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2022-12-03

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涵义与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和土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及旅游发展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景观生态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安排资源的开发, 避免重复建设和粗放利用, 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 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免遭破坏;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景观生态规划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考虑景观的视觉美学效果。使人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 获得了精神需求的满足, 改善人居环境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追求的境界,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以自然景观的保护、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作用和谐为主, 以人为本, 注重景观的丰富度, 以规划对象景观化为手段, 谋求人居环境的改善, 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稳定性原则。景观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 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不受干扰时, 景观水平结构向同质化方向发展, 景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适度干扰可迅速增加异质性, 景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严重干扰则使异质性迅速降低, 景观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产生新的动态平衡;生态美学原则。景观作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 不仅具有经济、生态价值, 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实效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合理性, 即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 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 在规划中深入分析区域及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与物流特征以及规划实施后的生态风险等, 维护与改善景观的生态完整性, 达到生态合理性。同时由于人类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个性原则。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 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

3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具体实施

3.1 合理的植物配置

城市生态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 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 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引进国外特色物种, 重点是原产我国, 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 形成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其次, 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 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 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 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 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 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 让市民亲近绿地, 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最后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体现地域人文特色。

3.2 加强的物种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 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 建立自然保护地, 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栖息地, 形成绿色生态网络;植物园的设计以其园林景观类型的多样化, 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来维持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 物种配置以本土和天然为主, 让地带性植被—温带阔叶林等的建群种, 如国槐、油松、皂角等作公园绿化材料的主角, 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 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 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 能诱惑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栖息。

3.3 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搭配

城市人工景观要与自然生态景观有机结合, 形成城市特有的地貌及生态特征, 从而维系独特的城市生态景观。 (1) 利用自然沟渠、景观廊道将绿化植被引入城区主体的视野, 强化包头市山脊线-城市轮廓-草原-湿地的特有视觉效果, 引导人们感受自然与人工和谐的优美景观。 (2) 街巷空间具有独特的魅力, 构成了层次丰富、内涵厚重的街巷景观。 (3) 现代新颖的工业区有充足的绿化和开敞空间, 建筑密度低, 成为清爽宜人、简洁高效的空间环境。 (4) 人居环境依据包头地域文化特点, 创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环境优良的居住环境。 (5) 景观建筑结合包头独特的草原自然环境, 形成自己的建筑形象, 和谐的群体布局, 丰富的建筑色彩, 结合体量、比例、韵律等元素形成地方建筑样式。 (6) 在市中心区、景观节点区、居住密集区的城市广场起到了联系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 延续城市文脉, 调节城市空间构成的节奏, 引导人群合理集散的作用。

3.4 景观生态公园规划

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向郊区化扩展, 公园的道路广场和建筑布局, 应在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避免大的人工干涉而增加造价、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过程与表土结构。从生态角度考虑的道路广场与建筑布置, 应包括如下因素:道路的选线应按用地评价的适宜度等级, 将适宜度大的地段留作绿色植物的布置使用;道路宽度最大不超过4m~5m。在重要的地段, 如湿地、草甸等处, 应设木桥架空跨越, 以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道路、广场应采用自然石材为主, 避免使用水泥砂浆下垫层或勾缝, 以保持水的渗透, 减小地面径流;采用砾石铺砌的小路, 可采用环保氧树脂粘结, 此举可保持路面整体性, 并不致破坏其渗水功能;公园的建筑总量应不超过总用地的2%, 多数建筑应布置在辅助区。核心区、拓展区应尽量减少建筑安排。位于群落中的公园建筑, 当建筑面积要求较大时, 应考虑压缩平面, 增加高度, 以减少挤占绿化用地。

3.5 滨水区生态化设计

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意义重大。首先, 创造丰富的滨水空间, 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根据滨水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及自然过程的连续性, 结合不同的区位和规模, 布置多样性、多功能的市民活动空间及设施, 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观景区、健身活动区、亲水平台区等, 结合各种活动组织空间, 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水开放空间, 满足人们各种活动及精神的需要。其次, 滨水岸线应尽量采用生态驳岸, 如可作植物种植型驳岸、滩涂型驳岸等, 这样有利于保护自然形成的岸线特色和重要功能。三是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建设滨水绿化带。宏观指把握绿化的整体效果, 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中观指突出重点, 特别要以一些位置重要的游园、绿带等为重点, 精雕细刻, 建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微观指在树种的选择上, 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 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规律, 并以绿带为纽带把风格各异的景观联结起来, 建设成完整的滨水区景观。

摘要:当代城市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 而在于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特色和生态环境的城市生态景观。鉴于此, 本文对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

[2] 韦松林.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初探[J].农业与技术, 2005 (8) .

[3] 程世丹.城市滨水区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 2004, 37.

上一篇:构建初中体育有效教学课堂下一篇: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