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设计

2022-06-27

第一篇:钓鱼的启示设计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3分钟)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0分钟)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

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10分钟)

(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我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得意)

指导朗读: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4)“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美、静)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部分:(15分钟)

(1)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我”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3)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4)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板书:不容争辩)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2分钟)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微课设计

《钓鱼的启示》微课设计脚本 安站镇中心小学

周燕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微视频——《钓鱼的启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鲈鱼吧。

鲈鱼,又称花鲈,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由于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打捞 。美国政府规定,在开放日之前不允许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同学们,此时你知道父亲为什么坚持让我把鱼放掉了吗? (学生讨论)

是的,自觉遵守规则的需要,这条鲈鱼不得不舍。父亲如此坚决,是想告诫我什么呢?是呀,同学们,把鱼放回湖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作者却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是就是正确,应该的;“非”就是错误,不应该的。联系课文内容我们知道当时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因为作者特别喜欢那条鲈鱼,钓上来又那么不容易,所以舍不得,但又不

得不放回湖里。从作者放鲈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之难。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父亲。

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的“鱼”加了引号,是的,在这里,不是指真的鱼,那么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讨论一下吧。

第三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和课堂练习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育路小学梁韫

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的读音及难写的字。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导入

2、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师)你是怎么理解“启示”的?

3、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出示生词、句子,检测读词读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这些生词?其他同学留心听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 捕捞 鱼饵 水花四溅 上钩 小心翼翼 操纵 啪啪响 鱼鳃 皎洁 嘴唇 沮丧 诱惑 告诫 实践

(师)都读准了吗?(有谁发现了问题?)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三遍。

(师)大家读得真准,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 “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齐读)

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shú)练地操纵着。

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

翕动着。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

的影子。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大家读准了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是特别容易写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把它们找出来写在练习1的横线上(生辨形)

重点写“翼”

“羽”做部首,写在上面的还有什么字?(翠)

三、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体会由钓鱼到放鱼的经过。

1、播放课件引入

2、 画句子理解

(师)请你快速浏览课文2、3自然段,画出有关于描写这条鱼大的句子。(生画后汇报)

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

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

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

(xī)动着。

(师全部出示4句,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条“大鱼”吗?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伴听。

3、品读课文4-9自然段,重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感受“我”放鱼的无奈,初步感受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

1)我钓到了这么大的一条鱼,可是父亲却让我把它放回湖里。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这部分的内容的?请你们找出来。(生答:4----9自然段)

2)小组合作读4----9自然段。

3)分角色读父子的4句对话。

4)请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练习2。(小组讨论完成练习纸,汇报)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得意----;当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急切争辩、不解----------;当“我”发现四周静悄悄没有其他人时,“我”再次---乞求---;当爸爸的话没有商量余地时,“我”只好---依依不舍放鱼----。

4、(师)孩子和父亲争辩的这几句话,让我们体会到孩子是多么不愿意放掉鲈鱼啊!那么孩子认为把鲈鱼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爸爸决定放了鲈鱼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回顾课文4——9自然段,从文中找找原因。

留的原因: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和“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放的理由;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师)那我和父亲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你们发挥想象完成练习3。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暗想:-----------------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心里想:---------------------- ----------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五、小结

《钓鱼的启示》课堂练习

姓名:

1、

2、 品读课文4-9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的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当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当“我”发现四周静悄悄没有其他人时,“我”再次-------------------------;当爸爸的话没有商量余地时,“我”只好------------------------。

3、发挥想象把父亲和“我”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暗想:------------------- ---------------------------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心里想:--------------------- ---------------------------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找一找难写的生字:

第四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XXX小学 XX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设计

XXXX小学

执教者:XX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本课20个生字,学会当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小心翼翼、跳跃、挣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后来又把鲈鱼放了的心理变化。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中懂得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从小就做一个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感悟重点词句,从中体会作者钓到鲈鱼时和又把鲈鱼放了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体会作者钓鱼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谁在水里钓过鱼吗?说一说你的感受。(教师和学 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自由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 填空练习。

三、 通过重点语句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

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同学们,那是一条什么样的鲈鱼,对作者充满了怎样的诱惑?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

2、体会我钓到大鲈鱼时的心情怎样?

提问:捕捞鲈鱼是有时间上的规定,我们是在什么时间钓到?释放了还是保留了?

让学生默读4——9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

1、父亲坚持什么样的做法?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到湖里去。”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他为甚麽看了好一会?他在想什么?

(2)、不放行不行?是为什么?

2、在课文中,通过哪些语句看出作者不想放这条鲈鱼?他是怎样想的?

