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读后感

2024-04-22

《油灯》读后感(精选6篇)

篇1:《油灯》读后感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怕麻烦老师,所以老师迟迟不敢再问问题。细心的老师却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来追问他。年轻人解释说:“老师,你知道吗?您给我答案但是我又忘记了,我曾想多次去请教你,但是我想想,我已经麻烦过你了,所以就不敢再去请教你!”

这个老师仔细的想了想,对年轻人说:“你先点上一支油灯。”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便照做了。老师又接着说:“你再用第一支油灯去点另外几支吧!”年轻人有照做了。

随后,老师又对他说:“你看吧,其实每一盏灯都是由第一盏灯点亮的,但是,你再看看第一盏灯的光亮有损失吗?”

“没有啊。”年轻人说。

“所以,我也不会有一点损失。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知识的时候,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得到更大的喜悦和满足。其实世界上其他的事物也一样,分享让我们得到更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篇2:《油灯》读后感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全国的农村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点的是煤油灯,当时,因国家贫穷落后,就连煤油也是从国外进口,大多数人称煤油灯为“洋油灯”。

我家的小煤油灯是父亲用药瓶做成的,因堂伯在村子里当医生,用完的药瓶大多都扔了,父亲就要了两个,把它就地取材,做成了煤油灯。儿时亲眼见过父亲做煤油灯,心灵手巧的父亲先是做灯槽,找来一块废弃的铁皮,把它擦拭洗净,放到石板上敲打几下就平整了,然后,再把它放到铳子上卷起来,父亲一边做着,还一边说着:“灯槽的上头要卷的紧一些,防止灯漏油,下头要卷的松一些,为了好往上供油。”一会儿功夫,灯槽就做成了。灯芯是用火纸卷成的,也是松紧有度地放到灯槽里就行了。灯盖的上方还需要固定,父亲就用铜钱来固定,因为当年的铜钱不值钱,中间正好有一个大小适宜的方孔,这样做起来很方便,一阵捶捶打打,敲打的薄一点就成了,当年这“孔方兄”就这么“大材小用”了。这样,我家的煤油灯就做成了,加上煤油,就照亮了满屋,一只小小的煤油灯就能给全家带来几多欢乐。

那时候,因为没有电,也没有其它娱乐节目,到了晚上,闲得无聊的农村妇女便在煤油灯下做着针线活,煤油灯下映红了母亲的笑脸,她悠闲地做着针线活,还不时地用针尖挑拨着烧焦的灯芯,“灯不拨不亮”的道理可能就从这里引出来的,上了年纪的祖母则在煤油灯下说着道听途说的故事和陈年旧事,劳作了一天的父亲则靠着被子卷发出了鼾声,我和弟弟则凑在煤油灯下,趴在板凳上低头做着作业,一不小心就被煤油灯烧焦了发梢,烧着发梢吱吱啦啦的声音和引发的欢笑声打破了沉寂的屋子,年年月月日日,煤油灯成了农村老百姓离不开的明灯,成了孩子们成就未来的希望之灯。记得那时大一点的孩子还要端着煤油灯到学校去上晚自习,邻村的孩子因本村没有学校,就要端着煤油灯上沟爬崖、走河过桥,走二、三里路赶来上晚自习,现在想想,那时确实不容易。记得我在上四、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成立了10个学习小组,老师要求每天晚上轮流在本组同学家中学习,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那段时间形成了一种风气,这样,我们每人就端着煤油灯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从村南头走到村北头,凑到一起学习,几只大大小小的煤油灯放在桌子中央,我们就围着煤油灯分头做着作业,每天晚上等所有同学都做完了作业,几盏煤油灯已熏得满屋都是煤油味,煤油焰熏的每人都顶着一鼻子灰,相互看着、笑着,打声招呼就各自端起煤油灯,晃来晃去地往家走,遇到胡同、旮旯的地方还有点害怕,就端着煤油灯小跑起来,回到家,一闻满手都是煤油味。说实话,那个时候都厌倦了用煤油灯照明的生活,但却都无奈,我当时就想,只要有比煤油灯好一点的照明条件就行了,即使有老师们常用的那种罩子灯也行,对祖母常念叨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连想都不敢想,在我的心目中那简直就是共产主义生活了,我一直认为那是在讲不敢奢望的故事。

