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024-05-24

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通用8篇)

篇1: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以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道路功能、交通组织方式和交通资料的分析为依据的..但是随着城市及城市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各方面都在不断地起着变化,道路横断面也就具有了不适应性,因此存在一些问题.

作 者:刘煜 作者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6)分类号:U4关键词:横断面 干路机动车道 安全

篇2: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职称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 要: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性,还要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本文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介绍,还对横断面布置的类型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介绍,希望对道路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在道路建设中,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保证道路的耐久性,降低道路维修的成本,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横断面;规划;设计;道路

城市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可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可以保证交通通行的顺畅性,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建设水平提高后,当地的经济也会大大提升,所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道路规划设计。本文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总体水平,道路规划往往会受到城市交通规划的影响,在确定道路位置、控制点高程时,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一、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1 在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不能超过红线的范围,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横断面形式的统一性,在道路布置、道路比例分配以及道路的宽度等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一定要了解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要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性,还要考虑城市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地形因素对道路设计的影响。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保证车辆通信的安全性,还要保证行人穿行马路的安全性,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要具有长远的眼光,避免经常对道路进行挖设与改建,在道路施工时需要预留管线的位置,这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地方,要保证道路的耐久性,还要保证道路建设事业长远的发展。

1.2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还要保证道理路的.通行能力,要将交通管理措施与道路工程管理措施结合在一起,在对道路进行改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通管理的措施,道路改建一般都是对路面进行拓宽,或者对车行道进行增辟等,采用交通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改建的质量,可以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开,还可以将互为平行的两条距离较近的道路改建为单行道,这样可以保证车辆通行的畅通性,可以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在城市商业区,还需要限制车辆的通行,在步行街中要禁止一些车辆的通行,要保证行人的安全性,而且这一区域一般人流量比较大,如果车辆通行也会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二、布置横断面的类型以及适用条件

2.1 布置横断面的具体类型

城市道路交通是由机动车辆交通、非机动车辆交通以及行人交通构成的,在对道路横断面进行设计时,需要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来,这一过程一般采用的是立式侧石的方法,需要保证车行道与人行道有着不同的高程。将人车的通行分隔开,可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可以保证车辆通行的顺畅性,还可以减少交通安全事故。道路横断面设计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双幅路、单幅路、三幅路以及四幅路。双幅路主要是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隔离带,这样可以将道路的车流分成两路,一般是在双向的道路中经常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单幅路是指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开,两种车采用的是混合通行的方式。三幅路是指将道路车行道分成三类,两侧主要是非机动车通行,二中间是机动车通行,这种方式为交通运输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四幅路是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建设的,主要是在机动车道路的中央设置隔离带,形成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向形式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交通堵塞现象的出现。但是这种方式一般比较适合道路比较宽的情况下使用。

2.2 使用效果

根据我国各地的使用经验,认为三幅路和一幅路形式的横断面效果较好。两幅路形式虽然有一定优点,即避免对向行驶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在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上表现出的弊病较多,如车辆行驶时灵活性差,转向需要绕道,占地较多等,因此各地采用不多。四幅路形式的横断面,从渠化交通、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提高行车速度来说,是最理想的,但是由于这种形式占地很宽,加上行人过街相对困难。

2.3 优缺点比较

2.3.1 在交通安全上:三幅路和四幅路较安全。这是由于三幅路和四幅路道路解决了城市道路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干扰这一主要矛盾,同时,分隔带还起了行人过街的安全岛的作用。但三幅路和四幅路对公共交通车辆停靠站上、下车乘客穿越非机动车道不太方便,也不太安全。

2.3.2 在行车速度上:一幅路和二快板形式,由于机非混合行驶,相互之间有干扰,因此车速不可能很高,但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少的二快板形式的城市进、出口道路除外。通常,三幅路和四幅路由于做到机非分行,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

2.3.3 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幅路断面形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可以使道路夜间路面照度比较均匀,这也是道路照明的一个主要指标。另外,三幅路和四幅路道路上可布置多排绿化带,对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有很好的效果。

2.4 适用条件

2.4.1 单幅路即一幅路断面形式,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对于用地紧张与拆迁较困难的旧城市道路采用的较多。单幅路适用于城市次干路与支路。次干路一般都行驶公共交通车辆,其单向车行最小宽度应能停靠一辆公共汽车。

