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小事作文

2024-04-20

注重小事作文(精选7篇)

篇1:注重小事作文

我们应该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非负担,要认真对待、注重细节,不能有半点马虎及虚假;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完美,而不是做五成、六成就可以了,应该以更高的、大家认同和满意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简练的话来描述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有时,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则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做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永远只能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细节中寻找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无限的爱”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遍地皆是。这家企业的老板名叫格茨・维尔纳,现已拥有1370家连锁店、两万名员工,的销售额高达26亿欧元。维尔纳也是同行业中最富有的,年初时他的个人财产已达到9.5亿欧元,

30年前,格茨・维尔纳白手起家创建了DM连锁店。他有自己的一套注重细节的经营理念,有时还会因为注重细节做出一些特别“古怪”的事情。

有一次维尔纳走进一家DM分店时,他要求分店经理拿扫帚来。这家分店的经理把扫帚递给维尔纳,非常疑惑地说:“维尔纳先生,我不明白您要它做什么?”维尔纳指着地下的灯光说:“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地上,什么作用也没有。”于是,维尔纳用扫帚柄拨了一下上面的灯,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把灯光照在正确的位置上,维尔纳先生给他的员工做出了表率。这让他的员工很受启发。也让他的员工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作中无小事这个道理。

细节是专业,注重细节是工作态度。上帝说,你看,你看,细节的心就是心态的脸。心态变了,细节也就溜了。不管大事小事忽略了细节都会给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损失。因此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态度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才是做好细节的前提条件。所谓严谨,就是认真到近乎苛刻。

所以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就说,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阅读思考:

1.工作中有没有小事跟大事之分?

2.你是否注意到工作中的小事?

3.工作中不注意小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篇2:注重小事作文

上半年,我参加了市局组织的湖南省国税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亲耳聆听了吴炜等5名同志的先进事件。他们中既有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有廉洁奉公的普通税官。他们中虽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非常之举,也没有光照日月彪炳千秋的英雄业绩。正如报告团成员衡阳市珠晖区国税局纳税服务科罗海燕同志所说的那样‚尽管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只要我把平时的工作做对了,做好了,就是不平凡;也许我一生也成就不了伟人,但完全可以在普通生活中追求优秀、创造卓越,使自己变得更加崇高‛。因此,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要注重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举手之劳的事做起。从而使自己坚强的党性在日积月累的小事上闪光,在点滴的修养中折射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党性的锻炼上,平凡的小事与大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到为民掌权,小到从地下拣一个小小的烟蒂,体现的都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反映都是服务于人民的精神。在我任连队指导员时,原空降军军长李良辉到我们连队检查指导工作。他烟隐很大,从下车后,几乎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但不论是在空旷的操场或是在战士的宿舍他都是灭掉烟火之后,把烟蒂装在自己的上衣兜里,没有随手仍一个烟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次在杭州楼外楼请客,坚持自付饭费;刘伯承元帅写信总是自己买信封和邮票;等等。这些,对领袖、元帅、将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他们却不以小事小不为之,为什么呢?周总理一语中的: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性所要求的。他们都能自觉做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强调在平凡的小事上加强党性锻炼,还因为,在小事上过得了关,在大事上才能过得硬。一个在小事上过不了关的共产党员很难说在大事上过得硬。一些犯错误的党员几乎都与开始在小事上放任自己有关。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在收到他人送来的第一条烟时,觉得别人有求自己,理应给自己一点好处费。正如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贪心,就好比一个套结,会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都封闭了。‛李真的理智封闭谁能说不是从拿别人的一条烟开始的吗?

