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电商

2024-04-12

跨界电商(精选8篇)

篇1:跨界电商

跨境电商实体店o2o 彩妆保健品奶粉类

1、配备专业的美甲师、美容师、导购员进行咨询

2、扫描物品,可送货上门。查询未摆设物品,下单配送。

3、尝试物品,便于顾客选择。

4、每周特惠活动等/每日一元秒杀。

服装类

合作,定制牛仔裤、衬衫、鞋类等。线下进店扫描身材,派送。

篇2:跨界电商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和电商如何玩转供应链金融?

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寻找业务蓝海,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推动着供应链金融的加速发展;与此同时,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供应链金融业务,“多、快、好、省”地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搬运”资金。

随着线上和线下融合趋势将更加明显,不管是银行还是电商都正在供应链金融上寻找未来可能延伸的更多盈利边界。

从线下转战线上 快速拓展客户群

目前平安银行、民生、华夏、中信、光大、兴业、建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方面发力。

银行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线上系统,硝烟随之从线下弥漫至线上,对于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各家银行各有不同考量,但无一不是看中供应链金融蕴藏的巨大市场和潜力。

对于迫切需要扩大客户群但受制于分支机构网点较少的银行而言,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将网络贷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可以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以电子化供应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批量化服务。

在全国网点分支机构并不占优势的北京银行,在去年11月发放一笔50万元的“科技链”贷款,该贷款全流程均通过网络化模式实现,由企业通过北京银行企业版网银在线提交放款申请,经系统自动处理后,北京银行将贷款资金实时划入核心企业账户,标志着网络贷款这一新模式在北京银行的正式应用。

“今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开拓线上供应链金融上。”北京银行市场与产品部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线上供应链金融上,“主要是线上业务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对各家银行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各家银行都在探索过程中。”

中小银行网点比较少,而某个行业或者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则分散在全国各地,如果采用传统线下业务方式很难拓展。“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提交融资所需的资料申请,既节省客户的费用和时间,对银行来说也减少人工成本。”

作为一家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为定位的中小银行,北京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从2012年开始主要拓展和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开展一年多实践,我们发现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拓展中小企业客户要比线下快得多。”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供应链客户数突破2500户,较年初新增600余户,供应链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实现供应链中间业务收入近1.2亿元,同比增幅109%。

而线上供应链金融快速拓展客户群,这些客户群所形成的融资需求也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存款、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等综合收益。

线上供应链金融除了能快速拓展客户以及给银行派生综合收益之外,对于较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而言,从线下转战线上更是其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成熟和升级的内在要求。

平安银行是较早投入人力物力开发线上供应链系统的商业银行。由于抢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先机,平安银行获得了大量供应链金融客户。而此时业绩快速上升遇上了天花板,其中各地分销商通过传真方式传送相关财务资料等巨大的信贷复核工作量让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倍感压力。

2009年8月,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系统开始测试,当年12月广州分行开始试点上线。在这个平台上,银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互相开放相应的端口,三方的贸易往来等数据彼此都能看到,三方不再需要大量资料往返。

截至2012年11月底,已有150多家大企业采用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34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获得供应链融资。因较之其他银行的线上供应链系统早发展了三四年,目前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化率已达到近60%。

至今已有将近4000家企业采用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因较之其他银行的线上供应链系统早发展了三四年,目前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化率已达到近60%。

线上核心: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数据协同

“通过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的实践经验,我们的体会是,供应链金融的各方参与成员,比如核心客户、银行以及像监管方这样的合作机构,都开始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整合信息流,共同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控技术水平,延展银企的合作范围、加深各方的合作层次。”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互联网一些理念和技术的运用,客户、银行和合作方都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可视化。

目前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大多数银行,是将银行网络系统与核心企业的财务或销售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与核心企业的数据协同,实现银行与核心企业信息共享,从而令银行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

正是基于此,银行在线下传统的“1(核心企业)+N(围绕核心企业的众多上下游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线上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线上批量化生产。

上述北京银行产品部负责人给记者举例称,北京银行通过与中关村园区专业从事IT分销的大型企业——神州数码合作,对接神州数码系统,银企信息实现了共享与同步,使银行可以在真实贸易背景下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融资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通过企业网银,在线提出放款申请、还款申请,并由系统实时完成放款与还款的自动处理,同时贷款资金以受托支付的方式,实时划入作为订单卖方的神州数码账户,此过程无需支行人员操作,完全由系统自动处理。

“从产品角度来说,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从线下到线上出现渠道变化后,供应链金融在贷前、贷中和贷后就会有不同变化。”上述北京银行相关人士说,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从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到银行进行贷前尽职调查、资料审核到放款,要经过多级审批,尤其是异地贷款还涉及到异地下户、双人下户,整个流程最快也得一两个月,很难满足中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需求。

而由于融资全流程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北京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科技链”可以实现7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与神州数码建立合作关系的分销商和代理商多达12万家,经常发生业务往来的有近3000家。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不断复制,可以向神州数码上下游企业不断拓展。

