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须知

2024-04-22

流动党员须知(共14篇)

篇1:流动党员须知

中共安阳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流动人员支部委员会

流动党员须知

一、如何办理组织关系转入手续

1、党员转入组织关系须持按规定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在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办理档案委托管理手续后,直接到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流动支部办理转入手续;

2、转入组织关系时需填写《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二、流动党员转入组织关系后的注意事项

1、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因故不能参加的,应事先向组织请假;

2、按时交纳党费;

3、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4、党员的单位、电话、地址等如有变更,及时来电告知;

5、年终向党支部递交党员个人书面思想工作汇报一份。

三、如何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1、组织关系在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流动党支部的党员,其人事档案要调出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的,应同时转出党员组织关系;

2、转出程序:先到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流动党支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再到市人社局党委办公室开“转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3、转出组织关系的党员,务必在介绍信有效期内,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党组织。

四、党员预备期满,本人是否要提出转正预备申请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按照党员的条件,总结和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以便党组织更加了解自己,及时讨论和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篇2:流动党员须知

1.什么是流动人口?

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对象是指离开户籍地所在户籍地跨县(县级市、区)的18至49周岁的育龄人员。

2.流动人口外出务工、经商要办理什么计生证件? 答:已婚育龄妇女在省内务工、经商或居住的,要持《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到省外的好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离开本县(市)区到外地务工的未婚女性和到省外务工、经商的男性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3.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谁管理?

答: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由其常住户口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机构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4.持有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件的流动人员怎办? 答:育龄流动人员女性到达现居住地15日内应向当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交验《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按当地有关规定定期接受查验。5.未持有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件的流动人员怎办? 答:持有效证件到计生办办理一次性有效期为四个月的《婚育证明》,四个月内必须回户籍地计生办办理《婚育证明》或《计生服务证》交验。6.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1)本人申请;(2)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3)结婚证;(4)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5)村(居)出具的《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申请表》;(6)违法生育的应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持以上证件到镇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7.《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使用期限?

答:按照国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规定,从签发办理之日起一般为一年。

8.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如何收费?

答: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收取任何费用。9.流动人口哪些行为会受处罚?

答:(1)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逾期不交验证明的育龄流动人员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2)用工单位和业主每招用、容留一个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逾期不交验证明的育龄流动人员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篇3:论流动党员的管理与教育

杭州临安市人才中心自1993年实行人事代理制度以来, 至今已代理12249人, 其中党员309人。1999年, 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后, 党员组织关系挂靠人才中心党支部。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使人事代理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个做法”:

1.1 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

人才中心党支部从健全组织着手, 深入分析流动党员的工作性质、地域分布情况, 建立了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管理组织, 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具体做法如下:按地域建立党小组。在流动党员人数较多, 职业相对稳定, 且有相对稳定活动区域内建立党小组;党小组内推选小组长。党小组中工作相对稳定, 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推荐确定为党小组长, 负责对流动党员的直接管理。

1.2 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 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具体做法如下:建立制度, 规范管理。制订出台《临安市人才中心支部发展党员规定》具体规定。要求党小组组长做到管思想、管学习, 管工作、管作风, 管生活。强化教育, 分类管理。以流动党校、网络教育为裁体, 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相学习、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 鼓励个人自学, 广览政策法规, 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寓管理于教育中。加强联系, 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 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 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1.3 发挥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人才中心党支部的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 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 有厂长、经理、技术骨干, 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通过各种形式, 经常为党员提供交流学习机会, 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活动有效果”。

通过加强流动党员队伍建设和流动党支部建设, 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自觉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为临安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许多党员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充分展示当今共产党人的风采, 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

2 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临安市人才中心党支部流动党员的数量发展、地域分布和思想状况的深入调研。人才中心支党部流动党员呈现以下三个态势:第一、流动党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增加党员数量以学生党员为主, 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第二、流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市内、省内流动为主转向全国范围内流动;第三、流动性有所降低。部分流动党员就业和生活趋于稳定。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 进入人才中心党支部的流动党员也与日俱增, 流动党员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2.1 组织运作难。

我们在杭州地区设立了个8个党小组, 从党小组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 由于党员数量逐年增多, 个别党小组缺乏相应的运转经费和严格的党员管理制度, 党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2.2 管理到位难。

流动党员的身份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有从事个休商贸经营的老板, 有在企业担任要职的厂长、经理, 有退休或即将退休党员, 学生党员人数逐年递增。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党支部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3 活动开展难。

