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2024-04-24

×××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印党发„2010‟29号)文件精神,及《××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结合××实际,采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进“环境建设年”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镇党委及时召开环境建设年活动专题会讨论活动的开展,并于2011年1月18日召开了全镇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部署动员会,对活动开展迅速做出了安排布署,及时成立了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制定了《×ד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了办公地点,抽调专人办公。同时,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点,明确了镇级领导联络员和专职信息员,并签订责任书,把改善环境建设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制定了奖惩办法,要求年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述职评议,以切实加强对相关责任人及部门对活动开展落实情况的监督,并将监督结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

(二)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强化宣传,落实信息报道制度。以结合安全宣传及“安全生产大排查”、政务公开、“创先争优”-1-

等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免费咨询等方式宣传“环境建设年”主题、目标,宣传发展环境的工作任务及主要措施。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和宣传,不断推进工作。截止目前,共编写了活动简报14期,在镇政府门户网站对“三个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正面、可靠的舆论支撑。

(三)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一是认真履行承诺践诺,完善监督力度。从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开展了部门和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围绕工作作风、工作内容、勤政廉政等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向不同群体发放了开展环境建设年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和收集各类群体对我镇在服务和改善及发展环境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畅通服务对象诉求渠道,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监督。二是建立了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强化岗位职责,杜绝推诿和拒绝接待群众,真正做到办事无刁难、审批无阻力、程序无障碍。三是加大公开力度和范围。在加大“三公开”力度的同时,拓宽了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范围,深入推进正党风、清政风、淳民风、浓学风、转作风、优行风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和创建服务型机关,培养服务型干部。

(四)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突出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在环境建设年活动中,我镇把党务政务便民利民服务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加大对党务政务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中心及各站点的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职能,加大对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减少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镇机关及各站所办事效率。全镇26个村(居)均设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站,为群众办事提供了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二是强化“三个规范”。要求镇直各部门及时建立起工作人员仪表仪容规范、办公环境卫生规范和工作行为规范,使工作人员做到举止大方、服务一流。窗口部门还制作了服务指南、办公桌座牌等,方便群众办事,不出现“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现象,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二是加强责任意识。在对镇直各部门,各村的环境建设年目标责任中,要求部门及村组主动与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处理好企业与部门、企业与村组、群众的关系。抓好我镇各项工作的软、硬环境建设,在实事工程、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和软环境建设下了功夫,进一步深化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镇党员干部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为杭瑞高速、解放路西段改扩建、南环线等项目全力抓好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发展。加强与县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掌握各种动态,积极化解和调处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制定了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奖励、治安处罚奖励等制度,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打下了基础,为发展排忧解难。

(五)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创造文明的政策环境。要在全镇上下营造爱商、亲商、扶商、敬商的浓厚氛围。过去的实

践证明,我们制定的很多政策是好的,往往落不了地,不能付诸实践,成为摆摆样子的“花瓶”。在这次环境建设年中,全镇上下在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下了苦功,在靠一分政策、抓两分落实、体现三分效果上下取得了效果。二是创造诚实守诺的信用环境。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兴,政无信则乱。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作为政府来讲,凡是文件规定的、会议决定的、正式协议签订的、口头郑重承诺的,都要认真执行,不做朝令夕改、失信于人的政府;作为群众来讲,就是要坚持重公德、守信义,不做损害社会和损人利己的事,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从过去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群众或是外来投资者的意见,不管是涉及稳定或是事关发展的问题,究其根源大多是不依法行政、不公正司法造成的。因此,这次环境建设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建立一个令群众满意的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从源头上杜绝和防止行政主体越位执法、越权执法,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 “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正确引导行政机关依法办事,企业守法经营,积极抓好城区每个项目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服务工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四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集中办理、处理了一批重点信访案件,集中研究解决了一批影响较大的疑难问题。以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访民生”活动,深入到群众和服务对象当中,广泛

