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2024-04-29

《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精选14篇)

篇1:《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父母课堂》确实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影响和指导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家长,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学习之后,我逐步改变了许多影响孩子发展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找到了很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好方法。

2015年10月刊《父母课堂》里面的《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这篇文章里面提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我启发很大。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除了鼓励孩子拓展自己的想法和敢于冒险尝试、对孩子做得好的事予以嘉许之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家长更应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承担责任是正确的做法。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家长更应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承担责任是正确的做法。例如:家长偶然说错了一句话,当家长察觉时便应坦然地说:“对不起,我刚才说错了。”又假若家长无意中做了一件伤害孩子的事,当察觉时,家长可以诚恳地、带着歉意地说:“对不起,刚才无意中伤害了你。”诚恳及带着歉意的态度才是承担责任的真正表示,道歉的言语只不过是一种配合。只说出道歉的话而没有那份诚意及抱歉的表情,孩子会觉得家长虚伪而不能改善心里的感受。假使他学会同样的行为,他日与同辈相处时,便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相待了。孩子看到家长勇于承担责任,那么当他自己犯了同样的言行错误时,便会模仿家长做出同样的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孩子会明白:承认错误是生活中正常而且有用的行为,因为这样做更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谅解,孩子会更勇于突破、发挥自身能力和提升自己。

俗话说,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好坏在于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孩子教不好,而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要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学会与孩子做朋友,给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篇2:《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袁明玉

最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这本有一个长长怪怪的书名,叫《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读后感。书不厚,不是童话,是一部幼年小说。看介绍时知道这本书在1970年3月问世以后,让出版这本书的一家名叫偕成社的出版社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仅仅七年,也就是到了1977年6月,这本书就买出了50万册,到了1999年,已经突破了100万册!就是现在,还在以每年三、四、每次1万册的速度再版。到2001年2月,它已经再版了173次!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是一部什么书呢?

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它为什么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呢?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的故事是再简单不过了,不过是讲了一个女孩和男孩的故事。秋代是一个上二年级的女孩,个子矮小,人却坚强。正也是一个才上一年级的男孩,个子又高又大,却是个爱哭鼻子的胆小鬼。一天,他们俩认识了,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就在两个孩子身上发生了…

这是一部描写幼年孩子日常生活的小说,日本叫“幼年小说”,也就是说,是专门写给一、二年级学生自己看的小说。

这样的小说,很容易写得罗嗦、枯燥,让孩子们读不下去丢在一边。但作家却把一个既没有幻想又没有离奇情节的幼年小说写得生动极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在作家的笔下,竟然会变得那么有趣了!

读这本书,我们完全感觉不到作家的存在了,甚至感觉不出这是一本书了,面前只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当然还有别的孩子),他们哭,我们也会一起哭,他们笑,我们也会一起笑,不知不觉地,我们就融入到了故事里,读后感《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读后感》。如果是一个孩子,会觉得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如果是一个大人,会觉得是在讲自己的童年。

这是因为,作家把孩子的心理揣摩得太透彻了。有时,读着读着,我们简直怀疑作家是不是钻到孩子的心眼儿里面去了!

几个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还离不开作家对他们身边风景的描写。这些风景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读到最后一页,你会发现所有的风景都与故事中的孩子有关。这本书的前面,还有一张地图。书中提到的风景,也就是作家每天都在眺望着的风景,都画在这张地图上面了。

虽然是一部幼年小说,但这本书却有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主题,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

不光是胆心怕事的正也在秋代的激励下,走向了成长与自立,其实,反过来在正也的激励下,一直盼望着长高的秋代,最后也获得了成长。当然,两个人一样,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在说到孩子的成长时,古田足日曾说过,孩子的成长中有一个“节”,他进一步解释说,孩子们的成长不是呈一条直线向前伸展的,由于经验的累积,有一天,会突然发生变化,会急速上升,这就是成长中的“节”。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古田足日就加入了对“节”的思考。

