬崖下面,要谢你们就谢它们吧!”

从此,彼得号邓肯号再也没有被主人丢掉。

一年级故事书里的故事3:桃花源村奇遇记

桃花源村,我去过一次,一点不假。

那是读小学六年级时一个春天的中午,我正在离村庄四五里外的山上放牛。由于贪玩,牛儿突然不见了。“不好!”我暗暗惊叫一声:“说不准跑到山谷别人家的菜园吃菜去了。要是像上次一样又被人家逮住牵走,那怎么办呢?”

我拔腿向山谷跑去。到了谷底,我抬头四处张望,除了绿油油的菜地,连个牛影子也不见!我想:大概跑到前山去了吧,便一路往前山寻去,不知找了多久,也不晓得踏遍了几座山,仍然不见牛儿。

“哎,真倒霉!”我开始着急起来,这才发现口渴了,抬头看看天空,太阳已往西山落下。我决定先找点水喝再说。走了一段崎岖山路,就看见对面山顶上有条银白玉带似的小溪直奔山下。

我高兴地朝对面山上奔去,很快到了小溪边。清清的流水,一路弯曲,一路欢歌,直奔山脚下。我蹲下身,大口大口地捧着吃,好清凉的水啊,几口下肚,沁人心脾,一身的汗水转眼就没了。

我出于好奇,决定找到小溪的源头,说不定我的牛就跑那了呢。溪水是从右侧山上流来的,我翻过这座山,突然闻到了一阵浓郁的花香,抬头一看,却见对面约三百来米的地方有一片广大的桃林,一树树的桃花遮住了阳光,地上也堆满了一层厚厚的花叶,简直成了“花床”。一群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们也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在树枝上唱歌,这四月的景色太美了!

我情不自禁在花丛中躺下,一下陶醉了,忘掉了丢失的牛,忘掉了不快。不久,一阵狂风吹来,树林里发出了“哗-啦”的响声,像是谁在喊着口号,又像雄狮怒吼,猛虎嘶叫,大象狂奔。我感到一股寒气透骨,一阵恐惧,此地不可久留,赶紧爬起身,原路返回,继续寻牛。

离开了这寂寞的桃林,爬到山顶,但见四处都是起伏的群山,一望无际,我发现这里很陌生,找不到来的路了。

篇8: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这几天班上学生上课的状态都不对, 课堂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我第一次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失控!看着小屁孩们得意忘形、无所畏惧的样子, 我真正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无奈!算了, 头疼, 嗓子疼, 唉!

虽然已经从教二十几个年头了, 可是每每面对具体问题时, 我仍然会不自觉地慌乱, 总想找寻到一个心灵的支柱。而读书便成为我最迫切想要做的事情。因为读书能够让我最快捷地汲取到力量而又不露怯。开学初我便开始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这本书我在第一次任教一年级的时候便读过了, 当时我还是个稚嫩的新教师,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力量。所以, 当我再次成为一年级的老师时, 我依然需要捧起这本书, 再次从中汲取力量。书的作者是一名扎根一线的老师, 她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了平凡而又真实的点点滴滴, 这些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总是有迹可循的, 而她那些处事的思想与方法又总能给我以启示, 让我遇到事情时不再着急上火, 而是像她所说的一样心平气和了。开学至今, 我一直坚持着用音乐“静化”孩子的心灵, 帮助孩子们感受聆听的美妙, 效果还不错, 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听见音乐就不说话的习惯。

美好的误会

是奖励?是惩罚?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感谢孩子们用他们的纯真成就了我的心平气和。

那是前几天的一个课间。“老师, 老师, 小丽带糖来吃了。”小瑞一脸义正词严。语音刚落, 就围拢过来几个孩子, 七嘴八舌地附和着。我昨天刚在晨会课上强调不准带零食到学校来吃, 真是明知故犯!今天得狠狠批评批评她。于是, 当着所有孩子的面, 我把小丽拉到身边, 严肃地问:“老师昨天早上刚说过, 能不能带零食到学校来吃呀?”小丽立刻低下了头, 低声回答:“不能。”“知道不能还带呀?”我故意提高声音说, “如果下次要带, 就带四十六份, 让班上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抛下这句话后我就转身离开了, 心想:这下该不会有孩子带了吧, 谁会愿意把好吃的分给别人呀!想到这, 心里不禁为自己的这招“欲擒故纵”自鸣得意了。

可是第二天, 又有孩子到我这儿来告状了:“黄老师, 小欣犯规了, 她带妙脆角来吃了。”这还了得, 简直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我立刻快步走到教室, 大声质问小欣:“你为什么又带零食来吃了……”还没等我把话说完, 小欣便迫不及待地辩解道:“老师, 不是我一个人吃的, 我要和小朋友们分享的, 一大袋呢。”听她这么一说, 我猛然间想起了昨天在孩子们面前的那一番“激昂陈词”……内心一阵惭愧, 惭愧于我的自作聪明在孩子的纯真面前显得是那么的粗暴, 自己简直就是《小红帽》里的狼外婆!注视着小欣明亮清澈的双眸, 内心不禁一阵感动, 似乎蒙蔽在心灵上的尘埃被涤净了!其实想想, 儿子小时候不也乐滋滋地带了好些薯片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们分享吗?这就是孩子, 他们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我决定好好保护这份童真, 不再只是简单地制止, 而是将“惩罚”转变成“奖励”。于是, 我乘机追问小欣:“那你打算怎么分享呢?”“我也不知道, 要不老师帮我分吧。”“不, 你自己分享给大家, 老师给你个建议:放学排队时, 再分享行吗?”小欣使劲点点头, 兴高采烈地到班级去宣布了。放学排队时, 随着体育委员几声哨音落地, 孩子们第一时间整齐安静地站好了, 小欣呢, 一边发着妙脆角, 一边还要求着:“谁站得最好, 就给谁吃。”呵呵, 这孩子, 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派头, 还把分享零食变成了一种奖励。孩子真是创意无限啊!

接下来的几天, 每天都有孩子带零食来, 还不忘告诉我:“老师, 我要分享给排队最整齐的小朋友。”“老师, 我要分享给打扫卫生干净的小朋友。”……孩子们, 你们就是天使!

