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

2024-04-07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共13篇)

篇1: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心得体会(1)

学校开展了学习宪法的一个活动,这次活动,是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使同学们对法律更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更合格的宪法人。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遵守法纪,依法办事应成为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庄严准则。

通过这次学习,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目前,高学历“法盲”做违法的事已经屡见不鲜,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只有公民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真正遵守法纪。

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更要知法懂法,以前总觉得自己还是小学生法律离我们很遥远,现在看来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学以宪、宪以警、警以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渐渐影响了我们,比如一些迪厅,网吧对我们就很不利,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来学习法律知识,来避免一些犯罪现象的发生。

要想避免,首先我们得知法,知法就是积极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其次就是要守法,守法要在知法的基础上进行,我们要明白法律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有利的武器,同时如果我们不守法,它将是断送我们前程的不二杀手。

最后是用法,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要时刻记得我们手里有一把最有利的武器可以时刻保护我们的周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宪法、知宪法、守宪法、护宪法,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共建社会文明,共创和谐校园,弘扬宪法精神!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心得体会(2)

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宪法。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有力坚持了中国*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法制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恪守,是我们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写照。在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历次宪法修改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宪法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机制。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宪法修改都在党中央领导下依法按程序进行,使我国宪法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当合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之一法治建设。

历史证明,凡是宪法修改和实施得好的时候,法治就能发展进步,党和国家就能在法治轨道上不断进步。反之,人民利益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恰逢其时,将有效契合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为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打好基础,筑牢新时代治国安邦的“定海神针”。宪法只有不断适合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法律效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领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尊崇宪法,视宪法为治国理政根本*的集中表现。宪法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有36年,自宪法确立之日起,我们党坚决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坚决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至上地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为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确保宪法始终作为根本法的绝对地位,亟须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始终尊崇和贯彻宪法所做的完善与努力。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动灵魂。此次宪法修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灵魂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要不断确保宪法在新时代在全面贯彻十九精神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将新时期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写进宪法,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和历史意义。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从历次修改宪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修改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杨帆起航,适当修订和完善宪法,将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总结,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法紧跟新时代步伐的时代自信,更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勇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智慧担当和魄力。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能够有机会加入中国*这个神圣的组织,我感到非常的荣幸。3月19日,我们学院组织全体学生对新修改的宪法进行了学习,在xx老师的讲解下,我对宪法有了更多的理解。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对维护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及社会稳定和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宪法是我的责任,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应该做的事。我国宪法最早颁布是在1954年,称为1954年宪法,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宪法。宪法在指导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共经过了5次修改,第一次是在1988年,第二次是在1993年,第三次是在1999年,第四次是在2004年,最后一次便是今年,2018年3月7日。3月7日,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案(草案)》,这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了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这次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站在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国务院管理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各个方面。这些重大修改,充分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充分体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这个意义上,本次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不仅让我们国家根本法紧跟新时代步伐,让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更加完善发展,让党和人民意志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里程碑。

本次新宪法修订,王老师主要从八个方面的内容为我们进行解读。第一方面,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意义在于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现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方面,确定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三方面,修改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的任职范围,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职务”。第四方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第五方面,扩大地方立法范围。第六方面,确立宪法宣誓,有利于提高宪法的,加强宪法的。第七方面,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第八方面,修改国家主席任期规定。关于新宪法的修订,我认为这将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也将指日可待。我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荣幸。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心得体会(3)

x月xx日,我在参加xxx国有企业党建专题培训班时,有幸学习聆听了xx教授的《新时代的宪法发展与依宪治国》专题授课。xx教授从“宪法为什么需要发展、宪法形式上的发展、前四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和新时代依宪治国的重要性”等五个方面, 用精辟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我国宪法相关内容,加深了我对宪法的理解,也让我这个基层国有企业干部对依法治企有了一些感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从1982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进行了4次修改,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宪法的修改过程,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十一个方面21条内容,包含宪法确认并进入新时代,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宪法保障;宪法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确立了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入宪法正文,与宪法序言阐明的“四项基本原则”形成呼应,使我国国体的性质更加鲜明,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大实践,是对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治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宪法保障。