我想,如果说幼儿小说有经典,那么,这本书就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了。

这是一个小故事,但却是出自一位大手笔,于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大故事。

所以我说它是:小故事,大手笔。

古田足日可不是一位一般的作家,他在日本,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写童书的大作家,当然不止古田足日一个人了,但还发表过那么多理论著作、震憾了整个日本儿童文学界的大作家,就只有古田足日一个人了。

篇3:让数学语言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一、激发兴趣是“说”的前提

数学课因为它的条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 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教师要多以形象的、具体的教具或是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设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说”的兴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说话的连贯性、完整性, 随时纠正、加强指导, 多给予鼓励, 激发他们“说”的兴趣。

二、学会阅读是“说”的基础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 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 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师应该把数学阅读引入课堂, 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 课前阅读。

在每天学习新课之前, 我会把预习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预习时, 遇到不懂的地方, 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留待上课时再解决。如果还不懂, 可以直接问教师, 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把自己不懂的内容用语言精确表达出来, 他的数学语言能力已经得到了提高。

2. 课中阅读。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常让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 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师示范是“说”的保证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模仿是人的天性, 尤其是处在学习期的小学生, 他们更具有“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述必须要准确、科学, 在课堂上的语言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付诸实践是“说”的关键

1. 讨论中“说”。

小组合作讨论, 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 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 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 再说什么, 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 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 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 灵活运用新旧知识, 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 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交流中“说”。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 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 使学生掌握思路, 并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 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 逐步学会叙述, 正确地解答。

3. 小结时“说”。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 但只需正确引导, 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 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4. 操作中“说”。

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 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 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 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回家后“说”。

学校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阵地, 家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是学生数学语言培养的延伸, 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 我们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作为一项家庭作业, 让学生把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 再说说你是如何知道的, 又是怎么想的,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所学内容得到一个回顾, 而且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 在“说”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篇4:让分享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关键词:分享;伴随;孩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41-01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单元式住宅使邻里幼儿很少有与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致使许多幼儿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并经过实践后总结经验如下:

一、教师必须经常检查自身的言行,为幼儿作出良好的榜样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在分发物品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老师可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发出类似的行为。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老师要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二、把分享意识藏在故事、角色表演等情景中,让幼儿去感悟

幼儿的认知特点告诉我们,说教对他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将分享的意识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角色或是游戏角色表达出来,让他们理解了,才能去引导他们的行为,形成分享意识。

三、幼儿有分享行为时,教师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

老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分享观念的形成。有小朋友跟同伴分享了玩具或食物的情景发生后,如果老师都能注意及时强化,幼儿在今后就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但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本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的分享行为,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以上做法,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正确、适当、长效、深刻的行为强化,同时还有助于幼儿学会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

四、抓住时机,创造分享机会

每个星期五下午可以设置为分享时间,可以让幼儿从家带上喜爱的玩具或图书,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着用,知道自己的一个玩具或一本图书可以和小朋友的许多玩具、图书分享,从而让幼儿体会到分享的乐趣。也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在家里学会的歌曲、儿歌、故事等表演、讲述给小朋友们听,是大家都来欣赏。

篇5:让 家长伴随孩子的作文一起成长

关键词:家长引导建立兴趣和谐教育成功作文我是老师,因此常常会遇到家长或是朋友问及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不喜欢写作文,怎么办?

不喜欢写作文,这还真是个问题。就拿考试来说吧,小学语文试卷100分,作文就占30分,初高中比例就更不同了,你说能不重要吗?不过任何一门学课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如果光靠老师在课堂上作文方法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建立起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在这一点上,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认为家长朋友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

一、引导孩子走入生活,走进书本,促使孩子想写。

要想让孩子写东西,就得先让他的小脑袋里有东西。家长应利用孩子的空余时间,尽可能多地走出去,欣赏大自然,逛超市,买菜,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听讲座,甚至跟着大人出席一些聚会,让孩子用双眼去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当然,每一次活动最好都有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以便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的家长害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孩子,使孩子学坏,就恨不能一天到晚把孩子封闭起来,这是片面的想法。社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在于家长正确的引导,家长要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并说明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孩子就成了认识社会的主人。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认为是学习,把孩子往家一放,很多事情就自己去办了,其实这

