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

2024-05-08

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精选6篇)

篇1: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很多家庭的重中之重,也是很多家庭永远的痛。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家庭生活幸福的程度。无论父母的事业多么成功,孩子的教育一旦失败,整个家庭就陷入灾难。很多父母亲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万事大吉。这些父母亲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学生”。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套用公式定理,更不可能复制粘贴。所以有很多家长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头头是道,也有很多家长万般无奈。

机缘巧合,我在政务处、教务处都工作过,多次见过科室领导接待过问题学生家长,从这些家长的谈话中我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有的是隔代养,有的是空巢半空巢儿童,有的是家庭离异或父母不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父母很少有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诉求,致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因此自由放纵甚至逆反叛逆成为问题学生。

隔代养指的是孩子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这其中的弊端很明显:大多老人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只是一味的溺爱。即便孩子犯了错,也不能真打真骂真管,他们害怕女婿、儿媳妇生气。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由放纵,唯我独尊,不懂得理解和宽容。

空巢儿童指的是父母打工或者做买卖,孩子平时自己或者是跟哥哥姐姐在一起;半空巢儿童指的是孩子父母忙与生意或者工作,一大早出门半夜才回家,虽然也住在家里,但却很少和孩子碰面,更别说谈心了。这样的父母只管给钱,孩子没人管教,面对孤寂的家庭和花花世界的诱惑还有大把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往往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甚至结交不良社会青年走上邪路。

有的家庭父母不和天天吵架,没工夫管孩子。有的甚至离婚,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家庭爱的缺失往往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厌恶、逆反心理,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的甚至在家庭外寻找关爱,走上早恋道路。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家长,他因为孩子出了问题被请到学校,一进办公室大嗓门就说开了:告诉你别给老师惹事、别给老师惹事,你就是不听!我是管不了你了,我看来,你也不是学习的料,还半年就毕业了,给我老实儿的待着,高中我早给你找好了,等你毕业就去上„„暂不说高中能不能要这样的学生,就凭家长这几句话,完全可以看出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就在父亲身上。是这位父亲简单错误的教育方法告诉孩子:我学不学都一样,反正老子有人!这位父亲也不想想,这样的孩子上了高中就能好好学习了?走上社会就能好好工作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有时候老师一个周的教育抵不过家长一句话。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不爱学习,不写作业,你给他谈谈话,他就好几天,但是一到周一又“涛声依旧”了。后来去家访,才明白缘故,孩子家长和亲戚合开了个板厂,主要负责跑外,经常一周回家一次。他告诉我,一回来就给孩子钱领孩子出去玩、上饭店什么的,孩子一说得学习他就告诉孩子:学那个没用,我小学没毕业不也挣大钱吗!你就学会写字、算数,好好长个,回来接我班就行!孩子本来自制力就差,哪听得了这个,自然玩的不亦乐乎!就是我现在带的这个班有一个学生,作文中这样写道:“自我记事以来,我的双亲就没有心平气和的说过一句话,吃过一顿饭,只要一见面,要么装作不认识,要么非打即骂。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年级那次爸爸打我妈妈„„站在门口瑟瑟发抖的我早就吓得泣不成声了,父亲那一巴掌,仿佛打在我脸上„„我想,我已经无法拥有一份完整的爱了,我的家庭就像个摇摇欲坠的花骨朵,已经无法开放了。”在温暖中长大的孩子,他将学会宽容和感恩;在争吵中长大的孩子,他将学会冷酷和叛逆。试想,长期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怎么去爱自己的父亲,怎么能安新学习,又怎么能学会爱和宽容?

诗人、教育学者、《明日教育论坛》主编张文质在《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一书中就主张: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营养学家兹泰尼研究发现,79%的青少年都喜欢跟父母在一起吃饭,他们认为晚餐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比吃什么都更为重要,很多研究表明,其实全家人一起吃晚餐,对孩子的帮助在以下这些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助于孩子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跟父母在一起吃饭的孩子,一般不会抽烟、喝酒、吸毒、打架、过早性行为。哪怕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能够赶上晚餐,能够跟孩子在一起就餐,也同样能达到以上的一个效果。

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可走,但必定有规律可循,张文质先生《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一书中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点,就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给了孩子充足的金钱,却买不来关爱,那还不如深入内心的一次交流;你给了孩子充足的物质,却换不来理解,那还不如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很多教育学家都说过,“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简言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也就是说父母有什么样的品质,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可能就学会什么样的品质;孩子所做出的事情,处理事情的方法,都是从父母身上照搬来的,所以孩子做错了什么,父母不应该首先责骂孩子,而是应该先自我反省一番,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的问题,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沟通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母只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诉求,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支持,这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应该承担的最起码的责任。