看着孩子们这样的“大气”, 我这当老师的是不是也该“意思意思”呢?跟他们一样, 买些零食分享?那我们一 (1) 班岂不成“吃货班”啦!得多想点奖励的花样, 牢牢地吸引住我的孩子们。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很火的综艺节目《一年级》里有一期说到了很多学校奖励一年级孩子的方法, 我决定借鉴过来, 再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说干就干!我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辟出一块空间, 设立了一个“兑奖区”, 先期设计了十项奖励, 例如, 第一项:获得十个笑脸, 可以获得一次在黑板上涂鸦的机会……第三项:获得十个笑脸, 可以当一个星期的园丁, 浇灌教室里的花草……到今天为止, 我们班有孩子兑换了聆听《虫儿飞》的机会, 有孩子兑换了开电脑的机会……这样的奖励, 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奖励其实是对孩子的另一种培养, 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分享精神, 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可以一直沿用下去, 成为一种班级文化。哈哈, 我这个老师又开始自鸣得意了。

篇9: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 ;故事;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享受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懵懂之美,也尝试着让学生爱上阅读的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一、绿意萌萌,让故事在一年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人文故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应该借助故事。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家庭都需要有自己的故事。人天生就是故事的述说者和吸引者,故事为人的经历提供了一致性和连续性,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从4岁的时候起,就像上课一样天天守在妈妈身边听妈妈给他讲故事。俄国的著名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在外祖母家长大,一直听外祖母给他讲故事。鲁迅先生小时候也爱听一位长妈妈给他讲故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喜欢听故事都是儿童的天性,不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给儿童讲故事的内容上还是有所侧重。中国的大人们更喜欢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或者神话故事,告诉孩子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丽,其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和生活品质。如中国家长最喜欢讲“狼来了”的故事就在于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谎,撒谎将最终自食恶果。而西方国家的家长更多的是给孩子讲圣经的故事,通过讲述上帝以前做过的事情,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信仰,形成某种信念。

二、鲜花朵朵,让图文并茂的故事在一年级学生心中开花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可以选择图片丰富,色彩鲜艳一些的绘本作为起步,激发读故事的兴趣。并且随着孩子逐渐学会汉语拼音,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故事时,便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有注音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这样孩子可以一边借助拼音读有趣的故事书,一边通过阅读巩固拼音。学生觉得读故事时也能用到平时上课所学的内容,会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拼读能把一个简短完整故事读完,这种难以替代的喜悦和成就感便是阅读带给他的。

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用讲故事来制造悬念,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声情并茂讲地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肯定是百听不厌。所以,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让一年级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喜怒哀乐。由于刚学完拼音,很多孩子识字量不多,我就试着利用早读或者午读的时间,先给孩子们读故事。我经常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如果想知道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你可以自己去看看。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我讲的故事,迫不及待地去课外书中寻找结果。如早读时我给孩子们读了《洋葱头历险记》的第一章,介绍了老洋葱有八个儿子和他家里的情况,以及老洋葱踩了柠檬王一脚的故事。由于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并且富有幽默感,孩子们听了特别感兴趣,纷纷迫不及待地让我往下讲。因此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不知不觉中《海底两万里》《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等课外书就在我们班学生之间风靡开了。

另外,课标指出:阅读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一年级的课文插图精美,尤其是拼音教材中的情境图,需要教师结合图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充分利用起来。如在教学《ɡ k h》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观察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去观察图片。看看河水里都有什么?河岸边有什么?然后想象一下小哥哥是怎样劝导小弟弟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今天新学的“ɡ k h”,学生很容易就能结合情境图找到教学得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三、阳光暖暖,让故事在阳关下茁壮成长

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自由舒适的读故事环境。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孩子在故事书内容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此,作为老师只需静静的在旁观察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家庭的读书氛围对孩子影响也很大。所以家长本身也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固定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事实也证明,很多孩子都喜欢爸爸妈妈给自己讲故事。这种言传身教的作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增进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且有助于安慰情绪,能帮助孩子入睡。

现在很多家长每天捧着手机,对着电脑,自己不去读书,却要求孩子要爱上阅读。自己都没有阅读体验,更别说指导孩子了。其次家长没有营造适宜的读书氛围,也不容易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所以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必须提供温暖的阳光。一年级下半学期,孩子已经掌握部分汉字,也可以自己阅读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小游戏。让孩子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让孩子续编改编故事等。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让一年级学生爱上故事,爱上阅读,把听、说、读、写、思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

篇10:小学一年级寓言故事

有一只可怜的小猴子,在它很小的时候就被一个驯猴人捉住了。这驯猴人又冷酷又严厉,为了赚钱,他经常逼小猴子学做各种动作:让它学人的样子站着走路、拿着盘子讨钱……,每当小猴子做不好,驯猴人就会拿鞭子打它,小猴子害怕挨打,只好尽力去做这些模仿人类的动作。

小猴子生活得很不开心,它好想逃回山里去,重新和伙伴们生活,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但是坚固的铁链套在它的脖子上,使它无法逃脱。

有一次,小猴子很卖力地演出了一天,却只赚到很少的钱。主人便骂它: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整天好吃懒做,就赚了这么点钱,难道要我们去喝西北风吗?今天不许你吃饭。要是再赚不到钱,小心我打死你!”

小猴子挨了骂,独自躲到角落伤心地哭了。它越想越难过,觉得活着还不如死掉算了,因为死了就没有人可以再打它、骂它、欺负它了。

驯猴人的孩子很善良,他很喜欢小猴子,也很同情它,经常趁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拿东西给小猴子吃。

他看小猴子挨了骂,躲在角落哭泣,就趁父亲不在的时候过来安慰它:“小猴子,别哭了,等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再拿些东西给你吃。”

“哼!你又来假装好人?你们吃的还不都是靠我赚来的?”