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认真排查和积极化解涉法涉诉、征地拆迁、低保等方面的问题纠纷,及时解决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不公带来的矛盾。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讲究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接待群众信访时善于换位思考,用真心、动真情,耐心细致地倾听上访群众的意见,帮助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切实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今年,我镇成功协调处置了中医院、县医院医疗事故死亡、金顶水泥厂工伤事故及南环线安全意外事故等9起突发事件,为企事业单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工作中,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达到全民参与的状态。二是个别干部对环境建设不够重视,把环境建设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切实解决了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立足镇情,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团结鼓劲的政治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便利的投资环境、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正义的法制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篇2:×××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意见》(荔党发„2011‟13号)文件精神,根据《荔波县开展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结合xxx实际,扎实开展了“环境建设年”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镇党委及时召开环境建设年活动专题会议,迅速筹划活动开展的工作安排布署,成立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xxx开展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把改善环境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位班子成员身上,并与他们签订了责任书,年终要求述职,在对各村的环境建设年目标责任中,要求村组主动与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处理好企业与村组、群众的关系;抓好实事工程、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和软环境建设,切实要加强我镇各项工作的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二)强化宣传,营造环境建设年的氛围。要搞好干部职工思想的再发动、再动员,掀起整改工作新高潮。要结合安全宣传、政务公开和结合“安全生产大排查”、“创先争优”等活动,利用宣传栏、学习园地、发放宣传单、免费咨询答疑等宣传“环境建设年”主题、目标,宣传发展环境的工作任务及主要措施。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工作。要及时宣

传好作法,新成果,为全力推进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完善监督力度。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结合我镇实际,突出环境建设举报中心,健全举报电话奖励制度和保护举报人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依法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举报、投诉,完善各类环境建设措施,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

(四)完善便民服务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职能,加大对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结合我镇实际,突出便民服务,完善项目结办、代办服务功能;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强化岗位职责,提高办事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工作中,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达到众民参与的状态。二是个别干部对环境建设不够重视,把环境建设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立足xxx实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达到全民参与的状态,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提高政务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团结鼓劲的政治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人人都是软环境”大讨论活动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

得到升华、觉悟得到了实质性提高,触动很大,收获很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软环境是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人文环境、社会治安、行政效能等组成。同时,软环境也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就经济发展而言,它是法制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政策环境。

“人人都是软环境”大讨论活动,在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讨论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部门实际,通过制定和采取得力措施,把学习成果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有效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法制观念、效率观念,为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更能感受到全市软环境建设的热潮,更能体会到软环境建设对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说,软环境建设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长远,事关关心敦化市发展的每一个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认识、组织措施得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支持和维护,维护我们良好的发展氛围,维护我们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维护我们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人人都是软环境”大讨论活动学习,对我们做好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要将学习贯穿于今后的工作中,上述是自己的初步学习体会,今后还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取得更大成效。提高工作能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把工作做的更好。

篇3:×××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1 规范化建设开展情况

1.1 政府高度重视, 多部门协调, 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

自辽宁省卫生厅于2005年召开了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启动会议之后, 各试点市、县区高度重视, 将规范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市长市政府目标责任制, 并实施目标考核管理, 各试点市、县都成立了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 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责任, 注重部门协调, 积极同财政、发改、教育、动监、城建、宣传等部门配合, 共同开展和推进疾控规范化建设;各级政府逐年加大经费投入, 基本保证了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艾滋病防治、突发事件处置及物质保障经费, 并做到规范使用管理,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

1.2 完善制度, 科学管理

为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大部分试点做到工作有据可依, 行为有章可循, 制订了业务、行政、党务工作等各项制度以及科室职责、岗位职责和奖罚细则等, 并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单位实际情况变化不断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标准, 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专题会议, 进行任务落实, 定期反馈工作情况;实行综合量化考核,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督导、评价制度, 定期开展疾病控制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估情况, 保证各项业务工作能够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基本实现科学化管理。

1.3 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履行疾控各项职能

各试点地区以规范化建设和绩效考核为主线, 业务建设为基础, 通过业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并按要求完成各项报告、评估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并逐步实现常态管理, 结合实际制订应急预案, 调整应急机动队伍, 按照辽宁省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储备应急物资, 做到规范管理并及时更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保证及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网络管理、认真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规范开展传染病、寄生虫及地方病、免疫规划、性病艾滋病、慢性病、病媒生物、消毒监测、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等相关业务工作, 主要传染病控制及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4 各市取得的成绩及亮点工作