3、同桌分角色朗读。

4、找同学表演。

5、小组讨论:你赞成父亲的做法吗?父亲做得对不对? 尽管作者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鲈鱼放回到湖中去。如果没有父亲34年前的严格教育,我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所以,当你具备了某些优点而高兴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

你的老师,是他们从小对你的每件小事的严格要求才使你如此的优秀。

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这里的鱼还是那条很诱人的大鲈鱼吗?想象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了哪些很大的诱惑?是怎样抉择的?举例

2、读一读这个启示,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四、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你在人生的旅途上领悟到了什么?

五、拓展思考

1、作者在34年前的故事将给我们听,就是希望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要勇敢的挑战自己所有遇到的诱惑,要抵制一切的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像作者一样能经受住任何的诱惑。

2、在文章中,作者不能理解父亲最初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到了后来,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挡住了所有的诱惑,这都归功于父亲对作者严格的要求与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对待生变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同学们,大家加油吧!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本文的前天,班上有一位叫罗继鹏的学生拾到一台手机,主动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这一机遇恰可用于教学。结合这件事教学,能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结合生活读懂课文,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品德。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3、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精读课文:坚持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

4、引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读后感或有关规则的文章。

【教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

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1、师:上一节课重点体会了詹姆斯的心理活动,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的爸爸身上,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

2、重点阅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共享成果。通过交流,点拨、指导以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当时可能会想:这条大鲈鱼固然十分宝贵,但现在还不到钓鲈鱼的规定时间,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让儿子把大鲈鱼放掉。

3、师: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作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生活中像詹姆斯爸爸这样的人你看到过或接触过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一个突破口,从反面提出问题讨论,可以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另一条途径,这些,都可以为下一步导行作好铺垫。)

二、结合实际,引发讨论,加深理解,渗透品德教育

1、师:前天,罗继鹏同学拾到一台手机,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罗继鹏同学到讲台上来说说拾到手机和把手机交给老师等的经过和想法。

2、师:罗继鹏同学拾到的手机少说也值

五、六百元,却毫不犹豫交给了老师,他这种遵守社会公德、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都能够像罗继鹏同学和詹姆斯的爸爸一样去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和规则呢?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带我到昌明集市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忙中出错,多退了4块钱给爸爸,我正准备提醒小贩,爸爸却瞪了我一眼,很快把我拉走了。如今想起这件事,真叫我为爸爸的行为感到羞愧,也为自己当时不能勇敢地抗议爸爸而感到深深遗憾。

同学们,像这样的事情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你自己当时的行为?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现在的认识。

4、齐读课文第15自然段(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加深理解,建议学生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5、引导学生小结:

我从《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三、指导学生写规则《钓鱼须知》

1、师:近几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煤冲水库(这是本镇离学校最近的水利工程,距学校1公里左右,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个地方。)那里的鱼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急剧减少,但那里又是钓鱼爱好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请你为这座水库写一个《钓鱼须知》。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可仿照《小学生守则》写成条款式。

2、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钓鱼须知》整理成文。教师参与学生一起完成。

3、展示写得好的《钓鱼须知》,给予鼓励。要求学生互阅稿子,互提修改意见,认真修改《钓鱼须知》,改定后抄正。

(设计意图:学写钓鱼须知可以加深对单元主题,规则的认识,为语文天地中制订传口令游戏的规则打基础。)

四、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读课文,查资料,问别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设计意图:学无止境,对一篇文章的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永不停歇的求知欲。)

【教学思考】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而且教子有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这样的父亲能有多少?读到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正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到市场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多退了4块钱。我正想提醒小贩多退了钱,父亲瞪了我一眼,拉着我快步走开了。到了家里,父亲还为他的聪明自鸣得意。我虽然有些反感,但却无可奈何。我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村农民,他平时也总是教育我们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可面对4块钱的诱惑,他便忘记了对我们教育。或许在他的意识里,别人退错了钱,错误是别人犯下的,他将多得的钱据为己有也就理所应当。

回想起来,我的父亲与詹姆斯的父亲确有很大差别,但是,环视周围,我的父亲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父亲中普通的一员罢了,他所犯的错,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是那么普通,而对坐在我面前的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想必不少也有着和我类似的经历,也许,他们中的许多人正为此而感到困惑?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社会、身边的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许多时候,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反差,是非黑白,人们往往容易分清楚,但当一己利益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时,许多人都选择了利益,而把社会规则暂时放到了脑后。在教学中,现实生活与文本中的生活的这种反差,我们究竟该视而不见,绕开走,还是面对现实,引起学生的思考?绕开,无疑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省下许多功夫,但这样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究竟有多少好处呢?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自己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不过我想,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引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马上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一定能通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党员干部活动总结下一篇:党员冬训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