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2024-04-14

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精选12篇)

篇1: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2%,14%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48,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上。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毕业一年薪酬指数、职位级别指数、毕业深造指数、发展前景指数、创业指数、全球化指数、学习压力指数高于各专业平均值,毕业两年薪酬指数、毕业三年薪酬指数、应届就业率指数、舒适度指数低于平均值。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薪酬指数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1年薪酬指数

69%的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4%。按照十分制计算,植物生物技术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52,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2年薪酬指数

63%的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6%。按照十分制计算,植物生物技术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2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3年薪酬指数

54%的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8%。按照十分制计算,植物生物技术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4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生物技术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中,70%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9%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7.1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

[福州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2: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我们的课程

课程突出实验、实践教学,所有的专业课程中,你都可以亲手实际操作相关实验,让你真正体会了“在做中学”。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及实验,植物学及实验,动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生态学及实验,中学生物教学论及微格教学等。同时,你可以参加植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领略探索自然奥秘之美感,体会学以致用之成功。

专业优势与教学特色

一、出色的专业能力:建设了用于专业技能训练的9个校外实习与实践基地,形成了一套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技能训练方法,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就业竞争力强。近三年以来,浙江省挑战杯获奖12人次,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 5项,温州大学校级科研课题 2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集体撰写学术专著3本,连续三年获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竞赛二等奖;招聘考试、编制考试成绩逐年稳步提高,应届毕业生参与教师编制考试录取率一直列全省前茅;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近年来有20多位同学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录取。

二、卓越的教师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形成了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的完整教学手段体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融合为一体,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篇3: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一、就业现状

(一) “被动”升学比例高

本学院自成立以来培养本科毕业生三届共282人, 2009年-2011年一次就业率分别为100%, 92.6%和93.1%, 一次平均就业率95.2%。可以说就业总体情况良好, 反映了当前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但深入分析, 就会发现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业的学生中57.9%选择了继续深造, 而深造者中高达20%的学生是被动升学, 其中5%的学生转专业升学。笔者共向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44份, 有效问卷43份, 有意考研者31人, 占总数72.1%, 其中被动升学者12人, 占总数27.9%。非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研结果也侧面反映了该专业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

(二) 医疗行业就业市场人才供需“怪象”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迅速发展, 医疗器械研发、医疗设备销售、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等岗位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多, 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目前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109所。[2]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和供给数量成正比, 但目前生医专业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却呈现一种“怪象”:一方面, 就业市场反馈缺乏生医人才;另一方面, 毕业生苦于没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对口岗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出现了不应有的矛盾。

(三) 毕业生应聘相关单位遭遇尴尬

综合性大学与理工类大学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 培养目标是打造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工程 (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 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3]由此可见, 生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还是相当广泛的, 可以担任软 (硬) 件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电气设计人员、技术支持等技术人员。但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当毕业生们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于各招聘会现场时, 遭遇更多的还是拒绝。在网上应聘软、硬件研发工程师、技术支持等IT类职位时, 公司的筛选简历系统基本将生医专业剔除, 连进入第一轮考核的机会都没有。当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HR在筛选简历时, 看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字样也会一头雾水, “生物类或者医学类的毕业生不是我们招聘的对象。”有些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也经常遇到难题, 生医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但是在招考简章里具体到专业时往往将生医专业排除在外。笔者所在学院的研究生就曾经遇到过此类情况, 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 政审时说该生的专业好像不符合专业要求, 以致最后到学校开具了“证明”才被录取。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生医专业, 还普遍存在于我国各类新兴边缘学科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

二、原因分析

(一)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够, 职业规划不清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是生物类或者医学类专业, 进入高校后, 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这部分学生措手不及, 经过了三年的调整, 仍然没能正视现实, 一直生活在懊悔中。到了确定毕业去向的时刻, 对走向社会的恐惧又不甘心向现实“低头”的心理, 使他们最后选择了被动“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生医专业还是有一定了解, 满腹热情准备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大展宏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一方面承受来自边缘学科专业巨大的学业压力, 另一方面了解到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明朗的前景, 越发没有信心, 最后要么“改行”就业, 要么改专业深造。