小事与大事是相互关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解放前夕,党中央在西北坡开会时,一些拴在树上的马把树皮啃了,毛主席发现后立即派人调查,凡被啃坏了的树都要照价赔偿,并向老乡道歉;辽西战役时我们的部队住在一个苹果园里,身边到处是掉下的苹果,饥渴难忍的战士硬是一个不捡,一口不吃。树皮被啃,吃一口苹果,这些的确都是小事。但毛主席却说,不吃是高尚的,吃是可鄙的。毛主席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些小事,因为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国民党的优劣,更多的是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中领悟到的。谁能说人民群众自觉自愿跟着毛主席、共产党走,与这些小事无关呢?大与小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雷锋从小事做起,终于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风貌-----雷锋精神;时传祥为民清厕,张秉贵苦练‚一把抓‛,焦裕禄抓植树,任长霞帮助孤儿等等,这些多不是大事。但俗话说‚勿疏小善,方恢大略‛。正是因为有这无数的小事,才形成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才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可见,小事不小,党性锻炼,从本质上看,应当无小事可言。

另外,在小事上锻炼党性,需要更多的自觉性。刘少奇同志曾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精神。在平凡的小事中锻炼党性需要更高的党性境界,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小事伴你终生,因而在小事中锻炼党性,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小事中体现讲党性

常常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抱怨没有施展讲党性的平台,没有讲党性的用武之地。

这种观点大错!讲党性并不一定要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中,生活中的小事、琐事照样能体现出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

随手举几个讲党性的例子:石元巍,资源县资源镇修睦村一个小小的党小组长,带领群众种水果,富了一方民众,打造出了“资源水果第一村”;周仲友,资源镇天门村一个小小的村支书,逢年过节都要杀上几头猪,为村里的五保老人每人送上几斤“爱心”猪肉;邹定明,资源镇黄保村一个年逾60岁的普通党员,在全村遭遇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时,步行18个小时,把200余村民受困“孤岛”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了乡党委,从而使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所做的事情也并不惊天动地,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在生活小事、琐事中,能够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真正站得出、顶得住,这就是讲党性。

通过本人6年多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基层对台干部只有秉承心中有大局、手中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在涉及台胞台属的问题上,做到事无巨细,尽心尽责,在每一件“小事”的处理上,都体现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善意,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勇担使命,在平凡岗位上诠释胸怀。

点滴小事见大局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基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早在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名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就说过:“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要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努力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党的宏大事业,是由无数为群众谋实利的好事、实事所构成的;而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是他们在点滴小事中通过切身体会才形成的。

可见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旧区居民的住房问题,“4050”的就业问题,老人的看病问题,孩子的上学问题,这些类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对于群众来说,都是事关忧乐的大事,都应当牵挂在共产党人的心头,落实在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之中。我们要像杨浦区的同志那样,不做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不追求吸引“眼球”的政绩工程,更不把关心群众停留在口头上,而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大事、实事和要事来办好,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从点滴小事抓起,还因为“小”和“大”是一对辩证关系。我们聚精会神谋发展也好,坚定不移搞改革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人民,主体和动力都是人民群众,成果要更多地惠及人民,而其过程更要充分顾及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如果认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点滴民生只是“好行小惠”,如果认为群众的点滴切身利益只是“细枝末节”,那就会酿成大错、影响大局。只有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看成大事,把为群众谋求和维护切身利益当成大事,我们才能在和谐、稳定、协调的社会环境中推进改革发展,才能避免“矛盾凸显期”,抓住“黄金机遇期”,否则,改革发展就不可能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就会被种种困扰所羁绊。

总之,只有“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才是真正的“视发展机遇如生命”。小中有大,大中见小,从点滴小事抓起,体现的恰恰是我们的大局观、全局观。

篇3:注重小事作文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但是要做到灵活运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特别是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那怎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

首先, 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天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通过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件来积累素材;其次, 对发生的小事件进行拓展思维, 从这些小事件中明白了哪些大道理, 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再次, 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哪些是该学习借鉴, 哪些又是该批判反对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以小见大不仅仅体现在写作中, 生活中亦是如此。小是现象, 大是本质, 小事件是为大道理服务的, 而大道理也是通过小事件表现的, 二者是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的。

