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计划在小学数学

2022-08-30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讲计划在小学数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学讲计划在小学数学

学讲计划

“讲学计划”是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和自信、正确、个性地“讲出来”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主要观察指标,以当堂三维目标达成为课堂教学追求,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会、会学以及学生人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揭示有效教学对教师劳动价值和专业发展的意义,从而推进学与教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它要求以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来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讲出来”和“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来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二、主要内容 1.观念要点:

一是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每个学生都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教师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激发兴趣,唤醒主动性,调动内驱力才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个渐近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程度也需要由浅入深地发展。

二是要充分地认识学生的学习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异步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感知、理解、实践。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基础,提供阶段性分级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指导。

三是要充分地认识学情分析的重要意义。教学设计要“以学定教”。学生的新知识是建构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态度、价值观都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教学设计、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四是要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最好。在班级授课制、大班额条件下授课,通过组内讨论、互助、质疑、共享,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对一”教学的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掌握学情,把握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五是要充分认识“讲出来”、“教别人”和“生-生质疑”对深化学习的意义。“讲出来”、“教别人”是自主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够正确、清晰、条理地讲给别人听。“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力。“讲出来”、“教别人”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要大力提倡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六是要充分认识“记忆规律”等学习认知规律运用对学习的意义。学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及时的复习巩固,有节奏的弹性学习时间安排,相近学科的间隔排列等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七是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学习、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教师要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主动开发并充分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改善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自主的、泛在的学习,提高信息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八是要充分认识落实教学民主,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要着力引导教师关心、关注、关切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志状态、生活品质、学习进步;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考、实践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热爱学校、认同教育、理解老师、团结同学、合作学习。

2.原则要点:

(1)掌握学情原则。着力创新学情调研方式,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检测、作业、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方式,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兴趣、爱好等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预见性,加强课堂师生活动的策划和设计。

(2)自主学习原则。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微课、学案等“学习资源包”,为学生提供泛在的学习空间、资源和导学支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自我阅读学习资料和生生互助为主要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进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预)习,实行先学后教,实现课外(课堂前期)学习、课内研讨交流的“反转教学”模式。

(3)合作学习原则。着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针对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研究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分组方式、组内分工、研讨程序和方式、研讨成果汇报展示,组内激励和组间竞赛等问题上开展深度研究,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4)学生“教学”原则。着力学习实践“学习金字塔”理论,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黑板前“讲出来” 、“教别人”,实现“学会”、“会学”、“教会”的学习程度的“三级跳”,引发“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5)当堂巩固原则。着力认识领会“记忆规律”,在课堂上加强“编码”、“组块”等记忆方法的运用和训练,强调学习节奏、学习反复、学习检测,落脚在当堂检测的学习效果上。

(6)指导学法原则。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启迪发现兴趣,形成爱好;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系统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在学习计划、读书、做笔记、做作业、复习、预习、课堂讨论等学习环节、学习程序方面,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学习风格。 3.操作要点:

(1)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一般按照 “课前(或课堂前期)预习(导学)—课内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实施。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变通、组合部分环节。

“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

“交流展示”: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报告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的问题、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通过组间学生“竞赛性”、“教别人”的讨论,进一步加以解决,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

“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

“小结反思”:是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学习成果的环节。引导学生概括、小结课堂上学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领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增强学习习惯养成的自觉。 (2)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要求,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摸清学情是教学设计、决策和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是课前、课中的过程性工作体现。要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的学习任务,要提供有难度、梯度的学习资料,要对学习内容、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及学习评价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根据学习程度,对学生分类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度、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3)教学行为:

①学生行为:学生要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变要求学会为要求会学,真正能够“学进去”。对应“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学生全程自主学习体现在“五学”学习要求上,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自学:以学习任务书、学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 互学: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通过生生互助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

问学: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达成举一反三。

“教”学:在“小组讨论”和“质疑拓展”环节,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

悟学:总结学习结论,感悟学习成果。 ②教师行为: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和对教学的设计上,即对学习内容、学习程序、学习进度、学习形式的安排上和组织上;体现在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上。

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步在学生的课桌旁。要更多地强调教学方式转变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体现在“五步”的要求上。

