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2024-04-11

家校合作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开题报告

题 目: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系 别: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教 育 学 指导教师: 左 群 英 班

级: 2008 级 1 班 学 生: 邓叶廷 学 号: 20081243020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 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环境,进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所以家校合作这种教育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也更强调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家长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与评价理念的确立,为家校合作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的家校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的状态,基础十分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家校合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家校合作的困境探究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究在这里提出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前言:家校合作是整个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只要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提出了挑战。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困境以及应对的策略,还涉及到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的特点以及各种开展模式。

(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

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

在我国, 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 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起步晚,起点低。无论是家校合作家长担任的较色分类,还是按家长参与层次分我国的家校合作都处在低层次范围。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 [1]。可以看出我国家校合作研究也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开展的模式,涉及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论述国内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家校互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家校互动和谐”活动[2]。国内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家长在引导下被动的进行家校合作的开展,或者是单独的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家校双方没有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开展模式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在合作的内容上,在家校合作三个层次:家校双方相互交流,“人际参与” 第三层次,“管理式”的合作,我国还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而且没有充分的达到双方交流的程度。在合作的内容上,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指导,主智流派风行学校。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学校关心学生的升学率。我国家校合作的内容是极其的狭隘和畸形的。

2、国外家校合作开展情况的比较研究

国外家校合作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家校合作成熟于美国,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3]。这主要是源于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备的组织形式,早在1897 年,全**亲代表大会(NationalCongress of Mothers)便在美国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母亲以使儿童受益。1924年,全**亲代表大会改名为全国家长教师代表大会,今日被称为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TA),它之下有州家长教师协会(State PTA)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LocalPTA)。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彼此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上下属关系,虽然它们各有分工,但它们的任务却是一样的;[10]美国家校合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父母参与学校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美国家长既参与学校活动,又参与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 曹丽在《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将美国的成果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 寻找有关家校合作的历史线索;第二类是关于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针对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模式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第三类是关于家校合作的综合性研究, 力求给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建议[4]。由此可见美国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系统-生态理论,重叠领域理论,责任分散理论等,也有丰富的实践活动: 早期儿童教育阶段促进家校合作的相关组织有AVANCE 家庭支持和教育项目组织、早期学习设计项目(MELD)组织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ECFE)组织、‘家长的教师身份(PAT)组织、家长与儿童教育项目(PACE)组织等等。而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项目组织有:Megaskill项目组织、儿童看护发展中心(clcc)家庭与学校同在(FT)项目组织等[5]。

我国之所以和美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李飞和张桂春在《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明确提出中美之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合作差异表现在:责任机制纸差异;沟通机制纸差异;组织机制纸差异;而产生这种产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保障;管理体制保障;资源保障[6]。

3、我国家校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家校合作一直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布不容乐观。我国的家校合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现在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我国最先研究家校合作的马忠虎同志认为我国的家校合作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学校方面来说,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一般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家校合作实践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随意性强,计划性差; 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合作少[7]。

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认为我国家校合作存在问题主要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都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家校合作的理论,开展的研究项目经费和研究水平都不高;实践操作形式多但实证研究不严格,国内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但大多是描述性的,很少做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这样很多结果都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实践操作问题突出。如:随意性强,计划性差。有些家校合作活动缺乏整体计划,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阶段性强,连续性差。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学期初、末或节假日进行,缺乏连续的、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家校合作;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在合作活动中,交流多是教师对家长的说教,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8]。

每个学者看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通过分析综合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情况来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没有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做支撑.2、家长学校双方合作意识不够,双方交流少。

3、阶段性开展、连续性较弱.4、内容和形式狭窄,不够丰富等。

(二)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

关于家校合作困境的原因不同人又这不同的看法,Lombana把妨碍建立有效的亲师关系的障碍太致分为三类:(1)由人性引起的障碍;(2)因沟通过程引起的障碍;(3)因外在因素引起的障碍 [9]。这对家校合作的原因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从整体上来看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存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体现在教育内部,外在因素主要是在制度法律的保障以及社会氛围等。学者刘翠兰在《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分析影响家校合作水平提高存在的因素有;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存在许多障碍;从学校和家长能过的了关系看,絮叨学校并不欢迎家长走进仙缘,参与学校的管理域决策;从双方互相印象的作用来看,家校合作水平低的原因主要在学校一方;在部分家长和教中,当面对共同的教育对象——“问题儿童”时,相互推卸责任,不能争取对待[10]。还有学者提出处于困境的原因是因为家校合作资源联结的脆弱和家校关系的商品化[11]。