2.4.2双幅路即二快板断面形式,适用于有辅路供非机动车行驶的大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道路所处地形横向高差较大或城市近郊区非机动车较少时,也可采用双幅路。中等城市主干路也可采用双幅路。

2.4.3 三幅路适用于路幅较宽、交通量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多,混合行驶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的主要干线道路。在两侧的机动、非分隔带上可适当绿化以美化道路环境。其不足之处是占地较多,投资较大。

2.4.4 四幅路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高车速行驶,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

三、结束语

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城市交通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社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城市道路中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这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使得交通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有所增加,威胁着人们出行的安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好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工作,要对道路进行拓宽,还要改善道路拥挤的现状,设计人员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的健康性。

参考文献:

[1]蔡隆基.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几点问题[J].广东科技,(3).

[2]倪艳明.城市道路交通通告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篇3: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 设计的概念及原则

1.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念及型式分类

道路横断面是垂直道路中心线的剖面, 反映路型和宽度特征。同一条道路在不同段落可以有不同的横断面。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 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 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 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 亦可采用双幅路。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 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 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 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1.2 道路横断面设计一般原则

(1) 城市道路横断面主要依据设计车速、交通量、交通流特征以及地形、用地面积、建筑物性质、环境特点等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路型和宽度。

(2)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 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3) 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 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 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4) 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2 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2.1 道路功能及交通流构成分析不够

目前道路设计缺少对道路功能以及交通流构成的分析, 常常简单套用固定的模式造成道路横断面形式与使用功能不匹配。

2.2 机动车宽度偏宽

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 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目前存在机动车宽偏宽的问题。

2.3 分隔带的宽度及设置缺乏使用功能分析

大多数的四幅路断面, 道路中央隔离带的宽度较小, 一般为1.5~2 m左右, 不易布置道路附属设施, 无法在路段上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不利于行人及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 无法设置调头车道, 也不利于交通组织。

2.4 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位置缺乏道路交通构成分析

城市中大多数道路采用一幅路的形式, 机、非靠划线分隔,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 这种组织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机动车交通主流与自行车交通主流重合, 机、非相互干扰, 既不安全, 也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尤其是道路交叉口。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及缺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设施, 交叉口通行能力将损失20~30%。

2.5 对路边停车缺乏合理安排

路边停车包括路边临时停车和路边存车。在没有施划停车泊位的路边临时停车。会干扰道路正常的交通行驶;在有停车泊位的路边。停车现象极为普遍。由于现有的城市规划在静态停车场配置上, 未充分考虑到城市及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导致车位配置与小汽车的增量不符。

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研讨

3.1 根据交通功能需求, 合理布置道路的横断面

不同类别的道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 并且各类交通在这些道路上的优先级也不同,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别、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来进行。如原穿越大型商业聚集区的城市低等级道路, 可通过调整商业区内的交通组织, 调整道路机动车道功能, 将支路调整为步行街, 减少人车混行引起的安全隐患。

3.2 合理布置机动车的宽度

对于旧城改造或已建成的旧区的新建道路或改造道路, 可因地制宜, 适当缩小车道宽度, 同时路段与路口规定不同的数值, 这样可以控制车速, 保证出行安全。对于道路交叉路口, 根据交叉口车辆通行特性, 设进口段为车辆减速段, 出口段为车辆加速段, 同时将小轿车与公交车等大中型车辆分行, 可将小汽车进口车道宽度调整为2.75~3.0 m, 将大中型车道宽度调整为3.0~3.25 m, 以此局部拓宽即可增设进口段的左右转车道,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拥堵。

3.3 合理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位置

加快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的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街坊道路和支路开辟自行车交通通道, 通过分析区分道路交通优先权, 合理布置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及宽度。如路网完善的片区, 可将部分支路横断面进行调整, 取消机动车道, 布设非机动车道。逐步形成片区性的自行车通道网络, 实现其与轨道和公交站点的无障碍接驳, 可有效减少市中心区或商业聚集区的机动车交通流量, 也可减少汽车尾气, 给人舒适、愉悦的工作、休闲环境。

3.4 按照功能设置分隔带宽度

分隔带的作用主要是分隔对向或同向车流, 同时也是道路景观与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横断面设计有中央带与两侧带之分。中央带通常有四种形式, 即双黄线、栏杆、分隔墩和绿化带;两侧带通常有分隔墩和绿化带两种形式。