和孩子在一起,不仅仅是吃一顿饭,你可以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和他一起游戏,一起聊一个话题,以了解他的喜好;也可以周末带上孩子,到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做客,以让他感受亲情学会孝敬长辈;还可以节假日带孩子一起旅游,以开阔孩子眼界,增强亲子关系„„

不要等孩子成了“差生”、“问题学生”再去找老师要求特殊照顾,你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教育他成人成才,即便你什么教育方法都不懂,你至少要做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篇2:改变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教师,每每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以“我不识字,教不了孩子”来推脱孩子教育的责任。确实,在农村,家长不识字,文化水平低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家长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理由。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家长依然“培养”出罪人,而农村里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得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代表发言,话虽不多,但孩子是哭着说完的。她说:“我的妈妈很爱我,她虽然不认识字,但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从不看电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守着我。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环境造就人,也改变人,作为父母,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家庭中,父母在一旁吃喝玩乐,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如何能安心学习?作为家长又凭什么义正言辞的去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你家长乐此不疲的事,你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要求孩子。五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比作业可诱人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多读好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而且能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行,书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也就聪明起来了。我们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做父母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抱怨说:“家里买的什么书都有,可就是不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不喜欢读书,相比小伙伴间的游戏,精彩的动画,读书也太枯燥无味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每天下班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开始,是我给她讲,后来让她给我讲,慢慢地她讲的越来越多,我成了她的忠实听众,在巨大的“自我表现”诱惑下,读书也就成了孩子的生活必需。

作为家长,已经吃了不识字的亏,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走我们的路。我们不识字,可以让孩子教。试想,一位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妈妈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烙印呢?不仅如此,为了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孩子上课就会很认真的听讲、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从而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篇3: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新上任,冲劲,遇困惑

生性开朗的我,是个孩子王,喜欢和孩子在一起。2002年,在学校的见习期满后,我担任了班主任。满怀一腔热情,我在班级管理上事事亲力亲为。在我的全力以赴下,班级纪律、学风、卫生各方面表现良好,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家长的认可,我也备感鼓舞。力求完美的我,除了在班主任工作中花费大量精力,还兼顾学科教学任务。带教的师傅指出我在学科教学上的不足,需要多下些工夫。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常常备课到深夜,然而,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和不当,导致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学困问题逐渐凸现。既要兼顾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又渴望提高班级管理和教学的技能。渐渐地,我觉得力不从心,时而会陷入一种困境,心里开始感叹做班主任真是不易。

二、找出路,前行,获成长

为了解决我们班主任的困惑,学校探索以班主任沙龙的形式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使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同时,学校也将我们送出校门,参与区、市的培训,不断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学识。就是在不断培训、反思、交流、实践、研究的循环中,我逐渐找到了突破困境的方法。

1. 在培训中获得启发,找出问题

几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想有所突破却无从下手。2006年,我参加了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为期一年的学习好像一场及时雨,拓宽了我的视野。专家的理论辅导、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团队的互助合作,帮助我梳理了班主任工作,我尝试着分析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管得过细,放手太少,约束了学生的发展,要从班级管理上升为班级建设,其中的学问是我要系统学习并努力探索的。蒋薇美老师在班主任心理辅导讲座《快乐地教》中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总会提醒自己摆正心态,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一年的学习是非常宝贵的,它引导我走上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

2. 从交流、阅读、学习中获得灵感,找到出口

2006年,在嘉定区德育教研员陆正芳和陆春荀老师的推动下,我校率先尝试开通了嘉定区班主任博客。因为学校班主任沙龙的常规化,有故事可讲,有问题可想,有想法可说,变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博客正是班主任沙龙的延伸和拓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我把教育个案或困惑撰写成博文,和同行交流,常常引来热烈的讨论。我在各种回复中获得启示。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关注度越高,越能促使我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处理的教育事件,看似“随意”的博文逐渐成为我们的工作反思和手记,这种潜移默化的培训促进了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我捧起了大家推荐的《教育的智慧》《爱的艺术家》《班主任兵法》等书本,和智者对话,弥补我工作中的不足。我将阅读中获得的智慧运用到班级建设中,以它山之石攻玉,我品尝到了做班主任的乐趣。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中,在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中,我始终“与时俱进”,成为了一个“快乐型”班主任。

3. 在课题中进行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建班能力

2008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改变以往班主任培训的模式,提出班主任教研组建设的设想。2009年4月,在区班主任工作主题论坛上,我作了“如何创建班主任教研组”的交流发言,并且参与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操作流程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教研活动不仅能改进班级日常管理、班集体建设、个别化教育,更主要的是促进了班主任教师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也提高了建班的技能和水平。