外部因素主要考虑除学校和家庭以为影响的因素。自从法国布迪厄(P.Bourdieu)和美国科尔曼(J.Coleman)提出社会资本理论并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以来,社会资本对于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家校关系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研究总的倾向揭示:家庭社会资本愈高,愈有助于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子女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子女的学业成就和身心健康发展[12-13]。相当于是用于雄厚的家庭社会资本,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就更加的紧密。除此之外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还包括政策法规有无健全的政策法规支持对家校合作制度的构建;人员机构的设立等,家校合作涉及很多方面,在国外就专门有负责沟通、联系的人员和机构[14]。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影响我国家校合作的原因是我国家校合作的法律及政策尚不够健全完善,我国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备等[15]。

整体上浏览我国家校合作研究情况,家校合作存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我国至今仍未直接颁布家校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权益,无法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做到有法可依,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我国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备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家校合作组织。再一方面,家庭社会资本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处于不同社会阶层背景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一方面,良好社会氛围,社会舆论作为一种无形的制度,其导向功能对于使家校合作成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规范有着巨大的推动力量。但是在这方面教育有关部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对家校合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很少,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理解、赞同、支持、促进家长参与的大气候。

(三)家校合作的城乡差异研究

在地域上关于城市与农村家校合作的状况很少有分开研究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在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没有过多的关注到家校合作的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潮流随之展开,农民工子弟学校也相继的建立。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市级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家校合作的模式以及影响家校合作开展的原因都有着不同的差别。

农村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农村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然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对家校合作不重视,家校合作情况并不理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在农村学校,家庭对学校的介入随着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和高中而逐渐减少,而到了高中,这种介入几乎就没有了,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16]。

总体上概述农村家校合作状况特点以及困境:从开展形式上看,家校合作主要是家长会和家访。在形式上也有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组织,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开展;合作沟通方式看,处于单项的交流,大多是教师居于主导地位,领导着家长进行沟通;从沟通内容看,交流的内容主要是限于成绩的沟通。在农村家校合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各代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家校合作面临无法开展的地步。在此基础上,家长几乎没有合作的意识,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是教师的职责,家庭只负责物质条件的提供。开展方式的单一,停留在一学年两次家长会的情况上,平时的会面一般是由于孩子在学校有了什么问题出了什么状况。余轩堂在《影响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村处于这样的困境原因主要是:自社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策层面缺乏保障,农村经济水平的制约,应试教育的影响。来自学校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领导者的因素,部分教师不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经费的短缺。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思想意识上的错误,家庭的经济状况,破损型家庭等[17]。

城市中的市级中学,县级中学在家校合作一定的程度上都优于农村中学。但是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家长工作太忙,社会环境对学校的影响等。家校合作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很少在农村。因此上面分析的现状和困境都是对城市家校合作情况的反应。

(四)提高家校合作效率的对策研究

虽然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实践中面临了很多问题。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并没有严格而科学地开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具有这样一些这样的理念:(1)着重构建有我国特色的学校一家庭一社区的家校合作模式及其理论,并开展有关家校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当然由于我国地域文化的差异,将使家校合作的模式呈现多样性和区域性。(2)在家校合作的内容上,将改变现有研究关注学业和规范的局限,改以培养制约学生学业发展和规范掌握的核心素质—— 心理素质为目标的研究。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来说,家校合作教育既是其有效培育方式又是其重要的教育资源。(3)开展多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全面探讨家校合作对学生学业成绩、个性心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4)通过多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提高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8]。

彭茜、郭凯在《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中指出尽管在操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与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障碍是不可克服的。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为家校台作营造一个宽广的空间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包括:信息共享;平等与互利互惠;目标一致;创造接纳与兼容的学校文化氛围;循序渐进[19]。刘宗南在《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思维》提出了这些对策:开展家校合作的校本研究;构建家校合作的模式;选择家校合作的策略;设计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系统[20]。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合理的家校合作信息系统可以明显地提高家校合作效率的策略。