(二) 生医对口就业市场发展不均衡

作为生医对口就业市场的医疗器械行业, 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有医疗器械许可经营企业144489家, [4]但能够与国外一流医疗器械相提并论的知名企业还凤毛麟角。无论从医疗器械企业销售额还是从医疗器械企业利润额相比, 都存在巨大差距, 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还属于朝阳企业, 这就造成两种极端:一方面是有研发实力的大医疗企业青睐名校毕业生, 而名校毕业生多倾向于出国深造;另一方面不具备自主研发实力的中低端医疗企业代理产品需要大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但是毕业生对这类企业不太感兴趣。处于医疗人才“金字塔”底层的本科生由于人数众多, 且面临众多入门门槛, 需要经过一定周期的再培养才能胜任岗位工作。[5]企业给刚入职的员工提供的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 工资高低与“业绩”相挂钩……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现实却是时时为生计所迫, 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很多毕业生知难而退了。大部分医院都设有设备科, 生医毕业生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等虽然是对口的, 但现行医院体制中没有生物医学工程的机构设置, 人员编制, 各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规定, 卫生系统还未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系统。[6]导致想进入医院工作的生医专业毕业生生涯发展路线不够明朗。

(三) 生医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认可度就是社会大众对某人或某物承认的程度。[7]生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就是社会大众对生医专业的支持与认同度, 是社会大众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势。生医专业由于成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 发展程度远没有国外完善。我国目前此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是医疗行业不够认同, 相关行业不太认识——“姥姥不亲, 舅舅不爱”的处境。究其原因, 其一, 理工院校开设生医学科的特点是较快地将国外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 并在医学上寻找接口, 但由于缺少医学背景, 在真正用于临床、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方面还较薄弱。处于医科院校的生医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和医学结合紧密, 医学大背景很深厚, 能发现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但是工程力量相对薄弱, 科研投入不足。[8]此两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特点是以培养研究生和科研为主要内容, 发展很快, 但是与生医交叉结合程度不够,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叉”。其二, 专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完善, 加之缺乏宣传力度, 使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对生医专业的认可度不高, 在遴选简历时很容易将其打入“冷宫”, 毕业生找工作时遭遇尴尬在所难免。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 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 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可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和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等途径着手, 多管齐下解决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 构建DCL教学模式, 以SIVI平台为载体,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生医专业由于高度的“交叉”特性,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因而, 如何结合专业实际, 改进教学模式, 就显得十分重要。东北大学依托校外资源, 引进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 (Tu/e) 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并结合国内教学特点、生医专业特点进行改进, 形成DCL (Design Centered Learning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即给定课题以分组答辩的方式完成课程所布置的项目, 每次小组会议都会选出一个主席, 一个秘书, 一个书记, 主席负责控制整个会议的流程及监督组员的讨论, 秘书负责记录会议内容, 书记负责板书。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实践中去,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并且能通过担任主席秘书等职位来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 学校还开创了SIVI (Science Innovation&Venture Incubation科技创新与创业) (以下简称SIVI) 平台, 以SIVI为载体, 提高生医专业国际化人才 (创新、创业) 就业能力的培养。SIVI平台是由学校生物医学产业研究所统一组织创建, 为学生构筑一个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活动拓展及创业项目孵化的平台, 以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为核心, 以项目为载体, 注重方案设计、过程训练, 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运作机制, 为学生创新创业乃至项目产业化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付诸实践的孵化平台, 通过对学生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 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确保学生所学“与时俱进”

对于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而言, 要想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在毕业后不至于过时, 课程与师资就是关键点。该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与市场需求接轨,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东北大学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 彻底打破“闭门造车”的做法。一方面, 学校组织生医专业骨干力量, 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认真研讨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反复推敲课程设置, 综合重组相关课程, 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 聘请企业专业人员 (科研机构、医疗机构) 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修订、审定工作。此外, 学校还把该专业实验实习、项目实训等直接融入到培养计划中去, 确保学分认定, 在符合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 保证教学计划调整的灵活性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 在加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基础上扩展综合性强的设计性专业实验内容。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同时, 还要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着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用制度去规范和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到实际工作中去。教师在参与生产第一线的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到一起, 最终, 才能确保学生接受的知识是生产实际中所需的。