小猴子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和愤怒无处发泄,因为这个小孩总对自己和颜悦色,就认为他好欺负,不由得把心里的怒气都发泄到他身上,对他又叫又跳的,吓得小孩哭叫着一溜烟跑掉了。

“哈哈哈,好开心呀!”小猴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刚才的怒气也烟消云散了。

篇11:一年级故事书里的故事精选

漆黑的夜色中,一声重重的叹息声,像闷雷一样滚过整个原始森林。

谁都知道这是原始森林的老祖宗老榕树的声音。

这会儿,老榕树手里正拿着那颗暗红的水晶松球,两眼紧闭,表情痛苦极了。一千多个松树精不愿再流浪,发誓与松树身共存亡,紧紧地抱成一团,最后幻化成这颗水晶松球。好多天了,这一幕惨烈的场景,老榕树怎么也没法从眼前抹去。

“老祖宗,我们再不能这么被欺负了!”一簇簇蓝色的树精们停在空中,愤怒地扇动蓝色的小翅膀,大声嚷嚷着。

“对!这些人简直没有人性,一千多棵古松树呀,他们就忍心一把火烧掉了,松树精们死的太可怜了。”野象头儿也狠狠地发话了,“老祖宗,我们实在忍受够了,我们应该让这些野蛮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大雕们蹲在高高的山毛榉树上,听了野象头儿的话,接着说:“老祖宗,咱们的森林已经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原始森林了,这些邪恶的人还不放过,为了一个什么高尔夫球场就烧掉了一大片松树林。明天,他们又要动用最先进的大型设备,来这里砍伐树木,为挖掘森林底下的钻石矿作准备。森林没了,树没了,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也没了。野兔,老虎,豹子,你们能愿意吗?”

“不愿意!不愿意!不愿意!”围在老榕树四周的野兔、老虎、豹子们,还有野鸡、狐狸、蟒蛇们都高声喊道,这喊声高亢宏亮,直冲夜空。

“嗯——”

老榕树睁开了眼,看看怒发冲冠的树们,看看群雄激昂的动物们,看看停在手臂上激动得浑身颤抖的树精们,他的双眼慢慢由幽蓝色变成火红色,放射出熠熠的光芒:

“是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再纵容这些邪恶的家伙,不能再让他们为所欲为了,明天,我们要齐心协力,同他们作殊死的战斗。”

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森林里,只有老榕树沙哑沧桑的声音在四周回荡着。

紧接着,老榕树对明天的战斗进行部署:

“精灵孩子们,到时候,你们分头行动,一窝蜂飞过去,遮住所有来犯的人类和一切机器的眼睛,让他们统统变成瞎子。

“雕孩子们,你们多找一些石头,在高空作好警戒,只要是人类的飞行器,见到了就毫不留情把它们击落。

“野象孩子们,今晚你们一定要喝足水,准备明天随时扑灭那些家伙放的火。”

最后,老榕树举起那棵发光的水晶松球,高声对四周的几十棵大榕树说:“兄弟们,我们有几万年没挪过窝了吧,明天,我们要举起我们有力的臂膀,拔出我们巨大的树脚,一拳一拳,一脚一脚,把那些胆敢踏进森林的家伙们砸个稀巴烂,给可怜的松树孩子们报仇,保卫住孩子们这个最后的森林家园。”

天色渐渐亮了,“轰隆隆”,远处传来大型机械们前进的吼声。慢慢地,一队队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一辆辆重型运输车和装载机,一个个高大威猛的伐木机器人,已经将森林团团围住了。只要领头的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像蝗虫一样杀向森林。

老榕树已经站直了腰身,他身后是几十个大榕树兄弟,他们高大的身躯挺立在森林上空,一条条粗大的手臂紧紧挽在一起,一双双眼睛凛然生威,轻蔑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忽然一阵躁动,已经围住森林的工人、车辆和机器人,都一齐向后撤去。又是一阵“轰隆隆”,没一会,撤得干干净净。

派去侦察的老雕回来了,他说,开发高尔夫球场和准备毁灭森林的这个家伙,刚刚被逮捕了,他和他的同伙背着联合国公约做下的这些坏事,都将受到到法律最严厉的惩罚。

篇12:一年级教学故事书里的故事

“嗯,”多多心有余悸地说,“我梦到整个世界到处是妖怪,他们都来打我,可是我却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不能还手,连跑也跑不动,最后被他们压倒了打。呜……呜……”说着哭了起来。

妈妈耐心地安慰多多:“多多乖,不哭,听妈妈说,做梦都是反的,做恶梦肯定会交好运的。再说,谁没做过恶梦呢?忘掉就好了,不要记着它。”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多多还是恶梦不断。奶奶听说了,拿来了好几样镇邪的东西,佛像、关老爷、十字架什么的都有。她在多多床上的枕头下、脚底下、身体两侧都放了一个,还拿出一个平安符交给多多,很郑重地叮嘱他:“多多啊,这是奶奶从庙里给你求来的平安符,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把它攥在手心里。这么多镇邪的东西,总有一样能起作用,你心里不信没关系,可千万不能说出来,冒犯了神灵可就不得了了。”

奶奶后面的话是对妈妈说的,因为她看到妈妈满脸质疑的表情,而且欲言又止的似乎要说些什么,怕她说出什么不敬的话,就赶紧先叮嘱她了。妈妈看奶奶这么说,也没办法,只好说:“那就留着吧。”于是,多多就按奶奶的嘱咐,床上、手里都放着镇邪的宝贝睡了。

别说,这天晚上,多多还真的没有做恶梦。第二天早上,多多高兴地告诉奶奶和妈妈,自己昨晚睡了一个安稳觉。奶奶高兴地说:“看!我说的吧,各路神灵,总有一个不是吃白饭的。”连妈妈也几乎要相信是神灵保佑了多多了。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多多又做起恶梦了。奶奶说,是鬼怪们加大了对多多的骚扰,所以又请了更多的神灵来镇邪。就这样,在众神和鬼怪的较量中,多多时不时地做着恶梦。

这一天,班主任田老师讲完课以后,给大家讲了“鲁迅踢鬼”的故事,告诉大家,鬼只在人的心里,你不怕他,鬼就怕你了。

这时,多多却说:“这世上是有鬼的,他们还经常来欺负我呢。”

“哦?”田老师露初饶有兴趣的表情,笑着问多多,“鬼是怎么欺负你的呢?能跟大家讲讲吗?”

