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讲宪法

2024-04-21

小学生讲宪法(精选8篇)

篇1:小学生讲宪法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跟大家谈谈学法、知法、守法这一个话题。

有这样一个案例,也是像我们一样的两个学生,他们是同班同学,因为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矛盾,一天,其中一位同学杨某对与他发生过矛盾的张某同学说:等一下,我们一起回去,张某就以为杨某要打他,于是他就去叫几位所谓讲义气的同学石某、王某等6人,一起商议如何对付杨某,然后尾随杨某,其中一人向对方挑衅,而杨某当时可能因为人少对其未加理睬,但后来却纠集了其余10多个人,又拦在路上向张某这方挑衅,即而呢,双方互相殴打,最后张某这方的一同学头部受到严重打击,被打成重伤,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针对以上案例,说明以下几个关键词:

1、这是一起聚众斗殴案件,(聚众斗殴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多次聚众斗殴,或者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或者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者是持械聚众斗殴的,应判处3年以上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聚众斗殴造成重伤、死亡者,就应按照刑法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故意伤害就要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起案件中有三人因在聚众斗殴中故意伤害了他人的身体致人重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刑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造成重伤要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事责任年龄:《刑法》17条规定:14周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认年龄段。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16岁以上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3、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据规定,主犯包括了两种情况:

(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他们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是犯罪集团的核心。

(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次要和辅助作用,是相对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同学们,这起案件的起因只是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双方如果能退一步,就不致发生这样的结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们,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相互之间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不好的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而案件中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多管闲事,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如此后果。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提倡学法,是因为有些同学法制意识淡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构成犯罪,也不知道未成年人犯罪后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会守法。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准则、规范。它不仅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包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如值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学生守则等等,从广义上讲这都是法。守法要从小做起,从遵守身边的规章制度做起。让我们把握今天,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生命,珍惜自由,做一个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篇2:小学生讲宪法

2018年4月,我校按照区教育体育局党办关于组织开展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学宪法讲宪法”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广大师生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现将我校开展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营造氛围

弘扬法治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校历来重视对师生法制精神地培养,此次“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地顺利开展。

具体活动内容有:

1.加强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

(1)利用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2)组织教职工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教职工法律意识。

2.利用各种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主题为“学宪法讲宪法”的法制宣传动员,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拉开整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

(2)充分利用手抄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3)各班班主任以《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开一次班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国家宪法,宣传学习宪法的意义,努力营造学宪法、讲宪法的良好氛围。

(5)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及网络等媒体,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各中队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调动学生参讲宪法活动的积极性。

(7)利用校信通、家长微信群等通讯手段向家长宣传国家宪法有关内容。

篇3:浅议大学生宪法观念及其培养

一、大学生宪法观念的调查情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了解大学生的宪法观念, 既可以观照中国宪法对大学生的影响, 也可以预测中国宪法在未来的发展。当前, 在校大学生的宪法观念如何?传统宪法学往往拘泥于规范分析, 实证研究少之又少, 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调查更是寥寥无几。 为此, 笔者在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宪法观念的调查, 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宪法观念。 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 设置了20 个与宪法有关的常识性问题, 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0%的大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时间”, 50%的大学生不知道“我国最早宪法”是哪一部。 约20%的同学能够了解宪法的“一般性规定”。 有17%的大学生理解“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哪些, 有98%的大学生不清楚“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职权”。 对 “我国的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和任期” 仅有45%的大学生了解。 对于82 宪法赋予我们的 “权利和自由”只有23%左右的大学生了解。 有15%的大学生能了解“全国人大的职权”, 而在“维权”方面, 只有15%的大学生选择正确。

整体而言, 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 对宪法知之不多、兴趣不浓, 宪法权利意识差, 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

二、大学生宪法观念薄弱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 (1) 缺乏主动性。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本专业科目的学习上。 多数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都没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校开设的法律课程, 也只求考试过关。 (2) 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 很多大学生反映, 法学课堂上讲的大多是法学理论, 而忽略了实务, 法律知识是懂了, 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 而时间一长知识便逐渐淡忘, 特别是像宪法学、法理学等理论性强的科目更是如此。 (3) 缺乏责任感。 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 不少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宪法知识的传播者, 学校是传授宪法知识的场所。 当前主要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 (1) 重视程度不够。 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 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 老师要求学生大多不够严格, 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书或是课外读物, 导致多数学生的法律知识大大缩水。 (2) 课堂教学单调。 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 比较枯燥, 不少老师联系相关实务少, 课堂气氛不活跃, 失去上法律课 (包括宪法知识) 的兴趣。