习总书记强调,“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修改宪法,正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法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活动中的伟力作用,需要我们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作为基层国企干部,我们更要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宪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自觉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积极弘扬宪法精神。

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宪法。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使命,圆满完成好国资委、集团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推动温州地区发展,乃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实施依法治企,提升合规经营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各项工作化解各项矛盾,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保障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顺利进行。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国家宪法无关的人。我们只有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落实,必须带头尊崇宪法,做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模范。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学习好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对宪法法律保持敬畏之心,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好职责,开展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同时,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做好宪法的宣教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形成人人学宪法懂宪法的良好风气。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家的责任感,促进大家依法做好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篇2: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

第二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团体总决赛在12月3日下午16:30准时开始。团队赛上,各队选手在主题演讲知识竞答自由辩论环节中讲述了自己的宪法故事,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对宪法意识的理解,用青春的视角畅谈对宪法权威的尊崇,一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宪法之旅,在各队的精彩表现中,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丝感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证。宪法的作用有巩固国家政权、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利,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国家的经济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宪法不同于其它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宪法是最高法,在法律上具有最高地位,也具有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根本大法。

学宪法,讲宪法,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遵守法律,要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只有我们遵守法律法规,我们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只有人人用法我们才能合理维护自身权益。在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法制国家、法制社会一直是中国努力建设的目标之一,我们也希望能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这不仅需要国家建设,也许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我们的法制社会、法制家园。相信我们共同参与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要学法,要懂法,遵纪守法,执政者应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民做事前先看法,普及加大法律知识面,只有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

篇3:浅议大学生宪法观念及其培养

一、大学生宪法观念的调查情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了解大学生的宪法观念, 既可以观照中国宪法对大学生的影响, 也可以预测中国宪法在未来的发展。当前, 在校大学生的宪法观念如何?传统宪法学往往拘泥于规范分析, 实证研究少之又少, 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调查更是寥寥无几。 为此, 笔者在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宪法观念的调查, 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宪法观念。 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 设置了20 个与宪法有关的常识性问题, 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0%的大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时间”, 50%的大学生不知道“我国最早宪法”是哪一部。 约20%的同学能够了解宪法的“一般性规定”。 有17%的大学生理解“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哪些, 有98%的大学生不清楚“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职权”。 对 “我国的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和任期” 仅有45%的大学生了解。 对于82 宪法赋予我们的 “权利和自由”只有23%左右的大学生了解。 有15%的大学生能了解“全国人大的职权”, 而在“维权”方面, 只有15%的大学生选择正确。

整体而言, 当前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不高, 对宪法知之不多、兴趣不浓, 宪法权利意识差, 没有形成宪法至上的理念。

二、大学生宪法观念薄弱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 (1) 缺乏主动性。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本专业科目的学习上。 多数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都没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校开设的法律课程, 也只求考试过关。 (2) 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 很多大学生反映, 法学课堂上讲的大多是法学理论, 而忽略了实务, 法律知识是懂了, 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 而时间一长知识便逐渐淡忘, 特别是像宪法学、法理学等理论性强的科目更是如此。 (3) 缺乏责任感。 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 不少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宪法知识的传播者, 学校是传授宪法知识的场所。 当前主要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 (1) 重视程度不够。 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 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 老师要求学生大多不够严格, 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书或是课外读物, 导致多数学生的法律知识大大缩水。 (2) 课堂教学单调。 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 比较枯燥, 不少老师联系相关实务少, 课堂气氛不活跃, 失去上法律课 (包括宪法知识) 的兴趣。

3.国家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法制建设, 但是法治体系尚不健全, 有些宪法制度尚未真正激活, 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不够。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人民有尊严, 宪法才有尊严”。 有些组织违反宪法不被认为是违法, 而违反刑法或者红头文件则认为违法或者犯罪。 况且, 国家一直没有将宪法知识作为任用、考核官员的硬指标, 教育部门没有将宪法作为高考政治卷中的重点。 因此, 国家和社会在这方面还没有提供很好的平台和实践, 导致大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热情不高和动力不足。

