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北及林州南丧葬文化

2024-04-20

卫辉北及林州南丧葬文化(共1篇)

篇1:卫辉北及林州南丧葬文化

卫辉北及林州南丧葬文化

卫辉(原汲县)北部和林州(原林县)南部都系太行山区,文化方言、建筑都类同,彼此往来频繁。从许多家谱记载来看卫辉北部狮豹头乡,特别是原来撤消的池山和拴马两乡(现合并到狮豹头)的居民其先民本身就是林州人,其中拴马一些村庄在民国版的林县志里就明确记载属于林县境地,例如从石口到关井(林县志记为官井),过去可能是以沧河划界的。所以卫辉北和林州南在方言和文化上是很相似的,过去卫辉正面,林州临淇是这两地人民交流和活动的中心。所以他们具备十分相似的习俗。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两地的丧葬文化:

穿衣服:病人临终前,先将送老衣穿好,以防断气时落个“赤体”(生死者属于特殊情况,因事而行),同时把身子底下的毡子抽掉,以防死者来世转为长毛的牲畜之类。死者服饰,民国沿用清代服装,即男人上穿白布单衣、大袄、小袄、外穿长袍和马褂,下穿单裤、棉裤,头戴红英帽,瓜皮帽,脚穿高靴;女人上穿单衣、夹衣、棉衣、长衣,下穿单裤、棉裤;腰围缎裙,头裹五尺长的黑纱布,即“包头”,脚穿绣花棉鞋。现在依然如此。

磕头请忙人:在该地区丧事期间,请的人都叫“忙人”,其头叫忙人头,现在有的叫”老总”,后面就用老总代替。老人去世后,对外第一件事就是磕头请忙人头(老总),一般是找本族或本村的长辈(也可长老或族长),见其面儿女先磕头,再告知老人去世消息。这头一磕就是定了,在该地区,磕头者为大,后者老总没有火烧屁股的事就不可以拒绝,再忙也要放下自己的事。如果轻易拒绝那就是大不敬,在别人眼里看来就是很严重的问题。然后老总决定手下的人,他会领着老人的子女去给他选的其它忙人磕头,指到谁头一磕就定了。忙人对外会说他到谁谁家“窜忙”去了,如果其心里不痛快,他会说:你看看,他们头磕哪去了,有事我也走不开了。所以说,在该地区丧事就是天,没有比这更重要了。

抬草铺:之前,先让死者口含一枚银钱(或系上线绳儿的孔儿钱),再抬上灵床(草铺,草是顺着的),身铺缎褥,身盖缎被(有铺儿盖女之说),面蒙白帷,称小敛。一切完毕,在灵前用砖、小长木板支上一个灵台。台上点上黑油灯、供品、碗(碗里填上些沙土,插上几个打狗饼)、火柴、黄表等。紧接着全部孝子哭着到临近的十字路口或土地庙焚纸招魂,俗称压纸。有条件的还可烧一匹纸马(领魂马),边烧边喊死去的亲人,然后痛哭回到家里至灵堂前。到第三日晚再去一次俗称揭纸,通常是半夜去,最好不要碰到人,所以通常选在子时,过去只能一人去。(过去,孝子披发垢面、女去簪珥,此俗现已经废除)。

丧事机构的成立:一般是本族或本村的长辈(也可长老或族长)担任“老总”,由事主近族的叔伯或兄弟或姥姥家的人,负责财务,由事主近族的年龄稍长一点的(叔伯或兄弟的大娘、婶子)女人担任“老婆儿”,负责有关内务事情。丧事的一切事宜(人事安排、经济分担、出殡时间等)皆由老总招集事主、死者的儿女,以及后家,进行协调和摆布。决定丧事时间,本地风俗一般多为3天,3日出葬的称排三,也有排5、7日等。其中出殡时间会请”阴阳仙”看的,要讲对家人有利(一般讲人财两旺,起码人旺),通常新坟要在中午12点之前下葬,老坟不作要求,当然如果”阴阳仙”有特殊要求就按要求办。

报丧:葬日确定后,用讣文告知亲友。老总派人向其他亲戚报丧,给姥姥家报丧必须由孝男(长子优先)亲自报丧。报丧后,较亲近的亲戚,随即就来吊孝了。姥姥家一般留下一人(或死者的弟弟,或死者的侄子)不走,负责督察丧事。