3.国家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法制建设, 但是法治体系尚不健全, 有些宪法制度尚未真正激活, 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不够。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人民有尊严, 宪法才有尊严”。 有些组织违反宪法不被认为是违法, 而违反刑法或者红头文件则认为违法或者犯罪。 况且, 国家一直没有将宪法知识作为任用、考核官员的硬指标, 教育部门没有将宪法作为高考政治卷中的重点。 因此, 国家和社会在这方面还没有提供很好的平台和实践, 导致大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热情不高和动力不足。

4.宪法本身的原因。 如果宪法实施监督制度不完善, 再好的宪法也只能沦落为纸上宪法。 目前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 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受到侵犯, 在穷尽了其他手段后, 无法通过宪法诉讼得到救济, 时常发生宪法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有效救济的事例。 对此, 宪法高高在上, 却显得束手无策。 不少大学生甚至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也认为, 宪法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种状态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制度上的不完善, 社会上还未形成尊重和维护宪法的风尚, 使大学生难以形成浓厚的宪法意识。

三、培养大学生宪法观念的重要性

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权威。 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宪法观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的公民。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没有人的现代化, 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具有法治精神、宪法意识、权利观念是国家现代化和公民现代人格的基本内涵。 宪法是一个国家对人民的承诺。 宪法不仅写满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而且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个不懂得宪法的公民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一个不遵循宪法的国家就不可能跻身为现代化国家。 所以, 必须从现代化的高度看待大学生宪法观念的培育问题。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指标。 截止到2014 年底, 我国有效法律达247件, 行政法规730 部, 地方性法规就更多。 大学生不可能像法律专业人士那样通晓国家的法律法规, 但是必须熟悉仅有138 个条文的82 年 《宪法 》, 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清楚中国宪法, 不仅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 而且不配称为当代大学生。

3.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我国每年有700 多万大学毕业生, 他 (她) 们是未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后备力量, 是未来法治社会的建设者。 可以说, 他 (她) 们对法治的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 法律素养, 尤其是宪法意识, 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公务员不懂宪法法律, 又怎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胜任本职工作呢!

四、培育大学生宪法观念的途径

宪法意识的形成是主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全方面的培养, 才能使大学生形成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崇尚宪法、信仰宪法的基本观念, 使宪法意识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全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意识。

1.加强和改革学校课堂中的宪法教育。 宪法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前提。 目前, 要想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水平, 需要普及宪法知识, 加大宪法知识的教育。 一是加大宪法知识的讲授和考核。 在大学法律基础课程中, 增加课时, 重点讲授宪法原理和知识, 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法”, 生动的案例不像抽象的理论那么单调、乏味, 容易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更有说服力,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宪法。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是讲授宪法的基本权利部分和基本制度, 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宪法权利的主体。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 除课堂教育外, 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训当中去, 开设情景教学, 学以致用, 让大学生, 尤其是非法科学生, 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重视宪法, 切实提高他们的宪法知识。

2.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 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 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和积极因素对大学生都能够产生直接影响。 大学生宪法意识不强, 与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宪法权利保障机制有关。 国家如果真正建立了宪法监督保障制度, 那么大学生就不可能忽视宪法权利的存在。 社会上人们对宪法抱有积极、慎重的态度, 将自己视为宪法权利的主体, 那么宪法就会在大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为权利而斗争”。 因此,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宪法意识, 一是要建立宪法权利保障机制, 让宪法扎根在公民的心中, 体现在公民的实际行动中。 二是必须从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权利着手, 例如人格尊严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通过加大保障力度来提升他们对宪法的热爱。

3.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的建设。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 这是宪法实施的基本经验和共识。 将宪法付诸实施的理想, 关键在于激活宪法制度, 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 并将之贯彻落实下去, 使全社会形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违宪审查可以有效地遏制任何对宪法的冒犯、僭越的行为, 从而维护宪法的权威。 ”建立了违宪审查机制, 其他诸如人权保障机制、宪法权利保障机制等, 就会形成一个倒逼机制, 从而不断作用于宪法生活, 最终形成一种“宪法至上”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周叶中.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韩大元, 王德志.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J].政法论坛, 2002, (6) .

