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钓鱼的启示有感600字

2024-04-17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600字(精选6篇)

篇1:读钓鱼的启示有感600字

《钓鱼的启示》主要告诉我们,在面对道德问题抉择时,要站在道德这一面想问题,不能只顾自己,而不为他人着想。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读了《钓鱼的启示》有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钓鱼的启示》主要告诉我们,在面对道德问题抉择时,要站在道德这一面想问题,不能只顾自己,而不为他人着想。所以面对道德问题,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了其他人。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

有一年,作者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作者跟着父亲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那次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作者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在平静的湖面上溅了一层层彩色的涟漪。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作者一看,心想看来是来了个大家伙,他很熟练地扬起鱼竿一收一放,小心翼翼地操纵着,也许是鱼太想挣开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不时地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鱼渐渐挣扎得筋疲力尽了,作者迅速地将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作者在心里赞叹着,并和父亲一起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翕动着。

这时,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现在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也就是现在还不能钓鲈鱼,就算是钓到了,也要放回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转向了作者:“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作者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其它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作者大声争辩,哭了出声。

作者看了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的影子和别的船,作者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可是尽管四周没人,可作者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很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作者非常沮丧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上取下来,放回到湖里。只见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就消失在湖水中。

转眼间已经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了。作者再也没有钓到过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那样大的鱼,可却不止一次遇到像那条鱼一样诱人的“鱼”。可每当作者一次又一次面对道德抉择的问题时,总会想起那个夜晚,父亲曾告诫他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获得像把钓到的大鱼放回去的教育,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向这样一类的道德问题时,只有选择放弃,才能获得这种实践问题中真正的财富与启示。比如像,你走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突然所见一个人口袋里掉出了十元钱,别人都没发现,这虽然不是什么百元大钞,可对你这样一个学生来说,你如果捡起来,就可以去买一袋零食,一些便宜的小玩具,一瓶水或去干点别的什么的。可是如果你是叫住那个人,然后把钱交给那人,只会获得一些赞扬,心里很舒坦。但相反的,如果在你捡起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丢了钱的人心里不好受,你的心里可能更不踏实,因为这钱不是自己的。

所以,面对这种问题就像做选择题,如果你选对了,将会受到终身的启示和益处,如果你一旦选错了,就会误入歧途,甚至于会将自己的一生毁于一旦。

篇2:读钓鱼的启示有感600字

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一位父亲和孩子在湖边的小岛上钓鱼,孩子调到一条大鲈鱼,父亲却建议把鲈鱼放回湖里。我就想:为什么“我”不想放鲈鱼,而父亲却坚持要放它?这条鲈鱼是“我”千辛万苦才钓到的,“我”还想吃这条鲜美的.鱼呢。课文读到一半时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因为一个人做事不但要有原则更不能违背自己的道德,在“我”钓到鲈鱼的时候还没有到规定的捕鱼时间,所以父亲反对我这条鲈鱼带回家。而且,我从课文中,还知道了“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得意到急切,急切到乞求,乞求到沮丧。足以证明“我”对这条鱼的恋恋不舍。

由此,我悟出了点道理:道德是不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正确和错误选择的心理难题,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把这条鱼放回湖里,如果你放了,说明你是一个讲诚信、遵守规则的人,如果你选择带回去了,你就是唯利是图,违背了道德和规则,将来有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去违反法律。

篇3:读钓鱼的启示有感600字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 在与文本的交流对话过程中,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不当诱惑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 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直切主题, 质疑探究

(1)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引出课题。

(2)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钓鱼, 放鱼, 获得启示)

(3)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将“我”获得的启示画出来。

(4) 反复读读“启示”, 自主质疑。

(设计意图:古人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教师在这里直接切入文章主题部分, 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 因为有疑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开始。对“启示”部分的思索与疑问也必然会引领着学生走向与文本更为深入的对话过程当中,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自读自悟, 读中解疑

1. 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 什么是“是”, 什么是“非”?

(2)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2. 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 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 找出理由。

(2) 学生先默读、自学, 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说理由。

(4) 鱼的极大的诱惑, 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 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 “我”虽然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之下, 无可奈何地放了鱼, 但在这个过程中, “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 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写体会。 (3) 汇报交流。

(4) 分角色读对话。

(5) 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 扮演“父亲”说服“儿子”, 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文章中, 父亲的话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在学生充分阅读交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在角色体验中入情入境, 而后再分角色表演这段对话, 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 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 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由此感受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

3. 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 34年前, 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 那么,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段, 找出相关句子, 读读, 谈谈体会。

(2) 课件出示句子:“但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 读读这句话, 有问题吗? (2) 理解“诱惑人的鱼”, 讨论一下, 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3) 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 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 小结:正因为这样, 所以——— (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 可以说, 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 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 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 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对父子两人的对话有了深入理解之后, 通过读、思、议,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紧扣重点句深入探究, 体会文中“鱼”与“鱼”的异同之处, 突破教学难点)

三、联系实际, 内化升华

(1) 同学们, 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 遇到过诱惑吗?你们是怎样对待的?

(2) 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将怎样做?