是剥夺了孩子认识社会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的视野狭窄,写不出文章也是自然的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带孩子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多读书,让孩子从书本上了解生活,认识世界。家长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看童话、故事、神话、科幻、侦探„„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然后鼓励孩子把整本书看完,在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关注,多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当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他会有一种成就感。家长抓住时机讲一些名人故事,让他们以此为榜样。比如:你告诉孩子,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读书,妈妈相信你长大以后也会像他一样有所作为的。这个办法现在很多家长都已经注意到,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在家营造阅读的氛围。爸爸妈妈都爱读书当然最好,如果不爱读书,至少也应该在家里适当的地方摆放一些书,吸引孩子自己去读书。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想:爸爸妈妈都这么大了,还在努力的读书、学习,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绝不落后。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闲暇之余捧一本书或读或沉思,那么孩子在这个氛围中一定对书籍情有独钟。

走入生活,走进书本,究其根本还是为了让孩子头脑里面有东西,有了东西,他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所谓“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就是这个道理。到了孩子自己想写,不写就觉得手痒痒的时候,家长第一步的引导就算成功了。

二、帮助孩子养成动笔习惯,促使孩子乐写。

人是习惯的动物,特别是小孩子更容易被习惯支配。如果家长善于培养孩子动笔的习惯,那么写作对孩子来说就真的不是难事了。说到这一点,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我每天都督促他记日记或是每次参观旅游回来都催他写感想,可孩子总是不听话,或是应付,这怎么办?其实,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让孩子记日记,写感想,如果孩子这能坚持下来,这多好啊,可为什么孩子就不干呢?这和孩子的成长天性有关,孩子是喜欢做有兴趣的事的,而强迫做的事,大部分孩子都不会乐意,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动笔,不能光靠强制手段。其实,最聪明的做法是不形于色,在暗中观察,若有一次,孩子自己主动写了一篇文章,哪怕再短,家长也应该积极鼓励,因为主动的精神最难得啊!在家长的鼓励之下,孩子就有可能第二次主动去写,如果,第一次满怀激情写了,就被家长一通挑鼻子挑眼,批评多于表扬,第二次恐怕就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了。所以,孩子的写作热情,一定要精心呵护,积极鼓励,切不可求全责备,批评打击。要知道,只要孩子肯写,他早晚会进步。当然,光靠表扬主动性也是不够的,还要有适时的建议。生活中发生了一些特别值得写一写的事情之后,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写,但也仅限于建议,不可强迫,对孩子的讨价还价也不必过分在意。我在指导孩子写作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很想让孩子把刚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可孩子没兴趣,那就再等等,过一阵后,可能他自己又想写了,有时写得确实很短或很不像样子,但想想写了总比不写强,孩子写作兴趣仍在,这就是成功。

有时候,条件不允许,让孩子口头作文,或一家人一人一句联句成文也是可以的;还有读过书,看过电影、电视,可以让孩子复述一下故事情节,这也同样可以起到锻炼孩子写作能力的作用。形式不拘一格,因为咱这不是在课堂上,也不是在考场上,孩子怎么写,怎么说,完全自由,只要他乐意,就行!在这里我认为指导孩子仿写尤为重要。在孩子阅读完优美的文章后及时仿写,能加深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仿写就是仿照文章的某个段落或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仿写,第一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因为有一个样子在那儿摆着,学生可以临摹。第二可以学习更多的习作方法,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所以,家长朋友可以指导孩子进行大量的仿写。三引导孩子积累写作材料

引导孩子用心感受生活。陶行知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有不同的感受,家长可引导孩子充分发现他们,了解他们。如儿子正在家写作业时,外面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妈妈对儿子说:“可能要下暴雨了,你不妨看看外面”。儿子高兴地观察起天空大地的变化。后来孩子相当成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一篇写景作文。