多多便讲了自己做梦被鬼压着打的情形,还讲了奶奶请来各路神仙镇邪,都没最终赶走那些小鬼。其他同学听了多多的讲述,都惊讶地瞪大了眼镜,小嘴都何不拢了。有些同学说,他们也做过类似的梦,不过不像多多这么频繁。田老师听完了,仍然笑眯眯的,从自己兜里掏出一枚一元硬币,边递给多多边说:“那我也送给你一样镇邪的东西,这枚硬币是一位高僧开过光的,肯定能让你不再做恶梦。”

篇13: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关键词:Phonics (自然拼读) ,故事教学,小学一年级

一、概念界定

1.Phonics (自然拼读)

根据辞典, phonics的释义是看字读音教学法 (teaching reading by training beginners to associate letters with their sound values) 。16世纪初, 德国教师瓦伦丁 (Valentin) 提出Phonics教学法。19世纪初, phonics逐渐成为美国有影响力的阅读方法/教学模式。

2.故事教学

故事是文学载体的一种。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将故事用于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3.国内外的现状

Phonics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学习英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北美已经流行百年, 是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英语教学法。近年来, 英语国家有关阅读教学的政策强调在早期读写教学中教授phonics。如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02年,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 “早期阅读第一”, “阅读第一行动”法案中规定:在低年级进行系统的音素意识和拼读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 (2011) 也将拼读列入了二级要求内:“1.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标准》在一级、二级语言技能的目标描述中对故事教学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二、phonics结合故事教学在一年级生的教学实践

针对一年级生好动、爱说、爱唱、爱表演、善模仿等特点, 笔者结合了phonics和故事教学进行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启蒙。

(一) 导入

英语歌曲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英语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 提高辨音能力, 及增强音感和节奏感等。如Mary has a little lamb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对a的发音。将英语歌曲作为课前导入, 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 phonics结合故事教学

其实Phonics的学习跟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差不多, 学习汉语拼音时要先背下声母韵母, 然后学习四种声调, 接着把声母、韵母合起来后组成一个拼音, 再加上声调。而phonics也是先背音, 从最简单的26个字母的常用发音开始, 由辅音、元音组成, 跟声母和韵母结合发音一样, 英语也是从辅音和元音进行组合 (Blending) , 如:a at m-at mat, s-at sat, h-at hat, c-at cat。因此, 我使用由从美国原版引进的、台湾地区幼儿园学习英语的普及教材phonics kids (《蒲公英拼读王》) , 再结合《典范英语》 (“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实验的实验教材) 来进行一年级孩子的phonics和故事学习, 具体流程如下:

1. 观看phonics kids辅音和元音;

2. 用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视频里出现的单词;

3. 用自制的拼读台历进行拼读练习

4. 进行《典范故事》教学

先展示故事图片, 给一年级的学生讲故事, 并引导他们猜测剧情, 之后进行故事跟读模仿, 并引导孩子注意语音语调和感情。

5. 让孩子们拿出笔圈出元音字母, 并请孩子用拼读的方法将单词拼出来。

6. 分组自读练习。

7. 小组表演故事。

(三) 评价方式

为了了解phonics结合故事的教学对一年级生的拼读和故事朗读水平是否有帮助, 笔者进行了以下的评价方式:

1. 录音作业

录音作业不仅能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跟读情况, 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自我检测语音模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2. 口语考试

为了锻炼孩子上台在公众前说英语的胆量与能力, 考察本学期故事朗读和拼读的能力。我们到了学期末进行了以家长为评委、百分制 (难度20%+流利度30%+发音30%+有趣性10%+拼读10%) 评分的口语考试。

3. 笔头考试

在学期中和末, 我们以phonics加故事作为载体对孩子认知和书写能力都进行了检测。

三、结语

综上所述, phonics和故事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 是七八岁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能理解的方式, 它符合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规律, 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降低孩子记忆单词的难度,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李铁安主编;陈静波分册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3.

[2]典范英语 (1-6) [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9.

[3]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5.

[4]林素娥, 谢静惠.蒲公英·英语拼读王[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

[5]胡春洞.福尼斯英语——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尝试[J].人民教育, 2004 (12) :39-40.

[6]何花.英语拼读法教学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7.

[7]余素珍.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1期.

篇14: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关键词]口语交际;讲故事;听说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一年级、二年级)口语交际的目标: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基础阶段,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因此更需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夯实基础。

今期,我任教一年级的语文课,在开学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很难精神饱满地和我学完一节课的内容。他们在幼儿园的上课时间是一节课最多30分钟。现在一下子坚持40分钟,单一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很难适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力时间很短,无意注意占优胜。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这些可爱的孩子轻松度过40分钟,又能学好语文知识?我向同事请教,自己上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过一段时间地实践验证,老师课前课中巧用讲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下面具体谈谈我是怎么“巧”用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

一、选择留有问题思考的故事

一天下午语文复习课,上了不到20分钟,很多孩子无精打采,好像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我灵机一动,信手拈来我对宝宝讲的一个故事,问道:“孩子们想听故事吗?”“想!”四十张小嘴一齐吼出。“那可要听好了,老师讲完故事是有问题要你们回答的,你们有信心回答上吗?”“有!”这个故事是《小卖店》,内容是:

小熊和小猴准备各开一家食品店。一天,小熊和小猴说:“我们去采购食品吧。”它们来到了山坡上。

小熊拿起一根竹子,心想:熊猫应该喜欢吃这个。

小猴摘下一个桃子,说:“我喜欢吃这个。”

小熊捡起一块骨头,心想:小狗应该喜欢吃这个。

小猴掰下一个香蕉,说:“我喜欢吃这个。”

小熊捉到一些虫子,心想:小鸟应该喜欢吃这个。

小猴摘下一个苹果,说:“我喜欢吃这个。”

小熊割了一些青草,心想:山羊应该喜欢吃这个。

小猴摘下一个梨,说:“我喜欢吃这个。”

它们高高兴兴回家了。第二天,小店开张。小熊小猴店前簇拥着许多顾客,它们纷纷走进店里。可是不一会儿,那些走进小猴店里的小动物们都纷纷出来,拥进了小熊的店里。

此时,小猴奇怪地说:“我的食品店怎么没有顾客呢?”

