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

2024-04-22

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精选6篇)

篇1: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

狐狸造了一座房子。

房子是白色的,是狐狸从山顶取来千年雪的颜色漆成的,永远也不会褪色。狐狸还开了一个小窗,窗棂上爬满了黄色的藤子花,很美。

房子造好了,可狐狸发愁了。因为它太漂亮了,在这片小树林里很显眼,这让狐狸觉得很不安全。

于是狐狸给房子装了四个轮子,每天推着它跑。

有一天,狐狸推着房子在跑,背后忽然传来伐木工乱哄哄的喊叫。

“看!那是什么东西?”

狐狸慌了,把房子推得像汽车一样快。过了一片草地,又上了一道很陡的坡,狐狸越推越快,也越推越高,终于把房子推到了陡坡尽头的空中。

刚巧有一阵风刮来,房子就飞了起来,越飞越高,一直飞到了云里面。

狐狸累得坐在云堆上直喘气。

之后狐狸才发现,它的房子在云端上才最安全,这里阳光很干净,空气特别新鲜。狐狸把房子推进了一朵往南飘的云里,飘啊飘的,就来到了天气暖和的南方。

南方的天空真的比北方干净很多,地上的人都看得见。狐狸听见地上的人冲着房子大喊:

“快看!那是什么东西?ufo,ufo!”

狐狸不知道ufo是什么,它听起来像句恐怖的咒语。这以后,人类越来越多地对着天空架起望远镜与长镜头相机。狐狸很害怕,它觉得那些东西很像以前打死爷爷的猎枪。

狐狸赶紧把房子推进一朵乌云里躲了起来。

出来时,狐狸才发现白房子已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狐狸心疼得直抹眼泪,决定无论如何都得下去,找条干净的小溪洗洗它的房子。

于是,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狐狸把它的房子从云上顺着山坡推到了溪边。

“这个房子可真漂亮啊。”

狐狸猝不及防,吓得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顺着声音望去,原来岸上不知何时站着一个小男孩。

“狐狸先生,这房子是你造的吗?”

“是啊,是我造的,你闻闻,那可是上好的松木啊。”一说起房子狐狸就忘了害怕,滔滔不绝起来,“我自己设计的,可四处移动,还能躲在云朵里!鲜花做的窗子、天蓝色艾草编的窗帘,颜色是用千年积雪漆成的……”

“狐狸先生,我一直想要这样的房子。长大后我也会连的,也把它搬到云上去。”

小孩好久才在陶醉中回过神来。

“你可以带我在云朵上住一晚吗?”

“这,这,你不回家,大人会担心的呀!”

“我从没被大人担心过,因为我是个被遗弃的流浪儿。”

听了小孩的话,狐狸悲伤地怀念起自己死在猎人枪下的爷爷来,还有被猎枪吓得不知跑到哪儿去了的爸爸妈妈……

就这样,狐狸第一次让一个人类的小孩走进了它的房子。

很晚很晚的时候,当小男孩摇摇晃晃地打起瞌睡时,狐狸拉上了一道天蓝色的窗帘,拉上了一帘美美的梦……

篇2: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

两个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 “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一副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这样一来,本课的训练点就找到了。抓住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首先朗读方面,对于这样短小直白的文章,三年级学生不难做到正确、流利,但对于人物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那么第一个学习起点就是在学生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文本,把书读得“立体起来”,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其次,虽然课前学生都能说出两个成语的意思,但这样的知识来源,要么源于前一天晚上预习时把词典的解释背下来;要么源于过去在生活中获得的一知半解的认识,并未在他们的心灵里产生真正的共鸣和感悟。因此,第二个学习起点应该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走近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紧紧抓住文中的两个动词 “混”和“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认识,使成语蕴含的意义迎刃而解,昭然若揭。这样的习得比仅从词典或生活中得到的一知半解来得更深刻,也更丰富。

篇3: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

适应能力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 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美国智力落后协会 (AAMR) 对适应能力的定义为“个体达到人们期望与其年龄和所处文化团体相适应的个人独立和社会责任标准的有效性和程度。”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适应社会、适应学校环境, 已经显现出困难和障碍, 其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也愈来愈高。深入研究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规律, 对于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抽取锦州市一农村小学三至六年级4个班共77名学生, 其中三年级17人;四年级19人;五年级1班21人, 2班21人;六年级20人;其中男49名, 女38名, 共98人。获有效问卷87份, 合格率88.78%。