辽宁省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是以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有的资源为起点, 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职责为准绳, 坚持政府领导, 部门协调、明确责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全面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几年来,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各试点地区规范化建设各具特色, 初见成效:

沈阳:实行“收支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省应急示范区建设;艾滋病防治、控烟等方面有显著成绩。

大连:艾滋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对新发肺结核病人给予营养和交通补助政策;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艾滋病宣传品制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和与国际接轨的肿瘤防治网络信息系统;积极探讨社区 (乡镇)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模式并编制发放了《社区 (乡镇) 疾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应急能力不断提高;严格质量管理保持一流的检测能力;在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显著成绩。

鞍山:将规范化建设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 常态化、信息化管理;规范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实行日常工作网上直传;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主线工作, 很好地融入省战线工作和日常工作。

抚顺:成立贯彻落实辽宁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评价标准实施方案办公室、加强学习培训、掌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 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本溪:学习和贯彻落实疾控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法律意识, 规范疾控工作;在队伍建设方面, 制订了学科带头人发展培训规划, 针对业务骨干制订了培训计划;编制了《疾病预防控制法规规范汇编》并被省卫生厅采纳;建立了各科室的档案管理规程、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

丹东:卫生局方面将规范化建设纳入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给予疾控中心近千万元的财政支持, 利用疾控体系建设国家专项, 促进传染病院、结核病院规范化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争取利用国家、省、市财政5个专项, 仪器达标率由11.47%上升到70%, 追平省平均水平15年差距, 为建设“规范的仪器装备”奠定基础;争取人事部门支持,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初步完成了队伍建设量的积累, 为建设“规范的队伍”奠定基础, 完成组织改造, 建立与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行政体系, 为建设“规范的体制”奠定基础;规范业务用房面积稳步增加, 为实现“规范的环境设施”奠定基础。

锦州:重视组织领导, 制订工作方案, 成立了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价领导小组, 每季度对中心各科室进行考核, 每半年对县区级疾控机构进行考核评价, 年底对县区日常考核进行复核。

营口:政府对疾控工作的财政投入逐年加大, 各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 重点疾病防治保障经费、国债项目配套经费基本到位, 市、县、区疾控机构办公用房、检验能力等显著提高;建立较为完善的局域网络, 自行编制管理应用软件系统, 保证业务工作顺利进行;按计划分步骤实施人才培养策略, 满足疾控发展需要。

阜新:市级疾控机构加强内涵建设, 积极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 目前已批准的213项检验能力通过了国家三次有效监督评审, 此项工作位于全省上游水平;资料整理规范, 建立规范化建设工作档案柜;阜蒙县、彰武县、细河区三个示范区的乡镇防保机构全部纳入县区直管, 确保人员和经费的有效落实。

辽阳: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清晰、工作落实到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成情况较好, 涉及指标达标率较高。

盘锦:开发了自动化办公系统, 实现行政工作规范化;正在开发全市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 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开展职工量化考核, 实现综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规范管理社区服务, 把规范化建设于当前社区卫生工作要求结合起来, 大力推行乡镇和社区的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化建设。

铁岭: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进展迅速, 建立起了良好的部门协调机制, 有关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

朝阳:在政府对疾控工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重点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下级机构的培训与指导等方面有显著成绩。

葫芦岛:在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完善市县两级疾控机构设置, 深化机构体制改革等方面有显著成绩。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投入不足, 仪器设备短缺

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投入相对不足, 主要体现在县区级疾控机构, 各县区经济和人才资源差距较大, 部分县区受经费、人力、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开展工作存在难度, 整体水平的提高存在困难。