4.“真诚”以待,做感动学生的班主任

师爱育人,对孩子真诚。班主任工作天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没有对孩子的爱,很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有所创造和突破。我相信“教师的爱才能够激发学生爱的潜力”,因此,致力于做一个富有爱心的真诚的班主任。遇到家庭情况特殊、生活条件困难的孩子,我总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工作中,我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间的小矛盾,用善意的“惩罚”引导孩子反思,用真情温暖他们,呵护每棵小苗的成长。我也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建立“我能行”的信心。我希望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更能成为他们的益友,叩开孩子的心扉,感受他们的喜乐,分担他们的烦恼。他们亲近我,信任我,喜欢我,我享受和他们愉快相处的每一天。

将心比心,对家长真诚。江桥地区的特殊家庭多,家长群体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面对他们的不解,甚至无理的要求,我一次次耐心地解释、沟通。曾经面对蛮横无理的家长,我独自吞咽委屈。随着对班主任工作的深入研究,我认识到“沟通”是班主任应具备的技能,为了能与一些特殊家长沟通,我向老教师讨教对策,观察别人的沟通方法,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窍门”。在和家长交流时,我做到客观地反映孩子的表现情况,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互相交换教育孩子的想法,对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努力达成共识,将心比心,往往能赢得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正是这样,我和家长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形成了合力,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飞跃,独具自我风格

做了十年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方面,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班理念。我从“班干部自主能力的培养”“关注细节教育,加强习惯养成”“以活动促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班干部的培养,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集体活动为载体,让每个孩子展示自己,得到锻炼,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 尊重生命,相信学生

从教十余年,我对教育怀有敬畏之心,这份敬畏来源于对生命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决不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他们,仔细地观察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特质,引导孩子找到小岗位,学习做事,学会做事,在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达到内心的确认。我从过去班级日常管理的包办中解放了自己,也解放学生,教孩子在动手动脑中习得本领,赢得认可,获得自信。

2. 呵护童心,创造活动

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我赞同卢梭的儿童本位观,怀有童心,才能呵护童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即便是繁忙的学习之余也见缝插针地创造小小活动。午休,带着孩子在操场上散散步,踩着白色的跑道线走“钢丝”,或是在音乐室开个小小的演奏会,或是引导他们到书博士的肚子里探秘。课间,带领他们投篮、跳绳、跑步比赛、玩炒黄豆、跳房子、画王字游戏。下雨时,听一场风雨协奏曲;春来了,等待玉兰花的绽放;秋风起,看着满架的紫藤叶子变黄飘落。在活动中,孩子开动脑筋,学会合作,懂得分享,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心灵因此充满快乐,充满活力。

3. 善待差异,守望成长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气度和智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也不同,必然存在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善待差异,允许落后,坚持正面引导,期待孩子的转变,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相信每朵小花都有盛开的时候。

4. 在不断思索中,进行创新

篇4:和孩子一起成长

是现在的父母太闲在,超市一转什么都有了,还是打醋这事太小,不够孩子们锻炼独立性的?总之打醋是打醋,培养独立性是培养独立性。生活中许多原本很原始但也很完整的东西被割裂开了。

前不久,我们收到了这样一封读者来信:我的孩子今年九岁,上小学三年级。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一直接送他上下学。可前些日子,孩子突然对我们说:“以后不用你们接送我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已经自己上下学了。”我和爱人觉得孩子还小,便没有同意。从此他常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有许多事情都不喜欢我们插手了,一副长大当家做主人的模样。可他才九岁呀!不久前,他还在我们的的怀里撒娇、耍赖,离长大还远着呢!

究竟什么事孩子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为此,我们到学校做了一个调查,让孩子们先写下自己特别想干的事,然后再把这些事呈现给他们的父母,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些有趣的交流:

我想做

(画个小孩的脸)

我同意

(画一个成人的笑脸)

我担心

(画一个成人不高兴的脸)

我想自己去外地的亲戚家。

可坐飞机,民航有保障措施/家长送到机场,办好手续,目的地有人到机场接

怕被坏人拐走/自己没有单独出去过/没能力处理突发情况

我想和同学一起去商场购物。

可去超市或离家较近的小商场/买大件东西时还是要有家长陪同/买一件小物品,钱数要限制

怕他乱买东西/商场人多不安全/和同学一起去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不能辨别产品质量

我想去现场看体育比赛。

要有家长带领/可提高孩子的兴趣/可培养团队精神、拼搏、好胜精神,开阔眼界

人太多太乱,混乱嘈杂狂热,成人尚且需要把握自己的状态,何况孩子/在家看电视也一样/有很多体育迷常有过激行为,脏话连篇,对孩子影响不好

我觉得我可以洗大件衣服了,我还想使用家里的洗衣机。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会他如何操作/太同意了,可他自己未必有这热情。

不安全,如插电问题/洗不干净/洗大件衣服力量不够/做这些事太浪费时间

我想自己安排我的假期日程表,自己决定每天做什么。

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事;应还给孩子一个自我的空间/如果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当然可以/必须把学习时间留出来/原则上同意,但需要家长审批、调控