故事講完 ,我再将问题强调了一次,孩子们高举小手,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孩子说:“因为小猴的店里只有水果,所以别的动物都走了 。”有孩子说:“小猴的店里都是他自己爱吃的食品。”有孩子说:“小猴店里的食品没有顾客喜欢的。”……看来孩子们听明白了故事内容,表达得也还准确。我表扬了孩子们的会听敢说,顿时孩子们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花。接下来的上课,孩子们精神抖擞,学习效果当然也不错。看来听故事就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啊!适合他们口味的故事简直就是兴奋剂!

二、适当留有故事悬念,培养孩子想象力

刚入学,一些孩子不太讲卫生,我苦口婆心地讲了许多道理,可仍有部分孩子还是改不了那些坏习惯。晨会上,我讲了《鼻涕精》的故事,不时加了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是这样的:

小猪墩墩总流鼻涕,流了鼻涕也不用手帕擦,就把鼻子猛地一抽,“哧——”长长的鼻涕缩回去了。真脏!

小动物们看见墩墩就喊:“鼻涕精,鼻涕精,不讲卫生不干净。”

一天,小猪墩墩哼哧哼哧地走着,鼻涕流了好长好长。它猛地一喘气,“呼——呼——”鼻涕鼓起一个大泡泡,泡泡越鼓越大,墩墩随着泡泡飞起来了。小猴看见了,拉住墩墩的尾巴喊:“墩墩你去哪儿?”这下可好,小猴跟着墩墩飞起来了。

小兔看见了,拉住小猴的尾巴喊:“小猪,小猴,你们去哪儿?”啊,小兔也跟着飞起来了。

接着是小花猫,小松鼠,哇,长长的一队,飘在空中像只大蜈蚣。

鼻涕泡越飞越高,大家害怕极了,七嘴八舌地喊: “墩墩,快放我们下了吧!” “墩墩,都怪你不讲卫可是,墩墩也没有办法啊,它急得直哭:“谁来帮帮我吧,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讲卫生。”

一只小鸟飞过来,用尖尖的爪子在大泡泡上抓了一下,“噗——”大泡泡破了,小动物们掉下来了,多亏白云姐姐接住了它们,把它们平平安安地送到了地面上。从此,小猪墩墩总是随身带着手帕,再也不做鼻涕精了。

当我讲到几个小动物在天上危险的时候,我故意停下来,问:“谁会来救它们呢?”有的说,老鹰;有的说,小鸟;有的说,猪妈妈……“要知道故事结果怎样,请继续听,看自己猜对了吗?”我神秘地一笑。讲到泡泡被啄破后,小动物从天上吊下来不就摔死了吗,猜猜这次又会是谁来救它们呢?“大象”“垫子”“风”……“孩子们,要知道故事结果怎样,请继续听,看自己猜对了吗?”我说道。听完故事,有的孩子眉开眼笑,有的孩子一脸茫然,有的孩子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马上发言:“我猜对了!”有的孩子还追问我:“为什么是白云接住了它们?怎么接得到?”我肯定地说:“只要你们大胆想象,什么故事都有可能发生,那就是你创编的故事了,小作者就是你了。”听了这句话,他们可高兴了,自己也可以编故事。

三、留给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讲完《鼻涕精》的故事后,我提问:“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小猪后来讲卫生了。”“不喜欢,因为小猪不讲卫生,让其他小动物受惊了。”“喜欢小猪,因为小猪改错了。”“喜欢,因为小猪长大了,我们可以吃肉”。……多富有个性的见解!我除了称赞,还能说什么呢?

四、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

听完老师的故事,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能听到他们讲故事的声音,或课前,或课后;或教室,或操场;或全体师生,或三五个孩子,或师生二人;或面对面的坐着,或盘腿席地坐。《龟兔赛跑》《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美羊羊》《小鲤鱼历险记》……都出自他们之口,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不够流畅,语言组织得不是那么规范通畅,表情、动作不是那么自然,但他们有表达的信心,能将故事梗概复述完整,这足以让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培养好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听说能力,对与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巧用“讲故事”,让孩子会听、敢说,这已成功迈出了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孩子们的口语水平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篇15: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有一天,猪爸爸买了很多西瓜。他对全家人说:“大家省着点吃,一天吃一个。”晚上,猪爸爸回家后,发现西瓜居然一下子少了9个。猪爸爸问:“是谁偷吃的?”小猪说是猪小妹吃的。爸爸看到猪小妹嘴边很干净,而小猪身上到处都是西瓜汁,就知道小猪在撒谎。

爸爸说:“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才是乖宝宝。”小猪很难为情,从此以后,都会记着拿好吃的和妹妹一起分享。

小老鼠和落叶的故事

鼠妈妈带着五只小老鼠住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这些小老鼠都是夏天出生的,现在他们都已经渐渐长大了,已经能够帮助鼠妈妈做事情了。

天气渐渐地冷了,这天小老鼠们从树洞里向外一看,立刻惊叫起来:“啊呀,哪来的这么多树叶呀?”鼠妈妈看了看地上,说:“来,我们一块儿扫树叶吧!”

“噢!扫树叶喽,扫树叶喽!”哈哈,太高兴啦!小老鼠们有的把树叶拾起来,顶在头顶上,运到一个地方堆起来;有的两个合作,用小箱子抬树叶……

“哎呀,腰真酸呀!”“呵,累死我啦!”打扫完了以后,小老鼠们都“呼哧呼哧”地直喘气。小老鼠冬冬高兴地说:“瞧,这下地上可干净啦!”刚说完,回头一看,咦,奇怪!刚刚打扫干净的地上转眼又冒出一片树叶。

“是你乱扔的吧!”