2.2 工具

采用《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测试》, 共计20个问题, 每题三个答案:是 (2分) 无法肯定 (0分) 不是 (-2分) , 总分在17分以上表示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总分在17分以下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2.3 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验, 学生在统一时间内独立完成, 统一收卷。将所有合格结果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统计方法有F检验, t检验等。

3、研究结果

3.1 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分布情况

调查统计分析87名小学生中, 适应能力很强2人, 占2.29%;良好7人, 占8.04%;一般18人, 占17.24%;较差23人, 占29.88%, 很差37人, 占42.52%。社会适应不良的 (较差及很差) 占68.96%, 适应良好的占31.04%。小学生适应不良的比例四个年级依次为85.71%、58.82%、61.11%和80%。四五年级小学生社会适应情况好于三年级和六年级。抽取的四个年级被试中, 男生39人, 女生27人。

3.2 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年级比较

为使探讨的内容更加深入有实际意义, 本次研究以适应能力测试成绩为因变量,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1。

注:*p﹤0.05显著性

由表1可知不同年级对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 (p﹤0.05) 。事后多重比较 (LSD法) 发现, 四个年级的社会适应情况呈依次上升趋势, 年级越高适应能力越强, 六年级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好于三、四、五年级, 具体的分布趋势见表2。

3.3 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比较

农村小学生的性别分布情况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86, 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44, 分析结果农村小学生中性别的差异并不显著 (P=0.067) , 但总体上看农村小学生中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高于男生。

4、讨论

4.1 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本研究对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社会适应不良的个体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3左右, 且适应能力很差的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社会适应能力优秀良好的比例较低。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农村小学生的真实社会适应能力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本次调查的被试取样有关, 没有选择重点小学的学生为被试, 而选择的是相对偏远的山区小学生。现实状况提醒我们, 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容乐观, 特别是偏远山区学生适应性更差, 我们必须特别关注这些地区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校硬件设备、教师自身素质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 注意教育公平性。

4.2 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年级特征

“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发展性特点, ”其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可变的。本研究中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年级特征验证了这一点。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 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上由高年级到低年级依次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由于在道德性发展上,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即转折期, 这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 六年级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强, 普遍高于其他年级。对其归因可能是:六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学习, 对小学的各个方面都比较熟悉。学习方面虽然处于小学初中的过渡阶段, 但九年义务教育减轻了升学压力。概括上述两个方面, 可以认为, 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4.3 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特征

对农村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统计分析效果并不显著, 但从其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不良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上来看, 农村小学生中女生的适应性要好于男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 家庭可能给与男生更多的溺爱, 特别是在隔代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而女生天性心思细腻, 比较敏感, 她们也希望获得家长的宠爱, 但她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才能得到家长认同, 所以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能比男生相对要好。因此, 家长需引起注意, 要破除陈旧思想, 对待不同性别子女要做到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James S L, Gary N S, Emily M.Understanding socialadaptation in children with a mental retardation:a social–cognitiveperspective.Exceptional Children, 2000, 66 (4)

[2]王亚萍, 周芳, 王莉, 等.628名幼儿就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 8 (2) :84-85

篇4: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

【关 键 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每个地区因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其状态必将有所不同。因此,于2011年6月对庐江县某小学3~6年级的120名小学生进行测查,从而了解庐江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希望为制定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以整群取样法抽取庐江县某所小学3~6年级12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原始数据处理,获得有效问卷112份,其中三年级35份,四年级22份,五年级29份,六年级26份,留守儿童54份,非留守儿童58份,男生63份,女生49份。

2. 研究方法。(1)调查工具。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由对受评者最为了解的教师作答,适用于小学生群体,对筛选、诊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成效。量表由8部分组成,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共80个题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总分在65分或以上,一般可以认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若一个量表的合计分数达到10分或以上,一般可以认为存在该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量表的效度检验:内容效度,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573~0.843之间;校标效度:本问卷与SCL-90的相关系数为0.542(n=75,p<0.01);量表的信度检验,8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834以上,说明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全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43,说明该量表各测题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2)实施程序。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团体测试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班主任老师主持对样本进行测试,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测试。(3)统计分析。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项统计结果

表1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是11分,而最高分是85分,同时15.032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校3~6年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是7.1%,性格缺陷和学习障碍是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检出率分别达14.3%和12.5%。由于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在家中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并将这种观点和行为带到学校,必然影响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而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待子女的学习指导方法欠缺,且在应试教育这种大背景下,考试仍然被作为学校最主要的评价手段,学生的兴趣势必会受到影响和遏制。