玩心太重,还要加强约束/应参考家长的安排,休息好,学习好/孩子还小,但家长可适当参考孩子的意见/儿童自律性不强,不能保证合理性

我要和小伙伴一起去游泳。

要和游泳馆老师或教练取得联系/去游泳池可以,去野外不行/已获深水合格证

太危险/孩子的自救能力差,一定要有大人带领/不知道水的深浅

我想独自玩电脑,包括上网。

接受新鲜事物/上网可以多见世面,广交朋友/电脑将是人人都要掌握的一项专业/事先提出注意事项,事后交流,限制时间

独自玩电脑,没有学习目的,易玩游戏/现在网站很多,什么样的内容都有,怕孩子学坏/上网太浪费时间/容易上瘾,影响正常学习/最好在家长的指导下/影响视力

我过生日想独自请朋友在家里聚会。

这可以锻炼他的组织能力/可以看出他是否会做小主人/孩子应有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多了热闹,平时就一家三口太单调/让孩子有放松一下的机会;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如果家长在场,孩子会觉得拘束、不开心

没有大人陪,孩子容易做出格的事/这种表现是不尊重家长/孩子还不能自己准备东西、食物、招待朋友/怕把家里弄乱/孩子太小,不能把精力放在互相过生日上

我想自己支配压岁钱。

锻炼孩子独立的理财能力/通过看孩子花钱买什么,掌握他的心理动态/可以但要讲清用钱的原则,该买的才能买/只给他少量的钱/压岁钱本来就是孩子的

应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小孩子不要乱花钱/孩子还不懂得怎么买东西/自控能力差/压岁钱不能随便动用,应用在学习上

我想养一个小宠物。

只要不是狗、猫就行/爱动物可培养爱心/我家已有鱼、龟等/现在一个孩子都很孤独,有个宠物可以算个伴儿

古人云“玩物丧志”/不卫生,容易传染疾病/浪费时间/想看可以去动物园/让孩子太分心,影响学习/工作太忙,照顾不过来

我想和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

有益的校外活动对孩子有好处/只可以看健康的片子或儿童片

长大一些再说/年龄太小,不知道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现在适合孩子看的片子太少了

我想自己当几天家,安排家里的生活。

可逐步练习熟悉家务/可以让他尝尝当家的滋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在家基本上孩子说了算/这样他花钱不会太冲

小孩子没这个要求/年龄太小,每天上学功课又多,目前尚无精力担此任务

到好朋友家住两天。

必须是父母熟悉的人/每天电话联系,双方家长沟通/因为现在的小孩子实在是太孤独了/可增强他的适应能力

年龄太小,给别人造成不便/不安全/家长不踏实/没必要

我想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衣服、学习用品等。

培养审美观和实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有主见/我相信孩子的眼光/她喜欢的衣服才会穿/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更珍惜

孩子的审美观还不成熟/不了解市场,没时间实践/孩子的判断还不够准确/购买前要大人同意/孩子喜欢的,不一定是实用的/把衣服买得太花/她总是乱花钱

我想自己坐公共汽车去奶奶家。

尝识各种交通工具/一是锻炼他的独立能力,二是他会防范小偷/白天还可以

不安全/交通太乱/治安太差/不放心,路上人太杂/他自己不认路/路太远,中间需要换车

我想和一些朋友出去郊游或露营。不让大人跟着。

同伴在一起会有更多交流/要看什么地方,太偏不行/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团队精神/只要这些小朋友是熟悉的

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不安全;应由大人陪着/未成年的孩子不能单独与小朋友出去过夜/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到17岁才能自己出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我想买一套648元的绿色丛书。

买后必须读完/只要孩子需要,又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用孩子自己的压岁钱买/只要买书,多少钱都行

经济条件限制/不想买/书价稍贵/孩子可以从多方面学习知识,如上网/上图书馆/根据经济条件,不必非要买价格高的书

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到董洪亮老师家,听筒里传来董老师十一岁的儿子的声音。

“你妈妈呢?”

“去外地考试了。”

“你爸爸呢?”

“在学校里加班。”

“那他们怎么放心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

“我不是一个人。今天是周末,我和几个伙伴在我家里聚会。”

后来,这位心理学教师兼一位十一岁男孩的父亲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观点:

能力有时让我们心悸

孩子一岁多以后,在独立性的发展方面,出现了一次革命。走路的时候,如果你总是抱着他,他就会拚命地扭动自己的小腿,要求下来;走累了,他们又会让父母抱一会儿。首先是骨骼和肌肉的发展使他们“觉得”已经可以用自己的小腿满世界乱跑了;二是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觉得”自己有了独立的要求和能力。

很快地,他们可以奔跑,讲很多完整的故事,说很多优美的句子;他们认识了路牌,辨别社区里的几乎每一幢建筑。再往后,他们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知道了许多的人情世故,甚至还有了一些“积蓄”……后来,他们又想滑旱冰、想看比赛、想骑车上学,想独自逛商店,想独自举办生日聚会,想买书、想养宠物……