“不是我,是他。”

“不是我,是他。”

“不是我,是你。”

“是你,就是你。”

小老鼠们你怪我,我怪你,谁也不承认,吵得一团糟。正在这时,“噗”的一声,一片树叶正巧落在一只小老鼠的头顶上。接着,又落了一片树叶。“咦?”小老鼠们都吃惊地瞪着小眼。

这时,鼠妈妈从家里走了出来:“这下明白了吧!天气越来越冷了,树上的叶子变红了,变黄了,即使没有风吹,他们也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当树上的叶子全部落光的时候,天气就变得非常非常冷了。”小老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月亮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地方夜晚总是漆黑一片,天空就像笼罩着一块黑布。因为在这里,月亮从来没有升起过,星星也不闪烁。其实在上帝创造世界时,晚上还是很明亮的。有一次,有四个年轻人离开了这片国土,来到了另一个国度。在那儿,当傍晚太阳消失在山后时,树梢上总会挂着一个光球,洒下一片柔和的光华,它虽然不如太阳那样光彩明亮,但一切还是清晰可见。那些旅客停下来问一个赶车经过的村夫那是什么光。“这是月亮,”他回答说,“我们市长花了三块钱卖下它,并把它拴在橡树梢头。他每天都得去上油,保持它的清洁,使它能保持明亮。这样他就每周从我们身上收取一块钱。”村夫推着车走了。他们当中的一个人说:“我们也可以用这盏灯,我们家乡也有棵和这一样大的橡树,我们可以把他挂在上面。夜晚不用在黑暗中摸索将有多痛快呀!”第二个说:“我来告诉你该怎么办。我们去弄架马车来,把月亮运走。这里的人会再买一个的。”第三个人说:“我很会爬树,我来取下它。”第四个买了辆马车。第三个人爬上树,在月亮上钻了个洞,穿上一根绳子,然后把月亮放了下来。这个闪闪发光的圆球于是被放在了马车上,他们用一块布盖在上面,以免别人发现是他们偷的。他们顺利地把月亮运到了自己的国家,把它挂在了一棵高高的橡树上。这盏新灯立刻光芒四射,照耀着整个大地,所有的房间都充满了光亮,老老少少都喜笑颜开。矮子走出了石洞,小孩们也穿着小红褂在草地上围着圈子跳起舞来。

那四个人负责给月亮添油、净身,并每周收取一块钱。但他们慢慢地老了,其中的一个生了病,眼看着不久于人世了,他要求把四分之一的月亮作为他的财产,埋进他的坟墓里。等他死后,市长爬上了大树,用篱笆剪子剪下了四分之一的灯,放进了他的棺材。月亮的光芒减弱了,但仍然发光。第二个人死时,又有四分之一陪了葬,月光又减弱了。第三个人死后,他也带走了他那一份,月亮更暗了。当第四个走进坟墓时,原来的黑暗又回来了。但是月亮的各部分,在阴间又重新拼合在一起,使得那些黑暗中的死人不得安宁,一个个又醒来了。他们又能睁眼看世界了,觉得非常惊异。淡淡的月光对他们已是绰绰有余,因为他们的眼睛已变得那样衰弱,经不起太阳的强光。他们兴奋地爬起来,又开始了从前的生活方式:一些人去看戏跳舞,一些人去客栈要酒喝,醉了就争吵,最后拳脚相加。吵闹声越来越大,最后传到了天堂。

篇16:一年级儿童故事

蜘蛛爬上玫瑰花的花茎,拿出玫瑰花凋落的花瓣,刚想说些什么的时候玫瑰花就大喊一声:“天啊!你这讨厌的蜘蛛快点从我的身上下去,真是让人恶心,你这脏兮兮的家伙。”

蜘蛛生气的说:“我是好心来给你送花瓣的,不领情就算了。”

玫瑰花说:“谁不知道蜘蛛是出了名的坏蛋,你哪有那么好心,你一定是想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把的花瓣都摘光。”

蜘蛛生气的说:“没错!我就是想这样做。”

篇17:一年级励志故事

别的香菇不是长在森林里的草地上,就是被炖成香喷喷的汤。小香菇想:这才是作为一朵香菇该做的事儿啊。

小香菇越想越没劲。

一群小蚂蚁过来了,其中一只最大的围着它转了好几圈,然后惊喜地说道:“伙伴们,我们有船啦!这小香菇正好可以给我们当船用!”

这一群小蚂蚁们把小香菇抬到了小河边。小香菇一下子觉得自己有用起来。它的心儿激动得“扑通、扑通”直跳。

小蚂蚁们把香菇倒着放在水里,然后一只只跳上了香菇船,它们还在小香菇的杆子上挂上了白帆,风儿一吹,香菇船开得可快了!

小蚂蚁们上岸后,把香菇船留在岸边了。

小香菇又一次被丢弃了。正在它伤心的时候,一只爱美的小狐狸捡起了它,把它戴在头上。

之后,小香菇在小狐狸奔跑时掉了下来。滴答滴答下雨了,一只虫子发现了小香菇,决定用它当雨伞,这下就淋不到雨了。虫子举着香菇小伞说:“哇,在雨中漫步的感觉真是好啊!”

之后,小香菇还成了小蜘蛛们的快乐大转盘。转啊转啊,小蜘蛛们开心极了,就连小香菇也觉得旋转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篇18:一年级寓言故事题目中的故事

关键词:视角,叙述声音,女性自由和自主

凯特·肖邦在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采用了选择性全知视角和全知视角结合的叙述模式。采用选择性全知视角时, 叙述者主要使用自己的视角对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进行观察, 同时还短暂借用了女主人公的视角, 由于叙述者限制了自己的观察范围, 采用不加以评论的叙述立场, 拉近了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的距离。然而, 叙述者在用自己的全知视角观察时, 不时插入自己的声音进行叙述干预, 以权威的口气表达了对女主人公的冷嘲热讽, 又拉开了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的多重视角和叙述声音的模式, 读者需要积极投入阐释过程, 猜测事情的前因后果, 对这部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阐释。中外学界普遍视其为《觉醒》的姐妹篇, 表达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意识。而国内从事叙事学研究的申丹教授却认为“它并非‘单一的’女性主义的作品, 文中的意识形态涉及的并非性别政治而是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的关系, 作者对女主人公既有所同情, 又不无反讽, 对独立自由也态度矛盾。”[1] (P209) 在故事层面上, 女主人公是死于心脏病;但在叙述层面上, 通过对视角和叙述声音的分析可知正是叙述者和她丈夫代表的男权社会共谋杀害了她。作者运用多重视角和叙述声音, 表达了她对受到婚姻压迫、渴望自由的女性既同情又反讽的态度。