很多学者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家校合作的困境的方案。李晔、邹霞在《家长培训: 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中为解决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将培训分为前期培训: 家校合作理念的启发;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中期培训分为:制定个性化的辅助教学策略;指导策略的实施。后期培训属于一种高度自主性质的培训, 培训对象由单一个体转变为群体, 组织形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由家长“博客”团队成员自发地进行集体培训[21]。这种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家校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刘小溪在《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业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应用,为家校合作开辟新的解决途径[22]。以及家长义工制-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家长会新模式的行动研究[23]。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都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支持[24]。

从宏观上解决家校合作的措施主要是:有法律的保障,组织机构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庭开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有序的开展才能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一)对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对城市、农村家校合作现状通过问卷,访谈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涉及对家校合作的内容、频率、模式以及合作的程度进行调查。

(二)分析家校合作存在的困境;通过现状的调查,分析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处于怎样的困境。主要从客观环境和家校合作内部运作两个范围进行困境的分析。

(三)分析家校合作处于困境原因;在了解困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主要从影响家校合作的主、客原因进行论述。重点对家校合作自身系统内部原因的分析。

(四)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以上家校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困境原因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内现实,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具体措施。

四、研究方法

家校合作的属于教育领域范畴,教育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研究者必须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质性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展开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调查为研究的有效度和可信度提供保障,质性的研究可以可以对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抽样采取分层抽样,由于我的调查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性。问卷覆盖城乡,采取分层抽样具有科学性。准备发放问卷300份,城市和农村各占150份。城市涉及中、小学,分别在10所学校展开调查,每所学校的问卷发放依据当时具体的情况进行。农村学校涉及10所典型的学校,问卷发放依据当时的情况进行。问卷涉及对象包括中小学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等人员。收集的问卷主要用传统的百分比进行分析说明。

质性调查方法主要参与式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收集资料。从问卷调查的学校中选取若干典型的城市和乡村学校进行一学期的跟踪调查。访谈主要对学校的领导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参与式的观察采取培训质的研究者,利用实习之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让同学和朋友成为自己的研究合作者。首先对研究合作者进行基础的访谈培训,拟定基本的访谈提纲,培养访谈技巧,学会收集事物。以及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整理和分析。最后的对资料的分析主要有三个阶段:描述、分析、解释。

通过两种方法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解释现象,从本质上分析家校合作的困境及原因,才能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五、研究意义

(一)实践意义

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如果将家校合作这个课题改革做好,解决家校合作中的问题,使其从现实困境摆脱出来,家校合作将对我国教育作出重要的贡献。

1、探索一条走出家校合作困境的出路和具体路径。我国的家校合作虽然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广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出现虚设,在学校运行中只是形式,没有实际的开展。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探索出一条具体的家校合作切实可行的道路,缓解家校合作中的一些矛盾。

2、提高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提出的困境研究策略,是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教育好学生是他们最高的、共同的目的。他们需要高度的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必须树立合作、沟通意识。

3、家校合作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双方家校合作意思可以形成对青少年教育的合力,使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效率和优化学生学习质量。

4、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家庭要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反过来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长的教学理念。得到家长支持,学校能够开展更多有利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育资源。

(二)理论意义:

1、加强家校合作研究的深度;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具体模式的心开发,理论上提出的对策研究。该研究主要从宏观的环境分析,对家校合作的内部运作系统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教育反作用社会的作用,这有利于加深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深度。

2、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通过提高学校和家长的意识,多方面的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在内容上和模式上都着力打造易开展、节约教育成本的方向发展。从而是家校合作开展形成系统,进而扩展到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开放系统。

3、开辟多种研究新方法,促进家校合作发展;现阶段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留在量的方面。通过量化和质化两种方法的结合,在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高。研究方法的创新为家校合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六、论文提纲

七、研究进度计划 2010、9月——2012、12月,收集资料 2011、1月,撰写开题报告,并开题 2011、3月,完成论文初稿 2011、4月,完成论文二稿、三稿 2011、5月初,定稿 2011、5月11日,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教育探索[J].2010 年第3 期(总第225 期):158-159 [2][8][18]家校合作研究述评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心理科学 2007 ,30(2):400 – 402 [3][15]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156-157 [4] 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 D]1 石家庄: 河北大学,2004(3)1 [5] Mary Lou Fuller,Clemm Olsen著4谭军华,译 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 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李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教育探索.006.177(3):49-50 [7] 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第3 期 第26 —32 页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9 卷(1999 年)[9]Card Gestwicki著,丘书璇译 亲职教育一家庭、学校和社区关系[M]台北市:扬智文化.1995,130-145,35.