他们可以这么去做吗?我们哪些时候该干涉,哪些时候该闭嘴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在研究了人格的毕生发展后认为,六至十二岁左右的孩子,人格发展潜在的冲突就是“勤奋进取”和“自贬自卑”两种势力同时存在。如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努力学习时,在制造某种有用的东西时,在从事家务劳动时,能够得到成人的支持,受到赞扬和奖赏,就会加强他们的勤奋感,越来越爱做这件事,逐渐养成勤奋的工作态度。反之,如果家长总把他们探索世界的行为看成是不切实际、调皮捣蛋,横加干涉,就会使他们有逐渐发展到无所作为或自卑感的危险。在这一阶段儿童所发展起来的勤奋感或产生自卑感能延续终生。

实际上,当孩子们觉得有些事情可以去做的时候,家长们通常是阻止不了的。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偷偷地去做。记得有一次,我们中午休息的时候,上三年级的孩子和邻居的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这应该算是很安全的事情了。不料,过了半个多钟头,孩子回来报告说,他们在楼道里比赛跳楼梯他拿了个冠军,可以从九个格子上跳到地面!其他孩子,最多只能跳七格!我一边看着他得意的样子,一边心有余悸地告诫他,不要玩危险的游戏,“不要爬高,不要玩刀”(这是我们的父母过去教育我们的要求)。但我心里知道,孩子不可能不去表现自己的能耐!

孩子们究竟可以走多远?我觉得,除了看他的能力,还要看我们的心理承受力。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难道我们为孩子的安全着想错了吗?

在这个有很多不安全因素的社会里,保证安全和发展能力的结合点在哪里;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经过什么途径才能变成生存的本领呢?当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并不是一句“由他去吧”便能简单了事的,该放手到什么程度,该让孩子在独立做事的同时明白什么样的道理,这个尺度的把握需要家长花一点心思。

有的家庭,孩子提出要自己上网,家长点头同意后便任由孩子每天在网上东游西荡。还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的要求非常情绪化,今天情绪好了:“孩子,给你十块钱,自己去买点好吃的。”明天心情不好,便对着伸手要钱买书的孩子大吼:“小小的年纪,怎么能乱花钱。”做事和提高能力不完全是一回事,边做事边思考才能提高能力。否则,孩子们即使独立地做了一些事情,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如果家长对孩子做事的态度一贯而且理智,放手中有约束,灵活中有原则,孩子就不仅能了解这件事能不能做,更能知道那件事以至今后无穷多的事哪件该做,哪件不该做,进而学习做人做事的原则。

不露声色扶一把

相同年龄的孩子,独立的意识和能力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程度上,一方面表现在内容上。从程度上看,有些孩子更能自律,更能自我保护,而有些孩子却更多依赖,更多退缩;从内容上看,孩子们在某些事情上更能独立,在其他事情上却可能更多依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家长同意的孩子自己去游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拿到了深水合格证。这只能说明这几个孩子在游泳的问题上,比别的孩子多一些独立性,却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不能由此告诉所有的家长应该同意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去游泳。家长一定要具体分析自己孩子的能力。

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只要有机会独立完成自己胜任的事情,他的自信心就能得到提高。

我们说了半天孩子想独立做的事情。这些事情被集中放大以后,我们可能会产生误解,以为这么大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是想自己做。实际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半大”孩子做事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希望有父母或其他成人的陪伴。

在调查中我们问孩子们:“什么情况下你不希望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大多数孩子的回答非常坚决而且简单:“和同伴玩的时候!”

孩子想独自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他们觉得可以做的事情。他们想逛商店,通常是因为这个商店他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他们想开party,通常情况下不希望父母在场。至于购物准备、张罗布置,他们也许并不反对你和他一起做。因此,判断哪些事情可以让他们独自去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基本的标准就是看他们是不是“力所能及”或胜任愉快。

不要夸大七至十左右孩子的独立需要和独立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我们通常容易发现半大孩子外在的独立性:不听你的,坚持已见,而不容易发现这些孩子实际上有点“外强中干”。他常常拿不定主意,听听谁的都有道理——这时他们希望听到长辈的见解和分析。如果我们漫不经心地让他们全部“自己决定”,他们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半大孩子向你求援时可能并不直接表达,而是采取迂回战术甚至苦肉计、激将法之类。这时,找出真实信息,不露声色地扶他一把,他会变得更有信心。

只是凭你的经验和直觉对孩子说“不”, 孩子会不服气或不买帐。要让他心悦诚服,你既要摆出事实,又要讲清道理。重要的是,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目前的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答案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我们从这次调查中孩子提出的问题里挑选了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内容,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郑新蓉教授做了详细的解答。

他们能走多远?