4.宪法本身的原因。 如果宪法实施监督制度不完善, 再好的宪法也只能沦落为纸上宪法。 目前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 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受到侵犯, 在穷尽了其他手段后, 无法通过宪法诉讼得到救济, 时常发生宪法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有效救济的事例。 对此, 宪法高高在上, 却显得束手无策。 不少大学生甚至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也认为, 宪法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种状态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制度上的不完善, 社会上还未形成尊重和维护宪法的风尚, 使大学生难以形成浓厚的宪法意识。

三、培养大学生宪法观念的重要性

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权威。 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宪法观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的公民。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没有人的现代化, 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具有法治精神、宪法意识、权利观念是国家现代化和公民现代人格的基本内涵。 宪法是一个国家对人民的承诺。 宪法不仅写满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而且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个不懂得宪法的公民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一个不遵循宪法的国家就不可能跻身为现代化国家。 所以, 必须从现代化的高度看待大学生宪法观念的培育问题。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指标。 截止到2014 年底, 我国有效法律达247件, 行政法规730 部, 地方性法规就更多。 大学生不可能像法律专业人士那样通晓国家的法律法规, 但是必须熟悉仅有138 个条文的82 年 《宪法 》, 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清楚中国宪法, 不仅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 而且不配称为当代大学生。

3.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我国每年有700 多万大学毕业生, 他 (她) 们是未来中国公务员队伍的后备力量, 是未来法治社会的建设者。 可以说, 他 (她) 们对法治的信仰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 法律素养, 尤其是宪法意识, 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公务员不懂宪法法律, 又怎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胜任本职工作呢!

四、培育大学生宪法观念的途径

宪法意识的形成是主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全方面的培养, 才能使大学生形成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崇尚宪法、信仰宪法的基本观念, 使宪法意识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全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意识。

1.加强和改革学校课堂中的宪法教育。 宪法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前提。 目前, 要想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水平, 需要普及宪法知识, 加大宪法知识的教育。 一是加大宪法知识的讲授和考核。 在大学法律基础课程中, 增加课时, 重点讲授宪法原理和知识, 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法”, 生动的案例不像抽象的理论那么单调、乏味, 容易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更有说服力,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宪法。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是讲授宪法的基本权利部分和基本制度, 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宪法权利的主体。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 除课堂教育外, 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训当中去, 开设情景教学, 学以致用, 让大学生, 尤其是非法科学生, 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重视宪法, 切实提高他们的宪法知识。

2.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 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 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和积极因素对大学生都能够产生直接影响。 大学生宪法意识不强, 与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宪法权利保障机制有关。 国家如果真正建立了宪法监督保障制度, 那么大学生就不可能忽视宪法权利的存在。 社会上人们对宪法抱有积极、慎重的态度, 将自己视为宪法权利的主体, 那么宪法就会在大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为权利而斗争”。 因此,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宪法意识, 一是要建立宪法权利保障机制, 让宪法扎根在公民的心中, 体现在公民的实际行动中。 二是必须从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权利着手, 例如人格尊严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通过加大保障力度来提升他们对宪法的热爱。

3.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的建设。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 这是宪法实施的基本经验和共识。 将宪法付诸实施的理想, 关键在于激活宪法制度, 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 并将之贯彻落实下去, 使全社会形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违宪审查可以有效地遏制任何对宪法的冒犯、僭越的行为, 从而维护宪法的权威。 ”建立了违宪审查机制, 其他诸如人权保障机制、宪法权利保障机制等, 就会形成一个倒逼机制, 从而不断作用于宪法生活, 最终形成一种“宪法至上”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周叶中.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韩大元, 王德志.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J].政法论坛, 2002, (6) .

[3]王广辉.比较宪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朱福惠.宪法至上——法治之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5]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篇4: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

2015年12月4日上午,教育部在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设立主会场开展全国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司法厅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承办的云南分会场,同步举行了宪法晨读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升国旗唱国歌、部长领读宪法、教师讲宪法等。

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省司法厅副厅长吴俊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本次活动,并与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等近300人一起晨读宪法。

宋光兴肯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在推进依法治校和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谋划学校改革发展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他在讲话中强调,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强化法治意识,为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全省中小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对依法治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举办特别升国旗仪式、宪法晨读活动、法治知识讲座,组织师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创新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师生法治教育,争当全省依法治校的排头兵。勉励教师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将其渗透和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维护学校良好法治环境,为建设和谐校园、法治校园担负起责任与使命。鼓励同学们认真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武装自己、保护自己,让法治的火种点燃成长的信念,争当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