由于经费紧张, 工作用房缺乏, 检验用房缺口较大, 无法建立规范化实验室, 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严重滞后。疾控中心现有的检验设备、监测工具只能应付当前日常检验工作, 由于经费严重不足, 致使仪器设备得不到更新,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疾控中心承担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任务日益繁重, 现在的设备与疾控工作的发展极不匹配, 致使一些新技术得不到引进。此外, 因经费等问题, 疾控机构网络建设工作、应急队伍与物质保障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物质储备种类、数量仍然与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

2.2 人员编制不足, 素质亟待提高

随着辖区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按照辖区人口比例, 工作人员编制数量明显偏低。多年来有经验的老同志不断到达退休年龄, 又没有专业人员的引进, 致使专业人员数量不足, 同时少了传帮带的作用, 中心缺乏有经验的骨干力量, 职工在业务水平和素质上参差不齐, 一方面给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带来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接受国家、省、市相应培训机会较少, 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论文数量未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且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少。特别是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开展, 基层防保人员存在年龄偏大, 业务知识不全面, 业务水平偏低等问题, 很多工作开展受到制约, 基层防保人员业务能力亟待加强。

2.3 绩效与规范化建设不能统一, 工作缺乏延续性, 指标实现困难

近年来多项新医改政策出台, 规范化建设需要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相应工作标准, 自绩效考核标准出台以来, 就按照绩效考核标准开展工作, 未能把规范化建设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 某些工作指标不切合实际, 无法达到目标, 其自评结果无法真正体现疾控工作的完成情况。各专业、各县区对指标的理解和标准掌握不一致, 有待于统一。

2.4 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疾控管理与专业队伍需整体提高, 乡镇、街道疾控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试点县对规范化建设认识还需提高, 对本区居民健康需求, 特别是基本预防控制需求了解不够, 工作尚有差距, 部分农村地区疾控力量十分薄弱。

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不平衡。慢性病管理工作、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工作涉及多部门交叉, 没有统一协调, 进度缓慢;传染病救治、精精神病防治尚没有纳入体系。

2.5 各部门协调不当

部分相关部门在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职责过程中尚缺乏主动性, 需督促才能落实。五大卫生工作中的监测工作须与卫生监督机构协作才能开展, 由于政府协调不到位, 导致相关资料因气象、水利、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不够而无法收集, 影响工作开展质量。

3 工作设想

3.1 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巩固规范化建设试点成果, 全面把握疾控规范化建设的内涵, 从建设、操作、绩效三个层面下工夫, 增强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强化依法科学履职意识, 加大专业督导力度,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方案等开展各项工作,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 争取将传染病救治、精神病防治纳入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指挥决策系统, 不断增强规范化建设的实效。

3.2 加大资金投入, 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

明确责任, 动员各级政府、财政、发改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规范化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结合疾控工作的职责和需求购置短缺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设置专项工作经费, 提高疾控机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确保规范化工作持续、有效、强力推进。

3.3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合理优化

抓住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 加快落实岗位设置, 加强引进专业人才, 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实行全员聘用制, 逐步实行按需设岗, 竞聘上岗, 以岗定酬, 合同管理, 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加快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重点加强对社区、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培训、检查、指导和考核。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抓好内部人才培养工作, 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 培养业务骨干力量, 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 积极争取重点学科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 提高科研论文水平, 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可持续发展。

3.4 将规范化建设与绩效考核工作融合统一

以规范化建设和绩效考核为抓手, 将规范化建设工作贯穿到实际疾控工作和绩效考核中, 把规范化建设工作由重点变为常规, 实行常态化、信息化管理, 作为指导疾控日常工作的标准, 通过绩效动态考核, 对疾控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估, 从而全面推动和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 客观评价各项业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结合疾控工作实际, 将疾控工作规范化建设与绩效考核工作结合, 以规范化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向深入开展, 真正体现出疾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理论与实践】

篇4:×××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一是以贯彻落实国发 〔2010〕36号文件为重点,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二是以实施 《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重点,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今年要重点实施高级技师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三是以落实人社部发 〔2010〕57号文件为重点,深入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提升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指导技工院校在注重学制教育的同时,积极承担各类职业培训任务,使技工院校成为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的综合性人力资源开发平台。