六岁半的青青很喜欢小动物,一见到亲朋好友家里养的小宠物就爱不释手,于是多次向妈妈提出自己也想养个小宠物。

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在大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养一些自己能够照料的动物,例如小金鱼、小乌龟,因为这不会花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会增加大人太多的麻烦。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孩子们愿意养一些大一点的动物,如小狗、小猫、兔子等,但他们没有时间去遛狗,没有时间喂养和负责它们的清洁以及免疫工作。但如果家长也有养宠物的愿望和时间,不妨让孩子担负一部分具体事项,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照料他人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八岁的李翔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所以每到周末,他都要去奶奶家。有时候爸爸妈妈没时间带他过去,李翔就提出要一个人回去。可奶奶家离这里很远,中间要换好几次车。这件事让李翔妈妈很苦恼,就在同事面前念叨了几次。结果一个同事比他还苦恼,原来这位同事的孩子跟李翔的情况差不多,可麻烦的是孩子的奶奶家在另一个城市。这可如何是好?

答:如果孩子和老人都在一个城市,要根据情况而定,通常,在大、中城市里,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不允许独自坐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尤其是要换乘汽车的情况。如果在小县镇,仅隔一两条街的地方,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父母通常要提醒孩子到奶奶或姥姥家后给个电话。

如果要去异地,需要乘飞机或火车,也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两地之间有直达的特快列车,或两地之间通航,可以办理“无陪伴儿童”乘车或乘机手续,由乘务员负责他在途中的安全,但是,往返机场或火车站是需要父母或监护人陪伴的。如果两地之间只有慢车,火车行进中有很多中间站,车上往来的旅客情况很复杂,最好还是由家长护送。

去年夏天,爸爸刚教会了七岁的张明明游泳,就不得不出差了。明明想去游泳,可妈妈没时间带他去。明明就想和院里的小伙伴一起结伴去。孩子可以独自或结伴去游泳吗?

答:总的说来,孩子是不能独自去游泳的,与同龄孩子结伴去也是不允许的。不管孩子是否会游泳,必须有成年人陪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去正规的游泳场馆,有救援人员,问题不大。但专家认为,即使在正规的游泳场馆,有救援人员的情况下,家长也应该陪伴,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没有自我保护和自我求助的能力,尤其是十岁以下的儿童。当然,如果孩子是参加了游泳班或体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训练和保护,这种情况是可以例外的。

好不容易又要放假了,九岁的王然提出要一个人去电影院里看电影。孩子可以独自去看电影吗?

答: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看电影通常应该由成年人陪伴去。如果步行几分钟就能到,或者是单位或大院的电影院,十岁左右的孩子,可以三五个小朋友结伴去。同时告诉孩子,电影一结束就回家,遇到问题如何能够找到工作人员,遇到性骚扰可以有哪些对策;如果不想看了,中途回家要有伙伴等等。晚上的电影是不能让孩子自己去看的,结伴也不行。另外儿童与伙伴一起去看电影,看的是什么电影,父母一定要清楚。有儿童不宜的电影即使与父母一起看也是不合适的。

十岁的林通通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林通通这下可有了去处,放学后经常和同学一起光顾超市,买点小食品什么的。孩子可以自己逛超市吗?

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学习自主和节约性的消费。需要父母注意的是:第一,对孩子逛超市的钱、范围和时间要适当限制。第二,去距离比较远的超市,父母应该陪伴,距离近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到了商场,由孩子自己取货,自己比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自己付钱。第三,对孩子的消费行为,父母要有一定的规则。如果是允许的消费范围,又没有超出规定金额,不必指责孩子的东西买贵了或不合适。孩子节约了钱,是归己还是交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着决定。

九岁的徐琳常趁爸爸妈妈不留心,到网上游历。她的网络语言爸爸妈妈常听不懂。孩子可以自己上英特网吗?

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都可以上网,但是只能在家里或学校上网,也就是说必须有成年人的指导和监护,不能到商业性网吧去玩。他们可以上网去查询或下载完成作业所需要的信息、图片和数据,也可以在英特网上发电子邮件,与朋友通信,还可以在网上看看他们感兴趣的笑话。而父母所要做的应该是:第一,与孩子一起制定使用英特网的规则,包括时间、内容以及违规后的处罚。比如,没有父母的允许,不能在网上订购商品,不能上“儿童不宜”的网,不能公布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信息等;第二,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认识网络上的各种现象;第三,严格控制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家里的电话费情况。

妈妈常听刚满十岁的园园说:王静菲在头发上打了好多摩丝;今天我生日,我最好的朋友程程送给我一支口红,她说我涂上肯定特别好看……

答:这个年龄段的有些女孩子有时很想时髦一下。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随心所欲,对着镜子怎么打扮都行。甚至可以邀请几个同龄的小女伴一起开个化妆舞会,如果想留下纪念,也可以为她们拍一些照片。但走出家门,她们都还是小学生,她们还应保持一个小学生应该有的形象。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一句话的启发