土工、大锅:丧事第一天,老总就要安排土工盘大锅和炊事员等主要人员,开始上工。棺材(棺材以柏木为上等,楸槐稍次,其它杂木为下等。)、送老衣、孝布等预先没准备的,也需要派人去买。除此之外,像大米、白面、食油、蔬菜、肉类、香烟、茶叶及调料之类等等也需要考虑。打墓(墓多用石垒,富户用拱顶式,贫户用平顶式,现在只是土墓。墓以上封马颈形,富户还要为死者立碑,贫户多无,现在多用砖砌,拱顶型。),如果是新坟会按照阴阳仙指定的地点或方法、甚至时间去打墓,老坟通常是在出殡哪一天的前一天下午由孝子亲自到坟地勘察并挖第一揪土,有的还甚至看坟,怕人为使坏。墓在出殡哪天上午打好即可,但不要影响下葬。

扎响:雇用乐队,庭摆密盘。一般人家儿,死者享年在60岁以上者,有儿有女,家里又不太困难,至少一班儿乐队,有的儿女各一班儿。

老盆:用的一般是瓦盆,孝子每人在盆子的底部钻一个孔。然后三日之内的每顿饭,都要往盆里添点饭,直到出殡。

五色丧柳条:一般用桑条、柳条、桃条共七根,用五色线缠紧,放到门槛旁的门墩上,以备斩丧时用。

撕孝:由老婆儿负责这项工作。哀杖、领魂幡:一般每根哀杖用高粱秆将绵纸缠上,长约二、三尺,死者每个儿子一根;领魂幡,只有一根,长子用,也是小绵纸糊上高粱秆上,长比哀帐稍长一点。顶端系上绵纸做的三角形底边,糊缀的长纸条,再剪上些镂空的图案。

其它的像“摇钱树”、钱叉、钱兜、元宝之类,一般都是由儿媳、闺女们抽时间所要做的。

街坊邻居一般三五人一群,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男男女女、陆陆续续的在出殡头天到死者灵堂前烧纸。

纸扎:出殡头天下午,就把纸扎弄来,有马(死者还留有老伴儿,是一匹,两人都过世了是两匹,男的白色,女的红色。)、童男童女、金銮殿、幡子四个、白天鹅一对、等。现在纸扎又添了电视,汽车等等。

搭灵棚:在堂屋正门外,搭一个方一丈的棚子。灵棚前有家谱的挂上,摆上金銮殿(居中)等,灵前挂上幡子,棚前柱子上贴上挽联。

贴挽联:葬前一日或本日,门挂白帆,名岁头纸。街门、院内事主家的每个门都张贴“哀”、“丧”、“痛”之类。

请灵位:死者的老伴儿有先亡故者、或先于死者的晚辈,在出殡的头天傍晚,响乐班到来后,有老总组织带队,拿着亡故的灵位,全体孝子、小孙们,穿上孝衣,到邻近的十字路口,烧烧纸,并叨念:家中办事,需要回去。然后,乐器奏起领先,全体孝子们跟着灵位痛苦回家至灵堂前。

烧纸:所有孝子,按从近到远、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烧纸。孝子身穿孝服,腰系麻绳,头戴孝冒,手持哀杖弯腰痛哭,在灵棚旁边等候,比自己辈分大的长辈,都要向前痛哭、爬跪,以表谢意。老总或其他会主持仪式的人负责。烧纸顺序一般是:女婿、后家、老少外甥孝子、兄弟、侄儿、孙子等,主持的口令是:启乐、就位、上香、一杯三点、鞠躬、作揖、跪下、叩首(男四女三)、哭呀、请起、孝子谢、退下。一般是对老少女婿要求苛刻,有的还要三十六拜甚至七十二拜的。

入殓:等夜静时(一般是第三天夜里),将尸入殓、净面,并放一些随葬物品。入棺时,任何人都不准喊叫名字。棺内先放七块小方纸,摆成勺头星的形状,每张纸上放上小钱:然后由老总手拿一撮儿麻,死者的儿女由大到小每人从中抽出一缕,放到棺里。之后把死者的尸体抬进棺里。头不要高。把死者的衣物塞到周围,衣物的件数也有些说法。去掉蒙脸布及口噙钱儿。净面:孝子由大到小,每人用一小团棉花去净水里沾沾,然后去死者的面上擦擦,喝一口水完毕,以示孝心,然后扣棺。

出殡:出殡这天,所有窜忙的人,被通知来后,先看榜单。榜单上写有丧事上所有人的分工,然后吃饭。榜单上不外乎大锅、土工、抬重、板凳、礼房、赢摘供、马、殿、花圈等纸扎具体人员、找锨等。

老丧:也叫“喜丧”,是指死者年龄在60岁以上,且儿孙满堂的。在办丧事时,就可以开适当的玩笑。

挂孝:死者儿媳的娘家,出殡这天,送来一股儿布,披挂在女婿和女儿的身上。孙媳娘家送的是花布,挂在孔儿媳和孙儿身上。

赢供:所有亲戚、宾客带馒头、花糕、挽帐前来吊孝,来了以后都先到礼房报账,报账的同时,只要是喜丧,赢供者看对象,一般是女婿都逃不了这一关。赢供者往往要看被赢对象的性格、经济条件确定要赢的数目,已达到悲中有喜之目的。