篇5: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

2018年4月,我校按照区教育体育局党办关于组织开展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学宪法讲宪法”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广大师生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现将我校开展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营造氛围

弘扬法治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校历来重视对师生法制精神地培养,此次“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地顺利开展。

具体活动内容有:

1.加强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

(1)利用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2)组织教职工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教职工法律意识。

2.利用各种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主题为“学宪法讲宪法”的法制宣传动员,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拉开整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

(2)充分利用手抄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3)各班班主任以《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开一次班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国家宪法,宣传学习宪法的意义,努力营造学宪法、讲宪法的良好氛围。

(5)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及网络等媒体,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各中队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调动学生参讲宪法活动的积极性。

(7)利用校信通、家长微信群等通讯手段向家长宣传国家宪法有关内容。

篇6:XX年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

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与传承,深入理解了总书记倡导的“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范文,小编为大家推荐。

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范文一:

为积极贯彻实施“"全国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要求,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开展,积极打造平安、文明校园,根据浙教电传××××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规定通知》精神,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我区中小学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宪法日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宪法日宣传工作。

在接到上级活动通知后,我区第一时间转发了浙教电传××××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规定通知》,同时要求辖区中小学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开展活动。各校全面开展了“五个一”活动。

××区中小学历来重视对师生法制精神的培养,在宪法宣传日的活动中,全区各校有重点地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有:

1.进行一次宪法学习活动。全区42所学校的校长主持并带领教职工进行宪法知识的学习,让教职员工从根本了解宪法的意义,宪法的修改方式,宪法的地位和宪法的内涵等内容。个别学校的校长还为学生专门上了一节宪法课。如重兆中学费佩明校长利用国旗下讲话,选取宪法章节中与广大师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内容进行发言,是全体师生对宪法有关知识有了深一层次的了解。

2.举行特别升旗仪式。各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宪法的相关知识宣讲,使学生了解了宪法中关于国旗、国歌、国徽以及首都的规定;宪法的历史意义,宪法的修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等。如旧馆中学围绕“宪法日”对全校师生进行宪法的相关知识宣讲。

3.开展一次宪法知识学习活动。各学校的班主任利用班队活动课,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有的班级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演绎成小品进行表演;有的班级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宣讲。如重兆小学各中队组织一次主题十分钟队会活动,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

4.组织开展宪法知识晨读、主题讲座。全区各校积极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学生做一次法制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如思进学校邀请了南浔法院温奕弋法官为教师们上了一堂《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的宪法知识讲座。石淙学校特邀镇派出所莘所长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以《学法懂法做一个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法制专题讲座。如花林中学利用 12月4日晨读时间进行宪法晨读活动,效果良好,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5.利用校园广播站等营造氛围。各校积极利用召开“”主题班会;出专题板报、板刊和开展法制讲座等开展宪法学习活动。如马腰小学大队部精心准备“小金马”广播站广播稿,开展了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题的知识宣传、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宣传橱窗展示各班级准备的以学习宪法为核心内容的手抄报、宣传画等作品。善琏小学在播放室为学生播放了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还组织各班学生观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片,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学会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全区各校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把法制精神教育融入学科教育,融入日常管理,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法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活动的开展,把宪法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和依法治校与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推进宪法教育课程化、常态化,构建宪法教育长效机制。如中小学校将宪法知识融入到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之中,将宪法知识作为必考内容;南浔实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成永久展板在学校醒目位置展示,重兆小学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建设规范化校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总之,我区中小学校对”“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始终能够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使宪法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为促进学生地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最大地努力,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范文二:

201x年12月4日是我国第x个“国家宪法日”。

依据教育部、省、市、局下发《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xx中心小学积极组织,认真谋划“国家宪法日”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12月4日,xx中心小学举行了《宪法》晨读活动:利用晨读时间,学校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个别章节、条款,打印发给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体朗读。