我想做

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想用家里的洗衣机

买个带开关的插座,提前把插头插好,剩下就只是操作几个按钮了

我过生日想独自请朋友在家里聚会

生日聚会是他自己开,准备工作可以帮他一起做。如果你还有些担心,不妨把贵重物品提前收好,也可以把自己的卧室锁起来,不对外开放

到好朋友家住两天

如果你觉得打扰了人家,可以下次请那个小朋友到你家来做几天客

我想自己坐公共汽车到奶奶家

可否做个游戏,两个人在路上拉开一定距离,各走各的,装作互相不认识

我想自己做顿饭

如果某天你恰巧在家,可又懒得动,不妨享受一下他做的“美餐”

我想买一套648元的绿色丛书

买有买的要求,不买也有不买的道理,无论哪种情况都应该和孩子说清楚

附:美国见闻

在美国的一所学校里。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许多单词,可以阅读文章了。为了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老师每周都会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给老人们读报纸和杂志。老人们大多眼已经花了,阅读起来非常困难,孩子们帮了他们的大忙,所以孩子们是老人们最欢迎的小客人。为了让自己读起文章来不嗑嗑吧吧的,孩子们都会在课堂上精心准备,认字的热情空前高涨。

每次去敬老院之前,老师还会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一点钱,让他们商量着给老人买一些小礼物。在购物的过程中,孩子们既实际运用了他们的数学知识,也明白了一些理财的初步道理。

在学校里,一些各方面比较优秀的高年级的同学被聘请做低年级的老师助理,帮助各班的老师管理学弟学妹们,而一些对学校管理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孩子还有机会被聘为校长助理。

篇5: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是我要说的是我们这个启蒙老师当的确实不怎么样,有很多东西,有时候我们确实是不如孩子的。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们和孩子要一起成长。 “不知者,不畏”,有的时候我们就是没有孩子们知道的多。所以我们就要亮出我们态度,就是我们在知识面前都是平等的。孩子的成长要养成“钻牛角尖”的精神。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李老师的要求下阅读《三国演义》,并写出心得。可以这么说我们家长也不能保证都通读过,书里面的生僻的字词我们也是是而非,并不能确定。每当孩子问及我们的时候,就顺嘴说出大概的读音和意思。孩子们就不那么做,拿过来字典认真的查找,写下读音和解释的意思,往往让我们家长面红耳赤。我们就缺少这种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家长平也是坐在电脑前“喷云吐雾”,玩游戏,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乐此不疲,每当孩子要查资料时,也是不耐烦的说:等会,马上过关了,一会就一会,马上就下来。也许这样我们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当周末他们玩一会电脑的时候,我们让她别玩了的时候她也会把这套说词扣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是一脸怒意,“敢怒而不敢发”呀。我们家长平时就没有做到位,而我们要求孩子去那么做时我们是不是也是问心有愧呀!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回想起孩子十二年来的成长,我们不也是一步步的在成长嘛!作为家长我们有信心陪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为他们的茁壮的成长奉献出我们的全部!

篇6: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某某,是某某学校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一九九八年,毕业于某某学校,自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四年来,我懂得了孩子们,也让孩子们懂得了我。即品尝了这份工作的艰辛,也获得了发自心底的快乐。虽然经历过重压,但得到过更多的愉悦。也曾抱怨过太多的付出,但终究还是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收获。从对工作的手足无措,到喜欢上这份工作,都来源于十四年来点滴的积累和磨砺,之所以孩子们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正是因为多年来我和他们一起打造着成长的快乐。

一、习惯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10岁左右的孩子们,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纯洁到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精心的描绘。纯洁到是非概念的模糊,需要我们做到指点无误。从学习、卫生、安全、纪律到穿衣服、剪指甲„„。就拿上课前的准备来说,该上什么课了,都得准备哪些用具,书本文具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每节课的课间,我都要到教室提醒学生做准备,帮助他们找好用品,摆放好,直到学生上课时没有因找书、找本、找笔的而耽误时间的。

每当上课铃声刚一响过,我班的教室就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因为我班开展了“铃声响,我读书”的活动,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过,同学们就会在班长的带领下读

一、两句古诗名句,内容由班干部定,每周更换一次内容。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上课行为,我在班里召开了以“课堂纪律,我遵守”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中,同学们自发地统一了上课的坐姿和回答问题时的站姿。双脚放在桌子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平放在桌子上,双眼目视黑板,起立是站在桌子侧面,每行的方向一致。

每当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整洁的桌面,端正的坐姿,统一的站姿,听着他们洪亮的声音,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要求,使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吸收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所以我班多次在镇统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也让我领会到了养成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份量。