(三)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联合培养等模式定向输出专业化人才

依托企业与其他校外资源, 培养出的毕业生更有针对性, 更能被市场所认可。东北大学根据学校对该专业“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分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想毕业直接工作的学生, 学校利用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 提前推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例如, 借助东软目前已经搭建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可以拓展学生在软件应用方面的认知, 增强对企业的了解。同时, 可以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计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向培养。对于力图国内外深造的学生, 学校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及科研院所采用本、硕连读 (2+2, 3+2) 、本科生联合培养 (如2+2, 3+1) 等灵活的模式完成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培养学生双语沟通、适应各种生活、学习环境的能力。目前, 学校已经分别与荷兰的埃因霍温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开展了如上的项目合作, 参与该项目的优秀学生将获得合作双方大学的双学位或认证证书, 可以选择在海外的就业市场就业, 无疑两所一流大学的学位及学习经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 根据新兴边缘学科毕业生特点, 有针对性的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生医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比较明显: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最高, 其中境外求学者占深造总数的半壁江山;求职找工作的同学多集中在医院和与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这些特点, 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其一, 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于专业自身的特点, 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多适合从事产品应用等基础性工作, 产品研发等高端职位要硕士及以上学历才能胜任。学校老师要通过选修、讲座、辅导、报告等形式开设职业规划等指导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自评力、自控力和自主力, 让其能够争取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需要和志向, 合理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 分阶段开展目标教育。其二, 立足学院提前做好准备, 挖掘提供优质资源。针对该专业学生国内国际深造、IT和医疗行业就业的需求, 我们采取分类服务的方法。对于想国内考研的学生, 老师搜集目标学校的概况及时发布, 必要时为该类学生开绿灯保证备考;对于打算境外留学的学生, 在学生低年级时即可联合本校国际交流处邀请目标学校或国家大使馆相关人员开展讲座, 普及留学必备的语言、专业考试要求等知识, 让学生心中有数;对于打算求职的学生, 鼓励他们尽早做好求职准备, 确立意向单位, 利用假期申请实习生岗位或到用人单位参加等方式提前进入就业状态, 占据主动地位。其三, 学院、学校全盘联动, 齐抓就业市场开拓。首先,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的定位, 结合生医专业目标市场将就业市场分成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档次形成调研报告。其次, 学校根据学院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加工”, 与学院共同开拓就业市场。再次, 利用已就业毕业生资源, 将招聘消息即时反馈, 发挥学生反哺作用。最后, 形成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此外, 学生是就业市场的“主角”, “搭台”再好也要会“唱戏”才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认清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预期。首先, 毕业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其次, 获取全面地市场信息, 获取职业信息, 特别是对于本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特点, 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能力要求等要有充分的了解, 根据市场变化正确分析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预期, 适应就业大市场的需求。[9]

总之, 以生医专业为代表的新兴边缘学科自身特性决定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学校要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根本,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等途径着手, 多管齐下解决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 学生要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就业预期, 实现完美“择业”。当然, 新兴边缘学科的毕业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 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比如, 加大生医专业的宣传力度, 政府扶持力度等。我们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生医的专业特点才能培养学生, 才能早日实现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3]陈忠敏, 杨禹, 陈国明, 刘盛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1, (5) .

[2]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院校[DB/OL].http://gaoxiao.sooxue.com/major/080607/college.html, 2011.

[4]母瑞红, 苑富强, 肖忆梅, 白东亭.全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 (16) .

[5]许辉, 孔波.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 .

[6]马国安, 吴国强, 蒋有铭.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0, (3) .

[7]娄欣生.高考招生透析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12) .

[8]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DB/OL]http://www.docin.com/p-47521686.html, 2010-03-28.

