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前的音乐之幼儿教师随笔

2024-05-11

午睡前的音乐之幼儿教师随笔(共6篇)

篇1:午睡前的音乐之幼儿教师随笔

在孩子每天起床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愉快地起床并且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幼儿园都在他们起床前10分钟放一段轻柔而欢快的音乐,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唤醒。

今天,播放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声音由小渐大,孩子们一个一个睁开眼睛。在音乐中随老师搓搓小手,伸个懒腰,揉揉脸蛋,再让孩子跟老师做一套伸伸臂、扭扭腰、锤锤腿的起床操,让孩子们在轻松地活动中醒来、穿衣、整理床铺等等。这样他们很快就精神饱满、愉快地投入到下午的活动中,效果非常好。

篇2:午睡前的音乐之幼儿教师随笔

陈xx 小朋友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小女孩,家里一直是妈妈带着的,爸爸是常年在部队为国家做贡献的。她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是一枚小小的吃货。

案例描述:

孩子们进入托班也已经有两个月了。绝大部分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特别也养成了集体午睡的好习惯。但是我们其中还有一位特别爱在午睡时“唱歌”的小朋友。每次快要进入午睡时,陈xx 都会开始大声“唱歌”,每次都会拿吃的来哄她,使她停止“唱歌”。吃完以后,我们也想慢慢的哄着让她躺下来,可是就是拿她没有办法。我们也试图了解过陈xx 在家睡觉的情况,她妈妈说,陈xx 在家一个人玩着玩着就会自己睡着的。听家长的描述感觉陈xx 在家跟在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能不停地吃。

导致后几天,每次一到午睡她就念叨着:老师,我要吃东西。

案例分析:

午睡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好在不好再过的一个成长方式,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保持幼儿每天正常的午睡时间是对幼儿有利身心健康的,大多数幼儿在午睡时都会能够自主睡着。显然,对于我们的陈xx 来说,她对午睡还是很陌生的。其实在她哭闹的时候,我也想过逼迫她让她睡觉,但是当我有这样的想法时,我很快就取消了这样的念头,逼迫孩子睡觉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和一种导致对孩子身心不健康的行为。其实对于托班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启示:

为了能让我们班的陈xx 克服午睡障碍,我们先是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们每次都给她大大的拥抱和亲吻,多做一些跟她亲密的动作来帮助她熟悉老师,多次开展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她熟悉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戒掉”午睡一直吃东西的习惯,我们再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恐惧的心理。

案例反思:

篇3:午睡前的音乐之幼儿教师随笔

一、午睡环节中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所谓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看,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可塑性最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已经比较自如,他们已能进行大肌肉的活动和利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所以小班时期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并且这一时期的幼儿自身也产生独立盥洗、穿脱衣服、入厕的愿望。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午睡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脱鞋子:拉开一只鞋的粘扣,脚往外移出鞋子,整齐地摆放鞋子。

(2)穿鞋子:两只鞋头碰头放好,拉开粘扣和鞋口,脚伸进鞋口后拉鞋跟。

(3)脱袜子:拉袜头到后跟处,将袜头拉出,再将袜子卷好放入鞋内。

(4)穿袜子:拉开袜口,袜跟朝下,脚往里钻,袜跟对住脚后跟。

(5)脱裤子:拉住裤头两侧,往下拉至脚脖子处,拉住裤脚往外拉。

(6)穿裤子(单条):找出裤子的正、反面,脚伸进裤腿拉至膝盖,裤角拉至脚脖子后拉到腰部。

(7)穿裤子(双条):找出裤子的正、反面,脚伸进裤腿,裤角拉至脚脖子以上,将内衣塞入裤子里。

(8)脱衣服(套头衫):拉住衣领往前拉,脖子从衣服下面伸出,一只手拉住另一边袖子往下拉出,整理好衣服平整放好。

(9)穿衣服(套头衫):分清衣服的前后,两手套住头,头从领口伸出,两只手分别找同一侧的袖口伸出。

(10)下床:先脱鞋子,再脱袜子卷好放鞋子里,先脱裤子,再脱上衣,拉平放床尾,将手、脚藏入被子里,露出下巴以上的头部。(冬天)起床:先穿好上衣,穿裤子,最后穿上袜子、鞋子。