引导孩子多看好的电视节目,养成每天读报的好习惯。不少家长认为看电视、读报影响学习,其实引导得好,学生可收集到大量新鲜的,有时代感的材料。家长还可以让孩子看了电视、读了报后,用讲故事方式讲出来,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朱自清曾说过:“我的很多文章就是通过看了别人的文章受启发后写出来的”。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不仅为孩子提供纯正的语言范本,也能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有些内容、材料也能激活孩子心中储存的材料。如秦文君、杨红樱、杨鹏等少儿作家的作品对孩子的写作和具启发性。

总之,写作靠灵感,灵感靠积累,积累靠多读、多看、多听、多写。

四、保存孩子的每一篇作品,促使孩子坚持写。

孩子的业余写作,形式自由,这也就容易造成写后作品丢失的现象,我认为可以让孩子备一个专门的写作本,干干净净,工工整整,长期保存,还可以让孩子给这个本起一个漂亮的名字,这能使孩子写作兴趣更浓。遇到家人团聚,过生日等时候,还可以让孩子挑自己最得意的习作来读给大家听,这时候孩子就更有成就感了。不过,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大家来给孩子的作文提点改进的建议,不能总是满足于在初级阶段踏步。感觉孩子写作有了很大的进步,鼓励孩子往报刊杂志投稿,对孩子也是一大激励,著名的少年作家蒋方舟就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出书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离不了父母的关心与支持,作文也是如此。想让孩子在作文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靠一两个小动作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还需要家长长期坚持引导,直至孩子形成习惯,不用扬鞭自奋蹄。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孩子爱上写作真的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有细心,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一定能闪出写作的灵感与火花。

作者简介:

姓名:李艳

地址: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鹧鸡小学 邮编:654216

篇6:《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篇7: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篇8:让好习惯伴随孩子成长

一、渲染氛围, 营造“一个场”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 张贴在教室内、各种设施旁边, 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 随时随地地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墙壁处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提醒学生不乱涂乱画;在学校花坛、草坪等处设置显目的“绿草茵茵, 足下留情”等温馨提示标语, 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儿歌激趣, 架起“一座桥”

一年级学生是从幼儿园踏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虽说现在很重视幼小衔接, 但是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生活等等各方面的改变, 还是让一年级的新生有诸多的不适应。很多的该怎么做与不该怎么做, 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顾此失彼, 应接不暇。因此, 我经常使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比如在新学期开始, 我就给每位家长学生致一封信, 附上的还有一张养成教育的儿歌,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有教育孩子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有事有病先请假的《上学歌》;有教育孩子使用礼貌语言的《文明礼貌歌》;也有《写字歌》《读书歌》《上课歌》《下课歌》《放学歌》等等。适时选择相应的儿歌, 提醒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 很快学生就在生动易懂的儿歌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以身作则, 打开“一扇窗”

观察、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 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 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 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 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 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早上来校时, 我热情地迎接孩子, 主动向孩子问好问早, 逐个进行指导来校后该干什么, 并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讲礼貌和关心、爱护他人的教育。现在我们班的孩子都能够主动地向老师问好。

四、坚持不懈, 筑起“一道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 一项研究证明, 一个坏习惯的养成有时只需一天时间, 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由于年龄小, 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反复, 出现波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经常抓, 时时抓, 反复抓, 抓反复, 筑起一道坚固的好行为好习惯墙。例如:开学初, 孩子们每天早上来到学校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就一一告诉学生, 应该先干什么, 再干什么并结合儿歌“清空书包, 拉好拉链, 挂在椅背, 上交作业, 整理物品, 大声朗读”进行教育。但总有一些孩子不是在玩, 就是慢吞吞地整理东西。对此, 老师不能急躁, 多给孩子讲讲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并常常提醒孩子, 对于做得好的孩子要及时给予表扬。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入手去帮助孩子, 引导孩子, 经过长期的努力, 现在班上的孩子基本都能做到迅速有序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进行早读。

五、以点带面, 呈现“一片绿”