二、是良师,更是益友,有言教,更要身教

作为班主任,我知道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的重要,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和习惯,无一不是施教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从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做起,拉近和他们的关系,不但做良师,更做他们的益友。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从他们的认识观点出发,谈对一件事物的看法,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我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我们开展的以“我的幸福宣言”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重庆跳太空舞步的校园师生和带着养母上学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感受幸福的真谛。使学生们知道要幸福不止是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乐观、拥有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现在我们班的墙上还留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幸福宣言”,每当他们遇到困难,都能从“宣言”中得到激励。一年来,我班的22名男生,14名女生

从未发生过打架的事情,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团结向上。浓烈的集体意识在我们班得到体现,记得一次拔河比赛,有的同学手破了都不松劲,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三、用爱心凝聚集体,用真诚化解心结

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爱”是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以一颗平等、宽容、仁爱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记得刚升入三年级的时候,一次雨后,学生们刚刚进入教室,霍家兴就跑来告诉我:刘某某在门口摔了一跤,衣服都湿了。我一听马上走进教室,看见她正在座位上哭,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一看,她的上衣都是泥,裤子还好。刘某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又在杨村上班,她又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家里没人能给她送衣服,我怕她穿着湿衣服会生病,就把自己放在学校的T恤拿给她,让她换上了。第二天,她把洗的非常干净的衣服用一个漂亮的手提袋装着还给了我,告诉我这是她自己用洗脸的香皂洗的。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十分激动,多可爱的孩子呀!

可是就在今年的4月份不幸又一次降临在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身上,她的父亲在上班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哭了,同学们被我感染,也留下了眼泪,同学们一致决定:从今以后要竭尽全力去帮助她,用同学的爱心来包围她。她上学后,我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不要怕,从今以后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她一听扑在我的怀里放声痛哭。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跟她说:吃饭了吗?天热了该换衣服了。天气有点凉穿点长袖的衣服。有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等,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都热心的帮助她,辅导她做作业,借她铅笔,现在刘京京又现出了原有的笑容。

我爱孩子,孩子也在爱着我。一次我班的陈昊洋没有来上学,给他家打电话也没有人接,我十分着急,正要给他家的邻居打电话时,他奶奶来了,告诉我:他上天津看病没有回来,又没带我的电话号码,怕我着急,就非要让他奶奶来一趟告诉我。临走时他奶奶说:这孩子就知道怕老师着急,也没见他怕我着急。听了他奶奶的话我笑了,心里充满了幸福。

我班的吕某某是山东人,一次她从老家回来,给我带来了她老家的糕点,非要给我尝尝,她说:老师您对我那么好,将来我就算回老家了也一定会回来看您的,这个糕点您一定要尝尝,这是我的心意。吃着糕点我是甜在嘴里,美在心里。是啊!班主任就是要用爱心凝聚集体,用真诚化解心结。

四、充分利用小干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班干部是班集工作的助手,但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练,学会自我管理,学生素质才会得到全面提升。

我们班就有一批能力特别强的班干部,就算我不在学校,他们也能把班里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每天早晨班长霍某某和卯某某都会组织学生晨读,一人领读,一人巡视,纠正读书姿势,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他们都会向任课教师询问作业,并写在黑板上,以便其他同学抄记。

每天的家庭作业,组长都会收好,整齐的摆放在我的桌子上。每

天中午到校后,组长又会在黑板上写出中午的学习任务。下午大课间又会组织本组组员打扫卫生。

卫生委员霍某某,每天都会带领卫生区的值日生打扫所负责的卫生区,所以卫生流动红旗常驻我班。

每天我班放学的路队都是最整齐的的,每日一句的声音都是最洪亮的,这都要归功于我班的体委梁某某。他每次整队的生音都非常洪亮,而且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老师或客人,他都会带领全班同同学主动问好,所以我班的文明礼貌一直是其他班学习的榜样。

在这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但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也收获了许多的荣誉,我曾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2次被评为学习型行进个人,并参加了2011年的区班主任论坛,获得了优秀奖。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时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先后撰写了多篇论文,并有4篇论文获得市、区以及国家级奖励。先后做了2节区级研究课,多节镇级研究课、示范课。2008年还参加了周末研修的送课活动,在2011年被评为骨干教师。今年由我任组长的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正在结题中,并参加了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今年5月份我作为唯一一个乡镇校的教师参加了区直属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得到了区教研员的高度评价,及听课教师的赞扬。我带的班也先后4次被评为文明班集体,一次被评为三好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

每当看到三尺讲台下一双双纯洁而求知的眼睛,每当我看到孩子们进步,当我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听到家长满意地说“孩子变了”的时候,我的体会就是幸福。我感到自己拥有了一个最美丽的世界!是啊,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谢谢大家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某某某

2012年6月12日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大碱厂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下一篇:书法入门如何学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