人才中心党支部目前有正式党员141名, 预备党员15名。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已难承受, 组织活动开展更难, 党组织无法为预备党员按期办理转正手续、党费收缴难。

2.4 作用发挥难。

流动党员也有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 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形象不佳。加上缺乏对流动党员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对流动党员的监督显得苍白无力。

3 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对策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 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 积极创新思路, 采取有效措施, 突出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个性化。

3.1 创新组织设置, 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就由谁负责”的原则, 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 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具体做法:按照地域相邻, 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 在临安市内流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在市外相对集中地区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 一人一挂钩, 使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3.2 创新管理办法, 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

流动党员的频繁变动, 使得党支部对其现实表现及履行党员的义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监督管理不够到位。依据这一情况, 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 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针对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分散广、集中难现象, 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 建立起一个以党总支为中心, 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 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二是要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套操作性比较强的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三是要严把入口、疏通出口, 加强流动党员接转关系管理。四是要开展“三常”活动。常回家看看, 常说说心里话, 常通通电话。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 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 享有对本地区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创新活动载体, 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中心创新活动方式, 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统一起来, 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活动无资金、活动无时间”等“三无”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 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家园, 利用网络快捷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 设立“党的知识”、“预备党员”、“情况通报”和“党员信箱”等栏目, 为流动党员建立网上学习活动家园。开展流动党员职业技能培训、法律维权讲座, 建立流动党员利益诉求渠道等方式, 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网上家园建成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思想和工作情况的阵地。

3.4 创新考核机制, 促进党员创业积极性。

当前, 一些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 除了其自身原因外, 缺乏有效的党员考核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借鉴政府行政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双争双评”的做法, 积极开展先进评比活动, 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 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篇4:流动党员须知

关键词: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G6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14-01

引言

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流动生党员管理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程度相差很大,因此流动生党员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也有很多困难,全面分析存在于学校流动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所谓的流动性党员就是指因为一些原因从而导致的学生党组织没有随着学生一同转移,而这些党组织会被暂时保存在学校学生党员群体中,那么针对一部分特殊的党关系,如何进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明确学生流动党员是如何形成的。

1、顶岗实习或者是单位实习

目前,很多高校都会有顶岗实习的计划,因此,一部分的党员学生会在毕业之间,进入工厂或者企业进行实习工作,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党员就变成了流动党员,但是因为还没有正式毕业,因此,其党员关系,还需要被暂时保留在学校。

2、待就业学生党员

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正式毕业后,无法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党员关系也不能及时被接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这些毕业生的党员关系可以暂时被保管在学校一段时间。

3、已经毕业但组织关系还没有转出

有些高职学生虽已毕业,但因选择了非公有制企业或自主创业等,就业单位或是党的组织建设不完善或是根本就无党组织,因此,毕业生党员就无法把组织关系转移。只能依靠在学校的党组织。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具有年龄偏低,整体素质较高,但是党员意识薄弱,可塑性强等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其管理工作难度更大。

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党员管理不到位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来看,实习时期一般在大三阶段,这个时候,学生会陆续进入各个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企业种类多,地区分散,因此,党员管理工作落实起来,比较困难,一些细节容易被忽视。

2、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

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由于他们的工作变动频繁,不稳定,所面临的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因此,对于一些党组织活动,也很难积极的参与,这样一来,流动党员的管理,就会越来越缺少组织性,学校管理困难大,但是不管也不行的局面非常普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流动管理困难的现象。

3、学校组织观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在我国,还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部分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学校组织观念和管理方式落后,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管理问题非常严重。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切实得到解决,必然会导致流动党员党组织混乱或者丢失的现象,这不利于我国党员队伍的建设,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全面分析这些问题,掌握基本情况,是目前党员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1、要严把学生党员“质量关”

强化申请入党人员的筛选,提供学生素质,建立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从实际的经验来看,综合素质高,在校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的学生,在其成为流动党员之后,也能够积极与党组保持联系,管理起来较为容易,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教育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要健全相关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专门负责流动学生党员的机构,规范党员教育工作,保证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要增强高职院校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实行学校与学生党员联系制度,重视对学生流动党员的信息收集工作,掌握流动学生党员的情况,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3、创新模式在流动毕业生党员中成立基层党组织

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要创新流动学生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多渠道、多载体、多途径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和网络平台将流动学生党员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结束语:

强化对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是维护流动党员利益,推进我国党组织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措施,从目前存在于我国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新模式,保证流动党员的党员本色。

参考文献:

[1] 虞剑英.创新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报.2011:26.