四是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健全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加快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以社会化鉴定、企业内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职业资格管理,规范职业技能鉴定。

五是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和政府特贴政策。

篇5: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环境建设年政法委牵头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汇报:

开展环境建设年是今年省、市、县委为推进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县委“高速发展,加快脱贫,跨越进位”和“三化一新”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县委政法委根据环境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县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充分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围绕分解的目标任务,以打造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

一、牵头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市环境办的公示,环境建设工作中政法委牵头任务为:协调政法各部门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在“两抢一盗”、吸贩毒等案件高发的县城区及乡镇开展重点整治;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其他重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及时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案件评查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1、认真办理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审理,已一审结束;正在加大对“***”黑恶组织犯罪团伙涉黑资产——桴焉乡永峰煤矿的处置进度,由于受全省煤矿整合政策的影响,目前尚在与省市 对接协调处置中。

2、认真组织并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专项斗争,政法各部门严格充分履行职责,特别是公安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破获了一批案件,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通过夯实责任,从“部署、保障、防控、打击、宣传”等方面入手,精心部署,多措并举,落实责任,取得了成效。自3月启动此项专项斗争以来,破获“两抢一盗”案件80起,其中,破获“两抢一盗”系列案件4串;打掉盗抢团伙4个,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人员16人,收缴赃款15600元,收缴被盗摩托车3台,笔记本1台、教学设备1套(价值5000余元)、耕牛1头。

3、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县内吸贩毒违法犯罪,第一季度破获贩毒刑事案件**件,缴获毒品海洛因**克;查处毒品行政案件**件。强力推进外流贩毒整治工作,调整充实了禁毒办机构及人员,制定了禁毒工作过程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继续完善派驻警力到流出人口集中的****等地进行整治。部分乡镇如新州镇等也派出专门人员到外地考察、协调该项工作,确保外流贩毒人口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4、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一是落实了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如**电站风险评估得到了省市的肯定;二是常规矛盾化解工作有序推进,完善和充实了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充实了人员,健全了机制,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已组建完毕并开展工作。到10月止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件。政法各部门也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 展了矛盾化解,公安机关每月调解治安纠纷近百起,司法行政机关将调解工作延伸到工业园区、矿区,建立了瑞濠工业园区调解机构,深入**煤厂进行结对帮扶,建立了企业调解组织,县法院成立了专门合议庭,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咨询、风险评估和纠纷处理,妥善审理工业园区、库区以及其他重大项目建设引发的各类纠纷,同时建立了法官联系企业制度,固定法官联系的企业,通过走访调研、开展法律宣讲、召开联席会等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

5、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辖区综治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整治。各乡镇政法委根据辖区校园及周边情况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门整治活动,确保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针对县城区一小、三中门口交通和食品安全问题,召集公安、交警、城管、工商、城建等单位座谈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已开展集中整治。

6、认真开展执法监督和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以干警执法档案的完善和健全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县执法监督工作,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半年对政法各部门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海萍来我县调研时,对我县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省委政法委对我县开展执法考评工作经验进行了转发。

二、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建设年工作中,我们按照市及县关于环境建设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治安形势仍然 不容乐观,部分案件如盗窃案件、毒品特别是外流贩毒等虽然通过整治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发案仍然突出;二是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随着城镇建设、项目建设等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补偿等方面还会有大量的矛盾出现,同时部分因各种原因遗留的重大矛盾如代课教师补偿、军转干部因待遇引发的上访等还未得到有效处理;三是环境建设业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信息报送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篇6:2011年品牌建设年工作总结

北疆物业管理部在生服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和“调增上”活动的要求,以“三有”、“四到”为工作原则,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1年品牌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下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公司部署的各项活动。

北疆物业组织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和队长、班组长骨干围绕“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认真抓好机关干部和班组职工的学习。

召开了“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动员会,会上徐经理和窦书记认真传达了文件精神和中心领导讲话精神,并就如何开展好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查找问题阶段,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围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并重点围绕如何加强日常管理和经营管理,日常如何搞好物业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等问题进行自查和分类汇总,共征集合理化建议40余条。