小中见大, 见微知著, 恰如一句妙语所描述的——“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如何才能让小事“出彩”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把小事写具体、写细腻

把小事写具体、写细腻, 同时把特定的动作、行为进行“放大”, 像电影画面一样映现出来, 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把能突出事情的细小动作、神态写细腻, 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如朱自清的《背影》, 文中写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认为这是全文中最感人的一段文字了, 平实的语言, 简单的描写, 却把父亲的伟大形象勾勒出来了。

文中还有一处细节描写, 就是文中的“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场景啊, 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把父亲的“胖”和人过中年动作的迟缓和吃力完全表现出来,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 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父亲的艰辛与不易, 父亲把未来所有的希望完全的寄托在“我”的身上, 为“我”费尽心力, 这不正表现了千千万万个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情怀吗?

二、是把小事放到大背景中去表现

即从特定背景里“透视”小事所蕴含的深意, 有了这份深意, 文章就能流光溢彩。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中写到:“我不由得停住脚步,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忽然记起十多年前, 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过来这么多年, 藤萝又开花了, 而且开得这样盛, 这样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 作者非常的悲痛, 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 睹物思人, 由花儿自衰到盛, 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就是通过描写小的事物放到大的环境中去, 感悟人生哲理。

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药》, 就是引用以小见大这种写作方法, 文中说带血的馒头可以治病, 所以人们都盼望着一个共产党员被砍头, 这样就可以得到带血的馒头为“小栓”治病, 本来这只是民间一个小小的偏方, 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只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封建迷信, 但是把这个事件放到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大背景中去, 却把中国人民那种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反映得淋漓尽致, 令人陷入无限的沉思……由此可见, 把小事件放到大背景中去表现, 能更深刻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三、是对小事件的意义进行揭示

即用议论的方式在叙述中加以点染, 使小事的意义显现出来。如《助人的感觉》开头一句“助人的感觉是甜蜜的”, 作者懂得惜墨如金, 却也统领全篇;中间写在学校敬爱老师, 关心同学,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帮助盲人的生活小事, 每件叙事之后都有揭意之笔———“助人的感觉好甜好美”, 由此凸现小事的深意, 让小事“出彩”。

回味所教课文《一夜的工作》、《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无不是有以一当十, 小中见大之妙。

参考文献

[1]马苏云.浅议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3) .

[2]刘胜利.作文本不难, 师者善导之[J].华章, 2010, (13) .

[3]王贵成.语文老师如何“述而且作”[J].小作家选刊, 2008, (12) .

[4]陈玲.以“语文的方式”创造出“语文味儿”[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0) .

[5]王纪金.于细微处见精神——例谈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J].中学生优秀作文 (高中版) , 2010, (03) .

篇4:注重小事作文

国际育儿专家谢宏与郑州父母“面对面”畅聊育儿经

“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6月19日父亲节当天,在郑州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郑州市青少年快乐大讲堂“谢宏与你面对面”大型公益讲座上,贝因美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国际育儿专家和亲子顾问谢宏与郑州市数以千计的家长齐聚一堂,热烈探讨了大家迫切关注的育儿话题。面对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谢宏以其原创的“成功生养教”体系为理论基础,紧贴现实、深入浅出地向在场家长答疑解惑。“胜读十年书。”“精辟透彻又实用!”会后很多家长纷纷感慨道。

重视亲子关系,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关系自然会和谐,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父母之爱也才能得以被孩子感知,让孩子获得身心的滋养。

亲子教育不容忽视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儿童教育的理解程度。然而这也恰恰是被国人长期忽视的。

亲子教育的缺失,一方面由于当下人们将社会生存和财务自由的追求做为主要目标,将教育的责任推卸给教师和社会,或者任由孩子在环境中自然发展。

在讲座上,谢宏呼吁国人重视亲子关系,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关系自然会和谐,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父母之爱也才能得以被孩子感知,让孩子获得身心的滋养。谢宏还希望自己的亲子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实践和实现和睦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在育儿的过程中获得共同的成长。