[3]王广辉.比较宪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朱福惠.宪法至上——法治之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5]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篇4:小学生讲宪法

[关键词]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

法治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包括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且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公民,既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運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进行宪政建设,而这不仅需要完善整个国家的宪政制度,同时也需要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整个国家的法治状况不仅仅依赖于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公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公民,既是祖国的未来,又是未来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继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客观分析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充分认识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顺应新时代采取新途径加快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1.大学生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宪法学教育,对宪法知识掌握少、兴趣低

宪法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前提。宪法相对而言具有一种超脱性 ,没有民法、刑法调整力度强,不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高校中,法科学生为了在毕业以后获取一个高薪的职位,往往热衷于选修民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热门课程,对宪法情有独钟者甚少。而非法科学生则更多地专注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接触宪法的几率更小,只能通过法律基础课来获得一些零星的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从来就没有机会获得系统的宪法教育,显然这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宪法意识。

2.大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宪法权利意识差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 政治上的君主专制, 造成了我国人民缺乏民主的习惯、法制观念的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 自始至终贯穿着对于王权、等级、秩序的顶礼膜拜。迷信权威、畏惧权力、崇尚人治、义务本位等传统观念积淀在民众的心中挥之不去, 压抑了他们对独立人格、平等权利的追求,以至于宪政建设所要求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始终未能在民众中彻底扎根。有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享有宪法权利,主体意识不强;有的大学生对宪法权利的理解存在偏差,把宪法权利仅仅理解为单一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诸如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言论自由、结社等宪法权利知之甚少;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行使过宪法权利。对权利行使方面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

3.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制度不完善,大学生难以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

现实中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在穷尽了其他手段后,无法通过宪法诉讼得到救济,时常发生宪法被侵犯而免遭惩罚的事例。宪法不能进入司法,缺乏相应的宪法诉讼制度,也就使得这部分权利的争议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种状态的存在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其本身也是违反宪法的。“宪法具有双重功能,即授予权利并限制权力。”[2]政府权力往往容易被滥用,前些年发生的“孙志刚事件”便是政府不守法的典型例子,我国没有一套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来进行约束。制度上的不完善,或者说是制度的软化,社会也没有形成一种尊重宪法的环境,而这势必对大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使大学生难以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

二、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确立宪法意识,忠实地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对每一位公民而言, 都是责无旁贷的。胡锦涛同志在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就首先向全国人民宣誓要忠实地遵守宪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影响到宪法的最高权威的树立。因此,确立起强烈的宪法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提出要培养“四有”新人,其中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大中小学的学生从入学起,……就要学习服从各自所必须遵守的纪律。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的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纠正”[3]。江泽民同志曾经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青少年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刻指出:“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4]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宪法时发表讲话指出, 必须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 , 充分发挥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 , 中共中央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多次强调指出 , 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 要大力加强宪法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强烈的宪法意识。

2.从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自从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之后, 依法治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法律意识尤其是宪法意识的提高。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宪法意识不等同于一般的法律意识。面向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造就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环境,使宪法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依法治国必须以依宪治国为重要前提和途径。当代大学生作为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要从根本上树立宪法意识。

3.宪政建设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执行、遵守和维护,是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的,而人的行为受到一定意识活动的决定和指挥,宪法能否得以切实执行,能否被严格遵守和维护,同公民的宪法意识有直接的关系。在宪政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曲折的、有时甚至是相当激烈的斗争。当代大学生只有学法、懂法,树立起宪法意识,自觉地以宪法为活动最高准则,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途径

宪法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崇尚宪法、信仰宪法的基本理念,使宪法意识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心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课堂中的宪法学教育,开设宪政公共课程

宪法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前提。目前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水平,只能靠普及宪法知识,加大宪法学知识的教育。考察当前的大学公共课程设置 ,与法相关的通常只有法学基础理论课,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与时代潮流的双重挤压下,宪政建设势不可挡,在这个特殊历史意义的阶段,开设宪政方面的公共课程来弥补现有宪法学教育的不足,从而在思想上、行为上真正重视起宪法学的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宪法知识的普及。

2.要革新宪法教育方式

高校的宪法教育,首先要遵循法制教育的一般规律。法制教育是对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认同”、“接受”、“消化”的教学过程,是培养自覺、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目前,依靠传统的“课堂说教”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难以真正理解法律的。因此宪法教育要学习英美法系国家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采取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宪法教育要与班级干部选举、学生会选举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等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切身体验宪法的某些方面与环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培育、形成宪法意识;宪法教育要密切关注世界各国的政治事件,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培养宪法意识,当代世界,宪政事件接二连三,有的已经发生,有的正在发生,很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如美国的总统选举及其争议、伊拉克的总统选举及政府重组等等,不断变化发展的各国政局为宪政教育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宪法案例,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在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宪法意识。