篇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须知

一、办理户籍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一)办证对象条件:

1、18-49周岁;

2、离开户籍地跨乡镇外出从事务工、经商活动(七城区交叉流动除外)。

(二)需要提交的材料:

1、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2、村委会、社区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3、本人一寸正面免冠近照两张(夫妻合证提供夫妻合影照)。

(三)办理程序:

1、已婚育龄妇女(含夫妻双方合办证):到街填写《申请表》→资料审查(查阅常住人口数据库等资料)→受理→签订合同→办理

2、其它:到村、社区或单位填写《申请表》→到街资料审查→受理→办理

(四)办理期限:3个工作日

二、办理现居住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一)办证对象条件:

1、18-49周岁;

2、离开户籍地外出从事务工、经商活动(七城区交叉流动除外)。

3、未持有户籍地办理的规范《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4、已采取绝育措施。

5、经核实,婚姻生育信息完整、准确(有户籍地证明或信息平台交流情况)。

6、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居民登记1年以上,并有稳定职业和居所。

(二)需要提交的材料:

1、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2、村委会、社区或者所在单位核实的婚育、居住情况证明;

3、本人一寸正面免冠近照两张(夫妻合证提供夫妻合影照)。

(三)办理程序:

到村、社区或单位填写《申请表》→到街资料审查(网上信息交流)→受理→办理(注:《婚育证明》有效期3年并在本区内有效)

(四)办理期限:45个工作日(注:因为要与户籍地进行网上情况交流,周期为一个月)

三、办证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四、收费标准:不收费

五、法律依据:

1、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2、《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3、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申请表示范文本:见首页表格下载。

篇6:流动党员须知

《北京市流动人口生育登记单》是需要社保报销时办理的,若女方没有社保,可不办理,此登记单与住院生育关系不大,与社保报销有关。注意:因为国家取消晚婚晚育的奖励政策,故男方已经没有晚育津贴奖励,并且,生育险社保报销只能在女方报,若女方没有社保等同于完全自费,在北京生育也不需要办理登记单,好好挣钱就行^_^

好了,完全自费情况说完,我们说说外省市女方有北京社保在北京生育的情况:

女方在生育住院前需要办理《北京市流动人口生育登记单》,此登记单需要女方本人去办理,此登记单办理地点为你所在地的派出所的流动人口办公室办理。男方也可代办,但是需要先去派出所流动人口办公室领取“代办证明”回家由女方签字后,携带相关材料去派出所的流动人口办公室办理《北京市流动人口生育登记单》。所携带材料为:

篇7:流动党员须知

吐鲁番市利用元旦、春节前后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陆续返乡回家探亲的有利时机,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企业和集贸市场等建立24个“流动党员关爱站点”,开通了24部党员服务咨询电话,配备了办公设施,抽调70余名党务干部到关爱站点专职或兼职做好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关爱站点”服务项目办理程序、各类咨询服务、求助登记、电化教育等7项制度,修改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明确了开展各类政策、法规咨询、党内宣传教育、接待来信来访、帮助解决党员群众实际困难、指导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等职责。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及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在全面摸清342名流入、流出党员底数,建立管理台帐,实行流动党员一人一档,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向党员、群众介绍“流动党员关爱站点”的工作职责、服务项目,十八大精神等内容,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篇8: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流动党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更深入发展, 我国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 党员队伍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流动党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党员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户籍管理政策更加开放, 就业政策也更加灵活, 流动党员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加强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让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也能及时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更好的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管理企业流动党员的必要性

1.1 流动党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聘用一些流动性党员, 并且建立了较为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如果想了解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需要首先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是工农阶级的代表, 代表着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们在享有中国共产党员的权利, 同时也需要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使用党员原因在于共产党员自身的精神和意志, 同时还因为共产党员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 企业要想顺利地发展, 关键就在于是否顺应了国家的相关政策, 也就是说流动党员在企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1.2 好的管理促进企业与流动党员的亲密性

流动党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很明晰了,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使用流动党员, 但大部分企业在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了解了流动党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但不能更好地管理, 所以说企业只懂得使用流动党员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虽然对于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点, 主要体现在企业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造成了流动党员管理不善, 同时很多企业还是不重视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 这也是导致企业管理流动党员不到位的原因。但是流动党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肯定的,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可以说好的管理促进企业与流动党员的亲密性[1]。