1. 树立榜样。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 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 让学生模仿。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老师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作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大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 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2. 奖励机制。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老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结合学校“福娃争星”用设立“文明礼仪之星”、“物品摆放之星”、“文明就餐之星”、“文明休息之星”等, 发现学生的优点, 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 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 保持自己的优势, 促使其他同学更用心地学习, 努力争取上光荣榜。这样经常性的激励, 使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家校协作, 构建“一张网”

学生的时间大都是在学校与家里度过的, 两者就像是一条线条的两端, 家长与老师只能各了解一端。两者如果能经常联系, 各自反映在自己一端了解的情况, 就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孩子, 会让我们的养成教育有效而快速。

正因为秉承这样的理念, 所以我非常注意做好这个工作, 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报到第一天的致家长的信, 让新家长感受养成教育;家长会上的发言让家长理解支持养成教育;平时更是利用电话、校讯通、便条、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 要家长在家积极配合, 做好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9:让数学语言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一、激发兴趣是“说”的前提

数学课因为它的条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教师要多以形象的、具体的教具或是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设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说”的兴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说话的连贯性、完整性,随时纠正、加强指导,多给予鼓励,激发他们“说”的兴趣。

二、学会阅读是“说”的基础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师应该把数学阅读引入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 课前阅读。在每天学习新课之前,我会把预习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留待上课时再解决。如果还不懂,可以直接问教师,如果学生能准确地把自己不懂的内容用语言精确表达出来,他的数学语言能力已经得到了提高。

2 课中阅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师示范是“说”的保证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模仿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处在学习期的小学生,他们更具有“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述必须要准确、科学,在课堂上的语言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付诸实践是“说”的关键

1 讨论中“说”。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交流中“说”。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 小结时“说”。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4 操作中“说”。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回家后“说”。学校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阵地,家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数学语言培养的延伸,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我们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把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再说说你是如何知道的,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所学内容得到一个回顾,而且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在“说”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篇10:写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儿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双子姐在养育冬儿上,凭的就是一颗真真切切的浓浓爱子之心,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细学习。双子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和孩子的缘分。上天给我们家长的这个礼物,犹如送给爸爸妈妈一个最亲最爱的朋友,我们家长一定要善待她。”更让人感动的是,双子姐在身体状况极度不佳的情况下,本着一颗“大爱”之心,双子姐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导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家长。

阅读此书,作为一个六岁女孩的妈妈,以下几点我必须牢记:

1、每个孩子天赋不同,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对小学阶段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导,让孩子学中玩,轻松地学会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会越学越游刃有余。

2、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现在一个老师带很多孩子,本身很累,双子姐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既能深入交流,也节省了老师时间,获得了老师好感,进而促进了孩子学习。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粗心是孩子脑子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也和性格有关,六岁的孩子,脑容量只有成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脑、眼、口、耳、写,极大地促进了孩子脑子的发展。具体操作是,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下,家长从背后抽出一张张加减法运算卡片放在胸前,让孩子快速脱口说出答案,这不是教孩子加减法,而是教孩子一种能力。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反应能力、数学童子功,越熟越快越准越好。

4、兴趣班因人而异,但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从双子姐身上获得的启发是,琪琪今后游泳、乒乓球、围棋是我必然会引导学习的,钢琴等乐器看机缘,画画是琪琪一直喜欢的,我会继续鼓励和赞赏。

5、发挥家里老人的育儿作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想要走进他的心灵,一定要和他产生共鸣,和长辈的共鸣就是感动他们,认可他们,他们必然会来帮助你、理解你。”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庭和谐、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孝顺、尊重长辈。这点是琪妈做的很不好的,今后要好好改善。

6、让孩子学会“造三句”。读故事时引导孩子用关键词自己造句并记录。“造三句”即将词放在句子的前、中、后。

琪琪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双子姐的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此处记录下来的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双子的孩子冬儿从一到三年级的“差生”在双子的精心引导下从四年级开始发力跻身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之列,目前冬儿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因此此书更多的内容比较适合家有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双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将引导孩子的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如帮助孩子编写口诀以巧妙记忆历史、地理、化学等各科重要知识点,如何引导孩子开心写作及相关技巧、如何减少考试中的失误,如何让孩子考前轻松复习、如何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中系列难题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总之,双子姐说出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奉献。