[10]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6(20):13-16 [11]刘兴春.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组织社会学的阐释。中国教育学刊。2006(4):32-35 [12] 王敏捷.社会分层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影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20-23.[13] 程红艳,苏慧,周晨,唐娟,马晓强.家校互动方式与社会阶层分化的多角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5):36-40.[14]徐明峡.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12):42-43 [16][17]余轩堂.影响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6 [19] 彭茜、郭凯教育科学.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2001第l7卷第4期:28-33 [20]刘宗南。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思维。《教学与管理》2010(8):9-10 [21]李晔、邹霞.家长培训: 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241(2):86-88

[22] 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7.241(2):83-85 [23]刘秀英.家长会新模式的行动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0.7 [24] 杨卉、王陆、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电化教

篇2: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山市南朗教科文卫办 李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目前,家校合作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各级教育部门,都是“一把手”抓德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社会化大德育体系,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联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教化育人”的育人格局,其中许多做法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让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共结“心灵之约”。

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社会和家庭对中等职业教育也缺少应有的信任和理解。职业教育之本是实现技能培训与高位就业,而家校的教育合作恰恰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延伸,既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为家庭和社区提供高质量的智力和教育资源,并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民间教育资源提供便利。

综观国内外对于家校合作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部分,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职学生群体及其所处的职业化、社会化方面,缺少相关的研究和实施模式。此课题的研究,将能为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有益的帮助。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学校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通过个案调查和成因分析,为家长参与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将通过个案来分析,提出管理可行性的依据,促使家长参与的方向由低层次的被动参与活动转向高层次的合作管理活动。

其次,从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来看,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家校双方对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上的和谐互动过程。根据发展性职业理论,职业选择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能给学生当好参谋,正确地引导学生择业、就业。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从个人的角度讲,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含着职业角色技能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的与家庭合作,形成家校和谐的互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最后,在职业化的教学目标上,分析职业化教育的有关理论,探索促进家校双方职业技能水

因,寻觅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发展路向。

4、通过调查及有关理论的研究,抛砖引玉,尝试为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部门开展家校合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五、课题研究思路:

1、通过对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个案调查和研究,分析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成因;

2、探讨改进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建议和发展路向;

3、研究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家校合作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发展空间。

六、研究方法与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沟通,密切与同类学校的联系,争取多一些专家的指导,课题组内部经常深入交流研究心得,按时完成阶段性的调研报告和相关论文,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的验证和推广,及时进行小结、反思,形成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1、确立子课题,成立子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国内外学校家庭教育的理论方面作全面的了解。

3、明确家校合作的内涵及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4、当前中职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途径与常见形式。

5、归纳当前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模式。

第二阶段、调查及分析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1、达成目标:利用工作中的资源和优势,对中山市中职学校的现状及其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进行科学的调查,再从家校联系的频率、家校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效能感及合作意识等维度,对其成效与现存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基于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反思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2、调查方法:初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①抽取样本(选取中山地区典型的镇区职业中学)。②问卷调查(设定好有关问题及调查的指标)。③进入现场(间接进入与直接进入学校教师、学生

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曾参加“九五”、“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研究,所撰论文曾先后获一、二、三等奖。并被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组聘为“三结合德育创新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实验校调研组副组长(2004----2006)。担任南朗理工学校德育主任多年,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并且在时间上能够充分保证。主持人好学上进,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都有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关注国内外教育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已取得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其它课题组成员也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他们多数是年富力强、科研热情高、有思想、有经验的校级领导、学科组长及骨干班主任,有三位是中学高级教师,潜心教育,工作踏实,教研能力强,研究水平高。其中镇教办教研室的黄嘉宏副主任,他曾主持了中山市立项课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研究》并获中山市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工作务实,研究到位,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中有两位是现任南朗理工学校副校长,工作能力强,教科研成果丰富。他们都是我们完成这个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课题人员的分工如下:

李岚: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领导,监控指导,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协调开展研究重点的规划、试验与实施。

黄嘉宏:协助主持人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并主要负责搜集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的有关理论及实践资料并整理与分析,研究家校合作的策略与模式。

王剑勤:从学校德育管理者的角度,研究合作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与影响,提出改进策略与家校合作的新思路。

王在富:从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学校采取的合作教育的措施、形式与内容,并组织相关的试验、模式推广与效果分析。

兰泽融:负责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

刘光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中职学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并对合作模式作深入探讨。

篇3: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学校传递理念, 提升家长认识

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长春市宽城区于2004 年启动了“仁爱工程”, 并提出“三主三牵”的教育思想。在“牵手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长春市南京小学的家校共育工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南京小学首先将“带动家长”作为家校共育的突破口, 将家长由“坐在家里听教育”变为“走进学校看教育”, 通过家校牵手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

带着这样的期待, 南京小学以“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为载体, 成立了南京小学家长委员会, 先后开展亲子阅读、教学开放和家长会模式改革等一系列活动, 带动家长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 感知教育过程。其中, 家长会模式改革包括在低年级开展“护蛋行动谈感受”、在中年级开展“学期成果展示”和在高年级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举办“理解是双向的”主题辩论会等。在与家庭牵手的过程中, 学校欣喜地看到, 家长接触教育的机会变多了, 家长对教育的过程更加关注了。然而, 欣喜之余, 教师们也发现, 家长教育理念的点滴提升, 在家长繁重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负担的吞噬下渐渐消退。如何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保持热情?如何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成长永不缺席的资源?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 为了能够长久地保持家长们参与教育的热情, 为了让家长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是浸润的过程, 也是不断体验、警醒和感知的过程, 南京小学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角色体验教育活动。

在“体验榜样角色”中, 教师设计了“警察爸爸的故事”“和妈妈一起上班”等活动, 让家长在孩子们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用榜样的力量对孩子形成示范影响, 传递真情。在“体验朋友角色”中, 通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和“立德从家务劳动开始”等活动, 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在“体验学生角色”中, 学校开展了“菜单式家长培训”系列活动, 家长根据自己的需求, 提供教育菜单, 学校根据家长的需求, 搭建培训平台, 传递家教方法。学校先后开展了“花季我们一同走过— 青春期学生教育方略”“走进社区—新生入学指导”“做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等培训活动。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让家长深深地体会到不同的角色承载着相同的责任, 更深深地感受到执“子”之手、与“子”同行的快乐与幸福。

家长参与管理, 探索教育方法

几年的实践, 南京小学的教师们看到了家校合作对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然而, 如何让合作更系统化、科学化?如何让家长的参与面更广泛?如何让教育效果更持久?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被逐一攻克。

为此, 南京小学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健全了家委会组织机构, 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 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家长委员会监督制度》和《家长委员会联系制度》, 明确了家长委员会的性质与职责, 并成立了“南京小学家长志愿者团队”。同时, 结合家长自身特点和学校需求, 家长志愿者们还建立了讲师团、资源团和服务团等团体。

讲师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护齿总动员、走近跆拳道、今日说“法”、精美小相机缤纷大世界、走进银行学会理财、健康早知道、膳食促成长、做生活的有心人、交通标志认识、警惕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家长们如教师一般备课讲课, 与孩子们沟通交流, 过足了教师的瘾, 更深深地体会到当教师的不容易。

资源团将孩子们带到学校之外的大舞台, 走进部队、走进工厂、走进图书馆、走进社区……这不仅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社会生活的纷繁多姿, 也让家长们感受到社会实践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成长力量, 同时也拓宽了学校教育的维度。

服务团常常为学校的大事小情服务, 扫雪、签到、照相、化妆、参与班车管理……家长参与教育不再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个家庭的事情, 而是变为全员关注, 达到了家校共育、协同成长的目的。家长志愿者团队的启动, 为南京小学家校共育带来了新面貌。