午睡环节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更好的保障幼儿的午睡品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幼儿的感冒次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午睡环节中自理能力现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情绪稳定,小班幼儿通常会比中大班的孩子更加喜欢午睡,这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年龄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而幼儿午睡活动与幼儿自理能力息息相关,通常在午睡时,幼儿自理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相对较为显著,能力较强的幼儿已能基本穿脱自己的衣服,能力相对较差的,每一件事都需教师代替完成。所以抓住午睡环节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在日常午睡活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镜头一:可可起床后呆呆地坐在床上,拿着裤子无从下手,老师不断催他试试看,他依然一动不动,而老师在帮其他孩子穿衣,心里很担心可可着凉,又暂时走不开,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来,实在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镜头二:辰光努力学着自己穿衣服,终于穿上了,一看却让人忍俊不禁:开衫的下摆当领子了。辰光浑然不觉,使劲地在向上提拉链,急得小脸涨得通红。

幼儿午睡时,自理能力的差异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尽管教师有心去帮助幼儿穿衣,可有时因为小班幼儿入睡早,而醒的时间又相对比较统一,这时老师往往会感觉手忙脚乱,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个别幼儿又不肯听从老师的安排,先躺在被窝里等待,经常会自己试着出来穿衣或玩耍。这种情况下,如果等待穿衣的时间稍长,就会引起幼儿感冒,从而给家园工作埋下一定的隐患。由此可见,午睡环节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入口虽小,却是十分必要,它是把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下能力有所提高直观展现在家长面前的一种途径,对赢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午睡环节中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面对午睡环节中存在的现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呢?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通过自身的摸索发现,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罗列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讲解演示,看看练练中加以提高。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行为上表现为模仿性特别强,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操作演示,让幼儿较为直观地了解动作要点,再尝试自己操作。

如:孩子的裤子特别容易穿反,经常会把有拉链的那面穿到后面,老师发现后,再请孩子重新换过来,往往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到幼儿刚学会穿裤的兴致。我们就请小朋友观看老师是如何发现的:“裤子的前面呀,有一扇小小的门,小小的门用来干什么,原来是来解便便,小门有真的门,也有假的门,找到小门就把它穿到前面。”用这样比较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演示,幼儿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下次穿裤子,孩子一拿到手,就会先去找这扇“有趣的”裤子小门,然后再穿裤,这样大大减少了穿错的次数。在解完小便后,个别孩子的裤子上有拉链,孩子们也会特别认真地把有趣的小门关上,增加了幼儿着装的整洁度和美观度。教师应该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给孩子穿着一些容易穿脱的服装。

2.儿歌朗诵,读读练练中加以巩固。

儿歌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幼儿特别喜欢朗诵,也特别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将生活能力的要求编进儿歌,再配上形象的图示,幼儿可以一边朗读,一边练习,如:穿裤子时可以配上儿歌“小火车穿山洞”:“两条裤腿像山洞,两只脚丫钻山洞,左脚钻进左山洞,右脚钻进右山洞。呜呜呜,呜呜呜,两列火车出山洞!”儿歌形象地把整个穿裤过程描写出来,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按步骤练习,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穿裤的过程,也不会出现不知先穿哪条裤腿这样的情况。在钻出“山洞”的时候,个别幼儿的夹层裤子(冬天)不太服贴,孩子在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多念几个“呜呜呜,呜呜呜,”控制“钻”的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增强幼儿完成动作的信心。

再如:教孩子穿外套时我们采用了一首“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的儿歌,孩子们边朗读儿歌边按照儿歌内容有步骤地穿衣,不再皱着眉头找老师帮忙,有序而快乐地尝试着,学习着。在朗读儿歌的同时,也自然地领会了穿衣的方法。

3.游戏体验,情景模拟中加以锻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要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寓于游戏之中。如:我们把幼儿午睡前的系列过程情景化:幼儿是“妈妈(爸爸)”,先让“鞋子宝宝”兄弟俩头靠头挨在一起,再让“袜子宝宝”睡到“小床(鞋子)”上,脱掉衣裤整理后,让“衣裤宝宝”睡到“妈妈”脚后面,没有枕头的“妈妈”,就让“衣裤宝宝”和“妈妈”头挨头睡一起,然后“一家人”相亲相爱睡觉啦!