《与孩子一起成长》确实是一本好书,有空时琪妈还要继续翻阅,相信每阅读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获。

篇11:《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

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

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2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3

任何一个孩子对他们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是梦想,是希望,更是爱的延续,但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孩爸爸、孩妈妈来说,他们却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女儿乐乐一天天长大,从呀呀学语到喋喋不休,从蹒跚学步到奔跑跳跃,我也一步步地在前行,每一本育儿经典都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很偶然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哎!有一本书不错,叫《陪孩子一起成长》,看看吧!”当看见书中那一页页可爱的插图时,我就已经喜欢上她了,就像别人说的“第一印象”吧!

捧着她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就像和一个朋友在聊天,曾经困扰我的乐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似乎就在书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中迎刃而解了,感觉心就象雨后的晴朗天空,清爽了、明亮了!

用心去品读这本书,有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同孩子一起玩”带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书中有一段话“如果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天空,那么,爱就是阳光。试想,孩子在天空下享受着阳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游戏,他会感到多么的快乐和幸福呀。”乐乐两岁之前都不是很黏人的,可是一过了两岁就常爱缠着我,不管我在做家务,或煮饭,或和朋友打电话,她都会来要求我陪她,和她玩,这使我常常做不完家务,也无法和朋友畅快地聊天。为这我曾很烦恼,感觉女儿的到来让我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没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但是现在的我明白了,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很快,她将有她自己的世界,也许到时我要陪她,她也不让我陪了,所以要趁她要我陪的时候多陪陪她,她不是一盆花,也不是一棵草,她的成长是需要爱来浇灌的。

在“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中最开始的一段话对我受益非浅,“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当女儿还是襁褓中的宝宝时,我就常在她耳边哼歌,讲我小时听过的故事;当她呀呀学语时,给她讲《婴儿画报》里的故事,不在乎她懂不懂,只想让她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她并不爱惜书,经常是支离破碎;现在乐乐已经是一个爱喋喋不休发问的小女孩了,书成了她最好的伙伴,从看最初的《婴儿画报》到现在读《格林童话》、《西游记》,我想乐乐已经完全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睡前故事是乐乐的必修课,大概是乐乐3岁时,有一次我在给她讲《小猪闹闹冒险的一天》时,突然发现她可以跟着我的节奏稍微给些小小的提示就可以自己把这个故事讲完了,而且还指着一些字告诉我“这是小字”,“这是了字”当时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惊喜,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完全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每个月我们都会领着乐乐去图书城,在那里乐乐完全融入到书的海洋里,对新鲜的故事她会要求我们念给她听,有时她也会拿着一本大大的彩页故事书,自已坐在角落里讲故事,但是她总是很害羞,会说“妈妈别离我这么近,远一点”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她清楚的讲一个故事,看来克服她害羞的情绪我还要努力呀!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书中的第一章就是“懂得爱”,我想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他们才会更好的去爱,就象一位哲人说的“我们怎样爱孩子,孩子会怎样爱世界”!我曾看过一张摄影作品,是一个结实的男人背影,他用肩小心的托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象托着一个非常易碎的心爱之物,宝宝满是皱折的小脸和爸爸健康的脊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照片的后面有一个故事,因为先天不足,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死亡,他年轻的爸爸,从瞬间的喜悦跌落到无边的痛苦,他对医生说想抱抱他的孩子,就是这一瞬间成就了这幅作品,有人问从这张照片看到了什么?有人说是坚强,有人说是依靠,但我觉得更多的是爱,没有任何语言的爱。坚强的脊背、依靠的肩膀这些都是天使的翅膀,爱的力量。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4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人一生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参加社会实践,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家庭子女教育,完成自我生命延续。下面,我就近期阅读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简单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面对调皮淘气的儿子,经常爱犯错误,我们不批评那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寻找他在生活中那些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再给他一个个浅浅的微笑,让他认识到犯错误不可怕,只要改正的及时,父母一样会疼爱他们。所以我们家长不能在批评完孩子以后就撂下不管了,这会让孩子与你的心越来越远。