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表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不同性别儿童

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结果

注:*P<0.05,**P<0.01,***P<0.001

表2的结果显示,庐江县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某些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习障碍维度上效应显著,P=0.009,P<0.05,男生学习障碍高于女生;社会适应性障碍维度效应显著,P=0.033,P<0.05,男生社会适应性障碍高于女生;不良习惯维度上,P=0.001,P<0.05,男生不良习惯高于女生。

3.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3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结果

表3的结果显示,年级与年级之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某些品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在性格缺陷维度上效应显著,P=0.003,P<0.05,三年级性格缺陷高于四年级,品德缺陷维度上效应显著,P=0.004,P<0.05,四年级品德缺陷高于三年级,行为障碍维度效应显著,P=0.003,P<0.05,四年级行为障碍高于三年级;四年级与五年级学生在情绪障碍维度上效应显著,P=0.044,P<0.05,五年级情绪障碍高于四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学生在品德缺陷维度上效应显著,P=0.009,P<0.05,五年级品德缺陷高于六年级,不良习惯维度上效应显著,P=0.028,P<0.05 五年级不良习惯高于六年级,行为障碍维度上效应显著,P=0.002,P<0.05,五年级行为障碍高于六年级。

四、讨论

1. 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本研究通过对庐江县农村3~6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庐江县农村小学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不同维度上有较大差异,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同时,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却是非常必要的。

nlc202309011215

2. 留守与非留守、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较广泛的关注,部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积极性和留守内部的差异性。[3]同样环境下,有些留守儿童发展不良,而有些却发展良好,是否受逆境的不良影响同个体的认知与人格有关。明事理、乐观、坚强坚韧等特点能够使个体把逆境当作机会和动力,奋发向上,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弹性”或“韧性”现象。[4]以往研究也表明,这些积极的情感可能会成为一种保护因素或发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平衡、战胜环境的消极影响。[5]因此,对于儿童心理上存在的某些健康问题不一定是留守所造成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儿童心理健康是存在差异的,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以及不良习惯心理健康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有研究表明,男孩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期晚于女孩。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习、社会适应及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显然高于女生。

表3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有差异,六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而五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可能与学生的心理转型期的不成熟有关,而六年级的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可能与在学习中出现的转折有关,此时的学习任务高于心理发展所能承受的原因,是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所造成的。[6]同时,不同年级常见的心理问题不同。

小学生的身心还处在一个不完全成熟的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应该及早地、及时地给予疏导和矫正,从而防患于未然。

五、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在112份有效问卷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是7.1%;性格缺陷和学习障碍是影响农村3~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检出率分别达14.3%和12.5%。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性障碍和不良习惯维度上,男生均高于女生。

(4)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某些品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在性格缺陷、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维度上效应显著,三年级学生性格缺陷高于四年级;四年级学生品德缺陷高于三年级、行为障碍高于三年级;四年级与五年级学生在情绪障碍维度上效应显著,五年级情绪障碍高于四年级;五年级与六年级学生在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维度上效应显著,五年级均高于六年级。

注 释:

[1]徐浙宁.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6(7):33-35;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9-40.

[2]龚建良.《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及试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8:17-19.

[3]张若男,张丽锦.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儿童少年心理卫生,2009(6):426-430.

[4]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314-317.

[5]Barbara L. Fredrickson.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Am Psychology 2001,56(3):218-226.

[6]杨碧秀,程灶火.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70-272.

篇5:小学3年级寓言故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学习环境及资源

1、学习环境选择

(1)Web教室(2)局域网(3)普通教室√

(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

(1)课件(Powerpoint)√(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

(7)网络课程(8)其它√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珍珠和贝壳的实物或图片,观察珍珠,初步了解其形成特点。

天然水域中的贝类的外套膜受到异物(沙粒、寄生虫等)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形成的珍珠,是天然珍珠。珍珠,光彩夺目,晶莹璀璨,自古以来就与翡翠、宝石、琥珀、玛瑙齐名,是一种华贵的装饰品。珍珠还是名贵的中药材,用珍珠粉配制的珍珠霜、痱子水等是美容、护肤、抗衰老的化妆精品。

2.故事导入:你们知道珍珠是怎样产生的吗?这里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呢。老师讲述《小河蚌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可爱的小河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小河蚌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小河蚌们是怎样做的?最终获得的是怎样的结果?