在指导学习预习时,不要“嚼烂再喂”,要“让一步”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感知;在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缓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发现问题,“一对一”教学;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踱一步”,给学生留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学习成果。

4.评价要点: (1)学情调研和“以学定教”的情况。指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准备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否根据学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适当的难度、梯度、程序。

(2)学生学习情绪状态。指学生能否感兴趣地、兴奋地、愉悦地投入学习,是否表现出学习成就感。

(3)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指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目的、有序、有成效地开展,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困难是否都得到了解决。

(4)教学目标达成度。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否关注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是否关注学习情感体验和态度形成。

三、主要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情调研和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分析,进一步认清学生被动学习造成的学习效果低下的后果和给学生发展造成的伤害;进一步认清灌输式教学给教师造成的工作价值缺失和职业倦怠的影响;要进一步认清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师提高工作成就感,让学校的学习、工作、生活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重要作用。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改革的共识,增强推进改革的自觉性。

2.制订落实方案。各地(校)制订自己的“讲学计划”落实方案,进一步明确课改目标,细化内容,落实措施,有统筹、有计划地推进落实。切实加强“讲学计划”实施的顶层设计、理论指导、操作技能、案例研究、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要着力发现教师中、学校中课改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各级各类名优学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行推进改革。

3.加强培训辅导。以校本培训为主,以校本研究为培训的重要载体,创新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与教科研、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发挥专家引领、骨干示范的作用。组织校长培训,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4.健全交流平台。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教研、网络备课、远程教研会议平台,提高交流、研讨的质量。要围绕“讲学计划”实施,举办课改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微课、直播课等网络教研平台,推进课改研讨交流。凡是不符合“讲学计划”内容要求的,各级教研部门不得批准作为市县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

5.更新评课标准。研究制订“讲学计划”的评课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评课标准,增强评课的针对性、导向性,不能达到“讲学计划”要求的课,一般不得评为良好及以上等级。

6.加强视导督查。通过调研性视导、达标性督查活动,推进各地各校“讲学计划”实施尽快行动,尽快到位,尽快达标。 7.深化课题研究。要针对“讲学计划”实施,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各地(校)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形成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市、县(市)、区要立项一批课题,形成一批成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课改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讲学计划”实施的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课改领导小组,一把手局长要担任组长,基教、教研、科研、电教、装备、宣传、督导、师资等职能部门要共同参与,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部署相关的推进工作。课改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地要成立实施“讲学计划”的学科课改指导委员会,进行理论研究、标准研制,开展操作培训、技术指导。要经常深入课改第一线,帮助课改学校和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学校要围绕“讲学计划”实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实施“讲学计划”主体是教师、学生,关键在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各学校校长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提高课改领导力,强力推进,科学指导,重在落实,确保实现“讲学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2.加大课改资金保障。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都要积极申请设立课改专项经费,用于推进“讲学计划”的学习培训、课改教研、资料印制、评先评优、成果汇编、宣传报道、创建评估等工作。每年的课改专项经费可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比例不少于教师培训经费总数的6%。课改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由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校也要设立相应课改专项基金,课改专项基金总数不少于学校生均经费总数的5%。

3.组织课改达标验收。根据课改目标,按照分层指导、分步推进的步骤,组织达标课、达标学校评估验收活动。市基教、教研、督导等部门要研制评价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案,采取自评、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达标验收。老师的达标课由学校组织验收,“课改达标学校”由各县(市)、区组织验收,市教育局组织抽查复审;“课改示范学校”由各地推荐,市教育局组织评审。

4.完善课改奖惩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按学段每年评选10个课改先进单位;在全市范围内按学段、学科,每年评选10名学科课程建设首席教师,10名学科教学改革首席教师,10名课改专家校长;对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各地各校也要组织相应评选活动,表彰奖励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将课改推进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作为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根据课改组织推进情况,组织对课改先进县(市)、区评估督导。对推进课改工作不力,工作成效不佳的部门和学校,要对主要领导实行问责。

5.加大课改宣传力度。深化课改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对教学改革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借助教育门户网站、教育刊物进行宣传,同时,积极联系各级相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典型、好做法。