1.3 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数企业在对流动党员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企业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认识程度不够, 教育和管理方面较欠缺。不少企业只注重企业生产上的管理, 严重忽略了对流动党员管理, 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基于流动党员档案情况复杂, 不便于管理, 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有些企业的流动党员管理受定员和定岗等因素的限制, 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其次, 制约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的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缺乏专人负责专项工作, 因此在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中存在很大的疏漏。由于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受不及时, 出现了大量的隐形党员。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党组织关系的转接比较复杂, 流动党员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另一方面原因是流动党员长时间不与党组织联系, 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办法进行。

再次, 一些企业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不能有效的实施是影响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又一个因素。部分企业的流动党员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管理方法还处于初探时期, 所制定的一些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企业流动党员存在分散、多变和灵活的特征, 教育管理模式的调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部分从事党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能灵活变通, 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管理方法老套、死板, 只讲究形式, 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2 党员“流”出与党员返回

2.1 企业流动党员的去向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很多企业都会忽视流动党员的管理, 以至于让很多企业流动党员缺少了归属感, 在流动党员许多需求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他们会慢慢地离开这个企业, 去寻求可以满足他们需求和归属感的企业或者其它单位, 这就造成企业流动党员的流失, 其实这是企业的巨大损失。

2.2 做好流动党员管理

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目的是让党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 积极参加企业的各类党建活动, 并更好的发挥在企业的经营中高层管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建立党员专人管理的制度, 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而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就需要理顺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体制;还需要建立企业流动党员专人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企业流动党员活动场所保障制度。另外, 还需要不断地采用新兴的、有效的、科学的党员管理措施。总之, 要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2.3 让党员体会“家”的温暖

每一个流动党员都需要归属感, 所以企业在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时, 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满足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只有满足了流动党员的个人需求时, 企业才能留住流动党员, 党员除了肩负的责任大一些, 需要履行的义务多一些, 他们跟普通人民有着同样的生活需求, 同样也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不满, 企业的流动党员也会因为没有归属感以及得不到相应的福利而离开企业, 去寻求可以满足他们需求和给他们归属感的企业或者其它单位。因此, 如果企业想留住优秀的流动党员就一定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要给他们家的温暖, 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归属感[2]。

3 如何让群众路线在建章立制中起到最大作用

3.1 为人民服务

任何事情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制度来作为保障, 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也一样, 要想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就需要建章立制, 而建章立制也需要有强大的依靠, 群众路线就是流动党员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很好的保障, 而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路线最有代表性的, 所以要依靠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3]。

3.2 走好群众路线, 系统建章立制

建立系统的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体制就需要依靠群众路线, 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党员具有很强的使命感, 他们始终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义务[3]。因此, 对于流动党员管理必须依靠群众路线, 这样才可以系统地建章立制, 最终才可以做好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时期, 劳动力的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 伴随着党员流动性的不断加大, 流动党员数量的增加给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如何更好地让流动党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确保党员很好的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教育, 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做一名优秀员工的同时也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参考文献

[1]傅桃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 :45-47.

[2]张德江.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设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J].党建研究, 2013 (4) :54-58.

篇9:流动党员须知

【关键词】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党员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逐渐加大,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第三十一章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增写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是党建工作的一项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温暖送到流动党员心坎上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的做法,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服务平台。许多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创业,寻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业缺乏信息,创业没有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一要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大服务格局。在城市街道社区,要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站)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整合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社会服务资源,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服务网络,为流动党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广大流动党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不同需求,以服务为平台,吸引、凝聚流动党员向党组织靠拢。

二要建立关怀帮扶机制。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维权、一对一联帮带、扶贫济困、表彰奖励等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要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定点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流动党员参加就业推荐;积极保障流动党员行使党员权利,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协调有关部门,为流动党员提供劳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帮助;

通过这一系列“温暖计划”的深入实施,真正把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使流动党员能够深切体会到流入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将原来的党组织“找”流动党员变为流动党员主动“找”党组织。

2.流出地党组织要努力提供各方面服务,做流动党员的坚强后盾。一要大力实施“四助”工程,加强服务管理。积极开展“高龄党员补助、困难党员救助、创业党员扶助、流动党员帮助”的主题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这些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二要生活上真情关怀,切实为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对妻儿老小无人照顾的流动党员家庭,党组织通过确定专人定期走访或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集中上门服务,帮助其解决春耕、看病、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婚育证明办理等生产生活难题,切实解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离乡、放心创业。