选择性全知叙述者短暂地借用女主人公的内视角进行观察, 并采用不加评论的叙述立场, 读者透过女主人公的眼光, 感受到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女主人公得知丈夫死于铁路事故的消息大哭一场后, 回到自己的房间向窗外看去, 叙述者暂时放弃了自己的视角, 读者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观察到了窗外的景物:“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新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 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窗口的正西方, 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1] (P210) 女主人公从色彩、气味、声音三个方面充分感知到了外部世界的生意盎然。“洋溢着新春活力”的“树梢”一定是象征希望的绿色, 而云朵遮不住的是无限宽广的“蓝天”。雨后的空气清新“芳香”, 充分调动了人的味觉和食欲。人的“歌声”和麻雀的“叫声”都传达出了生命气息, 暗示了交流的过程。读者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人物视角与其说是观察他人的手段, 不如说是揭示聚焦人物自己性格的窗口。”[2] (P104) 女主人公所看到的色彩, 闻到的气味, 听到的声音, 是她内心渴望生命活力、渴望交流的写照。

此后, 叙述者收回自己的全知视角, 开始透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细致地描述了女主人公发现自由意识的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他不进行评论, 但使用了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两种形式来表达女主人公的内心思想。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女主人公的距离, 使读者倾向于同情女主人公, 但间接引语却拉开了叙述者与女主人公的距离。“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 没有人会为了她而活着, 她会为了自己而活着。不会有强有力的意志使她屈从——男人和女人都盲目坚信自己有权把个人意志强加于自己的伴侣。在她受到启发的那一刻里, 她觉得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的动机, 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然而, 她是爱过他的——有时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的。那又有什么关系!现在可以自作主张了——她突然意识到这是她生存中最为强烈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 爱情这还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 又算得了什么呢!”[1] (P211) 自由间接引语虽然保留了间接引语的第三人称和过去时, 但由于摆脱了引导句和转述语, 受叙述语境的压力较小, 保留了体现人物的主体意识的语言成分[2] (P146) 。上文中有两处自由间接引语:第一处是重复出现“意志”一词的句子, 其中“强有力的意志”“个人意志强加于”使读者反复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在两性关系中体会到的内心压迫感, 了解到她想要摆脱的是以爱为名剥夺伴侣自由的婚姻;第二处是使用的一连串感叹句, 表达出女主人公对“自作主张”的强烈渴望和为了获得自由不顾一切的勇气, 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同时, 叙述者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滑入”间接引语的标志性语句“在她受到启发的那一刻里, 她觉得”, “她突然意识到”, 都暗示他在转述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引导句和转述语把叙述者和女主人公的想法分开, 提示读者他只是客观地报告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 并不意味着他认同这种心理活动。

在使用选择性全知视角且不加评论的叙述中, 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想要摆脱压迫、追求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想都暗示出她热爱生命, 向往自由自主的生活。如果说变换的叙述视角和人物思想表达形式拉近了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的距离, 那么读者也感到叙述者与女主人公的疏远。而当叙述者使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时, 他权威的声音和嘲讽的语气以及不时发表的居高临下的道德评论, 试图为读者塑造一个忘恩负义的弱女子形象, 隐瞒女主人公之死的根本原因。

全知叙述者把女主人公刻画成一个疾病缠身、意志薄弱的女子, 她丈夫和她身边的人都在刻意保护她。叙述者开篇就先声夺人, 告诉读者“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1] (P209) , 在叙述者的转述中, 读者了解到, 亲友千方百计地将她丈夫去世的消息以尽可能委婉的方式告诉她, 怕她脆弱的心脏经不起噩耗的打击。她的姐姐“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把情况弄确实了, 就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以防任何不太小心、不太体贴的朋友会先他一步。”[1] (P209) “体贴”的不仅是亲朋好友们, 还有她的丈夫:她心目中的丈夫有一双“亲切体贴的双手”[1] (P210) , 但即使“亲切体贴”, 仍属于那类“强有力的意志使她屈从”[1] (P211) 。相比之下, “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无能为力。”[1] (P210) 叙述者不无嘲讽地评论道, 暗示了他自视为强者的立场。叙述者将女主人公的手与她的意志相类比, 恰恰说明了女主人公体弱多病、意志薄弱的原因:“白皙纤弱”暗示她养尊处优, 不需自己劳动, 她的双手自然也就“无能为力”;处处受到保护, 免经风雨、不受挫折, 她的意志也就无法坚强。叙述者没有告诉读者, 但读者透过女主人公的视角和她的内心思想活动可以看出她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可知不是她不愿意走出家门经受磨砺, 是她丈夫以强者自居、在外奔波为她创造的优越生活使她不必劳动便可坐享其成, 将她的活动限制在家里, 令她凭窗眺望无比向往的外面世界却不敢踏出家门半步;是她丈夫将她的体弱多病公之于众, 和亲朋好友一起共同对她实施的“强有力”的过度保护抑制了她的活力, 导致了她在“自由”的强烈吸引下“无能为力”, 甚至无法承受丈夫突然复活对她的刺激而一命呜呼。

可见, 女主人公之死与她的丈夫有关, 但全知叙述者却借不知情者之口隐瞒了女主人公的真正死因, 并将她的死归咎于她对“自由”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用间接引语转述医生的论断“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欢欣。”[1] (P212) 医生以为, 她因为丈夫的复活高兴;然而医生不知道、但叙述者和读者都知道的是, 令她“欢欣”的是丈夫死后她得到的“自由”, 是自由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希望。叙述者将自己声音隐藏在医生的论断之后, 破折号后显然是叙述者反讽的口气, 他口中“致命的欢欣”正是她对“自由”的幻想, 呼应了主人公第一次说出“自由”两字时叙述者对她的评述:“她没有停下来问一问, 控制自己的究竟是否为一种邪恶的欢欣。”[1] (P210) 在叙述者眼中, 女主人公因为有了自由意识而感到的“欢欣”是“邪恶的”。叙述者这番冷冰冰的道德评判, 也就预示了女主人公必然遭到“致命的”厄运。当女主人公的姐姐怕她生病求她把门打开时, 叙述者用直接引语加上自己评论的方式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回答:“‘去吧, 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1] (P211) 如前文所述可知, 女主人公从窗子向外观看到的是她内心渴望的自由, 她对自由的幻想给她以生活的希望, 自然不会“把自己搞病”。叙述者用“长生不老药”来暗喻她对自由的幻想, 然而“长生不老药”的存在却有悖常理, 他显然是在嘲弄女主人公幻想自由的不切实际, 也暗示了女主人公不但不会“长生不老”, 而且会命不久矣。果然, 到这里, 属于女主人公的“一小时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女主人公的“欢欣”已达到高潮, 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狂热, 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了。”[1] (P210) “狂热”一词不加掩饰地表达了叙述者对女主人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讽刺, 叙述者不会让她继续“胜利”下去, 他加快了叙事节奏, 用她丈夫的归来迅速地把她送进了坟墓。一小时之间, 死与生在文本中发生了逆转, 丈夫死而复生, 女主人公生而赴死, 女性最初的“胜利”被男性取代。叙述者看似客观, 实际上在为男性主人公杀了个回马枪而最终取得道德上的“胜利”而欢呼。