4 结语

良好的道路横断面设计能够使路口的交通压力得到较大程度地缓解, 确保行人的出行安全, 为此必须对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进行重点关注, 不断深入优化城市道路的总体设计, 使得交通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美]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著.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公路研究所译.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J].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篇4: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植物色彩;城市;道路规划;应用方法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现代城市绿化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植物色彩的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城市的精神与人文素质,是城市建设高质量的表现。我国地域纵横跨越寒、温、热三带,绿色植被品种众多,在其繁盛的可取资源下,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中的绿化可用的植物也较为繁多,对城市道路美观的设计选材成为现实的难题。在植物色彩与城市道路规划中,不仅仅要做到道路的美观,也要使道路的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必须在掌握植物色彩的渐变情况与遵循植物色彩的原则下进行植物色彩的设计。

1 植物在道路规划中的作用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道路的重要性非同一般,道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的工具,也是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载体,同时还可组织沿街建筑及划分空间,而城市的道路绿化则可赋予道路以生命感。植物在道路中的应用功能有:

1.1 美化道路

将植物遵循变化和统一、平衡和协调、韵律和节奏等配置原则进行搭配种植,可大大提高道路的美观。(1)产生了动与静的统一整合性,如花开花落、树影斑驳;(2)与城市建筑物形成了平衡感,丰富了建筑物的轮廓,使其变得更有生机;(3)遮挡了有碍观瞻的景象,极大地美化了城市的道路,使道路与建筑物不会过于单调与凸显,有利于展现街道的个性。

1.2 提高交通效率

植物选材搭配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地协助车流和人流的集散,从而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1)视觉方面:植物本身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和风韵美,可与城市周围的建筑物相互承托,极大地缓解了司机的视觉疲劳。(2)行为方面:因为有着植物的衬托与庇护,可极大程度地增强人们的兴趣,促使人行的节奏变慢,有益于人们的出行安全。植物不仅仅能表现出平面的美感, 还能表现出运动中的美感,从而有效缓解司机的不良反应,提高交通效率。

1.3 减少道路污染

城市道路上的汽车尾气、噪音及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而植被可以有效地吸收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吸收尘埃、减小噪音、美化公路、稳固路基、 遮阴路面、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城市绿化面积大于40%时,对气温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若达到 50%,可从根本上改变夏季的酷暑现象。(1)粉尘。城市大气中的粉尘约为 100mg/m2,而无植被覆盖街道大气中的粉尘约为1000mg/m2,两者相差10倍。(2)噪音。道路两旁40m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 10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 68分贝,绿篱和灌木丛能降低噪音57分贝。(3)辐射。在同等条件下, 道路两旁绿化建筑墙面与无绿化墙面有效辐射差值为 25%。由此可见,植物材料在改善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色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2.1 色相的统一

色相,即植物色彩的变化,指在植物绿色的应用下,对其不同程度、深度的绿的微妙变化,使其达到高度统一。 在城市道路植物的色相选取上,一般遵循以植物的本色(即绿色)作为主要的色相基调,因为绿色不仅可以缓解视觉疲劳,有利于司机安全驾驶,而且还能带给人生机感。可根据绿色不同色相的变化使道路更具层次感,如黄绿色的萱草和悬铃木、翠绿的松树、深暗绿色的钻天杨等均可进行应用。例如,在道路两侧以疏林草地式配置,地被以结缕草、高羊茅等草坪为主,可达到清新怡人的效果。

2.2 色相的对比

色相的对比,即在城市道路植物色彩选择上注意颜色对比,将类似色依一定顺序渐次排列。在城市道路植物的色相对比上一般可选取两种或者多种色相进行对比调和,以避免单调感与疲倦感的产生,增强舒适感与惬意感。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色差变化使道路更具色彩感,如金叶女贞的金色、紫叶小檗的紫色、金叶黄杨的黄色等均可进行应用。例如,在广场、交通岛上,可用色叶对比强烈的花卉与树种进行装饰,让其与周围的建筑物植物分开,不仅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且既有过渡又不至于过于生硬。