三要积极开展“智力回流”活动,倡导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加深乡情亲情,使党员积极回馈家乡。举办乡情恳谈会、老乡联谊会、茶话会等,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情观念,激发外出党员回乡创业的强烈愿望和参与家乡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四要推进观念更新,使外出党员返乡创业有为。创新村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敢于压担子,大胆启用思想好、党性强、有作为的外出党员担任村级主职干部。

五要出台优惠政策,使外出党员返乡创业有为。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外出党员回乡建公司、建基地。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到更好

加强党建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传统党建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党建工作必须网上与网下协同一致、互为促进。

1.要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有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党支部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环节,进行网络转接的同时,党组织也要同步实行纸质化备案——网络备案便于网络查询、统计信息,有助于推动党建工作,而纸质化备案则有助于保障党员组织关系的安全性。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2.要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参考文献】

[1]戴长征.关于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8(01)

篇10:党员管理-流动党员服务指南

☆ 组织关系接转

1、转进:凡人事档案委托建设人才场代理的人员,其组织关系按组织程序可转至用人单位或户口所在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转至建筑人才党委。

省内的可由所在党组织(党委)将“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开至行头:建工集团总公司机关党委,下行:由中共xxxxx党委去党委。党员本人应持以上介绍信在有效期内到本中心流动党员办公室办理报到手续。(如下图)

省外的介绍信须先从原先所在的党组织开到省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持介绍信到省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换开一张转到我中心党委的介绍信(同上图的格式),然后到我中心党委办理接转手续。

*若是中共预备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的,离预备期满至少在一个月以上,若超过预备期的,应由原党组织出具“为何未按期转正的情况说明、现实表现及是否同意其延期转正意见”等材料。若预备期超过半年以上的,原则上由原组织办理转正手续后,方能办理接转手续。

2、转出:提供所要转入关系的党组织全称并确定对方组织同意接转,带身份证到党办来办理;如果本人委托他人办理,请写好委托书以及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并附上所要转入关系党组织全称交由被委托人并带上身份证原件到党办办理。☆ 预备党员转正

凡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前一个月,应主动向建筑人才流动党员办公室提交:①预备党员转正申请报告②每季度的思想汇报③工作单位鉴定,需盖有单位公章(无工作单位的,由原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开具有关证明)等有关转正材料,经党组织审核后,由我中心党委或其所在支部通知其参加转正大会。☆《流动党员活动证》

《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工作单位远离并且不在泉州、厦门、漳州、莆田、南平、龙岩、广东的同志可以申请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需交二寸相片一张。

1、党员若因在外地无法参加中心党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时,应向建筑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服务办公室报告,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然后凭证到流入地党组织或工作就近地社区(村)支部报到,参加流入地党的组织生活。每半年需与本中心流动党员办公室电话联系一次,每年交思想汇报一篇。

2、流动党员外出返回后,应及时将此证返回人才中心流动党员办公室查验,并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3、每年年底,需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于我中心流动党员办公室进行年检。☆ 出国(境)保留党籍

1、向建筑人才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提出要求保留党籍的书面申请及有关因私出境的有效证件和复印件;

2、填写《党员因私事出国(境)审批表》;

3、收缴党费至出国之月,境外期间党员暂不交纳党费,待回国后办理恢复党籍时补交党费;回国时应交在境外的情况书面汇报,并提交恢复党籍的书面申请。

3、建筑人才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将党员出国相关书面材料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编入支部

凡组织关系我中心的流动党员,由我中心统一编排到各支部,并在建筑人才网的流动党员之家平台上公布您所在的支部,也会由您所在支部的支部负责人通知您。

☆ 党费收缴

根据党章第九条规定,党员连续6个月不缴纳党费就被视为自行脱党。为方便党员缴纳党费,我中心党费缴交方式有:①直接到中心党委办公室缴交②通过建设银行转账的方式将党费转入中心党委党费专用账户。户名:中共委员会,账号:3500-1896-3070-5250-3879(此账号为对公,只能通过银行内部柜台或网络银行转账)。在您转账之后请及时与中心流动党员服务办公室联系,以便于我们日后向银行查询。考虑到大家平时工作较忙,党费可按季度缴纳。

☆流动党员之家

为方便流动党员学习和交流,中心设立了网上学习交流平台——流动党员之家(网址,登录方式为本人身份证号码,密码是。如不能登录请联系-☆联系方式

地址:流动党员办公室,邮编: 电话:-传真:-

附:

1、省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地址:东大路36号省直机关东湖大院五楼政治部.(可乘公交11路、27路、604路、68路、118路、9路、78路至八方大厦站点下)

篇11:各村党员须知

2、活动的焦点是:解决“四风”问题

3、第二批活动目标:要达到“五个进一步”目标要求,即要求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4、我乡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三个环节”,即: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

5、我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转变作风,为民务实,和谐发展,建设幸福新羌圩”。

篇12:毕业生党员须知

一、关于接转组织关系的基础知识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证明党员身份和隶属关系的重要凭证,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是党员意识、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的一种表现,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按照党章规定将会被认定是自行脱党。

二、关于毕业生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具体流程

1、所在学院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本人须先与其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单位党组织联系,确认所去单位具有转接组织关系权限的所属党组织全称(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部分填写单位所在县、处级及以上的党组织),并以班为单位统计介绍信抬头,经学院党务信息员或毕业班辅导员老师确认无误后,并由班干部按照要求统一填写。

2、本人填写。本人拿到介绍信之后,严格检查个人信息,对照其中项目的填写是否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致,如:介绍信的抬头是否正确、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党费交纳时间、开具日期等,确认无误后交由班干部留存介绍信第一联。

3、及时到转入单位党组织报到、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回执自行保存,无需寄回学校。

三、关于毕业生党员档案材料的转移

1、如果没有办理暂缓就业,你的党员档案将归入你的人事档案一并寄去报到地人事局。

2、为了方便暂缓就业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暂缓就业学生须先将党组织关系单独(不与人事关系挂钩)转回生源

地党组织、父母所在单位党组织或者暂时居住地的党组织,学校不再留臵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档案材料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其中正式党员档案可归入本人人事档案,也可由学院封口盖章后,由本人转出组织关系时自行携带,尽快交至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2)预备党员档案统一封口盖章后,由本人转出组织关系时自行携带,尽快交至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

篇13:流动党员须知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现状

1、数量较大、分散较广

近年来, 高校扩招, 高校人数增量较大, 中组部及各级党委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高度重视, 因此高校党员尤其是毕业班党员数量在逐年增加。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能够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 但是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同学无法转移组织关系, 他们或是自主创业、或是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或是考研以及其他多种原因, 把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 现在已经占到毕业生党员总人数的36%左右, 理工科院校的这一比例还会更高一些[2]。另外, 由于交通的发达, 信息传播快, 大学生党员就业越来越灵活, 不仅表现在跨地域同行业流动, 有些有些大学生党员也表现出跨领域跨行业的流动, 因此大学生流动党员地域覆盖到全国各地, 越来越分散。

2、流动性大、时间长、频率高

按照有关规定, 自主创业或暂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将户籍、档案留校两年。目前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都是采取灵活就业的策略, 进入国企、事业单位或是公务员行列的毕竟是少数,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 或自主创业, 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往往基层党组织不健全, 很多毕业生党员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而成为流动党员, 为了谋取更好的发展, 频繁的变换工作单位, 就使得毕业生党员的流动频率越来越高, 他们很少主动和党组织联系, 也很少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 学校党组织所获得的信息相对陈旧, 或是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 最终导致有些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无法按期转正, 或是自行脱党。

3、流动党员可塑性强、党龄短

中学阶段发展党员比例较大学阶段要小得多, 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是大三、大四才开始被发展的。虽然流动党员的党龄较短, 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 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能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能够在社会各行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1、毕业生流动党员自身问题

由于毕业生党员年龄大多数都在二十三、四岁, 他们很多都是大三、大四才入党, 有的还没转正, 在校期间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较短, 党性意识比较薄弱, 进入社会后不断地自我重新定位, 有的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工作地点, 他们感觉不到党员特殊身份所带来的荣誉, 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部分同学对党的信念开始动摇, 他们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 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 少数流动党员成为“三不”党员, 最后就是自行脱党。

2、用人单位问题

很多用人单位内部没有基层党组织, 领导自身就不是党员, 他们在选人用人时只看重能力、水平和专业, 而忽视了政治素养, 这往往在大学生中造成错误导向, 部分毕业生党员党性淡化, 党员身份成为摆设。还有些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 单位领导党性不强, 组织观念淡薄使得毕业生党员无法正常接转组织关系。