6.创新课改管理评价。要充分认识推进“讲学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领会和贯彻好“讲学计划”精神实质,不设框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尊重课改学校、教师的创造性,以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全面科学地推进课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 “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务。

二、转变教师观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 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 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 师不是单纯 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 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 、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 师。

三、转变教材观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 、中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首先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 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 ,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 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 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 、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不同的学生出发,设臵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四、转变器械观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目前在田径教学中,铅球的重量为男子小学3公斤,中学4~5公斤, 中专、 大学6~7.26 公斤;女子3~4公斤,因为铅球标准重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了,在技术教学中无法学习先进的 技术动作,仍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投掷。其结果,必 然造成铅球运动水平和成绩普遍较低,并且容易使学生对铅球项目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自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适当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如铅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转式投掷技术,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评考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增强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术动作为本,使动作 质量更高,姿态更美,技术更先进,为今后有机会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转变教学观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 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 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六小结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 步探索的问题

第二篇:学讲计划讲稿

“学讲计划”的解读与应用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一、何为“学讲计划”?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教育局为在全市中小学更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而制定《“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简称。

— 《学讲计划》的产生背景:

— 2013年12月26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和相关《实施意见》。2014年2月13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讲计划”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两大抓手,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督导考核、教师培训、资金投入都要向这两项工作倾斜。” 要求“必须市、县、校三级联动,集体攻坚”。

— 强调“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的“三推”行动策略。

— ——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1、《学讲计划》的主要内容

《学讲计划》是一个推动教学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它以推行“学讲方式”为导向,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为主旨,以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核心,以“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为行动策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学讲方式”运用,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新突破。

2、推进“学讲计划”的目标 (1)转变观念,回归规律。

树立四个理念:

A、“天赋”潜能。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业已具备的好奇心,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

B、自主学习。教学过程要提供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C、机会公平。给不同学习速度、思维优势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D、教学民主。尊重和理解学生,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关系。 — (2)改变教学行为,教师“人人达标”

一年内,1/3教师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

两年内,2/3教师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

三年内,教师全员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 — (3)改变课堂生态,学校“校校过关”

一年内,1/3学校达到“教改达标学校”标准;

二年内,2/3学校达到 “教改达标学校”标准;

三年内,所有学校达到“教改达标学校”标准。 — (4)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1 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市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大的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效益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3、“学讲方式”的概念界定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

4、推行“学讲方式”的目的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5、“学进去、讲出来”的基本内涵

— “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

— “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把所学的内容经内化后再外显出来。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 —

6、“学进去”与“讲出来”的关系

— “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和依据。

— “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是对“学进去”的强化和巩固。 — “学讲方式”的实施六原则:

— 掌握学情原则:创新学情调研方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预见性,学会科学的教学设计。

— 自主学习原则: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进去”的积极性,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整合。

— 合作学习原则: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 学生“教”学原则: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中、小组内、黑板前、白板上“讲出来”、“教别人”。

— 当堂巩固原则:运用“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科学复习强化。

— 指导学法原则: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

7、“学讲方式”的操作要点 (1)以学定教,搞好教学设计。

(2)优化教学环节,组合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 (3)抓好教学行为的“五学”、“五步”:

学生“五学”:

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教师“五步”:

2 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缓一步。 — 学生学习行为的“五学”:

自学:指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或课中的自主学习。

互学: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在生生互动中解决问题。

问学: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达成举一反三。

“教”学:以“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

悟学:以自主总结、交流体会的形式,感悟学习成果。

— 教师教学行为的“五步”:

“让一步”:预习指导要让学生自主发现、感知和提出问题。

“慢一步”:解决问题不要忙于给出答案,留下“讲出来”的话题。

“退一步”:教师退到后台,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旁边驻足观察,以发现问题,单独指导。

“缓一步”:不要急于总结、概括,给学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

二、怎样认识“学讲方式”

1、“学讲方式”的实施是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徐州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轨迹:

讲授式教学——讲练工程——问答式教学

——学习外地经验——全员参与式教学

——“学讲方式” — 发展轨迹的实质 — 教师行为轨迹:

满堂灌—精讲多练—先学后教—组织“学讲” — 学生行为轨迹:

被动接受—被动练习—积极参与—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 变化的核心: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学的时间,逐步实现“生进师退”,“学进教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讲方式”的提出,是对外地、本地课改成功经验的完善和发展。 导学案、先学后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自主学习。

全员参与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

“学进去,讲出来”: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学习,学讲结合,内外互补,凸显主体,行为明确,确保成效。

核心本质:多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全过程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感悟,自主建构,合作互动,实现真正学进去(学会)的目标。 —

3、推进“学讲方式”是对教学规律的返璞归真 方式 决定 效率

—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 (1)罗杰斯“学生中心”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培养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真诚、尊重和移情性理解。据此,

3 — —

— —

— —

— —

— —

— —

— — “学讲方式”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用尊重、理解学生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习和求知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据此,“学讲方式”强调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来维持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以学生“学进去”的成就感和“教别人”的表现欲,满足学生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3)建构主义理论。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据此,“学讲方式”强调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自主学习贯穿学习整个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4)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全部心理过程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的,而表现为合作的教学正是最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的交往形式。据此,“学讲方式”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心智情感在同伴交往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5)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不断分化重新组织,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据此,“学讲方式”强调关注学情,主张教师教学要以学定教,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出发设计教学,让学生自主同化、顺应、接纳新知识,反对“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盲目教学。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6)知识分类理论。综合加涅、安德森和梅耶关于知识分类的理论,广义的知识可概括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讲出来”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据此,“学讲方式”强调把“讲出来”“教别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环节,使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掌握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自觉。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7)“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他认为: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据此,“学讲方式”强调以帮助同伴“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使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反刍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达成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8)关于遗忘规律的理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先快后慢”。而且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

4 全面而牢固。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讲述、演示后,短时记忆就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经久难忘。据此,“学讲方式”强调课堂教学中及时的自主复习、小组合作中的互讲强化、当堂的生生互相检测巩固都是极为有效而必要的教学手段。 —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 (9)学习金字塔理论。戴尔初次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之后把学习方式分为七种,其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差;而“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好。据此,“学讲方式”强调以学生准确、生动地“讲出来”的要求,激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 “学讲计划”的理论依据

— (10)学习兴趣激发的理论。大量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据此,“学讲方式”强调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学习过程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成就的不断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

4、“学讲方式”是扭转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抓手。 当前课堂教学现状:

(1)我市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我市不同学段学校普遍存在的“部分学生学习”的现状: — 小学阶段:只让部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我举手——老师不喊我

— 中学阶段: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

— 根本原因: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自主、合作、求助、探究等)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

讲授式——单一化教学,学生被动识记。

问答式——以点带面式教学,抓少放多。

讲练式——接受型训练教学,学生被动大量做题。

“先学后教”——演化为强制重复型教学:

主动+被动=抵消

“三讲三不讲” 变成“三讲+三讲” —

三、实施“学讲方式”要借助两大利器 利器之一:导学案

1、正确认识导学案需分清“三案”:

教案—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案

学案—学生为开展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的学习方案。

2、理顺三者关系:

5

教师 拐杖、过渡 学生

3、找准导学案的“导向”

(1)引导学生对新的课程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 (2)形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导向:

导读、导思、导问、导研。

(3)教会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学习。 —

4、导学案的共性问题

(一)编写上的问题:

1、缺乏引导性,单向指令性太强,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

2、目标偏离,过于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形式单一,功能趋同。习题多于问题。导学案变成作业本、习题集、考试卷,学生每天陷于题海之中疲于应付。

4、过于追求共性和统一,未顾及学生的学习差异,缺少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时空。

5、课型不均衡。重新授课,轻其他课(复习、写作、实验、练习等)。

6、容量大,篇幅多,贪多求全,目标分散,加大开支,增加负担。

(二)使用上的问题:

1、编用脱节。重编写,轻使用。

2、课内外脱节。重课外,轻课内。

3、行为方式单一。重自学,轻合作。

4、缺少互动。课堂上教师讲学案,学生对答案,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5、缺少有效地检查反馈机制。重布置,轻落实。