篇4: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与生物工程系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就业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等情况,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以期为进一步改善高职农业技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字: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5-01

近两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了大家亟待解决的难题[1]。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提高高职农业技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至关重要。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等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2014届、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情况。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154人,2014届毕业生123人,就业率为100%,就业情况良好。对口就业率为83.75%,与同类院校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河北是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河北省农业技术人员将需求持续增加。

(二)就业单位性质。

由表1可以看出,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企业单位就业,平均占就业人数比例为77.89%,平均占就业人数比例22.92%的毕业生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只有个别同学选择专接本继续学业。说明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学生基本选择就业,而不是专升本再深造。

(三)就业满意度。

本次调查共设计有满意或基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通过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较为满意,且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率更高。

(四)就业区域。

从表3农业技术类专业就业区域比较表可以看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内,2014年、2015年分别有83人和115人,其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为71.48%。京津地区分别有36人和37人,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为26.35%。在其它省份就业的人数较少,分别为4人和3人,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仅为2.53%。由此可知,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随着本地区就业岗位的饱和,应努力开拓其它地区的就业市场。

(五)薪资情况。

通过调查,有48.78%的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意向薪资在4000元以上,41.46%的毕业生的意向薪资为2000-3000。而调查显示,在实际就业中,60.98%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更有40.46%毕业生的薪资只有1000-2000,实际与意向薪资相差较大。说明目前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低于其它专业,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结语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工作环境艰苦、薪资待遇不高等现状,只有实施正确调整学生的就业观、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技服务、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策略,才有可能针对性的帮助广大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董招娣、吕春花、刘晓飞、张祥,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177-178.

作者简介:刘晓芸(1981-),女,硕士,讲师,方向研究:植物保护。

篇5: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制四年,开始招生,主要培养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及医学仪器领域内有关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生物学与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将生物学、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及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在生物医疗仪器公司从事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各级医院医学工程部(医学仪器、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放射科、康复科等科室从事临床技术支持、设备采购、开发维护等工作,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维护与维修、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开设课程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设备学、检验分析仪器、生物力学、生物控制论、激光医学、计算机图形学、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检验分析仪器、医用仪器原理与实验、医学模式识别、医学综合等。实习半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

篇6: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这个专业的职位要求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将来才好搞关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有侧重的学习就去工作,会发现自己技术不如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设计不如学广告什么的,软件应用不如外面培训学校的学生。但这是劣势也更是优势,就是可以对学计算机的谈设计,对学设计的谈计算机,去找技术性的工作时别人可能会觉得你是懂艺术的人,去找设计性的工作是人家觉得你技术出色(当然前提是要真的出色才可以)――但只学会皮毛就出去的话恐怕只能打工,虽然国家一直在说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拿动画来说,现在社会上缺的不是用Maya用的好的人,而是缺乏懂得怎样让物理模拟更逼真,光影效果更自然,角色动作更流畅的真正的人才,不是缺乏游戏的美工或者是程序员而是之作用系引擎的人。

篇7: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如题,沈阳药科大学什么专业号就业啊?微生物方面研究就业前景好不???

[沈阳药科大学什么专业号就业啊?微生物方面研究就业前景好不?]

篇8: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 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 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 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 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 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则将生物工程专业列为“红牌”警告10大专业之一, 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产生焦虑, 并产生心理负担, 这也给本科教育提出新问题。部分高校通过修订大学培养方向促进就业, 有提出加强实践教学、自主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促进就业。本文根据作者在无锡国家高新区挂职工作经历、国内多个生物科技园区调研和在江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教学经验, 就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的角度出发, 探讨新形式下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列为7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 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 许多省、直辖市、地方城市也纷纷制定各自的生物医药的发展计划, 并大力发展专业化的高科技园区, 比如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苏州纳米园和无锡国家生命科技园等, 这些园区地处发达区域以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进行创业和就业。生物技术产业由于进入门槛高, 投资大周期长, 技术更新快, 国内外交流频繁, 因此大部分生物产业分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 从国家层面每年的973、86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投入研发近百亿资金。美国2009年生物医药公司就投入研发653亿美元, 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 投入研发资金规模较小, 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 因此相比之下我国对生物科技的研发投入资金较少。另外,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力不足, 特别是一些高利润的生物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 而我国企业和研究单位只能进行仿制, 存在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从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来看, 高污染、高能耗的发酵产业难以为继, 比较典型例子就是谷氨酸 (味精) 企业大量关闭, 一些高能耗、利润低的产业大量搬迁到内蒙古和新疆、东北等人口密度低、煤炭丰富地区;将来新建生物企业所需环境处理设施和运营成本占产品成本较大比重, 需要考虑技术升级如清洁生产工艺。另外, 一些低利润的生物产业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遭到欧美的反倾销抵制;在中国, 对肉类需要造成大量粮食需求, 一些以粮食为原料的低附加值发酵产品面临淘汰, 例如中国禁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对于传统酿造产业, 啤酒在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且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 白酒也是传统工艺且主要靠营销, 此类行业招聘人才将减少;而未来, 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将会有很好发展势头, 对专业人才需要有增大趋势。对于酱油、醋等发酵调味品, 由于近年餐饮业发展, 该行业也增长迅速。