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银行不仅要适应互联网技术变化,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赢得市场,与此同时,银行也在关注合作伙伴——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对于想尝试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供应链管理组织,这很重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要做到放眼供应链全局去思考,要创造各方共赢的局面;同时需要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应用以及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内部的信息化程度,而且还要关注诸如RFID、GPS、视频技术这类物联网技术。”上述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建议,企业主动加强以上方面的投入和应用,将极大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银行金融服务的顺利介入。

“银行就是通过对信息交互工具和系统的运用,来提高信息透明度,解决银行信贷业务中一直备受困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风险得到了降低,银企间的合作意愿也就明显增强了。”上述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这样企业的信贷地位就会提升,银行可更多地基于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过往的历史交易记录来为企业提供融资。

“牵手”第三方和电商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多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当银行供应链金融不断向线上延展和升级之际,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也加入供应链金融竞争当中,未来竞争将更加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目前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两大“势力”:借助客户资源、资金流等传统信贷优势切入并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以及凭借商品流、信息流优势帮助其供应商(经销商)融资的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为代表的实体供应链金融。

上述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实体供应链金融的典型代表如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延伸供应链金融,利用庞大的客户资源、海量的交易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微贷业务的批量化生产,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融资。“贷前,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数据和第三方数据有效掌握平台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贷中和贷后,则通过支付宝以及阿里云这个平台监控商务交易状况、现金流,为风险提供预警。”

据了解,目前生意宝、苏宁云商、京东商城、敦煌网、亚马逊(316.01,-2.11,-0.66%)等电商相继涉足金融供应链,电商开始渗透到包括融资、银行、保险、担保、基金等金融领域,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今年8月,中小板电商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获准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该业务属于“全程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突破以往电商与银行合作停留在拉客户的信息服务层面,生意宝旗下“网盛融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则不仅帮助银行发掘、筛选、锁定目标客户,还将开展基于全程在线B2B交易的深层次业务合作。

此外,早在去年11月底,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双方向京东商城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协同投资、信托计划等。

“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电商在某些业务领域给银行造成冲击甚至是„蚕食‟银行业务,但在某些业务领域却又是合作大于竞争。尤其是这两年我们线上供应链金融与第三方支付、电商的合作过程中是获益方,双方互通有无,我们更多基于第三方支付和电商的物流、商流平台拓展银行的目标客户。”上述北京银行产品部人士说。

与银行从资金流切入供应链金融不同,电商或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商流切入供应链金融,两者优势和路径各不一样,现阶段电商需要银行提供资金和融资服务,而银行为规避融资风险,逐渐依托电商网络及相应的技术平台来严格控制企业相应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因此现阶段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银行与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并非“你死我活”的角斗关系,企业、银行、电商之间却正在上演一场“三角恋”。

在银行看来,数量庞大的客户规模以及由此衍生的大数据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商能与银行“议价”的筹码之一。比如京东商城现有超过1万家供应商,即使有些大型供应商有着健康的资金流,但也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融资需求。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电商等凭借巨量沉淀资金、上游供应商与下游消费者的不断扩容与数据库积累,为线上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出于未来占领市场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银行希望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下一个阶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客户数据资源。

实际上,物流配送流程电子化,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据了解,北京银行已经提出“一网一链”战略目标,计划推出“网络供应链”品牌及第三方支付、电商、批发零售等行业方案。

上述北京银行产品部人士介绍称,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电商合作时,银行比较看重第三方支付以及电商平台上的核心客户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内部信用体系、管理系统等要较为完善。“另外还看重核心客户的可带动性。与第三方支付、电商合作不光是看他们让银行迅速扩展中小企业客户,还要看他们带动其他银行业务的前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电商的合作,更看重批量的供应商能给银行后续带来深度合作,比如流水资金沉淀等。”

电商平台

京东商城现有超过1万家供应商,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年利率在7%~8%左右,而业内小贷普遍年利率约为20%。

企业

150多家大企业采用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34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获得供应链融资。

银行

北京银行供应链客户数突破2500户,较年初新增600余户;供应链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实现供应链中间业务收入近1.2亿元,同比增幅109%。

篇3:快递电商打响“跨界战”

电商购物催生的巨大市场蛋糕, 为市场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 各大电商在近年投资自建物流的基础上, 近期开始申请全国快递牌照;另一方面, 在各大电商企业激烈上演价格战的当下, 国内一些快递企业也开始上线电商平台。“电商做快递可以延伸服务, 但难免会挤压快递企业的市场空间。快递企业担心被边缘化, 进军上游实属无奈。”一位业内专家近日指出, 快递企业和电商企业接下来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跨界混战。

快递进军电商市场

5月30日, 顺丰速运旗下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正式上线。目前, 顺丰优选仅在北京提供24小时送达的服务。而根据规划, 明年将扩展至上海、广州、深圳等几十个城市。

“太迅速了吧, 昨天下午5:30下的单, 今天早上8:50就送到家门口了。”一位近日在顺丰优选进行网购的北京消费者发表微博评论。事实上, 顺丰优选一经启动, 市场反响就好评连连, 呼声颇高。记者认识的几位已有购物体验的朋友一致认为, “货物品质很正, 配送服务更是没话说。”