3 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色彩的应用方法

3.1 植物叶色的应用方法

叶色的应用,即根据不同植物的叶色差来进行道路植物色彩设计,植物的叶色是植物美感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96%的植物叶色均为绿色,但植物叶色的深浅度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的差别,甚至有些数目的叶色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枫叶,就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换不同的叶色。通过掌握植物的色彩特性,在道路绿化中实现植物叶色的科学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3.2 植物花色的应用方法

花色的应用,即根据不同植物花色的不同进行艺术组合,使之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中,补色对比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相同数量补色花卉较单色花卉要强烈得多。常见的几种花色对比色配置方法有:(1)冷暖色调搭配,如黄与蓝、红与绿、青与橙等,可运用冷暖色调的补差来进行不同颜色的花卉选材,例如迎春花与花菱草;(2)同层渐变搭配,即选用色彩差别较大的植物进行分层次集中种植,如绿色草地和深绿色乔木前栽植大红的花木或花卉,这样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松树与月季;(3)补色渐变搭配,即上述二者的整合体,既保全了色彩的渐变又充分保证了颜色的配比性,还配上了其他植物进行点缀,如大红配暗绿配白色、桃红配深绿配黄色,白蜡配迎春花配樱花就是典型例子。

3.3 植物果色的应用方法

果色的应用,即根据不同植物果色的不同进行设计搭配,往往针对于秋景。果实的色彩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色、金黄色、绿色、紫色等,红色如山丁子、海棠、樱桃;黄色如银杏等。因此,在道路建设植物选取时,应充分考虑其果实的色彩变化。秋季本身就是植物开始大面积落叶的时期,果实变为秋季道路的主要配色,在进行道路绿化时,果实颜色的合理搭配是营造道路、公园等成熟丰收、秋色满园意境的基础。在作果实色彩对比时,在一般的行道树绿带中,可通过各种颜色的组合使果实色彩对比明显,创造出以小见大的景观;在广场等开阔空间中,则可大面积群植,以形成明快壮观的秋景。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关键。城市道路的植物选择是城市道路建设的点睛之处,其不仅仅可以美化道路环境,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交通的运营安全,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叶色、花色和果色做出针对不同道路的植物色彩设计。

参考文献

[1]王陈建,王明丁,陈志伟.植物色彩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2013(05).

[2]陈志良.植物色彩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应用[J].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2011(21).

[3]王意珍,应冬冬.连续性、整体性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道路,2013(06).

篇5: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设计

从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设计的指导思想、断面形式的`使用效果、适用条件三个方面,阐述了横断面形式的设计理念,以合理地进行道路横断面形式的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作 者:张亚峰 ZHANG Ya-feng 作者单位:临汾市建筑规划设计院,山西临汾,041000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5(4)分类号:U412.3关键词:城市 道路 横断面形式 设计

篇6:浅谈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201-01

一、前言

我国道路建设由于经济、认识、历史等方面原因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经常出现如交通事故频发、出行困难、车多路少、交通堵塞等矛盾和问题,使得城市道路网络的交通日渐呈现拥挤的情况。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的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导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更加严重,对我国的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极为重要。

二、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我国许多城市的管理者由于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城市支路网和次干道的规划建设,而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规划建设主干道网和快速路,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大中型城市都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路网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按照国际经验表明,快速路、支路、路网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金字塔”形,但是我国各个城市普遍缺少次干路或支路,快速路、支路、路网三者之间是一种“纺锤”形或者“倒三角”结构,严重不合理。

(二)路网级配不合理

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交通都是集中与从南往北,或者从东往西的贯通性干路,干路系统和交通生成点之间很少,或者没有过渡性连接设施。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行人、自行车、公交在城市商业中心出行时没有安全感、方便感;公交盲区遍布于城市的大片居住区,而城市中心区域却有大量过剩的公交路线;城市交通该达不达、该通不通、该畅不畅、该快不快;普通交通流与快速交通流重叠、步行交通流、非机动车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重叠、短距离交通流与长距离交通流重叠。不但不利于相互分离不同的出行距离交通,同时也不利于形成机非分流系统,更为严重的是,不能有利于发挥不同类别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

(三)路网节点不畅

在我国很多城市的道路设计中,路段与车道数、交叉口红线完全一致,没有渠化干道交叉口,没有参考任何的交通工程理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路网节点不畅、道路通行能力大打折扣、道路服务水平严重下降,实践证明,如果有效地解决好路网节点不畅的问题,城市路网的容量指标可以提高40%-55%左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既有道路设施的潜能。