二、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超过对书本身的兴趣。才开始要去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书籍,鼓励他去阅读,要物质鼓励他,并让他把那些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讲出来,再加以赞扬,让孩子再讲得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这样就能调动他的阅读兴趣。

三、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四、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五、做错事允许孩子申辩

篇12:《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想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想

我们常说做事要有计划,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现目标。关于孩子的培养也是一样的,很多父母都会考虑孩子将来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定下培养目标,并有意识地依据这个目标培养孩子。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老师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了全部,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

人,天生是喜欢学习的,天生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几个月大的孩子会睁大眼睛,到处看看这个新奇、陌生的世界?刚会走的孩子,兴奋的到处乱跑,摸摸这碰碰那,甚至把抓到手里的东西放在嘴里尝一尝,以此来认识、品味这个好玩的世界。

无意中浏览学生的微博,发现临近开学,孩子们的微博中无意识的透漏了一种现象:对开学,充满了恐惧与厌恶!为什么会这样呢?思路无意中又回到了暑假初读过的那本书《与孩子一起成长》。

带着疑问和好奇,我又重新走进了这本书中,书中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只有一句话:“你喜欢学习吗?”调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70%以上的孩子答“不喜欢”,仅有不到30%的学生答“还可以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学生由“好学”变得“厌学”了呢?是家长、是老师把孩子的学习与功利性相连了。让奖励、比别人强、将来的好生活等等功利性的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体

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会将它看成是苦差事。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一种获取利益的方式。

事实上,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事情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书本上的学习、实际操作中的学习得来的。如果我们人为地为学习增添一些障碍或困难,让人体味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让人避而不及的痛苦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去除这些障碍与痛苦,那么孩子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就会享受到快乐学习所带来的成果了!

学习是对未知事物、未知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的过程是充满快乐的。在这种快乐的探索过程中,孩子的头脑和思维才会得到发展,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知识在书本里,智慧在头脑里。”知识是一种积累,绝大部分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翻阅资料获得的,而智慧确是建筑于知识并超越其上的主观想象与理性思维,它是灵活的,具有创造性的。知识能帮我们解决问题,而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创新,而满足于解决现有问题,只会使人原地踏步。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思考的能力,是智慧的体现。2011年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把思考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目标写入了标准中。

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查

篇13:《伴随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一、给孩子的玩具上“保险”

北京同仁医院的庞大夫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男孩拿着玩具手枪与小伙伴“对打”, 一粒子弹正打在他的眼睛上, 眼球被穿透, 伤口达6mm~7mm。由此可见有杀伤力的玩具对孩子的伤害。其实, 当孩子们与自己的“亲密伙伴”玩耍时, 还有一个肮脏的“不速之客”———细菌与之为伍。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试验。把刚消毒过的各类玩具使用24小时之后再作细菌测试, 结果发现细菌集落数分别为:木制玩具59、塑料玩具35、皮毛制作的玩具最多, 高达2 400。以上触目惊心的案例和一系列的数字让我们明白:选择玩具马虎不得。孩子玩玩具的卫生习惯养成很重要。

1. 不让孩子玩有杀伤力的玩具

如尖状的玩具、弹射类玩具、易爆易裂的玩具、悬挂类玩具、仿制防护用品玩具等。另外, 涉及玩具安全的一些小细节如零件是否太小、是否有夹到手或头发的接头或夹缝、弹簧和绳索及小齿轮等是否安全也不可忽视。慎带细菌集落数最高的皮毛类玩具。同时也应提醒家长要时刻记住, 危险对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幼儿来说是无处不在的, 即便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纽扣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2. 要教育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引导孩子不要啃咬、口含玩具;不要在吃东西时玩玩具;要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要将玩具随意地放在地上或脏的地方;需要用嘴吹的玩具要经过清洗等。