二、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提高品牌的认同度。

牢固树立“服务引领发展、品牌创造未来”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结合北疆物业市优达标工作实际,在北疆物业各楼宇开展了以“细微见真情,服务显本色,打造物业管理新亮 1

点”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从员工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入手,提高了保洁员、服务员、保安员、中控员等物业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引导了更多的员工走上岗位成才、技能成才之路,大力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

5月份,组织全体保洁人员进行了贯标培训10次,培训150余人次,重点就物业清洁工作程序进行了培训,用务实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

7月份,围绕如何搞好会议服务,全年组织服务员培训10余次,培训40余人次,安全月活动中,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主题,以提高保安员和中控室消防人员业务为目标,聘请专业厂家和二号路派出所管片民警对全体保安和消防安全人员开展了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受教育40余人次,达到了岗位练兵的目的。

8月份,以向各大公司发出“节能降耗倡议书”形式,深入开展了二、四办公楼节电活动。在二、四公司办公楼物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节电措施,经过三个月的运行,与去年同期相比节约用电6407度,约7048元(1.1元/度),得到二、四公司的好评。

9月份,组织物业各队保洁员开展了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现场赛)活动,提升了保洁员职业技能素质;激发了广大员工努力学习物业贯标知识、爱岗敬业、钻研技能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切磋技找出差距共同提高,在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比、比中创,使员工们在操

作技能方面提高了认识,达到了楼宇间互学互看的目的。

10月初,在天保控股楼开展了一次卫生保洁技能比武互查互看活动,各队之间纷纷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交换各自工作中的好方法,达到了楼宇间互学互看的目的,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为规范物业标准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2月份,组织天保食堂职工开展了中西式面点展示赛,比赛展示了面点制作技术水平,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树立了良好的比、学、赶、超风气,对进一步提高餐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规范管理,层层落实

为使广大的员工更好的理解贯标体系文件,做到熟悉标准、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从年初开始我们定期组织了物业贯标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对贯标标准、程序文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改变了过去的模糊认识,重新认识到了物业贯标的重要性。并按照由上到下的原则逐级规范各楼宇物业档案文字资料,细化各岗位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应急处理预案等,使贯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楼宇物业管理方面变管理为服务。在礼仪服务上高标准、高起步,讲求人性化服务、和谐服务打造品牌意识。最大限度满足业主的个性化要求,提高服务的层次和品味,充分体现“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服务思想。在卫生保洁方面积极推进标准化,采取不

同方法专业清洁和养护。动态保洁、流动保洁、无干扰影子式保洁,保证舒适的办公环境。在机电设备运行中,科学管理合理运行,经济调配,确保无故障运行。2011年成功举办大型会议12次(百人以上),市级领导参加的会议4次,集团级会议70次,公司级会议2960余次,优质的会议服务接待受到了建设、监理、物资等北疆各大公司的好评。

四、打造服务创新亮点,提供优质服务。

深入开展优服月活动,实施主动服务、贴心服务、创新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职工们的积极性,完善物业管理工作。积极走访被服务单位,征求不同意见和建议,比如:为一公司浴室和油炉处安装上“路灯和门灯”,给夜间洗浴的职工带来了方便,得到了业主们的赞扬和好评;为港埠五公司领导办公室、及各科室提供“入室物业服务”及“特色家政服务”等并制作“家政名片”发放到业主手中(为五公司领导提供的免费服务),运行两年来,因之更贴切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业主的距离。在会议服务中推广球茶代替传统袋茶,为业主提供更加亲情化的服务。加强日常现场巡检力度,设立24小时维修热线,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做到维修及时、服务周到。实行保洁员提前上岗,避开与楼内办公人员工作高峰时段,与此同时天保食堂实施定制管理和“5S”管理法,不断提高餐饮管理水平好食品质量,并成立了西式面点攻关小组,推出各种口味绝佳的中西式面点,探索性推出特色日韩料理等具有异国风

