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建2007-2012成果简介

2024-04-16

徐新建2007-2012成果简介(精选1篇)

篇1:徐新建2007-2012成果简介

徐新建成果简介 2007-2012年

论文:

 《来自人类学的声音:人类学与国学对话》,《光明日报》,2007年2月8、15日(合作)。

 《人类学与国学》(全文版,合著),《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页1-18。 《非政府组织与扶贫实践——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比较研究》,《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4页。

 《“多民族文学史观”简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页12-17。(权威期刊)。

 《空间与地域》,《博览群书》,2007年第6期,页80-85。

 《传统是条大河:从文化兴衰看人类遗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页5-6。(CSSCI来源期刊)

 《“世界遗产”:从熊猫栖息地看人类与自然的新调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页11-15。(CSSCI来源期刊)

 《从人类学和“文化传统”看终身教育》,(福州)《教育评论》,2007年第5期,页9-10。(CSSCI来源期刊)

 《小黄歌节考》(下),《采风论坛》,2007年总第8期,(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年,页180-192。

 《成都:一座城市的形与神》,《清华美术》,2007年12月(第5卷),清华大学出版社,页150-152。

 《重走罗吏目》,《贵阳文史》,2007年第5期。

项目

 教育部重点项目(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藏彝走廊的民俗遗产研究”,批号:07JJD840190;经费20万元。

获奖:

 横向项目《文化遗产与碉楼保护》,四川大学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贡献奖

2008年 专著:

 《徐新建文学作品选》,(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8月,30万字。 《横断走廊:西南山地的族群与文化》,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全球语境与地方认同:比较文学与族群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12月,27万字。

主编:中华民族文化走廊丛书,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包括:1)叶舒宪:《河西走廊》;2)彭兆荣:《岭南走廊》;3)徐新建:《横断山走廊:西南山地的族群与文化》)。

论文

1.《从汉学“三统”看道教传承》,(成都)《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1期,页62-67,CSSCI期刊。

2.《回向“整体人类学”》,(昆明)《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页1-5,CSSCI期刊。

3.《黔事杂感:刘学洙历史随笔读后》,(贵阳)《贵州日报》2008年2月22日。4.《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总第16期,CSSCI期刊。

5.《民族身份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期刊。

6.《口语诗学:声音和语言的符号关联》,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页151-154,CSSCI期刊。

7.《人类学与中国话语》(合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页86-93,CSSCI期刊。

8.《面对世界的中国传统》(合著),《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页1-12。

9.《古典何在》,《光明日报》,2008年7月7日。

10.《蚩尤和黄帝:族源故事再检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13,CSSCI期刊。

11.《面对灾难 守护天良》(专题座谈),(加拿大)《文化中国》,2008年第3期。

转载:

《回向整体人类学》,《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8年第6期。

《文集》

1.《“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东亚视角——哈佛-燕京学者第6届学术会议论文选编》(刘海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页44-64。

2.《学会成人——从人类学和文化传统看“终生教育”》,《大学人文教育》,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年4月,页10-13.项目:

《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共同精神家园建设》,四川大学2008年度校级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获奖:

《民歌与国学》,第十三届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 论文:

1.《古城的生命在于文化与传承》,《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2期,页;CSSCI来源期刊。

2.《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1期,页94-101;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09年第8期转载(论点摘要)。

3.《西南视野:地方与世界》,《思想战线》,2009年第3期,页1-3;CSSCI来源 3 期刊。

4.《“墨尔多”之歌:多样化的文本和实践——关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个案阐述》,《民族文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3期。

5.《“盖娅”神话与地球家园——“原住民知识”对地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页18-21。

6.《人类学的域外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日(B10版,人类学专栏)。

7.《Anthropology at Cambridge》,《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日(11版,人类学专栏)。

8.《传统的保存:更近还是更远?》(访谈),《贵阳日报》,2009年10月21日。

英文论文:

On Historical View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Association of Cambridge Studies,No.2, 2009.(《剑桥研究学刊》2009年第2期)英文主编: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Association of Cambridge Studies,No.2, 2009.(《剑桥研究学刊》2009年第2期)

主编:

1.《文化遗产备忘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28.5万字。

2.《灾难与人文关怀:汶川地震的文学人类学纪实》,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万字。

访谈:

1.《传统的保存:更近还是更远?》,《贵阳日报》,2009年10月21日。

收录文集:

 《回向整体人类学》,收入《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人类学》(王建民等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页19-30。