在与主持人对话的环节中,谢宏深入浅出地向在场观众解答了育儿中常见的疑惑和困扰,例如:二胎如何教养、怎么看待隔代教育、亲子沟通怎么进行等。在随后的“ 现场家长提问”环节,他认真细致地为现场父母提出的育儿问题答疑解惑。

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罐贝因美奶粉都有这样的唯一身份证,扫码后就可以查到清晰的奶粉品质报告。这么做,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买得更放心,让孩子吃得更安心。

为孩子选靠谱的好奶粉

谢宏讲座后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对于大家关心的假冒奶粉事件,谢宏表示:如今很多父母都喜欢网购或海淘奶粉,但事实上这并不安全。很多号称海外直邮的洋奶粉其实都是来源不明的假冒奶粉和贴牌奶粉,部分不良代购商销售存在大量质量隐患的奶粉给消费者就是利用消费者对洋品牌盲目崇拜的心理。因此父母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被代购一面之词和几张照片所轻易蒙蔽。

谢宏表示:母乳是0-6个月婴儿最好的食物,购买奶粉,则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一定知名度的奶粉品牌。除此之外也应该学会一些简单的常识来辨别奶粉的真伪,如:查看条形码辨认产地、看包装、奶粉色泽、尝味道、冲泡看溶解情况。一般优质的品牌奶粉是可以实现产品追溯的,通过扫描奶粉罐下方的二维码进入产品的追溯系统,就可以查询到这罐奶粉详细的物流及生产信息了。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罐贝因美奶粉都有这样的唯一身份证,扫码后就可以查到清晰的奶粉品质报告。这么做,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买得更放心,让孩子吃得更安心。

这样看来,连“为孩子选靠谱的好奶粉”都是需要父母慎重考虑并做决定,更不必说孩子在成长中将遇到的诸多难题。任何的拿来主义,盲目跟风,都可能剑走偏锋,适得其反。这也是谢宏一直希望父母们在亲子教育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篇5:小学作文教学“三注重”

小学作文教学出现的以上误区, 显然大大地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有违小学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从而偏离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怎样的教学才是适合学生的教学?下面我将通过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结合一些基础性原则, 探索小学作文教学基本方法的有效应用。

一、作文指导注重内容与形式统一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 文章如溪水, 泉水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而现在有的学生一作文就想别人是怎么写的, 而不考虑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样的, 久而久之就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观察、不分析, 对生活缺乏关注, 甚至对参加一些有益活动表现出淡漠, 作文时随意拼凑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 让他们写亲眼看到的事物和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 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 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学生在仔细观察了青蛙捕虫的过程后, 写下了非常精彩的片段:“青蛙吃完了棉铃虫, 还觉得不饱, 于是‘乖儿———呱’叫了两声, 又四处搜寻。忽然, 在我眼前闪过一道银线, 一只像蜘蛛一样拖着一条长丝的虫子, 一不小心, 从棉叶上掉下来, 被丝拖住, 吊在半空中挣扎。那只青蛙两条后腿一蹬, 一纵身敏捷地将后腿一蜷, 跳得老高, 舌头一伸, 像吸尘器一样把虫子吸住了。说时迟, 那时快, 就见青蛙落在地上眨巴着大眼睛, 下巴一鼓一鼓地把那只虫子吞了。就这样, 有趣的吃虫‘活动’足足进行了一个小时。一阵微风吹来, 那些被虫子咬坏的棉花随风摇摆, 好像在向捉虫的小英雄点头表示感谢。”这么细致逼真的描写, 若不是仔细观察, 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再比如, 我给学生讲场面描写与人物的动作特点, 刚讲完就下课了, 于是即兴布置了一个观察任务: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 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 大多数同学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 上课铃一响, 哎呀!还得上厕所呀, 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 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 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 差点来个空中翻, 幸免受伤, 躲过这一关, 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面出来的同学撞上了, 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 来不及系裤带, 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 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 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 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 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 相反还觉得意犹未尽。