味的食品,给来用餐的职工带来别具不同的用餐享受,数次赢得被服务单位的高度称赞。针对夏季天气万变,雨水增多的情况,在天保控股楼门前及天保食堂门口各特设一组“便民伞”,无论工作人员是出去办事还是刚刚用完餐,都不会被雨水所困所烦恼,大大方便了用餐职工。

以上是2011年北疆物业管理部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的总结,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不足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北疆物业管理部

篇7:2011年信用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区政府金融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信用建设”为龙头,以“银企双赢”为抓手;“以和谐建设”为支点,在全区大力开展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活动。不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舆论环境,使金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实现经济与金融的互动共赢,为全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区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和银企对接的力度,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襄州地方经济建设,金融监测的各项指标都显示较好的发展趋势。一是存款总量不断增长。截止到今年十二月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0.38亿元,比年初增加21.43亿元,增长15.43%;二是信贷投放持续加大。全区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3.23亿元,比年初增加19.63亿元,增长36.63%。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7.44亿元,增长60.44%;涉农贷款余额为33.95亿元,增长26.21%。三是存贷比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金融机构存量存贷比达到了45.66%,比上年增长6.91%。增量存贷比更达到了 91.6%,两者都创下了开展信用环境建设工作以来的最大增幅。四是经营效益稳步提高。截止今年11月底,我区金融机构共实现

利润17606.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4159.85万元。增长30.94%。实收利息达到26788万元,其中收回历年欠息1750.24万元。五是保费收入逐年上升。全区保费收入12月底达到19774.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76.84万元,增长71.98%。六是信用环境逐步好转。辖内金融秩序良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一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发生。

一、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掀起金融生态环境建高潮。今年五月,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襄州区2011年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实施方案》(襄政办发[2011]48号)和《关于做好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襄政办发[2011]49号)两个重要文件,出台了《襄州区加大信贷投入激励暂行办法》襄政办发[2011]94号)。区政府金融办制定了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工作规划,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为主体,区直相关部门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并且与各镇、各部门签定了金融生态建设目标责任状。把争创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作为打造诚信襄州的主要手段,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当作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强化工作措施,建立金融生态建设互动机制。为进一步落实金融生态建设规划,区政府金融办制定了

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工作例会制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系会议制,金融办每月召开一次创建专题会议,分析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镇、区直各部门、各金融机构都把金融生态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做到有专班、有方案、有部署、有检查,把创建活动开展与各项中心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平衡发展。

三、实施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开展了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在“信用镇”建设上,实现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在“信用户”建设上,推广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收集完善了信用农户评级档案,扩大了授信覆盖面。全区共评选信用村3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3.64%;信用农户14.57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0.92%。2011年,有13个镇(办)被评为湖北省信用乡镇,占比达到92.86%。

二是大力实施信用社区创建工程。政府金融办与劳动保障、工商管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城区联社等部门,按照创建信用社区的各项要求,积极协调各镇抓好“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各社区成立了创建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职责,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搭建了社区服务平台,完善了社区全体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等

五个基本台账。2011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32%,带动2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了社区经济良性发展。今年有13个社区被评为湖北省信用社区,占社区总数的31.71%。

三是大力实施企业信用工程。金融办把培植信用企业作为“金融信用区”创建工作的重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企业评级工作,金融办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推动并完善了信用信息采集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金融机构还积极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对达不到A级信用企业评定标准的,采取“一厂一策”措施,帮助企业提高信用等级。对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各金融部门实行授信、审批、放贷“三个优先”,并在利率上给予一定优惠,增加企业参与积极性。2011年全区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到328家,占全部贷款企业的97.58%。

四是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区政府金融办与团区委、辖内三家涉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襄州区支行、邮储银行襄州区支行、襄阳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以诚信意识教育为活动主线,以信用等级评定为活动载体,以发放无担保、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为主要内容,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全区推荐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候选对象达到360多名,并在市人民银行建立了电子信用档案(湖北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电子信息平

台)。在360多名候选对象中,共评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150名。其中农行评选出58名,邮储评选出45名,联社评选出47名。三家涉农金融机构共发放无担保、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1700多万元。