二、拓宽教育内容, 让玩具成为孩子生动有趣的教科书

1. 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

每一种玩具都蕴涵着形状、结构、颜色、材料等各种科学知识。活动时,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把玩具作为教具。引导孩子利用玩具认识颜色、形状、比比大小长短。利用玩具引导孩子认识不同材料的特征和功用, 了解玩具的不同结构和原理。孩子的许多科学知识都可以通过玩具而获得。

2. 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的大脑主管视觉、听觉和感觉运动这三大功能, 在孩子的成长期, 只有使三大功能互相配合、全面均衡地发展, 才不致使孩子产生学习障碍, 才能激发孩子的心智和创造力。值得深思的是, 孩子们的好多心智和创造力竟都是玩耍来的, 而让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最能激发和强化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且自制玩具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美好的遐想, 有益于其身心健康。

3. 让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

玩具之所以对孩子如此重要, 是因为幼儿是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 表达自己的需求的, 而玩具是孩子游戏的物质基础, 它诱发着孩子去说、去想、去做, 吸引着孩子们运用语言交往去协商、去协作、去合作分享。

为此, 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让玩具成为孩子与同伴交往的媒介和工具。如在晨间活动时, 鼓励幼儿合作玩跳棋、合作玩娃娃家等。在课间活动组织孩子们合作玩皮球、沙包、轮流踢毽子等。一次区角活动我利用玩积木开展的语言搭建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我先让小朋友们4人合作, 用积木搭建一样东西, 然后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搭的是什么, 有什么用?最后小组选代表交流分享。孩子们因为有了搭建的体验, 说起话来也特别流利。有的说:我们搭的是游乐场, 它会让人玩得很快乐;有的说:我们搭的是幼儿园, 它有很多玩耍的地方;有个小组竟然编出了儿歌:积木积木, 我最爱玩。造个公园, 又大又美。修条大路, 又长又宽, 一直通到幼儿园……

三、教师参与玩耍, 取得多重收获

幼儿教师要富有童趣, 拥有童心。在晨间到园的孩子还比较少时, 在大部分孩子离园了只有几个孩子在等家长时, 在你参与了他们的玩耍又能让孩子们都在你的视线内时, 你都可以融入到他们当中。与不会玩棋的孩子一起玩棋, 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导师;在边玩踢毽子边交谈的过程中, 让他们懂得了许多玩玩具的道理。时间长了, 幼儿对你的信任和亲近也自然而生。

篇14:让阅读伴随写作一起成长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是学生积累大量词汇,语句的重要途径。但是光靠记住这些词语,语句来提高语言素养还是不够的,把平时积累的知识置于习作之中,成为自己的习惯表达方式,这才是有效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相辅相承的关系。阅读是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

一、激发阅读兴趣,树立信心

要想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兴趣。但是光靠兴趣还是不行的,我们还得知道如何去学,调整好心态,以一颗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不要为了学习而去学习。首先,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其次,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习英语,比如听英语歌,看英语原声版电影等,最后,学习英语要疯狂,大声地,反复地朗读,在朗朗的诵读中树立自信。

二、扩大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

《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要求初中学生应达到1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学习英语就要扩大词汇量,就要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进而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遗忘现象,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不断接触和使用一些词汇,增加所学词汇的重现率,广泛的阅读就是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大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这些知识日积月累的储备,都为独立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灵活机智,学以致用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讲积累的词汇,短语,句式尝试着运用其中,让这些知识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日记不需要长篇大论,抓住每天中值得写的片段或把自己深刻的感悟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久而久之必能形成自己独有的语感,语感是人们直接感觉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这样在英语写作中,就能自觉的排除汉语的干扰,形成英语的思维定势,有效遏制中式英语现象。

四、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英语课本上的课文都是经过教科研小组精心选配的,而且在日常教学中也是教师讲授重点词语,词组,句型,语法的主要依据,也是考试大纲制定的依据,所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多读、多背、多记,一定要吃透课本,把基础知识打牢,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

上一篇: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下一篇:医士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