在物流配送上, 顺丰速运和顺丰优选除共享速运板块航空、干线等资源外, 双方的配备的人员和设备完全独立运营。在顺丰优选体系中, 配送人员被称为“客户代表”, 身着统一的蓝衣黑裤, 配货车辆则是白色和浅绿色为主色调, 这与顺丰速运车辆的红、黑色形成了区隔。货物送到后, 送件员主动拆箱帮忙验货, 并在离开时用IPAD让用户做出点评。“我在快递员递来填写意见的IPAD上选了很满意。”北京的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在配送服务上的细致周到, 无疑让顺丰优选迅速获得消费者人心。

据顺丰优选CEO刘淼介绍, 搭好平台, 打出品牌, 提升服务是顺丰优先目前的主要任务。他认为, 尽管电商市场竞争激烈, 但细分市场空间巨大。他还举例称, 北京新光天地里的一家高端超市, 单体每年的销售额达2亿元。记者了解到, 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目前对于顺丰优选并未提出销售和盈利任务。

刘淼透露, 顺丰9个月前即正式启动了该电商项目, 并在今年完成了网站平台系统、物流仓储系统、商品采购系统等开发和建设。这一新网站主打中高端食品网购, 目前上线的有9个品类5000余款商品。在销售的食品中, 主要以进口食品为主, 约占总商品量的80%, 产品主要来自于国内进口食品代理商, 未来将涉足海外做直接采购。此外, 在生鲜等产品的冷冻链条方面, 顺丰亦进行了不小的投入。刘淼称, 顺丰优选为此专门搭建了专业的冷冻库、冷藏库及针对特殊商品的恒温恒湿库房, 在配送过程中也全程冷链。目前, 顺丰优选已经在北京顺义空港物流园建立起近1000平米的库房。

而快递企业进军电商市场, 顺丰并不是一个人在跨界。近日, 申通快递市场总监夏祖彬就在微博中确认, 申通投资的电商平台“爱买网超”将于7月正式推出。而另一家快递公司圆通, 则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专注于销售农产品的“圆通新农网”;中国邮政与香港TOM集团则联合创办了“邮乐网”。

据夏祖彬透露, 申通投资的电商平台“爱买网超”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 将于7月底正式上线, 模式类似于1号店。“团队在杭州, 已经有100多个人。申通只是投资人, 并不会参与到具体运营中, 团队中不会有申通物流的人。”他表示, “爱买网超”第一步做浙江省市场, 首先以区域优势取胜。“申通不会一开始就做全国市场, 做好浙江市场之后才会进入其他省份。”

“爱买网超”的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各大电商企业纷纷投巨资建立自有物流体系, 激发了物流业的龙头企业申通逆袭进军电商领域的决心。据悉, 申通虽然不参与电商平台的具体运营, 但会给予大力配送支持, 计划以配送快速和准时迅速打开市场。“利用申通现有的配送点, ‘爱买网超’将通过自营和加盟相结合的模式, 计划在全国陆续开通5000家便利店, 网点延伸到社区。通过‘线上平台+实体便利店’相结合的模式, 对于消费者急需的商品, 可选择由附近的便利店2小时内送货, 享受十分便捷的服务;不急需的商品, 可由仓库统一配送, 享受超值的优惠价格, 这为‘爱买网超’建立了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该市场部负责人说。

宅急送总裁陈显宝表示, 公司暂时没有跨界进军电商领域的计划。“如果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能力, 并且也有了人才, 我觉得去做电商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条件不成熟, 只是为了跟电商企业叫板, 就没有必要去跨界。”他说。

电商申请快递牌照

近日, 京东商城和凡客向国家邮政局提交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 正式进军快递业。而根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 邮政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45日内对申请材料审查核实, 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这意味着, 如果一切顺利, 京东商城和凡客最快在7月份就能拿到许可证。而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日前透露, 京东商城、凡客拿到牌照的问题不大。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经营快递业务, 应当依照规定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有知情人士透露, 如风达和京东目前拥有的是在各地许可证, 并没有拥有全国范围的快递牌照, 因此应当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否则将面临责令改正, 并将被处以罚款。

凡客有关负责人士表示, 申请全国快递牌照后, 将可以使如风达旗下各地方业务串联起来, 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不过他并未透露获得全国快递牌照的日期。京东商城方面则表示, 申请获得牌照是京东物流应对环境变化主动出击, 同时也便于推动行业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 自建物流系统已成为电商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除了京东商城、凡客之外, 包括1号店、亚马逊中国、好乐买等国内电商均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近日,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京东商城上轮拿到的15亿美金70%都用在研发和物流上, 物流是电商的生命线, 接下来要新招1800名配送员, 而后来还可能要一年新增30000名配送员。但他同时提出, 京东物流对于社会化转型一定会非常谨慎, 一来由于自身高速发展, 自建物流连自身物流需求都无法满足;二来有其他电商物流体系社会化转型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但他同时补充, 未来一定要社会化。