如此一来, 全知叙述者通过他的权威叙述为女主人公之死蒙上了一层合理的面纱:她体弱多病, 她的丈夫对她体贴照顾, 而她却不知感激, 丈夫一死, 她就亟不可待地幻想自由, 她的死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但分析女主人公的视角和选择性全知叙述对她的心理透视可知, 女主人公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她的丈夫以她体弱为由对她进行过度保护导致了她身心脆弱、不堪一击。她无法摆脱丈夫以爱为名对她进行的约束和控制, 生不如死。只有丈夫死去, 她才能获得自由和新生, 但丈夫的归来却令她绝望而死。叙述文本掩饰不住的是全知叙述者以强者自居的男性视角和声音, 以此为突破口揭开权威叙述的面纱, 隐藏在其下的是叙述者与女主人公的丈夫所代表的男权社会共谋杀害女主人公的罪行。

故事外的叙述者往往是隐含作者的代言人, 而隐含作者主要指作者在创造作品时的“第二自我”[3] (P71) 。分析小说的视角和人物思想表达形式可知, 隐含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态度不乏同情, 既通过她的视角观察, 又用自由间接引语形式透视了她的内心活动, 而且不加以评论, 目的是借女主人公的视角和内心的声音反抗婚姻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表达已婚女性对自由自主生活的向往。同时, 隐含作者又借全知叙述者的男权视角和声音表达了对上述女性诉求的反讽和批评, 认为女性在生理、心理和道德上相对于男性处于劣势, 无法真正实现自由和自主。对于女性追求自由自主这一问题, 肖邦持既同情又反讽这一看似矛盾的态度并不奇怪,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作家, 她既具有超前于她同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 同时又无法摆脱她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她的个人经历对她的观念的影响。复活历史语境中的真实作者, 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肖邦这部作品的深层含义。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采用男性叙述者的视角和声音批判“新女性”追求独立自由既体现了她个人的保守观念, 也是一种叙述策略。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对于女性独立自主的态度仍然是保守的, 她本人也是逐渐成长为一个女性作家的。首先, 她深知已婚女性独立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是她们需为自由付出的代价。肖邦的父亲在她不满五岁时在铁路事故中突然去世, 她27岁的母亲带着四个孩子生活, 终生未嫁。而肖邦的丈夫在她31岁时突然去世, 她也像母亲一样, 带着六个孩子独自生活, 终生守寡。由于丈夫的去世她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经营农场的繁重工作, 后来又从事文学创作, 有了个人成长的机会。这部小说显然是在她母亲和她自己守寡的经历影响下创作的。不仅如此, 这部小说创作于1894年, 时值世纪之交, 尽管要求平等的女权主义运动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与取得了成绩, 但是不平等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4] (PP168-169) 。同时期作者创作的小说都是相当传统和保守的作品, 与五年后出版的反男权压迫的女性主义作品《觉醒》形成了鲜明对比[1] (P221) 。而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对自由的大胆追求在当时是十分前卫的, 以至于遭到Vogue杂志的四次退稿, 最终该杂志因为同年出版的肖邦第一部小说集Bayou Folk大受欢迎才冒险刊出了这部小说[5] (P397, Pxxii) 。如果不用男性立场的叙述者对女主人公加以批判, 想来这部小说的出版会遭致更大的阻力, 可以说肖邦采用了这样的叙述立场也是一种应对的策略。

尽管如此, 对于已婚却想摆脱婚姻束缚的女性, 肖邦也不乏同情, 而她自己的经历为当时成功的“新女性”形象做了最好的诠释。“她表达独立的方式是在同伴面前吸烟, 以及在没有同性或异性的陪伴下逛街——这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的举动[6] (P1540) ”。更重要的是, 她超越了传统女性扮演的家庭主妇的角色, 成长为一位知名的女性作家。她不满足于仅仅扮演母亲的角色, 还要在职业生涯中寻求自我实现。写作对她来说不仅是为了生活, 更重要的是创作出原创的女性艺术作品, 以区别于19世纪中期关注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女性道德观、强调“谦虚, 思想一致, 把忠于家庭放在首位”的女性小说。“艺术”不仅仅是男性作家的特质, 肖邦和其他女性作家创作的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学为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含义[4] (P274, P275)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灵活使用的多重视角和叙述声音就显示了她娴熟的叙事技巧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她学习并使用了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小说中使用的“不加评论的叙述立场”, 结合变换的视角和叙述声音, 用她女性特有的敏感将女性“深层的生理和感情需求”[7] (P67) 诉诸于笔尖, 创造了大胆的“新女性”形象。她同时代的读者对此也许会有各种不同的评价, 但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 这种“新女性”形象已经超越国界, 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申丹, 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Booth, Wayne.The Rhetoric of Fi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1.

[4]Ammons, Elizabeth.“Gender and Fiction.”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M].Eds.Emory Elliott, et al.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5:267-284.

[5]Knights, Pamela.Introduction.Explanatory Notes.The Awakening and Other Stories[M].Ed.Pamela Knight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ix-xiiii, 360-407.

[6]Baym, Nina, et al, ed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Shorter.4th Ed.New York:W.W.Norton&Company, 1995.

上一篇:电力电缆设计方案下一篇:妈妈,别打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