3、高校问题

由于毕业生流动党员存在数量大、分散性强、流动频繁等特点, 2006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简称《意见》) 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很多高校党务工作者在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有畏难或推诿情绪, 不去主动想办法与毕业生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此外毕业生流动党员大多在外地, 因此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 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等, 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还有就是有些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 没有明确党委组织部门、各院系基层党总支部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 从而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使得这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无人问津。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1、加强党性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

毕业生党员离校前, 学校组织部门、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应该针对目前大学生党员党性不强、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系列的教育活动, 努力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员所应有的使命感, 教育他们不断地增强党性观念、拥护党的纲领, 遵守党的章程, 履行党员义务, 执行党的决定, 严守党的纪律, 保守党的秘密。在共产主义高尚人格上不断锤炼自己, 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所应有的作用。

2、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 加强协作

高校党组织要与学校负责就业部门紧密联系, 掌握高校毕业生党员的去向, 对一些去向集中地地区或单位, 要主动和他们联系, 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政治修养好、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党员, 使用人单位真正感受到高校党员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同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 高校党组织要协助用人单位做好毕业生流动党员工作, 要经常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对流动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和教育, 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爱护和温暖, 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毕业生预备流动党员应给予重点关注, 可参照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其思想表现、作风表现、工作表现, 从而决定其是否能按期转正。对一些没有建立党组织但是已具备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高校应对他们提出建立党支部的建议, 对不具备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高校应主动与单位所在地的党组织进行联系, 主动向他们介绍流动党员在校期间的一些情况, 委托他们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

3、高度重视流动党员工作, 配齐配强工作队伍

流动党员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把做好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学校组织部门和各学院党总支都要有专门的同志来负责流动党员工作, 并且要把毕业生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深入研究, 不光要了解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现状, 而且要对他们的趋势作出准确判断, 从而不断探索做好毕业生流动党员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

4、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从制度上完善和规范科学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 高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在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基础上,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的特点, 创建灵活有效、有章可循的教育管理体制[3]。各学院党总支要安排专人对学生流动党员情况摸底, 了解他们的结构及分布,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 可以成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 抽调一些政治素质强, 懂得一定网络技术的年轻党员担任支部书记, 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联系这些大学生党员, 如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QQ群、BBS论坛、开通流动党员网络课堂等, 通过这些载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 及时通报党组织的活动安排,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总之, 做好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必须按照中央《意见》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探索教育管理的新举措、新途径, 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出现了一大批流动党员, 这些人组织管理难、思想教育难、作风建设落实难。这既有社会大背景的原因, 也有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还有学生党员个人党性观念不强的因素。文章从高校流动党员的特点、高校对流动党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以及如何做好流动党员工作进行了探讨, 对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动党员,管理,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智勇、姜村:《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思考》, 《基层党组织建设》, 2004 (5) 27-29。

[2]魏长龙、陈敏:《关于大学生流动党员组织建设的思考》,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5) 179—181。

篇14:梁园区: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而对于党员来说,党支部无疑与家一样,是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

“我们在北京听到了省委领导的问候,倍感亲切,我们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向党组织保证,我们始终没有离开组织的怀抱,时刻牢记我们是共产党员,为家乡父老添光彩,为首都建设作贡献!”2015年11月29日,对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负责人田浩玉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通过视频,向在梁园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的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许下诺言。

像田浩玉一样,如今,梁园区在外务工的1037名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地,都能感受到党支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有“家”的感觉真好

2015年12月24日,在梁园区便民服务监控中心,虽然时隔将近一月,但说起田浩玉和夏杰视频的情景,仍让人精神振奋。

“就是在这里,田浩玉向夏部长汇报的。通过QQ群,全区流动党员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工作,我们都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指着屏幕,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是梁园区的党员群,这是各乡镇街道办的,这是各个村的,在群里,党员可以随时进行视频对话、工作交流,还可以缴纳党费等。”

“有‘家的感觉真好,远在他乡不寂寞,共话发展有去处,联络交流有平台。”长期在福建打工的党员门焕新,用这句略带诗情画意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加入党组织后的幸福心情。

在梁园区,和在外创业务工的流动党员心情一样兴奋的,还有商丘大学生创业园的青年才俊们。

商丘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于2013年,一栋称不上气派但安静宽敞的楼房里,容纳了21家公司、200多名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大多是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

“我们这个群体,都是年轻人,党员很多,特别是每个公司的法人或者骨干,大多是党员,我们公司就有党员六七名。”商丘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书记、商丘三力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哲介绍,“许多大学生一离开校园就和党支部脱离了联系,园区成立党支部后,党员们又找到了组织。”