12月4日,利用课间操时间,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国家宪法日”活动动员大会,由少先大队辅导员潘长虹进行动员和部署,并进行了有关宪法知识的宣讲。

了解《宪法》的有关知识和《宪法》中关于国旗的规定。

12月4日上午第四节课,全校各班组织开展以“宪法在心中”为主题的法制班队课。通过活动的开展和学习,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学会自立自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2月4日中午和下午时间,xx中心小学“红领巾校园广播站”制作“宪法在心中”特别广播节目,宣传《宪法》知识,营造《宪法》教育氛围,深入开展《宪法》教育活动。

xx中心小学通过举行“国家宪法日”系列教育活动,在全体师生中掀起了学习宪法基本知识的高潮,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其他法律制定要以《宪法》为基准,不能违背《宪法》规定。公民的行为要以宪法为准绳,严格遵守各项法律。

篇7: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

20xx年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xx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出台了恩职院学工字17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各系部积极组织,认真谋划“国家宪法日”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宪法诵读活动。各系部领导及班主任们将精心准备的宪法相关材料做成简单易懂的幻灯片,并逐字逐句带领学生们诵读;二是利用晚自习时间,全院所有班级集中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三是利用校园广播台制作“宪法在心中”系列特别广播节目,宣传《宪法》知识,营造《宪法》教育氛围,深入开展《宪法》教育活动。其中,信息工程系在12月1日早晨7点钟在东区操场举行了以“弘扬宪法精神,争做守法公民”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学生代表带领系部所有同学在国旗下郑重宣誓。在庄严的宣誓后,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连全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体师生首先从校规做起,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走出校园后不仅自己始终遵纪守法,还要把法制意识宣传给周围的人,共同为祖国现代化、法治化建设、构建和谐、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举行“国家宪法日”系列教育活动,在全体师生中掀起了学习宪法基本知识的高潮,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其他法律制定要以《宪法》为基准,不能违背《宪法》规定。公民的行为要以宪法为准绳,严格遵守各项法律。通过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培养了师生的法制意识,弘扬了宪法精神,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与传承,深入理解了习**倡导的“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8: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

然而, 现实的状况是众多的大学生特别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微乎其微, 他们获取宪法知识、领会宪法精神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基础课作为发挥宪法教育的主阵地, 凸显了宪法知识的地位, 因此关注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成为基础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在基础课中开展宪法教育、培养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

1. 对宪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较短, 宪法在调整力度上远不如民法、刑法直接、强劲,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常发生对宪法的僭越而免遭惩罚的事例等众多原因, 致使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尊重宪法、真正认识宪法重要性的环境。因此, 表现在基础课的教学中, 教师也采取了一些方式方法对待宪法部分的教学, 如有的教师压缩宪法部分教学课时, 匆匆带过或安排学生自学, 有的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是否讲授宪法知识, 有的照本宣科。教师对宪法教育的弱化削弱了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的热情与积极性, 导致众多学生获取的宪法知识片面、权利义务意识较差、民主认识不高、宪法至上理念缺失。

2. 对宪法内容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妥

由于课时的有限性, 法律部分教学方法最普遍采用的是讲授法, 以介绍内容为主, 鲜有部分教师能结合鲜活事例深入浅出予以讲解, 另外, 法律教育的课外教学辅助手段历来比较简单, 使得法律教学的大部分只能从理论到理论。如此情况的教学方式在宪法教学中尤为突出, 致使绝大多数大学生感到宪法课枯燥无味, 以至于有些大学生干脆把宪法教育视为是政治课的延伸。缺少了感性实例的讲解, 学生很难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转移, 用理论知识从社会现象中辨析出宪法现象, 对宪法现象、宪法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判。

3. 对宪法内容的讲解把握不当

统编教材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重点讲授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有的教师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重点, 不论把重点放在哪部分, 教师在其中基本以讲授宪法规定为主, 很少注重传承宪法精神, 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对宪法的整体认知, 很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此外, 在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内容的教学时, 教师往往浓墨重彩地讲解公民权利, 对公民义务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 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在认识宪法时只看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 而忽视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只讲个人权利而忽视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立足基础课, 促进大学生宪法教育, 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