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幼儿能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完成自己所扮演角色身上的任务,整个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孩子们经常会乐此不疲,甚至于在“妈妈”这个角色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创新。如:和旁边的小朋友组成一个“新家”相互帮助着完成睡前准备等等。

4.阶段竞赛,积极评价中加以鼓励。

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过程中,每一阶段进行一次“小竞赛”,了解幼儿的阶段达成情况并进行跟踪指导。竞赛中,教师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进行分组,把能力相对较弱、较强的幼儿归类分组,较弱组操作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如:不对操作时间进行限制,只要能按要求完成就好。这样既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又能保护好能力弱的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能激发向能干的小朋友学习的劲头。幼儿竞赛前先在爸爸妈妈的配合下进行练习,竞赛后教师奖励“小红星”,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激励了孩子们平常生活中也学着爱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午睡环节中,教师如发现个别幼儿有较为明显的进步,也应及时加以鼓励,对个别进步不显著的孩子,应该给孩子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学着用欣赏的眼光激励孩子,等待孩子。

有这样一首儿歌:老师的眼睛真美,走路时的我摔倒了,老师用眼睛对我笑一笑,我就不疼了;老师的眼睛真大,把全班的小朋友都装到里面,谁也没有想到谁的辫子散了,谁的鞋子穿反了,衣服湿了,老师的眼睛都知道。这说明教师的鼓励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露珠是美丽的,同时也是脆弱的,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积极的上进心,逐渐成为自信的人。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表扬、鼓励、肯定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幼儿会对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学习的劲头得以继续保持。

篇4: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午睡

午睡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活动环节。最近一段时间的午睡总是让我感到非常地头疼,孩子们这边嘻嘻哈哈,那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总是帮着这个,提醒那个,但还是有几个磨磨蹭蹭的孩子还在挤眉弄眼,有次竟然趁老师去教室拿东西的时候在寝室里大喊大叫。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一只这么下去可不行,我该怎样做呢?

上个月我们班提议孩子从家里学一个故事来幼儿园讲给大家听,几个爱讲故事的孩子常常给别人讲故事,而那些爱听故事的孩子则会缠着我给他们讲,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发,何不在每天的午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稳定情绪的过程,这样孩子们午睡前的一些兴奋情绪会得到控制,如果孩子的兴奋情绪得到了大脑皮质有效地抑制,孩子们午睡时就不会再那么吵闹了。

篇5:感悟幼儿午睡管理教育随笔

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组织好幼儿进行午睡。那如何对幼儿进行午睡管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幼儿明白午睡的重要性

通过一些简短的故事、儿歌让幼儿明白午睡的重要性,如;也可在下午活动时找出没有午睡而导致懒洋洋的小朋友,问其感受,并让其他小朋友分析为什么会懒洋洋、没力气的原因;对幼儿好的睡觉习惯进行一定的鼓励,可以在小朋友的床铺上贴上五角星或在小朋友的枕头下放上剪好的苹果等等,让幼儿午睡成为一个习惯。

(二)午睡前的准备工作

1.午睡室环境的布置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尤其重要,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午睡的环境也一样。它需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通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小床铺,并从家里带上自己喜欢的娃娃等毛绒玩具,可以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安全感。

2.、就餐以后,一般的幼儿较兴奋,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较安静的活动,如散步、叠手帕、穿线等,让幼儿的心情恢复平静。

3、进入午睡室之前一定要组织幼儿上厕所,教师事先要让幼儿明白,如果这个时候你小便没有拉的话,等下不仅会影响自己睡觉还会影响小朋友的睡觉,要做到让百分百的`孩子都上过厕所。