三、如何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一)解决好城市快速路的规划建设问题

城市道路那些中处于最高等级的道路,毋庸置疑,必定是城市快速路。它能够便于快速疏解穿越城市的外地过境车流、大流量机动车流和城市远距离交通流。但是在规划建设城市快速路的过程中,务必要慎重考虑到这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用地、人口、形态、机动车拥有量、城市发展水平、布局、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在抉择的时候务必做到谨慎加谨慎,切不可盲目决策、好大喜功。如果必须修建城市快速路的话,那么应该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市快速路的几何形式;第二,城市快速路的标准;第三,整体路网与城市快速路的协同性、城市快速路规划的系统性;第四,城市快速路的布局和选址。如重庆渝北区在实施市级快速公路“一横线”,为了切实解决渝北区尤其是两路城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外联系通道不足、区内三大园区及空港新城之间联系不畅、机场物流集散道路体系尚未成型等难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加强北碚蔡家、悦来、经开区、两路回兴—石坪片区及江北鱼嘴的交通联系;实施市级快速路“四纵线”,加强绕城高速公路、两路空港新城、悦来片区、经开区及主城的快速联系,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通过建设两路地区主干道“十一纵、十一横、两射线”全长218.26公里中的118.36公里,实现各片区之间主要交通联系通畅,道路整体效益发挥。

(二)合理利用道路资源

在交通人流量较大的道路上规划设置港湾式停车站,系统规划各个单位门前的停车位,还路于人,修路于车;同时建议关部门降低路沿石高度,方便市民停车。拓宽部分路口道路空间,增加出入路口车道数;规划部门严格落实《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充分考虑如何集中或分散城市机能,比如购物、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设施,如何使这些设施集中或分散起来,缓解交通压力。另外,提高城市交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发展智能交通,加大投资信号灯自适应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的建设。系统规划公交车线路,加快客运中心站的建设。交叉口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交叉口周围防灾要求、管线布置、用地性质,相交道路的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分向流量、道路等级等。

(三)同一路段规划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反复施工,重复影响;施工前应提前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保证其有时间应对道路施工带来的不利因素。在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期,城市道路规划应尽量一次到位,这样可以避免同一路段反复施工,减少对道路周边企业、工厂的影响。政府还应该督促施工方对工程的工期、辅助道路设置等进行现场公示,并督促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周边企业和居民的不利影响,确保周边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生产及出行。

四、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的大事。建议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时,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确定城市交通管理的远期规划,进一步推进“畅通工程”各项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朝阳,谢庆晖.大城市道路设施供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04):132-135

[2]杨涛,李朝阳,张际宁.南京市道路与交通流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1999(02):110-113

[3]李朝阳,张际宁,杨涛.南京市道路网规划指标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0(02):154-157

[4]王岩,刘伟铭,李云辉.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的道路建设规模与交通需求关系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07):143-146

篇7:浅析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横断面 交通管理 渠化交通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所体现出来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一个城市的进步,往往是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更能体现出其重中之重。城市道路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城市道路中交叉口处矛盾最为突出。交叉口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也是车辆及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国内城市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二、横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2.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道路改建除采取工程措施如增辟车行道、展宽道路外,还可以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如采取分隔措施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减少相互干扰。又如若两条道路相互平行且距离较近时,可改为单向行驶以减少拥挤,提高车速。在商业性街道上除通行公共交通外,限制其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通行,以保障行人安全。

三、交叉口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的原因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交叉口解决了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也制约着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流线进入交叉口时,由于车辆行驶方向不同产生分流,不仅影响了车辆进出交叉口的通畅性,而且干扰了交通秩序,易诱发交通事故。交通流线在道路出口处要产生合流,也会对交通产生干扰。另外,来自不同方向的直行、左转交通流线在交叉口内交叉,形成冲突点。车辆通过冲突点时,存在挤、碰、冲撞的可能,严重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根据乌鲁木齐市的调查统计,约有6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而且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居首位。此外,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受红绿灯的影响,车辆耽搁时间就占了全程时间的35%;在全部的交叉口耽搁时间中,由于交通信号的耽搁则占60%。