在“煤油灯时代”,农村老百姓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天一黑,黑暗幽静的村子里家家户户就点亮了煤油灯,除了吃饭、拉家常,就没别的事,只有大眼瞪小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十分单调、枯燥、乏味,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了整整一个时代。煤油灯不仅昭示着农村的贫穷落后,还给农村老百姓带来了不安全感。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使我至今难忘,那就是我老家发生的“大黑汉子”的故事,时间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故事的源头是老家村子的中央那棵老槐树,据县博物馆的人员考证已500多年树龄,仍枝繁叶茂,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村民们一辈一辈习惯地称它为“大槐树”,大槐树中央枯烂成一个很大的洞,因而便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传说,村民们感觉很神秘,却始终没有什么迹象发生。结果有一天晚上,村里一个妇女沿大槐树前一条石板小路走,走着、走着,突然,她发现大槐树下站着一个又高又大的“人”,把她吓懵了,她也不敢喊叫,拔腿就跑,后来,许多村民都在大槐树周围发现过这个“人”,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大伙都称他为“大黑汉子”,黑灯瞎火的,见了“大黑汉子”也没有敢靠前的,都“惊”而远之。自从那个“大黑汉子”出现,当时这个1800多口人的大村的`村民,竟对这个“大黑汉子”还有点害怕,平时也只有议论纷纷,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妇女、孩子们吓得晚上不敢出门了,父母都叮嘱自己的孩子们“晚上别出门,外面有大黑汉子。”自从那个“大黑汉子”出现,每到掌灯时分,妇女、孩子们吓得都不敢出门了,这件事一直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巨变,漫长的“煤油灯时代”也渐渐过去了,人们向往过城市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变为现实。村里刚刚上电的时候,我就有过很深的感触,因我家住在村子的高处,晚上家家点煤油灯的时候,我往前一看,一片漆黑,只是从后窗里透出萤火虫般的亮光,我感到万般惆怅。自从通了电,有了电灯后,往前一看,夜幕笼罩下的村庄一片光明,仿佛是“不夜城”。有了电,全村一片欢呼,村里的老百姓乐得合不拢嘴,感觉心里也亮堂堂的,有的高兴地放起了鞭炮,有的在锃亮电灯的照耀下,喝着美酒来庆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看到了光明,告别了“煤油灯时代”,告别了黑灯瞎火。也告别了“大黑汉子”。从此,“大黑汉子”真的不知不觉消失了,有的说:“‘大黑汉子’怕电,吓跑了”有的说:“‘大黑汉子’怕光,照跑了。”不知什么原因,反正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现“大黑汉子”的了,就连其他类似的传说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篇3:煤油灯的自白

主人全家对我倍加珍惜。每一次加油都小心翼翼, 唯恐弄脏了我的身体。每隔一段时间, 就用油布把我擦得干干净净。顽皮的孩子们可不能碰我, 我被全家人当成宝贝一样搁在孩子们够不到的地方。当时, 虽说有的机关单位已经用上了电灯, 但那是“公家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普通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缺不了我。就这样年复一年, 我过得既安心, 又惬意。

可是渐渐地, 我发现通电的地方越来越多, 被电照亮的范围越来越广, 很多原来由我们“统治”的地盘纷纷让给了电灯。直到有一天, 主人兴冲冲地回家宣布:我们居住的地区马上就要架设线路, 即将用上明亮的电灯。这时, 我的心情跌至低谷, 失宠的感觉蔓延开来。不过好在通电后, 拉闸限电、线路跳闸、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还能隔三差五地派上用场。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 城市停电的时间已经很少了, 即使偶尔有, 居民们也纷纷用蜡烛照明。这时, 主人做出了一个决定, 把我送给一位住在偏远地区的亲戚。据说农村的电价很高, 有的老百姓还在用煤油灯, 就这样我一路颠簸至新家。

时光如梭,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 农村电网改造在我们村开始了。供电企业的施工队伍来到了村庄, 队员们迅速把我们村的电力线路变了模样。改造后, 还实行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 农村的电价大幅度下降, 从此, 我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村的好事真是一桩接一桩:2004年4月1日, 安徽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正式实施;2006年6月30日, 安徽省城乡其他类别用电实现同网同价;2006年7月31日, 安徽省所有的地区实现了“户户通电”。

现在别说我了, 就连灯泡、电棒等这些照明灯具, 在农村都面临“下岗”的局面, 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是节能灯, 既节能, 又明亮;既耐用, 又实惠。灯的样式越来越多, 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听说市场上有声控灯、霓虹灯、遥控吊灯、太阳能灯……品种繁多、样式新颖, 让人眼花缭乱。

唉!年纪大了, 时代进步了, 发展变快了。唠叨了半天, 说实在的, 我心里既高兴, 又有那么一点儿酸。最后, 用一段打油诗表达一下我的心情吧!