6、缺少有效地评价机制。重做轻评,缺少动力,无以为继。 — 利器之二:小组学习

1、什么是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 关于对“小组学习”的理解:

— 小组学习也叫“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彼此协助、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这是相对于“独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 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同位交流合作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等几种。 — 合作学习贵在“合作”,即让学生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各自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形成小组的合作成果。

2、小组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

(2)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3)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4)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6 其中,“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某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

1、小组建立的目标: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成功的情境,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成绩,更要帮助同伴实现学习目标。

2、小组建立的形式:根据性别、学习能力和性格等异质特征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再根据小组成员学科成绩按分数编号,成绩高的是1号,低的为末号。 —

3、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得分:每个小组由末号学生作为举手人,作用在于获得发言权。学号不同所得分值不同:末号自己发言可得6分(假定小组有6人);指定同组5号发言只能得5分,4号发言只能得4分,以此类推,同组1号发言只能得1分。全组无人回答则零分。发言次数多则取平均值。

4、小组学习情况的评价:宜采取捆绑式评价。每堂课由任课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进行得分,主动回答、小组全答、有创新的答案等等可以加分。然后指定班级学习委员每天将各小组得分计入当天评价表。一周评选一次前三名小组,可选择在周测试时进行加分。评价成绩每月累计一次,评出班级第一名学习小组。 —

四、实施“学讲计划”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付诸行动,领导班子是关键。

(立场坚定、团结一致、相对稳定)

2、讲究策略,政策导向是关键。

3、校本教研,建立机制是关键。

4、达标过关,评价标准是关键。

5、规范行为,构建模式是关键

6、精通原理,搞好培训是关键。

7、深入持久,树立典型是关键。 — 实施《学讲计划》总的要求:

一、这是一项徐州市教育局的重点工作任务,三年内要“人人达标”。 —

二、要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感悟教育教学规律,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最终掌握教育教学之“道”,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积极交流研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不同课型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 邳州市“学讲计划”实施方案

— 在2014年的教学调研及指导中,邳州市教研室将重点落实以全过程跟踪管理,强力规范“学进去,讲出来”课堂教学六环节。 2014年全年,邳州市教研室将以“课前(或课堂前期)预习(导学)→课内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这一教学六环节为依据,全面重新制定邳州市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教师全员听课大力促动教学“六环节”的全面实施和彻底落实。

— 为抓好落实,2014全年,高中:我们将推行所有教师人人上课,教研员

7 全员听课,依据“学进去,讲出来”教学六环节,打出分数,排出名次。初中、小学:城区教师人人上课,农村教师至少一半教师上课,教研员全员听课,打出分数,排出名次,比较出优劣。

祝各位教师在《学讲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谢谢!

E-mail:276710556@qq.com

8

第三篇:学讲计划心得

学习《学讲计划》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进,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我市拟本着“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的行动策略,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明确了: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

1 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2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优质高效的课堂是学练结合的。当堂训练即在课堂上为达成目标所做的训练。集中有序的课上训练,效果远大于课后作业,所以切记:前忙万忙,一定要做到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的特征有三:真实、有序、紧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序指符合规律的序,在学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训练中再发现问题、在探讨中再解决问题,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紧张指的是课上学生应做到思维的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一言以蔽之: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有序是课堂高效的保证;紧张是课堂高效的标志。

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

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打造高效课堂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赢得胜利,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要做到“二益”,即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于学校长远的发展。我总结为:“三心”之道促高效;“二益”之中求发展。

教育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教学之道,贵在专心;教学之道,更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我们在激发培养学生潜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发展,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开创和谐共赢的局面!

3

第四篇:学讲计划学习认识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讲计划的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美国教育界名士乔依斯和韦尔在《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就是创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教学设施等组成的环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1、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 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4)反馈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第五篇:学讲计划”心得(一)

“学讲计划”心得

(一)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通过“学讲计划”的学习,我想到了杨思和永威的“先学后教”,想到了“以学定教”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 “学讲计划”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要把“学讲计划”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学讲计划”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学讲计划”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去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

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4、 “学讲计划”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

上一篇:先进司法所事迹材料下一篇:徐家骏辞职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