四、渠化交通的概念和适用原则

近年来,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速度总是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道路上出现了车辆拥挤、堵塞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交通效率,有效改善交叉口通行条件,已成为诸多道路交通工程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渠化交通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交通管理科学。

渠化交通是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驶,使司机和行人很容易互相看清自己和对方的行动去向,避免车辆行驶时相互侵占车道,干扰行车线路,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及通行能力。

为避免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发生冲突,很自然地产生了人、车行道、分方向行驶的极其朴素的管理思想。从着眼于整条道路系统到着眼于局部道路节点即交叉口入手,采用人车各行其道的管理模式,这就是渠化交通的分离原则。在交叉口范围采用导流岛渠化,可有效控制交叉口的冲突范围,车辆行驶路径变得相对集中、简单、明确,这就是渠化交通的集中原则。

五、渠化交通的应用

近几年,我国渠化交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改善交通的方法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内地很多城市的“畅通工程”均很有成效。畅通工程包含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出行、将交叉口渠化、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在乌鲁木齐,由于路网密集,且受建筑、地势等限制,主要通过渠化交通的方式,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保证道路通畅。下面以北京路至喀什路交叉口为例,介绍渠化交通在乌鲁木齐市交通节点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北京路、喀什路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南北向、东西向的主要交通干道,交通流量以接近饱和。现状交叉口为环形交叉口,无信号灯控制。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没有合理的行驶轨迹,交通堵塞现象严重,行人过路难等矛盾日益突出,既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又损害了乌鲁木齐市旅游城市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交叉口交通混乱,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很多难以弥补的后果。为彻底改变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对交叉口采用十字形交叉口改造,采用导流岛交通渠化处理,具体措施为:

首先,对交叉口交通组成、交通流量及流向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路网规划对交叉口未来交通流量和流向进行分析预测,为交叉口渠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次,根据调查得出的车辆在交叉口处的行驶轨迹线确定导流岛的位置和面积,并根据预测分析得出的交通量确定渠化交叉口的方式。利用无车辆形势区域渠化出导流岛,导流岛高出路面18cm,以便起到诱导车流的作用。由于道路车辆到了交叉口,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用,只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的方法,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它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渠化交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利用导流岛渠化出一条右转专用车道,右转车道不需要等待信号,可直接右转,功能相当于一条定向匝道,其通行能力是普通车道的1.5倍。大大减少了右转车辆不必要的停车延误,缓解了交叉口阻塞现象。本次渠化工程在每个进口都设置了右转专用车道。通常交叉口的车速较路段的低,车道宽度可适当减小。本次渠化工程在交叉口处通过交通标线,调整进口车道的宽度,挤出一条左转车专用车道。采用多相位箭头信号灯控制,利用时间上的分离使左转车和直行车辆之间的摩阻完全消失。在交叉口处减少了4个冲突点,提高了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车与车的分流。渠化后,交叉口通行能力提高了26%,不仅缓解了交叉口处的拥挤现象,而且容纳了新增的交通量。

六、结束语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外来人口在近几年内激增,乌鲁木齐市内车辆过多致使交通拥挤。由于早期的道路横断面规划宽度过窄,导致市内很多地区的道路无法进行有效拓宽,使市内的交通在高峰期十分拥挤。道路交叉口又是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咽喉,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畅通或阻滞。由此可见,如何合理的确定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合理组织交通,减少停车延误,降低交通事故率,既能满足近远期的交通需求,又能做到节约工程造价,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编著.道路勘测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德华等编著.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周荣沾.城市道路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8: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问题;完善途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在西方国家中逐步发展成熟,并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之一。1980年代末才被引入我国城市规划学界,最近十几年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尤其是在2008年1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开始实施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了法律保障。

但是,在理论研究之外,城市规划在现实中的公众参与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制度建设上尽管我国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提出了规划审批前必须有公示、征询意见等过程的法律规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公众作为最切实的受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我国公众对城市规划过程的参与还处于Arnstein的阶梯理论中的最低层次一向“象征性参与”过渡的阶段。