 《西南研究答问录》,《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彭文斌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页287-306。

 《民族身份的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收入《少数民族:中国的一个政治元素》(胡春惠、徐杰舜主编),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丛书”,2009年5月出版,页211-232。

获奖

1.《民歌与国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证书号:教社科证字(2009)第362号,2009年9月。

2.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比较文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排名第二,证书号:2009542,2009年9月。

学术交流

 2009年1月-7月: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高级研究学者。 2009年10月-11月:悉尼大学人文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0年 专著:

《图说贵阳:一座城市的新与旧》(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主编:

《人类学写作》,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即出)论文:

1.《西南研究:地方、边省和国家:西南研究答问录》,《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页118-125;

2.《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思想战线》,2010年第2期,页23-30。3.《多难兴邦与灾难记忆》,《中外文化与文论》,2010年总第19期,页2-17。

4.《族群表述:生态文明的人类学意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页92-96。

5.《汇集·扩展·宽容——第五届多民族文学论坛的小结和展望》,《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页28-31。

6.《重叠的边界:彝族食俗与族群关系》,《古今论衡》,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0年总第21期,页115-132。主编:

《人类学写作》,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文集:

1.《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亚洲研究》,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2010年9月,页3-34。

2.《民族身份:符号化和资本化——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3.《“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四川民间文艺60年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课题:

《“跨文化认同”:多民族国家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级别:重点项目,项目批号:SC10A013,项目经费:1.5万元

获奖: 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名称:“比较文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证书号:SCJX06-1-012;排名:第二(共五人)。

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全球语境与地方认同》。

2011年 专著:

《侗歌民俗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10月,28万字。论文:

1.《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起点和核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2.《历史之维和生命之维:“原生态文化”的双重视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表述和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和目标》,《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页50-55。

4.《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人类学的新视野》,《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转载,页129-130(刊号:CN 31-1889/C)。5.《人类学写作:科学与文学的并置、兼容》,《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6.《身份问题:写作的人类性与人类的写作性》,《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7.《李绍明和民族学“苏维埃学派”》,《民族学刊》,2011年第3期,页19-24。8.《“文学疆界”与“六道轮回”:关于文学虚拟与神圣启迪的论述》,《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页2-7。

9.《当代中国的遗产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页89-94。10.《苗疆再造与改土归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页。11.《读经和守道》,《贵阳文史》2011年第3期,页37-41。

12.The Chinese Identity in Question: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and“The Wolf Totem”(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英文,8000字,in Revue de literature compare.p.93-105.(法国《比较文学评论》杂志,巴黎,2011年3月号),A&HCI来源期刊,ISBN:978-2-252-03809-3;ISSN 0035-1466。

13.《跨族群对话:中国比较文学的双重路径》,《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4期,页40-48。

14.《熊神崇拜与先民信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页9-10.15.《饮酒和歌唱》,16.《内蒙走访记》,《贵阳文史》

17.《节日体现的文化选择》,《三峡论坛》,2011年第5期,页138-140.18.《帝国轮替中的认同演变》,《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页4-5。

主编:

《文化遗产研究》(创刊号),巴蜀书社,2011年。

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和文学》,项目号:11FZW017,经费15万。

2.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项目”,重大项目:《表述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费:12万,项目号:Sskqy201119。

3.白族项目:《神圣与世俗:民间信仰的多重空间》,云南省社科院、《光明日报》社,经费:1.2万。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研):《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子课题负责人);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究》(子课题负责人),11&ZD123,80万元。

6.四川大学2011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五期)研究项目:《本科团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一般项目),教务处立项,(批号:川大教2011[97]文),经费5000元,2013年6月前结题,要求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转由梁昭负责)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104,经费80万。

获奖:

主编“中华民族文化走廊丛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撰写其中《横断走廊:高原山地的生态和族群》。

2012年 论文:

《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研究》,《世界民族》2012年第1期(CSSCI期刊),页8-13.8 《黔东南与“新苗疆”》,《当代贵州》,2012年5月(中)。《再说贵州境遇》,《贵州日报》2012年8月24日。

《民间仪式与作家书写的双重并轨——从“普洱誓盟”看现代中国的“民族表述”》,《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页

《美国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和文学》(学术对话,与布朗大学胡其瑜合著),《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期,页。

获奖

1、《民歌与国学》,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11”科研成果一等奖;

2、《全球语境与本土认同》,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11”科研成果三等奖;

上一篇:同盟会下一篇:哺育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