二、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生物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13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生物工程类的就业进行调查, 该类专业就业面一般, 工作对口度一般;起薪低, 为2495元, 在92个专业中排名倒数第四, 而且调查发现跳槽对薪酬涨幅影响一般, 五年后收入低, 综合满意度低。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卫生医疗、耐用消费品、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 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北京、东三省、湖北和四川。

生物工程类专业曾经是高考的热门, 但是由于该行业投入大、周期长, 我国生物产业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 也因此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调查发现大一的新生都为将来发愁, 开始考虑个人的出路, 包括: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更有甚者, 一些二本院校的大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考研, 父母也对读此专业的孩子将来就业发愁。对于研究生, 只有少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研发岗位, 而大多数国内外高校生物工程类的毕业博士生几乎都是进入高校和研究所。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大多选择去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 造成人才的流失。在国内就业的, 生物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 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较少, 部分毕业生转向其他行业, 部分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有众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 通过比较课程理论体系发现, 大部分高校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 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差不多。不同的高校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 专业课和选修课差别比较大。比如, 河南工业大学的专业课开设:生物工程设备、酿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分离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等;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等;江南大学开设:酿酒工艺学、微生物育种、生化工程、生物下游技术、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等。此外, 各个高校还开设各种选修课, 让大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从目前产业发展和就业分析, 生物工程类毕业生主要覆盖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等, 而生物环保则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关于课程的设置, 各个高校也根据自己特点进行区域特色开设, 比如江南大学以传统发酵为基础, 设有酿酒工艺、氨基酸工艺和酒精工艺学等专业课, 中南大学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冶金为方向, 而华中农业大学是以微生物和农业为方向。另外, 比如广西大学开展区域特色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合理地安排好涉及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的课程, 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 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 教育部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 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也参加该计划。该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物工业界的未来发展需求, 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 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学习,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培养造就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和专门技能, 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擅长发现并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生物工程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从实践看来, 该计划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 多了解企业发展运行, 与社会对接;但是, 由于生物企业的行业特点, 对其核心技术采取保密措施, 大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和研发的一线车间。

针对目前生物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理念出发,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可以做一些调整: (1) 传统发酵已经很难吸引大量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 比如氨基酸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酒精工艺学等可以合并成一门课程, 而酿酒工艺学则还应加入动手实践和品酒知识, 以满足目前社会要求向上发展趋势。 (2) 针对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 开设生物制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等研究生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 可采取短课时或合并课程, 进行普及性的教学。 (3) 从上游的基因改造、育种, 中游的生化工艺, 到下游的分离, 都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让学生从感性的直接接触过程强化专业学习和动手技能。比如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大三就开设选导师, 大四整个学年都在实验室做相关毕业课题。 (4) 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创新研究课题, 通过竞赛给予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实验设施。通过实践参与课题, 感性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 促进就业和行业发展, 一些文科经济类课程的开设也是必要的, 但是不适合占太多学时。比如, 开设生物行业法, 包括合同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生物伦理与生物安全, 开设综合学科, 包括交际学、谈判学、心理学和压力管理等。另外, 要求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到学校为大学生做报告, 以了解行业科研状态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开阔大学生视野, 培养其兴趣, 使其在就业时候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样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