不过, 电商巨头纷纷涉足物流快递业, 已让传统的物流快递公司感到担忧。圆通速递总裁喻渭蛟认为, 电商公司做快递, 快递公司也进军电商, 这会导致整个国内零售渠道陷入混乱的竞争状态, 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制止或协调电商、快递双方的跨界行为, 以避免中国快递和电子商务市场的混乱。

如果说电商自建物流体系是市场竞争的不得已选择, 那么如果摊销因自建物流而拉高的企业经营成本, 进行自建物流体系的社会化转型则已成为电商企业的重要任务。近期, 业界相继有电商自建物流向社会化转型的消息传出, 比如麦考林将自建物流平台向社会开放;凡客旗下的如风达快递除为凡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外, 还为小米手机提供配送服务等等。“目前来看, 电商自建物流体系的社会化转型还没有出现成功的案例。如风达除了还为凡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之外, 之所以还为小米手机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是因为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同时也是凡客的股东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说, 物流体系一定要社会化才能体现出集约性, 才能降低物流成本, 如果只服务于一家企业, 事实上对电商企业而言比外包物流的成本还要高。

在各大B2C电商企业加紧自建物流并向快递业跨界发展的同时, 淘宝网及其旗下B2C商城天猫则加强了与快递公司的合作。日前, 天猫宣布与国内包括E M S, 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宅急送、百世汇通、海航天天等在内的九大快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打造电商社会化物流新标准, 推动电商物流服务全面升级。

跨界容易越界难

对于电商和快递的“跨界战”,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他并不看好。“电商进军快递业不会改变行业格局。”他分析说, 第一, 电商自建物流体系的配送成本太高, 远高于四通一达等加盟快递模式, 又不及顺丰、EMS的配送范围和速度;第二, 电商进军快递业, 即便真的实现社会化转型成功, 也与自身配送体系冲突, 而如何区别自身订单和其他客户企业的订单优先级将成为问题;第三, 社会化转型存在障碍, 淘宝网系占据国内电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他们不大可能将自有订单交由电商快递来做。因此, 电商进军快递仅仅在配送体系中有一点重合, 而实际上运营成本、分拨体系和运营模式都存在很大差距。而另一方面, 快递业进入电商领域发展的难度更大, 因为物流只是电子商务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快递企业做电商相当于从头创业, 除非只是投资电商, 另设一个公司独立去做。

其他业内人士对于快递企业的“跨界”亦持谨慎观点。“和传统电商不同的是, 快递电商都集中在食品、农产品, 避开传统电商竞争激烈的服装、3C、百货等领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说。他提出, 虽然快递公司在物流和客户数据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但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电商行业还是缺乏经验。

据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介绍,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商基本上是由第三方快递企业或邮政企业提供配送服务。而中国快递咨询网2011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 国内电商自建物流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5%, 自建物流的电商企业每天大约还有50%左右的快件仍交由第三方快递企业提供服务。

徐勇认为, 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主要在于提供开箱验视、退货、试穿等个性化服务, 这与快递企业提供的标准化服务是一种互补关系, 基本上不存在竞争。在我国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 电商自建物流的存在有它生存的市场空间, 短期内还会呈现出扩张的趋势。但从长期发展来看, 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业态, 最终还是由第三方快递企业提供98%以上业务量的快递服务。

“虽然电商自建物流和快递向电商进军都是在跨界发展, 但最终他们各自很难越界。如果越界就不是他们自己了。”徐勇对记者说, 快递企业向上延伸业务是好事, 但如何成功延伸现在还不好说, “联邦、UPS向上游延伸只是开展了维修业务, 还没有进入零售领域。”他解释说, 快递企业的优势在于快递, 过度向电商进军很容易陷入自我竞争的局面, 甚至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而如果电商自建物流过度跨界, 必然转向第三方快递, 否则自身销售商品所产生的快件量不能支撑其做大做强。

篇4:电商物流 “跨界互博”

早在2009年7月,顺丰就曾首次进入电商市场,当时的顺丰E商圈从中秋节配送月饼业务开始起步,有礼品、母婴用品、茶叶、等十多类商品,但试水并不成功。申通创建了网上火车票代购服务专业平台久久票务网,后被携程网收购;宅急送旗下的代销平台E购宅急送则早已停止运营。

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目前B2C电商竞争已经很激烈,快递公司进入电商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和企划,而资金问题,对这些传统微利的快递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

《北京日报》:从快递转型电商,顺丰和申通的最大优势是遍布全国的配送网点和物流基地。虽然暂时还仅限于区域内运行,但手握大笔现金的顺丰和申通,毫无疑问会尽快将网购平台的服务拓展到全国范围。不过,面对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专业化的分工,中国电商与快递的融合能否成功还是巨大的未知数。

《21世纪经济报道》:从逻辑上来说,电商企业涉足快递更合理些:物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体验,是行业竞争的重要一环,行业自建物流,服务品质容易受控制,回款快,且是差异化的重要保证。由于价格比拼,电商企业延伸价值链条以降低成本这也能理解。