写事实、讲真话符合小学作文教学原则之一:内容和形式统一。文章的质量首先决定于内容, 其次才是它的表现形式, 是内容决定形式, 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因此,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怎样才有好的内容呢?只要把亲身经历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作文练习注重阅读与习作结合

写作和习作, 顾名思义:写作是指写文章, 其过程重在“写”, 它对写作者的要求是一步到位的, 要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要求;而习作则是指学习写文章, 其过程重在“习”, 即学习, 它对学习者 (主要指学生) 的要求相对低得很。写作和习作, 两相比较, 它们对写者的要求的区别是显而易见而又相差甚远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应该说,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精选之作, 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 而且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 习作既可以“取其法”, 还可以“用其材”。可利用文本与生活的相似点进行习作, 也可利用文本的想象处进行习作、在文本内容的延续点进行习作, 让学生通过仿效、想象、扩充、转换等多种手段来挖掘文本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出不同于课文的真实的生活化的文章来。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在学完后,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 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片段一:走出门, 就遇到了大树哥哥。我热切地跟他打招呼:你好, 大树哥哥, 早餐吃好了吗?怎么样, 露水好喝吗?小草妹妹在那儿摆动着它那婀娜多姿的身躯, 是不是在做早操呢?我带着满怀的好奇心, 过去问了一下。她带着微笑跟我说:没有, 我是在跳健美操呢!听说呀, 每天早上做一下健美操, 有利于健康。健康起来了, 皮肤也就滋润起来了, 你要不要也来试一下, 真的很灵哦!……

片段二: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那我愿意当一只小小的知了。今天, 我早早地起床了, 走出门, 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风中含着露水和茉莉花的气息。早晨, 好清爽!走着走着, 我突然看见前方粘着一张海报———歌王争霸开始报名啦!我清了清自己的嗓子:哈, 我的K歌技术应该可以吧, 去试一试也无妨……

学美文、写片段符合小学作文教学原则之一:读和写相结合。通过对优美片断的阅读、背诵、欣赏, 指导学生较大数量地课外阅读, 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汇, 积累语言, 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而在小学高段, 结合学生实际, 适当强化写的练习, 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我也曾经做过试验:六年级两个学生一个在半年内课外阅读量、练习写片段共计两万多字, 一个按教材要求, 不增加练习量。半年后, 两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出现明显差异。经过测试, 前者思维活跃、文笔流畅, 后者仍感作文困难。

篇6:作文教学需要注重引导

关键词:作文教学,注重引导,素材积累,个性化,写作技巧

一、注重素材积累的引导

中学生的大多作文不是空洞无物, 就是随意地胡编乱造, 不是情感虚伪, 就是肆意夸张, 出现了“假、大、空”现象。归根到底, 就是缺乏对生活观察与思考, 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 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 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精心引导, 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 蕴藏着探寻不尽的写作素材与纵情笔墨的空间。它可以是身边的点滴, 如一堂有趣的课、一场家庭的小风波、一场精彩的球赛、一次失败的经历、一个可爱的邻家小男孩、一株路边的野菊花;它也可以是自然风光、四季美景, 父母亲情同学友情, 人生百态、社会变迁。通过引导, 挖掘生活素材, 拓展视野与写作空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 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比如, 以日记的形式, 布置学生做一次家庭采访, 采访自己的父母, 让他们说说你在他们眼里心里的形象。然后, 以“父母眼中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 写得出真情实感。也一下子明白了老师叫我们写日记的意图, 觉得写作原来这么容易, 只要有素材。再如, 要求每个学生连续一周, 记录自己早晨到校的见闻感受, 每天选一个角度。然后在接下来的作文课, 布置学生写一篇“以_____________的早晨”为题的作文。同学们马上奋笔疾书, 有写“繁忙的早晨”、“紧张的早晨”、“热闹的早晨”、“快乐的早晨”、“倒霉的早晨”。学生在老师反复有意的训练引导下, 不断地尝到写作的甜头, 懂得了生活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真正地领会了“真情实感”的真谛。写作的恐惧感厌恶感自然而然地消除, 燃起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提升对生活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每周在家适当地抽出时间看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栏目和《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等报纸杂志, 了解诸如“神舟八号”成功发射、2008年奥运会、2008抗震救灾、“感动中国”、金融危机等, 这些社会焦点、传媒热点,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有认识有感悟, 品味和把握生活的真谛, 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在自己的作文中注入含有时代色彩的“活水”, 渗透进人生哲理, 价值取向, 道德修养, 思想认识, 彰显主题的深度、广度、新颖度, 充分体现文章“合时合事’而作的写作理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 自有活水源头来”。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会观察生活, 让学生明白写文章要立足于自己的生活, 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才能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抒写出生活的真性情。