四、结论

我国的生物产业也正沿着“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金融借贷为支撑, 社会集资作为补充”的健康方向发展, 生物工程正在将越来越多实验室中的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通过自身教学改革和调整, 使大学生更具有创新力和对行业的热爱, 并积极提高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扩大就业面选择范围。随着生物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职业之一。

摘要: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朝阳产业, 但是我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 生物产业发展水平与欧美相差巨大。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和生物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探讨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对策, 以促进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和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生物产业,就业分析

参考文献

[1]卢碧林, 张敏, 毛治超, 赵红静.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论坛, 2006, 8 (4) .

[2]胡廷章, 胡宗利, 涂昀, 王贵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 .

[3]赵辉, 凌宏志, 王葳, 韩晓云, 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黑河学刊, 2013, (01) .

[4]庞宗文, 阎欲晓, 刘海东, 白先放, 冯家勋.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 2012, (04) .

[5]张荣珍, 饶志明, 堵国, 成徐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礼[J].中国轻工教育, 2009, (2) .

篇9: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转型;物流专业;培养特色

一、研究现状和趋势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研究员和科学家是不可能的。本科层次的独立院校建校之初的理念就是重实践,同时这类学校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物流专业作为改革的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独立学院展开调查研究的优势

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从以下几点分析基础特色。

(一)学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研究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CNKI文献资料,非常便于课题前期工作的开展。

(二)学院物流专业已经有6届毕业生,学院每年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易于获得;这些毕业生具备就业与实践调研的相关知识,可为本课题关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调查拿到第一手资料。

(三)学院与转型中的其他本科联系较为密切,为毕业生的去向调查提供了方便;天津理工大学也为学院提供了很多经验指导,随时可以与资深物流专业教授进行讨论交流。同时作为天津本地院校,也为调查本地企业对于物流人才需求现状提供了保障;基于这两方面的调查,保证了获取资料的全面性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四)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坚持依托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建立校企共育人才平台,在专业错位竞争发展方面已初步形成特色。

(五)学院为天津理工大学与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兴办。因此,为与中环集团下属众多企业进行横向沟通与联系提供了方便。

三、独立学院物理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的调研思路

(一)进行调查问卷的汇总整理。对学院物流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得出本院学生毕业生主要从事的物流工作类型和毕业生从事具体工作时主要欠缺的能力(物流外的其它工作不予统计)。

(二)获取转型中的较为典型的其他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报告,结合本院的分析报告,汇总得出较为全面的就业调研报告。

(三)从天津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拟定关于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所期望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物流专业知识、工作中最缺乏的能力及最欠缺物流人才的岗位类型等等。

(四)对上述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五)依据上述调查统计的结果,探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结合自身优势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主要调研内容和目的

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阐述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的内容和目的。

(一)学院物流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的收集,对学院物流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进行整理,利用SPSS统计分析得出本院学生毕业生主要从事的物流工作类型和毕业生从事具体工作时主要欠缺的能力(物流外的其它工作不予统计)。如果数据不完整或比较分散,将重新对2013、2014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毕业生的角度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从事的物流工作情况:职位、薪资、最擅长的工作、自身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2、物流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应用性最强的知识或操作能力、学习完善物流专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最难以掌握的知识;

3、职业发展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喜欢的物流职位、最希望就职的物流企业。

(二)获取转型中的较为典型的其他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报告,结合本院的分析报告,汇总得出较为全面的就业调研报告。

(三)进行天津相关物流企业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派发给行业内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由具有企业经验的经济师刘老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物流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归纳汇总得出企业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所期望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物流专业知识、工作中最缺乏的能力及最欠缺物流人才的岗位类型等。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调研,主要调研内容有:

1、本科毕业生工作情况:职位、薪资、最擅长的操作、最具备的能力和物流知识、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和物流知识、最缺乏的素质等;

2、物流岗位设置情况:岗位类型、毕业生喜欢的岗位、毕业生较为适合的岗位、最易上手和最难接受的岗位、人才缺口最大的岗位、哪些岗位适合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3、物流人才需求情况:需求数量、最欠缺何种知识和能力的物流人才、最希望高校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四)最后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探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结合自身优势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措施简介如下:

1、剖析独立学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优势和发展潜力,不断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依据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同学们希望从事的岗位所需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同时从同学们的兴趣出发来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真正做到授课时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知识有较深层次的把握。

3、依据对相关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充分考虑企业方面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和物流知识、人才缺口最大的物流岗位,按需定教,对物流专业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

4、调查转型中的其他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在借鉴的同时,找到不同的培养模式,实现差异化教学,最终形成独立学院自身的物流教育品牌。

五、总结

物流专业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重点专业,亟需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重新挖掘人才培养特色,为转型起好带头作用。调研旨在通过对天津较为典型的应用技术转型中的本科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到其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类型、具体工作中主要欠缺的能力以及现今物流行业较为欠缺的人才类型,从而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索提供依据。

独立院校如何在众多转型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摸索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较强实力的普通本科院校和相关职业院校数不胜数,如果仅仅停留在职业型院校培养具有普遍性物流作业操作能力的学生上,势必会转型失败。因此,基于转型中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探寻物流专业培养特色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这样才不会在转型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同时也为其他转型中的院校提供借鉴性的指导。另外,从独立学院本身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特色的挖掘,创立自身的物流教育品牌,更具有针对性的意义。

篇10: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安111班高xx3号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是更加普遍了。如今的高职生就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主要原因包括:现阶段就业的形式比较严重,还有大学生自身因素,本文通过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环境调研让本专业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从而确定自己今后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环境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环保安全工程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包含安全工程和环境保护。面向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精分析、会检测、知控制、懂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现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检测、监测、控制,环保与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一、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就业单位、岗位分析

(1)就业范围、适应岗位

本专业学生就读一个专业而学会两个专业知识,就业范围和岗位也就相对增加了。我们可以在环境监测站和厂矿企业的环保部门从事环保管理、安全技术管理与监察、灾害预防与控制等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就业方向应该是工矿企业和安全、劳动、监察等管理部门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检测分析、预防控制、监察评估与研究工作。

(2)本专业就业趋势、就业性前景和就业现状

对近两年的学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 从事化工行业、消防工程、建筑工程行业的学生比例提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行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增加,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国家大安全观进展的脚步在加速。不难预测, 安全工程需求的市场必定会越发广泛, 那么对安全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而不仅仅局限在现有的化工、消防、建筑领域。面对这种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市场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升温。但与高速发展的产业相比,我国环保技术人才却严重不足。环保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一方面多环保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环保企业招聘需求量不断增大,二、制约本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1)社会就业形势及国家就业政策的影响

1、高校扩招过快。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因为扩招有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1999年的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是25%、17%、10%,到2010年,毕业

生人数已高达630万。高校扩招,导致了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增长,出现了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三股力量碰撞的局面。

2、求职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有效途径,根据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目前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社会关系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3、宏观调控影响。宏观调控对就业影响也值得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基建项目的停建缓建,对一批进城打工的农民造成直接冲击。二是一些在产项目的调整压缩,有可能导致一批在职职工失业。三是由于控制投资规模产生的连带效应,一些地区靠投资拉动就业的预期将难以实现。

4、环保行业问题。在环境治理行业,往往投入大于产出,赢得微

小,除环保咨询业务与环保技术服务业每年近亿元人民币的盈利外,其 他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与此相关的环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形势也是叫好不叫座。

(2).大学生自身因素

1、就业观念问题。受计划经济影响,就业观念、政策、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趋势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大学对全国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明显改观,但大中城市又不可能提供充分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岗位,使得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的社会难题。

(2)专业能力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长远的趋势。但他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兴趣不浓厚、学习专业的主动性不高、专业知识掌握不理想、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等问题,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3)相关企业的影响

用人单位和学校在人才标准上存在偏差,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表明不要应届生。能与品质与单纯的学历相比,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的潜能与品质,团队协作和发展。而这些方面正是学校教育所欠缺的。