爆炸力:★★★☆☆

影响力:★★★★☆

传播力:★★★☆☆

总 评:★★★☆☆

篇5:跨界电商

“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钱钟书《围城》里如此描述人类婚姻的纠结。实际上,现在的传统电商和传统企业也同样面临围城现象:线上的企业想下沉到实体业态,线下的零售企业们则想冲到网上去。而与此同时,还要应对移动电商更为迅猛的挤压和挑战。

日本无疑是电商高度发达的国家。早先有企业以邻为鉴,将日本运行得好的商业模式照搬过中国,后来却发现在中国推行得不顺利,主要原因是风情世俗及社会情形的差异。这也使得中国的电商模式一直处于水深火热的探索中。然而正是在这种电商形势的逼迫下,Micronet微网率先提出了切合中国本土基因的原创型电商模式——跨界店模式。作为国内知名微信第三方开发商的Micronet微网,旗下的四网合一商城系统、微信商城系统便是跨界店模式的最有利支撑。

何为跨界店模式?

据悉,跨界店是一种以为基点的多渠道运营模式。企业通过将多方渠道(包括PC独立商城、手机商城、易信商城、第三方平台、实体店等)的客流引入微信商城这个载体,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大数据库。

作为百货零售龙头的天虹目前采用“网上商城+微信商城+线下实体店”的销售模式,而牢牢占据传统电商老二地位的京东,也在2014年实现了“京东微店+京东商城+京东APP”的模式。这些龙头企业所采用的电商模式与跨界店模式不约而同。

而正是在众多龙头的变通与创新下,国内众多大中型企业,如中闽魏氏、猛狮、甜米、鹏研、香港赫凯、欧丝芬等也争相效仿跨界店模式。目前使用此模式的企业已多达7万。

跨界店运营模式:多渠道汇流,鱼塘式聚焦

业界人士表示,未来电商会是怎样的目前谁也无法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多渠道并进且渠道间优劣势互补,并能产生核聚变效应的。跨界店模式正好契合了这种理念,被誉为“未来电商”的雏形。

跨界店如何实现各渠道各司其职,高效配合?占据着主流地位的PC商城利用SEO优化、**、百度竞价、口碑营销等让全球的任何人通过Internet访问到PC商城并购物,而手机商城主要通过商城链接将3亿微博用户引向交易。易信商城是目前过亿的易信用户在易信平台上的唯一购物渠道。微信商城的引流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主要用来汇聚多方渠道的客户,并通过文章推送、互动以及内置的促销功能进行后续的营销及转化。

那么,汇聚众多渠道的跨界店,会不会让企业的日常管理喘不过气?据了解,跨界店已实现了一个后台同时管理多个不同领域的商城,且不同领域间的商城商品、会员和订单数据完全同步。这意味着在管理上是相当方便的。

而为了实现核聚变效应,跨界店极致演绎了营销新规则——鱼塘理论。Micronet微网CEO谢先生认为,品牌店铺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自己的“鱼塘”。处于中心地位的微信商城能有效地将各方的“鱼”汇聚进来。不过,“鱼塘”里的鱼只有长期给它们喂食,鱼儿才不会死掉并成长。再者,只有培养许久的老鱼才能真正带来产出,未经过培养的“新鱼”很难带来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同时服务好老客户和精心培育新客户。利用微信商城便捷的互动、新品通知、老客户生日赠礼和促销信息即时通知能更好地服务老客户。而在新客户的培育上,即时互动、多变促销、趣味娱乐能让客户与企业品牌零距离接触,从好玩到信任,实现高转化。

然而据众多微商反映,鱼塘式营销并没有让商家摆脱“苦行僧式”的营销。对此,谢先生提出了“不刻意推销的营销才是最好的营销”理论,受到了众多商家的认可。而跨界店也在鱼塘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的社交化媒体特征,内置了分佣体系,客户帮商家推广商城链接和二维码,商家根据推广效果付给客户佣金,而由此带来的是商城流量、新客户、订单的快速增长。

跨界店最好的变通:电商与店商O2O在此相遇

相当多的企业认为“将产品放在微信平台上展示,再引导顾客到线下购买”便是O2O。这是对O2O极大的误解。目前,O2O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是客户线上下单并支付,后到店提货或体验服务;二是客户线下体验,线下购买或过后通过线上随时购买。

谢先生对O2O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O2O不可忽略微信LBS地理位置营销。在与国内某知名电器品牌对话中,他提出:最好的O2O模式是总部搭建一个全国性多分店功能的微信商城,当客户下单时,微信商城会自动将订单信息提交给距离客户最近的分店,由此分店进行订单的处理和配送;或者微信商城自动实现LBS定位,当客户一进入微信商城时,系统便自动让客户选择最近的微信分店购物,或引导其到最近的线下分店体验和购物。这样能让品牌总部最大程度上掌握整个产品链、渠道终端的支配权。