1.国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尚属自发的个人行为,对规划决策极少产生影响,公众参与几乎流于形式。城市规划、建设几乎完全由政府部门来执行,公众参与对决策基本上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1.1外来制度尚未本土化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制度都是来源于欧美,对中国来说就属于外来文化。因此在引进城市规划制度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在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制度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问题。在国外,公众参与是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和城市规划的长期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现实,且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旦被中国当成工具而简单的复制过来,在使用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当它面对当地的具体问题时也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变形。法律制度不健全,体系尚未建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1.2公众参与的局限性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是由当地地方政府牵头组织的,所以规划成果尽可能让领导满意成为了首要目标,“规划”成了“领导之意”、“借专家之口,行领导之意”,规划师笔下的规划完全成了领导表现政绩的手段或工具。

然而,城市规划工作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方面面,其系统性和复杂性不是政府官员和专家们所能全面把握的。城市政府和规划专家们做出的城市规划决策并不能保证每一项都是正确的,也不能保证每一项都是符合市民利益或与市民,对政府和专家的作用过分理想化。

另一方面,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际参与的渠道和方法却很少。由于住宅的拆迁、安置、补偿以及就业地点的变更、邻里关系的重组等都会直接涉及到居民自身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情感利益,因此,居民十分积极地要求参与到旧城更新改造中去。但是,由于我国的公众参与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运行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空白。这就使得公众参与,除了传统的“被动式”参与外,成了无渠之水,自然也就形成了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而现实可参与的渠道和方法却很少的尴尬局面。

1.3宜传力度不够,缺乏民主监督机制

《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经批准后须向市民公布,广泛宣传,让公众对城市规划既有执行的责任和义务,也可以使知情权和参与权得以体现。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向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相关单位、市民代表座谈会,了解具体情况,让他们提出意见,并宜传规划内容和具体实施的措施等内容。这些做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对宜传规划和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来看,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这种公众参与仅限于意见的表达,而采纳与否则完全取决于当地领导和规划师。现在有的城市,公众甚至全然不知自己的城市做过哪些规划,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方案与图纸作为内部材料妥善保管。

2.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

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在制定城市规划过程中,一改以往“闭门规划”的做法,将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将城市规划予以公示,公示的目的在于听取意见,在于充分汲取公众与专家的合理化建议,以充实到最终决策中去,而不是“墙上挂挂,群众看看”,不是为了树立某种形象与口碑。目前公众参与规划的形式主要有:城市规划展览系统、规划成果网上咨询、村民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规划方案听证会、综合性规划研讨会、规划过程中的民间调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题讨论会、问卷和抽样调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远远不够。

2.1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

公众参与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公众参与的对象、内容、深度、职责、权利、义务和监督保障等体制和机制均没有明文规定,客观上带来了公众参与的随意性。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合法地位,保障公众参与的合法权利,从法律上明确行政机关承担的义务和公众、各类团体拥有的权利,并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形式、范围、目标、性质、职能、机构、组织、权限、程序、处罚等逐步明确,通过制度和法律来保障公众参与规划的权利得以实现。完善立法、执法程序,保证执法的有序进行,并建立起立法、执法的民主监督机制。

2.2转变政府执政观念,提升规划的公共性意识

在城市规划中吸收公众参与,使城市规划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纯粹的政府行为转向政府与市民互动的民主行为,这就要求政府重新定位。政府不是权利的集中代表,而是公共服务的执行者,政府的信念不是为民做主,而是代表民意、执行民意。政府应将“管”的观念转变为“服务”的观念,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公众意见应作为规划最终成果的附件报送规划审批部门,及时公布并据此对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与完善,规划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反馈是如何根据规划公示中所征集的公众意见来调整规划内容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从而建设真正属于市民的城市,也能有效避免现在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

2.3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城市规划教育

加大规划宜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日常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规划基础知识和参与意识,以使公众能够更有效的参与进来。加强城市规划的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得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城市规划立法,早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法律体系。

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协调不同个体、团体之间在空间利用上的利益矛盾,保障公众的合法权利。因此,公众参与可以被看作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团体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若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导致弱势群体应得利益受到损害,城市规划也就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基石。

3.结束语

联想到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暴力拆迁、居民上访、机械的规划使城市活力的日渐衰退等等,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正是城市规划缺少了对某些群体利益的细致考量,城市规划作为一种体现城市中大多数人利益的渠道,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公众参与也必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旭辉,城市规划公众参与[J].资源与环境,2008,3.

[2]邵诏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性选择[J].规划师,2006.6.

[3]孙雅楠吴志强史舸,《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J].规划管理。2008.8.

上一篇:冬天烟台的海导游词下一篇:写话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