家校携手同行, 开拓合作新略

为了更加高效快捷地与家长沟通, 南京小学于2012 年启动了全新高效的“家校互动新干线”项目, 先后开启了“家长大讲堂”、班级的“亲师交互日志”“家校微博平台”“家校电子报”“班级网络家园”“知校平台”等更加简洁、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 为亲子之间、亲师之间、家校之间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互动的沟通系统, 将家校合作教育推向了纵深发展的新舞台。

“亲师交互日志”即家长写下教育孩子的体会和困惑, 并将日志在家长中传阅。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也细致拜读、认真回复。你一言, 我一语, 你一字, 我一句, 这笔尖流淌的丝丝情谊包含着温度, 让家长和教师在温情中不断走向和谐。

“知校平台”建立之初, 各中队开展了“知校爱班我荣耀”班徽征集大赛。在此过程中, 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 共同欣赏, 共同交流。由于父母和孩子评判标准不同, 于是家庭里上演了一场场快乐的辩论赛。“知校平台”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了快乐成长的桥梁。

同时,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南京小学还开展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 一年级的孩子们和家长一同参观吉林大学化学实验室, 观看了有趣的化学演示实验, 聆听了关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普报告。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基础的化学知识, 感受到了科学的独特魅力, 为孩子们埋下了科学思想的种子。二年级的学生参观吉林省博物馆, 观看“黑土军魂展”, 了解抗联英雄事迹,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三年级的学生则开展“拥抱大自然”“劳动最光荣”等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在儿童活动中心学习茶艺和美发, 五年级的学生到星星泉安全教育基地接受安全知识培训……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了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 缓解了学习压力, 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磨炼了意志, 提高了互帮互助的意识, 更体验到了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2 0 1 5 年, 南京小学启动了“社会实践直通车”项目。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教师一起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 共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策划过程中, 家委会成员集思广益, 各尽其职, 从每个环节、各个细节入手, 竭尽所能为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做好服务支持。来自家长与学生的声音也印证着家校合作的融洽—

家长A:平日里我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水平。参加了家长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后, 我发现了孩子的另一面, 也在思考如果发生了矛盾, 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食物、玩具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在游戏中处于怎样的角色?

家长B:现在的独生子女缺少同龄的玩伴, 他们需要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 体现自我价值, 取得同伴认同。

学生A:活动中, 看到教师和同学们不一样了。当天的活动, 爸爸妈妈们还为我们设计出很多有趣的游戏, 同我们一起玩耍, 特别好玩!玩累了, 我们在空地上一同分享各个家庭制作的美食, 感觉特别开心!

篇4: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⑷分段检测。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记录考试成绩,成绩有提高者给予表扬。成绩不理想者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并不定期与家长联系,使家长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重视。我校专门举办了初一学生家长会。告知家长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严格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们采取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家长案例,教师与家长互动等。

⑸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纠正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虽然首次实验探索,时间短,实验方法欠缺,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但是,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要整合完善家校合作实施方案,处理好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中考升学率变化的关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5:家校联系论文 家校合作促教育

江雯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得到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加强家校合作意义重大。下面就家校合作的优点及自己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校之间有距离,家长参与面不广。真正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的家长面并不是很广。

目前家校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家长会”为主,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每学期最多能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教育断层。②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家校合作双方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认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就该学校负责。③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而且有的活动即便是开展了,也有组织不得力、实效性差的问题,更别提收到什么效果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2.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长素质待提高,参与的认识不到位。从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来看,很多家长还被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所左右,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认为家长的责任只是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土的需求,主要任务是“养”,而“教”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

②家长参与的形式单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其实有很多,但是家长参与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的,比如“家长会”、“接送孩子时和老师交流”、“家访”、“校访”等。而这些活动也是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以了解通报学生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很少关注。

③家长参与的内容局限。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内容多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④家长时间、精力制约。大多家长都是全职的,整天忙忙碌碌的,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时间也正是家长们上班的时间。

⑤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可以说,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重智轻德,只要孩子成绩好,别的无所谓。学校方面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一来,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失去了有序协调、统一和谐,甚至是出现了对立的现象。

二、促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几点方法 1.系统安排,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学校可以科学制定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订立“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转变观念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比如,近几年来,许多学校每学期都坚持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为家长提供一个走进学生课堂,现场感受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了解到学校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利用这种家校间的教育合作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