摘供:把每家亲戚送来的供品,经礼房写出帖子付在供品上抬到灵棚前,就等于通知该家亲戚报到了。然后行家祭礼,孝子主祭,相者入赞礼,三献爵,读祭文,上祭品。启乐男的在灵棚前烧纸,女的到堂内灵柩前烧纸。

烧纸:所有亲戚到齐后,仍按头天晚上的顺序烧纸。

出殡:吃过饭以后,就要出殡(现也可出殡之后吃饭,有的出殡前烧纸时间也长)。新茔地午时下葬,老茔地不作要求。钉棺:儿女齐喊:“xx、xx,铎钉儿,xx,铎钉儿。”

斩丧:屋里不准有人,老总站在门口,面朝门里,右手拿刀,左手拿着五色丧柳条,用力砍三下,然后,左手拿着一个预先放在门槛上的碗,右手用刀猛击碗,将碗打破。挎箩头的将灵堂前的烧纸全部跨走,走出门外。抬重人员全部进屋,将棺材抬到大街上的适当位置,马上出绑。礼房人员将捞布系在棺材前,一切就绪后,抬起棺材,礼房人员搀着孝子,起步后,立即扳老盆,开始前行。用纸人、纸马、鼓乐等开道,孝子执灵魂幡,拄着哀仗,用布挽着棺材慢慢前行,亲属皆随其后。有娱乐班儿的,每走一段就停下来,吹奏、演唱一段。以时间和到坟地的路程决定待的时间长短。

搂蒲草:棺材离开家里以后,有的家里还要放一把长火鞭,至门外。楼蒲草的将蒲草搂起,至十字路口焚烧。

路祭:一般是坟地前的马路口,烧纸顺序同前烧纸顺序相同。这期间大儿媳和女儿要去茔祭,类似人间的暖房。

下葬:至墓棺材入墓穴后,摆好向口,油灯、罐子放到棺上,孝子亲手覆土三掀后,所有窜忙的,每人拿掀开始埋土,若有人累了,需要替换,要把掀丢到地上,另一个人再从地上拾起掀,可以再埋。墓堆埋好后,洒下五谷。墓石的摆放、插灵魂幡、哀帐时都是一次性的,再放上画圈。帮忙的共同向死者烧纸,就可以离去。但回时,不准空手。孝子、亲戚们将马、金銮殿等一同烧去。再向死者烧纸,完毕。

家门口预先准备好一个盆子,里边放些水,再放上刀,从坟上回来的人,先洗手,再将刀转一圈。所有孝子穿的孝,要一律洗一洗。

大门口有礼房预先写好的做“五七”的月日。

安葬后,第二日,男女孝子到姥姥家谢孝(现在只是男的)。第七日为“一七”,按“五七”之间应为三十五天做“五七”日,但本地素有“短五七长周年”之说,即按死者一月计算,本人减一日,儿子一人减一日,算出“五七”日。一子者不做“一七”,二子者不做“二七”,以此类推。有时因事所需,随意酌定一日做“五七”的也有。一年为“一周年”,三年为“满周年”,周年之日邀请亲戚、自己家祭奠一次,做到“尽孝三年”而毕。也有的还做“十年”,其实,不是十周年,而是九周年。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变革,丧礼仪式也发生了变化,废除了一些迷信活动。60年代兴起了开追悼会的新风,对生前有贡献的死者,送花圈,挽联、布帐,出葬时为死者举行追悼会,大致程序有三:一是默哀,二是致悼词,三是慰问死者亲属。

报丧帖格式(一般为书写,这里以横排记之)

显考(显妣)xx府君(x氏孺人)享年xx岁

于xx年x月x日寿终,定于x月x日扶框安葬。

谨讣此闻。

孤(哀)子xx稽首

注:父丧称“显考”,写“孤子稽首”,母丧称“显妣”,写“哀子稽首”,父母皆丧称“显考妣”,写“孤哀子稽首”。

谢孝帖格式:

孤(哀)长子xx泣血稽首

次子xx泣血稽首

期服侄

xx泣血稽首

谢期服侄

xx泣血稽首

功侄

xx拭泪顿首

功孙

xx拭泪顿首

注:1父死孝男自称孤,母死自称哀,父母皆死自称孤哀子。继母娘死者,自称奉继母命。2 不论长次子,如跟过一门或从异性家里要来孩子,自称降服子。3亲侄亲孙者称期限,堂叔伯侄或孙者称功侄、功孙。分远近亦称大小功侄、功孙。

民俗收集人:李光华

上一篇:党会会议总结下一篇:注重小事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