3.要加强宪法实施制度的建设

实现宪政的理想,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并将之贯彻落实下去。违宪审查可以有效地遏制任何对宪法的冒犯、僭越的行为,从而维护宪法的权威。建立了违宪审查机制,其他的诸如人权保障机制、宪法权利保障机制等,就会相应地贯彻落实下去,最终会作用于全社会,形成一种“宪法至上”的信仰。

宪法是生活之法、精细之法[3],宪法要由革命宪法转变为执政宪法,要通过追问“人民是否负有宪法义务、宪法权利是不是母体性权利”等宪政命题,来理解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宪法意识。“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当代大学生具备了系统的宪法知识,才可能有科学的宪法意识与宪政追求。因此 ,宪法意识的培养是重塑富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的一个契机。无疑 ,这种培养是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严存生.略论法制观念的现代化[A].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 [C].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何华辉.比较宪法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2.

[3]欧爱民.论市民宪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51- 57.

篇5: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

一、抓住“关键少数”,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把宪法、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集中学习了《把对法治的尊崇转化成思维方式》、《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应注意什么》、《让司法与行政良性对话》等专题。举办了2015年新任职处级、科级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将宪法法律知识纳入xx区2015年干部网络化教育培训考试工作中,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增强宪法意识、带头依法办事。各单位积极开展“我读宪法”宪法专题学习活动,区规划分局、安监局等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依法治国新征程》等读本以及与本单位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学习材料,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法律专家、顾问进行宪法法律知识讲座。xx街道、xx街道购买宪法读本发放至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村居干部和部分党员手中,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法、知法、用法的自觉性,守法、依法、普法的责任感。

二、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青少年宪法法律教育。

区法建办会同区教育局、司法局、团区委在全区中小学组织开展“法治中国梦 法在我心中”校园法治文化节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我区57所中小学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各类法律法规开展国旗下讲话57次;法治副校长讲座20余场;法治教育课30多节,校内外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各类法治教育宣传手抄报xx余张,全区xx多中小学生直接受益,切实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培育青少年的法治信仰。团区委、区预青办在中国民航大学建立xx区xx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别深入xx职教中心等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团区委在全区开展暑期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局、团委、妇联、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各街道,深入辖区各村居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16次,举办了DIY漫画展、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家庭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学到法律。

三、将宪法法律宣传与“法律七进”主题活动深入融合,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各单位、各部门结合“法律七进”广泛开设法治讲座、论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文化活动,把宪法精神、法治元素融入文化建设。区妇联举办“万名妇女学法律 全民守法创平安”妇女法律知识竞赛;区市场监管局、消协组织企业举办消费维权知识竞赛活动;区环保局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环保知识竞赛;区安监局开展安全生产普法知识竞赛和征文书法摄影大赛;xx湖管委会开展法治宣传趣味运动会;华明街道以举办法治文艺演出为契机,为前来观看演出和参与知识问答的群众准备了法律宣传手册大礼包。各街道、各单位组织律师、公证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深入村、居、企业、学校广泛开展宪法知识讲座,借助“周日大集”活动,在爱心义卖、义务查体、国学普及的同时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活动。通过此类以赛促学、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深入直观地宣传了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让群众在休闲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法律知识,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宪法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四、着力打造常态化宪法宣传阵地,大力推动宪法进公共场所。

充分利用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以及公交站牌等各类公共设施开展宪法宣传。利用“七位一体”媒体法治宣传阵地,制作播出《法治经纬》电视节目17期、《在线说法》广播节目45期、《法治经纬》报纸专栏刊载4期、法治xx建设报纸专栏刊载12期、《法治之窗》手机报45期,其中“一分钟学宪法”系列宪法知识6期,更新xx普法网470余条、普法微博337条、普法微信45期。通过多阵地、广覆盖、长效化的媒体法治宣传,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五、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宪法法律集中宣传活动。

区综治办、妇联、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司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借助“三八”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区各委办局、街道及驻区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区法建办结合普法责任清单内容,向各相关执法单位征集典型案例等法治宣传素材制作《xx区普法宣传手册》,手册内容涉及《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案例丰富、图文并茂,以轻松、幽默的风格阐释法理,以通俗、浅显的手法表现案例,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6: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12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让我来告诉你吧,这一天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

常言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只有遵循法律,学法守法,才能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同学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就要学法、懂法、守法,只有遵纪守法了,才能保护好自己。