从Micronet微网了解到,跨界店目前已拥有微信商城内嵌分店的功能,并且线上商城与企业内部系统实现了完美对接。大型企业的分店O2O构想终于有了落地的途径。

篇6:《跨界》学习体会

编辑推荐

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行业

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将会消失,因为所有产业都将会互联网化

从2014年开始的十年里,“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将慢慢消失,因为大部分企业会互联网化。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疆界将被完全打破了,门口的野蛮人“跨界”而来,这是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巨大商机,也是一次产业格局大洗牌的机会。你准备好了吗?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正在爆发的跨界浪潮全貌,腾讯科技频道耗时大半年调研和创作,推出图书《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 》。此时此刻,对跨界核心趋势前线情报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早日拨开迷雾,谁能早走一步,少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格局中占据优势。

内容推荐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时代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物联网更是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世界将告别我们刚刚熟悉的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化正在席卷全球。这种变化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身临其境,同时也身处迷雾。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在碰撞和融合中悄然发生,企业间、产业间跨界合作将会无远弗届。

在中国以BAT为首的巨头已经开始一系列应对跨界趋势的并购,其中甚至包括我们熟悉的文化产业。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众筹电影了,你能想象今后的电影是大家喜欢什么,就能演什么吗?这只是变化的冰山一角。互联网金融迎来春天,智能硬件成为创富新动力,在线教育发芽,吃喝玩乐都在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传统行业。在融合与碰撞之间,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正在进行。《跨界》这本书为你解读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变化趋势,助你拨云见日,把握发展机会。

作者简介

腾讯网是中国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集新闻信息、社会化媒体资讯和产品以及区域垂直生活服务为一体。腾讯科技频道是腾讯网旗下专注报道TMT的频道,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科技类媒体。其聚拢了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Facebook COO Sheryll Sandberg、前《连线》主编Chris Anderson、苹果联合创始人Stephen Wozniak等一批国际顶尖科技行业人士,在第一时间关注一线创业者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腾讯科技依靠坚实权威的采编团队,致力于以大财经视野解读IT产业资讯,并成为国内首批进入“解释性报道”领域的新闻媒体。腾讯科技倾力打造的《TMT解码》、《科技不怕问》、《战略档案》及《企鹅智酷》等原创栏目,无缝作用于用户决策的各个阶段,充分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官方微信和微博矩阵、RSS订阅等渠道,腾讯科技频道7×24小时面向数千万用户提供最新鲜的科技资讯,在互联网、IT、通信及科学探索行业新闻领域中占尽先机。目录 序言 跨界势不可挡

前言 跨界,互联网行业的消失 第一章 跨界爆发的条件 第一节 人与设备是基石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是动力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是引爆点 第二章 跨界带来的整合与重塑 第一节 Offline的逆袭 第二节 O2O之初

第三节 起步的在线教育业 第四节 发端于支付的互联网金融 第五节 世纪之赌

第六节 即将迎来风口的在线旅游 第七节 视频:播与制 第八节 三大运营商?不止吧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序言 ◆

跨界势不可挡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浪潮涌上传统行业的边界,或迅疾如风,或激烈如火,或柔韧如水,跨界融合,正跨出全新的商业世界。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滴滴打车,通过一个简单的App,直接对接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捕获上亿用户的心,让原有电话召车平台彻底沦为摆设。这是迅疾如风。

YY教育,斥资10亿元进军在线教育平台,目标直指传统教育机构。执行业牛耳长达10年之久的新东方随后大声疾呼,自己再不改变商业模式就会落后。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舆论大战随之而起。这是激烈如火。

餐饮O2O,跨越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从10年前的大众点评,到崛起两三年的团购网站,再到刚刚兴起的外卖配送App,一步一步,不疾不徐,最终塑造人们全新的就餐习惯。这是柔韧如水。

„„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相同的却是双向的渗透和改变。无论是租车打车、培训教育,还是餐饮服务,都已深深地打上移动互联网的烙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们来到界线两边,焦急而谨慎地伸出脚去试探。

焦急,是因为谁都明白,在这个移动互联网跨界的时代,原有的商业逻辑或将不再有效,全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形成。

谨慎,是因为谁都不知道,在这个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时代,前面的道路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后方的阵地是否还足够安稳。

此时此刻,对跨界核心趋势前线情报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早日拨开迷雾,谁能早走一步,少错一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商业格局中占据优势。

腾讯科技频道愿做跨界情报研究的排头兵。耗时大半年的“跨界”报告和图书,亦是希望能为企业的成功铺路,为产业的进步加瓦。

龙兵华

腾讯网科技频道主编

◆ 前言 ◆

跨界,互联网行业的消失

1990年,当三次荣获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杰洛德罗布奖的畅销书作家布赖恩伯勒出版《门口的野蛮人》的时候,估计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个短语会在20多年后如此风靡,并且,用意已经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这本书讲的是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被收购的前因后果,试图全面展示企业管理者如何获得和掌握公司的股权。“门口的野蛮人”这六个字是用来形容不怀好意的收购者的。现在我们常把行业壁垒以外的人称为“门口的野蛮人”。