3.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

除了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外,我们也可以建立网页,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班级的教学动态,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教育网站、教育专家的博客链接到学校网页让家长得到更多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以及建立家长与老师的QQ联系群和手机短信家校通等等形式全方面地进行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快速地传递信息,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与家长一起进行疏导与教育;并且定期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家长举行专题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4.重视沟通方式与技巧,促进家长和学校良好合作

在家长会上我提到“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理念,作为家长,您的辛苦付出肯定会让孩子度过充实而愉快的小学生涯的,因为我们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相信从今天开始,您不但是一位称职的家长,您还是一位优秀的家长。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愿与您携手,让孩子们度过愉快的一年级、二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事情比较琐碎,当您的孩子在学校感到压力、受委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我希望您能心平气和地、及时直接与我们沟通:如果您为了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也欢迎各位随时和我联系。”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孩子就开始肩负父母和老师共同的希望,希望的实现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在学校与家庭、老师和父母之间,有时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是误解。要做到良好的沟通,我们认为应主要把握好如下三方面要求。一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学会换位思考。老师要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也要体谅一年级老师的辛苦。二是要明白各自的职责,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遇到问题时,互相推卸是不可取的。三是注意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态度温和、语言艺术、目标明确是老师和父母都应做到的。从家庭来说,是需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只是被动的局面,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

三、默契合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家校间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与沟通交流,许多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改变了以往只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的做法,知道了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家长增长了科学育子的知识,过去家长认为读书单纯是学好课本知识,其他活动不必要参加,现在家长们普遍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了解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注重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孩子,使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我们班的温佳伦父母以前每次考试后喜欢和别人的孩子比分数,而且课后经常给孩子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导致孩子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撒谎欺骗家长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是孩子惧怕学习,而且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与家长的电话沟通,家长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在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后,孩子学习积极性提高得很快,不再欺瞒家长,并且能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休息也得到了保障,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学校与家长之间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努力,不断地学习,真诚地成为朋友,使我们的家校合作持续收到实效,长久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6:家校合作

1、你对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的看法是?

答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深感家庭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中国100%的家长都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忙忙上岗了,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结果常常是吃力不讨好,自己每天弄得筋疲力尽,家长还有怨言,甚至不理解。

为此,我们首先从转变我们的教师的家庭教育观念入手,先改变我们的教师,再改变家长,教师进行家校合作培训、专题讲座,不仅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以及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而且还初步学会了家校合作的一些技巧。然后是家长的上岗培训。我们是两条线双管齐下:一条线是由班主任对其班里的家长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班里孩子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培训形式既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校讯通金点子的发布及班级QQ群的论坛。另一条线是借助家长学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

在家校合作工作中,我们倡导“三边互动”,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之间都应有不断的对话,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

2、你在学校中注意与学生家长联系和沟通吗?联系和沟通的方式有哪些?

答题:

非常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方式具体如下:

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角色,我们组织了有妈妈参加的“妈妈家长会”、爸爸参加的“爸爸家长会”,使家长会更有针对性。学校召开家长会,宣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目前学生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介绍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必要性,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设立家长开放日:为密切家校联系,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将每周五确定为“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亲密接触,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听课活动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安排,听完后由家长填写《家长观摩教学反馈表》,政教处收集整理后反馈给相关教师。

3)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了孝敬教育,比如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给最亲的逝者写一封感恩信等,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也要求家长给子女回一封信,让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了解各自的内心需求,化解相互间的矛盾,也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开辟了一个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阅读中,通过了解同龄孩子的心理、精神需要等,许多家长懂得了与孩子沟通的更多技巧。

4)进行家访:学校在教师中提出“诚心家访”,努力做到六个必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为不良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学生家庭有变故必访、家校联系有障碍必访、贫困家庭必访,本学期教师家访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发放家校联系单,一方面了解家长对家访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家长对学校持续发展提出的金点子。家访工作的 1

有序推进,化解了许多矛盾,解决了办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5)利用互联网:建立家校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家长——学校、家长——家长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方法、效果。从家长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老师能及时通过校讯通跟我们沟通,让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管理起来方便多了“”老师给我们体现的意见,对孩子帮助很大,特别是教学短信联系模式是一个很高的途径。

上一篇:云服务器投诉流程下一篇:不许动我的IE 系统DLL修改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