四、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建立金融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一)加强部门互动,建立金融生态建设的协调机制。区直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指派得力人员充实到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和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构建“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参与、企业自律”的长效工作机制。各单位制定了金融生态建设的长期工作计划,巩固了当前已取得的成果,在创建过程中始终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和引导,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信用文化,培育信用道德,强化社会成员的信用观念和意识,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突出对农村村民、城市居民和企业员工进行信用知识普及,教育公民在经营、融资、纳税活动中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对经济活动中讲信用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弘扬正气,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信用文化的发展。

(三)严格考评考核,全方位实行信用动态管理。2011年,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纳入了各镇年终实绩考核

范畴。各镇结合实际制定了镇域范围内的金融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信用社区创建指标、信用企业培植指标、不良贷款降比指标、企业逃废债化解指标等指标考核体系。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落实情况作为本单位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以完善,切实推动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今年十二月底,金融办对各镇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严格地考核,考核结果已被区政府经济目标办采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发挥示范效应。金融办对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活动中行动迅速、效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对行动迟缓、创建不力的,及时提出批评。区政府在每年召开的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完不成创建任务的单位,将不兑现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约定的奖励事项;对不认真履行创建工作职责、影响全区创建进度的部门,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区政府金融办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四大信用工程”建设为纽带,在全区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积极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氛围,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诚实守信”的信用理念,逐步形成了一个居民讲诚信、企业守信用的良好金融信用环境。

篇8:×××2011年环境建设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抓好建筑节能

全面总结评估“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经验, 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建筑节能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做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继续深入贯彻《节约能源法》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实现建筑节能工作的整体提升。

(一)

完善省、市、县三位一体、协调运行、监管有力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 管理重点向市县下沉,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 确保工程质量;

(二)

科学合理地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寒冷地区全面执行新的节能设计标准, 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更高的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组织实施“双百示范工程”, 启动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区域示范。

(三)

2011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区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要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 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四)

继续抓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制度, 扎实做好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扩大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规模, 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模式。

(五)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培育以节能服务市场为主体的节能服务体系, 启动高耗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六)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继续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和县级示范, 引导和推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扩大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规模。

二、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的部署和要求, 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一) 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技术细则, 研究制定医院、社区以及特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评价细则。组织开展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二) 推动地方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

积极指导和支持地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使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加科学, 更加规范, 提高标识项目的质量, 扩大数量。

(三) 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

在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上, 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 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究。

争取国家“十二五”绿色建筑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并组织实施。围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各阶段的技术需求, 组织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配套适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 提升绿色建筑技术集成水平, 组织绿色建筑集成示范。

(五) 加强能力建设。

针对各地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开发及评价的技术人员从业能力参差不齐, 对绿色建筑理念把握不全面等问题, 加强对部专家委员会、地方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设计、开发等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六) 加大宣传力度。

适时开展专题系列报道等相应的宣传活动, 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交流会, 组织专家、获得标识的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有关机构和人员, 依托案例分析, 宣传绿色建筑发展的理念及实施途径。

三、继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一)

按照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的批复要求, 做好我部负责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验收;组织各项目承担单位凝练并汇编科研成果, 总结“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作经验和实施成效, 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

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研究提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急需开展的科研开发项目, 做好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

(三)

做好国家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项目 (课题) 验收和“十一五”阶段总结。组织开展城镇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的攻关, 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组织开展水处理关键设备与重大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开发。

(四)

组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分专项应用示范”项目, 开展示范城市 (景区) 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四、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以节能减排、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侯变化为重点,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一) 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领域。

在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 组织新的合作项目。落实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合作, 围绕双方确定的重点领域设计项目、落实合作单位、开展交流与技术合作。与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 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合作。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 (GEF) 第五期项目。

(二)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组织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研究, 调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排放现状、既有建筑基本情况及基础能耗数据, 开展排放基准线、节能减排潜力、建筑物温室气候排放计算方法等研究。

(四) 继续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组织实施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完成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启动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节能—医院、中小学校建筑节能项目”。推动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与德国能源署开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与示范”合作。

五、积极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上一篇:何以为明作文850字下一篇:有关秋天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