4、进入午睡室以后,教师可以做一会儿的“懒老师”,适当的给幼儿一些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脱鞋子外套,不会脱的幼儿可以寻求自己好朋友的帮助。(教师给实在有困难的个别幼儿一些帮助)这样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又可以锻炼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提醒幼儿将其放入相应的位置后检查幼儿手上是否带了小物品,一切检查完毕后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或节奏慢的儿歌故事等,也可和幼儿约定好讲一个或两个故事,讲完以后提醒幼儿我们马上要睡觉了,让幼儿盖好被子睡好姿势并轻轻和幼儿道午安。

(三)幼儿入睡的管理

幼儿躺好后,教师可轻轻走到每个幼儿身边抱一抱幼儿或用自己的小手抚摸幼儿的小脑袋、小手等用一些肢体动作表示对幼儿的喜欢,让幼儿和老师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及时提醒并纠正个别幼儿的不良睡姿,频繁巡视幼儿,避免发生一些意外。

(四)个别幼儿的个别对待

一些幼儿本身在家里的午睡习惯就不是很好,我们就不能强硬的要求幼儿进行午睡,以免让幼儿造成学校午睡很可怕的意识,我们可多给这些幼儿一些时间让其慢慢过渡,如可以允许孩子在床铺上坐一会,等孩子有睡意后教师可陪同孩子睡会儿等,并寻求家园互助,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其明白午睡的重要性并让家长协助幼儿休息天也养成午睡的习惯;也有些幼儿有抱着毛绒玩具睡睡的习惯,我们也可以一时的迎合他;还有些幼儿小便比其他小朋友的次数频繁,我们要适时的提醒,以防幼儿尿湿裤子。总之不能操之过急,可慢慢寻求不同幼儿睡觉时的不同需求,然后将其慢慢过渡。

(五)起床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午睡音乐的响起,肯定还有许些幼儿还在睡梦中,这时的教师提醒幼儿起床并找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可以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说,如:“你爸爸是干什么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赶走睡意,活跃气氛。教师一边和幼儿聊着一边要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好的幼儿穿外套,以免幼儿感冒。

篇6:她终于午睡啦幼儿园老师教育随笔

有的时候,我们明知道孩子不喜欢听到批评,但就是忍不住想要批评她。批评过后,自己又会后悔,其实真不如最开始,就用对教育方法!祺祺是个能说会道的小女孩。活动中经常能看见她高举的小手;课间能主动和老师聊天,找小朋友游戏;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会请她和我一起表演,而她也能有模有样的做“妈妈”,招呼客人;平时更是我们的小助手,经常帮我们“跑腿”。我会经常表扬她“你真棒”,也会鼓励其他孩子向她学习,可是每当中午睡觉的.时候,她总是一直不肯睡觉,我在旁边陪她也不肯睡,有天(周五)我对她说,眼睛不要动一会就可以睡着的,她却说:我的眼睛本来就这样的,想想真是又气又笑,终于在被我说了几次之后,她忍不住哭了。隔了2天(下周一)早上进来的时候还哭,我问她怎么了,她边哭边说,因为老师上次说我。然后我和她讲道理,问她为什么说她,她自己也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就是想想就难受。周二的早上她和姑姑一起进来,当时以为有什么事情,结果还是因为午睡的事情,她跟姑姑说以后不叫李老师了,听得我真是又气又笑。当时我还想,怎么这个孩子的记性这么好,这么“记仇”呢!其实她自己知道我为什么要说她,。

面对这种情况我反思了下:平时总觉得祺祺能说会道,上课经常举手,就会常常表扬她;在游戏活动中,也经常请她给大家做示范,应该说她锻炼的机会,得到表扬的机会比较多。或许就是教师过分的表扬,让她觉得只能受到表扬被批评了就心里不舒服。在与祺祺家长交流中发现她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自己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批评她,但是就是觉得委屈难受。后来我就与她单独交流,和她说为什么要睡觉,等到起床后才有力气学本领,玩游戏,她听着听着又哭了,我边给她擦眼泪边抱着和她说话,后来祺祺终于可以乖乖的睡觉,刚开始几天还是要提醒下,陪她一会,但是慢慢的她可以自己一个人睡觉了。

上一篇:教堂婚礼西式婚礼证婚词下一篇:什么是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