这里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事例,题目是走路也要有“规矩”。听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一定会感到可笑,“别逗了,走路谁不会呀!”这里讲的“走路”是讲过交通路口时应该何时走,如何走。有的同学在马路上玩耍、游戏,甚至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这正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性。南京某小学二年级学生王诚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意识,失去了一条腿,留下惨痛的教训。一天傍晚,王诚瞒着爸爸妈妈溜出家门找同学一起玩捉迷藏。一个同学在前逃,王诚在后追,不知不觉中跑到了一个交叉路口。被追的小朋友怕被捉住当“俘虏”,就飞快奔到了马路对面。王诚一心想追上他,也急急地冲过马路。就在这时,一辆货车驶来,司机发现了他们,虽然马上猛踩刹车,但由于距离太近,货车右后轮仍然碰到了王诚的双腿,他倒下了,鲜血流了一地。后来王诚虽被及时送到了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当天夜里,医生们作出了截除他右腿的决定,如不这样做,一旦伤口恶化,性命也难保。王诚虽然活了下来,但右腿却失去了,从此,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一块蹦蹦跳跳地玩啦!可见,遵守交通法规是多么重要啊!

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网吧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

篇7:学宪法讲宪法小学生观后感

我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小公民,我们都应该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但是,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引诱青少年违反法律的情况以及事件。

游戏、金钱、毒品、网络……这些都是可能引诱青少年犯罪的工具,比如说,网络。

小王(化名)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几乎每年都拿三好学生,一直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好评,但是在读六年级上册的时候,小王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迷上了电脑游戏,经常逃课钻进网吧,不眠不休的玩几个通宵,家长老师都很着急,多次找小王谈话,但小王还是抗拒不了网络的“诱惑”。

因为去网吧是要钱的,小王花光了所有的零用钱,在网络的“诱惑”下,他用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谎言被拆穿后,就伸手拿父母的钱,之后慢慢演变成了入室抢劫,最后被警方逮捕。

看了这个真实事例,我陷入了沉思,使小王从一个优秀学生变成一个入室抢匪的到底是什么?是电脑游戏?社会上的不良作风?还是家长、老师的教育?仰或是他自己?

我觉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当然对小王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小学生这么多,喜欢电脑的也有很多,但是有些人却可以“电脑学习两不误”,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因为小王本身的意志不坚定,还是这种网络游戏对他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我是这么认为的:网络、游戏,这些对我们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是只要我们对它们保持“只了解,不经历”的态度,一切就很简单了。我以前也喜欢一个网络游戏,但是后来因为学习的压力放弃了它。小王在身陷网络的时候没有及时退出,导致越陷越深,到那时,想起来也起不来了。

至于小王演变成入室抢劫犯,我只为小王惋惜。一个很优秀的学生,竟然为了网络这种不真实的东西去毁灭自己的前途,自己的生活,他在用这些不属于他的钱的时候,会不会知道,他在这个同时,把自己的人生的光明以前途都一起埋没在了网络里?他有没有想过这是犯法的?

篇8:小学生讲宪法

然而, 现实的状况是众多的大学生特别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微乎其微, 他们获取宪法知识、领会宪法精神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基础课作为发挥宪法教育的主阵地, 凸显了宪法知识的地位, 因此关注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成为基础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在基础课中开展宪法教育、培养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

1. 对宪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较短, 宪法在调整力度上远不如民法、刑法直接、强劲,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常发生对宪法的僭越而免遭惩罚的事例等众多原因, 致使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尊重宪法、真正认识宪法重要性的环境。因此, 表现在基础课的教学中, 教师也采取了一些方式方法对待宪法部分的教学, 如有的教师压缩宪法部分教学课时, 匆匆带过或安排学生自学, 有的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是否讲授宪法知识, 有的照本宣科。教师对宪法教育的弱化削弱了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的热情与积极性, 导致众多学生获取的宪法知识片面、权利义务意识较差、民主认识不高、宪法至上理念缺失。

2. 对宪法内容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妥

由于课时的有限性, 法律部分教学方法最普遍采用的是讲授法, 以介绍内容为主, 鲜有部分教师能结合鲜活事例深入浅出予以讲解, 另外, 法律教育的课外教学辅助手段历来比较简单, 使得法律教学的大部分只能从理论到理论。如此情况的教学方式在宪法教学中尤为突出, 致使绝大多数大学生感到宪法课枯燥无味, 以至于有些大学生干脆把宪法教育视为是政治课的延伸。缺少了感性实例的讲解, 学生很难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转移, 用理论知识从社会现象中辨析出宪法现象, 对宪法现象、宪法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判。