在这个时代最勇猛的“野蛮人”正举着互联网的大旗杀来,行业壁垒已被打得粉碎,站在门口的那帮“野蛮人”貌似并不懂得门内的所谓专业规则,却对门内的市场垂涎三尺。

但“门口的野蛮人”冲进门内的同时,门内也并非毫无触动。他们也在提升自己。于是,融合诞生了,门内门外彼此渗透。

这就是跨界。

跨界的途径就是: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NCFC(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实施示范网络”)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64K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

在过去的20年里,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主要聚焦于外部营销,从一系列的互联网服务嫁接营销二字就可以看出来:搜索营销、BBS营销、博客营销、社会化营销(包括社区微博、微信),等等,早期门户是没有门户营销四个字的,但门户对企业的作用也就是营销一脉:广告、公关。另外,企业的营销应用还体现在电子商务上,就是企业将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以实现变现。

推广和销售,对企业来说的确很重要,但显然,企业并不是只有这两个维度。有些企业有优良的仓储物流,有些企业有过硬的研发技术,当然,所有的企业都有行政、人事、财务这些职能。它们在过去的20年里,大量地电脑化、数字化,但互联网化程度还不够。

以招聘为例。大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招聘的时候,互联网化程度还是较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linkedin(领英)能够兴起,而在中国,类似的服务做了近10年都没有太大起色的原因。在下一个10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在中国企业内部,互联网化的工具主要是IM和电子邮件。这的确给企业内部沟通带来了效率上的大幅提高,但无论是IM还是电子邮件,都是比较轻型的服务,起到的更多作用是:互通消息、传输文件。它很难承载类似团队协作这类深度需求。OA作为一种软件,在过去一度曾大行其道,但在具体应用中—但凡用过的人,都会觉着非常笨重和不方便,尤其是OA在移动端的表现非常差,一点也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大趋势。

类似的企业内社交平台开始冒头,国外的YAMMER是其中一例,可以用“互联网化、社会化的OA”来称呼它,这个服务后来被微软以12亿美元之巨购入帐下。按照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贯作风,国内当然也有类似的服务出现。

以上只是两个非常粗浅的例子,在下一个10年,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被互联网所渗透,有可能就在这10年中,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行业慢慢消失,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完全互联网化了。

这被称为跨界的融合,当然,也有碰撞。

篇7:家居企业“跨界”需谨慎!

虚空、散而无力,看上去很美,但在今天越来越激烈的家居业竞争环境下很难有所作为,过去或现

在正在发生的大部分跨界品牌在家居业上的停停打打,进进退退,做不大、做不好的例子似乎已经

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跨界”已经被说到烂了,但还是不得不说。要问什么是跨界?去看看经典文学作品《白蛇传》――这个故事不知历时几世因果,耗费多少生命其实只为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这份爱跨越了空间,也跨越了物种,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充实,继而饱满并富有内涵,从而拥有了真正的生命力。就是这段跨界的爱情故事,不仅倾倒了泪流满面的观众,而且给了家居界莫大的启示。

跨界最大的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汇,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跨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最潮流的字眼,不只是跨行业,还是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跨越,这种风潮愈演愈烈,已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

而在7月的广州建博会上“跨界”和“人山人海”都是其特色。在房地产承压的大背景下,20建博会还能如此火爆,确实令人振奋。从另一面看,笔者从展会现场也感受到本次参展企业间“跨界风”盛行。毫无疑问,“跨界”的直接结果是“大家居”概念崛起。

在跨界蔚然成风的当下,各大品牌纷纷在广州建博会这一行业绝佳竞技场上演了“跨界”大戏――家电巨头美的电器,地板大品牌圣象、大自然,卫浴行业老大箭牌、中宇等,衣柜行业老大索菲亚等纷纷向厨房领域伸手。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在已经成为最潮流的字眼中,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逐步蔓延到大家居概念中,“跨界”风潮愈演愈烈,已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

对于“跨界”一说,欧派家居壁纸事业部负责人刘华对《执行官》表示,跨界的前提是原有的品牌效应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可以尝试经营其他品类的家居产品,

建立在橱柜业务基础上的欧派,近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其多品类战略的品牌效应也显得非常突出。

为何家居企业纷纷跨界?

如果要问这些家居企业为何要这样跨界发展,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市场所决定的。家居行业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不是数家企业说了算的,而

是受到大环境影响。这种大跨界的多元化并不是说一个企业的转型,而是家居企业根据市场的跨界投资。“在家居产业经营不错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尝试些别的领域的投资。”业内专家告诉笔者,这种发展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体量够大的家居企业未来容纳更多项目,必然会考虑多元化的发展。

市场的需求,是家居企业跨界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为此,以衣柜为主打的索菲亚在此次建博会也有大的动作――引进法国橱柜第一品牌“司米橱柜”。据悉,索菲亚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跨国跨界合作的计划。索菲亚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吕先红对《执行官》表示:“一系列的新举动和跨界合作都是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家居行业内的多元化到跨行业的多元化,众多企业都在用实际行动展现着多元化发展的魅力。似乎“术业有专攻”已渐渐在家居行业“失灵”。在经营原生产品的同时,也致力于在另一品类开花结果,这些企业让家居行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奇态。普纳度家居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其产品针对25到35岁人群设立了一个风格,从35到45岁也设立另一种风格,“随着消费者的阅历和认知的增加,我们对产品也做了细分,满足各年龄的消费者。”