企业苦于找不到其急需的人才。我国从事环保产业的技术人员存在着“四多四少”的情况,应届毕业生多,熟练专业人才少;一般工种人才多,紧缺专业人才少;生产型企业人才多,工艺型、生态型、环境服务型人才少;技术型人才多,技术经营型人才少。

三、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对策与规划

(1)大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扎实。专业知识水平是我们职业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并且对专业领域进行实际应用,技能也要熟练应用。

(2)提高自身修养。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参加提高修养的活动,要积极上选修课,如口才艺术、文学鉴赏、旅游地理等等,这都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提高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帮助。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有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有创新意识和洞察力;要有敏锐的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另外, 还要有健康的体魄。

(3)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

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四、自我总结和感想

时间是过的如此快,转眼大一的生活快要过去一半了。在此我要告诫自己,时间不等人,不要浪费光阴,做点有意义的事吧。不要在以后回想起大学生活时却发现自己没什么好回忆的。从现在努力,让我的三年过的充实,为自己以后打下基础,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它会为我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专业课老师的力量帮助理解专业知识,加快入门步伐

多留意关注社会行业咨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冯丽英;【作者单位】 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文献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3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李瑞娟;【作者单位】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出处】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19期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百度百科

篇11:大学专业就业前景

石油类行业性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西安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庆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原抚顺石油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石油化工学院)、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石油化工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冶金钢铁类行业性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辽宁科技大学(鞍山钢铁学院)、中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铁学院)、东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上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桂林工学院(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等

三、机械制造类行业性大学

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秦皇岛)、中南大学(长沙)、重庆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广西工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理工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四、铁道运输类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中南大学(含原长沙铁道学院)、同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现在江西南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苏州科技学院(含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

五、公路汽车运输类大学

长安大学(含原西安公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含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湖北理工大学(含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湖北十堰)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测绘、地质等高专合并)

六、船舶工程类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在江苏镇江)

七、航空航天类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广汉民航飞行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华北航天工业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高等专科学校等

八、电力类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含原长沙电力学院)、重庆电力高专、郑州电力高专、太原电力高专、西安电力高专、山东电力高专、沈阳工程学院(沈阳电力高专、辽宁商务职业高专合并)、北京电力高专、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含原南京电力高专)、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

九、水利水电类大学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含原武汉水电学院)、河海大学、四川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含南昌水电高专)、浙江水利水电高专、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土木、测量、水利电力高专合并)等

十、工程师范类大学(此类大学毕业的学生一般为中职类学校的教师,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天津工程师院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广东科技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原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十一、地矿类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业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华东地质学院)、吉林大学(含原长春地质学院)、长安大学(含原西安地质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矿业学院)等

十二、建筑类大学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十三、外语类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吉林华侨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小语种)、云南民族大学(东盟小语种)等

十四、财经类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商学院)、兰州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

十五:体育类院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由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

篇12:南京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B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了解各类城市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风景园林及城市的发展史,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规划。重点掌握种植设计、环境小品设计、居住环境、城市公共空间、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掌握美术、工程制图、园林树木、花卉、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园林建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园林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技能;了解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与评价、区域规划、自然资源与水土保持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中外园林的风格特点及近、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思潮;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口头与文字表达及徒手设计表现能力。同时具有园林的经营管理及科研能力。

C 培养对象:本科, 四年。

D 师资力量: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3人。另外:绘画、中外美术史、土地规划与评价、城市规划原理、区域规划、GIS系统、自然资源与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学等课程分别由人文学院、土地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科支撑。

E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城市生态学。

F 主要课程:绘画(素描、色彩、钢笔画)、风景园林概论、设计初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构造、环境小品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种植设计、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中外园林、建筑、美术史,居住环境、城市开放空间、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区域规划、自然资源与水土保持。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社会实践等,时间不少于30周。

H 主要专业实践:设计初步、园林树木与花卉识别、美术写生、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

I 收费标准:2500元/年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毕业生可继续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生态、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城市规划等方向考研深造,升学率在20%左右。

K 学生就业情况:去向主要是城市建设、规划、园林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从事各类城市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L 报考要求:要求报考的同学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或对绘画及景观设计感兴趣。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报销的有关说明下一篇:办公室助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