1. 转变教育者观念, 认真对待宪法教育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宪法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维护, 社会缺少宪法至上的观念, 但社会所缺失的正是我们所倡导的, 中共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强调:高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 大力加强宪法教育, 使大学生确立强烈的宪法意识。作为社会文化精英的高校教师更负有在宪法意识缺失、宪法得不到普遍尊重的环境下推进宪法教育、传承宪法精神、深化宪法意识的责任。“如果一道法令要想得到执行, 必须确保它在社会心理上的效能。”每一个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必须加强对宪法知识的学习, 逐渐深化对宪法的认识, 让宪法通过调整自我的行为逐渐地为自我心理所认同, 从而形成自觉地按照宪法的要求去从事各种行为的心理定势, 并自然地通过各种渠道把这种社会心理支持力量传递给受教育者。

2. 把握宪法内容教育, 注重传承宪法观念

宪法观念不等同于一般的法律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宪法的相关规定外, 还需注重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宪法至上等宪法观念的传输, 因为高校的宪法教育不仅要在大学生思想中树立起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高于一切的权威, 而且要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植根于大学生的内心, 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增强社会参与的热情, 实践“人民主权”的宣言。当然, 在教学中也必须注意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如前所述, 在突出公民权利意识的同时还须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 强调权利不是降低义务。

为了更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宪法, 笔者建议在授课中应从历史的溯源详解宪法, 探源中国宪法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 从历次宪法的制定、修改、废除的背景中领会宪法精神, 透析宪法理念, 深刻认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存在的重要性。

3. 完善宪法教育方式, 开辟多种渠道培养宪法意识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规定, 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此契机, 在探索宪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中践行宪法规范, 领会宪法精神, 通过自身实践和心理认同贯彻实施宪法。鉴于目前宪法实践活动的缺失, 教师利用个人资源开创实践活动的平台比较困难, 所以需要学校甚至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制度、条件、环境保障等方式开辟与大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渠道推动宪法的实践性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形式, 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

第一, 考察参观, 创设条件组织学生到当地与宪法密切相关的国家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部门考察参观, 便于对宪法涉及的国家机构权力运行与权力的制约等形成感性认识。如有可能, 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有关机构的具体活动, 如在地方人代会的召开中了解人大代表所提的议案及建言献策, 体会国家民主的运行。

第二, 法律服务活动, 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乎宪法的事件增多, 如社会招聘、强制拆迁、宅基地被侵犯等, 法律服务对接触宪法事例、宣传宪法知识、培养公民宪法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利用每年的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积极宣传宪法精神, 还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在学校、社区举办宪法纪念活动, 并以此形成长期稳定的固定形式。

第三, 社会调查与分析, 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可以加深其对宪法学理论的研究, 帮助其领会宪法精神, 激发学生勇于探讨社会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社会调查的项目可以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行使状况、公民权利的司法保障状况等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的问题, 也可以是现实中具体的宪法事例, 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做安排, 调查结束写出分析报告, 由此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法学能力, 提高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

第四, 抓住恰当的时机实践宪法活动, 如由于法律滞后性的特点, 每隔若干年国家须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改, 在修改时广泛征询民意, 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 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来信等方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和公民的建议和意见, 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就自己感兴趣的条文和话题发表意见进行探讨、参与的过程, 就是理解宪法精神的过程, 宪法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一个基础, 而稳定的宪法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的宪法教育、宪法意识的培养立足于基础课主渠道而应有所改进和创新, 一方面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探索宪法育人的实践机制, 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对自己国家主人翁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 具备一个公民社会所具有的高度重视自身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素质, 主动、负责地投身于社会和国家的公共事务中。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已成为对高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展开宪法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在基础课宪法教育的教学中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于该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以期在主渠道中发挥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宪法教育,宪法意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

参考文献

[1]韩大元、王德志.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J].政法论坛, 2002 (6)