我也曾独占舞台, 想当初大放异彩;

为顺应历史发展, 让位于电的一代。

我可是见好就收, 其实也藏着无奈;

篇4:爱情似油灯

“爱神,你掌管着人世间的爱情,现在,我有件事想请教您,希望您能帮助我。”

“喔,可怜的孩子,请说吧。”爱神说。

少女停顿了一下,忧伤的声调令人心碎:

“我爱他,可是,我马上就要失去他了。”少女流泪了。

“孩子,请慢慢从头说吧,怎么回事?”爱神慈祥地说。

“我与他深深相爱着。他以他的热情,日复一日地用鲜花表达着他对我的爱。每天早上,他都会送我一束迷人的鲜花,每天晚上,他都要为我唱一首动听的情歌。”

“这不是很好吗?”爱神说。

“可是,最近一个月来,他有时几天才送一束花,有时,根本就不为我唱歌了,放下花束就匆匆离去了。”

“唔?问题出在哪儿呢?你对他的爱有变化吗?”

“没有,我一直从心里深深爱着他,但是,我从来没有表露过我对他的爱,我只能以冰冷掩饰内心的热情。现在他对我的热情也在慢慢逝去,我真怕,真怕有一天我失去他。爱神,请指教我,我该怎么办?”

爱神听完少女的诉说,从屋里取出一盏油灯,添了一点儿油,点燃了它。

“这是什么?”少女问。

“油灯。”

“点它做什么?”

“别说话,让我们看着它燃烧吧。”爱神示意少女安静。

灯芯嘶嘶地燃烧着,冒出的火苗欢快而明亮,它的光亮几乎映亮了整个屋子。

然而灯油越来越少,灯芯火焰也越来越小,光线变弱了。

“呀!该添油了!”少女道。

可是爱神示意少女不要动。任凭灯芯把灯油烧干,最后,连灯芯也烧焦了,火焰终于熄灭了,只留下一缕青烟在屋中飘绕。

篇5:油灯情抒情散文

人,常有许多事不能释怀,但换一个角度,你会见到天空的晴朗;生活中,有些人一闪即逝,却因为小小的施以援手,改变了别人的命运。

――――题记

92年,我读初中二级时,忤逆父亲的意愿,遂转学回到了老家,黔北边陲的一个小镇借读。乡下没有通电,我们初中的学生还要上晚自习,老师学生的课桌上都是一盏如豆的油灯,面前浓浓的黑烟。每天早上,我都得好好清理清理鼻孔里的油烟积淀,就这样与油灯相依相伴一年多。

入学后,在老师的眼中,我就是垃圾,所有的同学都用看怪物的眼光看我,害怕我。历年从城里回乡下的学生都是极端的草包,所以对我也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我自己早已对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对身边的一切失去了希望,予他们的态度无动于衷,自己封闭在小世界里,不管红尘冷暖,不问世间是非。我最大的快乐就是逃课,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点上一支烟,茫然失神。在那段时间,虽然总感觉有双眼睛在我的背后关注,但我却忽略不睬,我行我素。

那天傍晚,夜幕开始降临,天上依晰可见几点星光,秋虫在草丛中欢快演唱,晚风送来一股股淡淡的野花香。我麻木地迈向那个角落,那是一块方圆两米左右,有一点儿倾斜度的大石,能一览山下景象。可我从末注意过,白天晚上都是躺在上面,无神的注视着浩瀚的天空;阴雨天蹲坐在上面,冷漠的把头放在膝盖上面。难熬的时间,就在我的无神和冷漠中度过一个多月。

远远见我的石头上已坐有一个人影,忽闪忽闪地烟头亮光,知道是一男的。没有去讲究,也没有去计较,惹火了就揍。我从容的来到那个角落,从侧面见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脸上有泪痕。去学校上过几节课,看见过几次,也没打过招呼。我没有再意,见有我的位置,一如往常,把书包作枕,冷漠无神的躺下。他见我在旁边躺下后,擦了擦泪痕,递给我一支烟,我接过烟点上,谁也没说话,谁也没去注意谁,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晚自习的钟声响了,我摸出烟,递给他一支,他接过烟,说了一声“谢谢!”打破了我们的沉默,打破了寂静的夜。我们点上烟后,他狠狠的吸了一口,说:“今天是我父亲的祭日。每年都来这儿静静,没想到今年却抢了你的位置。”

我还是冷漠无神的沉默。

他沉默了一会儿,平淡的说:“能听听我的故事吗?”