二、注重写作个性化的引导

纵观这几年的初中、高中的作文命题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能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 教师还得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 突出学生写作的个性化。

个性化写作教学,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激活写作状态, 目标明确地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面对丰富的生活多元化的社会, 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思考, 破除形式主义的风气, 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首先要不断积累、反思生活, 扩大、反思生活经验, 有独特的个性化的认识与思考。例如:倡导和谐是因为不和谐, 提倡环保是因为环境破坏严重, 要反腐倡廉是因为社会腐败成风。其次还要有发现思维, 从已有的材料和生活中主动地发现, 有独到的见解。比如,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告诉人们狐狸的狡猾、乌鸦的老实。我们可以结合生活, 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理解:狐狸是聪明的, 有智慧的, 乌鸦因为虚荣而被骗。现实生活中那些类似于乌鸦的人们常常被骗, 实际上并非骗子有多么聪明, 也不是他们的伎俩有多么高明, 而是人们太虚荣、太禁不起诱惑了。还比如, 当看到有一位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时, 你应该想到这位同学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并可能想到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经过合理有序地引导训练, 就能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写作特色, 并以此促进个性的成长。

三、注重写作技巧的引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能抓住契机, 灵动生成, 适时引导。比如,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既注重了选择贴切、新颖的素材;又注重细节的刻画。本文为了能把便把“父子情深”的主题表现地更真实感人, 作者精心选取了生活中父子交往中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片断——父亲车站送别给儿子买桔子时留下的背影。像父亲反复的“叮咛”、买桔时的一系列动作、我的几次“流泪”以及一直望到父亲的背影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这些细节是那样的真实感人, 父子真挚情感溢于字里行间。让学生深深陷入亲情之爱的氛围中, 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 谈谈父母或亲人给自己的一些看似平凡却让自己永记心弦的爱, 你一点, 我一滴, 相互启发, 使他们恍然惊诧到, 自己原本生活在暖融融的爱当中, 激发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自然懂得选材重要、细节作用, 远胜于枯燥费舌说教。精心选材, 巧妙开头, 有力结尾, 自然过渡, 写法多样, 构思新颖, 主题深度, 这些写作技巧巧妙娴熟运用, 都将使文章更精彩, 更有灵性有个性。但在引导过程中, 尽可能避免为了指导而指导, 从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厌恶感。

四、注重引导的循序渐进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切忌急于求成, 带有功利性, 要考虑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 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原则。形式多样有层次:日记、小作文、大作文;字数由少到多:400、500、600;内容由浅入深:能较清楚连贯地讲清一件事到有情感、有思想;写作技巧由稚嫩到老练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我尝试着一种个性化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作文的修改升格。每次修改一次、提升一次, 称之为升格。教师每次利用写小作文与大作文的时间,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写的最满意的文章, 拿来誊抄在作文本上修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写作自主性, 誊抄本身又是一个修改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作文先进行批改, 打好分数后, 让学生再修改, 开始一到两次, 逐渐增多, 因人因文而异。但一定避免重复, 防止学生枯燥、厌烦, 在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 给出修改建议, 或材料内容或写作技巧或语言表达或文章构思或文章主题, 把老师平时引导的方方面面有意识的融入其中。让学生体验到, 每次修改升格, 就是一分量收获, 就是一分量喜悦, 就是一分量成功。既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养成习惯, 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更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 有情感体验, 注重写作自主与个性。

