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2023-03-05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就也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 但目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 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 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与研究亦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

1 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所谓的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 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 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确定最佳生态位, 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 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 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 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 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 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 局部在改善, 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 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 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 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3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3.1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在于把生态观念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 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此目的, 在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 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和要求:

(1) 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2) 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 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并得以延续。 (3) 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 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合理布局, 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 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 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 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3.2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

(1) 城市自然生态要和谐。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地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 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 环境污染基本消除, 各类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最终营建一种朴实无华、多样性高、适应性强、生命力活、能自我调节的人居环境, 具有强的竞争、共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强调水的流动性、风的畅通性、生物的活力、能源的自然性以及人对自然的适应性和低风险的和谐自然生态系统。 (2) 城市经济生态要高效。城市经济系统高效运转, 生产和流通渠道畅通,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合理, 技术及管理创新能力强, 自然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 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总体经济竞争力较强。 (3) 城市社会生态要文明。城市物质生产、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人口素质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美学及文化等社会需求, 诱导和激发人们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信仰境界和天地境界的融和与升华, 最终使现代化的社会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

3.3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改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系统的规划等。

3.3.1 人口适宜度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 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 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 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3.3.2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

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 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城区内要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 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 并遵重自然, 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 沿岸搞好绿化配置。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有利于泄洪排涝, 还可以减少工程量, 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3.3.3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生物, 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 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 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 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 农田、防风林、荒山形成的郊野基质, 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相接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 在植物配置时, 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4 结语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既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 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要尊重自然, 保护生态平衡, 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就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作了界定, 然后针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以及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了简要的阐述, 并提出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

参考文献

[1] 韩强.绿色城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2] 康幕谊.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7.

[3] 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刑事诉讼中DNA数据库管理机制的思考下一篇:35例慢性化脓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