我冷冷地吐了三个字:“无所谓。”

从他的叙述中,我了解了他是四川人,不是我们贵州人。高三时,因为忤逆父母,被他的父亲安排到这儿代课,到现在代了六年。三年前的今天,他接到了电话,说他父亲因工作负责,不同意造假,一职工不满,持铁棍痛击发泄,最后惨死在凶手的铁棍下。当时在这所学校,他既上数学,又任班主任,同时还是第一届初三。回去匆匆忙忙处理了父亲的丧事后,立即赶回来上课。那段时间,他常上完课,改好作业后,一个人深夜来到这角落,悄悄呜咽,不敢也不能让学生知道,怕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最后他深情地对我说:“我父亲从小告诉我,一个人不管有目标,还是无目标,都要去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只有尽力了才不会后悔,才不会遗憾。你,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想知道,但你还年轻,还有时间。我不想说什么,就让我们用我父亲的话共勉吧!”

我一直默默地听着他的述说,没询问什么,也没安慰什么,只是充当一个安静的听众。时间就在他的述说中流过,晚自习的钟声不知不觉中敲响。他站起来,用力摇了摇头,摸出香烟,递给我一支烟,亲切地说:“我要回去了,明天要上课。我常见你逃课,去坚持上上课吧!换一种生活方式,或许能忘记那些不愉快。”

我们点上烟,吸了口后,他笑着说“我走了,谢谢你做我的第一个听众。”

他走了,我的心变得不平静,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我不停的.反复追问:“我该何去何从?”……或许真的要去尽力,或许真的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或许真的要换一种生活方式,或许再不能如此。夜深了,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只好决定去把最后的一年时间利用好,尽力去读书,让读书忘记我的一切不愉快。

此后,我每天都去上课,时时都用不同的书打发时间,时时都沉醉在书的世界,时时都忘记一切。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与我在一起的只有那豆大的油灯,与我相伴,与我相依。迷茫时只有那豆大的油灯为我解惑,痛苦时只有那豆大的油灯给我安慰。虽然不久他走了,听说是回四川了,但中考时,我以510分的成绩结束了初中,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却未能与我分享。

那一年多的时间,我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与除他以外的人打过招呼。现在,当时的老师同学都常追问我,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知道我的成绩每天都在提高,记忆中的我,永远就是一座冷漠的冰山,外表冰冷,内心就是一股地火,不断汲取力量的地火,一触就暴,非常危险的地火。

篇6:怀念油灯时代

火苗闪闪,昏暗的灯光下,影子被拉的好长好长。掀开《诗经》的第一页,几十年前,就总有那盏油灯陪伴。关关雎鸠,在河之舟。这是一盏不灭的灯,穿越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就这样溅湿了我沧桑的草鞋。书中,还在回荡着那银铃般灿烂的笑声,无法模仿。阅读在我看来是天籁,而我则愿意做一个天籁的听者,幸福地迷在这块纯洁而神圣的土地上。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间与记忆都连着一盏油灯阅读着我们周而复始的年岁。怀念,阅读在油灯下的时代。

霓虹烁烁,耀眼的灯光下,我们的影子被定格在高楼大厦之间。读书在此刻变作一条大河,横断在电脑与书籍之间,一面是在阅读恒古美丽的油灯,一面是闪闪荧屏中一个个有着相同大小的方块字。于是,我无法忘记那品读书本时心中的涟漪,无法忘记油灯下搓着手仍然孜孜不倦的感觉,无法忘记千百年来人们记载在书中的璀璨。那阅读的美妙,我无法忘记。而看似先进的电脑前,我们却两手空空,一无是获,丧失了那种油灯下,书本中颤颤然的浪漫情怀。彼岸没有了采薇的村姑,祈鱼的村庄和落落成堆的书籍。

正如古人以纠缠的音乐旋律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在书本中一一呈现。开始觉得微妙,这种感觉从你捧起书本就开始蔓延,悄悄扎了根,发了芽。于是,你属于书了。油灯将你攻陷,许多年前的油灯时代感在奇妙的阅读旅程中带你进入诗画世界。之后,之后你就会和我一样,会在喧嚣的城市中黯然缅怀那些美好的油灯时代:一个青年坐在灯下,一身豪情,直到头发花白。

挑一盏油灯,灯光会璀璨,挑一盏油灯,世界会宽广,挑一盏油灯,心灵会静美,挑一盏油灯,天空会清澈……在高楼耸立的今天,从阅读中找寻自我,洗尽铅华,历练芬芳,回归百年前的质朴与奋进。

上一篇:宫廷音乐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发微论文下一篇: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有梦就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