(3) 再读启示, 铭记在心。

(4) 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 师生共读:“衡量真正的品德, 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卡尔·威特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有行为的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将教书与育人, 读书与做人, 读文与明理, 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读进去再走出来, 启迪学生的人生)

四、自选作业, 延伸拓展

(1) 根据文章内容, 写一句格言,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 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 收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 开个故事会。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为学生提供作业超市, 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六、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急切委屈

放鱼: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篇4:《钓鱼的启示》带给我的启示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前4天检查我们班1分都没扣,我不禁沾沾自喜。星期五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比往常提前到班检查卫生。教室里书声琅琅,地面干净整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时不时看表,7:40,7:49……临近检查的时间了,班长胡冰燕照例向我请示:“王老师,时间到了,我要去检查卫生了。”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快去吧!这次咱班一定能得第一。”“嗯,我也有信心!”胡冰燕自信地笑着回答。

胡冰燕这个班长是我刚接手五年级时,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她学习成绩优异,做事认真,善良正直,一直受好评。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她全票当选。看着胡冰燕远去的背影,我想赶快再检查检查。突然,我发现对着门口的胡杨课桌下不知什么时候掉下一片纸。我急忙走过去准备捡起,这时教室门开了,胡冰燕带着学生会干部进来了。我忙笑脸相迎,试图吸引他们的视线,但那张纸太显眼,胡冰燕已经看见了。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过去。我急中生智,疾步上前,一边用脚踩住纸,一边笑着说:“冰燕,快领着学生会干部去教室后面看看。”

“老师……”看着冰燕诧异的眼神,我急忙给她使眼色。“王老师,你脚下有纸。”六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胡莉小声地说。我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原来那张纸我没有完全踩住,还露出一点。“这是胡杨读书时不小心从书里掉出来的,这次不算吧,好吗?”我恳求道。“可按学校卫生评比规定,这是要扣分的。”胡莉毫不留情地回答。我把无助的目光投向冰燕,她似乎也很无奈,轻轻地在记分簿上扣了0.1分。

在我的惴惴不安中,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班因这0.1分之差再次名落孙山。班级总结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指责胡冰燕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爱护班级荣誉。我也沉着脸。

胡冰燕呆呆地坐在位上,一句话也不说,紧咬着嘴唇,泪在眼眶里打转。“把她的班长撤了吧!”不知谁说了一句,“对!这样的班长应该撤!”一些学生纷纷响应。我犹豫一下正准备说话时,胡冰燕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委屈,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哭着说:“王老师,我一直敬佩您,喜欢上您的课。昨天咱们刚学过《钓鱼的启示》,您在课堂上说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您让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从小要有与不良风气斗争的勇气。不错,我是咱班的班长,但我更是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怎么能徇私枉法,做出违背规定的事呢?如果您也觉得我当班长不合格,那么我愿意辞去不干!”

一席话,有理有据,慷慨激昂,顿时令我瞠目结舌,羞愧难当,也令同学们哑口无言。是呀,课堂上我教导学生做人要正直无私,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课下我却让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什么行为?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大声地说:“胡冰燕同学说得很对,老师很佩服!”同学们会意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相长,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也会有错,学生的教育让我印象深刻。简单的一篇课文看似学完了,可真正的“钓鱼的启示”却是通过这件小事体现出来的。

篇5: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我的小学课本里有这样一篇课文,叫《钓鱼的启示》。

它讲的是孩子在没有开放捕捞鲈鱼的时候钓到了一条非常大的鲈鱼,父亲在这条鱼与道德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道德,从而使作者受用一生。

这表面上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鲈鱼,而实际上却是贪心与道德之间的一场恶斗。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中都会有一点点贪心,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就要看他的自制力了,就像这一对父子一样。作者那时心中一心想着鲈鱼,认为四周无人,可以将鲈鱼占为己有。而父亲却不然,他认为,不可以在利益面前放弃友谊,不可以在逼迫面前放弃国威,更不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放弃道德!所以从现在开始,让父亲的话不止使作者受益不尽,就让我们也尾随作者受用一生吧!

篇6: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看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啊,与课文的作者相比,我们有些地方做得很不对,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不遵守规定.在汽车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往老、弱、病、残、孕专座上一坐,让本应坐在这里的人站了好几站。我真想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是老人、弱者、病人、残疾人还是孕妇?”有的人买东西时,使劲往前挤却不排队,他全然不知有的人因为他们的拥挤而倒在地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良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出现、发生呢?是因为谁都不忍心将利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中。抢座位的人不就是为了坐上座位舒服点吗?不排队的人不就是为了先买到东西吗?只要人们能够克制住心中的欲望,就不会再有这种不良现象发生了.古今多少人,不都是被诱惑人的“大鲈鱼”――利益害得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吗?

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诱惑,要遵守规定、明辨是非,不能贪图一时的诱惑,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干了亏心事.我相信,大家如果能在诱惑、利益面前说“不!”诱惑就无法攻克你的心灵城堡,自然就逃之夭夭了!

上一篇:领医保卡介绍信下一篇:科蓝环保最新点评---中山城区禁止露天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