同时,对于跨界市场的营销,行业内永远不缺少创新的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的变化需求,多花样的跨界营销出现了,其前提就是家居企业人永不停歇的心。

跨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多增加客户。当然,不管是企业自身,还是其他行业有跨界想法的企业,想要品类延伸的跨界成功,必须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如果家居企业能够继续巩固消费者对于原有品牌的信任基础,再将此品牌效应延伸到新的产品品类之上,相对而言,跨界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篇8:跨界电商

众所周知, 电商和物流行业是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 两者的发展都是以对方为依托的, 特别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 电商对物流的需求是物流行业主要的业务来源, 而电商又必须要依靠物流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逐渐显现并且逐步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直接的表现为多家电商跨足物流行业比如阿里巴巴和菜鸟网络的合作, 而多家物流企业也进入电商行业, 比如顺丰速跨界进入电商行业, 组建了顺丰优选。

按照波特的五力模型, 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 物流行业和电商之间本就存在的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比如说两者之间的议价能力, 在网购时代的今天, 两个行业谁的议价能力更高, 谁就可以在网购的市场上分的更多地蛋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两者为了攫取更多地利益而进行彼此间的融合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为了自身价值的提升这是电商进行后向一体化、物流行业进行前向一体化的内在动因, 除此以外我们不难看出两个行业之间的互相掣肘也是导致两个行业之间进行相互跨界融合的重要因素。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 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比如用以建立仓储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且拿地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再者各地的仓储库房越来越少且由于政策、物价等原因不得不越来越远离市区, 即出现了仓促面积变小且运输距离变远的尴尬, 而且加上有时候零售商为了降低成本而要求库存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导致了运输频数的增加, 这无疑又在举步维艰的物流行业的背上放了一块石头。

另一方面据艾瑞研究预测, 至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将达4.1万亿元人民币。随着B2C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在线零售市场本身规模的扩大, 未来电子商务对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一方面物流仓储的供给面积在减少, 另一方面对其的需求又在不断扩大, 这就让依赖物流行业存活的电商的危机感不断扩大, 为了在电商之间越来越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似乎就决定了建立自营物流是电商的必选之路。

电商要建立自营物流, 其自身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 即要依靠规模效应提升用户黏性、提供大数据等增值服务, 并将其打造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利润增长点。只有这样电商自建物流的优势才会得以体现, 特别是对于当代理性的、同类商品信息掌握比较全面的消费者而言, 达到规模效应后电商提供的附加价值越高则其对该电商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而另一方面, 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商自建物流体系, 无疑也会给规模较小的电商造成竞争上的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同其一较高低, 规模较小的电商必定会同物流行业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关系, 从而又更一步加强了两个行业的跨界融合。

在物流巨头跨界电商方面, 虽然圆通、申通多有涉猎, 但是就物流行业进军电商方面最具代表性应该还是是出生于顺风速运的顺风优选。

2012年5月31日顺丰优选正式上线, 主打进口中高端食品, 采用全程冷链的运输方式———全程冷链运输时运输业最高端的运输方式, 而在物流配送上, 顺丰速运和顺丰优选除共享速运板块航空、干线等资源外, 双方的配备人员和设备完全独立运营, 这就保证了顺丰优选在与其他电商竞争时的独立自主性, 不会受到其母体———顺丰速运的限制, 在决策上也拥有了更多地自主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顺丰优选可以说是独立于顺丰速运的一家拥有自我人格电商, 而这种独立运营的模式亦可以为之后的物流企业进入电商行业提供一个模板参考。但是为了避开和传统的电商的竞争, 我们看到, 顺丰优选采取的蓝海战略开辟了之前被传统电商忽略的中高端食品行业且采取的也是各大传统电商很少采用的全程冷链运输模式———这也是将来物流业在跨界电商时值得借鉴的地方。

诚然物流业跨足电商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电商行业巨大的商业利益, 但是更多地确实处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中国物流行业现在早就形成了“四通一达”的竞争模式, 且这种竞争格局从其发展轨迹上看来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如果物流巨头们要想要获得自身更进一步的发展的话, 进军其下游行业———电商, 就成了最直接, 也是最自然的选择, 特别是早就拥有了一套由自我掌控的完善的物流仓储体系的物流巨头们, 在与现有在位电商的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 当然这也让传统电商巨头们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从而弥补传统电商在物流方面的弱势。

所以说, 不管是电商跨界物流行业, 还是物流巨头们建立新的电商品牌, 这两个行业的相互融合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 正如同这两个行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本来就是缺一不可的一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跨界电商】相关文章:

我国跨境电商借鉴国外跨境电商经验分析09-11

电商运营04-23

电商岗位05-10

电商广告05-08

电商论文题目05-01

电商论文范文05-08

电商环境范文05-16

专业电商培训04-09

电商申报材料04-12

电商励志短语04-15

上一篇:小学生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下一篇:已婚男人大年初一的纠结事