[2]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05/c1024-19793282.html

篇9: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小学生心得体会

《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由此可见,维护宪法的权威,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也正如《决定》中所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决定》中的论断,即将依宪治国定义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只有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实施宪法,才能够让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规范社会行为、凝聚民众人心、创新管理体制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手段。树立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也将是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维护宪法的权威,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根基,只有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权威性,才能够使各项制度的推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宪法的权威性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才能够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发展,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全面进步;也同时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使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如果一旦失去宪法的权威,其结果必然是纲常混乱,社会动荡,我国文革的“十年浩劫”,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宪法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象征。民主之意,最终需要靠宪法与相关的法律来体现。民主社会的进步,也必须以宪法的形成为标准。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建立,都是通过宪法的颁布来表现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也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宪法。最后,宪法还是一个国家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宪法的规定下,切实地通过法律体系治理国家,才能够彻底摆脱“人治”的种种干扰,使利益阶层受到制约,不法行为受到严惩,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依法治国,必须要在各方面维护宪法的权威,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靠宪法的力量,“把权力关进笼子”,规范公权力滥用的现象。二是健全宪法监督和实施制度,要尽快建立一个看得见的、能够行得通的宪法监督机制,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适时启动宪法解释程序。三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教育和普法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信仰和文化的力量,使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四是要在将尊重宪法与党的领导相统一。要相信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共产党,这既是我国宪法的要求,也是实现树立宪法权威的必然因素。

篇10: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

今年12月4日是第__个国家宪法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根据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江苏大学在全校组织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专门下发《关于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详细部署。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六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等作为重点内容。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组织相关专业师生深入社区、公共场所和乡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举行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法治征文比赛、篆刻、手绘、手抄报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校报、广播电视、展板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体和校园网络、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积极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增强和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通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校师生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法治建设水平。

篇11:2022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平安桓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4日

四、活动内容:

1.向宪法宣誓,人员为新提职法官及新任审判员。

2.邀请社会公众参观法院。

3.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旁听案件审理。

4.在县法院楼外组织发放法制宣传材料。向群众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在身边》系列图书。

5.在县法院楼外组织开展法律咨询,同时悬挂“增强宪法观念 推进依法治国”等法制宣传横幅标语,营造法制宣传的氛围。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各庭室要把此次宣传活动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和全年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抓紧抓好,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和方案规定,加强工作指导,认真组织实施。

2、因地制宜,特色鲜明。要结本院特点和社会需求,设计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努力拓宽法制宣传渠道,创新法制宣传方式,确保法制宣传效果。

3、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一主题,突出宪法学习宣传,切实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法制宣传

栏、标语横幅、微博等载体发挥好舆论宣传的优势和作用,提高活动的公众参与度,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新闻媒体要加强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和报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宣传标语附后)。

(1)弘扬法治精神 服务科学发展

(2)增强宪法观念 推进依法治国

(3)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法治桓仁建设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6)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7)学法律 讲权利 讲责任 讲义务

篇12: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开展简报

首先,彭老师讲解了“什么是宪法”。从政治角度上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呢?彭老师以东西方宪法的内容为例,对比阐述了他的观点。他逐句拆解,解构宪法,中国宪法开篇写着“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句话不仅描述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漫长而又艰辛的革命历程,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宪法的序言则是以“We the people”开头,并且这个词在联邦宪法中出现频次最高,这也体现了美国联邦宪法强调合众国人民的思想。朝鲜宪法则在开篇用大量篇幅赞美金正日和金日成的功绩。从这一点上看,宪法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思想体现,在效力上,宪法的效力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以中国为例,制定宪法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受宪法约束的;在制定与修改方面,宪法相较于其他法律而言,条例较为稳定,修改程序十分复杂。但有少数国家例外,比如法国宪法在1958-经历了十八次修订,因此备受诟病,甚至有人说宪法的多次修订说明社会乃至国家的不稳定。虽然这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还是需要有一套成熟、稳定的思想和体系。

之后,彭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宪法(constitution)一词的.演变过程,最早“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n,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之后有健康、活力的意思。古罗马帝国用它来表示帝王的“诏令”“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欧洲“封建”时代用它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确认,含有组织法的意思。英国在中世纪时期建立了代议制度(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先秦时期是没有的),确立了国王没有得到议会(代议机关)同意就不得征税和进行其他立法的原则。后来代议制度普及欧美各国,人们就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

篇13:人民的宪法,还是法官的宪法

关键字:宪政;宪政国家;人民宪政主义;司法宪政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41-01

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正因为不同人的欲望,这个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和辉煌。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休斯(Hughes)曾有名言说:“我们的确生活在一部宪法之下,但宪法就是法官所说的。”而人的欲望在根本上是相通的,近些年来,公民法权意识的勃兴,合宪性审查之吁求的澎湃奔涌,现行规范违宪违法审查制之阙如,在特定政治体内,在公共议题上,谁适合或应该拥有最高权?是“人民的宪法”,还是“法官的宪法”?