3. 对宪法内容的讲解把握不当

统编教材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重点讲授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有的教师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重点, 不论把重点放在哪部分, 教师在其中基本以讲授宪法规定为主, 很少注重传承宪法精神, 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对宪法的整体认知, 很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此外, 在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内容的教学时, 教师往往浓墨重彩地讲解公民权利, 对公民义务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 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在认识宪法时只看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 而忽视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只讲个人权利而忽视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立足基础课, 促进大学生宪法教育, 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

1. 转变教育者观念, 认真对待宪法教育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宪法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维护, 社会缺少宪法至上的观念, 但社会所缺失的正是我们所倡导的, 中共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强调:高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 大力加强宪法教育, 使大学生确立强烈的宪法意识。作为社会文化精英的高校教师更负有在宪法意识缺失、宪法得不到普遍尊重的环境下推进宪法教育、传承宪法精神、深化宪法意识的责任。“如果一道法令要想得到执行, 必须确保它在社会心理上的效能。”每一个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必须加强对宪法知识的学习, 逐渐深化对宪法的认识, 让宪法通过调整自我的行为逐渐地为自我心理所认同, 从而形成自觉地按照宪法的要求去从事各种行为的心理定势, 并自然地通过各种渠道把这种社会心理支持力量传递给受教育者。

2. 把握宪法内容教育, 注重传承宪法观念

宪法观念不等同于一般的法律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宪法的相关规定外, 还需注重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宪法至上等宪法观念的传输, 因为高校的宪法教育不仅要在大学生思想中树立起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高于一切的权威, 而且要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植根于大学生的内心, 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增强社会参与的热情, 实践“人民主权”的宣言。当然, 在教学中也必须注意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如前所述, 在突出公民权利意识的同时还须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 强调权利不是降低义务。

为了更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宪法, 笔者建议在授课中应从历史的溯源详解宪法, 探源中国宪法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 从历次宪法的制定、修改、废除的背景中领会宪法精神, 透析宪法理念, 深刻认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存在的重要性。

3. 完善宪法教育方式, 开辟多种渠道培养宪法意识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规定, 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此契机, 在探索宪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中践行宪法规范, 领会宪法精神, 通过自身实践和心理认同贯彻实施宪法。鉴于目前宪法实践活动的缺失, 教师利用个人资源开创实践活动的平台比较困难, 所以需要学校甚至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制度、条件、环境保障等方式开辟与大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渠道推动宪法的实践性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形式, 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

第一, 考察参观, 创设条件组织学生到当地与宪法密切相关的国家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部门考察参观, 便于对宪法涉及的国家机构权力运行与权力的制约等形成感性认识。如有可能, 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有关机构的具体活动, 如在地方人代会的召开中了解人大代表所提的议案及建言献策, 体会国家民主的运行。

第二, 法律服务活动, 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乎宪法的事件增多, 如社会招聘、强制拆迁、宅基地被侵犯等, 法律服务对接触宪法事例、宣传宪法知识、培养公民宪法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利用每年的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积极宣传宪法精神, 还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在学校、社区举办宪法纪念活动, 并以此形成长期稳定的固定形式。

第三, 社会调查与分析, 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可以加深其对宪法学理论的研究, 帮助其领会宪法精神, 激发学生勇于探讨社会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社会调查的项目可以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行使状况、公民权利的司法保障状况等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的问题, 也可以是现实中具体的宪法事例, 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做安排, 调查结束写出分析报告, 由此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法学能力, 提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

第四, 抓住恰当的时机实践宪法活动, 如由于法律滞后性的特点, 每隔若干年国家须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改, 在修改时广泛征询民意, 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 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来信等方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和公民的建议和意见, 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就自己感兴趣的条文和话题发表意见进行探讨、参与的过程, 就是理解宪法精神的过程, 宪法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一个基础, 而稳定的宪法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的宪法教育、宪法意识的培养立足于基础课主渠道而应有所改进和创新, 一方面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探索宪法育人的实践机制, 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对自己国家主人翁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 具备一个公民社会所具有的高度重视自身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素质, 主动、负责地投身于社会和国家的公共事务中。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已成为对高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展开宪法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在基础课宪法教育的教学中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于该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以期在主渠道中发挥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宪法教育,宪法意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参考文献

[1]韩大元、王德志.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J].政法论坛, 2002 (6)

[2]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05/c1024-19793282.html

上一篇:康奈尔大学著名校友下一篇:深藏不露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