李飞岐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30岁出头的他,是某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总监,也是商丘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组织委员。

“我在大学时入了党,毕业后自己创业时,发现党组织关系没地方放,虽然自己是一名党员,但有一段时间处于无组织的游离状态。还好,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后,很快就成立了党支部。”李飞岐说。现在,他经常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企业家来园区传授管理经验等,以此让大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上学的时候以学习为主,毕业后找不到组织,现在我们有了组织,一定要把作为党员的使命感发挥出来,让自己在工作中做到思想引领、作风引领、创业引领。”李飞岐表示。

流动党员的“组织”期盼

作为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主要发起人,孙福集乡党委书记曹兴军对外出党员有“家”可归的幸福感,感同身受。

“那天,北京的太阳火辣辣的,揭牌仪式现场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但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聚精会神,没人交头接耳,没人接打电话,更无人随意离场。仪式结束后,他们把我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要求加入党支部。”2014年6月28日,商丘市梁园区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成立时的情景,曹兴军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在外漂泊10多年,可找到家的感觉了,我们在外务工,今天能得到家乡党委的重视,这是人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明天我就要写入党申请书,我要加入党组织。”

看着大家欢呼雀跃的高兴样,曹兴军深受感动,“我没有想到,那些在外创业务工的党员,对组织竟是如此期盼。”

在北京成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缘起于一起上访案件。

几年前,孙福集乡一个村因“一事一议”修路的事儿闹得矛盾重重,有意见的村民不断上访。刚刚接任该乡党委书记的曹兴军认真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向村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你说的挺有道理,让我问问北京那边是否同意。”村民的回答让曹兴军感到莫名其妙,“修路的事是你们村的,你问北京干啥?”

曹兴军后来得知,在这个村,有许多在京创业务工者,他们中的一些人见识广、能力强,村里有啥情况,沾亲带故的村民总会向他们求助。

“这可是一股非同寻常的力量,如果能把他们聚集起来为家乡服务,那该多好。”而后曹兴军发现,这些人当中好多都是党员,既然是党员,就要服从党组织管理,就这样,成立“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想法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经过慎重考虑、多次谈话、认真考察,曹兴军最终确定了合适的人选,其中田浩玉担任支部书记。“在北京成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我们没有经验可循,必须慎之又慎。我们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党组织切实发挥出‘战斗堡垒的作用。”曹兴军说,“支部委员特别是支部书记,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号召力,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有办公场所。”

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成立后,其发挥的作用让曹兴军喜出望外。

“之前,孙福集乡是梁园区最穷、最偏僻,信访问题最多的乡。现在你看,我们成了和谐稳定的先进乡镇。”曹兴军高兴地说。不仅如此,在京创业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成立,也极大地激发了支部党员“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热情:他们特意聘请专家对全乡老师进行培训,并出资让家乡100名优秀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更让人感动的是,仅2015年,他们就为家乡修路助学捐资40多万元。

让党组织充满活力

“如果说党组织是一颗细胞,党员就是细胞的一个分子,党员管好了,细胞才有活力。基层党建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对党员的管理,如果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梁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振华向记者表达了该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要义所在。他同时表示,抓党建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党建”,使党建工作更便捷高效、科学规范。

近年来,梁园区针对“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的“四难”现状,从外出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联系、帮扶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子。

动态管理不“断线”,双向管理不“漏管”,跟踪管理不“失联”,是梁园区走好流动党员管理的三步棋。

目前,梁园区在每个乡镇确定1名专兼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流动党员的关系转接、登记调查、教育引导等工作;在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明确1名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员,及时掌握流动党员信息,上报流动党员台账,切实做到流动党员去向清、底数清、结构清、职业清和思想清。

崔振华告诉记者:“针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我们以地籍为纽带建立‘家庭,以流动特征制定‘家规,以解难题办实事服务‘家人,让流动党员身在异地有‘家可归。”

为此,梁园区坚持对外出务工创业党员实行跟进服务,在流出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梁园区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模范带动外出务工人员他乡就业、返乡创业。目前,梁园区已先后在北京、郑州、银川等地组建了5个流动党支部和21个党小组,形成了区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的三级联合管理模式。

针对流动党员从事行业不同的情况,梁园区还通过单位管、行业管、社区管等方式,对流动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实现流动党员监管有力。同时,为了及时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梁园区注重关注流动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让他们轻装上阵,安心创业。

上一篇:双沟镇中心小学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下一篇:论电影叙事的诗性结构——以《花样年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