宪政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社会主义同样可以实行宪政,就如人权、民主一样。民主政治是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最重要的要求,它是对人民负责,在现行的司法审查制度中,法官与人民之间就存在一个悖论。众所周知,宪法是关于主权之构成和运作的真实规则,其概念的含义并非亘古不变。自18世纪以来(而不是在此之前),人们习惯于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politeia翻译为宪法:“一部宪法就是对一个城邦政府机构的安排,特别对最高政府机构的安排。”这一定义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在其宪政著作中提出的,宪法是一项实质性的法律,而不仅是形式上的标准。再经由古代中国历史的考察中,有学者指出,我国宪法是以宪法概念为主,将其作为一种改革的纲领和我国的宪政经验,从体系到法制化的转变,是我国确立了宪政制度实施的基本要素。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对法规的合宪性与合法性的控制,被有些学者称为“人民宪政主义”,也可称作政治宪政主义,即是为确保人民宪政平和的展开,确保人民宪政的自我巩固,在常规状态下,应通过公议程序来引导和规范的方式。人民宪政主义,是通过人民的、政治的、公议的、民主的渠道,限制权力的滥用,遏制邪恶的特权利益,强化政治责任和回应性,维护和扩大平等的自由,塑造对共同的制度框架和文化的认同,推动政治改良和宪政转型。人民宪政主义是以人权保障为旨义的宪政主义,拥有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普世性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宪政主义是对西方自由主义宪政的革新与超越。

而司法宪政主义也是由历史生成的,是以观念和制度的演化为轴,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所谓普适性的关于宪政制度的框架构造及其相关的理论,是以英美特别是美国为代表的司法至上的宪政主义,是在“高级法和根本法”的观念及同为制衡的三权分立要求下形成的。笔者认为司法宪政是推动和探索宪政建设的司法途径,是推动司法改革中的宪政运动前行,推动司法改革的宪政改革万山,从而更好地引入司法上的合理性,在宪政建设中,进行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的宪政建设。

具体的说宪法原理上,司法宪政主义包含两个基本假设:现代公民的法律标准可以在公共问题的定义上理智的达成共识,这些共识是宪法民主的基本规律;司法程序在寻求民主共识的进程里,比民主过程更可靠。但这两个假设是站不住脚的。现代的政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普遍且合理地不同看法:一方面的在经验上,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因果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很难确定;另一方面,对公民的福利和价值规范识别也存在分歧。在公共组织的标准上存在分歧的问题,如果是通常且合理的,普通的法官可以在他们的解释或决定建立“正确的”的基本权利上;如果不能认为,对于围绕人权和平等的差异,比民主本身更全面、合理的是在司法过程中的判断。

相比与司法宪政主义,笔者更主张“人民宪政主义”,它不仅更正当,而且在中国特定的制约条件下,也是更现实可行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我国三十年的法制改革是伴随着原先的党政一体化或党和国家一体化的政治改革同步进行的,这个改革目前并没有完成。四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作为宪法的绝对权力仍然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依法管理国家的背后存在着强有力的政治色彩。在这种政治色彩的主导作用下,对于我们思考宪政主义,尤其是所谓的司法宪政主义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倡导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看法,加之法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体系,对抗和争议等,都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笔者认为实体决定的正当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转化为在决策过程中的合法性问题。当处理分歧和必须采取行动时,它可以按照平等无私的关怀和尊重的原则,反复斟酌不同意见并作出决策;这将可能反映了更具包容的“公共理性”,更能促进立法本身来实现理想的自由;还可以促进公民的意识整合,从而形成监督他人恣意妄为的有效机制。

作者简介:徐若尘,1990年9月,汉族,安徽马鞍山,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上一篇:居民健康建档工作总结下一篇:春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