总之, 我们要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 不能仅仅靠几堂作文课, 而必须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 抓实、抓细。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创设自由写作时空。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 以自我为中心, 积累写作素材, 张扬个性, “我手写我心, 我文写我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师大出版, 2005, 8.

[2]张定远.中国现当代名家作文论[M].文心出版社, 2000.9.

篇7:注重作文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师阅文, 把握情况

1、针对专题, 整体把握

我这里所说的专题就是学生写作前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专题。我觉得每次作文应有一个训练的重点, 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应围绕训练重点去指导, 这样使作文教学能有序进行, 也能突出训练重点, 避免学生泛泛写作。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首先围绕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整体把握学生的作文情况。如达到优秀的有多少人, 基本达到要求的有多少人, 不符和要求的有多少人等等, 不符和要求的要分析原因是什么, 以便在讲评时心中有数。

2、寻找亮点, 做出标记

俗话说得好,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在差的作文也可能有一两处亮点。能从差作文中找出亮点是教师的功夫, 也是教师的责任。有人说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所有的人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要千方百计从差作文中找出亮点, 哪怕是一个词, 一句话。教师批改时千万不能戴有色眼镜, 不能受学生平时作文情况的影响, 要先看作文怎样, 作出评价后再看是谁写的。教师要尽量做到找出每个学生的作文的亮点。这样在讲评时, 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表扬,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课堂评改, 促进提高

课堂评改能使学生通过对身边的具体的写作范例的评价, 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 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其步骤如下:

1、出示标准, 促进评改

教师可针对本次作文的训练专题及学生实际作文情况拟定评价的标准, 使学生评价作文时有章可寻, 促进学生评价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2、结合范例, 引领评改

教师结合阅读学生的作文情况, 精选出好、中、差三类作文, 让学生结合评价的标准, 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对学生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生交流,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评价能力, 为学生的独立修改做引领。教师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 尽量展示出每个学生作文的优点,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3、针对标准, 学生自评

学生参看评价的标准评价, 参考教师引领的评改方法评价自己的作文, 找出优点, 发现不足。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明确修改的内容,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对照标准, 小组互评

可以以四人为一个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对照标准寻找小组成员作文的优点及不足, 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此时可依据课前对学生作文的掌握情况深入到某小组, 参加讨论, 进行指导。小组成员推荐出典型作文 (可以是优秀的, 可以是修改价值特别大的) , 准备在班级交流。这一过程, 能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通过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进而使认识更深刻。

5、班级交流, 师生共评

各小组交流推荐的典型篇章, 优秀的指出其优点是什么, 全班共同欣赏;差的指出不足之处, 提出修改意见。班级其他学生帮助修改, 同时教师参与评改活动, 积极引导, 促进学生修改。

6、课堂小结, 强化指导

针对课堂的活动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总结评改的方法, 同时教师讲评本次作文中每个学生作文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同时指出主要缺点, 提出改进方法。

三.课后再改, 班级展览

1、针对不足, 修改习作

课后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不足, 参考别人提出的修改建议, 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是一个再次修改的过程, 也是一个再次提高的过程。

2、反馈交流, 共享成果

为了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可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作文在班级展览, 进行交流, 共享评改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评价能力及写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是一种评价方法, 可激发学生评改习作的热情, 促进学生积极评改作文, 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卫辉北及林州南丧葬文化下一篇:绩效飞轮观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