3、教师展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大家认读。

照射 一层 合并 体内 贪玩儿 庆贺 朝气蓬勃

语重心长 簇拥 仿佛 竟然 磨砺 追逐

(三)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情境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学生回答后,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为小结。

“春天的一个早晨,暖暖的阳光照在河水中,微风吹拂,河面仿佛撒了一层金子。”

2.过渡:多么美好的早晨哪,河水中一群快乐的河蚌在散步呢!

3.你们认识河蚌吗?出示河蚌的壳,简要介绍河蚌的特点。

河蚌属双壳贝,左右两壳在背缘相联结,称铰合部,内有韧带,能使蚌壳关、张。蚌壳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是表壳层,很薄;中间层叫棱柱层,是石灰质,较厚;内层是珍珠层,有美丽的光泽,由外套膜表皮细胞分泌而成,随蚌的生长而增厚。

4.小河蚌们为什么会去捡沙子呢?(它们是听了老河蚌的话。)

5.找到老河蚌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老河蚌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在语境中理解“语重 心长”的意思。出示句子:

老河蚌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儿,该去捡一粒沙子。”

指名读,评价,体会老河蚌很诚恳很关心地告诫小河蚌的语气。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爸爸妈妈语重心长地对自己说过什么话。

用“语重心长”练习说话。

引导学生再读老河蚌的话,品味其中的意思。

6.小河蚌们听了老河蚌的话,它们都捡沙子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纷纷捡沙子 没有捡

7.最后的结果怎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板书:美丽晶莹的珍珠庆贺

没有珍珠后悔

(3)品味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珍珠给小河蚌们带来的巨大喜悦和欣慰。

“那些蚌壳中,竟然藏着一颗颗珍珠。”试着把“竟然”换成另一个词,并练习造句。

“那粒埋在自己体内的小小的沙子,经过岁月的磨砺,心血和汗水的浇灌,终于变成了美丽晶莹的珍珠!”用“终于”造句。

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和小河蚌们一起庆贺吧!

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课文后面有个“信息窗”,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了解这个有趣的知识。

小结:珍珠形成需要时间的磨砺,小河蚌们在小时候埋进体内的沙子经过岁月的磨砺,终于变成了美丽晶莹的珍珠。可是,那只没有捡沙子的河蚌呢?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了解没捡沙子的小河蚌的心情。

这时,你想对这只河蚌说什么?(我为你感到惋惜,你当初不听老河蚌的话,没有捡沙子,真的太可惜了。你白白浪费了美好的时光,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阅读体验。

(四)回顾总结。

1.你能向大家简单地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可以互相补充。

2.小河蚌还来得及再捡沙子吗?小河蚌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3.出示句子:

“岁月像那条河的河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走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跟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你能找出来吗?

“逝去的时光就像那条河中悄悄流去的河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结合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要珍惜时间。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1、当大家都在庆贺自己的成果时,“那只没捡沙子的小河蚌悄悄地溜走了„„它流泪了,后悔了”。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2、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名言佳句。

六、板书设计:

小河蚌的故事

起因——春光中欢快散步

(1-2)

经过——听劝告:纷纷捡沙子

(3-4)贪玩儿:没有捡沙子

结果——别的河蚌孕育出珍珠

(5-6)小河蚌羞愧地溜走

篇6:小学美术教学故事3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学生们对任何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都很感兴趣。他们对如何设计制作 一顶功能强大同时又具有极强装饰性的邮票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但是,到底如何把一张平面的纸做成立体的而且又具有不一样的外型呢,学生们一般都只是把纸一卷了事,这样做出来的邮票形状就会是千篇一律了。所以,这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学习障碍。另外,如何在方形、圆形、梯形等基本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这是需要学生们开动脑筋如:在教《千变万化的邮票》这课的示范环节,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我从学生带来的材料中选合适的,根据花纹和肌理,先设计一个邮票,邮票上的装饰鼓励学生补充完成,没想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到台前贴上自己设计的部分。他们的参与改变了过去“师演生看”的呆板模式。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开展邮票的设计教学和创作。我个人觉得这一原创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邮票的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设计邮票并不是难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作品的欣赏、教师的点拨、课件的辅助等,达到让学生理解、明白设计的方法。通过这一主要环节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邮票的设计师。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达到了目标。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作为本课的课眼。让学生明白设计邮票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本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一点:美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本课的内涵得到提升。

上一篇:看待下一篇:“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